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ousse字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larousse字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arousse寫的 小朋友最愛問337個為什麼大集合 和皮耶艾曼,朵莉格琳史班的 PIERRE HERME超完美巧克力:經過家庭廚房實際測試,大師獨創&精準配方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開學的書單:法國字典出版的傳承與重新定位- 香港文匯報也說明:以學院的分類而言,Le Robert的主要出版Le Petit Robert,一般都歸類為「文學字典」(Dictionnaire littraire),而Larousse出版的Le Petit Larousse則屬於「百科全書式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小天下 和大境所出版 。

國立中央大學 藝術學研究所 巫佩蓉所指導 張育晴的 十九世紀末法國人對日本繪本的詮釋── 以Théodore Duret的著作為例 (2020),提出larousse字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Théodore Duret、亞洲之旅、日本的插圖書籍與圖冊、日本繪本、葛飾北齋、印象派。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謝爾葳所指導 黃奕的 初探在台法國繪本: 以提利.勒南《薩琪系列》為例,論性別認同 (2019),提出因為有 圖畫書、兒童、出版社、翻譯、薩琪小姐的重點而找出了 larousse字典的解答。

最後網站輔仁大學學術資源網則補充:Larousse dictionnair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avec explications bilingues《拉魯斯法漢雙解詞典》Larousse Fǎhàn shuāngjiě cídiǎn。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arousse字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朋友最愛問337個為什麼大集合

為了解決larousse字典的問題,作者Larousse 這樣論述:

孩子的「為什麼」不再難倒你!   本書集結337個孩子最愛問的為什麼,答案簡潔明瞭,一本書滿足孩子的求知渴求。   大人們對於孩子所提出的許許多多「為什麼」,總是覺得好氣又好笑,好笑的是任何簡單的事情,在孩子眼中都可以變成為什麼;令人生氣的是,對於這麼簡單的問題卻說不出讓人滿意的答案!   《小朋友最愛問337個為什麼大集合》收集了337個孩子最愛問的為什麼,所有的問題都是孩子常常掛在嘴上的,所有答案都是簡潔具體的,不僅能夠滿足孩子想知道問題解答的渴求,連大人都要點頭稱是!   集合了所有小朋友最愛問的為什麼。包括動物、植物、自然、氣象、地球、宇宙、環保,以及身體、健康

、成長、生活、家庭等各式各樣的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有一個清楚、具體且淺顯易懂的解釋,搭配生動活潑、創意十足的插畫,充分滿足小朋友的好奇心,解答小朋友的疑惑,讓他們盡情探索世界的種種。  

十九世紀末法國人對日本繪本的詮釋── 以Théodore Duret的著作為例

為了解決larousse字典的問題,作者張育晴 這樣論述:

Théodore Duret(1838-1927)是十九世紀法國的日本藝術收藏家、藝評家、記者、政治家,也是印象派畫家的第一批倡導者之一,他多元的身分背景與文化知識,反映他在豐碩的著作中。1871 年,Duret與同伴 Henri Cernuschi(1821-1896)展開了為期一年左右的亞洲旅行。歸國後出版了《亞洲之旅》(1874)一書,書中紀錄了兩人在1871年至1873年間探訪亞洲的所見所聞與納藏亞洲藝術品的過程。近十年後,Duret又在《美術雜誌》上刊登了〈日本藝術、插圖書籍、印刷圖冊:北齋〉(1882)一文,奠定了他作為一位北齋大師地位。爾後這位日本藝術愛好者更在1899年至19

00年間,將他大量的日本繪本收藏,捐贈給法國國家圖書館,並替這些作品編寫了目錄《日本的插圖書籍與圖冊》(1900)。目錄中共紀錄了1392冊年代橫跨十六至十九世紀的日本繪本。部分作品雖非今日浮世繪史上所關注的主要對象,但卻深刻反映出十九世紀末法國前衛畫家與藝評家眼中的日本「印象主義」。本論文將透過Duret在不同時期的著作中對於日本藝術的評價,剖析這位印象派藝評家對於日本美術的理解,尤其以被收錄在《日本的插圖書籍與圖冊》中的日本繪本為主要討論對象,藉此觀看十九世紀末的法國人對於日本繪本的認識。

PIERRE HERME超完美巧克力:經過家庭廚房實際測試,大師獨創&精準配方

為了解決larousse字典的問題,作者皮耶艾曼,朵莉格琳史班 這樣論述:

被譽為領導二十一世紀甜點界的第一把交椅 Vogue稱他為「糕點界的畢卡索」 超過100道PIERRE HERME大師的獨創超完美巧克力配方 烘焙業餘愛好者也能夠在家複製PH大師的頂級糕點   經過家庭廚房實際測試,大師獨創&精準配方   這本食譜寶庫裡包含了貫穿Pierre Herme大師全部作品的精華要素、適合每個人的甜點,不管你有多少烘焙經驗。從攪拌就可完成的冷熱巧克力飲品、巧克力蛋糕,簡單而不落俗套的巧克力餅乾,進一步的巧克力塔、松露巧克力、冰淇淋…。書中所有的食譜,全都沒有超出熱衷烘焙業餘愛好者的能力範圍,雖然有些比較複雜,要花比其它食譜多點時間。但最棒的是

,你的自家烘焙將可以和PH大師的媲美,因為書裡的每一道糕點,也正是PH大師為他在巴黎和東京的糕點專賣店,歐洲的知名餐廳,美國的商店,此地和國外重大慶典所設計的巧克力糕點,並且已針對家庭廚房重新詮釋、測試後而寫成。這意味著每次你做其中的一道食譜,可以確信它完全的傳遞了PH大師的天份,和他全心全意所傳達的巧克力魔法。 本書特色   Pierre Herme皮耶艾曼大師和著名作家Doris Greenspan朵莉格琳史班,繼上一本書「PIERRE HERME獨創糕點」榮獲國際廚藝協會年度專業書籍大賞後,再度攜手合作,為大家揭開了奢華巧克力甜點的秘密。透過這些篇章,你會看到一系列耀眼奪目的美味食

譜,共同特色均以全世界最令人陶醉的食材-巧克力為主題。   對任何喜愛甜點的人來說,不談論巧克力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真的,夢想著,追逐著,並且熱衷-巧克力。它是一項界於神話般的食材,而且已經如此存在超過兩千年。   在這本「PIERRE HERME超完美巧克力」中彙集了PH大師所創作出,超過一百道的食譜配方,提供了無以計數在滋味(Taste)、質地(Texture)和溫度(Temperature)上的變化,Pierre Herme大師將這“三個T”平衡地如此微妙。如果說PH大師糕點裡的感性含有什麼秘密,很可能正是他對這些錯綜複雜元素的精益求精。這絕對是讓所有大師的糕點,嚐起來令人如此歡

愉的原因。不論你是一位糕點廚房裡的專家,或對美味帶著熱情的初學者,書中彙集的食譜,將引領你進入PH大師包羅萬象的糕點世界,他同時使用一些不常見的食材,如魔術師般幻化質地口感,完美的掌握巧克力在甜度、酸味上的平衡。   烘焙業餘愛好者也能夠在家複製PH大師的頂級糕點   這本書裡還有非常重要的“基礎食譜Basic Recipes”這個章節、和全面性談論“專有名詞、技巧、設備和材料字典A Dictionary of Terms, Techniques, Equipments and Ingredients”的單元。「這是讓你學會關於各種形式下的巧克力、了解蛋糕圈模、探索了解鹽之花和大溪地香草

豆莢」的地方。對某些人來說,這是再次複習更新;對其它人來說,這是甜點詞彙的入門介紹,但我認為所有的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個有用的參考,如果腦袋裡出現任何疑問。兩者交乘,建構出一套如同PH大師親授,完整的糕點製作課程。所有你需要的成功秘訣都在這兩個章節裡。你需要做的只是遵循指示,接著享受你的美味成果。   每一道食譜都在家庭的廚房內實際測試過,寫出清清楚楚的步驟,非常實際的流程安排,每位對追求極致抱有熱情的讀者,現在都可以在家享用Pierre Herme大師的超完美巧克力。 專家推薦   Praise for France’s Foremost Pastry Chef   對法國首席糕點主

廚的禮讚   “多麼棒的一本書!可以跟著Pierre Herme皮耶艾曼學習認識巧克力,就像和二十世紀最受推祟的英國演員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學習表演課程,或者說在法國知名畫家,野獸派教主亨利馬蒂斯(Henri-Emile-Benoît Matisse)的指導下研習繪畫。而且,我竟然以為之前已對巧克力有所知!我有沒有提過皮耶艾曼是全世界最棒的法國糕點主廚?或者朵莉格琳史班的每一本食譜著作我都擁有?或者尚-路易 布許-林內Jean-Louis Bloch-Laine是偉大的食物攝影師?他同時補捉到傑出不凡糕點的內在與外表光芒?(我相信正確的說法是:神奇得令人難以置信。)

皮耶、格琳史班和布許-林內是巧克力的夢幻團隊。”-Jeffrey Steingarten, 時尚雜誌Vogue美食評論家與The Man Who Ate Everything作者   “如果你覺得對於巧克力已經學富五車,那麼試試看這些來自大師Pierre Hermé皮耶艾曼,兼具創意與古典,迷人的、重量級的食譜吧。它們是來自天堂的產地直送!”-Jacques Pepin, Julia and Jacques Cooking at Home合著作者   “『Pierre Hermé超完美巧克力』這本書會讓你一手書,一手巧克力的衝進廚房。配方是如此美味吸引人,而且朶莉格琳史班晶瑩剔透的文字

,令閱讀食譜成為一種樂趣。巧克力的銷售量會因此飛漲!”-Nick Malgieri, Cookies Unlimited and Chocolate作者  

初探在台法國繪本: 以提利.勒南《薩琪系列》為例,論性別認同

為了解決larousse字典的問題,作者黃奕 這樣論述:

2011年至2012年期間,筆者曾擔任兒童冬令營的輔導員,這段經歷促使筆者對於兒童及其發展相關之主題充滿了興趣。而最初選擇法國繪本作為研究主題,是因2014年底時,參觀新北市美麗永安生活館的法國繪本展:。當時深深地被法國圖畫書中的圖像吸引,也為其故事內容著迷,並發現了一個想要深入了解的新世界。自此,便開始在各大圖書館蒐集相關書目,如:輔大圖書館、新北市板橋圖書總館、新北市福營圖書館、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法國資料中心)、台東毛毛蟲圖書館、台南文學館及貓頭鷹圖書館…等。從蒐集大量書目開始,慢慢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法國繪本主題。為更了解圖畫書這項領域,筆者亦自發性地參觀相關展覽並聆聽多場繪本講

座,以及參與社區大學開設之繪本課程與圖書館舉辦的繪本讀書會。最終選定出版多項法國繪本的米奇巴克出版社,其創社代表作《薩琪系列》« Mademoiselle Zazie »為研究主題。此項研究首先解釋了法國與台灣的歷史及文化背景,而後介紹圖畫書的關鍵結構與其元素為:圖像、書本材質及雙頁形式。以探討如何透過圖畫書傳遞重要的訊息給兒童。本研究意識問題為:如何透過法國繪本《薩琪系列》使台灣兒童認識法式不同觀點的性別議題?台灣兒童對於其性別議題的故事內容反應為何?台灣兒童如何理解此系列法國圖畫書的中譯版本?文字翻譯及涵蓋圖畫書各種元素的側文本翻譯(paratraduction)帶來的影響為何?本論文共分

為三個章節。第一章節介紹了圖畫書的定義、印刷技術如何推動圖畫書的發展,以及法文圖畫書在台灣發展的文化背景。另外,筆者結合皮亞傑(Jean Piaget)的兒童發展認知心理學(Le développement cognitif)及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認知理論(La théorie sociale cognitive)來做討論。此章節以方法論來做結尾,說明筆者如何在台灣各大圖書館及書店蒐集相關法文圖畫書書目,透過大量閱讀,進而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研究的主題。其中曾參與過的繪本活動及課程,除了能使筆者更瞭解現今繪本在台灣社會的趨勢導向外,也可更進一步理解兒童、家長、圖書館、出版

社、推廣者與教育者的想法。何謂圖畫書呢?法文以« Album »一詞來專稱圖畫書,然而« Album »並非一開始就有專指圖畫書的意思。1842年出版的法蘭西學院辭典提供了三項定義,第一:歷史記載早期遙遠的年代曾出現過« Album antique »一詞。« Album »最古老的含義為:白色的表面(來自拉丁語« albus »,意指“白色”)或牆壁空間,也可指古代提供雕刻文字用的木版或一堵白牆用來紀錄法官或參議員姓名的官方文件。第二:十六世紀在德國出現了« Album amicorum »一詞,法文的說法是« album d’amitié »,意指友誼紀念冊,可以是個人畫冊記載旅途中的所見

所聞,亦可作為分享給親朋好友的一種私人紀念冊禮物。第三:« recueil de planches » (版畫文集),十九世紀大量的複制印刷技術擴大了版畫作品的市場。2009年出版的法文字典(Le Robert & CLE International)提及« Album »可指畫冊、收集冊、相簿,亦可指錄音檔案。而2018年出版的口袋型法法字典(Le Dictionnaire Larousse)對於« Album »一詞的多數定義裡,終於出現了呼應此篇論文主題的解釋:« Livre contenant un grand nombre d’illustrations : album pour l

a jeunesse. »,意指含有大量插畫的兒童圖畫書。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圖像敘事在書籍中有了新的發展。正是在19世紀工業革命期間,文學作品的出版與銷售有了巨大的突破。圖畫書的出現,是一種文字結合圖像敘事的新文學流派。圖畫書的特點使之成為兒童讀物,也在兒童教育中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法國,兒童圖畫書被廣泛地用於各個教育場所,例如:學校、圖書館及多媒體圖書館等。人們將兒童視為具有創造力與想像力的人。因此,法國兒童也從學校教育中受惠,圖畫書也成了一種普遍的教育方式及娛樂選擇。而台灣兒童的狀況則有些不同,小時候我們常聽到“囝仔人有耳無嘴”,這樣的觀念使兒童在思想表達上有了很大的限制。台灣也曾經歷

了政治上的困難,1949年至1987間的戒嚴制度,限制了許多書籍,也導致某些圖畫書作品無法順利出版。而同時期,在法國則是有女權運動的崛起,女權意識逐漸浮上檯面,兩性平權也開始備受矚目。台灣讀者對於來自法國的兩性議題繪本,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也是筆者想要探討的部分。法國圖畫書市場上,有許多關於與性別教育的主題,例如:薩琪小姐系列繪本 « La collection de Mademoiselle Zazie » 便是以此議題為主的圖畫書。薩琪系列法文繪本共有9本,在法國深受小孩喜愛。其中五本書已被翻譯成中文並在台灣出版:《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2002年出版)、《薩琪想要一個小寶寶》(2002年

出版)、《薩琪的親親》(2015年出版)、《薩琪有好多男朋友》(2015年出版)及《薩琪不想當空中小姐》(2016年出版)。全系列以小女生薩琪及小男生馬克斯為主角,並以幽默有趣的方式敘說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性別、情感及人際關係等問題。其作者提利·勒南(Thierry LENAIN)透過圖畫書破除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性別刻板印象,將嚴肅的議題以幽默的方式呈現,讓小孩看了哈哈大笑,大人也更有勇氣與孩子討論相關問題。本論文選擇此系列書籍來探討其中開放的兩性議題與其敘述方式,以及此系列書籍如何被選擇、翻譯出版及在台灣被接受的狀況,並鎖定此系列中兩本書籍:《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與《薩琪不想當空中小姐》

來做圖文分析。第二章節則是介紹圖畫書的特性,以法國敘事學者簡奈特(Gérard GENETTE)的文本 (texte)及側文本(paratexte)理論來分析文化翻譯層面上的問題及差異。再者,以文獻探討來介紹圖畫書中的多項重要元素,例如:封面、圖像與文字的共存關係、雙頁形式及書本材質等。「封面」是一項重要元素,它是我們了解故事的第一條線索,並傳遞該故事的重要信息,也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首先需要分析的內容。對於作者而言,這也是一個可突出其書本藝術特質的空間。然而,使圖畫書與其他文學作品真正區別開來的必要條件是:「雙頁形式」,它為圖像提供了更多的發揮空間,文字與圖像間的相互共存,相輔相成。再者,

談論到圖畫書的另一項重要元素:「書本材質」,從有形的平面書到現今立體書的誕生,有越來越多有趣的剪裁,對於尚未有閱讀文字經驗的孩童,他們可從觸摸書本材質得到更多的閱讀樂趣,這樣的立體剪裁也增加了圖畫書的藝術及美學價值。而無形的材質也出現在現今的圖畫書市場,例如:有聲圖畫書、音樂故事書等,為兒童在閱讀上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另外,筆者也以初學者之觀點進行四本圖畫書(兩本中譯法國繪本及兩本法譯台灣繪本)的圖文分析,除了探討圖文翻譯上的差異,亦可從中揣摩兩國間的文化差異對讀者帶來的影響。本章節最後介紹兩性議題在兒童文學作品裡的發展,讀者可從此看到21世紀初,性別概念議題在法國學校的發展以及法國教科書對此議

題的修改,亦有針對此主題的教育電影出現,市面上也有為兒童設計的書籍,用來討論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異,成人開始願意與孩子談論性別議題。然而社會上仍存在著另一族群,他們反對兒童接觸這類議題,兩性議題帶來了不少的爭議,但它也開啟了一項新的研究領域,與此議題相關的書籍如雨後春筍地誕生,顯示了作者們渴望打破傳統兩性刻板印象。在第三章節中,則是介紹《薩琪系列》的作者及繪者的生平、創作理念及風格,並分析《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與《薩琪不想當空中小姐》兩本書的圖文關係。此外,也透過文本翻譯分析及田野調查來討論此系列書籍在台灣被接受的狀況。田野調查對象則是設定為在台灣的兒童、家長及出版社。薩琪系列的作者勒南先生,

是兩個女孩的父親,也曾是一名小學老師。在過去從事了許多與兒童議題相關的工作的他,希望透過其著作帶給兒童性別平等與言論自由等觀念。薩琪系列中的人物角色也說明了,孩子可忠於自己的選擇,並對此負起責任,沒有人可以強迫他們。繪者戴爾飛·杜蘭德小姐(Delphine DURAND)畢業於法國史特拉斯堡的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她在《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一書中,面臨著如何將充滿刻板印象的世界呈現在圖畫中的挑戰,書中有兩張圖像,一張為數個男孩的圖像,另一張則為女孩們的圖像,從這兩張圖的背景,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上對大多數男孩與女孩喜歡的不同玩具類型的既定印象。讀者們亦可從男主角馬克思房間裡呈現的背景以及女主角薩琪睡

衣上的長毛象圖案,看見性別刻板印象的蒂固與翻轉。2016年夏天,筆者在新北市新莊區貓頭鷹圖書館進行多場薩琪繪本說故事活動,對象以親子為主,參與的兒童年齡層為:5至13歲。活動以說故事的方式來進行,並請家長及孩子們填寫活動問卷訪談,問卷內容以問答題為主,亦有少數幾項選擇題。目的為瞭解家長與小孩如何從薩琪繪本中看待性別認同的議題。問卷的各項答覆皆可於本論文附錄中查詢,問卷結果顯示,兩性刻板印象雖然已深植於台灣孩童的心裡,但仍然有幾位小孩認為女生有女生的優點,男生有男生的優點,各有各的長處,女生也可做到男生擅長的事,男生亦可做女生擅長的事。儘管台灣仍然有傳統性別刻板的枷鎖,薩琪系列的作品仍在台灣廣受

好評。跨文化的圖像敘事成功吸引讀者,年齡較大的孩子更能理解其故事情節。小孩與家長們也很喜歡此次的薩琪系列繪本說故事活動。此項活動對筆者的研究有很大的助益,也更了解台灣讀者如何接納這些法國繪本。2017年四月,筆者與米奇巴克出版社的藝術總監何香儒女士進行訪談,以瞭解其選書方向及原因、讀者回饋以及編輯排版方式等。出版社的採訪也讓我們更了解圖畫書的引進編輯的過程,包含:如何選擇翻譯者,及如何處理文化翻譯上的困難。透過採訪,我們理解到當時台灣出版外語圖畫書的狀況,英語或日語圖畫書的市場已飽和,小型出版社若要突出,勢必得專研於其他語言市場。對米奇巴克出版社而言,其實是薩琪選擇了米奇巴克,多年前主編輯在法

國旅行時,雖不諳法文,卻意外地被薩琪系列可愛的圖像深深吸引,並且從法國將這位新時代女性帶回台灣,找來朋友幫忙翻譯後,從一開始的讀者角色轉變為編輯角色,決定讓更多台灣讀者看見薩琪,兩性議題的有趣故事情節也因此讓米奇巴克出版社在台灣開啟了知名度。最後,未能親自採訪到薩琪系列作者及繪者,以深入了解其創作動機,筆者深感遺憾。此論文對台灣兒童及家長進行的田野調查活動是在私人圖書館舉辦,故受訪者在參與活動前已經過某種程度上的社會篩選,採訪的樣本並非全然是台灣的一般社會大眾,樣本數過少也無法百分之百呈現客觀的結果。當初曾計劃在公立小學舉辦說故事的活動,以搜集更多樣本數,但因此議題敏感恐引起部分家長反彈,故最

後仍無法順利實行。此研究的訪問對象僅止於台灣讀者,若能有機會在法國也進行薩琪系列說故事的活動,來對比兩國孩童不同的反應,及分析性別刻板印象在兩國的影響,相信會使此研究內容更為豐富。也由於時間等限制,此篇論文仍有諸多不足之處,期盼將來能見到更多研究投入此相關繪本議題,使此領域的研究更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