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離世輔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親人離世輔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양재진寫的 連我都不瞭解自己內心的時候:韓國90萬人的線上心理師,陪你重新理解不安、憂鬱與焦慮,找到痛點,正視內心的求救訊號 和AbbySchneiderman的 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三階段守護你的財富,留給家人永恆的遺愛,而不是遺憾或遺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喪親人士輔導服務 - Mind HK也說明:為因親人去世而情緒困擾的人提供個人/家庭喪親輔導服務,表達親人的悲痛反應並適應新生活. 地址: 九龍長沙灣麗閣邨麗荷樓三樓平台303-305室. 開放時間: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舟文化 和方言文化所出版 。

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 曾幼涵所指導 陳年威的 家屬器官捐贈動機與其器官捐贈態度之關聯:量表編製與驗證 (2021),提出親人離世輔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屬角度、決策、屍體器官捐贈、態度、動機、意願、死亡焦慮、心理動力、量表編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 陳婉真所指導 彭韋銜的 寵物非預期性死亡對飼養家庭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失落、家庭、寵物、非預期性死亡的重點而找出了 親人離世輔導的解答。

最後網站親人離世- Explore則補充:explore #親人離世at Facebook. ... 面對摯愛的離世,如何再度存有盼望? ... 無論學過多少心理理論,做過多少悲傷輔導,當自己至親過世時內心的震撼仍然很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親人離世輔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連我都不瞭解自己內心的時候:韓國90萬人的線上心理師,陪你重新理解不安、憂鬱與焦慮,找到痛點,正視內心的求救訊號

為了解決親人離世輔導的問題,作者양재진 這樣論述:

細膩的你,正需要世界溫柔以待! YES24網路書店,9.3星大好評 ★ 30萬人有感共鳴 ★ 韓國90萬人的線上心理師, 陪你重新理解不安、憂鬱與焦慮, 找到痛點,正視內心的求救訊號   ◎ 不灌雞湯、只求實用,梁氏兄弟的溫柔處方箋——   【自尊】 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先改掉「成果導向」思維。   【焦慮】 因愛焦慮是正常的,三步驟讓自己不失控毀關係。   【關注】 太在意被他人稱讚,如何奪回人生主導權?   【職場】 不要犧牲奉獻,也不要落荒而逃……怎麼做?   【家庭】 親人情緒勒索,你該做的第一件事是經濟獨立!?   【戀愛】 該走了,如果你愛到討厭自己。   【未來】 找到

夢想路途的關鍵,竟是「忍耐」!?   【朋友】 在朋友面前表現太憂愁,真的會令人生厭嗎?   ★ 痛過看得見的傷,你心裡那些看不見的疤   不希望被人討厭,但處心積慮的結果是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在家中處處退讓,卻依然被情緒勒索,沒人感謝;職場上備受責難、找碴,屢換工作也未見改善;情感上全心付出,非但得不到等值關懷,甚至換來貶低和暴力……   你是不是也常感覺這個世界對你太壞,讓細膩、敏感的你不斷「內傷」?久而久之,它們成了一碰就痛的疤,而你的生活開始被不斷滋長的焦慮、憂鬱、恐慌情緒搞得天翻地覆。   難道,除了等待世界與他人的溫柔善良,我們真的束手無策了嗎?   不,當然不。   ★

擁抱「內心痛點」,給自己多一點溫柔   其實,許多煩惱之所以狀似難解,都是「不夠瞭解自己內心」所造成的。而前進所想要之未來跟化解難題的關鍵,全部都在我們自己的心中——重點只在於,該如何正確地找到它。   有時候,想要獨自找到內心解方頗為困難——不過別擔心,本書蒐羅了韓國頭號精神健康科醫師‧梁在鎮與梁在雄,令90萬人受用無窮,最專業的醫學/心理學處方。   在書中你可以看到兩位醫師對家庭、感情、職場、交友等煩惱所提供的生活改善方針;以及對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等精神疾患的詳細解說和應對。他們的實際解方與生活新視角,會引導你重新傾聽內心的求救訊號,擁抱內心痛點,還給自己尊重與溫柔。 本書特

色   ★ 韓國網路書店YES24,讀者9.3星大好評   ★ 30萬人有感共鳴,韓國頭號精神科醫師「梁氏兄弟」的心靈健康指南   ★ 線上諮商所「Mind Café」,90萬人最苦惱的話題一網打盡   ★ 不灌雞湯,只求實用!自尊、家庭、戀愛、職場、人際、未來……給人生各領域煩惱的身心處方箋   【金句搶先看】   ○ 用一個人的犧牲換來的和睦,不是真正的和睦。   ○ 千萬不可以愛到討厭自己!   ○ 怒氣,是一種必要時需要被傳遞給對方的情緒。   ○ 如果想要達到情緒上的獨立,首先必須要經濟獨立。   ○ 來自他人的負面評價,並不代表那就是「你」。   ○ 為了提升自尊,切斷不好的關

係也很重要。   ○ 因為愛而感受到焦慮不安是很正常的事。   ○ 絕對不可以忽視內心所發出的求救信號。   ○ 太長時間跟家人一起相處,反而可能使關係惡化。   ○ 分享快樂,快樂就會加倍;分享悲傷,悲傷就會減半。 專文推薦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志恆 暖心推薦   捷思身心醫學診所院長 李旻珊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析心事務所 陳璿丞醫師   諮商心理師、溝通講師 瑪那熊   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   諮商心理師 鄧善庭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蘇予昕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依首字筆畫排列)  

親人離世輔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育有一子一女的Anda於2014年確診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後,2016年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體面臨巨變,她心情被受打擊可想言之,更甚者,她更要面對家中只有數歲大的子女,「醫生話畀我聽嗰下我都接受唔到」,Anda憂心指如何可以將自己接受不了的事告訴子女。

Anda的子女中,女兒更是「癡身」,會是想時時刻刻「癡」在媽媽身旁,這令本身要接受治療而身心俱疲的Anda更是矛盾,「每當自己一個人靜落嚟嗰陣,就會諗起自己嘅病情,跟住就會喊,經常都會覺得自己唔喺度,腦海經常都有呢啲畫面,但喺仔女面前要扮無事」,因為Anda認為子女年紀尚小,覺得不宜將自己病情告訴他們,因此在他們面前隻字不提自己患病。

可是小朋友的觀察力超乎想像,那時是Anda病發的時候,女兒也似乎察覺了媽媽有異樣,「有時同朋友去生日會,係件好開心嘅事,佢都話佢好想去,但佢去完之後就會話,『點解會用咗呢啲時間去同朋友玩呢』,佢話如果可以嘅話,『我會想多啲時間陪你』,我唔知點解小朋友會唔想去玩,喺呢個年紀用嚟陪媽媽,我就開始觀察佢,覺得佢有啲奇怪。」

Anda說女兒有時間中會問我些有關生死的問題,「譬如『媽媽你話人死咗會上天堂,你上咗天堂,仲可唔可以同我傾偈呀?又或者你可唔可以帶埋我去天堂呀?』我話人死咗先去天堂,我都唔知幾時會上天堂,如果我上咗天堂,你仲會有爸爸、有細佬、有其他親人,你都要好好生活,她就同我講,『唔啦,你死咗我自己喺度都無意思,我想同你一齊去天堂。』」

女兒的反應令Anda覺得太誇張,「佢(女兒)夜晚會喊,話會發夢,其實我陪咗佢好多晚,我都嘗試用自己嘅方法疏導她嘅情緒,睇吓佢咩事,發覺佢唔會話我知係咩事,淨係識得喊。」

Anda坦言那時不懂處理女兒的情緒,「每一晚你見到自己個女為自己身體狀況喺度喊,其實好很難受,嗰一刻其實我都好想喊,但我要好積極,我唔想畀負面情緒佢」,因此Anda成為一個嚴厲的母親,有時會責罵女兒,其實只時希望對方可以在自己在生時學會獨立,但女兒只是小學生,「依家諗返起佢都好無辜。」

Anda之前都參加過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活動,覺得他們幫到患癌的家庭,就向基金會下協助兒童的彩虹會求助,及後女兒獲安排藝術治療課程,Anda同時也獲輔導。

註冊藝術治療師海琳解釋指,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的獨特性在藝術創作方面,因為小朋友未懂說話時,已經可以塗畫,所以他們未表達到事情時可以繪畫輔助,加上治療師會邀請小朋友表達創作內容,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因而加強。

海琳續指,治療過程與父母的溝通和相處很重要,因為他們處理到小朋友所表達的焦慮等情緒時,也可幫助小朋友與家長溝通,從而在家庭的層面上也可以處理問題。

Anda指女兒很喜歡畫畫,卻沒想過藝術治療可以幫到女兒,「原來真係投其所好,因為佢係有啲慢熱,未必容易同人傾到自己內心世界。」Anda透過藝術治療師,得悉女兒原來知道自己有很嚴重的病,雖然她不知道是甚麼,但知道是有機會會死亡的病。

Anda坦言那一刻自己才開始醒,因為她以為女兒一直都不知道患病,在她知道同時,自己又沒解釋清楚,令女兒覺得自己很快會離世,但其實情況未到如此惡劣,所以令她內心積壓了很多恐懼。

Anda接受輔導員建議跟女兒坦白病情,「其實佢哋可能只係小學五年班,已經察覺到身邊很多嘢轉變緊。」女兒清楚母親病情後,情緒有所好轉,令Anda如釋重負,「我覺得好開心,佢會好關心我嘅病情,但又唔會好似以前咁負面,而係積極咁看待。」

更令Anda窩心的是,女兒在接受藝術治療起,就已經會每晚製作小手工為自己打氣,現在更變成她的一個習慣,至今仍在繼續,Anda估計女兒為自己製作了約200份作品,「其實佢都幾犀利,可以一直維持咁做。」

Anda現時定期服藥控制病情,她的願望當然是身體健康,但也把女兒記在心上,「媽咪梗係最最希望見到個女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仔,但如果喺呢刻,我見到佢她大學畢業已經好開心。」

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的彩虹會旨在協助5-17歲因家人患癌而受影響的兒童及青少年。彩虹會的臨床心理學家、藝術治療師和社工等專業團隊,可擔當患癌人士和孩子的溝通橋樑,紓緩孩子的憂慮。

家屬器官捐贈動機與其器官捐贈態度之關聯:量表編製與驗證

為了解決親人離世輔導的問題,作者陳年威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Sanner(1994a, 1994b, 1997, 1998, 2001, 2002, 2006)的理論架構,合併國內文獻及考量本土文化心理與宗教價值觀,探討『家屬器官捐贈動機』對『家屬器官捐贈態度』與『假設情境的家屬器官捐贈意願』的影響。以全臺灣18歲以上的一般民眾為研究對象,採用立意抽樣法,並同時以網路與紙本進行樣本蒐集樣本,回收的有效問卷一般民眾1515份、有實際相關經驗者60份,綜合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73%。本研究對一般民眾的樣本資料進行EFA及推論統計,重要研究結果摘要如下:(一)萃取出4個『不願意器捐動機』及3個『願意器捐動機』,被命名為:「一息尚存的錯覺與個體價值

之保護」、「對醫療照顧的不信任」、「超驗的議題與自然法則的邊界」、「身份認同的邊界」、「利他動機」、「遵從本土宗教價值觀」、「合理化」。(二)『不願意器捐動機』的4個預測變項與『家屬器捐態度』及『假設情境的家屬器捐意願』皆呈現介於低度與中度之間的顯著負相關;『願意器捐動機』的3個預測變項與『家屬器捐態度』及『假設情境的家屬器捐意願』皆呈現介於低度與中度之間的顯著正相關。(三)「一息尚存的錯覺與個體價值之保護」與「對醫療照顧的不信任」為『家屬器捐態度』顯著的負向因子;「合理化」為『家屬器捐態度』顯著的正向因子。(四)「一息尚存的錯覺與個體價值之保護」與「對醫療照顧的不信任」為『假設情境的家屬器捐

意願』顯著的負向因子;「合理化」為『假設情境的家屬器捐意願』顯著的正向因子。建議器官勸募醫療團隊先評估腦死病患的家屬「一息尚存的錯覺與個體價值之保護」與「對醫療照顧的不信任」的程度,協助家屬描述、同理、安撫及討論上述兩個內心難以形容的顧慮,再提升家屬「合理化」的動機,進而增加家屬決定同意器捐的可能性。本研究成果將成為臺灣首份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家屬器官捐贈動機與態度及意願之量化研究。

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三階段守護你的財富,留給家人永恆的遺愛,而不是遺憾或遺恨

為了解決親人離世輔導的問題,作者AbbySchneiderman 這樣論述:

臺灣每年有數億遺產無人繼承、盡數充公! 別讓畢生積蓄便宜國庫、肥了陌生人! 風靡全美「數位生前計畫」領導品牌Everplans,唯一授權! 帶你按部就班、重整人生、妥善安排,就此從容謝幕、瀟灑轉身!   ►生命終有時,別讓心愛的家人,為了你沒交代清楚的遺產起糾紛,甚至對簿公堂!   ►遺囑怎麼寫(不花錢一樣有法律效力)?財產怎麼避稅?一般人也能辦信託嗎?   ►我沒結婚無生養,僅一隻毛小孩作陪……哪天我走了,沒人收留牠怎麼辦?   ►遺物由誰繼承?債務如何拋棄?不想被看到的隱私怎麼處理?共用密碼真的沒問題?   人走在路上,被公車撞斃的比例為49萬5000分之一!這機率,夠低了

吧?   但任何人運氣再好,終究難逃一死!這機率,是百分之百!   更別提COVID-19持續肆虐全球、帶走無數生命,更教人感嘆:死亡從來都不遙遠!   沒人知道意外或明天誰會先到,每一天都是劫後!每秒鐘都是餘生!   你準備留給家人的,是遺愛、遺恨,還是遺憾?   ★安排身後事就像打怪,三階段實作項目全收錄:   本書三位作者皆任職於全美「數位生前計畫」領導品牌Everplans,   以風格獨特、平易近人且幽默詼諧的筆調,懇切地探討身後議題;   並透過業界獨創的三階段生前管理,帶你按部就班、線上打怪,逐步整理離世清單:      ◎LEVEL 1:首先,從你現有的東西開始著手——密

碼、聯絡人、錢、住家。   ◎LEVEL 2:化零為整,把亂七八糟的聚成整體——遺囑、信託、保單、醫護與數位財產。   ◎LEVEL 3:想留給別人的、不想被看到的,這樣收尾——紀念物、告別信、喪禮與訃告。   更棒的是,上述項目你無須一次做好做滿,按照自己的步調,慢慢來就好;   完成之後,還能隨時更新修正、快樂養老;從容謝幕、瀟灑轉身、不留遺憾!   ★全方位守護金鑰密碼、財產避稅、保險醫護、遺囑信託、心愛毛孩:   ◎金鑰密碼:   不要抗拒與信任的人共享密碼,尤其是手機,裡頭的個資比你放在家裡的還要多!   怎麼共享最安全?存哪裡才不怕被發現又能被找到?三種方法給你選,超值附贈最

佳解!   ◎財產避稅:   事實是,一般人根本不必擔心遺產稅問題,因為繳納門檻高達1200萬新臺幣!   若你的財產剛好有點多需避稅,強烈建議建立「不可撤銷信託」,且務必委任專業律師。   ◎保險醫護:   人一生需要看護的平均時數為三年,這也將是你這輩子燒錢速度最快的一段時光。   為此,建議買長期照護險;因病無法自理時,保險公司便會依醫師評估與投保額度理賠。   ◎遺囑信託(還有個東西叫授權書):   除了大老闆,沒人會在20年前就立好遺囑。但遺囑在任何時間寫,都具法律效力。   遺囑會在你過世時生效;信託則在你生前與死後都能運作;授權書只在你活著時有用。   ◎心愛毛孩:   

毛小孩算不算遺產?繼承人若不願接手我家毛孩,竟還有既定程序要走?(否則違法!)   擬定寵物計畫三步驟:估算飼料費用、指定寵物監護人、提供醫療史及特殊習慣。   ★離世清單完成後,將得到下列好處:   ►一套可有效管理你所有金鑰密碼的系統。   ►使你的財富(現金、帳單和欠款)變得井然有序。   ►重整所有法律文件(遺囑、信託、授權書等),以及醫療照護與保單。   ►清楚管理所有值得留念的照片、食譜與傳家寶。   ►完整記錄你的個人歷史,包括興趣愛好、信仰以及其他人生大小事。   ►關於你的住家、交通工具等大型所有物的管理指導。   ►設計你的超完美喪禮……想自己寫訃聞?當然可以!   

讀完這本書,你將習得如何簡單且有效地重整人生、守護所有財富,   讓家人朋友更愛你的生前計畫,就從現在開始! 本書特色   ◎風靡全美「數位生前計畫」領導品牌Everplans,唯一授權!業界實作項目全收錄。   ◎安排身後事就像打怪!各項「應對計畫」與「支線任務」詳解,包山包海,絕無遺漏!   ◎方法全面,守護你最放心不下的:金鑰密碼、財產避稅、保險醫護、遺囑信託、心愛毛孩!   ◎筆調幽默懇切、平易近人。在這本書裡,「生前計畫」不再是禁忌,而是人生最重要的整理。 專業推薦   《火來了,快跑》作者/大師兄   執業律師/呂秋遠   金寶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總經理/紀孟平   人

氣YT頻道「單程旅行社」/郭憲鴻(小冬瓜)   知名法普粉專/雷丘律師就決定是你了   富邦人壽花權通訊處業務副總/黃權民   法律知識YT頻道「瑩真律師」/瑩真律師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蘇予昕

寵物非預期性死亡對飼養家庭之影響

為了解決親人離世輔導的問題,作者彭韋銜 這樣論述:

家庭結構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發生變化,寵物從過去工具性功能轉變成情感性功能,擔任飼主情感依附與關係連接之角色。因此寵物逝世對個體的影響象徵著關係的斷裂,引發失落現象。過往研究在喪寵議題上較聚焦於個體的影響與悲傷歷程處理,但研究已指出寵物已逐漸發展成為本土家庭結構的一員,因此在探索喪寵之失落情感時,不僅是發生在飼主個人身上,也需要留意整體家庭之影響。本研究透過訪談的方式,邀請曾經歷寵物非預期性死亡之家庭一員回溯家庭在面臨喪寵歷程時的感受與想法,希望藉由訪談分析了解飼養家庭在處理此共同喪寵經驗時的助力與阻力相關因子。本研究結果如下:一、飼養寵物於家庭互動所帶來的影響本研究結果整理正向影響包含建立話題

連結家人關係、使孩子放心父母有人陪伴減少顧慮、緩解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注意力、緩和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負向影響則有飼養寵物使成員在環境整潔度上產生衝突、寵物勾起家庭成員的激烈情緒,波及其他成員、子女與寵物的爭風吃醋、飼養觀念落差大,成員互動間產生摩擦。二、寵物離世後飼養家庭的反應狀況寵物離世後,家庭成員會表現出失落,如哭泣、自責、不捨等,猶如喪親之反應。家庭互動亦受喪寵後的氣氛低落影響,減少了接觸。彼此的失落情緒皆停留在自身身上,較少與其他家人有流動之情緒互動,並且家庭成員也會避開寵物相關話題。寵物的離世也讓家庭成員體會到家人的重要性,更在意身邊的家人,引起正向的漣漪。三、影響家人是否能共同經歷寵物

離世的相關因子助力因子主要表現於支持性與正向力量。支持性源自於家庭間的情緒正向流動,以正向眼光看待寵物死亡事件則帶來正向力量。阻力因子則是寵物非預期性死亡造成的衝擊較大與飼養家庭間的情緒界線阻礙了家庭共同處理該悲傷歷程的可能性。最後,依據本研究之結果,對實務工作處理喪寵之飼主與家庭議題,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