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元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DISCOVER 元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HEADU編輯部寫的 義大利兒童教具:記憶對應卡(動物) 和劉誠等的 創造力:當東方遇上西方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東雨文化 和四川人民所出版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戴孟宗所指導 陳維真的 不同創新接受程度使用者對Pantone配色應用程式的互動滿意度 (2021),提出DISCOVER 元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雲端配色行動應用軟體、創新擴散、創新接受程度、互動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歐昱言所指導 胡光泰的 Using multiple windows scanning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study electron transport proteins (2021),提出因為有 的重點而找出了 DISCOVER 元智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DISCOVER 元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義大利兒童教具:記憶對應卡(動物)

為了解決DISCOVER 元智的問題,作者HEADU編輯部 這樣論述:

  義大利原裝進口STEAM兒童教具   三大關鍵理論‧專業研發設計   ﹝多元智能‧綜合能力發展‧學習指標﹞                   ‧人際/語文/音樂節奏/肢體動覺/視覺空間/邏輯數學/自然‧   DISCOVER MEMO GAME 記憶對應卡‧動物   ☆學習指標☆   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人際智能                               ☆各項能力學習☆   邏輯配對/視知覺/認識自然/訓練手部靈活度/增進語文能力   ☆產品介紹☆   這是一款適合3-6歲孩子的記憶遊戲,   孩子必須將卡牌上的動物和相對應的動物花紋配對。   ◆

動物根據牠們﹝生活的環境﹞,劃分成:   【5種草地動物、5種森林動物、5種叢林動物、5種農場動物、5種大草原動物。】   【邏輯/視覺空間/觀察&配對/局部&整體】   →觀察動物身上的花紋及顏色,將其與正確的花紋圖卡配對。   →訓練視覺觀察與搜尋能力‧抽象邏輯概念‧認識自然‧強化手部靈活度     ◎內容物:50片精美厚圖卡 (每片大小5x5cm) /中文遊戲學習說明書     A記憶遊戲 : 適合2-4人   1.將50張卡牌洗勻並正面朝上排列在桌上。   2.請玩家觀察這些卡牌的圖案30秒後,將所有卡牌覆蓋。   3.遊戲以順時針方向進行。最小的玩家先隨機翻開兩

張牌。如果這兩張卡牌配成對,則玩家可獲得這些卡牌並再翻兩張,直到無法配成對為止。   3. 若玩家翻開的兩張卡牌沒有配成對,要將卡牌原位覆蓋,然後換下一個玩家。   4. 遊戲結束時,擁有最多對卡牌的玩家將獲勝。     B分類遊戲:適合1人   1.將所有動物卡牌洗勻,面朝上排列在桌上。   2.請孩子依照指令收集動物卡牌 : 比如收集所有的農場動物、叢林動物、草原動物……   C賓果遊戲 : 適合2-5人   1.每個玩家選擇一組生活環境相同的卡牌 (5張動物和5張相對應的花紋),   將它們正面朝上放置在自己面前。   若少於5位玩家,多餘的卡牌放進盒子裡不用。   2.將所有

玩家的花紋卡牌放進一個袋子裡混合。   3.遊戲依順時針方向進行,由最小的玩家先從袋裡拿一張牌開始遊戲。   4.如果拿出的花紋卡牌,與自己其中一種動物卡牌配成對 (將花紋卡放在相對應的動物卡上) ,即可贏得該花紋卡牌。   5.若沒有配成對,該花紋卡牌放回袋中。換下一個玩家。   6.最先將自己所有的動物卡牌配成對的玩家獲勝。   一盒STEAM益智教具,三種學習玩法! 產品特色   ‧訓練視覺觀察與搜尋能力   ‧增進手眼協調和小手肌肉力   ‧認識自然事物外觀特徵   ‧從局部花紋,找出整體的動物   ‧強化邏輯&配對思維   ‧圓角厚圖卡,小手抓取更安全方便

不同創新接受程度使用者對Pantone配色應用程式的互動滿意度

為了解決DISCOVER 元智的問題,作者陳維真 這樣論述:

在現今瞬息萬變的社會,各行各業彼此激烈競爭,為取得更高的利益,建立品牌(Brand)與品牌個性(Brand Personality),鮮明的印象讓消費者認知與辨別產品特徵已變成趨勢。而為更進一步吸引消費者,對於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色彩」。根據美國公司WebFX Team調查,84.7%的消費者將顏色視為購買特定產品的主要原因,而93%的人們在買東西時會看視覺外觀,且人們在初次觀看後的90秒內會對產品做出購買抉擇。因此,色彩的必要性和準確性,已不再僅適用於印刷業或平面設計師。目前彩通色彩系統(Pantone Matching System)是全世界通用的色彩標準,近年來Panton

e將其色票雲端化,並為設計工作者開發手機應用程式「Pantone Connect」,採用新的Pantone雲端配色軟體,幫助辨識現實生活中物體的色彩,並簡化設計師們在色彩溝通、決策上的過程。本研究以使用者互動滿意度(Questionnaire for User Interaction Satisfaction, QUIS)為問卷構面,探討不同創新接受程度使用者對Pantone Connect App的互動滿意度,依循本研究結果,將樣本總共分為四大類,分為創新者(Innovator)、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非創新者(Non - Inn

ovator),並進一步分析,得知(1)受測者的性別會影響Pantone Connect APP介面整體反應的互動滿意度;(2)受測者基本個人資料並不會影響Pantone Connect APP介面呈現的互動滿意度;(3)受測者具有使用Pantone實體色票簿經驗會影響Pantone Connect APP介面用詞和系統資訊的互動滿意程度,其他的個人基本資料並不會有影響;(4)受測者的年齡與創新接受程度會影響Pantone Connect APP學習APP反應的互動滿意程度;(5)沒有使用Pantone實體色票簿經驗與沒有聽過Pantone Connect APP的受測者對APP性能的互動滿意

程度較高;(6)受測者的個人基本資訊與創新接受程度並不會對Pantone Connect APP使用者介面可用性的互動滿意程度產生影響;(7)互動滿意度與創新程度呈現正相關,當創新性越高,使用者的「整體反應」、「介面呈現」、「介面用詞與系統資訊」、「學習APP反應」滿意度越高。

創造力:當東方遇上西方

為了解決DISCOVER 元智的問題,作者劉誠等 這樣論述:

本書側重於從東西方文化與教育的比較視野,分別從文化屬性、社會心理、人格發展、教育機制、藝術功能、多元智能、創造力促進等諸多方面探討了東方與西方在創造力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同和異,特別關注源於西方文化但卻被認為具有普適性的創造力理論在東方文化中的應用與實踐。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本書有大量的文化與教育案例研究,重點涉及了東方的中國、新加坡、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以及西方的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劉誠(Sing Lau),1977年取得普渡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心理學與教育學榮休教授,曾任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主任及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他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曾是普渡大學、匹茲

堡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的訪問學者。他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着有兩本關於青少年和兒童社會發展的專着,編輯有一卷名為《中國方式的成長》(1996)的文集。他的研究方向覆蓋了創造力、自殺、抑郁、自我概念、性別角色和價值觀。許娜娜(Anna N. N. Hui),香港中文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學學士、英語語言的教育學文憑和教育心理學的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她現為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她的研究方向包括創造力、創造企業、動機導向和天才學生教育。吳恩澤(GraceY.C.NG),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園規划與可持續辦公室高級規划官,獲香港大學心理學學士、香港大學文學與文化研究專業碩士學

位。曾就職於香港浸會大學兒童發展中心,並參與編輯針對小學教師的《基礎學校中天才教育的滲透模式:理論和實踐》(2003)的中文手冊。她的研究方向包括文化和跨文化研究以及性別相關話題。 第一章創造力:一次東西方之交匯(001)1.引言(001)2.焦點和構造(004)3.東西方之交匯:何時?何種方式?(005)參考文獻(007)第二章個體創造力與文化(009)1.引言(009)2.共同創造力與個體創造力(010)3.文化投資(012)4.創造力支持(014)5.文化約束(014)6.內隱理論(016)7.結語(017)參考文獻(019)第三章創造力:發展和跨文化問題(022)1

.引言(022)2.發展問題(024)2.1什麼是創造力(024)2.2認知和發展(025)2.3意動與發展(028)2.4環境與發展(029)3.跨文化議題(033)3.1定義(033)3.2文化背景與創造行動的數量(035)3.3文化對創造力的表達(037)4.綜合發展觀點與跨文化觀點(038)4.1發展過程中文化對創造力的定義(039)4.2文化在發展中影響創造力產出數量的方式(040)4.3發展過程中文化對創造力的引導(042)5.總結(044)參考文獻(044)第四章中國人的創造力:超越西方的視野(053)1.引言(053)2.創造力:個體和社會現象(054)3.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創造

力概念化(056)3.1中國創造力的外顯概念(056)3.2中國創造力的內隱概念(060)4.創造力的價值與中國人創造力表達的領域(063)5.中國的社會化目標和實踐以及創造力發展(065)6.中國人創造力發展的水平(068)7.總結(071)參考文獻(073)第五章提高創造力為什麼在亞洲課堂上存在矛盾?(083)1.來自伊麗莎白的一封信(083)2.教育中的異常(084)3.東方學習的本質屬性(086)4.東方學習的文化內容(089)5.提高創造力為什麼在亞洲課堂上存在矛盾?(091)6.課堂創造力文化模型(092)7.儒家學習傳統的專制屬性(096)8.《死亡詩社》的啟示(097)9.在亞

洲課堂上培養獨立且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創造者(099)10.總結(102)參考文獻(102)第六章創造力與創新:以華人社會為重點的東西方之比較(106)1.引言(106)2.創造力——一種文化現象(107)2.1什麼是創造力:一種人格特質還是社會過程?(107)2.2創造力測量的普遍標准(108)2.3東西方創造力觀念的差異(109)3.創造力的跨文化研究(111)3.1教育環境中創造力的跨文化研究(111)3.2工作中的創造和創新(114)3.3組織創新的跨文化分析(115)3.4綜合分析教育環境中和工作環境中的創造力研究(117)4.總結(118)4.1創造力的內隱理論與創造力表現的測量(11

8)4.2中國文化與創造力(119)4.3動機因素和認知因素的相互作用(120)4.4創造力——終生的表現(120)參考文獻(121)第七章華人社會從傳統教育到創造力教育的進步(127)1.引言(128)2.華人傳統教育遭受的批評(128)2.1教育理念(129)2.2學校課程(129)2.3教師與教學方法(130)3.對華人社會創造力的擔憂(132)3.1華人的創造力概念(132)3.2創造力評估(133)3.3創造力的跨文化比較(134)3.4教師與教學方法(135)3.5學校文化(136)3.6創造力發展計划(136)3.7對傳統華人文化的不同看法(137)4.創造力教育(137)4.1

正式課程改革(137)4.2學校管理的改革(138)4.3教師培訓的改革(139)5.創造力改革之路將面臨的挑戰(140)5.1正式課程和實施課程之間的差距(140)5.2給將來研究的建議(141)5.3創造力教育的華人模式(143)6.總結(145)參考文獻(145)第八章華人學生創造力的挖掘與培育(156)1.引言(157)2.為什麼華人學生的創造力還處於「卧虎藏龍」的階段?(159)2.1過於強調智商而忽略創造力(159)2.2.重視外在動機而忽略內在動機(159)2.3強調知識來自權威的傳授,忽略意義的主動構建(160)2.4強調競爭表現、孤軍奮戰,忽略團隊合作、知識分享2.5強調考試

結果,忽略學習過程(160)2.6重視紙筆測驗、記憶背誦,忽略真實評量、多元表現2.7支持乖男巧女、標准答案,排斥好奇求變、獨立思考2.8重視創造力知識的傳授,忽略創造過程的體驗(162)2.9強調努力認真,忽略樂在其中(162)2.10重視創造力的言教要求,忽略潛移默化(162)2.11重視學科本位,忽略課程整合(163)3.如何挖掘華人學生的創造力?(163)3.1從學生的多元成就,挖掘創造力(163)3.2重視基於中國文化特色的創造力測試(164)3.3強調積極創意生活方式的評估(166)3.4強調創造性文化(包括動機氛圍)的評估(166)3.5重視守門人對創造力的影響(167)4.如何

培育華人學生的創造力?(168)4.1積極建立創造力的價值和態度(168)4.2塑造創造性生活方式(168)4.3以多元智力為建構培育創造力(169)4.4采取匯合取向和科際整合取向研究創造力(169)4.5逐漸形成創造性文化(170)4.6選擇合適的創造力守門人(171)4.7包容、尊重多樣性和個體差異(171)4.8強調創造過程及樂在其中的體驗(172)4.9將創造力融入各科課程與課程綜合(173)4.10創造力相關技能與特定專業領域技能並重(174)4.11同樣重視多元與真實、個體與團隊、過程與產品的評估4.12牢記「上行下效」比「掌控管教」更有效(176)5.總結(176)參考文獻(1

77)第九章創造力的社會心理學:一個多元文化視角的開端(183)1.課堂里的創造力社會心理學:多元文化視角的開端(184)2.背景簡介(184)3.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操作化(186)4.基本研究范式(187)5.同感評估技術(188)6.創造力「殺手」——創造力文獻回顧(191)7.針對上述破壞性影響提出的一個機制(193)8.典型美國式課堂的藍圖?(194)9.邁向多元文化視角(195)參考文獻(202)第十章創造者眼中的美:從心理學和跨文化視角記錄孩子們對繪畫藝術的理解(207)1.引言(207)2.框架:世界—藝術家—圖畫—欣賞者之間的相互作用(208)2.1何謂藝術?何謂藝術家?(2

08)3.兒童作為創作主體(209)3.1孩子們何時會作畫?(209)3.2孩子們為何繪畫?(209)3.3孩子們畫的是什麼?(211)4.兒童作為欣賞者(217)4.1中國香港—英國的孩子們對不同藝術流派的反應比較(219)5.創造者眼中的美:孩子作為藝術家和欣賞者(228)5.1兒童欣賞者眼中到底是什麼?(228)5.2兒童作為藝術家和欣賞者(230)6.結論(233)參考文獻(233)第十一章藍蘋果和紫橙子:當孩子們像畢加索一樣繪畫(241)1.兒童是否具有創造力?(241)2.什麼是創造力?(245)3.我們怎樣才能保持孩子們的自發性?(246)3.1刺激(247)3.2機會(248)

3.3自由(248)3.4時間(248)4.自發性和社會責任應該同時並舉嗎?(249)4.1時間和地點(250)4.2他人和自我(251)5.藝術之外的領域(251)6.結論(252)參考文獻(252)第十二章新加坡創造力教育:一個培養建設性創造力的框架(253)1.簡介(253)1.1反思(253)1.2結構(255)2.新加坡創造力教育概述(255)2.1城市島國(255)2.220世紀70年代以前(256)2.320世紀80年代(257)2.420世紀90年代(257)2.521世紀初(259)3.建設性創造力(262)3.1總體框架(262)3.2個性化框架(263)4.新加坡教育的啟

示(267)4.1對話(268)4.2友愛環境的積極效果(270)4.3干預(271)4.4結束語(272)參考文獻(274)第十三章通過音樂激發創造力(280)1.簡介(280)1.1日本的音樂創作問題(281)1.2音樂創作的認知法(283)2.自由音樂框架內的音樂創作(285)2.1例1:運用日常物品描寫春天(286)3.常規音樂框架內的音樂創作(290)3.1例2:制作原創節奏合奏(290)3.2例3:運用呼喊回應結構(call?responsestructure)創作一首簡單的旋律(294)3.3例4:通過動機操縱對熟悉的樂曲進行改編(297)3.4例5:通過借用借鑒其他曲調的思想對

熟悉的樂曲進行改編(302)4.結論:「音樂創作很簡單」(305)參考文獻(308)第十四章創造力和多元智能:DISCOVER項目與研究(313)1.研究和理論:創造力與智力?(313)2.DISCOVER項目與多元智能(315)3.問題解決:融合創造力和智力的關鍵概念(317)3.1評估(320)4.培養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328)4.1人才培養條件(328)4.2課程和教學策略:教師如何才能幫助兒童培養才能?(332)5.DISCOVER課程框架和教學策略有效性研究(343)5.1研究方法(343)5.2研究結果(345)6.東方的DISCOVER模型和創造力(348)6.1中國大陸的D

ISCOVER項目(348)6.2中國台灣培養天才殘疾兒童和非殘疾兒童的多元智能和問題解決能力(350)6.3探索中心,DISCOVER項目和ThePrismofLearning Model(351)7.結論(353)參考文獻(353)第十五章培養創造性思維:西方途徑與東方問題(358)1.簡介(358)2.定義創造力與創造性思維(359)2.1創造性思維是一項必要的生活技能(361)2.2創造性思維是致力於產生新穎實用想法的理性過程(362)2.3創造性思維由認知技能、元認知技能和情感技能組成(363)2.4創造性思維反映了創造力的多面向本質並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364)2.5創造性思維並不

罕見且能通過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學習(365)2.6內化CPS:成為變革管理的領導者(368)3.在東方培養創造性思維:一些觀察結果和問題(370)3.1我們的個人經歷(370)3.2在東方培養創造力:一些研究發現(373)3.3東方創造力思維總結:一種潛在偏見(380)4.培養創造性行為的原則(382)4.1原則一:重獲創造力(382)4.2原則二:跟隨心靈,享受生活(383)4.3原則三:胸懷大志(384)4.4原則四:拋開懷疑(384)4.5原則五:不僅要努力,還要堅持不懈地努力(384)5.結論(385)參考文獻(385)索引(391)

Using multiple windows scanning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study electron transport proteins

為了解決DISCOVER 元智的問題,作者胡光泰 這樣論述:

大自然是人們發現和重現精彩發明的無限靈感來源,受到神經元在人腦中工作方式的啟發,卷積神經網絡 (CNN) 被提出並成為影像相關研究任務中強大且廣泛使用的工具。卷積神經網絡及其結構變體的快速發展,在計算機影像分類領域與許多其他領域都取得了許多很不錯的成果。此外,卷積神經網絡也認為是提取影像數據中隱藏信息的有效工具。在生物資訊領域,CNN 在過去十年中也獲得了極大的興趣,尤其是在生物醫學影像方面。然而,目前將 CNN 應用於非視覺數據(如蛋白質序列)的研究分析仍然相對較少。本論文希望使用多種不同的窗口大小和許多過濾器來提取序列片段內特徵序列屬性,並進而發展出一種將CNN中的過濾器轉化成序列特徵片

段的可視化方法,希望除了能夠提升運輸蛋白本身鑑別與其中功能結合位置的預測效能之外,還希望能夠更進一步的分析這些序列特徵片段,來協助了解這些運輸蛋白生物意義。最近,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在成功應用Transformer網路幫助研究人員將注意力模型應用到各問題上有效提升了效能,在此論文中我們也嘗試的應用相關的技術來幫忙分析電子傳遞蛋白當中的功能結合位置。此論文的研究在三部分的工作中使用多重窗口掃描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系統化學習了電子傳遞蛋白中的幾個問題。首先,我們使用多窗口掃描技術來預測運輸蛋白中的電子運輸蛋白。在獨立的測試資料集中,我們的模型的平均靈敏度為 92.59%,特異性為 98.19%,準確度

為 97.41%,馬修相關係數 (MCC) 為 0.89。此外,我們的方法可以識別電子傳遞蛋白中具有不同分子功能的複合物。在五個獨立的數據集中,MCC 分別為 0.86、0.80、0.88、1.00 和 0.92。在第二項工作中,我們將從Transformer的雙向編碼器表示 (BERT) 預訓練模型中提取的特徵集與位置特定分數矩陣配置文件 (PSSM) 和氨基酸索引數據庫 (AAIndex) 相結合,以識別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電子傳遞蛋白中的結合位點,平均靈敏度為 85.19%,特異性為 85.62%,準確度為 85.60%,獨立數據集的 MCC 為 0.35。在最後的研究部分,我

們嘗試使用多窗口掃描技術來解決墊子傳遞蛋白FAD結合位置的識別問題。為了解決自然界中數據量不大的問題,我們首先使用轉運蛋白中FAD結合位點的PSSM配置文件訓練模型。然後,我們使用該模型來預測電子傳遞蛋白中的 FAD 結合位置。在我們的分析中,我們發現獨立數據集的性能平均敏感度為 92.59%,特異性為 98.19%,準確度為 97.41%,MCC 為 0.89。我們方法的性能在所有測量指標上都優於其他已發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