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永續發展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永展寫的 永續國土.區域治理.社區營造:理論與實踐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永續經營定義也說明:年6 月,聯合國於巴西里約召開「地球高峰會」, 邀請一百多個國家元首出席,其間通過「里可持續發展(英語: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縮寫:SD)或永續 ...

南華大學 科技學院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趙家民所指導 許明森的 以資源基礎觀點探討綠色創新促進水電產業的永續發展 (2021),提出永續發展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永續發展、綠色創新、資源基礎觀點、水電產業。

而第二篇論文佛光大學 應用經濟學系 陳麗雪所指導 陳芳雅的 以SDGs指標評估國家永續發展績效─以WTO會員國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資料包絡分析法、共同邊界、績效評估、永續發展的重點而找出了 永續發展定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永續發展則補充:併在4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正式定義永續發展系指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需求的發展。 1992年地球高峰會,發表裡約環境和發展宣言,並提出21世紀議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永續發展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永續國土.區域治理.社區營造:理論與實踐

為了解決永續發展定義的問題,作者李永展 這樣論述:

  本書分為二大部份,第一部份彙整了國土規劃、區域治理、城鄉發展及社區營造等相關論述,第二部份則以在桃園縣的實務操作過程為經驗場域,詮釋如何可以在地方層級落實「理論與實務整合」的願景,並將地方打造成「接軌全球,深耕地方」的平台。這個平台必須結合理論與實務,才能因應全球時代下各國城市及區域的競爭,而這個平台經驗或許可作為台灣「五都十七縣」在各個縣市的地方特色上打造不同地方經驗之可能,也惟有如此才可能實踐經建會國土空間發展策略所主張的「一點多心」之目標。   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各有六章,理論部份的前二章集中在如何因應「全球暖化」的挑戰,第一章從氣候變遷及極端天氣事件的面向,提出國土空間發展策略

的論述,第二章接著便從跨領域(territory)及跨學科(discipline)的跨域治理角度,檢視後五都「都」與「非都」的區域治理策略。第三章及第四章探討「全球化」挑戰下二個不同面向的都市規劃,第三章討論全球時代下的新都市形式「航空城」,第四章便從創意產業的角度提出因應全球都市競爭下的可能作法。第五章及第六章由下而上地提出社區營造的作法,第五章解讀全球時代下的台灣社區營造,第六章則從住民自覺的途徑,建立永續都市社區的行動研究。   第二部份則是以我在桃園縣任公職的五年實務經驗,提出具體回應上述六個論述的地方操作經驗。這六個實作經驗分別從大尺度的全縣發展策略規劃,到鄉鎮市尺度的案例,最後落到

最小尺度的社區及街廓尺度。第七章係我在負責桃園縣全縣城鄉發展業務時,對理想的縣市層級尺度的永續發展策略規劃之陳述──「創意.永續.桃花園」,「創意」是要回應全球化挑戰的關鍵詞,「永續」是要回應全球暖化挑戰的關鍵詞,而「桃花園」則是說明如何在不同特色的空間來落實「創意」與「永續」理念。   第八章及第九章說明全台第一個由縣政府擬訂且經內政部核定的區域計畫之內容,第八章闡述縣市區域計畫的定義與內涵,第九章則是跨鄉鎮市的桃園航空城區域計畫之內容。   第十章所論述的主題乃緣於桃園機場捷運即將通車的機會,將捷運場站周邊的土地重新進行規劃,並具體將永續發展理念分別從都市計畫、都市設計地政及建築管理的環節

加以整合,提出以桃園機場捷運 A16 站為例的生態城鎮規劃。   最後二章則由最基層的社區及街廓尺度落實永續發展及社區營造理念。第十一章是桃園縣新屋鄉埔頂社區的案例,透過社區居民的參與,落實埤塘水圳的保存與活化,這個計畫的執行過程是透過埔頂社區發展協會的伙伴一起參與,而令我特別感到振奮也值得大家學習的是,負責執行本計畫的是一位年輕朋友,她的背景雖然不是空間或社造相關領域,但由於她對地方投入的感情及熱誠,以及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態度,在執行本計畫的過程中,透過社區工作坊並結合民間團體的力量,讓社區年輕人成為計畫推動的發動機,同時以生態工作假期手法,讓社區老老少少都來參與埤塘棲地的環境整理及社區生活文

史的調查,真正落實由下而上的「埤塘社區化」理念,這個計畫的執行成果後來也成為營建署引介給其他社區參考的優良案例。   第十二章以中壢高中所在的街廓及社區為例,透過民眾參與及永續景觀的理念,提出生態街廓之規劃與設計,這個計畫的背景主要是想到永續城市或永續社區的理想都不容易一步到定位,所以便思考到可不可能在住家附近的街廓來落實永續發展理念,因此便提出推動生態街廓的構想。   本書所書寫的論述或記錄的案例雖然不見得可以放諸四海皆準,但正如我常說的「互相批評求進步」,它們是我五年公務生涯,真心且誠實地嘗試從專業角度結合理論與實務的一個記錄,或許可以幫助對國土規劃、區域治理、城鄉發展及社區營造有興趣的伙

伴得以從「大處著眼(理論),小處著手(實務)」的架構,來解讀台灣理論與實務整合過程中的林林總總。我深信、也期許,台灣各地有更多類似的作法,才能從不同場域及不同面向逐步將台灣建設成為永續的美麗寶島。 本書特色   本書呈現了作者對城鄉永續發展的解讀,它不只是城鄉永續發展光譜中的一個註解,而是一個跨域治理者於實務操作的體現與檢討。   透過更多的「做中學」經驗,城鄉社區應由國內外理論及成功案例取法,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使其有在地化實現的可能,達到環境共生的永續願景。 作者簡介 李永展   目前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研究員、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專長為國土規劃、城鄉發展、永續發展、社區營造及

環境心理學。   李教授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及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並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博士及都市設計碩士。   李教授曾擔任桃園縣政府城鄉發展局局長、桃園市副市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農委會生物多樣性委員、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理事、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理事、監事、台灣濕地學會理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   由於積極參與921災後校園重建工作,李教授於2003年獲頒教育部「921校園重建─新校園運動貢獻獎」;而由於其卓越的學術研究及期刊論著,李

教授於2004年獲頒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都市計畫獎狀學術類」,並於2011年獲頒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2011 (28th Edition)。

永續發展定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近十年來國際間都在積極推動綠色經濟議題,有越來越多的團體都在推動我們的生活走向生態的、永續的、低碳的綠色經濟,尊重環境資源的限制,揮別過去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高工時的產業與生活型態。甚至聯合國對於「綠色經濟」下了新的定義:一個新的經濟體,能夠讓人類文明永續發展下去,並取代現有的出口導向經濟,縮短貧富差距,挽救經濟頹勢,保護受創嚴重的自然環境。這樣的趨勢逐漸形成,也因此有了"綠色債券 ETF"這樣的投資標的出現,這是未來的新趨勢,值得我們大家共同來關注!

======================================================

林成蔭簡介:
台灣證券分析師、萬寶投顧基金事業處執行副總、新光投信協理、組合基金經理人、政府四大基金代操經理人、各大企業與政府機關講師、《財子學堂》創辦人及專欄作家。著作:股海樂活、遨遊股海、搞定海外投資的8堂課。

以資源基礎觀點探討綠色創新促進水電產業的永續發展

為了解決永續發展定義的問題,作者許明森 這樣論述:

  近年來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經濟衰退,企業紛紛以新的思維推動產業發展,提升競爭力的同時,也增加產業的優勢與可能性。全球知名綠色企業專家安德魯・溫斯頓(Andrew S.Winston)提到:「當其他企業在原地踏步時,綠色創新才能協助你在市場中取得領先地位」。因此,企業不只需要節能減碳更要綠色創新,才能真正為產品或服務創造價值,讓人類與環境永續共生。  本研究探討之水電產業屬勞力密集產業,多數為中小型企業且普遍缺乏經營策略與整體環境分析思維,無法確實掌握產業環境變動。隨著未來綠色產業的高度發展,傳統產業的創新轉型是必然的趨勢。而探討的個案公司經了解實際營運狀況,以資源基礎觀點分析水電產業既有

的專業技能完全可以因應各方需求,亦能配合設計規劃、趨勢需求應用綠色產品,進行綠色技能創新!只要做市場區隔,強化專精項目,就能為公司本身建立獨特優勢。再者,經PEST分析外部環境,發現水電產業對於普羅大眾絕對是有根本上的高需求,礙於政府法規及未能重視產業環境,若能儘速調整協助業者解決缺工問題及掌握原物料自主性,在完善工程品質的基礎上,將能創新水電產業的價值優勢,朝向永續經營邁進。

以SDGs指標評估國家永續發展績效─以WTO會員國為例

為了解決永續發展定義的問題,作者陳芳雅 這樣論述:

永續發展理念必須涵蓋估三大原則公平性、永續性、共同性,在世代間必須強調互相公平而拒絕兩極化對比現象,並在滿足人類對經濟社會發展時不能超過承載力,然而每個國家都擁有其特殊性,落實永續發展是不可能一致的,所以公平性與永續性應是全球共同行動以及認知整體性及相互依存性關係。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永續發展17項指標,17項指標面向包含消除貧窮、饑餓、健康、教育、性別平等、水與衛生設施、環境資源與多樣性。而經濟在永續發展指標中其為重要,貿易會帶來國家成長並且能改善貧富差距以及現有狀況,聯合國近一步與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進行合作,世界貿易組織在實現

聯合國永續發展議程方面也積極發揮極大作用,每年與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密切合作,提供年度工作報告檢視過去整年度為協助實踐永續發展目標所做的努力與改善。本研究使用共同邊界資料包絡分析法探討世界貿易組織的會員國進行永續發展效率表現,本研究對象為世界貿易組織中的83個會員國成員,並依照成熟經濟體與新興及開發中國家經濟體將其分成兩大群體,探討永續發展效率的來源。實證結果顯示:成熟經濟體國家在永續發展上的技術效率較佳;多數的成熟經濟體國家在落實永續發展上具有較卓越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