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性金融商品及風險管理培訓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衍生性金融商品及風險管理培訓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葉清宗寫的 進出口貿易與押匯實務疑難問題解析(貳篇)增修訂二版 和葉清宗的 進出口貿易與押匯實務疑難問題解析(肆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 和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所出版 。

淡江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蒼祥、涂登才所指導 李文仁的 中國大陸金融開放對我國銀行發展之分析 (2013),提出衍生性金融商品及風險管理培訓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MOU、ECFA、貨幣清算協議、服貿協議、人民幣離岸中心。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傳章所指導 林俊亨的 企業避險及財務操作之實例探討 (2010),提出因為有 企業避險的重點而找出了 衍生性金融商品及風險管理培訓班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衍生性金融商品及風險管理培訓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進出口貿易與押匯實務疑難問題解析(貳篇)增修訂二版

為了解決衍生性金融商品及風險管理培訓班的問題,作者葉清宗 這樣論述:

  在國際貿易實務上,金融業扮演了資金融通的重要角色,諸如進出口信用狀作業、進出口託收、匯出入匯款、外幣保證及外匯衍生性商品等,皆提供進出口廠商重要之貨款清償工具及交易平台。    對銀行而言,進出口外匯業務因具自償性,風險可獲得適度控管,因此多年來皆為銀行獲利之基石。惟辦理進出口外匯業務時,須適用之法規、慣例(如UCP600、ISBP 2007、INCOTERMS 2000、URC522等)較其他業務為多,作業細節亦較繁瑣,加上近年來,外匯詐騙或外匯授信延滯問題層出不窮,因此許多外匯疑難問題,常須依據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ICC)

的相關見解方得解決,故外匯業務人員除須熟悉國貿法規及國際慣例外,對ICC的見解亦應深入瞭解。    本書內容包含:國貿條規、國際貿易各種付款條件、信用狀、出口押匯、可轉讓信用狀、進口押匯、擔保提貨、出進口及光票託收、三角貿易等九章,蒐錄進出口貿易與押匯實務疑難問題近百則,並提供國際商會(ICC)的見解及相關案例與解析供讀者參考,相當適合作為銀行、貿易商、報關行、航運及保險業者辦理外匯業務人員日常業務查考及機構開設訓練課程使用。   本系列書籍共計規劃數冊,本書為「貳篇」,後續將陸續出版,內容精彩,敬請讀者期待。 作者簡介 葉清宗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經濟系畢業  經濟部貿易專才培訓班畢業

(委由台大商學研究所培訓)   經歷:  彰化銀行國外管理部科長、副理  彰化銀行永和分行、復興分行、北門分行經理  彰化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經理  彰化銀行作業資訊處副處長(外匯作業部門主管)  陽信商業銀行法人金融總管理處總經理   現職:  臺灣金融研訓院菁英講座  外貿協會國際企業人才培訓中心講師   著作:  信用狀實例解析(1~7篇)  進出口貿易疑難Q&A(首篇、續篇)(外貿協會出版)  進出口貿易與押匯實務疑難問題解析

中國大陸金融開放對我國銀行發展之分析

為了解決衍生性金融商品及風險管理培訓班的問題,作者李文仁 這樣論述:

我國銀行業前幾年受到國內產業外移、銀行家數過多過度競爭、政策限制登陸發展等影響因素,使銀行業困守臺灣市場,由於缺乏新種金融商品的創新能力,導致銀行業務集中在消費金融或房貸等授信業務而且彼此惡性殺價,加上美國連動債、次級房貸與二房等金融風暴影響,對銀行業經營無疑是雪上加霜,銀行利差從2000年的2.99%逐年降低到2013年的1.43%,金融及保險業名目生產毛額占 GDP 比重從2002年的8.02%逐年降低到2013年的6.52%,ROE及ROA在2009年兩岸簽署MOU前為0.16%、2.47%,2000~2013年的平均ROA僅 0.32%,ROE僅4.95%。 中國大陸金

融開放泛指中國大陸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相接軌、融為一體以保證國內外金融資源自由化流動過程,消除金融管制和妨礙金融資源自由流動和配置的各種壁壘。2009年底兩岸簽署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台灣金融業終於可以開始參與中國大陸市場。兩岸簽署ECFA以及「兩岸貨幣清算機制」,人民幣業務正式在台上路,銀行各項新種金融商品業務陸續開放。加上兩岸「金銀三會」已達成協議,互相放寬對方銀行准入市場,這項協議會引起台灣銀行結構調整,耕耘兩岸市場業者終於等到大展鴻圖的機會,固守本土市場業者則要面臨新的挑戰。而兩岸服貿協議的簽訂,我國自由經濟示範區成立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崛起,在在都充滿金融業商機與金融

商品的發展與競爭,因此如何讓兩岸金融合作往前邁進與突破,一直是兩岸政府、金融機構與民間商討的重點。 中國大陸金融開放無疑為台灣銀行業開創另一片藍海發展的新天地,應該積極銀行整併發展區域銀行拓展國際市場版圖、開發跨境交易平台以配合發展區域銀行之願景,業務發展雲端網路電子化、健全金融制度與法規、加速汰弱存強並改善體質、培訓國際金融人才,與國際經營管理經驗、擴大資產規模、與外國金融機構、中資銀行進行業務合作或策略聯盟、參股中資銀行,創新與開發人民幣業務相關新種金融商品與OBU相關業務、建立一致性國際監理制度與風險控管、開創國際併購經驗。 本研究從台灣金融市場-銀行業角度著手,探討中國大陸

金融開放以後,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各個面向分析對台灣銀行業的可能影響,也從人民幣經濟圈擴大,瞭解中國大陸金融開放的進程中,台灣銀行業可能會帶來的衝擊與商機、風險與威脅,並在面對金融全球化的當下,進而逐步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並為銀行創造新的人民幣金融商機。

進出口貿易與押匯實務疑難問題解析(肆篇)

為了解決衍生性金融商品及風險管理培訓班的問題,作者葉清宗 這樣論述:

  在國際貿易實務上,金融業扮演了資金融通的重要角色,諸如進出口信用狀作業、進出口託收、匯出入匯款、外幣保證及外匯衍生性商品等,皆提供進出口廠商重要之貨款清償工具及交易平台。   對銀行而言,進出口外匯業務因具自償性,風險可獲得適度控管,因此多年來皆為銀行獲利之基石。惟辦理進出口外匯業務時,須適用之法規、慣例(如UCP600、ISBP 2007、「國貿條規」INCOTERMS ○R 2010、URC522等)較其他業務為多,作業細節亦較繁瑣,加上近年來,外匯詐騙或外匯授信延滯問題層出不窮,因此許多外匯疑難問題,常須依據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

ce, ICC)的相關見解方得解決,故外匯業務人員除須熟悉國貿法規及國際慣例外,對ICC的見解亦應深入瞭解。   本書內容包含:各種付款條件之疑難問題、信用狀、押匯文件製作、出口押匯、進口押匯及擔保提貨、出進口託收與光票託收及其他相關疑難問題等六章,蒐錄進出口貿易與押匯實務疑難問題近百則,並提供國際商會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ICC) 的見解及相關案例與解析供讀者參考,相當適合作為外匯從業人員日常業務查考及機構開設訓練課程使用,為一外匯實務極佳參考用書。   本系列書籍共計出版四冊,「首篇」、「貳篇」及「參篇」已正式發行並廣受讀者肯定,「肆篇」

接續推出,內容豐富外,亦增添最新資訊,不可錯過。 作者簡介 葉清宗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經濟系畢業  經濟部貿易專才培訓班畢業  (委由台大商學研究所培訓)   經歷∕  彰化銀行國外管理部科長、副理  彰化銀行永和分行、復興分行、北門分行經理  彰化分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經理  彰化銀行作業資訊處副處長(外匯作業部門主管)  陽信商業銀行法人金融總管理處總經理   現職∕  台灣金融研訓院菁英講座  外貿協會國際企業人才培訓中心講師

企業避險及財務操作之實例探討

為了解決衍生性金融商品及風險管理培訓班的問題,作者林俊亨 這樣論述:

近幾年來,世界各國政府崇尚理想自由經濟,致力於減少人為干預,增加金融資本的流動性,以市場機制來決定資產價格。然此舉雖然符合古典經濟學家的主流意見,卻也衍生出許多新的挑戰,例如國際資本流動的自由化,投機性的資金到處流竄,使得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與風險大為增加,無論金融機構或企業都不得不提高警覺、重視部位避險,以免使機構暴露過高的風險,而承受過大的損失。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極端的例子是2007年9月起,全球經濟陷入了史上最大規模的金融海嘯危機。這場世紀的全球金融海嘯,影響所及遍步全球五大洲經濟體,無論是已開發國家至開發中國家,甚至是新興市場國家都無一倖免。此次金融海嘯所造成的影響,除了導致各國財政為了

搶救經濟而每況愈下外,對於各金融投資人甚至於由企業倒閉而衍生出的龐大失業潮等,其影響層面所及涵蓋各個階層。然而我們目前已可初略發現到金融海嘯之成因源頭主要還是歸咎於過度的利用財務工程技術包裝出更具誘人且高報酬之衍生性金融投資商品,同時卻忽略了其高報酬背後所隨之帶來的高風險因子,才使得演變出本次金融海嘯產生。而台灣的企業處於全球自由貿易體之下,受總體經濟及其他政策面影響更甚,該如何妥善的利用衍生性財務工具來幫助企業進行避險的操作,即是本研究的重點,以下將目前市場上企業常見的避險策略及方式依序分為匯率、利率、商品來進行實例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