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罪公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賭博罪公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保成法學苑寫的 基本小六法-58版-2022法律法典工具書系列(保成) 和保成法學苑的 攻略刑事法-26版-2022法律法典工具書(保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招攬立委選舉賭博5人提起公訴 - SHOP2000也說明:... 法第268條意圖營利提供賭博場所並聚眾賭博罪嫌,被告林X義、廖X武所為係犯刑法第266條第1項賭博罪嫌,被告張X屏所為係犯刑法第266條第1項賭博罪嫌,予以提起公訴。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志光教育保成數位出版 和志光教育保成數位出版所出版 。

國立高雄大學 政治法律學系碩士班 楊鈞池博士所指導 李德農的 防杜司法濫訴與疏解訟源政策之研究 (2018),提出賭博罪公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濫訴、訴訟有償制、訴訟基本權的保障、司法資源有限性。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余振華教授所指導 黃建銘的 集合犯之研究-以所適用類型範圍、罪數判斷標準與訴訟策略為核心 (2013),提出因為有 集合犯、構成要件的集合行為、包括一罪、包括的一罪、接續犯、連續犯、常業犯、職業犯、營業犯、習慣犯、偽造犯、收集犯、散布犯、販賣犯、案件單一性、案件同一性、併案審理、訴訟策略、競合論、罪數論、競合、罪數、窮盡判斷原則、禁止重複評價原則、罪疑惟輕原則、有利於行為人解釋原則、施用毒品、夾結效應、鉤環效應、鋸齒效應、一事不再理、重複起訴禁止、雙重危險禁止、構成要件的行為單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賭博罪公訴的解答。

最後網站【刑事】詐欺罪屬於告訴乃論?還是公訴? - 鈞誠法律事務所則補充:傅姓超商店員涉嫌內神通外鬼,刷掉10萬元遊戲點數未付款,還拿店內24萬元現金,統統給盧姓志願役上兵上網賭博。傅男事後坦承犯行,超商34萬5000元損失也由家人代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賭博罪公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基本小六法-58版-2022法律法典工具書系列(保成)

為了解決賭博罪公訴的問題,作者保成法學苑 這樣論述:

  《基本小六法》   嘿!你注意到了嗎?   最近大法小法修不斷,法典都塞便條塞到快爆炸,   嗯,該是換一本法典的時候了!   相信每個讀法律的人都有一本小六法,   而既然是必備工具書,當然要使用最新版的才不會出糗啊!   像是考試時引用錯誤條號,或者寫出已被刪除所以根本不存在的條文……等,   全都是會被扣分的小錯誤!   又不可能時時上立法院查詢最新修法,或是明明已經查詢了,卻漏掉沒有改過去……   這時該怎麼辦呢?該怎麼避免這些錯誤發生呢?   答案就是帶走這本最新的基本小六法   在紙張價格大幅攀升、印製成本越發高昂的情況下,小編仍舊堅持收錄學習上需要查閱

的法規群,只要是重要法規,就一鼓作氣全都網羅進手上雕琢的小六法中,同時,在普遍性常用的法規詳列新舊條文、草案、立法/修正理由,也收錄了國考的命題紀錄、相關條文與相關釋字,讓讀者在查閱時,不只找得到該有的法規演進資訊,還能更加了解考試重點。   新保成基本小六法絕對是你的最佳戰友!   ★再版至今已經57版啦!!!回收近百名讀者的法典使用心得問卷,以下好評關鍵字出現最多次★   ‧資料齊全‧體系完整‧收新釋字   ‧方便查詢‧分類清楚‧標示清晰   ‧版面舒適‧方便攜帶‧完整度高   ★國考六法、小六法的法規都有,一本到底★>>欲參加律師、司法官考試的讀者如是說!!    ◎更多

考生、讀者一致好評~法典推薦◎   --聽高普考考生這樣說--   「有新舊條文對照,及條文設定的原因,更好的是連釋字號也附在條文後面,可以省買一本,很棒與方便的設計!」──正準備高普考的考生   「之前用其他出版社,法條上只有第x條,而沒有第幾項的符號(羅馬字),但保成的有標示所以比較方便閱覽查詢。」──正準備高普考的考生   「排版易讀及條號款項標示清楚」──正準備高普考的考生   --聽地方特考考生這樣說--   「保成的基本小六法雖然有點厚重,不過法規非常完整,足以應付任何考科,個人覺得非常棒。」──正準備地方特考的考生   --聽律師、司法官考生這樣說--   「有新舊法對照

,還有詳盡解釋文,附註歷屆司法官/律師的索引標籤很完整」──正準備律師、司法官考試的考生   「方便好查詢」──正準備司法特考的考生   --聽法律系學生這樣說--   「有附與該法條相關的條文,修正草案也有放入」──準備學校期中考的法律系學生   --聽特考考生這樣說--   「法律條文有分類」──正準備鐵路特考的考生   「排版好看舒服」──正準備關稅特考的考生   --聽初等考考生這樣說--   「法條內有相關釋字和實務見解可以清楚知道」──正準備初等考的考生  「法條有標註必考重點,我覺得很用心,幫助我們快速複習重點」──正準備初等考的考生   適用對象   各類考試.在校生

.實務工作者   ※想要查閱主要大法且能了解修法內容(新舊條文對照、立法理由)、考試重點法規(命題紀錄),並且整理條文與條文間、條文與大法官解釋間關聯性(相關條文)者。   使用功效   收錄普遍性常用法規的新舊條文、草案、草案/立法/修正理由,並且額外收錄國考之命題紀錄、相關條文與相關釋字,讓讀者在查閱時能了解考試重點。   改版差異   修訂國藉法、預算法、行政訴訟法、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勞工保險條例、勞工保險條例施行細則、勞資爭議處理法、工會法、社會秩序維護法、集會遊行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所得稅法、土地登記規則、證券交易法、保險法、辦理民事訴訟事件應行注意

事項、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中華民國刑法、家庭暴力防治法、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施行法、律師懲戒及審議細則 本書特色   最新‧實用‧專業   ‧立法沿革:明瞭立法時程   ‧條文要旨:洞悉立法要義   ‧命題紀錄:指引考試重點   ‧相關條文:追蹤相關概念   ‧相關釋字:結合實務觀點   ‧草案理由:掌握修法脈動   ‧附錄釋字:涵蓋各號爭點  

防杜司法濫訴與疏解訟源政策之研究

為了解決賭博罪公訴的問題,作者李德農 這樣論述:

現行檢察官工作負擔沈重,會造成此現象有一部分在於實務上太多濫訴之案件,會造成濫訴案件數量龐大原因在於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採取公訴優先原則,檢察官因告訴、告發、自首或其他情事知有犯罪嫌疑者,應即開始偵查,因此,現行檢察實務運作,只要當事人提出一張告訴狀、檢舉函,甚至僅用言詞申告,縱使沒有檢附任何證據或指出證明方法,也毋庸付出任何訴訟成本,檢察署即應分案辦理,開啟偵查程序,常使民眾認為刑事告訴為「不用白不用」及常藉著刑事程序解決民事糾葛之「以刑逼民」之做法,致使大量告訴告發案件湧入檢察機關,濫行告訴或告發情形嚴重,每個地方檢察署幾乎都存在一本不公開的「濫訴魔人」,這些經常性提告之人,每每將國家公訴代

表人檢察官當做自身免費的討債公司,將一般借貸案件包裝成詐欺或侵占案件,要求檢察官國家公權力之傳喚、拘提甚而通緝之手段為其找尋債務人,,也有一部分精神異常之人經常性、高頻率來地檢署按鈴申告,造成實務上檢察官重大負擔,而難以達成司法改革要求的精緻偵查目的。本論文擬先介紹目前實務上濫訴之現象,並以司法改革會議討論的議題為研究核心,例如刑事訴訟是否從無償制改為有償制、是否相關妨害名譽、通姦等微罪改為無罪化,以及現行檢察官面點濫訴之告訴或告發狀,以現行他案簽結方式處理有無適法性違憲之問題等議題,均值得輔以學者意見討論。另本論文也探討當我們要學習參考外國立法例的時候,是否應先參酌本國民情及現有法律制度結構

,才不會發生個案制度在國外是好制度,搬到國內就變成悲劇的問題。就將來實施後之配套措施及引伸而來的負面效果提出一些淺見及拙論,期許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學者一起探究如何減輕目前濫訴之現象,使檢察官得以專注於社會矚目之重大刑案或權貴犯罪之偵查上,訴訟資源合理分配,檢察官能早日達成「精緻偵查」之目標。

攻略刑事法-26版-2022法律法典工具書(保成)

為了解決賭博罪公訴的問題,作者保成法學苑 這樣論述:

  適用對象   國考考生、在校生   使用功效   除查考法規外,並兼具學習功效。   改版差異   配合110年8月公布之法規修正;並配合讀者對於前版的寶貴建議予以精心的檢討與修訂 本書特色   ◎十二大重點讓您好用、好讀、好吸收!   一、立法沿革:歷次增修清晰標示,易於瞭解法規沿革;另於條文後附有草案者,併予詳列其立院議案字號或其公告日期,以利讀者掌握立法進度時程。   二、立法條文:重要法規之文字加框呈現,以利查閱。項次以羅馬數字Ⅰ、Ⅱ……標明。   三、條文要旨:於條次後,依條文內容予以相應簡明之法概念。   四、命題紀錄:於條文要旨之後,例示歷年國家考試紀錄。

  五、相關條文:相關法規一次掌握。   六、修正或立法理由:擇要選錄重要立法理由於條文後,以利精確掌握條文旨趣;另附註有立法日期,另收錄學者對新修正條文的立法批評。   七、重要法規修正草案暨說明:鑑於修正草案多係學說或現行實務論旨之明文化,頗具參考價值,爰以虛框標示,列明公告日期。   八、名詞解釋:就各該條相關法律名詞或基本概念,以簡明精鍊的文字為闡述,並註明相關論著出處,以便讀者參閱原典。   九、實務見解:本書收錄有司法院解釋、判例、判決、決議、法律問題,擇取其中具參考價值者,或予全文或節錄方式。   十、概念釐清比較表:將重要考點之較難理解或較易混淆之法律概念以圖表比

較呈現,使學習更能融會貫通並提升思辨能力。   十一、大法官解釋:本書收錄大法官解釋解釋爭點、解釋文全文,並精心設計大法官解釋體系表。係以法典出發,或與坊間論著略有不同,僅供讀者參考。   十二、索引表:書末附有法規名稱暨簡稱索引表,並附有解釋、判例、裁判、決議、法律問題之索引表,依年代先後排序,以利檢索。  

集合犯之研究-以所適用類型範圍、罪數判斷標準與訴訟策略為核心

為了解決賭博罪公訴的問題,作者黃建銘 這樣論述:

1<摘 要>一、研究動機與目的連續犯廢除時,修法意旨預期原屬連續犯之案件如均改為數罪併罰處理時,將會出現刑罰過苛之不合理現象,因此期待日後學界與實務能發展包括一罪與接續犯之概念,對於符合包括一罪或接續犯之概念者,改論以一罪。至於連續犯廢除後可能改依包括一罪處理者,通說係指集合犯與接續犯。然而實務發展結果,非但未出現刑罰過苛現象,而且還限縮集合犯概念適用範圍之趨勢,何以實務發展方向與修法意旨完全相反?既然實務朝向限縮集合犯適用範圍之方向發展,那集合犯是否還有存在必要呢?其次,在廢除連續犯之同時,也刪除刑法分則及特別刑法之常業犯規定,而常業犯是典型之集合犯;則修法後,集合犯所適用之類型範圍是否包

含常業犯及其相類似觀念,如職業犯、營業犯、常習犯等?再者,連續犯案件因概念不明確,而在罪疑惟輕與有利於被告解釋原則下,出現一行為或一罪所及範圍不斷擴張之結果,且因既判力擴張而更加擴大一行為或一罪所及犯罪事實之範圍,衍生種種弊端。集合犯之構成要件具有「不斷反覆實施」之特性,致使行為單數或一罪之範圍難以「切割」,導致解釋其範圍之結果,會出現不斷擴張之結論;而擴大適用集合犯概念及其一罪之範圍,有助於減輕檢察官舉證責任,亦有助於被告脫罪;故連續犯與集合犯案件,均有既判力擴張問題,法院與訴訟當事人因而開發出種種訴訟策略與反制策略,則法院與訴訟上當事人如何防止集合犯之弊端呢?所以本文旨在釐清實務為何傾向限

縮集合犯適用範圍、集合犯概念有無存在之必要與所適用之類型範圍、集合犯案件應如何判斷一罪所及犯罪事實範圍或判斷該案件之罪數、如何防止集合犯之弊端等問題。2二、各章概說本文先處理「集合犯的適用範圍」問題,故於第二章先建構集合犯之概念體系,闡釋集合犯之定義與其他概念之比較,再分析集合犯之構成要件。依據第二章所建構之集合犯之概念為基礎,進而在第三章整理我國學說、實務所肯定、否定與爭議之集合犯的類型,實務見解部分,另整理成附錄。惟就實務與學說之重大爭議類型,不能單從概念闡釋判斷是否為集合犯之類型,必須參酌實務運作經驗,因此本文將重大爭議類型,以施用毒品罪為例,列於罪數判斷與訴訟策略後,在第五章第四節綜合

判斷之。其次,處理「集合犯的罪數判斷」問題。故於第四章先分析罪數判斷之基本原則,作為指導原理,以為合目的性或合憲性解釋之基礎;再簡介學說上罪數論(或競合論)之理論體系,作為判斷集合犯罪數之思考程序與學理基礎;再引進實務經驗(含思考模式、攻防經驗等)到上開理論體系中,建構較符合實務需要之判斷標準。最後,處理「預防集合犯之弊端」等問題。集合犯與連續犯均為「單一案件」,單一案件確定後,產生既判力擴張之效果,即為一罪弊端之根源,故本文先分析在我國現有訴訟架構下,單一案件的處理程序、方法與既判力擴張之範圍與效力。其次,借鏡連續犯之實務發展經驗,再分析連續犯在舊訴訟架構下之存在基礎與妥當性;再分析訴訟架構

之改變,使連續犯在現有訴訟架構下,產生何種弊端;接著分析法院與當事人面對該弊端採取之基本立場、訴訟策略與對於他造訴訟策略之反制策略等,進而提出修法與訴訟策略之建議,並分析集合犯概念有無存在之必要。三、結論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於92年修正前,係採職權主義,法官應依職權調查證據,常於職權調查證據過程中,發現被告之其他相牽連或同種類犯罪事實,如法院亦形成有罪心證時,產生將此部分新發現之犯罪事實納入審3判範圍之需求。此時連續犯之存在,無礙併案部分犯罪事實之真實發現與被害人權益,且有利於減輕被告訟累與法院之勞費,而有訴訟經濟效益,具有存在之妥當性。然隨者刑訴修正,由職權主義朝向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修正,引進

傳聞法則等,使警詢筆錄原則上無證據能力,只有法院與檢察官之訊問筆錄,才可以當證據,但法院非但無調查不利於被告證據之義務,甚至還不應依職權調查不利於被告之證據,致使檢察官必須於起訴前實施完備之偵查作為,善盡檢察官之蒐證義務與舉證責任,但檢察官卻必須在未實施任何偵查作為下,倉促移送法院併案審理。此時連續犯概念與併辦制度之存在,即有礙檢察官履行證據蒐集義務與舉證責任,導致併辦部分犯罪事實不成立犯罪,或潛在部分犯罪事實未及被訴追處罰,影響併辦部分犯罪事實之真實發現與被害人之權益。另在「疑案慎斷,明案速判」等理念下,引進相關促進訴訟之制度改革,均與被告就犯罪事實全部認罪為前提,連續犯概念下犯罪事實太廣泛

,被告可能就部分犯罪事實不認罪,使促進訴訟之相關改革落空。連續犯概念之存在,反而使訴訟不經濟,因而使連續犯喪失存在之妥當性,必須廢除。連續犯案件之弊端源於其概念本身之不明確,導致行為單數或一罪所及犯罪事實範圍難以界定,隨者實務經驗之發展而不斷擴大,甚至脫逸該概念本身文義之可能範圍,導致為既判力所及之潛在部分犯罪事實範圍無限上綱的擴大,進而擴大犯罪黑數,有礙刑法規範目的之達成,違背刑罰公平原則。集合犯之構成要件具有「不斷反覆實施」之特性,其行為單數或一罪所及犯罪事實範圍,解釋上也可能出現「不斷反覆擴張到無限大」之結論,而難以界定其範圍,是無法或難以利用構成要件之「解釋」,就具體犯罪事實進行「切割

」。因此本文認為,集合犯之構成要件,除須符合「構成要件行為具有同種類行為不斷反覆實行之特性」與「立法者將自然意義之數行為擬制為構成要件之一行為」等構成要件行為之特徵外,尚還須納入4「該複數構成要件該當行為符合包括一罪之要件」、「包括地評價為一罪較符合刑罰公平原則」等要件,方足以判定行為單數或一罪所及犯罪事實範圍。集合犯之行為單數或一罪所及犯罪事實範圍之判斷標準,競合論認為係「構成要件之解釋」,罪數論則認為係「罪數之判斷」。但無論是競合論或罪數論,均理解成係「法律或法規範之解釋適用問題」,而朝向「概念之解釋適用」方向思考,其將具體犯罪事實涵攝到上開法概念之結果,將行為單數或一罪之範圍控制在該概念

之可能文義射程或規範目的等範圍內,導致適用之結果,傾向於認定不是行為單數或一罪,就是行為複數或數罪。但實務之思考模式,則認為係「事實認定問題」,應由檢察官負舉證責任,如果檢察官無法舉證或怠於舉證係爭犯罪事實為「數罪」或「數行為」,則依「罪疑惟輕」原則,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即認為係爭犯罪事實係行為單數或一罪,導致實務認定之結果,擴大行為單數與一罪所及犯罪事實範圍,甚至脫逸本來文義射程或規範目的之可能範圍。且隨者實務不斷朝向一罪發展之結果,導致原先依舊標準論以數罪,並為數個實體有罪判決,日後依新標準之結果,可能認為係一罪,必須撤銷其中一個或數個實體有罪判決,改諭知免訴判決,因而影響法律適用之安定

性,可能衍生冤獄賠償等問題。而此項發展並非擴張解釋之結果,而是事實認定所必然之發展。事實認定既有擴張之可能,在概念所適用之範圍上,即應從嚴解釋,否則會有失控之危機,此即最高法院何以對集合犯之概念所適用之犯罪類型與一罪所及犯罪事實範圍,採取嚴格限制之立場,與修法意旨強調「擴大包括一罪」,限縮數罪併罰之適用範圍,兩者完全相反之根本原因所在。本文亦贊同最高法院之上開立場。其次,就罪數之判斷理解成事實認定問題,為事實審法院之職權,有助於防止因法院就罪數認定歧異而使大量案件湧進最高法院檢察署與最高法院,進而癱瘓最高法院檢察署與最高法院之弊端。且事實認定隨個案情節與證據資料等而定,法院就5某個案之認定結果

,不當然套用於其他個案,亦有助於防止實務發展朝向一罪方向發展,因個案累積之結果,而不斷擴大行為單數或一罪所及犯罪事實範圍之流弊。複數集合犯行為間,雖經評價為複數的單純一罪或包括一罪,而屬數罪,然因集合犯之構成要件行為具有「延續性」,因此可能出現部分集合犯之犯罪事實重疊或夾結情事,產生是否違背禁止重複評價原則之疑慮。惟因集合犯雖係構成要件之行為單數(競合論)或複數構成要件該當行為(罪數論),但本質上仍屬複數自然意義之行為單數,且其在單一自然意義下之構成要件該當行為,也可獨立成罪,因此剔除該重疊或夾結部分,各集合犯行為間仍可個別評價為一罪或行為單數,而不違背重複評價禁止原則,因此並無想像競合犯之「

夾結效應(鋸齒效應或鉤環效應)」之適用,該複數集合犯行為仍屬數罪,應依實質競合處理。而且,如果肯定複數集合犯行為有上開「夾結效應」之適用,因構成要件行為具有不斷反覆實施之特性,可能造成環環相扣到無限大之程度,顯非妥適。集合犯在實體上為一罪,在程序上為單一案件。因此,檢察官就犯罪事實一部起訴者,起訴效力與既判力均及於未經起訴之潛在部分犯罪事實,衍生種種弊端與訴訟策略。要防制上開弊端,法院在集合犯之適用範圍,必須採取嚴格、限制之立場;嚴格控制集合犯概念適用之犯罪類型與一罪所及犯罪事實範圍,防止檢察官與被告恣意擴張集合犯之類型與一罪所及犯罪事實範圍。法院除應防止檢察官濫行併辦,藉以脫免證據蒐集義務與

舉證責任,危害真實發現與併辦部分被害人權益,並應防止被告利用既判力擴張之漏洞,採取拖延戰術、繞道戰術、自首戰術、雇用人頭頂罪戰術、冒名應訊戰術、主動請求協商戰術、前案撤回上訴戰術、後案擴大事實範圍戰術、偵查全部認罪審判只認部分戰術…等等訴訟策略,使自己獲得顯不相當之輕刑或逃脫訴追處罰。同時,檢察官也應改變辦案態度,積極開發證明被告不具「意思同一性」與「機會同6一性」之方法,另於偵查中實施更完備之偵查作為,且於蒐證完備後,才偵查終結提起公訴;於審判中,就集合犯案件採取不協商之立場,並積極反制被告之上開各種訴訟策略,使被告遭量處應得之適當刑罰,無法運用上開訴訟策略脫罪或被輕判。此外,在立法上,應將

集合犯之犯罪類型納入「預防性羈押」之適用範圍,以阻止被告不斷地重複實施該犯行,並且修改刑事訴訟法,將協商判決成立後,始發現集合犯之他部犯罪事實時,可以提起上訴,以濟現行法律漏洞,便利量刑協商制度之運作。然而,限制「集合犯之適用範圍」與「集合犯之行為單數或一罪所及犯罪事實範圍」之立場,將擴大具體個案之犯罪事實個數之結果。增加被告訟累,也增加檢察官舉證與蒐證負擔,並讓法院要下眾多判決主文,且如就犯罪個數與檢察官起訴時所認定之犯罪個數歧異或計算錯誤時,也將發生「已受請求之事項未予判決」或「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判決」之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之結果,對審檢辯三方均不利。於係爭犯罪類型本質上即具有犯罪事實龐雜,犯

罪個數眾多與具體事證勾稽、認定困難等特性,然法院實務運作經驗下,評價為一罪與數罪,對被告之量刑實際上也差距不大,亦即一罪與數罪之區別並無多大實益時,因「量變造成質變」,法院須特別審酌「訴訟經濟」之考量,顯有朝向「一罪」之方向發展。因此於我國之訴訟框架下,特別法上仍有眾多集合犯規定存在之必要與妥當性。因之,因刑法刪除常業犯之規定,於解釋上集合犯之適用範圍,雖應排除常業犯,然就附錄之附表一所載之「肯定為集合犯」之犯罪類型,雖多屬與常業犯相近之職業犯或營業犯,仍應認為係集合犯所適用之類型。7四、關鍵字集合犯、構成要件的集合行為、包括一罪、包括的一罪、接續犯、連續犯、常業犯、職業犯、營業犯、習慣犯、偽

造犯、收集犯、散布犯、販賣犯、案件單一性、案件同一性、併案審理、訴訟策略、競合論、罪數論、競合、罪數、窮盡判斷原則、禁止重複評價原則、罪疑惟輕原則、有利於行為人解釋原則、施用毒品、夾結效應、鉤環效應、鋸齒效應、一事不再理、重複起訴禁止、雙重危險禁止、構成要件的行為單數。五、論文總頁數:3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