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排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另外網站靜享蘭嶼”慢”的真諦 - 飄浪. 安犬也說明:因交通與氣候因素,蘭嶼開發的速度與硬體設施遠不及綠島,更因達悟人的耿直與排外,而保留了蘭嶼部分天性。曾以為祂是如丁菘青神父筆下的化外之度, ...

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簡鴻模所指導 林美伶的 宗教與文化旅遊的多元實踐—以蘭嶼部落遊學為例 (2017),提出蘭嶼排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蘭嶼、雅美族/達悟族、宗教與文化旅遊、蘭嶼部落教學/蘭嶼部落遊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孫大川所指導 洪瑋其的 兩種百步蛇──台灣原住民族文學中基督宗教的治癒與網羅 (2017),提出因為有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原住民、基督宗教、改宗、受苦經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蘭嶼排外的解答。

最後網站蘭嶼之父紀守常神父則補充:為了維護達悟族的權益,紀神父常與駐守蘭嶼的軍警大打出手,我很難想像在高壓的戒嚴 ... 全世界統一奉行沒有太多人懂的拉丁禮儀外,在教義也是唯我獨尊、排外的可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蘭嶼排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宗教與文化旅遊的多元實踐—以蘭嶼部落遊學為例

為了解決蘭嶼排外的問題,作者林美伶 這樣論述:

蘭嶼島上的旅遊環境深受歷史背景、國家政策與交通發展的影響,自撤除山地管制開放觀光以來,觀光亂象層出不窮,舊有的旅遊方式為當地的自然生態造成破壞,而傳統文化的保存則面臨危機,雖然達悟族人有意識的將自身文化以文化財的方式進行導覽解說,但解說的方式未經專業訓練,解說品質參差不齊,常有不知所云之感,加上過度哄抬的行程價格,缺乏永續經營的概念,試問,何種旅遊模式較能適應蘭嶼多變的旅遊環境,並滿足遊客的需求呢? 蘭嶼部落遊學始自輔仁大學的一堂選修課程,自2000年起,歷經「部落教室:雅美宗教文化研究」、「輔大通識教育課程」、「徒步環島 不要載我」三階段的變革,成為教學與旅遊兼具的特色行程。

本論文以蘭嶼旅遊型態為研究背景,探討蘭嶼部落遊學宗教與文化旅遊的模式,帶給當地部落及參加遊客的影響,並以深度訪談的方式,抽樣20名曾經參與過該行程的學員進行探討。 研究發現,蘭嶼發展觀光旅遊極具優勢,但受到歷史情結的影響,當地達悟族人仍相當排外,蘭嶼部落遊學以較為和緩的方式帶領學員進入蘭嶼,解說內容由在地觀點出發,每個行程的安排,都與在地商家與公益事務做連結;受訪者普遍認同此行程的操作模式,與達悟族人接觸時所產生的情誼或發生的衝突,皆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學習尊重異文化間的差異。 最後,針對研究成果,筆者提出「進入蘭嶼前宣導生活禁忌與旅遊規範,讓遊客有基本認知」、「提升旅

遊品質,訂定合理收費標準」及「參照宗教與文化旅遊模式,發展臺灣原住民部落特色行程」三點建議,供後續研究者參考。

兩種百步蛇──台灣原住民族文學中基督宗教的治癒與網羅

為了解決蘭嶼排外的問題,作者洪瑋其 這樣論述:

本論文藉由梳理台灣原住民與基督宗教相遇的歷史,以及閱讀原住民族文學作品,思考台灣原住民普遍信仰基督宗教的原因。本研究主張,基督宗教在宣稱治癒台灣原住民受苦經驗的同時,也強化了使原住民受苦的社會制度與現狀。若不正視基督宗教造成的陷阱,將使原住民陷入更深的受苦狀態而無力反駁。本文以「治癒」強調基督宗教對台灣原住民有治療情感、社群、文化受創的意義。對基督宗教的信任與依賴,逐漸使原住民內化基督宗教思維的人觀、宇宙觀,與原住民原有的文化思維相互交融、彼此改造。但基督宗教教義中隱含的單一價值判斷、崇尚進步與乾淨的倫理觀念,是另一種立基於現代進步想像的壓迫制度。這種排外的價值體系將強化使人受苦的秩序,無助

於撼動現行的制度與價值標準。本文以「網羅」強調基督宗教為台灣原住民帶來文化、政治、人格上的危害。若要真正解決原住民的受苦經驗,必須持續書寫、閱讀弱勢族群的負面情緒,藉此想像一個不再為現代價值綁架的秩序。唯有不斷的想像、嘗試界線的突破,才能為坐困愁城中的受苦之人,開啟改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