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 芙 運動套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衣 芙 運動套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阿布拉姆斯映像編輯部羅珊.蓋伊凡妮莎.富萊德曼寫的 穿得像個女人?限制到解放,工作女性百年寫真 和李智瑛的 百年服飾設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本事 和中國紡織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視覺藝術研究所 張家瑀、謝省民、廖瑞章所指導 李洸慧的 當代時尚女性形象與消費文化─李洸慧繪畫創作論述 (2008),提出衣 芙 運動套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當代女性、女性形象、時尚、消費文化、繪畫。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衣 芙 運動套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穿得像個女人?限制到解放,工作女性百年寫真

為了解決衣 芙 運動套裝的問題,作者阿布拉姆斯映像編輯部羅珊.蓋伊凡妮莎.富萊德曼 這樣論述:

  女性在工作中的穿著,都是社會的真實反映   十九世紀以來、從西方到東方,數百幅女性工作日常照片   ◎什麼是「穿得像個女人」?   「凡是能讓女性妥善完成工作的服裝,就是讓女性穿著像個女人。」   作者認為「穿得像個女人」這句話,充滿著性別區分及刻板印象。為反擊這種說法,他將這句話重下定義,並以豐富的女性工作影像說明,從限制到解放的女性工作服演進歷程。   作者認為,二十世紀初期,大量女性加入了勞動市場,卻只有在工廠、農場或任何需要體力勞動的工作場合才能有彈性地穿著褲裝。到了1970年代,即使性革命的影響力極大,社會對女性的服裝仍有限制,但已經較為寬鬆。1980年代與1990年代初期

,女性經常穿著褲裝,搭配明顯的寬墊肩外套,這種裝扮被稱為權力套裝……   ◎女性的穿著,往往是當時社會文化的反映:   ‧二戰時期,化妝品專櫃小姐有「畫絲襪」服務,因戰爭期間絲襪材質短缺。   ‧日本在1970年舉辦世界博覽會,為女性導覽員設計的制服成為話題,日本企業也興起設計公司制服的風潮。   ◎女性的工作穿著,顯現出女性自主的力量:   ‧1980年代,女性經常穿著褲裝、寬墊肩外套,這讓她們感覺被認真對待,好像可以透過裝扮與男性競爭。   ‧2013年,德州參議員溫蒂.戴維斯為了捍衛女性自主墮胎法案,藍色淑女套裝卻配上粉紅美津濃球鞋,進行長達十一小時的冗長發言,十萬人在線上觀看支持。

  ◎第一位踏入那個領域的職場女性,她們穿了什麼?又為世界帶來什麼?   ‧一戰時,英國首位女刺青師,除了幫助婦女們刺下戰死丈夫的姓名,也刺上蝴蝶、花朵等女性化的刺青圖騰,讓刺青圖騰不再是男性的專利。   ‧首位進入戰地的女性記者、英國御用大律師、第一位當選美國國會議員的非裔女性……   從珍古德、希拉蕊到草間彌生、馬拉拉;   從二戰前的農場婦女、女性技工到生技科學家、時尚雜誌編輯……   女性職業的演變和工作中的穿著,都是社會/經濟實況的真實反映,   本書呈現出當代社會女性角色的改變,以及不同社會的歷史和文化發展。 專文推薦   《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作者&專欄作家/羅珊.蓋

伊(Roxane Gay)   《紐約時報》時尚總監&首席時尚評論家/凡妮莎.富萊德曼(Vanessa Friedman)   作者簡介 阿布拉姆斯映像(Abrams Image)編輯部   阿布拉姆斯映像出版,反映目前趨勢與歷久不衰的閱讀喜好──聚焦於大眾文化、幽默小品與生活風格,兼具時尚設計、藝術與創意行銷,旗下作者都是嫻熟該領域並具獨特觀點的藝文人士,風格多元化。 羅珊.蓋伊(Roxane Gay)   《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作者&專欄作家 凡妮莎.富萊德曼(Vanessa Friedman)   《紐約時報》時尚總監&首席時尚評論家 譯者簡介 林芳如   學生時

期主修英中翻譯,卻「不務正業」對韓文情有獨鍾。現任專職譯者,喜歡與文字打交道的純粹生活。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女性百年寫真 先讀為快 限制到解放,工作女性百年寫真 前言/我工作,我這樣穿/羅珊.蓋伊(Roxane Gay) 引言/透過工作女性的日常,看見全球女性的進化/凡妮莎.富萊德曼(Vanessa Friedman) 照片來源   前言 我工作,我這樣穿/小說家&專欄作家 羅珊.蓋伊(Roxane Gay)   規定女性在工作場合內外的穿著打扮,早已不是新鮮事。古希臘有一群行政官(希臘文”gynaikonomoi”意為

「女人的控制者」)負責確保女性穿著「恰當」,管控她們花在服裝上的金錢,當時,鮮少有女性敢在服飾上揮霍。這些嚴格、強迫性的規範是要提醒女性在希臘社會中的地位。   在接下來的一千年,情況仍然沒什麼改變。男性藉由社會約束和法律,控制女性的身體和穿著。控制範圍從女性在大眾場合該如何穿著,乃至校園內的裝扮。美國在西元1972年通過《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後,學校才不得硬性規定女學生或成年女性穿裙子。   長久以來,僱主強求女性員工遵守職場服裝規定,例如女性必須穿著高跟鞋、絲襪、化妝,裙子長度必須合宜但又要有女人味。僱主還要求女性員工的頭髮長度。有色人種選擇維持天生的髮型或綁辮子,則會在職場上受到歧視

,黑人女性的情況特別嚴重。僱主試圖藉由歧視信仰的實踐來限制女性員工的穿著,例如禁止穆斯林女性戴頭巾。   二十世紀初,大量女性加入勞動市場,卻只有在工廠、農場或任何需要體力勞動的工作場合才能有彈性地穿著褲裝。傳統上,褲子被視為男性服飾。辦公室裡的女性員工必須穿著符合他人對女性期望的裙子、高跟鞋、飾品。這樣的區別延續到了1970年代,當時,性革命的影響力極大,雖然女性還是得遵從社會風俗,但她們已經能夠自由選擇在職場上穿起來舒適的服裝了。   1980年代與1990年代初期,女性經常穿褲裝,搭配明顯的寬墊肩外套,就跟男性穿著一樣。作家席拉.塔蘭特(Shira Tarrant)教授在《時尚談話:

風格即力量》(Fashion Talks: Undressing the Power of Style)一書中提到:「雷根政府時期,盛行事業有成的穿搭和雅痞風格,女性亦開始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她們將打破那層透明的限制,為此穿上大墊肩外套和襯衫,以及打了向男性致敬的領帶。」某些人稱之為權力套裝(Power Suit),這種服裝讓女性感覺被認真地對待,就像她們可以透過外表與男性競爭。雖然這個風格很快就過時了,但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以更現代的風格詮釋了褲裝。而且,這套服裝象徵女性同胞們急於在有生之年見到一位女性總統。   女權

運動的成就非凡,現今女性的職場穿著就跟她們的工作種類一樣多元。然而,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關於女性外表的父權標準仍深植於我們的文化中。西元2010年,瑞士銀行瑞銀集團(UBS Group AG)因長達四十四頁的穿著規定外洩,遭受輿論猛烈批評。規定內容充斥著女性員工應化妝、保持腳趾甲修整乾淨以避免弄破絲襪、避免穿上「強顏歡笑」的過緊鞋子、避免穿著過度突顯女性身體曲線的服裝、必須穿著膚色內衣,避免貼身衣物現形等等。   加拿大皇家騎警的女警,到了2012年才能在需要穿著禮服的場合穿上褲裝。2017年,美國國會的穿著規定仍禁止國會女職員與女記者等訪客穿無袖上衣或露趾鞋。甚至有一位女記者被拒於眾議

院之外,只因為她露出手臂的穿著被視為「不恰當」。據說,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在同年表示,白宮的女職員應該要「穿得像個女人」。   大部分的僱主也有針對男性的穿著規定,要求他們穿西裝打領帶、保持頭髮與鬍子整潔等等。這些規定象徵的是專業,而不是對男性的文化期待。就跟很多事情一樣,針對女性的規定是不一樣的。穿得像個女人是按照嚴厲規定裝扮,以增強女性的標誌,讓男性覺得賞心悅目;穿得像個女人意味著女性只是職場上的裝飾元素;穿得像個女人就是無視女性是獨立的,無視女性想怎麼向世界呈現自己的多元、獨到見解。   我從來就不擅長穿得像個女人。我十二歲時便不再穿洋裝。我的身高有1

90.5公分,本來就很高了,穿上高跟鞋的話,又會比其他人更高。我只在有必要的場合才會化妝,因為無論如何,我就是學不會自己化妝。十九歲時,我開始在身上刺青,整條手臂都是,一點傳統女性的特徵都沒有。二十歲出頭,我做過形形色色的工作,工作穿著從在家工作的家居服,到擔任調酒師時的牛仔褲配黑T恤。快三十歲之際,我踏入傳統職場,穿上長袖遮住手臂上的刺青,以及希望可以表現出能力和專業的長褲。我總是感到自己格格不入,因為我沒有,也不想按照他人的期望穿得像個女人。當我開始正式寫作以後,就穿著當下的衣服工作,通常是休閒感的T恤、睡褲或牛仔褲。   在研究所教書時,我以為當上教授之後,必須穿著套裝上課,看起來才像

一個有博士學位、有資格帶領班級學生的老師。但,我很快就發現學校裡沒有穿著打扮的標準。有的同事穿骯髒的T恤和潑墨牛仔褲教書。正如你所想的,他們是知道不管穿什麼,自己的權威都不會被質疑的男人。我的女同事大部分比較年輕、身形嬌小,總是穿著襯衫和休閒西裝外套之類的服裝,因為她們知道自己的權威可能會因為女性身分、身高或服裝選擇而被質疑。身為一個四十出頭、身材挺拔的高大女人,我通常穿牛仔褲和長袖襯衫教書,有時也會穿高價T恤。我會穿上自己感覺舒服及有自信的服裝,這就是我怎麼選擇穿得像個女人的方法。   無論我工作時穿過什麼,總是意識到穿著自由深受以前的工作女性影響。綜觀歷史,這些女性拒絕因為針對「穿得像個

女人」的定義為何的狹隘見解,使得自己的抱負受限。   在這一系列的照片之中,你會看到傳統或非傳統職場中的女性是如何穿著的。你會看到當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逐漸改變時,穿著也跟著演變了。你還會發現,有時候穿得像個女人是指穿上褲裝,有時候是指穿上潛水服、工作褲、實驗服或警察制服。穿得像個女人,就是指女性穿上任何能好好完成工作的合適與必要的服裝。   引言 透過工作女性的日常,看見全球女性的進化/《紐約時報》的時尚總監和首席時尚評論家凡妮莎.富萊德曼(Vanessa Friedman) 2017年初,有人透露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偏好他的女性政府職員在辦公室「穿得像個女人」時,可想而知,網路世界

失控了。推特上充滿了用戶張貼的工作女性身穿制服的照片,她們是太空人、軍人、最高法院的法官、外科醫生、拳擊手、網球選手、擊劍運動員,以及總統候選人。 其重點在於,穿得像個女人當然是指任何女人穿上自己想穿的衣服,而不只是穿著川普的女兒伊凡卡(Ivanka Trump)在自己著作《妳就是改變:大膽逐夢,改寫妳的人生規則》(Women Who Work)封面上所穿的合身洋裝與高跟鞋。雖然那也算是穿得像個女人。 或至少看起來是這樣。但是,很明顯地,這個反應還有另一層更深的涵義。畢竟,這個爭論其實跟女人穿什麼沒關係。衣服本身很迷人,但不會激發那種立即的熱烈反應。這反而跟衣服的象徵有關:做出的選擇、隱含的夢

想和志向、做出的貢獻、對社會有無進步。事實是,女性身分的複雜性顯現出女性的職場穿著問題。 時尚,竭盡其力引領並改變辦公室穿著的潮流,從工廠乃至高級職場,從各式各樣的外型,來定義何謂權威人士的裝扮。但它的主要職責是扮演一面鏡子,向鏡前的客人反映出進步與改變。其中隱含了他們的選擇。 這就是為什麼街頭風格會變成如此迷人、受歡迎的穿著種類。它為這些在日常通勤中真正被即時觀察的選擇精準地留下視覺紀錄。這也是為什麼當許多博物館的回顧展主題是女性的工作日常時,通常包含衣櫥這一塊。不是因為策展人想讓主題變成膚淺的女性穿著,而是因為這些選擇更容易透露出關於身分的觀點,甚至可能比任何使命宣言更有識別性。 這就是喬

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會選擇嚴肅和生動細節當作她的服裝與作品特徵。她的作品專注於黑白、圖像對比,巧妙地顛覆對於性別的期望。這就是為什麼穿得像個女人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即使在工作時也是。 向來如此。 自二十世紀初期以來,由於戰爭和兩性平等浪潮高漲,女性踏入職場,從航空業到好萊塢,滲透到每一種產業。女性就業的改變,反映並塑造了她們的性別樣貌,是一種持續性的定義與重新定義的二重唱。我們所穿的終究會告訴全世界我們是誰,以及被所做的工作包覆的我們。

當代時尚女性形象與消費文化─李洸慧繪畫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衣 芙 運動套裝的問題,作者李洸慧 這樣論述:

當代藝術中,風格與樣貌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形式也十分自由,帶給年輕一輩的藝術家們看到未來無限的可能性。筆者在此時代氛圍之下,關注於當代社會中,女性時尚與消費文化的主題,對於此種文化行為以及人們的心理變化充滿興趣。本論文以繪畫之形式以探討本創作之主題。 在第二章的文獻探討裡,筆者先提出在後現代思潮之中對於藝術創作相關之思維變化及影響,再以當代思潮中,相關學者所提出對於符號社會之觀察與解讀,以及流行時尚之積極與消極的意義,最後以時裝歷史的角度來看整個流行社會的演變以及奢華精品所帶來的意義思考,作為筆者在繪畫創作論述的理論根基。 第三章創作主題與風格,將繪畫風格與建立之過程分為:

線條與造形、色彩的藝術與詮釋、畫面構成與空間配置;創作題材與元素亦分為:人物、服飾時裝、符號,分別說明之。 第四章創作實踐與探討,將創作分為三系列,說明先後創作階段以及進行之過程中思考的演變與差異,並以代表之作品做個別之主題內容說明以及形式技法的分析。 第五章為筆者對整體論文之綜合結語與對未來創作之展望。

百年服飾設計

為了解決衣 芙 運動套裝的問題,作者李智瑛 這樣論述:

展現了20世紀這百年間的具有代表性的服飾文化的設計歷史、風格的傳承與變化。各品牌的發展歷程,相關設計師的個性、風格,作品創作及發展的文化及時代背景。本書不但可以了解服飾品牌的歷史、底蘊及其文化內涵,還可以了解每一個階段和時代的服飾特征都與當時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有着密切的聯系。李智英: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現為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擔任天津美術學院《西方現代設計史》《中國古代藝術設計史》《外國古代藝術設計史》《中國工藝美學》《民俗文化》等多門課程的科研工作。 一、新世紀新風尚(約1900~1919年) 1.時代風尚 2.高等定制服裝 3.珍妮 帕昆 4.緊身胸衣的終

結者——保羅 布瓦列特 5.現代胸衣 6.時尚配飾 7.女權運動與服飾變化 8.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服飾 9.馬里亞諾 福圖尼 10.紳士的衣裝 11.時裝畫師二、女男孩時代(約1920~1929年) 12.風尚男裝 13.「Flappe」風潮 14.20世紀20年代的化身——香奈兒 15.新裙裝 16.招搖的配飾 17.神秘主義妝容 18.電影與偶像 19.珍妮 郎萬 20.讓 帕圖 21.百貨商場三、嚴肅與回歸(約 1930~ 1945年) 22.女神再現  050  23.運動與健康  052  24.艾爾薩 夏帕瑞麗  054  25.瑪德琳 維奧涅

特  056  26.細節造就女人  058  27.塞爾瓦拉 菲拉格慕  060  28.愛德華 莫利紐克斯  062  29.曼波徹  064  30.時尚攝影  066  31.好萊塢效應  068  32.第二次世界大戰硝煙  070  33.美式風格  074  34.克萊爾 麥卡德爾  076  35.海派旗袍四、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風貌(約 1946~ 1959年) 36.迪奧「新風貌」  080  37.巴黎世家  082  38.皮埃爾 巴爾曼  084  39.傑克斯 菲斯  086  40.套裝  088  41.蜂腰傘裙  090  42.

赫伯特 紀梵希 092  43.呂西安 勒隆 44.帽子與鞋子 45.比基尼爆炸 46.性感與優雅 47.垮掉的一代 48.貓王與搖滾樂五、動盪與叛逆(約1960~1969年) 49.搖擺倫敦 50.名流攝影師 51.嬉皮士 52.摩登一族 53.高街之母——芭芭拉 胡蘭尼克 54.奧西 克拉克 55.孔雀革命 56.波普與歐普 57.伊夫 聖 洛朗 58.迷你匡特 59.太空風尚 60.安德烈 庫雷熱 61.皮爾 卡丹 62.傑奎琳 肯尼迪——美國第一夫人的風采 63.華倫天奴 加拉瓦尼 64.印花大師——艾米爾 普奇六、承上啟下(約 1970~ 1

979年 ) 65.朋克  142  66.朋克教母——薇薇安 維斯特伍德  144  67.桑德拉 羅德斯  146  68.迪斯科  148  69.風尚褲裝  150  70.松糕鞋  152  71.芙絲汀寶的裹身裙  154  72.美式簡約——羅伊 哈斯通 弗羅威克  156  73.馬球手——拉爾夫 勞倫  158  74.復古與優雅  160  75.中性化設計  162  76.日本戰士——高田賢三  164  77.三宅一生 166 七、新革命新設計(約 1980~ 1989年) 78.鐵娘子與權力套裝  170  79.華麗的喬治 阿瑪尼  17

2  80.蒂埃里 穆勒的雄渾世界  174  81.超模時尚  176  82.詹尼 范思哲  178  83.麥當娜與傑克遜  180  84.法國頑童——讓 保羅 高緹耶  182  85.內衣新風潮 184  86.運動與健康 87.奢華手袋 88.山本耀司 89.川久保玲八、走向新世紀(約1990~2000) 90.生態時尚運動 91. 92.安特衛普六人 93.迪奧新風——約翰 加利亞諾 94.亞歷山大 麥奎因的靈異世界 95.老佛爺——卡爾 拉格菲爾德 96.瑞士手表 97.垃圾搖滾 98.安娜 蘇 99.新式簡約——唐娜 卡蘭 100.

村上隆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