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 大 inbody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國立中正大學 運動競技系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 何承訓所指導 王重凱的 不同等速測功儀肌肉收縮訓練模式與組間休息時間 對下肢肌肉表現之影響 (2021),提出高科 大 inbody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肌肉質量指數、短期訓練、阻力訓練、等長收縮、等張收縮。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班 何健章所指導 劉揚的 大專跆拳道選手不同性別體位指標及身體組成之差異 (2020),提出因為有 大專運動員、跆拳道、體位指標、身體組成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科 大 inbody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科 大 inbody,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不同等速測功儀肌肉收縮訓練模式與組間休息時間 對下肢肌肉表現之影響

為了解決高科 大 inbody的問題,作者王重凱 這樣論述:

緒論:肌肉的等長與等張收縮各有不同的應用方式,卻鮮有研究將兩者訓練效果互為比較;本研究欲探討短期 (四週) 使用不同肌肉收縮訓練 (等長與等張收縮) 與組間休息時間 (30秒與180秒) 對肌肉表現 (包含肌肉力量、質量及爆發力) 的影響。方法:本研究共招募48位無規律運動習慣之男性大學生,隨機分組,區分等長30秒組、等長180秒組、等張30秒組、等張180秒組等四組。分別進行四週,使用等速測功儀進行每週兩次的下肢股四頭肌收縮訓練並控制長短組間休息時間。訓練強度依照組別區分為1RM或MVIC 75%,每次訓練負荷量雙腳各四組十下。訓練介入前後,各組皆進行身體組成、下肢股四頭肌的最大等長自主收

縮、等張收縮最大力量及考驗爆發力的落下跳測驗。資料處理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肌肉力量、質量與爆發力變化;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前述指標變化率。結果:所有組別的最大等長自主收縮、等張收縮最大力量及落下跳表現皆顯著高於前測,沒有組間差異。下肢肌肉質量在變化率方面,等長30秒組 (-0.43%) 顯著低於其他三組 (1.43%; 1.45%; 1.95%; p=.044)。肌肉質量指數則在四組間都有顯著進步。結論:四週等長和等張訓練皆能顯著提高未規律運動者的肌肉力量與爆發力。此外,當組間休息時間為180秒時,兩種訓練方式都能有效促進肌肉質量。對於阻力訓練新手,無論是等長或等張訓練或不同的休息間隔,

肌肉表現皆能得到改善。然而,訓練成果會隨著訓練時間的延長而逐漸產生分歧,例如八週或更長時間可能可以觀察到神經適應影響的最大肌力差異。

大專跆拳道選手不同性別體位指標及身體組成之差異

為了解決高科 大 inbody的問題,作者劉揚 這樣論述: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為比較大專跆拳道運動員在不同性別體位指標與身體組成之差異和關聯性。方法:研究設計為橫斷面研究。從大學招募訓練有素的大學生運動員 (n=21),其中包括男性 (n=14) 和女性 (n =7),在不同性別體位指標與身體組成,透過獨立樣本t檢定、卡分檢定和無母數進行分析變項之差異性,以一般線性迴歸看變項之相關性,統計顯著水準皆訂為p< 0.05。結果:在不同性別對體位指標中,身高、體重呈現顯著差異,腰圍(Waist circumference, WC)、臀圍(Hips circumference, HC)則無顯著差異;在不同性別對身體組成中,僅有BMI無顯著差異,其餘腰臀比(W

aist to hip ratio, WHR)、腰高比(Waist to height ratio, WHtR)與體脂率(Body fat%, BF%)皆有顯著差異。另外加入性別、年齡、訓練年齡和訓練項目等四個變項,可以發現在不同性別對體位指標中,性別對身高和體重有顯著相關,與WC及HC無顯著相關。在不同性別對身體組成中,性別也對BF%有顯著相關,與BMI、WHR和WHtR無顯著相關。結論:大專跆拳道運動員在不同性別對部分體位指標和身體組成有顯著差異和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