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說平台香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網絡小說平台香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木子寫的 秋以為期 和伊薩克.斯通.菲什的 美國第二:美國菁英如何助長中國取得世界霸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回望網路文學這些年 須文蔚專訪 - 中央社也說明:網路文學是以網路為載體發表的創作,內容有連載小說、現代詩、散文等文類 ... 像是香港反送中事件,就有台港詩人共同為歷史書寫,作品也透過社群平台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文出版社 和遠流所出版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 魏主榮所指導 陳逸聰的 鼓浪嶼近代歷史風貌住宅建築之研究—從視域融合及文化創意觀點 (2021),提出網絡小說平台香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視域融合、文化創意、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外廊、華僑華人、住宅。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鍾正道所指導 鄧翔靖的 國軍文藝金像獎小說研究(1965–2021) (2021),提出因為有 國軍文藝金像獎、國軍文藝、文學獎、戰鬥文藝的重點而找出了 網絡小說平台香港的解答。

最後網站7個寫作投稿平台推薦!要賺錢或是當作家趕快看過來則補充:成為一個寫小說的地方,雖然不能賣錢,但是可以在網路上面分享他的創作,. 這也是許多網路作家所做的事情,把部落格當作自己平台,.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可以抒發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網絡小說平台香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秋以為期

為了解決網絡小說平台香港的問題,作者木子 這樣論述:

  甄珍無法和兒媳婦方芳相處,為了兒子,決定把自己嫁出去。她在一次校慶活動中,認識了風度翩翩的鋼琴表演家柏林,兩人開始發展至談婚論嫁。無意中,甄蓁發現未婚夫和三十年的好朋友維多利亞是初戀情人。與此同時,花店老闆肥仔也一直傾情甄蓁。三十年後的重逢讓愛情、友情、親情、私情錯綜交雜。     世間上大善大惡的人畢竟少數,大多數人都面目混沌,過着平凡不過的日子。老年人的愛情世界少了一份轟轟烈烈,多了一份柴米油鹽。他們各有着自己的小精明、小算盤。他們是一些經過風雨,看過世界的人。和年輕人相比,他們很快從愛情的漩渦裡走出來,恢復理智。在愛人和被愛中,甄蓁做出了她的選擇。   得獎紀錄     小說集《

開到荼蘼》進入香港「十大好讀」候選書目   散文集《遠去的風景眼前的你》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歌詞「香江樂」榮獲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金紫荊獎   香港文化處進協會、香港中華文化總會頒發的香港中華文化實力詩人獎   首屆世界詩人金桂冠大獎賽傳世佳作獎

網絡小說平台香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免費送你 #LIKECOIN #虛擬貨幣 #加密貨幣
https://like.co/register?from=hongkong6429

#免費領取likecoin

#高重建 ,土生土長 Start up 人,是港產 ICO 項目 LikeCoin 發起人。

隨着加密貨幣熱炒, #ICO (#首次代幣發行 )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集資途徑,2017年,全球 Startup 利用 #ICO 集資金額,已經超越風險投資。LikeCoin 在今年1月初,完成 Early Believer 的集資階段,好比是 Pre-IPO,首階段籌得至少1,200 枚以太幣(ETH),即是超過800萬港元。
LikeCoin 不日公開發售,目標是籌集12,600 枚以太幣,用昨天市價看,相當於8,300萬元,比不少創業版IPO集資額還要多。如果你未聽過ICO,難免覺得集資額太誇張,但一個月前,另一家本地公司 Matrix ,透過 ICO集資,成功籌得相當於 1.2 億港元的加密貨幣。
新股上市前會做 Roadshow,高重建最近一周也忙於走訪全港,對象不是什麼基金經理或是分析員,而是走入大學、書店、Cafe,和學生、創作人和傳媒人推廣 LikeCoin。
只不過,將IPO 比作LikeCoin,高重建無論如何,是無法認同的。
因為對他來說, LikeCoin 的本質,並不是投資。
本質不是投資
高重建另一個身份是拉闊遊戲辦公室創辦人,在中港開發手機遊戲起家。去年他開發新平台 Oice,把拉闊遊戲過去創作遊戲角色、美術圖像、音樂等素材庫,開放供其他創作人二次創作視覺小說。他希望 #Oice 可成為「#課金 」平台,讀者能夠有途徑支持視覺小說,把收益拆帳予美術、音樂原創者。
可是問題接踵而來,「課金」多為小額,經過信用卡、支付平台抽佣,原創者剩不了多少,如果拆帳涉及在不同國家,既要兌換貨幣,又要從不同銀行海外轉帳,費時失事。
「我想公平、高效率拆帳,用法定貨幣無法做到。」
用加密貨幣做得到。
加密貨幣用到的區塊鏈,核心特性是「#分散共識 」,用數學演算法,令獨立的「#區塊 」能準確地記錄每一筆資料。聽起來沒什麼太不了,但實際卻做到「 #去中心化 」,數據庫不再是由單一機構或個人所控制,而是分散在每一個參與的個體上。透過加密貨幣錢包,在區塊鏈上收費拆帳,完全避開了支付平台、信用卡、銀行,效率快得多。
在區塊鏈上,高重建看到解決問題的希望,「區塊鏈不是萬能,也不是仙丹,但可以是切入點,解決存在已久的問題。」
LikeCoin是什麼?
LikeCoin 利用區塊鏈技術,用來紀錄內容(圖像、文字、音樂、影片等)。放在 LikeCoin 體系的內容,當有人引用、轉發等,區塊鏈紀錄便會修改,做到溯源的作用,它同時是創作者、用戶、內容平台等組成的生態圈,當網民向作品打賞俾Like,LikeCoin 便流入創作者電子錢包。就算是引用不同原創作的「二次創作」,基於溯源網絡,LikeCoin也可以分帳予原創作者。
LikeCoin 更大的野心,是解決創作往往無錢落袋的問題。
高重建也是創作者,他的文章多年透過 Creative Commons方式發布,放棄收入;他很清楚創作人有空前廣闊的發布平台,卻沒有行得通的收入模式。
「我不靠寫文章搵食,但其他創作者呢?我明白,有創作者覺得(互聯網的開放)模式好離地,開放作品授權,但又無答案(收入模式),咁我食蕉咩?」
高重建希望 LikeCoin 成為答案。
在 LikeCoin 發行的初期,讀者不用付出,便可在LikeCoin 的生態畀Like支持作者,創作者得到的LikeCoin,可兌換成其他加密貨幣或法定貨幣。和大部分加密貨幣一樣,LikeCoin供應會封頂,十年之後,新增 LikeCoin 供應會漸漸減少,讀者要打賞創作者,就需付鈔購入 LikeCoin,目標就是用十年時間,成就這種讀者願意付出,也有途徑付出的生態。
這刻你問高重建,有了LikeCoin之後,寫一篇文章會收到多少錢,他無法給你答案。
「但我希望,相對目前的生態,是 better off 的」。
區塊鏈就是「改變」
區塊鏈的核心就是帶來顛覆,尤其在權力越集中的地方,中介利益愈大,區塊鏈帶來潛在的改變也愈大,這是高重建最看重的價值。
所以當畢菲特說加密貨幣價格是泡沫,高重建毫不上心,「通常 disruptive 的技術,都會有畀人炒賣一刻,或者所謂泡沫化的一刻。」就像1999年的Dot-com bubble爆破之後,互聯網或者圍繞互聯網基建的價值,不但未有因價格泡沫爆破而受影響,今天這些行業的價格更是不斷上升。
作為 ICO 發行人的高重建,覺得自己的工作不應去捕捉加密貨幣的價錢,「我只在意區塊鏈帶來什麼價值,我只會在意它能解決什麼問題。」
LikeCoin 出糧不是為有型
高重建希望,參與團隊也可以相信加密貨幣的價值。因此,團隊以至他自己日後出糧,也不會收港紙,而是收 LikeCoin。
「這不是為有型。」高重建強調,要別人相信 LikeCoin 的價值,自己應該坐言起行,「舉個例,就算你有 1萬蚊人工,因生活需要,要兌返99%做法定貨幣,我覺得不是問題,你可以兌。」
「但你首先要認同呢個是有價值的 token,技術上要熟識在不同貨幣之間轉換等等,這當中有技術考量。」
這也是高重建堅持叫 #CryptoCurrency 作#加密貨幣 ,而不是虛擬貨幣的原因 ,「我相信,不一定是法定貨幣,才是真實的。」
ICO這種新興集資模式,有不少弊病,無監管,無保障,項目質素良莠不齊,失敗率高,甚至有人集資後捲款而逃。內地去年更叫停首次代幣發行(ICO),南韓緊隨其後,美國開始出手嚴管ICO,連本港證監會2月也發表聲明,警告涉及證券投資的ICO違規。
高重建當然知道這些風險。說實在,他也覺得不少ICO項目很有問題。
高重建眼中,ICO好比一把刀,「在乎你怎樣用」。
「ICO如一把刀 在乎你怎樣用」
他提出監察 ICO是可行的,ICO 有社群監察,有技術方法可作盡職審查,當然有一定門檻,「但難道看招股書,看投資產品尤其衍生產品的分析,門檻就不高的嗎?」
在LikeCoin 而言,負責發行的 LikeCoin foundation 本身是非牟利,日後財務報表會公開,讓出資者及公眾知道錢用在那裡,還會引入兩名第三方董事監察。
高重建選擇用 ICO,最現實功能是提供開發資金,更大考慮的是,要集結更多的人參與。ICO 沒有股東這概念,有錢的你可以參與買入 LikeCoin,沒有出錢的你也可加入做創作者,用創作賺 LikeCoin。若項目成功,LikeCoin升值,不但出資的你賺錢,做創作的你也可以受惠。
那高重建以及參與 LikeCoin發行團隊,又有何得益呢?
長遠看,LikeCoin約一成發行量,是預留製作團隊的LikeCoin,「我們做好這件事,手頭有 LikeCoin,對 LikeCoin的 需求存在,LikeCoin 會升值。」
說到底,LikeCoin 升值與否是果,最重要還是它能否帶來#disruption ,是否能改變行業的生態。
「如果成功,我都是作者,當然有得益。」高重建說。
註:本周開始,全新〈金融中心〉專題將於《蘋果日報》逢周一刊出(公眾假期順延一日),敬請留意。
#區塊鏈


#小說
#有聲小說
#文字小說
#有聲文字小說
#視覺小說
#有聲書
#OICE

遊戲類型:#恐怖 #搞笑 #實況 #生存 #多人 #美女 #美男 #卡牌 #娛樂 #開心 #行屍 #DEAD #遊戲王 #DUELLINKS #小三 #遊戲王 #生存 #戀愛 #推理 #現代 #惊悚 #恐怖 #冒險 #懸疑 #青年向 #女性向 #都市 #完結 #編推 #經典 #架空 #古風 #明星 #光影 #非遺 #對話故事 #民國 #諜戰 #大逃殺 #逆襲 #日系 #橙光

過往作品
#迷夢遊戲 #以罪之名 #猎鬼特工队


PAYPAL直播彈字贊助
https://streamlabs.com/hongkong6429hongkong6429

香港贊助 使用以下圖片到便利店說 i tunes pass 增值
https://scontent.fhkg1-1.fna.fbcdn.net/v/t1.0-9/19437309_456983178008419_6452537168900830196_n.jpg?oh=8c6fb5ee6a3b09fc1228ec16f2fa1eb9&oe=59EE2713


喵喵俠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tcatcatman/
喵喵俠玩魔靈召喚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64214333715607/
喵喵俠玩【遊戲王 DUEL LINK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96607467056722/


直播台 逢星期一 08:00PM 未定
直播台 逢星期二 08:00PM
直播台 逢星期三 08:00PM
直播台 逢星期四 08:00PM
直播台 逢星期五

以上節目全由youtube直播
不停期請假,敬讀原諒

鼓浪嶼近代歷史風貌住宅建築之研究—從視域融合及文化創意觀點

為了解決網絡小說平台香港的問題,作者陳逸聰 這樣論述:

歷史選擇融合現代的視域,在其朝向開放與孕育未來之時,便產生了文化創意。研究住居是解釋者應用其成見,改變其成見的理解活動。本研究從視域融合及文化創意觀點,探討鼓浪嶼近代歷史風貌的住宅建築,主要研究目的如下:(1)解讀鼓浪嶼近代歷史風貌住宅建築的形成原因與空間特徵。(2)探討近代歷史過程對研究對象空間的形式發展與文化影響。(3)說明鼓浪嶼近代歷史風貌住宅建築的量體與室內規模。(4)由視域融合觀點分析獨棟與群樓、主樓與陪樓、廳堂與房間組成、走廊內外配置、角樓及廊深尺度,提出平面佈局融合理路。(5)由文化創意觀點探討住宅的門樓、立面的屋頂、山頭與檐線飾帶、外廊形式的組合、廊柱與拱形裝飾,呈現立面風貌

時尚創意。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透過歷史文獻、田野調查、專家訪談,對鼓浪嶼110棟近代歷史風貌的住宅建築進行研究與分析,結果發現:(1)鼓浪嶼的住宅建築歷經晚清、租界與抗日三階段。租界時期為鼓浪嶼文化視域融合過程的高峰,形成極具文化創意的華僑別墅住宅。(2)租界時期的華僑別墅住宅,在傳統閩南與外來的多元文化影響,發展出兼融當地傳統的平面佈局,另外也展現時尚摩登的立面表情。(3)住宅建築特徵是獨棟、高2-3層、座南朝北為原則。規模300至600平方公尺、室內總面積300至500平方公尺為主。形式有獨棟、群棟、主樓與陪樓。(4)平面佈局反映視域融合意義。包含獨棟群樓的宗族關係、主樓陪樓的位序情形、

廳房組合的中西合璧、內外廊道的因地制宜及尊重外來文化的角樓配置。(5)立面風貌顯示文化創造創意。涵括門樓形式的微觀揣全、山頭檐線與獨特屋頂、外廊組合的形式演繹、廊柱配置的視覺感受與文化折衷裝飾的時尚意義。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成果提出視域融合產生文化創意及住宅空間學術研究之建議。期望本研究有助於空間領域於相關主題的瞭解、累積相關研究成果、助益近代歷史住宅建築對文化創意觀點研究之不足。

美國第二:美國菁英如何助長中國取得世界霸權

為了解決網絡小說平台香港的問題,作者伊薩克.斯通.菲什 這樣論述:

  推開中國門背後   權力、金錢、影響力交織的超友誼關係   過去幾年,中美之間的關係轉變許多:從熱絡的經濟夥伴,到戒慎恐懼的亦敵亦友,再到公開的敵人。美國人對中國共產黨所提出的挑戰覺醒得很慢。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在本書中,作者回溯了中國共產黨對美國的影響的演化。他讓讀者看見,美國的領導者一開始是如何歡迎中國進入美國的經濟體系,相信透過貿易與參與,能讓中國變得更民主化。作者也說明,即使這樣的信念已被證實是一種誤導,但美國有不少商人與政治人物已變得太依賴中國而不敢挑戰它。   本書揭露了北京當局影響美國既深又廣的網絡,這網絡是多年安靜無聲地透過許多傑出人物建立起

來的,其中包括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與歐布萊特、迪士尼前執行長艾格與布希總統家族。書中也告訴讀者如何對抗這樣的影響,而且不是以偏執狂、仇外者或種族主義者的方式。這是一個關於腐敗與誤用的善意、深具權威性與重要性的故事,不僅對美國的未來,也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未來具有嚴肅的意涵。   《商業周刊》八月選書   專文導讀   溫洽溢|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名人推薦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   張鐵志|VERSE社長   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林佳璇|國際新聞主播 好評推薦   幾十年來,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一直存在「圍堵」和「交往」的雙重面向。但隨著中國經貿

實力的大幅提升,「交往」的內容和程度大幅超過,並且弱化了「圍堵」,這是作者撰述本書的重要背景,也是作者一連串憂慮的主要起源。作為台灣人,面對台灣近三十年來的「去中國」化(注意引號的位置),對中國的高度依賴,以及台灣各界菁英對中國的期待、渴望,中間利益的連結,實在遠過於美國,因此,非常推薦這本重要的著作。──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在本書的第三部第八章中,有一段話我認為應該用螢光筆大大註記:「美國政府應該更歡迎中國人前來美國工作、留學、生活,並強調它並不擔心華裔美人的忠心。拜登應該以美國總統的身分,向華裔美人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道歉。向錢學森公開致歉,會是很好的第一步。」畢竟

從後疫時期至今,我們聽聞太多美國國內從疫情無限上綱,反過來霸凌亞裔人士的消息,延伸思考,就在全人類正處於疫後重新恢復交流時期,若以「疫前」(或是「疫中」)眼光來論斷他國,恐怕會成為國際排位賽中,名落孫山的新開始。本書從美國大歷史觀點,佐以作者個人經驗,鳥瞰今日美中關係互動;若因此替本書貼上政治標籤,反倒侷限於國際平台可發揮的影響力,故建議讀者應抱持獨立心態閱讀,方可得到更多收獲。──林佳璇(國際新聞主播)   這是那些權傾一時的人物與中國「專家」們(以及季辛吉)不希望你知道的事,那跟他們過去五十年來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往來有關。美國第二?確實。而誰是第一?我們要的是原則、真相與同理心,還是偽善

、操控與貪婪?沒有一本書能提供更清楚的答案了。──美國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     菲什的書提出許多重要議題:我們為什麼要繼續相信許多美國重量級外交家(像是季辛吉、歐布萊特)私底下為中國做顧問?他們優厚的薪酬是由中國共產黨(或是和中共掛勾的公司)所支付。這是一個棘手且重要的問題,由一個前美國駐北京特派員所提出。──拉那.佛洛哈(Rana Foroohar),《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美國第二》是一本有關中共如何在美國建構他們影響力的書;該書經過仔細研究,富含自我意識以及有趣的描述。──季得恩.雷科門(Gideon Rachman)《金融時報》(F

inancial Times)     這是對為中國利益服務的美國領導人的強烈譴責……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商業領域,中國都施加巨大的影響力。讓人大開眼界的一本書,讓我們看到中共如何在幕後操控美國經濟。──《科克斯書評》(Kirkus)   令人痛心的揭露……本書以尖酸的散文寫成。費雪的調查頗具說服力,他揭開腐敗及諂媚的沼澤如何讓地緣政治影響日漸嚴重。讀者們讀了一定大感震驚。──《出版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美國第二》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在美國的最佳遊說者不是他的宣傳部,或是他們僱用的公關經紀,而是這些被中國巨大的市場利益所驅使的自我合理化的美國商人們。由於斯通.菲什

的精心研究,他的結論很不容易爭論。──歐維勒.薛爾(Orville Schell),「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

國軍文藝金像獎小說研究(1965–2021)

為了解決網絡小說平台香港的問題,作者鄧翔靖 這樣論述:

「國軍文藝金像獎」於1965年開辦迄今已歷五十餘載,是目前台灣壽命最長的文藝競賽。「國軍新文藝運動」顯然是「國軍文藝」的一次再造,而「國軍文藝金像獎」則是運動成果的伸展台。「國軍文藝」發端於1924年黃埔建軍時期,較1950年代興起的「戰鬥文藝」或「反共文學」早了二十多年。「國軍文藝」匯通中外,一面擁抱我國自《詩經》以來軍陣文學的抒情傳統;一面汲取蘇聯紅軍政工制度,追求發揚精神戰力的宣傳功能,是一支具有獨特成長脈絡的文藝系統。由於官方機構的身分,先於1950年代與「戰鬥文藝」合流,又在1960年代被賦予導正社會風氣的重責大任。誠然,「國軍文藝金像獎」辦獎之初曾風光一時,但是它「穩定」且

「獨特」的形式與內容,漸漸對讀者失去吸引力。最後,「國軍文藝金像獎」不得不返回「國軍文藝」的原鄉,回歸一個專屬於國軍內部的文藝活動。 「國軍文藝金像獎」得獎作品是國軍年度內最優秀的文藝創作,充分代表「國軍文藝」的藝術水平;小說則是目前四大文類唯一碩果僅存的項目。小說創作裡現實與虛構交錯,無疑是觀察軍隊與組織變革、社會脈動等現象互動的平台。「國軍文藝金像獎」每年都會訂立主題,再加上參賽資格的嚴格限制,造成作品的高度同質性。從得獎小說內容來看,軍人保家衛國的天職,決定了國家、部隊、家庭與軍人情感網絡間的位置。「國軍文藝金像獎」小說構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象徵體系,成功雕刻出無數偉岸軍人的塑像,卻拉

大了它與非官方文學的審美距離。「國軍文藝金像獎」象徵體系的內在動力,來自我死則國生的無私奉獻、來自有我無敵的果敢精神,並藉由敵我二元對立的思維邏輯,進一步放大軍人極其剛直的審美天性,形成一種不拐彎抹角的敘事風格。 儘管如此,「國軍文藝金像獎」小說也並非一成不變。從現實面來看,它反映了國家局勢、軍中人權與部隊生態的變化。尤其當敵人的軍事威脅大幅減低後,象徵元素間的位置與關係,也同時發生程度不等的變化。國家定義的模糊與重構,使軍人效忠對象發生錯亂、自我悖論。親情與愛情不再是犧牲品,能夠兼顧部隊與家庭才足堪軍人優秀典範。戰場淪為演繹歷史的背景布幕,部隊只是實踐個人從軍想像,工作穩定、薪資優渥的職

業場域。「國軍文藝金像獎」小說象徵體系的位移,更扭轉了它一向偏執的敘事風格。於是從小說的虛構面來看,懷疑與不滿、窺視與嘲諷人物內心的現代主義技法,以及暗示時空、價值斷鏈的穿越情節,也悄悄將觸角伸進堅硬的敘事結構中,反過來對國軍歷史、戰爭意義、軍隊文化,甚至軍人價值本身提出質問。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國軍文藝金像獎」小說正以更開放的態度,逐漸偏離傳統的二元敘事框架,賦予軍人更接近於常人的普遍性形象。 最終,「國軍文藝金像獎」並不如預期,對社會風氣發生足夠的影響力。特別在台灣經濟起飛之後,生活富足、民智大開,接受多元文化的浸潤,又更進一步加速了「國軍文藝」自我閉鎖的速度。早期軍中作家、作品仍受到

重視,到了1990年代後,文壇幾乎看不到軍中作家的身影。顯然「國軍文藝金像獎」並沒能延續它的文學獎譜系,也錯失了建立「典律」的最佳時機。「國軍文藝」獨特的敘事風格與內容的宣傳功能,並不能作為流失作家與讀者的藉口;捫心自問,如果「國軍文藝」沒有風格與功能,除了歷史價值外還有什麼?當「國軍文藝金像獎」處於現今這個軍人職業化、個人化的武德半衰期,「軍人魂」的精神牽引力已大不如前。在國家大環境沒有劇烈變動以前,在技巧無法追比非官方作家的情況下,「國軍文藝」內容的平庸與生活化,勢必將引發再一次的自我解構,並潰縮成一種個人職業書寫的文學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