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文化特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阿美族文化特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潘潘寫的 和林佳龍一起去旅行:那些走讀、療癒、愛戀山海的光合之旅 和簡美玲的 貴州東部村寨物語:Hmub人的日常、情感及語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阿美族服飾介紹– Gulnz也說明:2, 聽完故事後,能說出阿美族祖先的姓名及各部落的傳統服飾特色。 3, 聽完阿美族傳統服飾的 ... 阿美族:介紹基本概況,主要分布地區,主要文化,民族特色,母系社會,服飾…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布克文化 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 吳家瑩所指導 林白涓的 李來旺族群教育觀之孕育、發展與實踐 (1999),提出阿美族文化特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原住民、國小校長、族群教育觀。

最後網站小兵力大功做工精緻阿美族公仔手工藝引起族人驚呼連連瑪鄔啦 ...則補充:她說,與好友張家芸有著共同信念,並不斷的在部落中,尋找在地文化特色,發展許多相關手工創作系列的公仔、髮飾等。 未來日子將更努力,把全阿美族各鄉鎮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美族文化特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和林佳龍一起去旅行:那些走讀、療癒、愛戀山海的光合之旅

為了解決阿美族文化特色的問題,作者潘潘 這樣論述:

阿龍部長帶你走遊台灣, 重新看見台灣之美!   台灣,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在擔任交通部長期間, 林佳龍是第一位將觀光產業作為台灣戰略的先行者, 也是最挺觀光業的交通部長,處處可見他對台灣觀光的用心。 前瞻觀光沒撇步,願意做,就對了! 疫後的觀光業,應定位為台灣未來的旗艦產業, 本書讓阿龍帶你 發掘出台灣最美的角落與最美的故事。   旅遊產業大老重量級推薦(以下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文傑|雄獅集團董事長 吳昭輝|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 理事長 葉菊蘭|台灣觀光協會會長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 教授 潘思亮|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  龔明鑫|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推薦

序(以下依姓氏筆畫排序) 台灣,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王文傑|雄獅集團董事長   回想起兩年多前,COVID-19疫情迅速擴散、衝擊全世界觀光產業。在最危急的關鍵時刻,當時的交通部最高長官林佳龍部長,迅速在一兩週內,針對觀光產業的困境,陸續推出紓困補償政策,從業人員的薪資補助、教育訓練到產業補貼,大家可以一起同甘共苦挺到今天,都要感謝林部長當初的洞察先機與當機立斷。   那段期間,出境旅遊全面熄火,雄獅旅遊也調回所有外派同仁。面對這場沒有硝煙味的戰爭,我開始思索,企業必須轉型、經營策略不得不改變,所以親自率領雄獅一級主管,進行超過45趟次的全台走透透考察,重新審視台灣這片土地。   困守台

灣,會發現台灣之美與台灣的好。觀光資源也比過去的想像豐富許多。這一點,甚至牽動雄獅在疫情後的營運模式。   各國陸續鬆綁邊境管制,觀光產業可望逐漸復甦。迎接疫後觀光市場,台灣應該從國家政策來思考,配合地緣經濟制定整體策略,打造亮眼的「觀光島」,從發展「首都觀光」開始。   台北,應當放眼國際,以亞洲格局、跨太平洋格局到國際格局,重新定義首都觀光圈,以「世界的台北 Global Taipei」的概念,樹立疫後觀光第一站!You are First Start!   首都觀光圈的範圍,應該以台北市信義區的101大樓作為地標,向四周輻散至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與宜蘭縣。   信義區,不僅是台

北人的跨世代記憶,更是全球旅客來到台北時的必遊景點,這裡包含著象徵摩登時尚的信義計畫區、蘊藏豐富人文歷史的松山文創園區,以及有大巨蛋一同參與的未來,若能全力發展,必定能提升台北的國際品牌地位。   推薦序 第一位將觀光產業作為台灣戰略的先行者 吳昭輝|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 理事長   台灣!Formosa!西元16世紀航海路過友人如此驚呼讚嘆!但,台灣的美,卻一直未能以國家戰略之姿,站上世界舞台!   台灣觀光產業以出境旅遊為主力,入境旅遊是這10年內才開始蓬勃發展,這當中又仰賴中國大陸觀光客為主,近來,兩岸政治的不穩定因素埋下極大變數,早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前,台灣觀光產業結構早已鬆動,轉型勢

在必行。   林佳龍部長率先提出台灣戰略觀光政策,從觀光三支箭到「三觀」,以「觀光立國」、「觀光主流化」、到「觀光圈及產業聯盟」,從戰略到戰術,陸續帶領產業轉型,形塑台灣觀光王國形象。   「旅遊不只是觀光,更應該是體驗當地生活」,是讓我更進一步了解部長理念的契機,交通部與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DTTA)專案合作期間,見識部長對觀光產業的熱情與投入,是承諾也是行動。在我個人創業8年中,第一次看到願意把觀光當作國家戰略的先行者,而非作為政治口號。   此書,是台灣觀光轉型的成果發表。台灣,四面環海,一小時內可以從海岸到山嵐,各個角落充滿在地人文,陪同部長走遍全台多個觀光圈,拜訪地方創生團隊,從年

輕人返鄉、產業轉型、到二代接班,我們看到一群充滿熱情的台灣人,期待林佳龍部長帶領台灣站上世界舞台,讓「在地驕傲,全球知道」。   推薦序 最挺觀光業的交通部長 看得見對台灣觀光的用心 葉菊蘭|台灣觀光協會會長   看到佳龍要出書,我很期待!因為我知道他是一個很懂得怎麼玩的人。   佳龍在擔任交通部長任內,被譽為「最挺觀光業的部長」,他將觀光做為重點工作項目,積極整合跨部會資源、優化旅遊環境,為業者四處奔走發聲,他的認真與拚勁,絕對是大家有目共睹。   當時交通部觀光局研擬《Taiwan Tourism 2030 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由我服務的台灣觀光協會承接,在研擬的過程中,也受到佳龍的大力支

持,他不僅肯定我們於白皮書中所提的「觀光立國」與「觀光主流化」發展願景, 也和觀光業保持密切互動,凝聚大家對旅遊發展的共同目標。   這幾年疫情影響了全球旅遊模式,從過去的多點觀光轉變為定點、精緻的深度體驗,也讓我們有更多機會發掘台灣美麗的風景、挖掘在地特色的寶藏。   佳龍將他這一年走訪台灣各個觀光圈,探索在地特色與生活記憶的連結集結精華在這本書裡。閱讀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已經跟著他的腳步一起上山下海,在稻田間、在湛藍的大海旁,也深入部落與客庄,看見散布在各地的歷史軌跡,品茶、賞工藝、嘗美食,也會看見他的用心,還有台灣觀光的無限魅力,而這樣的魅力與感動, 值得我們盡心盡力完善觀光推廣工作,驕

傲地把台灣介紹給全世界。   台灣這個美麗的國家有說不完的故事,深度旅遊將為觀光發展開創嶄新的道路,歡迎全球的朋友來到這裡,慢慢地體驗,細細地品味, 一起來一場光合之旅。   推薦序 前瞻觀光沒撇步,願意做,就對了!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 教授   台灣觀光要成為真正的「發光產業」,領導者的高度與視角非常重要,「觀光立國」引領觀光產業本身(各面向)都要能自立自強。觀光是無法外移的產業,我們也許不能成為臺灣經濟的護國神山,但我們絕對是「台灣活力與民生」的重要指標,透過「觀光主流化」讓台灣的科技、醫療、農業、自行車、餐飲等各明星產業都能以觀光為平台、為載具,以「觀光圈」的區域跨業整合

建構共好共榮新生活。   雖然在這一波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觀光產業遭受極大衝擊,「觀光三支箭」箭箭著靶,協助觀光產業度過一波又一波難關,也激發出業者的韌性,如何在艱困的環境中能夠成長,「Change」與智慧轉型策略也讓我們看到許多令人感動的實力。   台灣觀光資源雖然沒有人家強,但是我們夠深化、夠精緻! 台灣觀光產業雖然沒有人家大,但是我們夠熱情、重體驗! 台灣觀光預算雖然沒有人家多,但是我們有想法、展創意!   Just do it. 做就對了!   台灣,必須隨著時代趨勢不斷地更新變革,「安心、安全」、「零接觸、智慧轉型」、「數位遊牧族」、強調「現在、當下與我」的幸福、「即興、療

癒旅行」、「屬於我的特別瞬間」等關鍵字在網際網路、社群飛舞,我們必須找到台灣自己的獨特性與優勢,這有賴最接地氣的部長、願意傾聽的部長、會自己回Line的部長、以智慧觀光創新思維的無任所大使做為城市與時代的領導者、台灣產業面向國際發展的總舵手,領航台灣,才能在如此高度競爭的觀光紅海市場中找到屬於臺灣的一線生機。   推薦序 疫後的觀光業,應定位為台灣未來的旗艦產業! 潘思亮|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    我與林佳龍部長的緣分,起始於2019年由交通部主辦的「全國觀光政策發展會議」。在他登高一呼之下,上千名觀光界的產官學研代表齊聚,各自就政策制度、市場拓源、智慧觀光及旅運、旅行產業、旅宿與遊樂業以

及景區資源整備等議題進行討論與建言,我亦受邀與會,共同擬定「Tourism 2030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時任交通部長的他已經洞察到觀光立國的重要性,不遺餘力地推動觀光局改制升格為「交通觀光部」,並修改「觀光發展條例」為「觀光發展法」,以達成2030年國際來台旅客2千萬的目標,力拚全面提升觀光發展的層次。   時間推移至2020年初,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各國開始實施邊境封鎖。我判斷這次的疫情影響威力之大,絕非靠企業一己之力就能度過,政府的紓困措施也要超前部署才能穩住台灣。因此我做了這輩子從未做過的事,為了觀光產業向政府求救。   在晶華獨立董事高志尚的引薦下,我

當面向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葉菊蘭說明產業危急狀況。3月9日,葉菊蘭召集各飯店負責人開會協商,當晚、她帶著我向林佳龍部長報告。部長除了迅速做出決策,行政院、國發會與總統府也都表達關切,快速通過紓困方案。   我心中深深感謝高董與葉會長的居中聯繫,更感激林部長與政府的及時雨,讓觀光業免於更嚴重的衝擊。晶華也因為有了第一波的政府補助,開啟轉型為學習性組織的契機,並且奠定後續發展「城市度假型酒店」的基礎,成為業界的楷模。   觀光所代表的意義並非只是表面上的送往迎來、短暫佇足。如同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的釋義,觀光旅遊其實是全世界最永續發展的產業。這個行

業平等的廣納各階層員工,促進社會流動,更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對全球GDP的貢獻達百分之十。無論城市或鄉村,觀光也是與在地經濟連結最深、照顧到中小企業與個體戶,更是LGBT友善、性別平權,同時維護在地的商業、農業與文化遺跡。   林佳龍先生在擔任交通部首長時,就無時無刻關注觀光產業,並且洞察這個產業對於台灣未來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我認為台灣的觀光發展並不只侷限於觀光局的職掌與推動,因為它與國家的經濟、科技、外交、教育、文化發展等息息相關,牽涉面向之廣,是真正需要政府跨產業、跨部門協商合作的重點發展產業。若要達成「觀光立國」的目標,就應比照半導體或科技產業發展史,將觀光產業視為國家經濟重要發展的旗艦主

流產業,並予政府輔導與扶植,建構更健全、健康的上中下游產業鏈,進而帶動產業創新,創造國際競爭力。   我佩服林部長洞見觀瞻的格局與遠見,並且對於振興台灣觀光所做的努力與貢獻。更殷殷期盼政府能把握疫後這波旅遊黃金期、逐步將「觀光主流化」,必能促進台灣觀光產業的永續發展。   推薦序 發掘出台灣最美的角落與最美的故事 龔明鑫|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台灣從過去至今一直都是文化多元的移民社會,並且具備高度的包容性,而歷經族群的融合後,各地也發展出許多特有的文化。   近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口逐漸集中至大都市地區,尤其是青壯年人口,但台灣各地之產業、文化、景觀與生態仍是台灣多元發展動能的基

礎。因此政府大力推動地方創生,促進青年返鄉,希望藉由深植地方的DNA,促進在地永續以及公益共好等發展,讓在地文化能持續發揚光大,維繫我國永續發展根基。   近幾年,如同本書作者走訪各地,發掘當地的故事,本人也以國發會主委的身分訪視各縣市地方創生推動情形,從中看到各地青年對於家鄉的活力與熱情,都願意貢獻一己之力投入當地的發展。不論是活化當地舊有建築物,無償開辦課後輔導中心,提供資源教育偏鄉孩童;抑或是協助在地農業發展,協助農民與在地餐廳或食品工廠之間的媒合,讓全台能品嘗到真正的在地美食。   當然,青年返鄉也往往發生世代之間的磨合,青年的創新思維與家中長輩的傳統觀念彼此不同,但青年人仍舊憑藉著在

地深耕的認情,改變了家中長輩的想法。許許多多的故事,需透過實際的當地走訪,才能夠實際的了解並被發掘出來。   本書中,作者透過走訪各地,發掘出台灣最美的角落、以及最美的故事,讓讀者能更進一步透過書中介紹,了解當地文化故事。近年國內觀光產業因疫情的影響遭受衝擊,但是在觀光的建設以及文化的傳承仍持續進行、永不停止,期待在疫情之後,讀者能親自走訪各地,親身體驗在地景觀與文化風貌。

阿美族文化特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保留傳統原住民文化,傳承先人的智慧,我們一起努力💪

在沒有現代科技的時代,先人活用山林造物的智慧,一代一代傳承各項重要技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 #安居樂業 生活。日前我參加「#阿美族年齡階層訓練」活動,在頭目、耆老們的祈福下,展開傳統膳食處理與烹調、器皿製作、搭建便橋、捕魚訓練等重要技能訓練。看著年輕一輩的阿美族朋友們一起團結合作的練習搭建便橋及運用滾燙的石頭烹煮食材,運用以前長輩的山林智慧,展現出令人感動的傳統文化。

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制度類似軍事組織,不僅是阿美族基本社會結構,也是部落公共事務運作的基礎。隨著時間與文化變遷,這項制度正逐漸凋零,於是 新北新原鄉 新北原民局 著手將15歲至70歲阿美族男性劃分為9個年齡階級,依照新北市特色為創名依據,分為拉塔曼(新北最高峰-塔曼山)、拉督老(市鳥-鷺鷥)等,傳承並建立 #新北市 獨特的阿美族年齡階級制度,讓傳統文化在片土地上扎根。

#新北有你真好 #侯友宜

李來旺族群教育觀之孕育、發展與實踐

為了解決阿美族文化特色的問題,作者林白涓 這樣論述:

  基於李來旺(帝瓦伊.撒耘)為花蓮縣最資深的原住民國小校長(任期長達三十八年零四個月),校長生涯中具備豐富之多元地方族群學校領導與阿美族文化推展工作經驗,並在屆齡退休前創造了倍受社會矚目之台灣原住民學校教育典型--「太巴塱國小」,故本研究選擇李校長為研究對象,透過兼採口述歷史與觀察、訪談、問卷、文件蒐集及文獻探討等多元方法,探究其族群教育觀之孕育、發展與實踐,藉以深刻描繪原住民教育隨時代、政策發展的脈絡,而能在尋求理解台灣原住民教育問題與多元文化教育未來發展上,提供一個前瞻性、人文性的教育實施參考典範。   在研究取向的考量上,本研究係為建立原住民教育史料暨發展我國教育

理論基礎之本土化研究: 一則以微觀角度追溯一位原住民國小校長的生涯發展歷程,理解其個人對教育工作價值之詮釋; 二則以鉅觀角度解讀一位原住民國小校長的教育作為,在時代社會變遷與教育政策發展中的歷史意義,並期望從教育史實的建構與分析中,獲得教育原理原則之啟示。   研究中,以「族群─教育─文化」相互作用詮釋觀點,歸納出李來旺從事族群教育的三大理念方向為: 重視生活教育以培養族群之優良習性、積極學習主流文化以提昇族群之社會競爭力、發展原住民本位文化特長以促進族群之自信與認同。李來旺此一族群教育觀之內涵,在其家世背景之濡化(enculturation)與受教環境之涵化(accult

uration)中,孕育出堅定自我族群固有傳統美德之信念、文化歷史尋根、知識實用價值、領導治事權變原則、勞動美化校園,以及發展族群優勢能力專長、人師以身作則等教育觀之雛型; 繼而,在經歷水璉、立山、瑞西、月眉、秀林五所國小的辦學實際運作中,透過重視勞動服務的生活教育、強調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教育、發展族群文化特色的活動教育等學校教育三個面向的實施,及其間持續族群文化之研究與世界各地原住民教育、文化考察的見聞中,得到修正與強化。最後,乃將明確浮現的族群教育觀落實於太巴塱國小,經由學校恢復阿美族名稱建立文化象徵、整合社區社會資源、改善人事至環境以增進教育體質之領導,與在主流課業正常教學軌道上系統化推

展阿美族文化特色課程,如開辦母語教學、延續學校素有優良傳統的體能活動(棒球、足球和舞蹈),以及創新木雕與陶藝教學等行動上,積極實踐及闡揚其族群教育理想。   最後,研究者並據研究所得提出四點省思: 由建構面看,李來旺之族群教育觀因蘊釀、發展於多元文化之社會生活環境及其族群研究與世界見聞中,故具有文化傳統性、敞開性、國際前瞻視野,乃能展現出太巴塱國小文化教育傳承的積極創造面貌; 由實踐面看,李來旺「以身作則」致力族群文化教育理想的堅持,故使其校長領導呈現提供學生多元文化學習楷模、樹立教師終生學習的人文教育者典範、推動學校成為與社區密切互動的文化良好傳承場所,及提昇族群尊嚴與社

會地位等四方面的角色效能; 由啟示面看,李來旺之族群教育觀所實現的學校教育型態,乃兼顧文化共性與個性,趨近涵化而不同化(accommodation without assimilation)之多元文化教育本質的,其中,木雕與陶藝教學涵容多元文化理性創造,使地方族群再現獨特的人文藝術,這種教育經驗彌足珍貴; 由意義面看,李來旺族群教育觀實踐經驗之研究,將有助於開拓我國目前廣受注目的原住民教育問題新思維,走出自己的學術造型。

貴州東部村寨物語:Hmub人的日常、情感及語言

為了解決阿美族文化特色的問題,作者簡美玲 這樣論述:

民族誌對於情緒、情感與多重感官身體經驗的紀錄, 有如一部部檔案,以交錯之異質空間,再現我們處身於世的時代性。   作者深入中國黔東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村寨,展開長達一年多的田野蹲點,在一座名為Fangf Bil的苗寨與高地Hmub人朝夕相處,從村落日常與儀式生活的實踐中,關注Hmub人社群及個人主體在當代重組、變遷及再現的歷程,為區域、族群及方法論方面非常重要的人類學研究。   本書透過民族誌來描述與闡述親屬與性別,婚姻與情感的特性、對話性,來探索人類社群在一區域歷史脈絡裡的社會性,以及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對話張力;從苗族親屬與情感,身體經驗與日常的村落民族誌書寫,討論看來微不足道的現象,所

展現的社群與個人相互協商或積極對話,及其對於族群、社會或個人的瞭解,所凸顯的獨特意義與重要性。作者從身體感官經驗與文化心理的闡述,對人類學的田野方法提出反思與對話;並在其所長期進行田野研究的黔東南台江地區,結合生命史研究與語言人類學研究,討論苗族民間口傳文學(古歌),面對書寫體系的介入,在記音與翻譯的過程中,家譜的編撰過程中,呈現行動者的主體性與知識的建構性。 本書特色   1. 深入耕耘區域、族群研究以及人類學理論與方法論等面向的民族誌書寫。   2. 從身體感官經驗與文化心理的闡述,對人類學的田野方法提出反思與對話。   3. 在描述與闡釋以親屬為底蘊之村寨社會外,同時關注個人的主體性

,諸如情緒、情感、身體感等主觀經驗,及其與社會整體理想的對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