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立電子書鏈鋸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東立電子書鏈鋸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陸霖寫的 尋常的社會設計:一位任性社會學者的選物展 和德魯.艾瑞克.惠特曼的 懂顧客心思的文案最好賣:大師教你先懂人心、再賣東西的文案吸金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東立電子書也說明:姜立东,唐尧峥,高毅静编著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倌-电子。 东立电子书城app怎么用啊?打开漫画的时候一直提示认证失败。 東立電子書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雙囍 和商業周刊所出版 。

元智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徐旭昇所指導 蕭人豪的 應用多準則決策模式於太陽能矽晶圓供應商評選準則之研究 (2014),提出東立電子書鏈鋸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太陽能電池、供應商評鑑、層級分析法、決策實驗室法。

最後網站東立電子書城則補充:... 魔女守護者~5/21 · BEAST OF BLOOD 血獸~5/8 · 終末的後宮奇想曲~5/14 · 月光坂的花園大宅~5/22 · 哈密瓜的滋味~5/29 · 鏈鋸人 · 眩惑之果 · Touch+8月助理男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立電子書鏈鋸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尋常的社會設計:一位任性社會學者的選物展

為了解決東立電子書鏈鋸人的問題,作者鄭陸霖 這樣論述:

拿起工具,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設計時代的自我啟蒙,重新丈量我們與物的距離 一位到地的社會學者,一股道地的設計新思潮   *一本為後人類的「設計時代」所寫,融入哲學,社會學,人類學的「設計新思潮」。   *消費時代已然過去,現在與未來都會是設計的時代,但我們準備好了嗎?   「設計能夠改變社會嗎?」「設計需要去改變社會嗎?」   消費時代已經遠離,我們已經置身設計的當代。在日常之中,已被鋪天蓋地的「設計」所包圍,穿戴裝置是設計,購物網站是設計,口罩APP也是設計。難以想像少了這些設計,人類要以什麼姿態生存?當好的設計足以影響社會,改變世界的此刻,探討「物」與「人」,「社會」與「世界」的

脈絡關聯,是設計時代必備的功課,也就是《尋常的社會設計》的核心內容。   本書作者Jerry鄭陸霖細說從頭,自人類先祖走下樹梢腳踏實地開始推演,在人類進化的各個階段,找出了相對應的工具:榔頭、地圖、地球儀與手推車。每種工具不但標識了人類演化進程的座標,甚至得到了一個結論:「不是人創造了工具,而是工具創造了人」。物與人的密不可分,維繫到當代。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掃地機器人等在日常中舉足輕重,甚至5G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在相信工具所帶來的進步同時,也需要重新檢視「物」與「人」的關係,由外而內以複眼觀看世界。   尋常的社會設計,是小寫的,是普遍存在的,不是設計的一個支系或是派別,而是對設計的

一種立場與態度。設計應當是尋常的,是關照社會的。在設計時代的當下,以複數思考的慧眼,走出集體遮蔽的陷阱,與更寬廣的物我關係聯結。並且召喚被我們遺忘的身體性,完成當代的再次啟蒙。   《尋常的社會設計》全書分為三部──   第一部 設計人類學:一個工具,一個座標   重寫人類歷史,一字一百年,一個「人與物」交織而成的史觀。   以榔頭,地圖,地球儀,手推車等工具,標誌出人類在各個演化階段的座標。   不是人類打造了工具;而是工具創造了人類。   第二部 古典社會學家在「設計的」當代:群與複數思考   重寫三位古典社會學家:孔德,涂爾幹,韋伯,運用他們的學說與主張在「設計的」當代中操作,我們

會發現這些社會學先趨們是否生錯了年代?   穿戴裝置,社群軟體,智慧型手機諸多設計產物誕生後,社會學者是否如虎添翼了呢?   第三部 DXS實驗室筆記:在複數的軌道中試圖著陸   歷經了人類演化與複數思考的建構後,敘述回到了自身,重新召喚被忽視的身體性。在尋常的生活裡,在閱讀的脈絡中,在孕育萬物的風土之間,我們都是地上的繁星。   拿起工具,成為更完整的你。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做出台灣人文思想者對「設計時代」的在地提問與創新回應。在人與物,社會與世界的脈絡關係中,養成複數思考,並且做好理解設計,駕馭設計的思想武裝。   讓我們群起擒抱「設計的」時代。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詹偉雄(《數位時代》創辦人)   李明璁(自由學者,作家)   跨界複數推薦──   太刀川英輔(社會設計事務所NOSIGNER CEO)   吳嘉苓(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李取中(《The Affairs週刊編集》總編輯)   官政能(實踐大學設計學院榮譽講座教授)   周奕成(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   鄭慧華(獨立策展人)   「關於設計,關於社會,關於身體」   「與時代擒抱的『哲學完美時刻』」──詹偉雄   「一篇篇由人與物所交織投射出的迷人史詩」   「無論從任何一篇開始,都能被作者獨特的史觀、物觀與人觀,立刻吸引進去。」──李明璁 作者簡

介 鄭陸霖   台北大稻埕人,人稱Jerry的資深部落客   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博士   現任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副教授   國際設計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編輯委員   前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週刊編集》、《La Vie》、《數位時代》專欄作家。   為修煉設計時代的社會學新感知,中年自中研院離職加入實踐工設,成立DXS Lab 全力研發讓社會與設計可以彼此廝混、互相撩撥、雙向給力的各種套裝知識,讓落地的思想可以親近大眾、回流社會。   推薦序一小序──與時代擒抱,在深夜!撰文詹偉雄 推薦序二重新丈量我們與物的距離撰文李

明璁 序曲:一位任性社會學者的選物展 第一部    設計人類學:一個工具,一個座標 榔頭:最初的工具與完整的人 地圖:空間的資訊工具與人造的文化環境 地球儀:人與萬物的星球故事 手推車:巨大的系統與獨處的自由 再一次,親近工具!「人類設計學」旅途的著陸結語 第二部    古典社會學家在「設計的」當代:群與複數思考  重訪孔德 (壹)一場未竟的哥白尼革命 (貳)個體時代的群學肄言  涂爾幹的群學心法 (壹)視社會如物 (貳)視物如社會  韋伯讀心術 (壹)理性的激情之旅 (貳)感性的與物共舞 第三部    DXS實驗室筆記:在複數的軌道中試圖著陸 殘破世中無愧的美麗事 設計,東西的誕生 那

些足以成為尋常的新奇 從Kindle電子書的Page Flip看兩種「脈絡」觀的典範更替 從達蓋爾到全球影像場景 稻地展的幕前話幕後事(寫於二〇一八年十月稻地設計展後) 啤酒、玉米與在地媽媽:一則「社會設計」的小故事 讓條路給我們的孩子:為了這個城市的未來! 跟尼采一起登山(或下山):成為更真實的你 看地上的繁星(作為終章也是緣起) 謝辭 推薦序一 小序──與時代擒抱,在深夜! 撰文詹偉雄(《數位時代》創辦人)   與這本書的作者陸霖結緣甚早,少說也有十七、八年,他是當年部落格年代裡,書寫得極度勤奮的作者之一,我在擔任《數位時代》創刊總編輯的期間,希望找一些新鮮的寫手──不只是寫作筆法

新穎,最好是生活和眼界也要能在光年之外的那種──來擔任專欄作家,因而結識了陸霖。   人稱Jerry的陸霖,在網路上開了好幾個部落格,他在美國杜克大學的博士論文寫的是Nike製鞋產業的商品鍊,經濟社會學是他的本行,但遭逢新興到來的網路年代,顯然有更多的事物(譬如新科技硬體、繪本、物我關係與道德經濟學)吸引著他,以他在部落格上頻繁貼文的頻率,可以想見,深夜Jerry的書房桌前,好幾台螢幕繽紛起舞,思緒和比喻如同Akira光明戰士摩托車隊的引擎般,轟隆隆向前擂動。   那個光景很是吸引我,我在他身上彷彿看見了美國《連線》(Wired)雜誌創刊時期的那種樣態,一種把科學知識和人文關懷結合起來,而

且在自身的生活中活出完全不一樣行事曆的那般數位時代風範,因此,我在自己的專欄裡寫了一篇文章〈一個人,與一個時代〉,紀念著我當時的激動以及我們的友誼。   當時間軸挪移到我們的後中年,陸霖與我的生活都經歷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在二〇一二年因為健康緣由退休離開職場,而陸霖則約莫在前後沒多久離開了中央研究院社會所。揮別學院,對他是個嚴肅的考驗,終於,思想得以自由,可以自己作自己想作的研究,如同猛禽的幼鳥初識天空,但另一方面,失去可預期的、穩定的收入,不免讓快意翱翔兩三趟飛行後,終得回返落地的老鷹,心生躊躇。   但意外或也不意外的是:陸霖創業了,他在他成長的台北大稻埕老社區邊上,開了一家繪本屋,佐以

妻子英語教學的才華,他成了服務業老闆。離開中研院前,他投注在設計社會學的心血不少,算是台灣最寂寞的設計社會學者,因此,不意外地,他又在新據點──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教起書來,相較於理論思考的中研院,實踐大學的工作顯然「實作感」更強,又過了一陣子,他居然也和我一齊爬起山來,他的第一座百岳就是北大武山,接著又爬了一日陡上陡下一千七百公尺的志佳陽大山。   陸霖是一個天生的社會學家,我是這麼認為:相較於很多學者,他們的學術像是一份理性的工作,上班與下班的生活內容可以截然二分,他的社會學關懷比較像是生命召喚,無時無刻不感覺到社會與他一齊呼吸,如果我猜得沒錯,他渴望一個「有機連帶」(organic so

lidarity)非常強勁的社會,其中的人們熱中於分享彼此的價值信念,強健的成員可以拉落水的成員一把,而社會也會生長出一種遠遠超乎個人的凝聚力,隨時把分裂的世界力挽狂瀾一下。   當他進入設計社會學的領域,對於上個世紀日本的民藝思想家柳宗悅非常神往,他看重那些完全不現名號的設計工匠所做出的生活器物,因為在那種關係中,「有機連帶」發揮著不假言詮的作用,社會帶著迷人的甜味;另一方面,他也對西方思想界裡「物件導向」的思維很感興趣,在這種想法裡,比較認為是人類的工具造就了現代人,而不是人為了整全他自己,才發明了工具,這是一種倒轉過來的透視,對習慣性地以人為中心、囫圇吞棗看文明的台灣,頗有啟發作用。

  我們都快走完中年了,也都在生命蠟燭搖曳之年,感受到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的召喚,就我自身的感受來分析,應該與我們不約而同都遭逢到身體的病痛有關,這倒不是說在海德格的學問中感受到生命即將消逝前的慰藉,而是當身體與世界的感應之門在某個關鍵片刻(疼痛到來之際?)被打開之後,人生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年少時並不完全明白「在世存有」(Being-in-the-World)是什麼意思,但中年後的人生,卻使我們的肌肉與神經對著萬物開始敏感起來,而且有著一種詩意的領悟。   一九三○年,德國文化部長格里姆(Adolf Grimme)寫信給海德格,邀請他由弗萊堡大學轉職到首都的柏林大學擔任哲學教授,對尋常學者來說

,這是一樁莫大的榮耀,十九世紀初的普魯士大哲學家黑格爾,就是由鄉下大學轉到柏林後,開始聲名大噪。但是海德格卻拒絕了,而且還寫了一篇文章〈創造性的地景:我為何選擇留在鄉間〉,作為解釋與答辯。有趣的是,海德格專論存有的哲學著作十分晦澀難讀,但是這篇散文,卻很清晰澄明地解釋了什麼是「在世存有」。   當時的海德格,居住在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黑森林的鄉間,他的山間小屋,是他思考與研究的居所,夏季與冬天,都常有觀光客來此鄉間瀏覽壯美的地景,但他卻這麼說:   嚴格說來,我從來沒有觀察過這片地景,但我經驗著它每一小時的變化,無論是在白晝與黑夜,或季節變換的盛大到來與逝去中。森嚴的群山與其上堅硬的原始

巨岩、緩慢卻深思熟慮成長著的冷杉、百花齊放中閃耀著簡單光芒的草地、在漫長秋夜中奔流的山溪、鋪蓋著凜然極簡白雪的平原──所有這些的變動與流動,都穿透了這高地上的日常存在,它不是在所謂美學沉浸(aesthetic immersion)的強制片刻,或是人工的共感體驗(artificial empathy)中誕生的,而是只限於當一個人自身的存在,站立於它自身的事功中(stands in its work)。……在一個狂野降下暴風雪的深冷冬夜中,小屋周遭全被鋪平淹沒,這才是哲學的完美時刻。*   海德格接著解釋他對城市生活中「寂寞」(loneliness)與鄉間生活中「孤獨」(solitude)的不同

:前者只是一個人的物理狀態,是獨身,而後者則是把自身與周遭的萬物感應在一起,才是「在此存有」(dasein),而他不去柏林,是想維持著他這樣的生命狀態。   在我的朋友中,陸霖是最社會學的,其實也是最哲學式的,平凡人如我們常常腦筋是不活動的,像一朵雲停在那裡,這有好當然也有不好,但陸霖是思考個不停的人,有時不免想勸他早些上床,不要再去敲鍵盤了。但是身為讀者,我們卻還是高興能得到這些由夜未央的最深處書寫來的文字──關於設計、關於社會與社會學家、關於身體,全都來自他的「哲學完美時刻」。   *譯自Martin Heidegger原著英文選集:PHILOSOPHICAL AND POLITICA

L WRITINGS,ed. Manfred Strasser, New York and London: Continuum, 2003, pages 16-18., 2003,英譯者是Thomas Sheehan。 推薦序二 重新丈量我們與物的距離 撰文李明璁(自由學者、作家)   一、先說一個十三年前的預言   本書另一位推薦者偉雄大哥,某次約了Jerry和我,很認真地「進行了一個挖角的動作」。他說:「你們倆一個在中研院社會學所、一個在台大社會學系,看起來都很不錯,但這並不是你們最適合的地方。兩位要不要考慮離開,我們一起來搞個新型態的智庫、前所未見的東西,卻是最為貼近市場與生活

『現場』的研究工作。」   沒有心動是騙人的,但我當然也沒行動。一方面,就是膽怯。最高學術機構的保護罩很厚,穩定日子怎敢打破。另方面,也是樂觀。以為自己就算有點格格不入,甚至政治不正確的研究傾向,終有一天能被學院同儕肯定接受。   直到六年前,陸霖離開中研院,兩年前,我也離開了台大。偉雄當年這個奇怪邀請的前提和預想,竟然相當程度地應驗。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真正「一起搞個新型態智庫」,但現在陸霖有DXS Lab(設計X社會實驗室),而我也創辦了探照文化(Searchlight Culture Lab)。兩個不約而同的「實驗室」,都在做著偉雄當年希望我們一起來做的「貼近市場與生活現場的研究工作」

。   而且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陸霖老蚌生珠(是絕美珍珠無誤)地產出他這本處男作,並希望我們三人,至少能先在這本書裡「合體」一下。也算是在苦笑中,小小完成這個十三年前(或許怦然心動卻無疾而終)的奇妙預言。   二、再說一個兩年前的搬家心情   兩年前的夏天,我從一個居住超過十年的地方搬回老家,開啟彷彿沒有止盡的藏物整理過程。那不僅是打包和移動的搬遷工事,更涉及一連串時空重整的問題。比如隔間不同,什麼東西該放哪的邏輯改變了;櫥櫃不夠,有些東西就得調整收納甚至丟棄。此外,在面對記憶物件或處分故障物件時的兩難情結,更常不知所措。總之,那是一個無限放大的「行李箱難題」。   許多人都會在旅行

出發前面臨抉擇:什麼才是此行我必需放入行李箱的東西?這難題大致可歸納成兩點:一、因為構成每個人日常生活的物件體系,總是一物扣連著一物,除非你不顧重量全都帶上,否則暫離日常的旅途就必須斷捨鏈結裡的某些物件。二、因為旅行總是伴隨消費購物,為了騰出「想要(want)物」的行李空間,你必須預先節制攜帶出門的「需要(need)物」。   行李箱難題,無論大小,其實就是發達資本主義社會中,個人與物件不斷靠近又拉開的麻煩關係。裡頭帶著矛盾張力的愉悅快感,很難完全保持自以為的安全距離。畢竟消費這檔事,歷經跨世紀的社會變遷,早已涵納各種對立命題,持續不斷地衝突、協商——我們與物的關係,既是需求也是慾望、既歸屬

世俗也涉及神聖、既耗損物資又生產意義、既遭受支配又尋求解放、既個人主義也集體從眾……   物人關係就是文明演進的縮影。這也是Jerry這本書所帶領我們進入浩瀚旅程的出發點,一篇篇由人與物所交織投射出的迷人史詩。同時也在這裡,我看到了自己和陸霖在同一主題、不同切入點上的研究差異。這差異相當程度決定了他專注於設計人類學、而我則埋首於市場人類學。前者論述物的產製如何創造人的演化,後者關注物的消費如何改變人的關係。   三、借說一下我的研究關懷   以學術研究而言,陸霖毫無疑問是我敬重的前輩。但就大眾出版來說,我倒是勉強可說是他的「學長」。也因此這本書在寫作方向與策略的擬定,與有榮焉地我都在最初

就參與了這令人興奮的計畫。能見證他一步步深入淺出描繪思想的版圖,我必須誠實而白目地說:中研院可惜了,但閱讀大眾與莘莘學子有福了。   陸霖從設計人類學一路談到古典社會學理論,火力全開,讀得過癮。雖是推薦序,我卻不打算做太多歸納導讀,畢竟對極其精彩的作品來說,是多此一舉的破梗,我建議直接翻閱才是王道。無論從任何一篇開始試讀。都能被陸霖獨特的史觀、物觀與人觀,立刻吸引進去。   先從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共鳴開始。人類從最初為了維生,採集與狩獵自然生物,演化到能製造各種工具,當成身體的延伸、強化或替代。廣義的「設計」誕生了。起初,這些物件的存在意義僅在於它的使用價值(use-value)。隨著農牧技

術發展,人對物的控制與生產力愈來愈強,便開始有了剩餘便可以物易物。物(things)從單純的物自身,變成了可交換的貨物(goods),其交換價值(exchange-value)由此浮現。接著是貨幣誕生,將世間多數物件抽象化,使之能與各類物資,進行等值化的對價關連。於是,物又進一步演化成可交易的商品(commodities)。   陸霖鉅細彌遺考究了工具(及其設計)史,令我大開眼界,而我還想與之進一步切磋的,則是物的多重面向(不只是作為實體工具、更是象徵物件甚至是抽象概念)的消費史。   由此,蹦出了馬克思,陸霖在書中第二部分不斷提及的名字。但微妙的是,馬先生在本書所佔的總篇幅,似乎不如另外

三大古典社會學家孔德、涂爾幹和韋伯。陸霖甚至認為「孔德的激進不下於馬克思,卻被長久忽視」,陸霖敢於政治不正確的叛逆性格,完全展現在他幫孔德翻案的熱情辯詞。   四、補說一點馬克思和他的後繼者   請容我稍稍平衡報導一下吧。   在物件商品化(commodification)的過程中,馬克思精準指出,每一分勞動的辛苦投入、及其剩餘價值的剝削,其實都是商品價格的核心構成,但這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卻被掩蓋起來。比如一個貴重首飾、或一款高價手機的行銷,都不曾述說它帶著血汗的生產流程。商品必須神祕化,才能成就一種「拜物教」(fetishism)——「由於這種轉換,勞動產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覺而又超感覺

的物。」馬克思如此說明。   當物品能產生交換價值的龐大勞動投入,被商品拜物教故作模糊神祕的話術所遮蔽;有時甚至還會刻意將昂貴的價格,直接本質化到它的使用價值屬性(「因為此物所使用之原料珍貴稀有」),人們才不會看穿自己投入在創造物件價值的勞動,是如何被剝削,當然也就不會萌生反抗。   這是馬克思在改變世界的經典大作《資本論》裡闡述的核心觀念。陸霖(似乎)沒有全盤否定這樣的看法,但他更在意的是這觀點的後續效應。他提醒讀者:「生產力提升的設計改進如果沒有配合生產關係改變的解放,就只是盲從於資本利益的刺激消費廣告迷惑而不自知,大部分社會學者對設計保持戒心,要跟預設『以購買解決問題』的『膚淺』設計

保持清醒距離,上述這些直覺大半還是受了馬克思的影響。」   換句話說,教條化地使用「商品拜物教」觀點,而忽略了設計所可能蘊涵的協商含義,以至於將設計化約為「勸敗」的一種高明共鳴手段,是陸霖毫不客氣對「社會學道德恐慌」的一針見血。   我在想,如果陸霖還可以據此更深入和馬克思之後、論述物人關係的馬克思主義者進行對話,那肯定是火花四射。比如羅蘭・巴特在《神話學》中,透過對日常物件的透視,找出它們看似純真中立,其實內藏著主流社會意識形態(ideologies)的教化效果。在進化的消費主義社會裡,物件甚至被言說出某種「個性」(比如玩具、紅酒,乃至行銷物件的廣告自身)。而這在布希亞(J. Baudr

illard)《物體系》、《消費社會》等系列大作中,討論得淋漓盡致。他甚至以「符號價值」(sign-value),增補了馬克思所建立「使用v.s.交換價值」的二元框架。   「要成為消費對象之前,物必須先成一個符號。」布希亞這句名言,為討論物人關係樹立了另一座里程碑。也就是說,物的存在,可能不再是需求使用或商品交換,更涉及深刻的象徵文化。意義(meaning)逐漸重於使用(using),成為消費欲望與行為的判準。而設計,在商品演化中又扮演什麼角色?是追進促成?還是抗拒反思?抑或來回拉鋸?真想「追加菜單」,呼喚博學又犀利的陸霖,左右開弓,補上料理。   五、另一位任性社會學者的選人站台  

 既然這本書的副標叫做「一位任性社會學者的選物展」,這篇推薦序的最後,我也要任性地再選出幾位大師,幫陸霖站台應援一下。   第一位是陸霖在書中對其盛讚不已的英國社會學家坎貝爾。誠如陸霖指出,他既承襲卻更扭轉了韋伯的經典理論。坎貝爾將浪漫倫理——重視個體意識和自我表達,與不斷追求體驗愉悅的消費主義精神結合起來。據此,人擁有物的動機已不只是「需求滿足(效用)」,更是「體驗追求(感受)」。從這點切入,「設計」的空間整個被打開了,古典社會學以降的包袱也被甩開。   第二位也是有現身書中的英國人類學家米勒,他在《購物的理論》中完全超前部署、大力應援了陸霖。他說:人們決定如何購物前,會去感受與物品合而

為一的感覺——你讓它進入自己生命,自然地成為「你的一部分」。這不就是陸霖在書中最後大聲疾呼的「(自我)身體性」。   第三位遙遙呼應陸霖論點的,是已故的社會學大師包曼。他指出我們的社會已從工作倫理導向,過渡到消費美學至上。人們的自我認同不再被固定職業所單向決定,更取決於彈性零碎的消費選擇。換句話說,「我消費,所以我存在」——我選擇與擁有的物,投射了我是誰。   最後一位是沒有出現在本書裡、但我個人深受啟蒙的人類學家道格拉斯(M. Douglas),她與陸霖花很多篇幅深入討論的涂爾幹路數相近。在其經典著作《物品的世界》中,即開宗明義地說:「物是中性的,但其效用卻是社會的。物可被當作圍籬也可以

是橋樑……物是溝通的符碼。」是不是,根本契合到直接可以借來當本書的文案了。   陸霖這本大作,對台灣理解當代消費社會的複雜性,有著「學院左派」沒有的地氣底蘊,這無疑是(不只)十年磨一劍的功力之大成。與其說陸霖駁斥了社會學者心心念念的馬克思批判命題,不如說他是如此努力地在進行「滾動式修正」。那些將事物同質化的商品化力量,固然令人憂心,但其實並無法直接抹煞設計介入、對事物賦予特殊性的意義。持平而言,這兩股衝突力量或許並行不悖。   於是「物」,不只變得比我們以往認知的更有活力,而且在設計的引導下有著更高的可塑性,以此適應新時代意義的轉換與競爭,這些都是人類追求自由的能動性所賦予的。正如法國哲學

家德瓦(R. Droit)所說:「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也顯示出我們與自己的關係。假使事物擄獲我們、令我們著迷,我們便會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但如果拋棄並蔑視事物,我們也將偏離自我。或許我們該處於兩者之間,總是準備好與事物相遇,準備好讓它們混入我們之中,甚至侵吞我們所謂的自由空間。我們若想處於自我的『中心』,就只有忍受沒有這個中心存在的事實。」   十三年前,我和陸霖與偉雄大哥萍水相逢,在台灣「設計」能量正逐漸噴發的轉折時刻,我們都關懷相信,物和人一樣,有其「生命」軌跡,必須細緻對待,因為他們彼此都會在不同階段相互影響。也由此,我始終認為一種物人關係的傳記式考察,才是在新世紀重新丈量「我們與物的距

離」最好的取向。感謝陸霖遲來不晚的這本書,做了絕佳示範。   地圖:空間的資訊工具與人造的文化環境 東京,常住人口一千三百多萬人,日本的政治經濟中心,亞洲最大的都會城市,創新迷人引領科技與時尚的潮流。你一旦走入東京很快就能理解,所謂「都市」並非只是高樓建築與密集道路交織的巨大空間,而是多樣異質且高密度互動人群聚集的活動總合。那麼,我們該如何丈量這「活的東京」的人文體積,如何感受大都會人群的活動規模?東京地鐵圖提供了思考的線索,東京都擁有十三條地鐵路線與一條荒川路面電車線,二百七十八個地鐵車站連接起總長三〇四公里的軌道,如果再加上與地鐵站連結延伸的鐵道運輸(諸如環狀山手線),那麼在東京地鐵管

道中如過江之鯽快速穿梭來往的總載客量每天將高達四千多萬人次,實際的東京比起其居住人口還要大上三倍,是海洋世界裡宛如南太平洋大堡礁的巨量珊瑚群聚。 地鐵圖──按圖索驥的一張電路板 以電車運輸來估算都市人的活動量的原因在於──人在持續移動中創造經驗、尋找機會。從三百萬年前從樹梢下到東非草原四處奔走尋找生機的直立人,到羅丹(Auguste Rodin)雕像「行走的人」儘管少了頭顱、沒了手臂,仍兀自跨步前進的人的精神象徵,持續獲得呼應。東京吸引外人與異人紛紛熱情赴約的魅力不也在此?每日四千多萬人次匆忙奔走於車站、月台、閘門、通道之間,為了就職、談判、購物、求學、觀展……等無限可能摩肩接踵穿梭彼此而過。

由高速人群流動所構成名為東京的龐然巨獸竟然可以井然有序,甚至美妙地翩然起舞,祕密只因一個小小的空間資訊工具──東京地鐵圖,無論它是立在車站出入口的大型看板、懸吊在自動售票機上方的提示,或順手摺疊收進皮夾裡的小卡。想像一下,這張處處可見的地圖如果突然消失,東京恐怕面臨哥吉拉(Godzilla)上陸般系統崩潰的都市災難吧? 包括東京與台北在內的世界各大城市地鐵圖,都是向一九三三年的倫敦地鐵圖致敬,有趣的是,它最初現身時竟引起了「這到底算不算一張地圖?」的爭議。倫敦地鐵從一八六三年開始運行,是全世界第一個擁有地下鐵道的城市,但現今不做二想的地鐵圖繪製法直到一九三三年才自工程師亨利・貝克(Henry

Beck)手中誕生。

應用多準則決策模式於太陽能矽晶圓供應商評選準則之研究

為了解決東立電子書鏈鋸人的問題,作者蕭人豪 這樣論述:

近年來,臺灣太陽能電池需求遽增,矽晶圓廠產能擴充速度不如太陽能電池廠,導致矽晶圓供應需求發生供不應求狀況。產業鏈採用代工接單經營策略,使得太陽能矽晶圓廠遭受到垂直效益影響,除提升原料、產品品質外,成本售價更受到全球市場波動影響。選擇優良的太陽能矽晶圓供應商,對於太陽能電池廠商之市場競爭力極為重要。本研究目的為建立一個矽晶圓供應商評選機制,探討那些準則/因素為篩選太陽能電池廠商重要考量,所提兩模式皆納入準則間之相互影響性。本研究首先參考文獻資料與結合專家意見,建立AHP決策層級架構,再使用修正式德爾菲法篩選準則。之後,採用決策實驗分析法 (DEMATEL) 並整合專家意見建立每個構面下各準則間

之相互影響關係與強度。並依此專家問卷意見結果使用兩方式處理,產生不同網路分析程序法(ANP) ,所將產生之結果加以評論分析。

懂顧客心思的文案最好賣:大師教你先懂人心、再賣東西的文案吸金術

為了解決東立電子書鏈鋸人的問題,作者德魯.艾瑞克.惠特曼 這樣論述:

文案能吸金,不是文筆好、捧產品, 是「懂消費者心裡要什麼」。 最懂人心的文案大師惠特曼,公開—— 17種消費心理學原則╳41種銷售技巧╳101招提高回應率 教你寫出讓人心動、手滑的神級文案! ★廣告人、行銷、電商業者、臉書小編、部落客、網站編輯…必讀經典★ ★奧美、麥肯、智威湯遜、電通…各界廣告巨擘搶學★   寫文案,光顧著展現文采、或吹噓產品多厲害,消費者連打開網頁、點進頁面都懶!消費者看到的重點是:「買這個產品可以給我什麼好處(滿足哪些欲望)」?   本書中,深諳消費心理的文案大師惠特曼告訴你人生與生俱來八種欲望(八大原力):   1‧生存、享受生活、延長壽命。   2‧享受食物和飲

料。   3‧免於恐懼、痛苦和危險。   4‧尋求性伴侶。   5‧追求舒適的生活條件。   6‧優越感、贏過別人、與人攀比。   7‧照顧和保護自己所愛的人。   8‧獲得社會認同。   欲望與其帶來的結果之間的關係是:壓力→欲望→滿足欲望的行動;當你喚起人們八大原力的欲望時,你也就創造一種動力,激發他們盡快採取行動以滿足那種欲望。例如:餓了就會產生進食的壓力,觸發食欲;看到一個外表猥瑣的中年男子跟8歲女孩在網上聊天,你就會產生保護孩子的壓力,觸發你限制她上網的欲望;辦公室椅子才坐了10分鐘就背痛,你就會產生尋求舒適的壓力,觸發購買一把新椅子的欲望……。   要促發行動(購買),其實要打

中的是欲望,而不是商品本身。   惠特曼連結八大原力的架構,以17種消費心理學原則╳41式百發百中的銷售技巧╳101種提高廣告回應率法,來鋪排銷售文案,例如:   貼心文案秘訣►►►寫出買過你商品的大人物,提高消費者自我意識   事實:普通的潛在顧客會自我感覺很良好,顯得自己和這些高標準的人屬於同一等級。   例如:保全公司文案寫道——為什麼○○珠寶店老闆大多選擇我們公司當他家的保全?   貼心文案秘訣►►►用好處轟炸消費者   事實:好處越多,目標顧客立即被好處吸引。   例如:蛋糕店試吃這樣寫:巧克力控請注意:讓你的嘴巴塞滿這個8.5磅、滿是軟糖的火山派餅吧——完全免費!   貼心文案秘

訣►►►從眾效應   事實: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有尋求歸屬感的強烈心理需求,你要在文案中給消費者一個加入嚮往群體的跳板!   例如:吉夫花生醬(Jif Peanut Butter)這樣寫:挑剔的媽媽選擇吉夫。(沒有媽媽不為孩子精挑細選!)   貼心文案秘訣►►►物以稀為貴   事實: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擁有,若顧客覺得不急著現在買,之後他們也不會買!   例如:在文案裡加上這些話:本優惠僅限○月○日前保證有效、僅限前○○名顧客享受。   貼心文案秘訣►►►越具象、越視覺化的文案越有效   事實:既具體且有畫面的文字,能夠在消費者腦子裡生動演出你的產品或服務,以激發出強烈的欲望,最終忍不住買單。

  例如:到廚房去,打開烤箱,取出一塊你這輩子吃過最新鮮、最鬆脆、最美味的熱披薩。來吧,切一大塊給你。小心點,還很燙……   貼心文案秘訣►►►為產品打包票   事實:人們手頭緊,花錢會極度小心。更長、更強的保證,不僅可以提高銷量,還會減少退貨。   例如:如果對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有信心,這樣寫:如果你認為這不是你買過最好的○○,可以將包裝退還零售商……費用加倍奉還。   貼心文案秘訣►►►定價心理學:精品、折扣品,定價尾數不同   事實:定價整數想讓消費者認為商品的品質更高,帶零頭暗示折扣品。   例如:高檔百貨諾德斯特龍(Nordstrom)、高級珠寶商、高檔商品店家的價格全都是以「00」

為尾數。   正如惠特曼在書中保證:「不管你賣的是食蟻獸還是嬰兒餅乾,我都會教你如何像個身價不菲的消費心理學家,鑽進潛在顧客的腦袋裡……讓消費者去讀你所寫的東西,並且最終願意掏出錢包。」無論是電商廣告、粉絲團、LINE群組、電子報、網頁、部落格、DM文宣,甚至是企畫、提案——你的文案都可以成為具有強大攻心力的賺錢利器。 本書特色   1.揭開購買的秘密!從破解心理需求開始,寫出說服顧客掏錢的文案   文案大師傳授20多年消費心理學研究及實戰經驗,從分析顧客八大心理需求出發,以情感觸發欲望,給理由掏錢買單。   2.十年熱銷經典,各界搶學   最專業、最實用的文案寫作技術,奧美、麥肯、智

威湯遜、電通……廣告巨擘培訓教材,經典熱銷不衰。   3.要寫銷售文案,這是不可或缺的一本!   廣告文案、臉書小編、行銷企畫、網拍業主……提升效率與業績,就靠讓人怦然心動的文案。新手打底、老鳥升級都好用。   4.書末附超值檢查清單,幫你檢查文案有缺哪裡、該補哪裡!   超實用「殺手級廣告的46項成功要素清單」,幫助快速確認自己的文案具備多少成功要素。在相符的描述前打勾,符合項目越多越好賣! 專業推薦(依首字筆畫序)   MOCOO LEE/MOCOO LEE粉絲團 主持人   林育聖/文案的美 負責人   羅伯特.布萊(Robert W. Bly)/《文案大師教你精準勸敗術》作者

  羅傑.道森(Roger Dawson)/商務談判大師、《優勢談判》作者   「如果你是行銷人員或是創業人,一定要買這本書來看,這本書將替你賺到很多的錢!如果你懂得運用這本書的技巧,業績營業額將會翻一倍以上,錯過這本,乾脆以後都不要買書了。」——MOCOO LEE/MOCOO LEE臉書粉絲團 主持人   「作者對銷售技術全盤研究,並以精心架構、有趣且好讀的方式提煉出一系列原則、秘技和實戰方式。無論新手還是老手,這本書都值得一再參考。」——羅伯特.布萊(Robert W. Bly)/《文案大師教你精準勸敗術》作者   「這是一幅真正的說服消費者心理的藍圖。它簡單易讀,妙趣橫生,是各行各

業的必備讀物。」——羅傑.道森(Roger Dawson)/商務談判大師、《優勢談判》作者   「哇!這是我見過最強大的廣告工具包。讓您快速獲得幾百種成熟的技術和無價的心理洞察,而且非常幽默。惠特曼懂得寫文案的方方面面,他看來做了很多功課——我只希望在我入行時就有這本書可讀!快買這本書,幫你免掉很多試誤的工夫。」——理查.巴彥(Richard Bayan)/《廣告用詞寶典》作者 作者簡介 德魯.艾瑞克.惠特曼   素有「DM博士」(Dr. Direct!)之譽,畢業於美國天普大學廣告學系,一手打造美國廣告培訓班CA$HVERTISING。學員包括知名企業市場部、企劃部和廣告部等主管,

以及美國商會各州的主要負責人。   他曾經在費城最大的廣告公司擔任文案撰稿人,也曾經為許多單位負責廣告策劃;包括寶馬、ACCO在內的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美國汽車協會(AAA)以及全美最大的媒體和廣告服務行業的行銷機構——廣告專業學院(ASI)。   國際讚譽 推薦序:想不到方法時,翻一下這本書/Moco Lee 寫在前面 導論 第一章∥人們到底想要什麼 寫文案,先了解人 八大生命原力 9種後天習得(次要)的人類需要 第二章∥鑽進顧客腦子裡:17個消費心理學原則 原則1:挑戰恐懼——利用恐懼心理賺錢 原則2:自我意識轉換——激發立即的認同 原則3:借力使力——透過轉移

作用贏得信任 原則4:從眾效應——給他們一個跳板 原則5:手段—目標鏈—關鍵核心 原則6:跨理論模式——客戶行為改變的五個階段 原則7:免疫理論——讓顧客一輩子都愛你 原則8:讓信念重新排序——改變顧客的認知 原則9:推敲可能性模型——調整顧客的思考方式 原則10:影響力的六大武器——成功說服的捷徑 原則11:組織你的資訊——讓顧客真正理解你的廣告內容 原則12:實例vs.數據——哪個會勝出? 原則13:提供正反兩面的資訊——雙重觀點的說服術 原則14:重複,甚至嘮叨——讓顧客熟悉並記住你 原則15:利用附加問句——「有意思,不是嗎?」 原則16:證據——給顧客相信你的理由! 原則17:捷思法

——為人們懶惰的大腦服務 第三章∥神文案:41條千錘百鍊的銷售技巧 抄捷徑 祕訣1:簡明扼要才好懂 祕訣2:WIIFM法則——用各種好處轟炸讀者 祕訣3:把產品最大的好處寫進標題 祕訣4:記住:物以稀為貴 祕訣5:22種具有心理效力的標題開頭 祕訣6:吸引讀者看廣告的12種方法 祕訣7:全方位吸引讀者注意力 祕訣8:千萬別掉進反白字陷阱 祕訣9:用「絕對具體化」壓垮競爭者 祕訣10:著名的奧格威版面設計原則 祕訣11:字體的心理學 祕訣12:找專業人士作設計 祕訣13:提問的力量 祕訣14:DM廣告的「祖母法則」 祕訣15:社會認同的心理學 祕訣16:斷頭台原則 祕訣17:PVA——輕鬆提升

文案的感染力 祕訣18:導演一部心靈電影 祕訣19:向人類的惰性宣戰 祕訣20:找出獨特的賣點 祕訣21:買下自己的「島嶼」——占據最有效的版面位置 祕訣22:建立自己的權威地位 祕訣23:以問卷調查為名的推銷信 祕訣24:善用圖片強化廣告的效果 祕訣25:用「鉤子」抓住讀者 祕訣26:長文案好?短文案好? 祕訣27:報價測試 祕訣28:問卷調查的力量 祕訣29:報導式廣告 祕訣30:善用優惠心理 祕訣31:提高網路廣告效果7招 祕訣32:刊登連續多頁廣告更有效 祕訣33:為產品打包票——保證讓你得到更高的回應率 祕訣34:尺寸的心理學 祕訣35:頁面和片段排列的心理學 祕訣36:4個奇妙位置

祕訣37:消費者的色彩偏好 祕訣38:定價心理學 祕訣39:色彩心理學 祕訣40:用白色框包圍你的廣告 祕訣41:別自作聰明——被人理解的廣告才可能成功 第四章∥熱銷術清單:101種提高廣告回應率 促進顧客回應的22招心法 傳播產品價值的9個手法 讓消費者輕鬆採買的13種辦法 提高優惠券兌換率的11個祕訣 殺手級廣告的46項成功要素清單 結語 推薦書目   推薦序 想不到方法時,翻一下這本書 文/Moco Lee(MOCOO LEE臉書粉絲團 主持人)   如果你是行銷人員或是創業人,一定要買這本書來看,這本書將替你賺到很多的錢!   如果你懂得運用這本書的技巧,業績營業額將會

翻一倍以上,錯過這本書,乾脆以後都不要買書了。   這篇推薦序會教你怎麼運用這本書,讓你能夠實際用這些技巧概念來賺到錢。   首先賣東西最重要的就是消費心理學,消費者會買東西,絕對是你打到他心中的點,才肯花錢去消費,他覺得值得了才會花錢。   在書中提到,當看到你的廣告時,你必須讓消費者在腦中產生畫面,在腦中覺得用你的產品好方便、好開心、好興奮,這時他就會下單買東西。   要讓消費者腦袋中產生畫面,你要能運用本書提出了「八大生命原力」的心理學,分別為:一、生存,二、美食,三、免於危險,四、尋求性,五、舒適生活,六、優越感,七、照顧所愛的人,八、社會認同。   這八種心理需求,是人類最

基本的欲望,這八種心理會讓人擁有強烈的購物欲,只要滿足其中一種,消費者就會買你的產品。   舉例來說,當你感冒咳得要死,這時你的生存產生了威脅,如果這時有個廣告告訴你,如果吃了他的產品,馬上不會咳,半天就會痊癒,你就會開始想像吃了藥身體馬上好,就會跑去買這個產品(一、生存)。   如果今天有個魯蛇邊緣人,怎麼樣都交不到女朋友,他超想交女友,這時有個電子書廣告跟他說,正妹教練教他交朋友,讓女人來教他認識女人,再跟他說買了一個月會交到女友,無效退費,這個魯蛇就會購買(四、尋求性)。   任何產品基本上都能運用這些原則來行銷,除了主要的「八種生命原力」消費心理學以外,還有九種「次要人類需求」,

你也能用這九種需求來賣東西。   決定了主要核心心理學後,接下來你能使用書中另外提出的「17種心理方法」來賣你的產品,有很多心理學效應能讓消費者產生共鳴,讓你的廣告更進一步鑽入客戶的腦中,讓他把荷包的錢掏出來,這些方法很神。   如果你不會寫文案,這本書更提出了41種寫文案的方法,你可以直接拿來套用在產品行銷上,讓文案導購率直接提升,這些文案寫作方法可以直接提升業績營業額。   如果看你廣告的人沒什麼反應,書上更提供了101種方法,讓你能夠A/B測試,看看哪種方法會提高你的週轉率,101種方法絕對會讓你找出提昇業績的方向。   另外還有一推小技巧可以學,這本書除了擁有神一般的商業觀念,

還有一堆能直接用的技巧,當你想不到方法時,不時翻一下,都能很快找到解決方式。   這一本超強的廣告神書,已經替我賺進上千萬的訂單,甚至讓我建立了好幾家成功的公司,我告訴你幾百塊讓你贏幾百萬,你不買真的是棒槌。 想讓自己的廣告事半功倍? 如何創造出可以幫你賺大錢的強效廣告? 我保證——我教的方法比你的競爭對手一輩子懂的還要多! 親愛的朋友: 你看過魔術師把一個美女鋸成兩半吧?見過表演者將長達70公分的刀子吞進嘴裡?或印度教大師赤腳走在燒紅的炭火上?這在常人看來根本辦不到,但如果你了解它們背後的秘密,其實,你也做得到。 創造強效廣告也是同樣道理! 就像身懷絕技的魔術師一樣,廣告專家也有自己的

獨門絕技。他們利用消費心理學(consumer psychology)中威力強大的技巧,影響人們去看他們的廣告,然後瘋狂瞎拼。事實上,紐約各大廣告代理商每天都在運用這些策略。無論客戶賣的是什麼,這些方法都屢試不爽。而且,這些策略百分之百合乎法律和道德,而且威力十足。 如果你樂意學,我就樂意教! 請買下這本有趣又輕鬆的實戰指南。在愉快的閱讀中,我會用各種技巧幫你武裝起來,教你如何把那些平庸、無效的廣告、文宣、推銷信、傳單、電子郵件和網頁,變成具有強大心理學效力的賺錢利器,幫助你的業務快速發展。一旦你把握住這些祕訣,一切都將易如反掌! 書裡見! 德魯.艾瑞克.惠特曼 P.S.我知道你會閱讀這段附註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對任何推銷信而言,附註都是最重要的部分,而且,人們往往會在閱讀信的本文之前先讀附註。切記:一定要利用附註重申你的意圖,再次提供你的聯繫方式,並促使你的潛在顧客採取行動!現在,翻開書,開始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