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運輸保險費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貨物運輸保險費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俊鵬寫的 國際航空貨運實務(3版) 和的 保險法學主要議題:林勳發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每天一个海运小知识之货物运输保险(下) - 知乎专栏也說明:三、进口货物运输保险业务. 保险金额以进口货物的CIF价格为准,若要加成投保,可以加成10%为宜。若按CFR或FOB条件进口,则按特约保险费率和平均运费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元照出版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航運技術系 蔡育明所指導 許忠盈的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精進策略之研究 (2021),提出貨物運輸保險費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引水、引水人、強制引水、現代化、現代性、助航設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系研究所 謝哲勝所指導 陳奕澄的 船舶油污染侵害國際商港之民事責任 (2021),提出因為有 國際商港、船舶油污染、公共信託理論、污染損害、責任限制、責任保險、直接請求權、外國判決承認與執行的重點而找出了 貨物運輸保險費率的解答。

最後網站海上貨物保險與安裝工程保險之保險競合問題探討則補充:於海上及內陸運輸途中投保貨物運輸保險,於工廠安裝試車時投保安裝工 ... 費率考量:安裝工程保險除應考量一般工程保險之核保因素外,如施工處所、工程類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貨物運輸保險費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際航空貨運實務(3版)

為了解決貨物運輸保險費率的問題,作者曾俊鵬 這樣論述:

  國際航空市場熬過多年虧損,終於等到2015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航空業者終於連續獲利數年。但好景不長,2019年第四季新冠肺炎爆發,造成,史無前例的影響。客運因國境關閉、禁止群聚等等措施大減班,運能從開始減少八成,到2021年第三季仍減少六成。人類活動封閉,導致旅遊業陷入困境。客運停航砍班也影響到貨運,因國際航空貨運有一半使用客機運送。但同樣受新冠肺炎影響,個人防護器材到報復性消費、網路購物需求暴增,航空貨運量不減反增,以致貨運面臨艙位不足的窘境。形成貨運能量供不應求的現象,導致貨運大漲價。2018、2019年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有不少貨載回流台灣。2020年台灣航空貨運量

達240萬公噸,位列國際重要航空貨運市場之一。至於台灣國內航空貨運市場方面,島內運輸主要靠陸運,利用空運的不多,只有一點本島和離島的貨載,年僅約3萬公噸左右。在地球是平的發展下,各國經濟的變化相互影響,牽一髪動全身。   這期間的大變動,本書適時修訂,記載新冠肺炎影響,留下歷史記錄。 強力推薦   曾兄於長榮航空起步時加入服務團隊,篳路藍縷,累積航空公司實戰經驗,後於1995年創立歲航集團。他在各大學教授國際物流課程三十餘年,分享經驗,桃李滿天下。此外並將從事國際物流多年實務與理論心得寫作成書,並與時俱進,定期修改。傳承經驗,奉獻社會,令人欽佩。──台北市航空貨運承攬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黃啟明   本書針對航空貨運系統化及全面性介紹,且將實務作業予以文字化。不僅航空業界值得一看,業外人士亦可藉由閱讀此書,進而對航空貨運領域能有更完整且系統化之印象及概念。──長榮航空董事長 林寶水   這是臺灣第一部對航空貨運和承攬做全方位闡述的著作。凡同業從業人員、從事外貿相關供應鍊或物流管理人士或學者,及有意投入國際物流運輸服務者,此為一本必讀之作。──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董事長 錢堯懷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精進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貨物運輸保險費率的問題,作者許忠盈 這樣論述:

目錄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誌謝-------------------------------------------------------------------------III目錄-----------------------------

---------------------------------------------IV表目錄-----------------------------------------------------------------------VII圖目錄----------------------------------------------------------------------VIII第一章 緒論-------------------------------------------------------------------1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1.2 研究目的---------------------------------------------------------------21.3 研究範圍與限制----------------------------------------------------------21.4 研究方法---------------------------------------------------------------3第二章 臺灣引水制度之沿革與現況-------------------

------------------------------42.1 引水之意涵與目的--------------------------------------------------------42.1.1 從法制面向分析----------------------------------------------------------52.1.2 從港埠經營面向分析------------------------------------------------------82.2 引水人的角色功能------------------------------------------

--------------92.2.1 引水人之角色定義--------------------------------------------------------92.2.2 引水人關於航行安全之角色功能--------------------------------------------112.2.3 引水人關於監督船舶與船員之角色功能---------------------------------------122.2.4 引水人關於港埠服務之角色功能--------------------------------------------132.2.5 引水人關於港埠

效率之角色功能--------------------------------------------162.3 臺灣引水制度之沿革-----------------------------------------------------172.4 臺灣引水制度現況-------------------------------------------------------192.4.1 強制引水與自由引水之實施現況--------------------------------------------192.4.2 引水人之資格、培訓與執業----------------------

--------------------------212.4.3 引水費率--------------------------------------------------------------232.4.4 引水之監理------------------------------------------------------------252.4.5 各港引水人選任與執業人數現況--------------------------------------------30第三章 臺灣港埠引水環境之變革----------------------------------------

---------343.1 國際公約對臺灣港埠引水環境的牽動----------------------------------------343.1.1 IMO早期決議案---------------------------------------------------------363.1.2 SOLAS之相關規定-------------------------------------------------------373.1.3 STCW之相關規定--------------------------------------------------------443.1.

4 IALA之相關規定--------------------------------------------------------463.2 海域空間使用多元-------------------------------------------------------473.2.1 遊艇------------------------------------------------------------------483.2.2 渡輪------------------------------------------------------------------503.2.3

漁船------------------------------------------------------------------523.3 船舶大型化與快速化-----------------------------------------------------533.3.1 港埠營運步調的變動-----------------------------------------------------583.3.2 港埠設施規劃-----------------------------------------------------------583.3.3 船員對引水人的依

賴性增加------------------------------------------------603.4 航運效益日漸嚴峻-------------------------------------------------------613.4.1 引水協力資源的強化-----------------------------------------------------623.4.2 航商對引水成本的關注效應------------------------------------------------663.4.3 引水人力與技術的挑戰-------------------

--------------------------------683.4.4 法規制度的全面檢討-----------------------------------------------------72第四章 精進策略探討-----------------------------------------------------------744.1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思維變異---------------------------------------754.1.1 引水人與船長之合作關係------------------------------------------

-------764.1.2 引水人與VTS之合作關係--------------------------------------------------774.1.3 拖船使用觀念的釐清-----------------------------------------------------784.1.4 引水人與帶解纜業者之合作關係--------------------------------------------814.1.5 引水作業程序化---------------------------------------------------------824.2 臺灣港埠

引水安全關鍵因素—制度調整---------------------------------------844.2.1 拖船制度調整-----------------------------------------------------------884.2.2 建構大區域性引水人制度--------------------------------------------------944.2.3 確立VTS之公權力地位----------------------------------------------------984.2.4 強化引水人自律機制--------------

---------------------------------------994.3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環境優化--------------------------------------1004.3.1 檢視臺灣助導航設施現況效益---------------------------------------------1014.3.2 強化科技化助導航設施--------------------------------------------------1054.3.3 優化VTS----------------------------------------------

----------------1114.4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船舶適航--------------------------------------1164.4.1 從國際法與國內法尋求改善船舶適航的辦法----------------------------------1174.4.2 從案例探討------------------------------------------------------------1234.5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技術強化--------------------------------------1254.5.1 引水作業時之團隊合作

--------------------------------------------------1254.5.2 IMO A.960之建議------------------------------------------------------1294.5.3 拖船技術及效率提升----------------------------------------------------1304.5.4 VTS技術提升----------------------------------------------------------1324.5.5 引水人技術提升-----------

---------------------------------------------133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1405.1 結論-----------------------------------------------------------------1405.2 討論-----------------------------------------------------------------141參考文獻 -----------------------

----------------------------------------------142

保險法學主要議題:林勳發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為了解決貨物運輸保險費率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本書集結諸位保險法學者、實務工作者與林勳發教授之門生故舊,為恭賀林教授七秩華誕而共同撰寫。林教授研究保險法數十載,曾任教政大、臺大、銘傳等校,桃李盈門,著作等身,對臺灣保險法之發展卓有貢獻。本書收錄論文共二十篇,主題涵蓋保險契約法、保險與科技之新趨勢、責任保險與治理、海上保險之新開展等四大領域,均為目前保險法制學理與實務目前之重要議題,以呼應彰顯林教授對於保險法制之開創與貢獻,並為教授致上誠摯的恭賀與感謝之意。

船舶油污染侵害國際商港之民事責任

為了解決貨物運輸保險費率的問題,作者陳奕澄 這樣論述:

臺灣規範船舶油污染民事責任的主要法源為海洋污染防治法(簡稱海污法),經比較法的觀察,與1969年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國際公約之1992年議定書(簡稱CLC1992)存在下列差異:例如地理要件、船的要件、油的要件、責任主體、排他條款、免責事由、污染損害的定義、強制保險及直接訴權、時效、管轄權及外國判決之承認與執行等,此等差異皆是海污法未來修法所需注意之事項。國際商港之客體性質為公共信託財產,屬於民事客體,可為物權之客體。商港水域所有權在實質上屬於全體國民,名義上為國家所有;透過制定法之授權,將商港水域經營權轉化為港務公司私有,並課予公共信託義務之限制。海污法修法時應明確污染損害之定義,包含清除油污

染、復原及預防措施費用、財產損害、環境損害、純粹經濟上損失及懲罰性賠償。至於非財產損害應非海污法污染損害之求償範圍,如適用民法第195條第1項,宜引入「觸碰法則」而限制之。船舶所有人責任限制之制度設計考量從一開始鼓勵航海之特權,轉變成為務實考量-部分賠償優於完全無法受償。因此,有必要將限責基金之設立作為行使責任限制之要件。此外,宜授權主管機關以法規命令定期檢討限責金額。強制責任保險之直接請求權應定性為被害人的特別權利,其行使要件、抗辯事由及時效等,有待立法補充。此外,縱使CLC1992明列抗辦事由,但妨訴抗辯是否屬於CLC1992所列抗辯事由仍有爭議,海污法修法時應特別釐清。CLC1969、C

LC1992及燃油公約,對於外國判決之承認與執行均以自動承認為原則。相較而言,臺灣非公約締約國,臺灣船舶油污染民事責任判決在外國之承認與執行將遭遇較多的法律實務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