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霈穎死因不單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另外網站羅霈穎猝死不排除他殺,警方懷疑閨蜜有嫌疑,凌晨... - 日日新聞也說明:日日新聞-臺灣知名女藝人羅霈穎猝死,已經過去一個禮拜時間,除了喪禮正在有條不紊進行當中,警方也正在加班加點偵辦調查,發現她的死因恐怕不單純,而並非最早.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康義勇所指導 劉原池的 阮籍莊學思想研究 (1999),提出羅霈穎死因不單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魏晉時期、阮籍、達莊論、大人先生傳、齊物、逍遙。

最後網站羅姐利菁則補充:利菁、羅霈穎這一齣還沒完. 案情似乎不單純紅鞋事件還沒結束又扯上霸凌. 等等~~有人也來參一咖-侯怡君真相到底是如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利菁控訴遭霸凌「你媽死的好」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羅霈穎死因不單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阮籍莊學思想研究

為了解決羅霈穎死因不單純的問題,作者劉原池 這樣論述:

第一章 緒論 先定義何謂莊學及阮籍莊學的意涵?再說明了研究動機為何?並進一步檢討與阮籍莊學思想有關的舊有說法,然後提出研究方法。 第二章 阮籍之生平事跡與時代背景 本章分為三節探討阮籍的生平與任誕行為,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阮籍生於東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於魏常道鄉公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曾任尚書郎、從事中郎、關內侯、散騎常侍、東平相。就目前所能輯刊於世的阮籍著作來看,能代表其思想的大致有:〈樂論〉、〈通易論〉、〈通老論〉、〈達莊論〉和〈大人先生傳〉等。此外,阮籍的辭賦、散文以及八十幾首〈詠懷詩〉,不僅寄託了

其政治抱負、人格理想,而且也標誌著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阮籍的生活態度或行為之所以縱任不拘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反對禮教之虛偽,而故作狂態,以示消極的抗議,以及為了確保生命之安全,而不得不採取的自衛手段。阮籍所處的時代正是一個詭譎多變的時代。在政治上,是一個險惡殘酷的年代,文人名士無不渴望從政治迫害中解脫而出;在學術上,是一個儒學變質與玄風飆起的年代,文人無不思從荒誕的儒術中跳脫而出;在道德上,是一個禮法敗壞的年代,人們都希求自禮法的桎梏中掙脫而出;在思想上,是一個人性覺醒的年代,人們力求從倫理化生活的枷鎖中擺脫而出;在社會上,是一個隱逸盛行的年代,人們希冀自恐怖的現實環境中出走。

第三章 阮籍思想轉變之歷程 本章分為二部份探討阮籍哲學著作所呈現的不同思想傾向,以及阮籍思想轉變之分期。阮籍〈樂論〉與〈通易論〉之思想基本上是傾向儒家。雖然阮籍〈樂論〉的音樂觀也強調順應「自然之道」,將音樂視為是依據自然的秩序而制定的,所謂聖人音樂之「和」,就是體現著天地之「和」。然而,他在〈樂論〉中所提到的「自然」並非指形而上的宇宙本體,而是指宇宙整體的結構;「道」也不是超越萬物的絕對,而是以之描述宇宙整體和諧的表徵,或是指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此道家思想截然不同。至於其〈通易論〉雖然也提出了道家無為而治的主張,但阮籍並未將「無為」的觀念貫串於自己的思想體系

之中。阮籍主張統治者應當依據「自然」而行動,如此,即可消除「德法乖易,上陵下替,君臣不制」的社會失序狀態,達到「子尊其父,臣承其君」,「在上而不凌乎下,處卑而不犯乎貴」,君臣垂拱而天下治的目的。因此,阮籍強調的不是「無為」,而是「有為」,著重的是名教禮法和等級結構。這正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阮籍〈通老論〉的思想傾向是儒道兼綜。阮籍在〈通老論〉提及的「天人之理」,事實上就是玄學中之自然與名教的關係問題。阮籍認為,宇宙之道是自然無為的,由於「天理」與「人理」是統一的,因此,統治者應該「法自然而化」,順應自然的原則,施行「君臣垂拱」之無為而治的政策。如此,就可達到「萬物自化」的目的,從而使社會實現「

百姓熙洽,保性命之和」的和諧狀態。阮籍〈達莊論〉、〈大人先生傳〉、〈答服義書〉的思鄉則傾向莊子思想。在這三篇著作之中,阮籍對於名教禮法之倫理規範和君臣之分、尊卑之別的等級制度,採取了全盤地貶斥和否定的激烈態度,主張無君制度,試圖在主觀意識上透過「齊物」的方式超越一切的差別,擺脫現實的種種羈絆,追求一種主觀精神上的絕對自由或「逍遙」,透顯出相當濃厚的莊學思想。阮籍思想之分期,可分為三個階段,兩次重大的轉變。正始之前,阮籍無著作傳世,因出身於儒學世家,幼承庭訓,其思想傾向於儒家。正始初年,阮籍有引老入儒,以老解儒的傾向,然而其思想或理論仍未突破儒家的窠臼,其理解的「自然」以及「自然」與「名教」的關

係仍舊屬於儒家傳統之見,〈樂論〉與〈通易論〉當是儒學之作。此即為阮籍思想演變過程的第一階段。正始三年至十年期間,阮籍試圖調和儒道思想,將「自然」與「名教」統一起來,實現了思想上的第一次轉變,〈通老論〉當屬於玄學之作。此乃阮籍思想演變過程的第二階段。正始時期以後,阮籍棄絕禮法,反抗名教,追求個體的精神絕對自由,將「自然」與「名教」對立起來,致力於闡揚莊學的精神,實現了思想上的第二次轉變,〈達莊論〉與〈大人先生傳〉以及〈答伏義書〉是此一思想旨趣下之作。此即為阮籍思想演變過程的第三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 第四章 阮籍之齊物思想 本章分為二節探討阮籍之

齊物思想。「萬物一體」的觀念,就其自身的內容來說,既是阮籍所理解和規定的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混一不分,同為一體」的無差別的渾沌的宇宙整體,又是阮籍主觀精神上所要追求與獲得的一種渾沌境界,同時也是為了達到這一種精神境界的必經的途徑。「萬物一體」作為「齊物」的理論基礎,乃是一種宇宙觀;作為「齊物」的途徑,乃是一種方法;作為主體意識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乃是一種主觀精神狀態或精神境界。審視阮籍的邏輯思路,主要是通過「齊物」的方法抹除萬物之間的差別和對立,達到精神上的超脫。「萬物一體」是阮籍的最基本命題。「齊生死」與「齊是非」所要「齊一」的是對象世界的某一個具體方面,而「萬物一體」所要

「齊」的是以「天地」、「萬類」為內容的對象世界的總體,因此,後者不論在邏輯上,或是在內容上,都可以包含前兩者。 第五章 阮籍之逍遙思想 本章分為三節探討阮籍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修養方法、處世態度。阮籍之理想人格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種「與造物者同體,天地並生,逍遙浮世,與道俱成」、「飄颻於天地之外,與造化者為友」、「變化遷易,與道周始」、「逍遙以永年」、「漂逍遙以遠遊,尊大路之無窮」以及「從容與道同逌,逍遙與日月並流」的精神絕對自由的境界。「通自然」、「泯是非」、「一死生」是阮籍理想人格的修養方法。阮籍認為,通往「逍遙」的途徑,首要之務乃在於主觀意

識上泯除一切差別。然而,「士君子」不通於自然之理,坐制禮法,藏智自神,以致於有亡國、戮君、潰敗之禍;而「隱者」認為,人不可與為儔,不若與木石為鄰;視己之歸隱山林為是,處於現實社會為非,惡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未能泯除是非。至於「薪者」雖已體悟到「無窮之死,猶一朝之生。身之多少,又何足營?」然此也僅限於自我和社會層面的超越,尚未能全面超越整個宇宙時空。只有「大人先生」能通達自然、泯除是非、齊一生死,因此,其精神境界才是最高的精神境界。儘管阮籍理想人格的處世態度或精神境界有超世、遁世、順世等之不同,然而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卻是一致的。在本質上,阮籍追求的自由精神境界就是對自然的返歸。因此,阮籍理想人

格處世態度之精神境界的一致性,除了表示蘊涵著相同的自由寧靜的心境外,還透顯出其以自然觀念為基礎,抗拒和否定著現實社會環境。阮籍的處世態度,不論是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都有一個共同的邏輯思路,即以自然為精神追求的起點,通過對險惡的現實社會環境的審視,而歸宿到個人精神自由的獲得或生命的保障。 第六章 阮籍莊學思想之理論意義及其缺陷 本章分為二節,探討阮籍莊學思想之理論意義,及其理論上的缺失。就阮籍莊學理論的功能層面而言,儘管他發表了一些玄遠之談,然而,它卻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讓人的精神有所寄託,為人在險惡的現實環境中提供一席安身立命之地。而其莊學理論體

系雖不及王弼玄學理論體系那樣嚴密,但由於他突顯出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問題,豐富了玄學的內容和深化了自然與名教之辨的主題。至於其所理解的自然,已經不只是單純地用來表述道之自然而然的狀態,而是將它提高到與「道」一樣同具有本體的地位。阮籍主要是以「自然」概念和「自然之道」來說明宇宙的本體及其功用問題,也就是說,他除了以自然本體的概念說明現象世界的客觀存在之外,並進而以之論證人的個體人格的獨立存在和人的精神自由的游心無窮。「自然」此一概念是阮籍思想體系的中心,它包括天地萬物而構成有機的整體,它和諧統一而變化無窮。關於阮籍學說之缺陷,在於其嚴重割裂了名教與自然的關係,以及間接否定了越名教而認自然的論調。在

本體論哲學中,現象與本體是不能脫離開來而單獨存在的。若從本體論的角度,視「名教」、「自然」為「現象」、「本體」的關係,將可察覺到阮籍已嚴重割劣了「現象」與「本體」的關係。阮籍崇尚自然,期望從中找到一席安身立命之地,但是,自然是不可能脫離名教而單獨存在的。如果把自然與名教分成對立的兩個世界,自然即成為一個毫無根基的空中樓閣,變為一個毫無意義的虛懸之物。換言之,精神境界必須以現實生活為依據,脫離了現實生活的精神境界猶如海市蜃樓,虛而不實,自我意識在此一精神境界中也仍然得不到安頓。阮籍在〈達莊論〉說:「天地生於自然,萬物生於天地」,意指其視自然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既然他認為「萬物一體」或「自然一體」,

何以仍要越名教而任自然?「名教」作為一種社會秩序或政治制度也屬於天地萬物之一,理應統攝於「萬物一體」之中,不能將其置於「自然」或「天地」之外。因此,阮籍「萬物一體」之說已間接地否認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論調。 第七章 阮籍之歷史地位及其莊學思想之影響 本章分為二節,探討後世對阮籍的評價,及其莊學思想之影響。後世對阮籍的評價存在者正、反兩極化的觀點。持否定意見者,或站在儒學的立場,批評阮籍崇尚老、莊道家思想,致使聖人之學淪喪;或站在維護禮教的立場,抨擊阮籍放蕩無羈,廢棄禮法,破壞了綱常名教;或站在經世致用的立場,批判阮籍及受其影響者,無所事事,缺乏對社

會國家的責任感,以致清談誤國等等。而持肯定意見者,則站在同情阮籍的角度,或為阮籍任誕不拘的生活態度辯護,或盛贊阮籍才識之高,人格之美;或讚揚其玄學思想超世脫俗,有止躁息欲,淨化人心,純化世風的作用等等。 阮籍莊學思想之影響,可分為「倡揚莊學之風潮」、「豐富玄學之內容」、「喚醒自我之意識」、「引發郭象之自生說」。兩漢時期,儒學獨尊,莊學之地位,不但不能與儒學相提並論,甚至也不能與黃老之學相比,幾乎衰微到瀕臨於絕學的邊緣。《莊子》真正受到士人的重視,且在思想界發生重大影響而蔚為一股潮流,是從以阮籍和嵇康為代表的竹林時期開始的。阮籍雖未為《莊子》作注,僅有〈達莊論〉和〈大人先生傳〉兩篇關於莊學的論文

。雖然就學術思想價值而言,阮籍此二篇莊學專著雖比不上向、郭的《莊子注》,但是,莊學作為一種學風,不止表現在學術和思想方面,而且也體現為一種達觀的生活情趣與曠放的行為,阮籍在此一方面的作用尤為突出。而玄學發展到了阮籍、嵇康的時候,其方向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也就是由對外在政治治亂和倫理秩序的關注轉向了對自我內在生命或精神的關注,自然與名教之辯轉換為感性與理性、個體與群體或個性與社會關係之辯,理想人格成為超越現實的純自然人格。在本質上正始哲學與自然論哲學不同,前者屬於政治哲學,而後者屬於人生哲學,是對個體自我生命意義所作的一種新的探索。所以,阮籍、嵇康的哲學作為玄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環,其理論價值不僅

限於思維活動上,而且也表現在思想內容上,在深度和廣度方面極大地豐富了玄學思想。阮籍莊學理論或思想的創新之功,雖然不是特別的突出,但是他對傳統學術、思想和禮俗等舊事物的突破,似乎無人能出其右。其異於平常的大膽言論或思想,儘管充滿了憤激的情緒和冥想的性質,但卻不能不肯定其思想或意識是對所處的特定時代環境的一種覺醒。阮籍說宇宙本體,是以「自然」為本體,天地萬物皆是從此一「自然」變化而生的,皆具有自然之性,而郭象之「自然」雖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但是「本體」的思考並未取消,而是將本體的內容規定成「自然」。顯然地,郭象之「自然說」是淵源於阮籍的「自然觀」。從郭象注解《莊子》的文字:「天地者,萬物之總名也」

與「天也者,萬物之總名也」來看,「天」或「天地」都是對宇宙總體的稱呼,其內容包括宇宙中所有的事物;而從「天者,自然之謂也」可知,「天」或「天地」就是「自然」。因此,阮籍〈達莊論〉中所說的「天地生於自然,萬物生於天地。」就是郭象說的「天地者,萬物之總名也。天地以萬物為體,而萬物必以自然為正。」郭象對「自然」的理解顯然受到阮籍「自然觀」的影響,並引發其天地萬物「塊然自生」之「自生說」。 第八章 結論 總結前面幾章的內容,並歸納出研究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