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平面法向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xy平面法向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士盟科技寫的 Abaqus 實務攻略:入門必備 和葉國華等的 UG NX12中文版完全自學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士盟科技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中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游仁德所指導 江栢祥的 基於特殊正交群SO(3)與積分型終端滑模的四旋翼無人機飛行控制器設計 (2021),提出xy平面法向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四旋翼無人機、姿態控制、位置控制、李亞普諾夫方程式、積分型終端滑動模式控制。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陳珍誠、游雅婷所指導 許維承的 應用數位設計與機械手臂銑削加工於集層曲木構築 (2021),提出因為有 集層膠合、機械手臂、銑削加工、曲木工藝、參數化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xy平面法向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xy平面法向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baqus 實務攻略:入門必備

為了解決xy平面法向量的問題,作者士盟科技 這樣論述:

2020年最詳盡的新版Abaqus實用指南!     ◎Abaqus最新版本詳細介紹及使用說明,最新資訊絕不落下。   ◎前NASA資深研究工程師、國立大學土木系教授聯合推薦。   ◎由淺入深,即便讀者從未接觸,遵循本書指示也可逐漸熟稔Abaqus的使用方法。     Abaqus是一套採用有限元素方法、功能強大的工程分析軟體,可以解決從簡單的線性分析到極具挑戰性的非線性分析等各種問題。     Abaqus具備十分豐富的元素庫,可以虛擬模擬任意的幾何體。     Abaqus也具有相當豐富的材料模型庫,可以模擬大多數常見工程材料的性質,包括金屬、橡膠、聚合物、複合材料、鋼筋混凝土、可壓縮

的彈性泡沫,以及大地材料,例如土壤和岩石等。     作為一個通用的模擬工具,Abaqus不僅能夠用於結構分析(應力位移)問題,還能用在熱傳導、質量擴散、電子元件的熱控制(熱一電耦合分析)、聲學、土壤力學(滲流-應力耦合分析)、壓電分析、電磁分析和流體力學等各種領域。     Abaqus提供強大的功能,應用於線性跟非線性。透過對每個構件定義合適的材料模型,以及構件之間的交互作用,與實際幾何情況連結,以模擬多個構件的問題。在非線性分析中,Abaqus能自動選擇適當的力量增量和收斂容許值,在分析過程中不斷地調整這些參數,確保獲得精確的解答。     本書從Abaqus的概略介紹由淺入深,即便讀者

從未接觸過Abaqus,遵循本書一步步的指示也可逐漸熟稔Abaqus的使用方法。     每個章節以及附錄都介紹關於Abaqus/Standard、Abaqus/Explicit 一個或多個的主題。大部分的章節包含該主題的簡短討論或是正考慮的主題以及一到兩個自學範例,其中更包含許多使用Abaqus的實務建議,幫助你快速上手。   推薦書評     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豐富的內容與詳盡的說明,配合Abaqus程式的執行,相信能讓讀者以最快的速度駕輕就熟。此外原廠提供之軟體光碟片中所附之線上手冊(Online Documentations)包含Abaqus Theory Manual,對有限元

素法之理論多所著墨,亦可做為一本非常好的教科書及參考書。——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系 胡宣德 教授       這本書曾很有效地引導我進入Abaqus領域,所以在此毫無保留地向你推薦,Enjoy!——前NASA資深研究工程師/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 許書淵 助理教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885409.pdf

基於特殊正交群SO(3)與積分型終端滑模的四旋翼無人機飛行控制器設計

為了解決xy平面法向量的問題,作者江栢祥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研究四旋翼無人機的姿態和位置控制。首先將談論四旋翼無人機的基礎構造含硬體、韌體及飛行力學。接著將回顧其他常用姿態表示方法的優缺點。然後簡要介紹一種全域且唯一定義每一種姿態的特殊正交群SO(3)姿態表示法。基於這個姿態表示法,本文透過李亞普諾夫方程式與積分型終端滑動模式控制,設計姿態與位置控制器。除了保證無人機運動能力,滑動模式控制相較於比例積分微分控制器具有較好的強健性。最後並通過數值模擬與實際飛行實驗的結果對控制器進行有效性驗證。

UG NX12中文版完全自學手冊

為了解決xy平面法向量的問題,作者葉國華等 這樣論述:

本書以UG NX12版本為演示平臺,系統地講解了UG NX12的全部知識。全書共6篇,分為25章,第1篇介紹UG NX12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巧;第2篇結合一系列實踐案例介紹實體建模;第3章介紹曲面造型的設計與實現;第4篇介紹工程圖的設計方法與技巧;第5篇介紹鈑金設計中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步驟;第6篇介紹高級分析中用到的各種核心技能。 在講解的過程中,作者根據多年的經驗,給出了全面的總結和相關提示,以幫助讀者快捷地掌握所學知識。全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語言簡潔、思路清晰。為了方便廣大讀者更加形象直觀地學習此書,隨書配贈豐富的數字資源,其中包含了全書所有實例的原始檔案和操作過程的視頻檔。 本書既可作

為UG NX初學者的入門教程,也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工具書。 第1篇 基礎知識 第1章 UG NX12入門 1.1 UG NX12的啟動 1.2 工作環境 1.2.1 標題列 1.2.2 菜單 1.2.3 快速訪問工具列 1.2.4 功能區 1.2.5 上邊框條 1.2.6 工作區 1.2.7 坐標系 1.2.8 資源條 1.2.9 狀態列 1.2.10 全屏按鈕 1.3 滑鼠+鍵盤 1.4 功能區的定制 1.5 檔操作 1.5.1 新建文件 1.5.2 打開文件 1.5.3 保存檔 1.5.4 另存文件 1.5.5 關閉部件文件 1.5.6 導入部件文件 1.5.7

裝配載入選項 1.5.8 保存選項 第2章 基本操作 2.1 選擇物件的方法 2.1.1 “類選擇”對話方塊 2.1.2 上邊框條 2.1.3 “快速選取”對話方塊 2.1.4 部件導航器 2.2 物件操作 2.2.1 觀察對象 2.2.2 隱藏物件 2.2.3 編輯物件顯示方式 2.2.4 對象變換 2.2.5 移動對象 2.3 坐標系 2.4 佈局 2.5 圖層操作 2.5.1 圖層的分類 2.5.2 圖層的設置 2.5.3 圖層的其他操作 2.6 常用工具 2.6.1 點工具 2.6.2 平面工具 2.6.3 向量工具 2.6.4 坐標系工具 2.7 運算式 2.8 布耳運算 2.8.1

合併 2.8.2 求差 2.8.3 相交 第3章 測量、分析和查詢 3.1 測量 3.1.1 測量距離 3.1.2 測量角度 3.1.3 測量長度 3.1.4 測量面 3.1.5 測量體 3.2 偏差 3.2.1 偏差檢查 3.2.2 相鄰邊偏差 3.2.3 偏差度量 3.3 幾何物件檢查 3.4 曲線分析 3.5 曲面分析 3.5.1 半徑分析 3.5.2 反射分析 3.5.3 斜率分析 3.6 資訊查詢 3.6.1 物件資訊 3.6.2 點信息 3.6.3 樣條分析 3.6.4 B曲面分析 3.6.5 運算式信息 3.6.6 其他資訊 第2篇 實體建模 第4章 草圖設計 4.1 進入草

圖環境 4.2 草圖繪製 4.2.1 輪廓 4.2.2 直線 4.2.3 圓弧 4.2.4 圓 4.2.5 圓角 4.2.6 倒斜角 4.2.7 矩形 4.2.8 多邊形 4.2.9 橢圓 4.2.10 擬合曲線 4.2.11 藝術樣條 4.2.12 二次曲線 4.3 草圖編輯 4.3.1 快速修剪 4.3.2 快速延伸 4.3.3 鏡像曲線 4.3.4 偏置曲線 4.3.5 陣列曲線 4.3.6 交點 4.3.7 派生直線 4.3.8 添加現有曲線 4.3.9 投影曲線 4.3.10 相交曲線 4.4 草圖約束 4.4.1 建立尺寸約束 4.4.2 建立幾何約束 4.4.3 建立自動約束 4

.4.4 動畫演示尺寸 4.4.5 轉換至/自參考對象 4.5 綜合實例——撥叉草圖 第5章 特徵建模 5.1 通過草圖創建特徵 5.1.1 拉伸 5.1.2 實例——連杆1 5.1.3 旋轉 5.1.4 沿導線掃掠 5.1.5 管 5.2 創建簡單特徵 5.2.1 長方體 5.2.2 圓柱 5.2.3 實例——滑塊 5.2.4 圓錐 5.2.5 球 5.2.6 實例——球擺 5.3 創建設計特徵 5.3.1 孔 5.3.2 實例——法蘭盤 5.3.3 凸台 5.3.4 實例——支架 5.3.5 腔 5.3.6 墊塊 5.3.7 鍵槽 5.3.8 槽 5.3.9 實例——頂杆帽 5.3.10

三角形加強筋 5.3.11 螺紋 第6章 特徵操作 6.1 偏置/縮放特徵 6.1.1 抽殼 6.1.2 實例——漏斗 6.1.3 偏置面 6.1.4 縮放體 6.2 細節特徵 6.2.1 邊倒圓 6.2.2 實例——連杆2 6.2.3 倒斜角 6.2.4 實例——M12螺栓 6.2.5 球形拐角 6.2.6 拔模 6.2.7 實例——剃鬚刀蓋 6.2.8 面倒圓 6.3 關聯複製特徵 6.3.1 陣列特徵 6.3.2 鏡像特徵 6.3.3 實例——剃鬚刀 6.3.4 鏡像幾何體 6.3.5 抽取幾何特徵 6.4 修剪 6.4.1 修剪體 6.4.2 拆分體 6.4.3 分割面 6.5 綜合實

例——機蓋 第7章 同步建模與GC工具箱 7.1 修改面 7.1.1 拉出面 7.1.2 調整面大小 7.1.3 偏置區域 7.1.4 替換面 7.1.5 移動面 7.2 細節特徵 7.2.1 調整圓角大小 7.2.2 圓角重新排序 7.2.3 調整倒斜角大小 7.2.4 標記為倒斜角 7.3 重用 7.3.1 複製面 7.3.2 剪切面 7.3.3 鏡像面 7.4 GC工具箱 7.4.1 圓柱齒輪建模 7.4.2 實例——大齒輪 7.4.3 圓柱壓縮彈簧 7.4.4 實例——彈簧 第8章 特徵編輯 8.1 編輯特徵參數 8.2 實例——連杆3 8.3 特徵尺寸 8.4 實例——連杆4 8.5

編輯位置 8.6 移動特徵 8.7 特徵重排序 8.8 抑制特徵 8.9 由運算式抑制 8.10 移除參數 8.11 編輯實體密度 8.12 特徵重播 第9章 裝配建模 9.1 裝配建模 9.1.1 進入裝配環境 9.1.2 相關術語和概念 9.2 裝配導航器 9.2.1 功能概述 9.2.2 預覽面板和依附性面板 9.3 引用集 9.4 組件 9.4.1 添加組件 9.4.2 新建組件 9.4.3 替換元件 9.4.4 陣列組件 9.5 組件裝配 9.5.1 移除組件 9.5.2 組件的裝配約束 9.5.3 顯示和隱藏約束 9.5.4 實例——球擺裝配 9.6 裝配爆炸圖 9.6.1 新建

爆炸 9.6.2 自動爆炸組件 9.6.3 編輯爆炸 9.7 物件干涉檢查 9.8 部件族 9.9 裝配序列化 9.10 綜合實例——連杆運動機構裝配 第10章 手壓閥設計綜合實例 10.1 底座 10.2 膠墊 10.3 彈簧 10.4 閥杆 10.5 膠木球 10.6 銷軸 10.7 壓緊螺母 10.8 手把 10.9 閥體 10.10 裝配 第3篇 曲面造型 第11章 曲線功能 11.1 曲線 11.1.1 基本曲線 11.1.2 直線 11.1.3 圓弧/圓 11.1.4 倒斜角 11.1.5 多邊形 11.1.6 橢圓 11.1.7 抛物線 11.1.8 雙曲線 11.1.9 規律

曲線 11.1.10 螺旋線 11.2 派生曲線 11.2.1 偏置曲線 11.2.2 在面上偏置曲線 11.2.3 橋接曲線 11.2.4 簡化曲線 11.2.5 連接曲線 11.2.6 投影 11.2.7 組合投影 11.2.8 纏繞/展開 11.2.9 圓形圓角曲線 11.2.10 鏡像曲線 11.2.11 抽取 11.2.12 抽取虛擬曲線 11.2.13 相交曲線 11.2.14 等參數曲線 11.2.15 截面曲線 11.3 曲線編輯 11.3.1 編輯曲線參數 11.3.2 修剪曲線 11.3.3 修剪拐角 11.3.4 分割曲線 11.3.5 編輯圓角 11.3.6 拉長曲線

11.3.7 曲線長度 11.3.8 光順樣條 11.4 綜合實例——花瓣 第12章 曲面功能 12.1 簡單曲面 12.1.1 通過點生成曲面 12.1.2 擬合曲面 12.1.3 四點曲面 12.1.4 過渡 12.1.5 修補開口 12.1.6 直紋面 12.1.7 通過曲線組 12.1.8 實例——葉輪 12.1.9 通過曲線網格 12.1.10 剖切曲面 12.1.11 藝術曲面 12.1.12 N邊曲面 12.2 複雜曲面 12.2.1 延伸曲面 12.2.2 規律延伸 12.2.3 輪轂線彎邊 12.2.4 掃掠 12.2.5 實例——手柄 12.2.6 變化掃掠 第13章 曲面

操作和編輯 13.1 曲面操作 13.1.1 偏置曲面 13.1.2 大致偏置 13.1.3 可變偏置 13.1.4 修剪片體 13.1.5 縫合 13.1.6 加厚 13.1.7 片體到實體助理 13.1.8 實例——吧台椅 13.2 曲面編輯 13.2.1 X型 13.2.2 I型 13.2.3 擴大 13.2.4 更改次數 13.2.5 改變剛度 13.2.6 法向反向 13.2.7 光順極點 13.3 綜合實例——飲料瓶 第14章 飛機造型綜合實例 14.1 機身 14.2 機翼 14.3 尾翼 14.4 發動機 第4篇 工程圖設計 第15章 工程圖 15.1 進入工程圖環境 15.

2 圖紙管理 15.2.1 新建工程圖 15.2.2 編輯工程圖 15.3 視圖管理 15.3.1 基本視圖 15.3.2 投影視圖 15.3.3 局部放大圖 15.3.4 局部剖視圖 15.3.5 斷開視圖 15.3.6 截面線 15.3.6 剖視圖 15.4 視圖編輯 15.4.1 視圖編輯功能表 15.4.1 視圖對齊 15.4.3 視圖相關編輯 15.4.4 移動/複製視圖 15.4.5 視圖邊界 15.4.6 更新視圖 15.5 綜合實例——創建機蓋視圖 第16章 尺寸標注 16.1 符號 16.1.1 基準特徵符號 16.1.2 基準目標 16.1.3 符號標示 16.1.4 特徵

控制框 16.1.5 焊接符號 16.1.6 表面粗糙度符號 16.1.7 目標點符號 16.1.8 相交符號 16.1.9 剖面線 16.1.10 注釋 16.2 中心線 16.2.1 中心標記 16.2.2 螺栓圓中心線 16.2.3 圓形中心線 16.2.4 對稱中心線 16.2.5 2D中心線 16.2.6 3D中心線 16.3 表格 16.3.1 表格注釋 16.3.2 表格標籤 16.3.3 零件明細表 16.3.4 自動符號標注 16.4 尺寸 16.5 綜合實例——標注機蓋尺寸 第17章 手壓閥工程圖綜合實例 17.1 閥體工程圖 17.2 手壓閥裝配工程圖 第5篇 鈑金設計

第18章 鈑金基本特徵 18.1 進入鈑金環境 18.2 鈑金概述 18.2.1 鈑金設計流程 18.2.2 鈑金首選項 18.3 鈑金基本特徵 18.3.1 突出塊 18.3.2 彎邊 18.3.3 輪廓彎邊 18.3.4 實例——提手 18.3.5 放樣彎邊 18.3.6 折邊彎邊 18.3.7 實例——基座 18.3.8 二次折彎 18.3.9 折彎 18.3.10 法向開孔 18.4 綜合實例——前後側板 第19章 鈑金高級特徵 19.1 衝壓開孔 19.2 衝壓特徵 19.2.1 凹坑 19.2.2 實例——電鍋蓋 19.2.3 實體衝壓 19.2.4 筋 19.2.5 百葉窗 1

9.3 轉換特徵 19.3.1 撕邊 19.3.2 轉換為鈑金 19.4 拐角特徵 19.4.1 封閉拐角 19.4.2 倒角 19.4.3 展平實體 19.5 綜合實例——投影機底盒 第20章 電腦主機殼設計綜合實例 20.1 主機殼頂板 20.2 主機殼左右板 第6篇 高級分析 第21章 建立有限元模型 21.1 分析模組簡介 21.2 有限元模型和模擬模型的建立 21.3 求解器和分析類型 21.3.1 求解器 21.3.2 分析類型 21.4 模型準備 21.4.1 理想化幾何體 21.4.2 移除幾何特徵 21.5 材料屬性 21.6 添加載荷 21.6.1 載荷類型 21.6.2

載荷添加方案 21.7 邊界條件的載入 21.7.1 邊界條件類型 21.7.2 約束類型 21.8 劃分網格 21.8.1 網格類型 21.8.2 零維網格 21.8.3 一維網格 21.8.4 二維網格 21.8.5 三維四面體網格 21.8.6 三維掃描網格 21.8.7 接觸網格 21.8.8 面接觸網格 21.9 創建解法 21.9.1 解算方案 21.9.2 步驟-子工況 第22章 模型編輯與後處理 22.1 節點和單元操作 22.1.1 拆分殼 22.1.2 合併三角形 22.1.3 移動節點 22.1.4 刪除單元 22.1.5 單元創建 22.1.6 單元拉伸 22.1.7

單元旋轉 22.1.8 單元複製和平移 22.1.9 單元複製和投影 22.1.10 單元複製和反射 22.2 節點/單元資訊 22.3 分析 22.3.1 求解 22.3.2 分析作業監視器 22.4 後處理控制 22.4.1 後處理視圖 22.4.2 標識 22.4.3 動畫 22.5 綜合實例——柱塞有限元分析 第23章 機構分析基礎 23.1 機構分析的基本概念 23.1.1 機構的組成 23.1.2 機構自由度的計算 23.2 模擬模型 23.3 機構分析的一般步驟 23.4 運動分析首選項 23.5 連杆及運動副 23.5.1 連杆 23.5.2 運動副 23.5.3 齒輪齒條副

23.5.4 齒輪耦合副 23.5.5 線纜副 23.5.6 點線上上副 23.5.7 線線上上副 23.5.8 點在面上副 23.6 連接器和載荷 23.6.1 彈簧 23.6.2 阻尼 23.6.3 標量力 23.6.4 向量力 23.6.5 標量扭矩 23.6.6 向量扭矩 23.6.7 彈性襯套 23.6.8 3D接觸 23.6.9 2D接觸 第24章 模型準備與運動分析 24.1 模型編輯 24.1.1 主模型尺寸編輯 24.1.2 編輯運動物件 24.2 標記和智慧點 24.2.1 標記 24.2.2 智能點 24.3 封裝 24.3.1 測量 24.3.2 追蹤 24.3.3

干涉 24.4 解算方案的創建和求解 24.4.1 解算方案的創建 24.4.2 求解 24.5 運動分析 24.5.1 動畫 24.5.2 XY結果視圖 24.5.3 運行試算表 24.5.4 載荷傳遞 第25章 運動分析實例 25.1 三連杆運動機構 25.1.1 創建連杆 25.1.2 創建運動副 25.1.3 動畫分析 25.2 活塞 25.2.1 創建連杆 25.2.2 創建運動副 25.2.2 動畫分析 25.3 汽車發動機氣門 25.3.1 創建連杆 25.3.2 運動運動副 25.3.3 創建約束 25.3.4 創建汽車發動機氣門動畫 25.4 剪式千斤頂 25.4.1 運動要

求及分析思路 25.4.2 創建連杆 25.4.3 創建剪式機構運動副 25.4.4 創建螺杆機構運動副 25.4.5 干涉檢查 25.4.6 創建螺杆轉速圖和頂起速度圖 25.4.7 測量最大頂起高度 25.5 球擺 25.5.1 運動分析 25.5.2 結構分析

應用數位設計與機械手臂銑削加工於集層曲木構築

為了解決xy平面法向量的問題,作者許維承 這樣論述:

木材有著快速生長、儲存碳元素以及能夠被生物降解等特性,在著重節能省碳與循環經濟的今日,歷久彌新的木材於21世紀再度成為眾所矚目的建築材料。透過今日木材材料科學與加工技術的進步,今日已經能夠建造高達18層樓的木構造建築物,是人類文明於建築領域中所能達到的高度成就。伴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為了能夠更加有效且便捷的進行加工生產與製造,工具的發展已經由手工、電動工具進入數位製造機具。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 Design,CAD)與電腦輔助製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的結合,設計者能夠自定義不同的加工方式,整合設計到製造的流程。而機械手臂的

出現一部機器能夠進行多類型的加工方法,減少了許多木材加工上的限制,並且以更高維的自由度進行加工。本研究主要透過機械手臂製造搭配銑削加工,並以曲木為結構框架進行設計與製造之整合。曲木是一種多維度變化的木構造形態,以往的曲木加工必須仰賴精湛的木工工藝,以及工匠搭配手工或電動工具進行製作。本研究透過六軸機械手臂與電腦離線編程,並於機器手臂末端執行器安裝電主軸進行自定義的曲木銑削加工,透過調整參數化模型以及機械手臂與轉盤達到更簡潔、更多元、且更有效率的數位製造方式。本論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一、透過兩種形態的曲木實驗(扭轉、彎曲),針對其特性進行格柵亭與曲木亭的設計,並將扭轉及彎曲的數據轉換為參數並置入

參數化模型,討論其構造與製造方式,並且產生三維的建築模型檢討施工時可能發生的問題並進行修正與改進。二、以曲木模具進行三維放樣集層膠合以生產曲木桿件,應用機械手臂離線編程與機械手臂銑削加工,建造出尺度為1:2的環形單點交叉結構曲木塔。三、將複層式的曲木結構桿件與結構節點相互結合,並透過機械手臂銑削加工所需的卡榫位置,最後進行組件的卡接定位,以及單元組件的組裝。四、記錄組裝與搭建曲木亭之過程。期待本研究的成果,能夠為本地的微型數位木工廠之規劃與機器手臂木材加工研究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