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攝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論攝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usanSontag寫的 旁觀他人之痛苦 和SusanSontag的 論攝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解讀蘇珊宋妲論攝影(上)-專修班 - 視丘攝影藝術學院也說明:想要「真知道」「攝影倒底是什麼?」的朋友,一定會聽人介紹一本有關攝影理論的聖經:蘇珊宋妲Susan Sontag在1977年完成的論攝影On Photography。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麥田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研究所 謝其昌所指導 郭嘉翎的 屏息靜觀・娑婆 – 郭嘉翎創作論述 (2021),提出論攝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娑婆、陰影、藝術創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藝術行政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廖仁義所指導 林孟華的 藝術、思想與社會實踐-陳界仁藝術生命再閱讀 (2021),提出因為有 陳界仁、錄像藝術、當代藝術、社會實踐、佛法左派的重點而找出了 論攝影的解答。

最後網站攝影,藝術甚麼? - 第 4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目錄哭盹賣與壽請勿把攝影說得太深奧'拍照片敘事而矣! (代序) 006 籌攝影'藝術甚麼 008 應香港攝影節'論攝影雜誌 015 香港回歸 10 年'攝影文化的小結與展望 024 攝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論攝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旁觀他人之痛苦

為了解決論攝影的問題,作者SusanSontag 這樣論述:

旁觀他人之痛苦者,是「我們」 但我們是誰? 我們作了什麼?   繼《論攝影》出版二十六年後,桑塔格再一次對攝影倫理、媒體、社會現實的複雜性,銳利出擊。《旁觀他人之痛苦》既承襲桑塔格極其入微的觀察,以及信手拈來評述經典照片的健筆,本書進一步深入考究戰爭與受苦的影像,並對這些影像所內含或引發的社會意義與影響,提出了與《論攝影》若干相異的觀點。 旁觀他人之痛苦究竟是為了謹記教訓,還是為了滿足邪淫趣味? 究竟是要我們對生命中不能挽回的傷痛感同身受,還是讓我們變得麻木不仁?   毫不過時的戰爭影像論 英文書名中的Regarding一詞同時具有「有關」、「觀看」的意思,本書翻譯為「旁觀」,意指現代社會

影像氾濫成災是否令人傾向於「袖手旁觀」?面對這些苦難,我們即使心生憐憫,是否仍舊消費了他人的痛苦?本書讓我們重新思考影像的用途與意義,更直指戰爭的本質、同情的局限以及良心的責任;另一方面,書中亦是從「戰爭攝影」的角度,重新審視人類戰爭的歷史。   沒有任何攝影圖像的攝影書 雖然這是一本談論攝影的書,卻沒有任何一禎照片。桑塔格認為,照片不能作出「戰爭是地獄」、「這場戰爭全無必要」的說明。她強調,這是文字要去做的工作。 ※ 另外收錄: 〈旁觀他人受刑求〉 (Regarding the Torture of Others, 2004) 總導讀:懷蘇珊.桑塔格─文明的守護與重生 譯後記 ※內文

摘錄: 「我們期望攝影師是愛戀與死亡的府邸中的情報員,期望那些被拍之人都不曾意識到攝影機的存在,期望他們『毫不設防』(off guard)。無論對攝影抱持多麼高雅的看法,都無法削弱人們對這類照片的滿足感:一名機警的攝影師逮住了事件突發的那一剎那。 如果我們認為,只有在事件發生當時,攝影師剛好人在附近並舉機搶拍的照片才算真確的話,那麼絕大多數的勝利照片都不及格。……」 —— 「因為那些『他人』,即使不是敵人,也只是可供觀看的客體,而不像我們,是能夠觀看別人的主體。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那位求饒活命的塔利班傷兵―其命運無比清晰地刊登在《紐約時報》的照片中―也一樣有妻兒、雙親、兄弟姊妹,他們其中的一

員可能有一天會看到這組三聯彩照,看到他們的夫、父、子、兄正身遭毒手―也許他們早已看到了。」 —— 「現代世界的冀盼和道德感中,有這麼一個核心的信念:戰爭是變,雖然難以抑止;和平是常,雖然難以達致。這當然跟有史以來人們對戰爭的看法剛好相反:戰爭總是常態,和平才是例外。」 —— 「血淋淋的拚鬥場面也可以是一種美——可列入雄渾之美或凜冽之美或悲劇之美的範疇——這想法對由藝術家手繪的戰爭圖像而言,可說平凡無奇。但如果套用到攝影圖像身上,就有點不對勁:覺得戰爭攝影很美,似乎很沒良心。然而被蹂躪的風景仍是風景。頹垣敗瓦也有其蒼涼之姿。但承認世貿中心在淪為鬼域之後所拍的照片具有美感,卻像是不識大體,甚至

是褻瀆冒犯。人們頂多只敢說那些圖片很「超現實」——在這委婉的形容詞後面,被斥逐的美學觀畏縮地藏匿著。然而它們之中有很多的確很美麗。……」 桑塔格作品在麥田 《論攝影》 《土星座下:桑塔格論七位思想藝術大師》 《疾病的隱喻》 《蘇珊.桑塔格文選》 《旁觀他人之痛苦》

論攝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重上片)
(原片:https://youtu.be/mhCkXDeIlps)
【器材老實說】
4K120P 8K30P 30fps連拍
太強啦!Sony A1 的真實兩週使用心得評測分享!
大量實拍!
-
-
-
特別感謝/
Mac Store (https://www.facebook.com/macfix2014)
拍照趣專業器材出租店 (https://goo.gl/maps/ewKEW7aQuqtkBZvq5)
Basir Yang (https://www.instagram.com/basiryangimage/)
Yumi (https://www.instagram.com/yumiiiiii1111/)
端儀 (https://www.instagram.com/duan.1998/)
Lilo (https://www.instagram.com/lilo.chen/)
-
合作邀約
Email:[email protected]
Instagram:enzos.fotography
-
0:00 開場
1:48 BTS+拍照錄影實拍
3:38 拍照體驗
6:02 錄影體驗
8:07 過熱表現
9:03 結論
-
-
攝影,剪接,調光,講解,字幕,收音.../ Enzo Lu
喜歡請訂閱分享並且打開小鈴鐺喔!
Enzo Lu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enzos.fotography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enzos.fotography/
24.5 Imag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24.5Image/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24.5imageproduction/

#sonya1 #sony #alpha1 #sonyimage #sonyphotography #sonyalpha1 #sonyfe100400gm #gmlens #sonyfe2470gm #Gmaster #sonyfe70200gm #sonyfe14mmF18GM #sonyfe35mm #GM

屏息靜觀・娑婆 – 郭嘉翎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論攝影的問題,作者郭嘉翎 這樣論述:

屏氣凝神集中精神,靜觀察覺。抱著無求的態度,如實地看待眼前的事物。梵語娑婆,即堪忍苦難。面對這貪嗔癡與種種的妄念交織而成的世界,雖不完美,卻也甘心承受。以相機做為創作的媒材,從鏡頭觀看大千萬物世界,藉此認清自我內在,與自己陰影和解。一張影像如同一個生命,記錄著每個當下,讓生命展現得精彩有價值。此創作論述共分為五個章節,首章為緒論,闡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名詞解釋和研究範圍限制等。第二章以哲學和心理學的思維探討,進而以攝影為媒介,將影像的美學最終融合成新領域。第三章針對筆者個人創作理念,從接觸相機學習發展階段,到現階段的創作演變加以深入探討。第四章針對個人在此階段創作作品作解析,將

主題內容做更深入的說明。最後第五章以反省與體悟重新思考創作的經歷與態度。關鍵字:娑婆、陰影、藝術創作

論攝影

為了解決論攝影的問題,作者SusanSontag 這樣論述: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經典  攝影理論、攝影史、文化評論名作 所有運用影像創作、拍照、攝影的人必讀!     ★《論攝影》於一九七七年出版,榮獲當年美國國家書評獎   至今仍不斷引發廣泛的討論回響,被譽為「攝影界的《聖經》」。   攝影影像無所不在。它們擁有震撼、引誘人心,或讓人理想化的能力;它們創造一種鄉愁感並讓人將其當成記憶來使用;它們被當成證據來反對我們或認同我們。 |內容簡介| 桑塔格透過六篇尖銳鋒利的評論,檢視攝影的社會角色。  從「柏拉圖的洞穴」此一古典的哲論開始,桑塔格宛如持著手術刀般精準切開「攝影」的運作邏輯;接著從影像的流派(如現代主義、超現實主

義)、用途發展(如肖像攝影、戰地攝影)與特質,談論影像與「繪畫」、「電影」等藝術的異同,直指當代社會的流變與肌理。〈影像世界〉一文則藉由安東尼奧尼的電影「中國」,試論影像與政治控制的社會特質。最後回顧柏拉圖的洞穴此譬喻,回顧影像的形義與現實世界的關係。最後,〈引語選粹〉則宛如萬花筒般,摘錄多則與前文相互呼應的精妙攝影語錄。 全書文字不過分沉重,信手拈來評論攝影史的重要作品,論述精準且歷久彌新。 內容有關攝影的媒體論、攝影作為研究社會的方法論、攝影與其他藝術之間的研究,最終,桑塔格亦是叩問—— 這些無所不在的影像是如何影響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我們又是如何倚賴這些影像為我們的生活提供現實感和權威

性? |專文推薦| ★ 郭力昕 攝影評論者,政大傳播學院教授兼院長 ★ 陳耀成 導演及文化評論家 |經典讚譽| ★ 一本非常重要又具原創性的作品……今日,凡是想深入探討或分析攝影在我們這個富裕的大眾媒體社會中扮演了何種角色,都必須從她的這本書開始。   —— 約翰.伯格 ★ 對過去一百四十年來,攝影影像如何深刻改變了我們觀看世界和自身的方式,提出精采的分析。   ——《華盛頓郵報.書世界》 ★ 沒有多少照片能勝過桑塔格的千言萬語。     ——羅伯.休斯《時代》    ★ 因為桑塔格,我們再也不能小看攝影,它不只是藝術界的主力,更是一股日益強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們這個全球化社會的本質

和命運。   ——《新聞週刊》 ★ 這個主題最具原創性和啟發性的研究。   ——美國著名作家/記者,卡爾文.崔林,《紐約客》   ★ 每一頁都以最恰當的方式,針對攝影這個主題提出重要而激烈的質問。   ——《紐約時報書評》 ★ 《論攝影》不僅是一本論述攝影的經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論述廣泛意義上的現代文化的經典著作,一部分原因是在現代社會裏攝影影像無所不在,覆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是一本關於攝影的專業著作,書中也沒有多少攝影術語,儘管有志於攝影者,無疑都應人手一冊。 在這本著作中,桑塔格深入地探討攝影的本質,包括攝影是不是藝術,攝影與繪畫的互相影響,攝影與真實世界的關係,攝影的捕食性和侵略

性等等。她認為攝影本質上是超現實的,不是因為攝影採取了超現實主義的表達手法,而是因為超現實主義就隱藏在攝影企業的核心。 攝影表面上是反映現實,但實際上攝影影像自成一個世界,一個影像世界,企圖取代真實世界,給觀者造成影像即是現實的印象,給影像擁有者造成擁有影像即是擁有實際經驗的錯覺。 對讀者而言,這本書的豐富性和深刻性不在於桑塔格得出什麼結論,而在於她的論述過程和解剖方法。這是一種抽絲剝繭的論述,一種冷靜而鋒利的解剖。精采紛呈,使人目不暇接。桑塔格一向以其莊嚴的文體著稱,但她的挖苦和諷刺在這本著作中亦得到充分的發揮。 ——摘自〈譯後記〉  「一張照片不只是一次事件與一名攝影者遭遇的結果;   拍

照本身就是一次事件,而且是一次擁有更霸道的權利的事件──干預、入侵或忽略正在發生的無論什麼事情。」 ——桑塔格   【桑塔格作品集】 節錄  《論攝影》   On Photography, 1977 《土星座下:桑塔格論七位思想藝術大師》   Under the Sign of Saturn, 1980 《疾病的隱喻》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1989 《蘇珊.桑塔格文選》   Selected Writings by Susan Sontag, 2002 《旁觀他人之痛苦》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2003

藝術、思想與社會實踐-陳界仁藝術生命再閱讀

為了解決論攝影的問題,作者林孟華 這樣論述:

藝術作為創造自我能力(power)的可能,蘊含對生命課題的探討,拉近與社會現實的間隔,也展現了一時代思潮的藝術語言與社會特徵,藝術似乎成為報導、紀錄與批判反思的介質,大敘事下的歷史展現,或個人生命記憶的故事。政治藝術或帶政治語境的藝術而言,最終仍得在藝術本質上出發,藝術從來都是一種想像的蔓延,本研究以陳界仁藝術創作對於當下社會徵狀、文化意義及歷史演進的銘刻,試圖找到何種當代思辯的方向。 本研究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從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中觀念、身體、跨域、影像藝術等特異媒介(media specifit),所呈現社會文化議題,作為接續論述的基石,並返回臺灣

歷經60年代現代思潮、70年代鄉土風潮、80年代社會運動迸發、90年代全球化狂潮迄今科技資本一體現象,梳理臺灣藝術發展脈絡。第三章進一步回望陳界仁的創作路徑,涉及表現形式、議題內涵及核心思想,瞭解藝術家創作與實踐,介於內在感知與外在事物關係性質(relational property),透過身體去突破、衝撞當時的政略體制,去試圖用「説」以外的方式,蛻現內在的感受,以「造影」作為對抗科技技術,讓歷史記憶中的斷裂缺口,重新被看見。第四章從生命經驗、歷史記憶出發,回應當代社會文化關係,係思想家、藝術家、抑或行動實踐者,以觀念、思想與意識展開社會文化敘事、社會關係對話與思想語彙傳達主題探討。第五章結論

,從藝術家的創作史,思考藝術的社會精神及語藝傳達,開啟另一扇「再閱讀」(re-reading)的觀景窗。 研究發現,陳界仁的藝術創作計畫與行動,對於社會、政治與個人精神擴延意義,以及後續觀者解讀的想像,其產生無數「再創作」詮釋的潛能;「時間」是陳界仁作品中一直探詢的母題,援引佛法思考觀,試圖揭弊看不見的無明(avidyā)與不斷位移座標的彼岸,影像敘事時間中,緩慢鏡頭恍惚凝結的瞬間,讓事件的時序脫離,邀請觀者進入並提問,以「空性」(śūnyatā)作為超脫幻象的循環,成為陳界仁映照世界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