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用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玻璃球用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明璁寫的 物裡學(2021復刻增修新版+全新攝影) 和黃阿皮的 種子的可能:154種果實種子圖鑑×30款設計創作,從撿拾、處理到手作的創造再生計畫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玻璃球/海洋探測器 - 岡本硝子也說明:玻璃球 /海洋探測器. Edokko Mark-Ⅰ Project · 海洋探測機Marine survey system “Edokko Mark-Ⅰ” · Glass sphere for instrument housing and flotation. PageTop.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麥浩斯所出版 。

東方設計大學 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林明宏所指導 陳宗漢的 詮釋結構模式應用於玻璃工藝推廣課程策略設計-以環保回收玻璃瓶創作為例 (2020),提出玻璃球用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玻璃瓶、玻璃工藝、5W1H、ISM、AHP。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 蔡宜壽所指導 游孟華的 不同粒徑次微米中空玻璃球之製備及其在玻璃隔熱效果的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溶膠凝膠法、次微米中空玻璃球、玻璃、隔熱的重點而找出了 玻璃球用途的解答。

最後網站玻璃球盆栽的價格推薦- 2023年3月| 比價比個夠BigGo則補充:「玻璃球盆栽」哪裡買、現貨推薦與歷史價格一站比價,最低價格都在BigGo! ... 小型微景觀多用途桌面玻璃造景客廳球缸內圓6.5公分x外圓11.2公分玻璃瓶盆栽生態瓶瓶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玻璃球用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裡學(2021復刻增修新版+全新攝影)

為了解決玻璃球用途的問題,作者李明璁 這樣論述:

  2008年李明璁第一本書《物裡學》,登上誠品暢銷榜,也獲選《聯合文學》年度散文、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台灣館主題選書。書中文章,甚至還被大學學測納入國文科閱讀測驗。時隔13年,在李明璁主持公視人氣節目《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而敲響金鐘、大獲好評之際,《物裡學》終於完成增補改寫、重新攝影、精裝設計,以復刻新版之姿,重磅回歸。     人不僅創造了各式各樣的物件,同時也被各式各樣的物件,塑造了自己。是以,我們對待事物的方式與態度,也會展現出我們和他人與自己的關係。     當一個人藉由採集收納物品,來堆疊形塑自我;物品便會在參與這個人日常生活的同時,也獲得獨特的新生命。狹義的消

費,並非連結人和物的唯一方式,還有更多複雜的記憶、情感、思緒、想像……在時空交錯的旅程中,深刻銘記。     於是一方斗室,也能成為社會人類學的研究田野。在書林几案與坐臥起居間,目光凝視著物之生成流變,進而嚴謹梳理物用脈絡。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經此考察反思,平凡事物閃現光采,艱澀知識親近生活。     本書於2008年初版發行,十餘年來,書中文章已被多本高中國文教材收錄。作者創新自由、不受侷限的寫作風格,將深入淺出的理論解析、與雅俗共賞的抒情隨筆,巧妙而精準地融合一塊。重新復刻的新版,不僅修訂、收錄這些精彩作品,更加入上萬字的新寫篇幅,以及作者本人重新攝影的近三百張相片。

    內容共分十章──影像之物、聲音之物、飲食之物、裝扮之物、居所之物、行旅之物、秩序之物、解放之物、象徵之物、閱讀之物。涵蓋日常事物的諸多典型與變貌。全書時而溫柔時而批判、帶點詼諧也適切感傷、私密對話同時宏觀思考、提供療癒又指向雋永。     李明璁作為台灣當前最具跨界創作能量的公共知識份子之一,這本書絕對是理解他思想與行動的關鍵起點,也是透過他的銳利雙眼、重新審視日常消費文化的一扇窗戶。

玻璃球用途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聖誕樹粉彩畫教學 - YouTube 直播
Christmas tree pastel art tutorial - YouTube live
.
看到後段有彩蛋,不止畫了聖誕樹啊🎄
喜歡和大家一起畫畫,一起經歷創作的過程!
Surprise drawing included 😆 watch till the end!
.
#ShelFridayArtLive week 31
Artwork collection on Facebook!!! Share your beautiful drawing with us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l.crafts.music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hel.crafts.music
Background music: KUMA Home Sloven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esDcefGWY
.
❤️溫馨提示❤️
💛直播影片請勿作商業用途
💚仿畫、轉載、參考請註明出處 🙏🏻謝謝尊重
Shel crafts&music 手作音樂
@shel.crafts.music
#ShelFridayArtLive
💙如欲借用作教案,只限免費分享(網上或面授),並請先Facebook / Instagram inbox我,謝謝
❤️Warm reminder❤️
💛please do not copy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credit us if replicate, share or take reference, thank you🙏🏻(name and hashtags listed above)
💙to borrow the drawing for free sharing sessions (online or face-to-face), please first inbox me for consent via Facebook / Instagram, thanks

詮釋結構模式應用於玻璃工藝推廣課程策略設計-以環保回收玻璃瓶創作為例

為了解決玻璃球用途的問題,作者陳宗漢 這樣論述:

廢棄玻璃瓶環保問題日益嚴重,大部分生產原物料都必須仰賴國外進口供應,用完即丟的概念,而無法做出有效的利用與設計。本研究針對環保回收玻璃瓶設計推廣課程,使玻璃工藝推廣課程發展於社區與學校之中,並且以環保玻璃瓶創作,衍伸出日常生活用品器具,以達到玻璃瓶廢棄物減量目的,與環保玻璃文創永續發展。本研究邀請9位玻璃教學專家資深老師參與玻璃瓶創作課程內容探討,採用5W1H、詮釋結構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ng, ISM)以及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探討環保玻璃瓶工藝課程設計,擬定其中差異化課程。接著再以分析現今於

玻璃瓶創作課程中,各個單元的階層關係,探索每個單元間的相互關聯性,設計課程內容包括玻璃瓶切割、雕刻、融合、飾品、塑型、彩繪、亮彩琉璃、蝕刻等共八個以環保玻璃瓶創作為重點的單元課程。透過課程實施結果,最後利用重要績效分析法(IPA)進行學員的問卷調查。問卷調查顯示學員對本課程皆具有高度的滿意度,並依重要績效分析結果可以獲知未來課程改進策略,經由IPA圖表來分析學員上課內容需求,課程設計可以再進步的地方為:「具標準化的流程教學」、「較多的實習操作體驗時間」,彼此讓教師能了解,上課學員之間的互動、學習、態度與能力,未來除了提供教師之教學參考之外,也可以做為學生學習上之參考。玻璃工藝種類繁多且複雜,玻

璃專業教師更為稀少,使得玻璃工藝教學無法廣大推動。本研究以玻璃瓶課程設計,透過文獻探討與操作實驗,建立完整教學架構,使初學者得以快速自行創作玻璃藝術,進而展開教學活動,以達到玻璃工藝傳承目的。

種子的可能:154種果實種子圖鑑×30款設計創作,從撿拾、處理到手作的創造再生計畫

為了解決玻璃球用途的問題,作者黃阿皮 這樣論述:

果實種子圖鑑 × 自然系再生創作 細說撿拾、清潔、乾燥的處理方式, 並製作各式各樣類型的裝飾作品: 耳環、項鍊、髮飾、吊飾、擺飾、 果實圈、風鈴、種子樹框畫、聖誕樹盆栽…… 讓果實種子的美好以另一種形式再生。 臺灣獨特的地形氣候,孕育種類豐富的花草樹木、瓜果作物,在我們周遭的生活環境就能拾得各式果實種子。仔細端詳它們,有些紋理特殊、形狀像花;有些造型別緻、質地有如珠寶,只要經過適當的乾燥處理,就能收藏擺飾或是製作自然系飾品,以創造再生延續生命的美好。 本書從觀賞創作的角度,選錄154種常見且適合收藏的果實種子,逐一介紹其外型特色、拾獲季節,以及清潔乾燥方式—水洗/水煮、曝曬/風乾/烘

烤/冷藏等處理經驗分享,讓拾回的種子都能被妥善收藏,減少長蟲發霉的可能;並精選30件果實種子作品實作教學,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家認識大自然寶石,體驗撿拾×手作的樂趣。 ▎本書特色 ◆ 154種257張果實種子原寸圖鑑及特色解析,從辨識到創作發想完整呈現。 ◆ 18種採集清潔保養工具介紹,使用家用常見小工具即可輕鬆處理。 ◆ 16種手作工具介紹,備妥基礎工具即可入門手作。 ◆ 40種手作五金配件素材介紹,與果實種子速配的異質組合。 ◆ 12個基礎創作技法示範,打磨、切割、雕刻等,上手之後用途廣泛。 ◆ 10個基礎設計概念分享,讓果實種子創作更具實用價值及設計感。 ◆ 30款令人驚豔的飾品、裝飾品

教學,演繹果實種子的創作廣度。 ◆ 79個舉一反三的延伸應用,激盪更多果實種子的想像空間。 ▎適用對象 ◆ 對果實種子產生興趣,想知道哪裡可以撿拾、哪些種類適合收藏觀賞或創作。 ◆ 撿到果實種子想要保存,有些放著卻裂開了、甚至發霉、長蟲,不知該如何處理。 ◆ 想嘗試用果實種子創作,但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材料,也不知道怎麼開始。 ◆ 已經學會基礎手作技法,想更深入了解其他配件使用方式,或是複合媒材搭配。 作者序 怎麼開始的? 小時候第一次去了嚮往已久的海邊玩, 結果在沙灘上找貝殼花的時間,比看海的時間多好多 ⋯⋯ 高中時看著地圖尋找傳說中有孔雀豆樹的學校, 第一次撿到相思豆,那種興奮的心情

還記憶猶新 ⋯⋯ 每次收集或購買材料總是相信「總有一天用得到」⋯⋯ 長大後才知道這是所謂的收集癖。 從學生時期就喜歡製作手工飾品,大學商業設計系畢業後,以手工製版的流行飾品設計師為業。後來發現要成立獨樹一格的品牌,從眾多的飾品創作族群中脫穎而出相當困難,並且對市面上常見的素材逐漸麻痺。在一次友人安排的旅行中造訪台南的「千畦種籽館」,對於館內種子收藏的種類數量大為驚豔:原來臺灣這片土地孕育種類如此豐富的果實種子,並可以乾燥收藏甚至用於創作。 於是從毫無植物學習背景的條件下開始撿種子之路,收集果實種子、花萼、苞片等木質化可乾燥收藏的部位,到手之後學習辨識、乾燥處理、實驗材質特性,並觀察成熟期和乾

燥前後的時間變化差異性,根據每一種類的特色和可能性,用於設計飾品或各種裝飾品,逐漸踏上這一條不歸路。 撿拾、創造再生 專屬於自己的一趟旅行、一段事件,除了照片、化為隻字片語的回憶,是否還能用其他方式被保留下來?那就是撿拾物。無論它是石頭、貝殼、碎片等任何形式,一旦參與故事其中,就是對自己最有意義的,並且無可取代。 仔細端詳撿拾來的果實種子,有些像花,有些造型別緻,有些花紋特殊,有些呈現珠寶般鮮豔的色澤⋯⋯乾燥後放入透明瓶罐,就成為自然獨特的擺飾;揀選精巧堅硬的種子加工做成飾品,草木孕育的寶石,耐看不造作。 臺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滋養的物種如此豐饒,享用甜美的瓜果之後,清洗種子、風乾收藏。即

使不追求稀有物種,也可以從食物及周遭草木開始留意,逐步達成到令人亮眼的收藏成果;野外拾掇不過度採集,適量擁有讓其餘回歸自然;物盡其用,既然撿回來就好好收藏,珍惜這片土地所孕育的美好,甚至使其重獲新生。 《種子的可能》是關於種子撿拾與創作的書,一共收錄154種適合乾燥創作的植物果實種子,逐一分析其外觀特色、創造發想、乾燥處理方式等,與30件作品的手作教學。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這本書,更加關心留意周遭被我們忽略或丟棄的大自然寶石,體驗撿拾×手作的樂趣。  

不同粒徑次微米中空玻璃球之製備及其在玻璃隔熱效果的研究

為了解決玻璃球用途的問題,作者游孟華 這樣論述:

本文係利用溶膠-凝膠法在不同模板下製備不同粒徑的次微米中空玻璃球及其型態與性質之研究。並將不同粒徑之次微米中空球製備成隔熱塗料,並探討其隔熱性質。本研究分為兩部分:第一步部分為探討不同模板(正己烷、癸烷、十二烷)對次微米中空玻璃球粒徑之影響。本研究製備之次微米中空玻璃球結果顯示:利用FE-SEM可觀察次微米球之型態,使用不同模板製備之次微米球為分散良好,粒徑均一之球形,並且由粒徑分析儀測量出,其次微米球平均粒徑分別為455 nm、842 nm和923 nm;由HRTEM觀察發現所製備之次微米玻璃球為中空結構,壁厚分別約為243.4 nm、255.8 nm和266.6 nm;由FTIR分析得知

未處理前之次微米中空玻璃球還殘留有機物,但經熱處理後,可被去除;並經XRD得知次微米中空玻璃球為無定型二氧化矽。第二部分為探討不同參數對次微米中空玻璃球塗料玻璃之影響。實驗結果顯示:在光學測試下,隨著玻璃球添加量與噴塗次數的增加,其光學性質包括影像清晰度、光澤度、穿透性霧度、透視清晰度會下降,但是其全透過率都保持在92 %以上,在經熱處理後,光學性質會提升。而在遮熱率來看,由粒徑為842 nm、添加量為2 wt%、噴塗次數為6次之樣本有最好的遮熱率,為27.24 %。目前研究結果,次微米球之中空率對平均粒徑來說,對遮熱率的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