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佛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觀音佛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本の仏とお寺研究会寫的 日本的佛像與寺院(插畫版完全指南) 和黃耀明的 拾穗,在迢迢的旅途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企業風雲: 成功啟示錄 - 第 167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慧鍔法師捧著觀音佛像,登上普陀山。法師放眼望去,金色的是沙灘,綠色的是大海和山峰,與五臺山相比,是另一番景象。慧鍔法師心想:『觀音慈悲,是要在此設道場渡化此方眾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博客思所出版 。

東方設計大學 美術工藝系 何孟穎、王俊盛所指導 張德怡的 手繪工筆畫創作之研究以觀音佛像畫為例 (2021),提出觀音佛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佛法、觀音、工筆、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華梵大學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尉遲淦所指導 羅海濤的 從「體、相、用」論中國觀音繪畫 (2020),提出因為有 觀音繪畫、觀音信仰、體相用、佛性、藝術三昧的重點而找出了 觀音佛像的解答。

最後網站電視|聽出好戲勢-文化長河系列 - 香港電台則補充:... 前往莫高窟這佛教聖地,以雙眼禮拜高35.5米的彌勒大佛與身長14.7米的涅槃卧佛,欣賞千手千眼觀音及看仙人飛天圖,透過壁畫、佛像,一窥佛門奧義。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觀音佛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本的佛像與寺院(插畫版完全指南)

為了解決觀音佛像的問題,作者日本の仏とお寺研究会 這樣論述:

◇⊱—代表性的138尊佛像、45座寺院—⊰◇ 透過插畫探究各尊佛像的主要特徵與寺院名勝的觀覽重點!! 走訪日本名勝景點,最佳旅遊隨身導覽! 理解日本佛教文化與建物古蹟,就從這一本開始!   參訪日本各地的寺院、參拜佛像,會有「上癮」的樂趣。   然而,每每一進入寺院:   「那尊佛像有什麼特徵,又會帶來什麼利益功德呢?」   「寺院內有好多建築物,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精彩之處在哪呢?」   「在寺裡看到過,但其實不很瞭解,這到底是什麼?」   「這個寺院的起源是什麼?為什麼供奉那尊佛像?」   相信許多人腦中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問題吧!   本書藉由全彩插畫,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說明,從

日本寺院裡供奉的佛像,到各寺建造的起源、各建築物的名稱與製作方式,以及諸尊佛菩薩帶來的利益功德、觀賞重點等。帶著本書遍訪佛像、寺院,相信您的世界將會更加開闊喔! 本書特色   運用彩色插畫呈現各類型佛像的特徵,讓讀者快速掌握辨別的要領;精要介紹供奉各尊佛像的知名寺院及其歷史,除了理解日本佛教及延伸文化,更是日本旅遊走訪各地最佳的導覽手冊。  

觀音佛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迎加入頻道會員連結(網頁版):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4HKVbx24Mk-LYv-7Kr36A/join

開啟網頁版點選【訂閱按鈕】旁邊的【加入】
加入後可享有眾人矚目的【專屬徽章】!留言會特別與眾不同~
並且可以享有會員專屬眾多福利!

商業邀約信箱:[email protected]

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 X

特效軟件:https://vfx.productioncrate.com/

攝影器材:Sony A7R3 Sony A73 Sony A6500 GoPro Hero5 Gopro Hero7 sony RX100m6 sony ax700

單眼鏡頭:Canon Ef10~22 usm、Canon Ef18~135 usm、Zeiss16~35 f4、zeiss55 f1.5 、zeiss 35 f1.4

其它器材:Gopro Kama三軸穩定器 、Rode video mic pro麥克風、Rode video mic pro plus、Shure VP83麥克風、Rode NT1-A Kit電容式麥克風、 Joby腳架、Spivo翻轉手持棒、AOKA Kt284al 腳架、AOKA Kb38s雲台 Sachtler沙雀Ace XL雲台 AOKA324C腳架 DJI如影S穩定器

歡迎追蹤Facebook:https://goo.gl/oytrFO
Instagram:https://goo.gl/tWX2UK


頻道正式經營日:2017/10/1

手繪工筆畫創作之研究以觀音佛像畫為例

為了解決觀音佛像的問題,作者張德怡 這樣論述:

手繪工筆畫創作之研究以觀音佛像畫為例研究生:張德怡 指導教授:何孟穎王俊盛摘 要 本創作藉由手繪工筆畫之創作與研究,推廣觀音佛像畫之文化藝術的整合,傳承,綜觀經由觀音佛像畫的傳達,可療癒人心,提升自我心靈的安定啟蒙,期待本創作研究與論述的結果,能與同行同創作工作者可以交流砥礪,找到更多跨領域資源的合作,進而期望襯映佛像畫周邊產業的提升,如佛畫鑑賞與創作、泥塑漆器琺瑯工藝、文藝商品市場、視覺藝術產業等。 本創作研究之文獻探討講述的部分為,工筆畫線條的重要性及填色的順序行為,並詳述觀音的由來,從經譯名號等源起,分析觀音從印度發源,至

魏、晉、唐、明、清等十四個朝代演變過程及風格形象,經過歷史更迭,見證佛法由盛轉衰的過程,並領會東西方藝術之美感。也藉由研究分析張大千、夏荊山、施金輝三位典範大師的繪畫風格,色彩配置應用等技法構圖,從中得到啟發與學習,運用於本創作之美學素養中。 在實務研究法中,將自身薰習佛法多年的通論,消化融合後透過經驗累積,混搭技法的應用,在繼承傳統內涵與精神下,闡述創作理念與內容詮釋,發展新的圖像面貌,表現「人間性」的觀音法像,以手繪工筆畫細膩線條之技法,配置柔和色彩,重新詮釋觀音的輕靈優雅,慈悲喜捨的形象。 藉由透過手繪工筆畫的成果力量,藝術的感染力,期盼能夠宣揚佛法,開展觀音佛像畫的新創作紀元,

在既有優秀傳統的手繪工筆畫之觀音佛像基礎下,發展自我的創作風格,企圖以觀音佛像畫規鑑人心向善,傳遞正面能量。最後期許以從事15年的研究繪畫創作,及教學實務的資歷,大大小小的畫展、講座與參與社會公益,能因觀音佛像畫廣結善緣,並持續對慈善公益方向努力。

拾穗,在迢迢的旅途上

為了解決觀音佛像的問題,作者黃耀明 這樣論述:

  短的是旅途,長的是人生   我以一種去地域性的流浪思維,說出我在旅途上所撿拾的感悟   作者把旅行當作是他一輩子的修行。在地球村的時代,距離已不再是一種阻礙,壯遊也沒有邊界,他一生當中走過五大洲七大洋,並且遍遊過中國大陸各地。他認為旅遊除了遊山玩水,分享各地不同的歷史文化、奇風異俗和佳肴美食之外,它的過程無不充滿了多樣的趣味性和故事性。   本書全部內容是作者一生在迢迢旅途上所撿拾的故事和感悟,無關旅遊工具的提供,或許可充當是種心靈雞湯。   作者簡介 黃耀明   作者今年八十一歲。一生幹過台電外線電工、中油操作工、中學教員、金屬公司、鋼鐵公司和證券公司的董事長,六十歲才開臺

灣風氣之先,遠從台中到台北台科大以優異的成績取得EMBA學位,並被推介到中部科技大學擔任兼職老師。對他來說,寫作是興趣,工作是生活,是它們豐富了他的生命。縱使在不同行業和位階,他從不忘在平面媒體塗塗寫寫,似乎把寫作當成一生的懸命。曾出版過《神衹也漂泊》(雜文)和《台灣人的歷史呼愁》(時論)兩本書。   #出書請找博客思出版社#   自序:行者無疆  /10 小魔女琪琪的麵包房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  /14 恭陪佛祖回老家 (寮國/永珍)  /16 生命軌跡上的小小切點(埃及、肯亞、尚比亞)  /19 終於可以飛往維多利亞瀑布 (肯亞、尚比亞)  /23 踏上地球上最大

的巨石(澳大利亞/北領地的艾爾斯岩)  /27 是誰殺了楚格尼尼?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  /30 安第斯山山上的邂逅 (秘魯/庫斯科)  /33 跟著熱情地舞動吧!森巴 (巴西/里約熱內盧)  /35 莫內最完美的傑作 — 莫內花園(法國/吉維尼)  /38 壯麗的凱拉薩神廟(印度/奧蘭加巴)  /41 找到了梅杜莎的頭顱? (土耳其/伊斯坦堡)  /44 感人肺腑的降旗典禮 (不丹/延布)  /46 即將消失的黑色華麗 (肯亞/安波沙里國家公園)  /48 非洲動物大遷徙 (肯亞、坦尚尼亞/瑪賽倫蓋特國家公園)  /51 苦澀的北極風景畫 (格陵蘭/伊魯利薩特)  /53 冰島的國會斷

崖 (冰島/雷克雅維克)  /56 狂放的海盜博物館 (挪威/奧斯陸)  /58 忘不了那雙溫暖的小手 (印度/孟買)  /60 向威廉華勒士致最敬禮(蘇格蘭/愛丁堡古堡)  /63 在奇旺守歲的滋味(尼泊爾/奇旺保護區)  /66 瑞士名峰旅情(瑞士/策馬特)  /68 石墉古堡的囚徒(瑞士/日內瓦湖北岸)  /71 葡式蛋塔發源地(葡萄牙/里斯本)  /73 馬賽老港的魚湯(法國/馬賽)  /76 流浪者大街(西班牙/巴賽隆納)  /78 跟著高第去流浪(西班牙/巴賽隆納)  /80 波卡探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82 瑞蔻雷塔墓園(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86 天空之城「

馬丘比丘」(秘魯/庫斯科)  /89 舊都安提瓜 (瓜地馬拉/安提瓜)  /92 提卡爾國家公園(瓜地馬拉/提卡爾)  /94 最後的馬雅之城奇琴伊薩(墨西哥/奇琴伊薩)  /97 寫在國旗上的傳說(墨西哥/墨西哥市)  /100 眾神之城迪奧狄華肯(墨西哥/墨西哥巿)  /103 亞得里亞海岸的浮光掠影(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尼克)  /106 台灣神木的傷痕(日本/東京、明治神宮)  /109 摩艾和合恩角趣聞(智利/合恩角)  /112 探遊冰島必讀的薩迦文集(冰島/雷克雅維克)  /114 地球頂格陵蘭探索(格陵蘭島/伊魯利薩特)  /117 試著去認識吳哥窟(高棉/暹粒)  /120 白

神山高原映象之旅(日本/本州東北部高原)  /124 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寺廟 — 虎穴寺(不丹/帕羅)  /127 金光閃閃的仰光大金塔(緬甸/仰光)  /130 滿天彩色神佛的南印米納克希神廟(南印度/默德萊)  /133 被割捨的埃及方尖碑(埃及/陸克索)  /136 讓深山美景不再遲暮(中國/北疆)  /139 遊覽土耳其的歷史風景(土耳其/伊斯坦堡、特洛伊)  /141 閱讀伊瓜蘇瀑布(阿根廷與巴西交界)  /144 啟迪人性的曼谷金佛寺(泰國/曼谷)  /147 泰姬瑪哈陵是一滴愛的永恆淚珠(印度/阿格拉)  /150 千座千面千手觀音佛像 — 三十三間堂(日本/京都)  /153

美國最熱門的國家公園 — 大峽谷(美國/亞利桑納州)  /155 中亞絲綢之路旅情(中亞絲路/烏茲別克、哈薩克、塔吉克及吉爾吉斯)  /158 帖木兒大帝陵寢巡禮(烏茲別克/撒馬爾罕)  /163 李白的故鄉(吉爾吉斯/碎葉城)  /166 西敏寺的詩人角落(英國/倫敦)  /170 大英博物館古近東館(英國/倫敦)  /174 博物館島上的白加蒙博物館(東德/東柏林)  /177 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埋屍處(俄羅斯/下塔吉兒)  /180 滿溢法喜的托缽化緣儀式(寮國/龍坡邦)  /183 蒲甘萬塔的傳奇(緬甸/蒲甘)  /186 迎向蒼茫暮色(墨西哥蔚藍海岸/瓦亞塔、盧卡斯、馬薩特蘭)  /1

89 維吉蘭的人生雕刻公園(挪威/奧斯陸)  /192 在哥本哈根遇見安徒生童話(丹麥/哥本哈根)  /196 探訪汗血寶馬的故鄉(烏茲別克/費爾干納)  /199 身處硝煙的旅遊(克什米爾/斯里那卡•貢馬)  /202 感受斯里蘭卡那種不華麗的精彩(斯里蘭卡/班托搭、坎迪)  /205 凝結音符的西貝流士紀念碑(芬蘭/赫爾辛基)  /208 輕描摩洛哥古城的異次元空間(摩洛哥)  /211 筆與劍的對吟 (塔吉克/杜尚比)  /216 中世紀的中亞櫥窗 — 布哈拉(烏茲別克/布哈拉)  /218 古典和現代的傳奇 (德國/漢諾威)  /221 戀戀布達佩斯(匈牙利/布達佩斯)  /223 茶

鄉的不速之客(印度/大吉嶺)  /225 達卡連貧窮都是鮮艷多彩?(孟加拉/達卡)  /228 穹頂琴聲(冰島/雷克雅維克)  /230 笑聲和淚痕(波蘭/華沙)  /233 轉位的向日葵(荷蘭/阿姆斯特丹)  /235 尋找卡夫卡和昆德拉(捷克/布拉格)  /237 青瓷的窯燒餘韻(福建/武夷山)  /240 現實童話 — 樹頂飯店(肯亞/阿伯岱爾)  /244 野性的呼喚(坦桑尼亞/恩格龍格羅保護區)  /246 被遺棄的天上宮闕(斯里蘭卡/丹不拉)  /248 鸛鳥踟躕(摩洛哥/切拉古城)  /251 後記  /254 作者序   行者無疆   拙作《繞著地球跑》系列共九十篇,近

十三萬字,承台灣時報老編和讀者的厚愛,佔用《台灣文學》太多寶貴的篇幅,總該劃下句點。更何況,筆者已步入杖朝之年,這些一路走來的旅情點滴就像我住家前簌簌飄落的阿波羅花瓣,也算是我人生劇本的終章。   我的旅行原始動機是出自於一種的逃脫心態。起初,我只是想從爾虞我詐的生活「黑箱」和物慾爭逐的商場「紅海」逃脫出來,藉著浪跡天涯機會,尋求一處心靈可以暫時小憩的地方。從三十歲出頭,一有長假,並存夠餘糧,我就刻意規避商場上迎新送舊的繁文縟節和矯飾的酬酢,選擇讓生命能夠自由自在的生活旅行。剛開始,我是以反差比較大的國度或地區作為首選,因為自認年輕比較能夠經得起旅途上的困頓和磨練。   歷史文化、社會環境

、飲食習慣和自然景觀與自己的家鄉反差愈大的地方,給初訪的旅人衝擊愈大,感觸和留在心底的印痕也最深。面對那些異風奇俗、迥異的價值系統和宗教信仰,常會情不自禁感到驚喜或嘆喟。而流連在那些廢墟、大海、森林、冰原、沙漠、山丘和古堡,親睹那些壯闊美麗的山河、滄海桑田的大地、崩落的古代廟堂以及無情更迭的歷史文明,每一次調適五感,投入心意,都會對大自然的獨創性和人類文明的原創性感受到一瞬間的悸動。反差愈大,對旅人來說,話語的衝動也會愈大。   拜人類文明躍進、科技進步之賜,遙遠的距離已不再是重重的阻隔。訊息暢通,交通便捷,壯遊幾乎沒有邊界,即使是沒有邦交的國家也可以通行無阻。壯闊的自然就像壯闊的人生充滿豪

情,行者無疆,而無淒涼。旅行的日子,幾乎每天都是幸福的日子。五十個年頭下來,上山下海,我和內人跑遍了五大洲七大洋,幾乎涵蓋了全世界所有第一、二線的旅遊景點,但有些地方礙於安全的考量,還是免不了有遺珠之憾。   譬如說,我一直渴望能走一趟中國西藏,並且到印度錫金邊界的乃堆拉山的樟谷湖,以及登雲南海拔5000公尺的高原雪山,去適應高原作息,雖然當時身體並沒什麼不良的反應,但對出過許多狀況的高山症候群仍存有疑慮,因此這輩子已經註定無緣去圓那沁入內心的美夢,只能乾瞪眼望著拉薩的布達拉宮興嘆,這不能不說是我終生的遺憾。 浪跡的地方愈多愈遠,經驗的累積自會促進了對旅遊觀念的進化。我由逃脫開始,進而成為學

習過程,再由學習過程變成生活方式,然後才開始懂得去享受旅行的樂趣。沿途中的風光和風土民情都成為我敘述故事的背景,虔誠拜謁過的那些遙遠城市,不竭思索過那些深邃而神秘的文化,狂熱地追逐過的那些滄桑而又光輝歲月,扎扎實實提供了我各類見聞的剖析,思考和反思。   我把旅行當作是一輩子的修行,短的是旅途,長的是人生。可不是嗎?當我獨自面對像北極圈蒼鬱海域或是冰雪荒原,我可以體會到「水邊哲學是不捨晝夜」,當我躺睡在像澳洲北領地或在塔斯馬尼亞原始森林的星空下,我體會出「山地哲學是不知日月」,當我潛入到像埃及金字塔或帝王谷某法老地下陵寢,我發覺歷史的哲學永遠存在著殘卷和斷章。我覺得旅遊就是一種生活,總是試著

把旅行的點滴變成哲思。   大陸作家余秋雨曾以專家學者的身份,應香港凰凰衛視「千禧之旅」之邀,隨越野車隊跋涉數萬公里,實地考察了埃及、希伯萊、巴比倫、波斯和印度河等古文明的遺跡,並把全部的探索日記匯集成《千年一嘆》。緊跟著他又花了半年時間,由南歐、中亞、西歐到北歐,共26個國家和96個城市,並完成《行者無疆》乙書,很有系統地深度介紹歐洲文明的考察。他豐碩的人文素養、駕馭文字的能耐,像熟練的農夫收割豐收的稻穀,簡直算是旅遊經典之作。   他的文章常常以精湛的詞彙和撼動人心的警句開始,最後又能戲劇化為整體過程譜下完美的句點。我非常欣賞他文章的佈局和戲劇性的轉折,《行者無疆》就以「廢墟、大海、流

浪」的南歐出發,最後則在北歐北極圈奧盧東南方一百八十公里處、一個「蒼涼、寂寞、執著」、居民不到十人的奧提奧美克火車站為終站,他精彩的經歷就在那裡完美的凝凍,我常把它們奉為習作的圭臬。   我不是學者,也非專業旅行家,只是一個平凡的生意人,寫作是我業餘的嗜好。我沒有余先生那樣的學識和際遇,沒辦法把整體旅情加以精心籌劃,並作有系統的報導,只能隨興把發生在迢迢旅途上的有感點滴,像小時候秋收的季節裡,在田間跟收割機的後頭,撿拾稻穗一樣,零零散散把它們收攏起來。對我來說,每一小粒稻穗都代表著無比的幸福,這些走過的痕跡為我的人生留下些雪泥鴻爪,不怕有識者笑,我還真盼望愛好旅遊的讀者能夠分享到我這些小小的

喜悅。#出書請找台灣博客思出版社    

從「體、相、用」論中國觀音繪畫

為了解決觀音佛像的問題,作者羅海濤 這樣論述:

研究中國觀音繪畫必先了解其核心要素:觀音繪畫之目的,不是為了賞心悅目,而在於成佛的任務;觀音繪畫之內容,不只表現觀音形象,而是其悲智雙運的佛法內涵;觀音繪畫之創作,不僅要求熟練掌握藝術技法,更要求佛法之解行並重,以觀音與我不二的精神融入創作,以藝術的方便自利利他,成就佛道。這些方面都需要佛法的融入,如何了解和學習佛法,以及深入認識觀音繪畫的成佛任務,也就成為了研究觀音繪畫的必須與關鍵。但只從「體用」去理解是不夠的,如果沒有「相」的一面,那麼「體」就缺乏呈現的內容,「用」就缺乏展示的效果。因此從「體、相、用」合一的角度,以佛理探討(理體)、資料分析(事相)、實踐啟發(應用)的研究方式,來探討觀

音精神(體)、歷代的觀音繪畫(相)、和成佛的可能(用):首先,在中國本土文化、印度佛教、漢傳佛教、觀音信仰的領域,討論「體、相、用」的歷史演變和思想意涵;然後,在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四個發展階段,討論歷代觀音繪畫的題材與風格演變;最後,在藝術實踐的角度,來探討觀音繪畫的藝術表現(相)、藝道本體(體)、藝術創作(用)。對佛法的研究,除了文獻的基本詮釋,更多是佛法對人生和藝術之價值的詮釋;而對觀音繪畫的研究,除了參考歷史文獻及學界成果進行脈絡整理,更在「體、相、用」的角度輔以歷代觀音圖像開展美學理論和藝術生命實踐的詮釋。觀音繪畫屬於「相」的範疇,是普度眾生的一種藝術化現。觀音菩薩證入佛智

,體性恆寂,行「身、語、心」三化業為度生之「相、用」,體現在三方面:「身」,能現圖畫中莊嚴身相;「語」,借助繪畫方便說法;「心」,指歸自性之繪畫心法。繪畫是一種視覺「語言」,借藝術家之手、筆墨圖紙,觀音菩薩展現各種莊嚴慈悲的化身於世人眼前,這種圖畫之「相」,是一種方便善巧的「語業」。觀音繪畫以「畫之相」明「心之體」。佛法中的「體、相、用」圓融地闡述了以揭示「佛性」為究竟的觀音繪畫,以「事」入「理」,以「理」明「事」,從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最後都歸於事事無礙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