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族傳統服飾名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邵族傳統服飾名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史蒂瑞寫的 福爾摩沙及其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15-7 ) 邵族和鄒族也說明:一個家庭展現民族服飾的精華一個家庭的盛裝大合影,展現了鄒族服飾的精華,族人穿戴 ... 這4種傳統樂器左至右,分別為口簧琴、雙鼻管、口笛和弓琴。

環球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管理碩士班 吳俊彥、丁信仁所指導 魯金子的 部落文化特色文創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以撒奇萊雅部落為例 (2021),提出邵族傳統服飾名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原住民、撒奇萊雅、部落文化、文創產業、行銷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林孟玲所指導 林子軒的 法定原住民族族名納入傳統智慧創作保護範圍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實施辦法、原住民族、族名、商標法、諮商義務的重點而找出了 邵族傳統服飾名稱的解答。

最後網站邵族正名20週年!日月潭國慶新玩法伊達邵傳統服飾體驗上路則補充:〔記者劉濱銓/南投報導〕國慶連假將屆,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伊達邵地區,9日起每逢國定假日都有邵族傳統服飾體驗,借用與課程全程免費,遊客不僅能穿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邵族傳統服飾名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福爾摩沙及其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

為了解決邵族傳統服飾名稱的問題,作者史蒂瑞 這樣論述:

一部塵封百餘年的珍貴書稿,首次曝光!   1873年,Steere親身踏查台灣,走訪各地平埔族、福佬人、客家人及部分高山族,以生動趣味的筆調,記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原貌,及史上西洋人在台灣的探險紀事,為後世留下這部不朽的珍貴經典。   1873年,年輕的美國博物學者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遊遍中南美洲後,轉而橫越太平洋,一舉深入外人眼中神秘詭譎的福爾摩沙島,展開長達半年的調查採集之旅。當時島上的西方人士極少,像史蒂瑞這種專業的博物學家,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他以超越前人的專業視野,為後世留下這部不朽的踏查記錄。   本書的第一部分,就是史蒂瑞走訪邵族、巴宰族、賽德克族、西

拉雅族及排灣族等族群的詳實記錄。他具體描繪了當地的風俗、生態、住屋、服飾、刺青、獵首、語言、音樂等面向,為消失中的台灣南島民族傳統文化,留下一幅權威性的生命圖像。另一方面,他也努力追溯南島民族的過往,從偏遠山區的八十多歲老嫗口中,記錄下一百多個西拉雅語詞彙,更從崗仔林的頭人處,用槍枝換取近30份的「新港文書」。當然,島上隨處可見的福佬人、客家人,以及各地的交通狀況、城鎮、族群關係、習俗、營生方式等,史蒂瑞也沒錯過,透過他的描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社會重現在前,彷彿觸手可及。   史蒂瑞返國途中,還特別前往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檢視福爾摩沙的相關文獻。在浩繁書帙間,他搜尋到17世紀的荷蘭牧師干治士、

蘇格蘭旅人萊特,18世紀的傳奇冒險家貝尼奧斯基伯爵,以及19世紀的「安妮號事件」船難者金理、史溫侯領事等人所寫下的探險紀事、獄中日記,很多都是今日難以窺見的作品,再加上他本人的所見所聞,就構成了本書的第二部份。   本書雖寫成於1870年代,卻命運乖舛,塵封了百餘年後,才在2002年由李壬癸院士整理出版。但經典畢竟是經典,一經問世,即躋身台灣史的重要文獻,並以生動趣味的筆調,娓娓道出原汁原味的先祖歲月,值得我們細細回味。 作者簡介 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 1842-1940)   出身密西根大學的傑出博物學家,曾在美洲及東亞的許多地區探險、調查、採集標本,並在考古學、植

物學、民族學、人種學、語言學、古生物學及動物學等領域做出貢獻。1870-73年間,史蒂瑞的旅途遍及中南美洲地區,1873年,他更踏上今日的中國、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地,進行採集標本、記錄語言、調查風土人情的工作。1875年,獲頒密西根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榮任密大「自然史博物館」館長,1879年升任動物學及古生物學的正教授。他的作品涉獵廣泛,不僅談論科學,也涉及道德與哲學,是位充滿人文關懷的博物學者。 校訂者簡介 李壬癸   1936年生於宜蘭,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擔任中研院史語所語言組主任、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所長(第一任)、中研院史語所副所長、中研院語言所籌備處主任(

第一任)、台灣語言學會會長(第一任)等。在當今研究台灣原住民語言的學者中,以李院士的成果最為豐碩。曾獲國科會研究傑出獎及傑出特約研究員獎,教育部學術獎及原住民母語研究著作特殊貢獻獎,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台美基金會傑出人才成就獎等等。 譯者簡介 林弘宣   1942年生於台中市,台大哲學系畢業,台南神學院碩士,美國哲無大學(Drew University)博士候選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美麗島事件受刑人,2005-06年總統府國策顧問。譯有紀伯藍(Kahlil Gibran)的《瘋子》(The Madman)、《人子耶穌》(The Son of Man)等。

部落文化特色文創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以撒奇萊雅部落為例

為了解決邵族傳統服飾名稱的問題,作者魯金子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部落文化特色文創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撒奇萊雅部落為例,首先探討台灣原住民族及部落文化特色狀況,其次探討撒奇萊雅部落之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現況,最後探討撒奇萊雅族部落文化之特色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與問題點及提出行銷策略改善之建議供相關單位及部落參考。 本研究之資料分析來源以深度訪談所獲得之資料為主,針對原住民部落文化所延伸之特色文創產業議題,邀請具代表性之部落耆老、政府相關單位、產業界及學者專家進行訪談,以形成本研究的問題討論結果及後續發展建議。先針對可能影響部落文化特色文創產業行銷策略之構面,篩選出具影響力之重要因素,再根據訪談結果內容分析,整理出部落文化特色文創產

業的發展現況及有效之行之銷策略,提供給原住民部落在未來進行銷策略規劃營運時之參考。 本研究所獲得主要結論如下:一、 台灣原住民人口數有58萬多人口、因社會風俗習慣結構而轉化為多元文化的社會,居住著各種族群,族群間彼此交融,各族之間皆有其特殊的傳統文化與特色,也交織出台灣原住民族多采多姿的特殊文化傳統。二、 文創聚落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能穩定的經營,以撒奇萊雅撒固兒文創聚落的狀況,大都随著部落的重要節慶才能聚集人潮,但這樣的情況無法讓此文創聚落產生經營效益來支撐整個文創聚落的營運,必須找尋更好的行銷模式,將部落的特色文創產業行銷出去。三、 運用現有部落資源結合有效的行銷策略,尤其是面對

市場類似產品的競爭,透過原住民文化結合在地特色產物,如傳統服飾文物、農產品等,創造具撒奇萊雅特色代表產品,朝向產業精緻化特色產品或服務發展,會是解決目前困境的有效方式。四、 根據深入訪談發現,由於老一輩的撒奇萊雅族人在語言、文字等障礙因素,以致大部分部落裡的原住民對於產品、行銷及市場的概念缺乏,如能由政府公部門來整合相關資源,協助建立一套有效的行銷策略,定能協助文化創意產業聚落的未來發展。 最後本研究將根據研究結果,對相關單位與團體提出建議,以期對未來原住民之相關政策與發展能有所助益。

法定原住民族族名納入傳統智慧創作保護範圍之研究

為了解決邵族傳統服飾名稱的問題,作者林子軒 這樣論述:

對於原住民族文化之商標法案,發現越來越多屬於自己部落文化被利用進而營利,然而本國於西元2007年就已頒布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時至今日(2021)就目前現行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條例之規範仍有不足之情形,導致有許多屬於原住民族文化之商標無法徹底解決,如:透過我國最具有爭議性的問題,《賽德克.巴萊》的電影,運用其族名作為此部電影作品的名稱,其電影內容與族內真實的文化皆有落差,致族人強烈的抗議。而後發現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中並無足夠完整規範種類定義,雖然在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實施辦法之中有特別定義,但諸多條文仍以概述的方式做區分,實難明顯辨別之定義,並且種類類別也不夠完善,若能

加以改善,方能使訴訟程序不會過於壟長,人民或是審判者亦能便於處理。其中,本文將以文獻分析法與比較法混合使用,透過國內爭議與國外爭議之案例,相互比較之後,找出有利依據以及國內學說之依據,綜合起來給予最適合國內之建議。最後,透過文化權、文化財產權等權利證明其族名相關保護辦法之文化有其保障之必要;並透過教育模式,預防以及尊重使用其族名或部落名稱之文化,使其大幅降低族名之爭議;再者,參照上述之條件運用現有法規,即是諮商取得原住民族部落同意參與辦法,將其綜合起來方可使族人與欲使用其權利之人得以共同攜手合作,達到溝通、尊重、合作三合一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