趙高李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趙高李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若蔣重躍寫的 沉睡的帝國:權臣的上位鬥爭與朋黨派系之患 和李開元的 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秦朝滅亡的最大罪人,不是趙高,不是李斯,不是胡亥,而是此人也說明:直接原因:丞相李斯和太監趙高扶立二世皇帝胡亥,彼此的激烈內鬥,以及面對關東六國復國軍的應對失策,. 歸根結底,便在於秦始皇生前的錯誤布局,讓秦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旗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中國文學系所 李建福所指導 馬菁珍的 蘇軾《東坡志林》文學研究 (2012),提出趙高李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蘇軾、《東坡志林》、海外史論、筆記、隨筆雜記、志怪小說。

最後網站史記- 趙高-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則補充: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其)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趙高李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沉睡的帝國:權臣的上位鬥爭與朋黨派系之患

為了解決趙高李斯的問題,作者王若蔣重躍 這樣論述:

各個派系如何形成?黨爭又從何而起? 無數忠良的血與淚被掩蓋,廝殺掠奪被喚起 世人都知道,沉睡的,從來就不只是帝國。   一個個鬥爭故事,就從這裡娓娓道來……。   作為一個政治家,趙普應該說是一個成功者。在宋代歷史上,作為開國元勛,他建樹頗多。但是趙普的政治生涯,又是在權爭中度過。為了爭奪和穩固個人的權力,他不惜削弱宋朝的軍權,為後人留下了諸多的教訓和對歷史的沉思。——〈宦海沉浮,千秋功罪〉   馬士英為了個人的權力,無情地打擊陷害朝臣,結果衛國無人,使南明半壁江山也毀於一旦,自己也落得了喪身殞命的下場。以害人起家,必以害己告終。——〈惑主陷臣,國破家亡〉   竇猗房歷經三朝,培植四起

重大的黨爭,在她的影響下,「文景之治」的積極成果難免要被朋黨禍亂的屢屢發生而減弱。事實證明,這段歷史是漢朝政治由前期向後期轉變的關鍵時期。——〈文景之亂〉   明朝滅亡了,由明末興起的黨社運動不但沒有隨之消亡,反倒更趨蓬勃發展,並一直影響到近現代。正如有人挖苦道:「鬧垮了明朝還不夠,到了大清還接著鬧。」——〈東林黨議〉   囤積奇貨,只為竊國 小盜竊珠,大盜竊國。戰國末年呂不韋,以千金之資,預購秦之相國,引出千古奇談。   趙高篡權,禍災秦朝 弄權術者最終被權術所殺,無論你有多大的智慧與貢獻,只要受到權術誘惑,最終都是在劫難逃,秦時的趙高、李斯均未逃脫。   亦奸亦雄,千古評說 亂世宰相

曹操有雄才大略,亦不乏小人之計,挾天子以令諸侯,逐鹿中原,三分天下,漢室不再復。   太監宰相,欺君壓臣監 太監本是大內奴才、皇家走狗,然而事有例外,唐朝太監李輔國卻是狗仗人勢,權傾朝野,欺君壓臣。   虎父犬子,殘害朝臣 父為英雄兒未必都是好漢,唐朝著名丞相盧懷慎清廉方正,其孫盧杞卻是一個慣使奸計殘害朝臣的小人。   生死之爭,不擇手段 位卑人輕,願與輔國重臣一爭。攀結宦官,幾度攪起政治大波。唐穆宗宰相李訓,誤失「甘露之謀」,未達目的,終喪宦官之手。   宦海沉浮,千秋功罪 大起大落,宦海多艱。宋朝宰相趙普,三次入相罷相。國運初開,權爭激烈。   除弊變法,權力交爭 在封建社會中一種經濟和政

權模式的形成,體現了造成這種模式階層的權力,一旦改變這種模式,便會削弱該階層的利益。因此,宋代圍繞王安石變法所展開的鬥爭,也是一次權力之爭。   結黨營私,六賊之首 見風使舵,導君淫奢,攀附結黨,陷臣誤國。宋朝奸相蔡京,名列六賊之首,可見其奸之大。   無賴宰相,禍亂朝廷 不知是歷史的幽默,還是對封建政治的嘲弄,極其相似地將兩個無賴推上相位。唐有楊國忠,宋有賈似道。他們都是靠裙帶入相,並用同樣的技巧表演著歷史醜劇。   亂世賢相,壯志難酬 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一腔熱血未灑疆場,卻在奸佞小人的暗箭中倒下。元末賢相脫脫,一代英傑,可惜壯志未酬,便在奸臣的陰謀下喪生。   據奸逞惡,父子橫行 聰

明如果用在正道,可以造福一方;如果用自己的才能去造孽,其禍也烈。奸相嚴嵩,也算是飽讀詩書,但他把才智用在爭權於朝,爭利於市的權爭中,結果權裂財損,如惡夢一場。   權爭於朝,盛年致仕 爭權反為權誤歷史無數次給人教訓。但權力的誘惑,往往使人心存僥倖。晚明宰相高拱,才高氣傲,欲與眾臣一較高下,結果兩次遭貶,盛年致仕。空懷滿腹經綸,只有望權興嘆。   各懷心事,虎狼相爭 為了共同的目的,他們勾結在一起。為了各自的欲望,他們又互相廝殺。明朝奸相溫體仁、周延儒為獨攬大權而進行的虎狼之爭,空留後人唾棄。   惑主陷臣,國破家亡 明末宰相馬士英,文不能定國,武不能安邦,採用卑劣手段惑主陷臣得到宰輔。如同一塊

朽木錯置棟樑之位,最終使明末弘光政權的大廈傾覆。   三桓之亂 宗法時代多怪事,逼死親哥,再和侄兒結朋黨。   齊國黨禍 堂堂霸主餓死宮中,屍體生蛆無人收;赫赫權臣一朝傾覆,逃至天涯有人誅。   趙氏專權 「千古忠臣」竟是黨亂元兇,趙氏復興卻靠孤兒一線單傳。   「重人」爭權 朝廷上拔劍相迎不能取勝,反而要請市井屠夫做刺客以求得逞。   田文養士 雞鳴狗盜之徒、狡兔三窟之計,豈能保主人家道昌盛?   趙勝成名 為攏絡黨羽,不惜砍掉美人頭;邯鄲圍困,終能毀家紓難成美名。   無忌興廢 為救姐姐竟買通王妃竊虎符,身佩將印卻難免家國同滅亡。   黃歇亂楚 獻愛妾借巢孵卵,弄巧成拙一朝傾覆。   文景

之亂 老宦官錯點鴛鴦譜,竇猗房三朝四黨爭。   漢清流鉤黨 名士聯翩標榜清流,有幾人不是為了爭個當官的門階?   牛李黨爭 一個要急流勇退,卻難以明哲保身;一個自比松柏,反倒攀附藤蘿。   東林黨議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都可鬧一番,鬧垮了大明鬧大清。 序 囤積奇貨,只為竊國   小盜竊珠,大盜竊國。戰國末年呂不韋,以千金之資,預購秦之相國,引出千古奇談。   呂不韋原是戰國末期的韓國商人,家住韓國都城陽翟(今河南禹縣)。他的父親靠小本生意起家,雖不算巨富,但日子過得也算殷實,因此希望兒子能繼承父業。可是這呂不韋從小熟讀詩書,心高志大,哪裡會把父親這點殷切期望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他

生活的年代正是群雄爭霸之世,英雄人物一日數起。有的人憑三寸不爛之舌,一夜之間稱王為相。雞鳴狗盜之輩,附龍攀鳳,也將彪炳千古。可是他不明白,父親千辛萬苦,經商營業,雖然吃穿不愁,但是卻不為人們所看重。人生竟是這樣不公平。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再像父親那樣,為一點蠅頭小利而勞苦一生。有一次他問父親:「爹,耕種一年的盈利是幾倍?」   「有十倍的盈利。」父親回答。   呂不韋又問:「販賣珠寶玉器的盈利是幾倍?」   「有百倍的盈利。」父親漫不經心地回答。   想了一會兒,呂不韋又問:「如果擁立國君呢?」   「其利千萬倍,不可計算。」父親疑惑地看著他說:「別胡思亂想了,好好做你的生意吧。」  

 擁立國君不僅可以盈利千萬倍,還可以顯耀一時,並保子子孫孫榮華富貴。呂不韋於是暗下決心,要做這盈利千萬倍的生意。   當然,眼下他還是要做那盈利百倍的生意。他來往於各國之間,經商營業,悟通行情。從販賣布帛,到倒賣珠寶,低價買高價賣,雖然歷經千辛萬苦,但幾年下來,卻積攢了萬貫家產。他一邊做生意,一邊注意留心觀察各國的政治形勢。這不僅是做買賣的需要,因為兵荒馬亂,你征我伐,商路不通,會給做生意帶來不便。更主要的是,他在觀察各國的政治行情,是否有千萬倍的生意可做。   這一年呂不韋又來到趙國都城邯鄲,這裡是趙國最繁華的地區,市場十分繁榮。以前他也經常來這裡販賣珠寶玉器,可是這一次他準備長期住在這

裡。   此時的呂不韋,已不再是幾年前跑單幫的小商人,而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巨商富賈。憑著自己的萬貫財產,他準備做盈利千萬倍的生意,開始結交各種人物。   有一天,呂不韋來到一家飯店,偶然看見一位公子,二十多歲,儀表不凡,但卻衣著寒酸。他一下子便被這位年輕人給吸引住了,忙問店主:「這個年輕人是幹什麼的?看他的樣子不該是人下之人。」   店主說:「他是秦國的公子,名叫異人,在這裡已經好幾年了。」   原來這異人是秦昭王太子安國君贏柱的兒子,安國君共有二十幾個兒子,這異人是第九子。他的生母夏姬不受安國君寵愛,又非嫡出,於是便被秦王送到趙國當人質,作為趙、秦交好的條件。可是秦國根本不管異人的死活

,多次派兵攻打趙國,所以趙國也就開始對他失禮。戰爭一打起來,趙國便把他抓起來,準備殺掉。雖然現在暫時沒有戰爭,但異人身處異鄉,舉目無親,生活很苦。   呂不韋回到家裡,眼前總是出現異人的影子。他隱約感到,這異人也許就是自己要做的那樁盈利千萬倍的買賣。作為商人,做買賣是要細加盤算的,絕對不能虧本。他對秦國的情況十分了解,秦昭王如果去世,繼承王位的自然是安國君。安國君最寵愛的是華陽夫人,但這位尊貴的夫人卻沒有子嗣。目前安國君尚未立嗣,所以很難預料安國君之後何人為王。如果能想辦法使他成為安國君的嗣子,有朝一日他如果登上王位,憑此時的擁立之功,起碼給自己弄個將相當當?呂不韋反覆思索著,幾乎一夜沒闔眼

。   第二天,呂不韋打聽好異人的住處,親自登門拜訪。   異人的住處十分簡陋,他在這裡已經五年了,但秦、趙之間戰爭不斷,他不僅不受禮遇,而且生命都朝不保夕,有個地方安身就行了,哪還敢貪圖在秦國時的豪華舒適。   呂不韋一進屋,四處打量了一番後說:「公子的住處太簡陋了,我可以使你的門第高大起來。」   異人見進來的人一身商人打扮,心裡便有幾分看不上。在那個重農抑商的社會裡,沒幾個人能瞧得起商人。異人笑著說:「我看還是請你先高大自己的門第,然後再來高大我的門第吧。」   呂不韋並沒有計較異人的話中帶刺,接著說:「不,你不懂,我的門第是靠你的門第高大了之後才能高大起來。」異人覺得呂不韋話

中有話,便讓他坐下,與他深談了起來。   呂不韋說:「秦昭王年紀大了,可能年壽不會太久。安國君是當今太子,我聽說安國君最寵愛華陽夫人,但是華陽夫人沒有兒子。不過,能夠左右安國君確立嗣位的,只有華陽夫人。如今你有兄弟二十多人,你又是排行中間,不怎麼受到重視,而且經常在諸侯國被抵押作人質。假如秦昭王死去,安國君繼承王位,長子子傒最有希望成為新太子,其他兄弟早晚侍奉在父親跟前,也都能想辦法爭奪太子之位,可你卻一點機會也沒有啊。」   異人聽了他的話,無可奈何地說:「你說得很對,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好想呢?」   呂不韋見他一籌莫展、唉聲嘆氣的樣子,看出異人也絕非安於現狀、不爭不搶之人,覺得可以做這

樁買賣。於是便說:「現在你是作為人質,被迫客居在趙國,又很貧窮,肯定拿不出什麼錢財去孝敬親長、交結朋友。這樣吧,我雖然也並不富有,但是願意拿出千金替你西去秦國游說,想辦法打通華陽夫人的關節,讓他們立你為她的嗣子。」   正處在窮途末路的異人,聽後十分激動,當即跪到地上向呂不韋叩頭,他熱淚盈眶地表示:「如果您的計策真的能夠實現,我執政之後,願意把秦國的一半分給您,與您共同享有它。」   於是,一個盈千萬之利的買賣成交了。   呂不韋知道,做買賣是要花本錢的。他先拿出五百金給異人,讓他廣泛地結交社會名流,擴大自己的社會影響,又拿出五百金,購買了一批金銀首飾,奇珍異寶,自己帶著到秦國都城咸陽進

行游說活動。   從此,呂不韋走上了一條政治冒險之路,他表面上是去為異人爭奪太子之位,更主要是為自己爭奪一席政治地位。   呂不韋來到咸陽之後,首先找到華陽夫人的大姐。他獻上一些珠寶,打通了關節,第二天順利地見到了華陽夫人。呂不韋把所有的珠寶首飾全部獻上。雖然華陽夫人貴為王妃,但呂不韋是位大珠寶商,有些東西卻是華陽夫人所未見過的,因此令華陽夫人十分高興,愛不釋手。   善於察顏觀色的呂不韋見華陽夫人正在興頭上,趕忙向夫人說:「這些奇珍異寶,都是在趙國的秦公子異人孝敬您的。異人是個非常賢孝的人,他廣交諸侯賓客,遍於天下,名滿朝野。異人非常想念夫人和太子,日夜流淚,他常說『我的終身就靠夫人了

』。」華陽夫人聽了十分感動。   接著呂不韋又去拜見華陽夫人的姐姐,向她指陳利害,並讓她轉告華陽夫人說:「我聽說過,憑藉姿色侍奉人,到容顏衰老時寵愛就會減退。現在夫人侍奉太子安國君,備受寵愛,但是卻沒有為安國君生兒子,應該早作打算,在諸子中挑選一個最賢孝的立為嫡子,認作親子。這樣夫在則尊榮,夫百年之後,所認的兒子繼承王位,您始終不會失去權勢,這樣才能保住萬世富貴。這就是所謂靠一句話就能夠得到萬世之利的上策。如果不抓住目前受寵的有利時機打好基礎,那麼等年老色衰再想說話,還有用處嗎?如今異人賢能,而他又知道自己排行居中,按次位不能被立為嫡子。況且,他的母親夏姬不為安國君喜愛,主動要求依靠夫人。夫

人如果能在這個時候提攜異人,讓他成為安國君的嫡子,那麼夫人終生都會在秦國受寵。」   華陽夫人聽完姐姐轉達呂不韋的話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的確,當一個人一切都十分順利的時候,大多想不到還會有不順利,尤其此時華陽夫人寵幸一時,更是想不到日後的危險。當然她也耳聞、目睹了失寵後的王妃是怎樣的悲慘,今天經呂不韋一語點破,心中大為感激。   趙高篡權,禍災秦朝弄權術者最終被權術所殺,無論你有多大的智慧與貢獻,只要受到權術誘惑,最終都是在劫難逃,秦時的趙高、李斯均未逃脫。趙高(西元前?至西元前二○七年)是秦始皇的中車府令,專門掌管皇帝出行車輿之事。其父受秦宮刑,母親是官奴婢,兄弟幾個都生於隱宮。雖然

他出身低賤,但卻十分精明,善於阿諛取寵,並對獄法律令有很深的研究,很得秦始皇賞識。秦始皇還讓自己最寵愛的第十八子胡亥,跟趙高學習獄訟律法,並常常在外出巡幸中,把皇帝的玉璽交給他保管。然而趙高並不滿足於只作一個侍奉皇帝的中車府令,秦始皇的寵信更使他野心勃勃,幻想當丞相居萬人之上,甚至要過把皇帝癮號令天下。秦始皇三十七年(西元前二一○年)中歷十月,他第五次外出巡游,隨行的有丞相李斯、十八子胡亥及中車府令趙高等。一行人向東南進發,從雲夢乘船沿江而下,經游九嶷、丹陽、浙江、會稽,又順梅到瑯邪、成山、芝罘等地。一路游山玩水,祭拜先王,刻石記功,轉眼間已達九個月。旅途勞頓,使秦始皇精疲力竭,漸漸生起病來,

行至平原津便一病不起,急忙往回返。行至沙丘平臺(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大平臺),秦始皇自知不行了,便讓李斯和趙高起草詔書給在陜西榆林監,蒙恬軍的長子扶蘇:「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始皇讓趙高趕快蓋印加封,火速送達。然而信還未交給使者,秦始皇便病死沙丘平臺,信、璽都在趙高手中。丞相李斯覺得皇帝死在外地,尚未封立太子,怕發生變亂,因此祕不發喪。於是把秦始皇的屍體放在原來乘坐的轀輬車中,每天照樣派人送飯送藥,又讓內侍坐在車中答覆群臣奏事。車隊照常緩緩西行,仿佛什麼也沒有發生。但是中車府令趙高卻心中狂動,他覺得這是實現自己政治野心的極好機會,必須抓住,於是一個偽造遺詔、政變竊權的陰謀便產生了。趙高晉

見胡亥,試探地說:「始皇帝去世,沒有留下詔書封別的公子為王,而只單獨賜書給大公子扶蘇,他的意思很清楚。等大公子扶蘇到,辦完喪事就會登基做皇帝,而你卻無尺寸之地,怎麼辦呢?」胡亥聽了,無可奈何地說:「那也沒有辦法,我聽說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皇去世,沒封其他兒子,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趙高李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蘇軾《東坡志林》文學研究

為了解決趙高李斯的問題,作者馬菁珍 這樣論述:

《東坡志林》原始面貌為十三篇史論,代表蘇軾自由思想、擴大儒家道統的解釋,透過史論通古今之變,欲成一家之言。在南宋內容一變,成為隨筆雜記之作,甚至影響晚明小品至深。蘇軾志怪小說可見道教文化養分。蘇軾的文藝理論,實踐於《東坡志林》五卷本,為論文研究重心。以「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的文采魅力,探究蘇軾文采的獨特之處,為其文學研究。本論文依照《東坡志林》文體,分為三大主軸:一、晚年海外史論,視為改革救世的子書之作,欲成一家之言。以縱橫家之言鋪陳、堆疊手法剪裁史料,藉由歷史軌跡點出不凡的史識論點。利用警策佳句,概括文章主題,增色文章。假設史實,賦與歷史人物新貌,高超說理能力引發讀者欣賞的趣味。二、借重筆

記簡短篇幅,以簡約的敘事和寫景寫意筆法,以達閑適意趣之心。審美感受超越真實的景象,發揮作者的想像力,透出美感的追尋。寫作素材關注百姓,可見與庶民同在的赤子之心。長時間寫作歷程,承襲《世說新語》樂景襯悲方式寫生離死別,將不同時空壓縮於一。使用含蓄蘊藉之寓言體,將筆記紀錄真實生活與寓言諷諭相融合。以幽默語言調侃自己、別人,引發諧謔、逗趣,延續不平則鳴的傳統,直指社會不合理現象。三、探究蘇軾志怪小說濃厚的道教色彩。道教養生與浪漫色彩的仙人仙界、地獄遐想、神物報恩,構築道教文化觀。歸結《東坡志林》史論、筆記對宋、明議論文及晚明小品的影響。

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三版)

為了解決趙高李斯的問題,作者李開元 這樣論述:

《史記》和《漢書》沒有寫的、不能說的、不敢提的真相 「歷史福爾摩斯」李開元教授完全剖析、還原事實 探訪歷史現場,在田野調查和文獻史料中,重寫秦漢史     秦帝國何以只有十五年的歷史?秦始皇和秦二世竟然不過三代?   如果劉邦是市井之徒,他憑什麼條件吸引良將人才,崛起於秦始皇時代?   項羽身為名門貴族後裔,他的足智和匹夫之勇,何以最後落得烏江自刎?     秦始皇建立了亙古未有的大帝國崩潰了!他一手營造的長城、馳道、阿房宮炫人心目,但僅僅十五年,秦帝國就轟然一聲,徹底崩潰了。帝國傾危的裂痕從趙高、李斯、胡亥等主演的王位繼承鬥爭中肇端,胡亥登基後更不惜民力展開巡遊、修

宮室、築皇陵,終而在陳勝、吳廣造反的聲浪中,爆裂成全面性的崩潰。整個中國彷彿回到了戰國時代的分裂局面。     在那個時代,從中央的宮廷鬥爭到地方上揭竿而反的群雄,人人唯利是圖,個個爾虞我詐、生死相搏。李開元形容:「那是唯利無恥的英雄時代。」看看氣吞山河的項羽個性上有什麼樣的弱點,成就了霸業卻終歸失敗;地痞流氓般的劉邦又如何攏絡人心,如何在鴻門宴中死裡逃生,終而成就帝業……     讀史的人常慨嘆,如果扶蘇留在始皇身邊,這一切是否會改觀?秦始皇流放親生的大兒子扶蘇,真的是要剝奪他繼承人的資格,還是有意磨練?如果扶蘇聽從蒙恬的勸告,不輕易自殺,秦代的歷史是否會是另一番景象?

    讓我們跟隨作者穿越兩千年的時空,神遊於金戈鐵馬的歷史現場,感受這「秦崩」之後,「後戰國時代」的風雲變幻與時代人物的詭譎命運。 作者簡介   李開元     四川成都人,曾經是科學少年。北大歷史系畢業,成為史學青年。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以人文學者自任。   北大畢業,留校協助恩師田餘慶先生任教。東大畢業,接任西?定生先生之教席,供職於日本就實大學,任人文科學部教授。     景仰司馬遷,欽佩羅素。致力於學術創新,追求貫通文史哲的風格。已經完成研究‧敘述‧理論的寫作布局,著有《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復活的歷史》、《秦始皇的秘密》等。     

自畫像:飄泊的華人,歷史的行者。   大宏願:與天下有志者共勉,共同建設與英文字文化鼎立的漢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