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案例分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設計案例分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修寫的 電商設計解析與案例教程 和趙新軍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創新設計與綠色設計(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視覺設計學系 李億勳所指導 張正昌的 臺灣保育鳥類之撲克牌設計創作研究 (2021),提出設計案例分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插畫、圖像學、臺灣保育鳥類、撲克牌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施文禮所指導 黃詩蓓的 矜妝:透過歷史文本探討及服務設計手法解讀女性權力者形象之創作 (2021),提出因為有 服務設計、情感設計、商品設計、體驗設計、後現代女性主義的重點而找出了 設計案例分析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設計案例分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商設計解析與案例教程

為了解決設計案例分析的問題,作者張修 這樣論述:

本書是電商設計的教程,全書共5章。先是簡單說明做電商設計需要瞭解的平面設計基礎知識;其次,展開說明做電商設計需要瞭解的色彩知識、版式設計與構圖法則,以及需要掌握的合成技巧等;末尾,分別講解店招、Banner、首頁、主圖、直通車圖和詳情頁的設計方法。 本書適合想要成為電商設計師、版式設計師和海報設計師的讀者學習,也適合作為院校和培訓機構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書籍。 張修 擁有10年平面設計和電商設計經驗,多所院校的設計專業客座講師,虎課網講師,站酷設計師,AIGA(美國平面設計協會)會員,人民郵電出版社簽約作者。 第1章電商設計基礎理論 7 1.1 影響設計的要

素 8 1.2 設計的構成 9 1.2.1 平面構圖 9 1.2.2 色彩搭配 9 1.2.3 版式設計 10 1.2.4 風格手法 11 第2章 電商設計需要瞭解的色彩知識 15 2.1 色彩基礎 16 2.1.1 瞭解色彩 16 2.1.2 色彩與情感的關係 18 2.1.3 色彩平衡規律 21 2.2 色彩對心理的影響 23 2.2.1 色彩與消費需求 24 2.2.2 色彩的理性與感性 25 2.3 配色的方法 28 2.3.1 配色比例 28 2.3.2 色環對比 30 2.4 電商設計的配色 34 2.4.1 首焦圖Banner的配色 34 2.4.2 主圖配色 38 2.5 綜

合案例——直通車設計圖配色 41 第3章 版式設計與構圖法則 45 3.1 版式如何決定價值 46 3.1.1 如何判斷版式的好與壞 46 3.1.2 版式設計案例 47 3.2 點線面的構成 48 3.2.1 點 48 3.2.2 線 51 3.2.3 面 56 3.2.4 綜合案例——行李箱專題活動海報 59 3.2.5 綜合案例——運動鞋海報 62 3.3 平衡構圖技法 64 3.3.1 黃金比例之美 64 3.3.2 構圖方法 69 3.3.3 綜合案例——吸塵器海報 85 3.4 邏輯構圖的心理學 88 3.4.1 圖片想像性 89 3.4.2 閱讀舒適性 91 3.4.3 內容引

導 93 3.5 文字與版式的關係 97 3.5.1 文字組的距離 97 3.5.2 字距和行距 98 3.5.3 段落版式 99 3.5.4 文字對比 100 3.5.5 綜合案例——天貓促銷案例 103 3.5.6 綜合案例——鑽戒促銷案例 105 3.6 留白 106 3.6.1 留白的目的 106 3.6.2 留白設計的誤區 107 3.7 綜合案例——榨汁機海報優化方案 110 第4章 電商設計需要掌握的合成技巧 113 4.1 合成基礎 114 4.1.1 摳圖技巧 114 4.1.2 圖層混合模式 124 4.1.3 圖像調色知識 135 4.1.4 圖像修補 140 4.2

光影知識 145 4.2.1 陰影表現 146 4.2.2 光照繪製 151 4.3 透視知識 152 第5章 電商設計實戰演練 155 5.1 店招設計 156 5.1.1 店招的概念 156 5.1.2 店招的設計 156 5.1.3 綜合案例——店招設計實操 157 5.2 Banner設計 158 5.2.1 首屏海報 158 5.2.2 綜合案例——首屏海報設計實操 163 5.2.3 Banner表現形式 166 5.2.4 綜合案例——Banner海報設計實操 169 5.3 首頁設計 171 5.3.1 頁面設計框架 171 5.3.2 活動頁面設計 176 5.4 主圖與直

通車圖設計 178 5.4.1 主圖設計 178 5.4.2 直通車圖設計 183 5.5 詳情頁設計 187 5.5.1 框架結構 187 5.5.2 設計形式 188 5.5.3 詳情頁設計案例分析 192

設計案例分析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IG經營|9大NG貼文排版 拜託~別再犯這些錯了!

Hello 我是Jeremy,目前是一位斜槓半導體工程師
利用下班時間經營自媒體也包括IG及網站
Jeremy IG帳號(1.2萬追蹤):https://www.instagram.com/jeremysnt369

想要獲得更多相關資訊記得按下 "訂閱" 及 "小鈴鐺" 唷!
如果喜歡這類型的影片可以按下 "喜歡" 讓我知道,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留言討論。
---------------------------------------------------------------------------------------------------------------------
🟠 #IG經營 相關
✅ IG品牌變現計畫 等候名單:https://reurl.cc/rgpqA4

✅ [免費資源] THE X: IG被瘋狂追蹤的4大秘密:https://reurl.cc/0DqZml
✅ [免費資源] THE X: IG內容排版秘笈:https://reurl.cc/Q7qZNp
✅ [免費資源] THE X: IG改造計畫成功案例:https://reurl.cc/a9Gxd3
✅ [新手必看] IG經營| 30大關鍵!從0開始打造你的個人品牌 :https://ligongchillzhe.com/instagram/

🟠 Engaged.ai 台灣最強IG經營分析工具
https://s.engaged.ai/instagramPR/jeremysnt369
-------------------------------------------------------------------------------------------------------------------
✅ 影片摘要:
#IG經營 系列,此系列會著重分享IG技巧或IG攻略

IG的用戶對於視覺的要求真的好高
身為一個完全沒有設計背景的我
當初也是掙扎了許久
才慢慢歸納出有哪些常見的排版錯誤

0:32 文字沒有分段
1:18 字太小
1:54 配色不搭
2:51 字型不協調
3:44 置中
4:40 視覺重心不平衡
5:17 完全不留白
6:04 沒有做群組化
6:42 沒有做差異化

-------------------------------------------------------------------------------------------------------------------
✅ 社群平台:
IG:https://www.instagram.com/jeremysnt369
FB:https://www.facebook.com/ligongchillzhe

✅ 連絡方式:
➊ 直接在影片下方留言
➋ DM我Instagram
➌ Email:[email protected]

臺灣保育鳥類之撲克牌設計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設計案例分析的問題,作者張正昌 這樣論述:

臺灣早期被西方人稱之福爾摩沙,在這座美麗的島嶼上有著包羅萬象的珍貴資源與生物,如令人歎為觀止的自然景觀、獨特的鳥獸魚蟲、叢林花卉等,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是相當幸福能夠擁有這些自然資源與珍禽異獸為伴。但隨著時代的變化及開發,人們為了追求生活開始大量侵犯自然寶地,如濫伐森林、填土造地、建造工業區及高聳的建築物等,使這些寶貴的資源遭受到污染,如人為垃圾掩埋造成的土地變質、工廠私排廢水造成的水污染、工廠火力發電排放廢氣造成的空氣污染等,許多野生動物因為人類這些偏差的行徑不斷地減少甚至滅絕。本創作研究主題為「臺灣保育鳥類之撲克牌設計創作研究」,研究方法為文本分析法與創作實證法。文本分析法蒐集與研究相關

之文獻資料與本創作所運用之圖像學理論,對其加以探討與分析;創作實證法為結合前述資料探討之結果,後執行於本研究之撲克牌設計創作。本創作完成之撲克牌為基本張數五十四張,與牌背版之視覺圖像設計,總計五十五幅作品。每張撲克牌畫面之構圖將針對於各種不同保育鳥類,運用圖像學理論與手繪插畫進行圖像創意設計繪製,並將使其所遇之威脅因素皆轉化為圖象輔以結合於整體牌面圖中。每張牌之對應野鳥於畫面中皆呈現其獨特之姿;牌面色彩使用高明度、高彩度用色,畫面構圖運用對比性與空間距離配置的方式,使畫面於視覺上更具層次感,凸顯每種鳥類之特色,亦使圖中欲表達之保育觀念意識達到理想之傳遞效果。研究者期盼大眾使用此副撲克牌進行娛樂

時當下亦能於每張牌卡圖中獲得啟發與反思,後續能更加關注留意於保育相關之議題。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創新設計與綠色設計(第二版)

為了解決設計案例分析的問題,作者趙新軍 這樣論述:

一部順應“中國製造2025”智慧裝備新要求、技術先進、資料可靠的現代化機械設計工具書,從新時代機械設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出發,追求現代感,兼顧實用性、通用性,準確性,涵蓋了各種常規和通用的機械設計技術資料,貫徹了新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推薦了國內外先進、智慧、節能、通用的產品。 第34篇 創新設計 第1章 創新的理論和方法 1.1創新的基本概念34-3 1.1.1發明、發現、創新、創造34-3 1.1.2創新、創造的相互關係34-4 1.1.3創造能力及其開發34-4 1.2創新思維方法34-8 1.2.1直覺思維34-8 1.2.2形象思維34-8 1.2.3聯想思維34-12

1.2.4靈感思維34-13 1.2.5逆向思維34-13 1.2.6演繹思維34-14 1.3典型創新技法34-14 1.3.1頭腦風暴法34-16 1.3.2列舉法34-17 1.3.3資訊交合法34-18 1.3.4聯想法34-19 1.3.5形態分析法34-21 1.3.6移植法34-23 1.3.7組合法34-23 1.3.8檢核表法34-26 1.3.9模擬法34-27 1.3.10模仿法34-29 1.3.11逆向發明法34-29 1.3.12分解法34-29 1.3.13分析資訊法34-30 1.3.14綜攝法34-30 1.3.15德爾菲法34-32 1.3.16六頂思考帽

法34-32 1.3.17創造需求法34-34 1.3.18替代法34-35 1.3.19溯源發明法34-35 1.3.20卡片分析法34-35 第2章 創新設計理論和方法 2.1本體論34-37 2.1.1本體論概述34-37 2.1.2本體論開發步驟34-37 2.1.3本體論工程方法34-39 2.2公理性設計34-41 2.2.1公理性概述34-41 2.2.2設計域、設計方程和設計矩陣34-41 2.2.3分解、反復反覆運算與曲折映射34-41 2.2.4設計公理34-42 2.3領先用戶法34-43 2.3.1領先用戶法的基本要素34-43 2.3.2領先使用者法的操作流程34-

44 2.3.3領先用戶法的使用條件34-44 2.4模糊前端法34-44 2.4.1模糊前端的活動要素34-45 2.4.2FFE法操作流程34-45 2.4.3模糊前端法應用實例34-46 2.5品質功能展開和田口方法34-46 2.5.1品質功能展開34-46 2.5.2田口方法34-49 2.6發明問題解決理論34-50 2.6.1TRIZ的內涵34-50 2.6.2TRIZ解決創新問題的一般方法34-50 2.6.3TRIZ理論的應用34-51 第3章 發明創造的情境分析與描述 3.1發明創造資源的分析與描述34-52 3.1.1直接利用資源34-52 3.1.2匯出資源34-52

3.1.3差動資源34-52 3.2發明創造的理想化描述34-53 3.2.1發明創造的理想化概述34-53 3.2.1.1理想化34-53 3.2.1.2理想化設計34-53 3.2.2利用理想化思想實現發明創造34-54 3.2.2.1提高理想化程度的八種方法34-54 3.2.2.2實現理想化的步驟34-57 3.3發明創造的情境分析與描述34-58 3.3.1發電的理想方法34-59 3.3.2汽車駕駛杆的抖振分析34-60 第4章 技術系統進化理論分析 4.1技術進化過程實例分析34-62 4.2技術系統進化模式34-62 4.2.1技術系統進化模式概述34-62 4.2.2技術

系統各進化模式分析34-62 4.3技術成熟度預測方法34-80 4.4工程實例分析34-81 4.4.1系統技術成熟度實例分析34-81 4.4.2技術進化模式的典型實例分析34-85 4.4.3車輪的發明及其技術進化過程分析34-90 第5章 技術衝突及其解決原理 5.1物理衝突及解決原理34-93 5.1.1物理衝突的概念及類型34-93 5.1.2物理衝突的解決原理34-94 5.1.3分離原理及實例分析34-94 5.1.3.1空間分離原理34-95 5.1.3.2時間分離原理34-95 5.1.3.3基於條件的分離34-95 5.1.3.4總體與部分的分離34-96 5.1.3.

5實例分析34-96 5.2技術衝突及解決原理34-96 5.2.1技術衝突的概念及工程實例34-96 5.2.2技術衝突的一般化處理34-96 5.2.2.1通用工程參數34-97 5.2.2.2應用實例34-98 5.2.2.3技術衝突與物理衝突34-98 5.2.3技術衝突的解決原理34-98 5.2.3.1概述34-98 5.2.3.240條發明創造原理34-99 5.3利用衝突矩陣實現創新設計34-115 5.3.1衝突矩陣的簡介34-115 5.3.2利用衝突矩陣創新34-115 5.4工程實例分析34-117 第6章 技術系統物-場分析模型 6.1如何建立物-場分析模型34-1

20 6.2利用物-場分析模型實現創新34-123 6.3工程實例分析34-124 第7章 發明問題解決程式——ARIZ法 7.1解決發明問題的程式34-128 7.1.1第一部分選擇問題34-128 7.1.2第二部分建立問題模型34-129 7.1.3第三部分分析問題模式34-129 7.1.4第四部分消除物理矛盾34-130 7.1.5第五部分初步評價所得解決方案34-131 7.1.6第六部分發展所得答案34-131 7.1.7第七部分分析解決進程34-131 7.2工程實例分析34-131 第8章 科學效應及其應用創新 8.1科學效應概述34-133 8.1.1科學現象、科學效應

、科學原理34-133 8.1.2科學效應的作用34-134 8.1.3科學效應的應用模式34-135 8.2科學效應知識庫34-135 8.2.1效應知識庫的由來34-136 8.2.2效應知識庫的分類34-136 8.2.3應用效應解決問題的步驟34-141 8.3應用科學效應解決問題案例分析34-142 8.3.1案例1:腎結石提取工程問題(形狀記憶效應、熱膨脹效應)34-142 8.3.2案例2:“自加熱”握筆手套創新設計(帕爾貼效應)34-142 8.3.3案例3:可測溫兒童湯匙的設計(熱敏性物質)34-144 第9章 創新方法與專利規避設計 9.1概述34-145 9.1.1專利

規避的基本策略34-145 9.1.2專利規避設計要注意的原則34-146 9.2專利規避的方法34-148 9.2.1專利規避流程34-148 9.2.2基於TRIZ的專利規避方法34-151 9.3專利規避案例34-157 9.3.1弧齒錐齒輪銑齒機相關專利的檢索與分析34-157 9.3.2建立主要元件之間的關係34-158 9.3.3根據裁剪變體進行設計方案的細化34-160 附錄 附錄1 衝突矩陣表34-162 附錄2 76個標準解34-162 附錄3 解決發明問題的某些物理效應表34-164 附錄4 科學效應總表34-165 參考文獻34-221 第35篇 綠色設計 第1章

綠色設計涉及的基本問題 1.1綠色產品與綠色設計的內涵35-3 1.2綠色設計的一般流程35-4 第2章 綠色設計方法與工具 2.1概述35-6 2.2模組化設計方法35-6 2.2.1綠色模組化設計步驟35-6 2.2.2基於原子理論的模組化設計方法35-9 2.2.3綠色模組化設計案例35-10 2.3典型的綠色設計工具35-13 第3章 綠色材料選擇設計 3.1綠色材料35-16 3.2綠色材料的選擇35-17 3.2.1綠色材料選擇原則35-17 3.2.2綠色材料的選擇步驟35-20 3.2.3綠色材料選擇方法35-21 3.3綠色材料選擇案例35-22 3.3.1FA206B型

梳棉機錫林綠色材料選擇35-22 3.3.2減速器高速軸的綠色材料選擇35-22 3.3.3洗碗機內膽材料選擇35-23 3.4電冰箱殼體的多目標選材35-24 第4章 結構減量化設計 4.1結構減量化設計準則35-26 4.2結構減量化設計方法35-26 4.3減量化設計案例35-30 4.3.1高速機床工作臺的減量化設計35-30 4.3.2曲軸的減量化設計35-31 第5章 可拆卸設計 5.1可拆卸設計準則35-32 5.2基於準則的可拆卸設計方法35-34 5.2.1設計流程35-34 5.2.2可拆卸連接結構設計35-36 5.3主動拆卸設計方法35-38 5.4可拆卸設計案例3

5-40 5.4.1靜電塗油機的可拆卸結構設計35-40 5.4.2Power Mac G4 Cube的可拆卸設計35-40 5.4.3轉盤式雙色注塑機合模裝置的可拆卸設計35-42 第6章 再製造設計 6.1再製造設計準則35-47 6.2再製造設計方法35-48 6.2.1基於評價的再製造設計方法35-48 6.2.2基於準則的再製造設計方法35-50 6.3再製造設計案例分析35-51 6.3.1基於準則的再製造設計案例35-51 6.3.1.1手持軍用紅外熱像儀的再製造設計35-51 6.3.1.2基於拆卸準則的QR轎車變速箱的再製造設計35-52 6.3.1.3基於材料準則的發動機

蓋的再製造設計35-54 6.3.1.4基於強度準則的發動機曲軸再製造設計35-56 6.3.2基於評價的柯達相機的再製造設計35-56 第7章 綠色包裝設計 7.1綠色包裝設計準則35-59 7.1.1包裝材料選擇35-59 7.1.2包裝減量化35-60 7.1.3包裝材料的回收再利用35-60 7.2綠色包裝設計方法35-62 7.3綠色包裝設計案例分析35-62 第8章 綠色設計評價 8.1綠色設計評價指標體系35-64 8.2綠色設計評價方法35-65 8.3生命週期評價工具35-70 8.4生命週期評價案例35-73 8.4.1電動玩具熊的生命週期評價35-73 8.4.2碎石

機的生命週期評價35-76 8.4.3基於GaBi的汽車轉向器防塵罩的生命週期評價35-78 第9章 產品綠色設計綜合案例 9.1滑鼠的綠色設計案例分析35-82 9.1.1目標產品35-82 9.1.2產品基本資料分析35-82 9.1.3建立核查清單35-84 9.1.4綠色設計策略和方案35-84 9.2產品綠色設計成功案例賞析35-85 參考文獻35-90  

矜妝:透過歷史文本探討及服務設計手法解讀女性權力者形象之創作

為了解決設計案例分析的問題,作者黃詩蓓 這樣論述:

女性議題近年來一直都是國際關注的焦點,隨著性別平等意識的崛起與地位與權力的提升,掌握社會身份與自我情緒之間的衝突成為女性最重要的課題,而努力從中取得平衡並尋找自我的認同,即是未來時代女性權力者所要面對的新挑戰。為了使女性權力者在身份束縛與內心情感調和中認知自我,本研究將透過一連串的線上與線下體驗設計來喚醒女性內心真實的自我感受與性格特質,並剖析使用者對於體驗的感受與回饋,以及設計是否能讓使用者認同並產生共鳴。本研究以25歲(含)以上,有自主經濟消費能力之女性使用者為主要研究對象,透過文獻分析關注在身份切換中女性所產生的情緒壓力與特質,以及用服務設計的手法來執行研究與設計規劃,設計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商品設計,設計取材選用歷史上著名的八位女性權力者,運用文獻分析法,從歷史文本中提取與其相關物件、事件之元素,研究相關視覺要素等,並依照統整分析結果轉化,發展出符合情感設計之系列商品;第二階段體驗設計則透過服務設計工具規劃體驗流程,結合線上ARG實境解謎遊戲與線下實境體驗展,來創造全通路的使用者體驗,透過心理測驗等體驗,讓使用者認同分析出來的性格特質,讓使用者從女性權力者特質中找到與自己的情緒共鳴,進而對設計產生認同,最後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與服務設計工具進行使用者歷程的測試。本創作研究論述著重在創作手法建立,將一整套完整的設計步驟記錄下來,形成創作架構,最後利用服務設計手法串連成為

完整體驗流程,並執行使用者歷程的測試,將創作過程流程化,變成一套可被分析拆解研究的架構,提供後續類似設計手法做創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