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金投信 104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佛光大學 應用經濟學系 李喬銘所指導 古琳偉的 金融海嘯前後台灣投信企業成長、基金規模與績效之探討 (2015),提出第 一 金投信 104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融海嘯。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戚務君所指導 吳惠君的 國內股票型基金不定期定額投資方法績效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基金績效、投資策略、不定期定額、定期定額的重點而找出了 第 一 金投信 104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第 一 金投信 104,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金融海嘯前後台灣投信企業成長、基金規模與績效之探討

為了解決第 一 金投信 104的問題,作者古琳偉 這樣論述:

我國投信產業的發展至今已有32年,而我國第一家成立的投信公司,兆豐投信成立於1983年8月9日,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投信公司,並開始了我國投信產業的發展,隨後我國有於2004年6月11日,訂定了投信投顧相關法規,使得投信產業更為蓬勃發展,雖然我國投信產業的發展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來得晚,但我國投信產業發展卻是相當迅速。自1987年台灣只有4家的投信公司,發展至今已經有39家投信,規模相當於當初的10倍成長。金融風暴前後投信產業的成長和績效對整個金融市場的發展而言有著深遠的影響,而投信產業也是我國投資人接觸的投資管道。本文採用分量迴歸分析法(quantile regression)以及多元迴歸

分析法(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來進行分析,參考台灣28家投信資料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04年到2012年共9年,以營收成長率為應變數分為0.1到0.9變動的程度分析對企業年齡、營業費用率、員工人數、員工薪資、基金規模等自變數的影響,並在將之細分為2004-2008年為金融海嘯發生前的時間,和2009-2012年為金融海嘯發生後的時間,藉由這兩段時間再加以比較前後兩者間的差異與關係,來提出觀點和建議,希望能幫助投資人更了解整個投信產業。本文於多元迴歸分析投信產業的結果顯示,除了員工薪資以外,其他變數與營收成長皆成負向關係。在分量迴歸分析投信產業的結果顯示,除了營業費

用和營收成長在0.1到0.9的分量都是呈現負向關係,其他變數則是在一定的適當範圍呈現負向關係;而在一定的適當範圍呈現正向關係,因此研判金融海嘯對這些變數有一定的影響並造成了改變。

國內股票型基金不定期定額投資方法績效研究

為了解決第 一 金投信 104的問題,作者吳惠君 這樣論述:

共同基金在國內已經發展三十餘年,已成為國人一項重要的投資理財工具。唯傳統的基金設計係以「定期定額」的方式來操作,而本研究目的在於設計一套「不定期定額逢低投資」的操作方式,並證實該方式的投資績效係顯著優於傳統的基金操作。具體而言,本研究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合計五年之基金每日淨值歷史資料,藉以比較定期定額與不定期定額(實際策略為當台股加權指數跌幅大於前一日1.25%即自動進行定額投資)分別在一年期、三年前、五年期以及金融海嘯期間(2008年)的績效表現。調查結果證實,不定期定額的績效均顯著優於定期定額的表現。本研究的結論可以提供投信產業設計新穎的共同基金,以提供投資人差異化的理財策

略選擇。本研究相信,「不定期定額逢低投資組合」相當適合資金較充裕的積極型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