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社會歷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母系社會歷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寫的 格蘭德大媽的葬禮 和徐明松,黃瑋庭的 狂喜與節制:張肇康的建築藝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皇冠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朝陽科技大學 幼兒保育系 蘇秀枝所指導 施品竹的 司法案件中居家保母與嬰幼兒事故傷害之分析 (2021),提出母系社會歷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居家保母、傷害、嬰幼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羅肇錦、陳廖安所指導 李長興的 漢藏語同源問題 (2021),提出因為有 漢藏語、同源詞、借詞、歷史比較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母系社會歷史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母系社會歷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格蘭德大媽的葬禮

為了解決母系社會歷史的問題,作者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這樣論述:

  《百年孤寂》番外篇!   馬奎斯遺失在「馬康多」的最後一塊拼圖!     沒讀過《格蘭德大媽的葬禮》,就無法了解《百年孤寂》與真正的馬奎斯     首度正式授權   繁體中文版   根據西班牙文版   全新翻譯     孤獨的人都善於等待,   等待一個人到來,   或等待一個人死去……     格蘭德大媽的時辰到了,權勢顯赫的她活了九十二歲,最終還是病死了。     她的家族統治馬康多長達兩個世紀之久,這個村莊以她的姓氏建造,沒人知道她的祖產來源、坐擁多少財富、占有多少土地,只知道這個母系家族相當封閉,兄弟娶妯娌,叔伯娶

孫女,姪甥娶姑姨,繁衍子孫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就算受盡死亡的預言折磨,格蘭德大媽仍舊相信,自己會像戰勝奧雷里亞諾.波恩地亞上校的祖母一樣活過百歲。直到總統與教皇都前來奔喪,直到她的家族成員都套上喪服聚集在掛著血鹿與剝皮豬隻的大宅裡,她才明白自己早已油盡燈枯,正在死去。     於是在最後的氣息消滅之前,她耗費數小時確立遺囑,並宣布了一份教人瞠目結舌的財產清單……     本書共收錄馬奎斯八個短篇傑作,從無照的牙醫、殘暴的村長、哀傷的寡婦、偷了撞球的竊賊,到打造華麗鳥籠的木匠、看過三次魔鬼的神父、洞穿孫女心事的瞎眼祖母,以及權傾一世的女族長……馬奎斯透過巧妙的布局

,將看似獨立的故事串成一部蕩氣迴腸的中長篇巨作,不僅讓人窺見故事背後的波濤洶湧,也讓我們看見一代文學大師的細膩與深刻!   名家推薦     【作家】盧郁佳 專文導讀 【作家】王盛弘、【作家】吳曉樂、【作家】陳思宏 經典推薦!   好評推薦     《格蘭德大媽的葬禮》寫的都是很平凡的故事,但有很深刻的一種人生的悲劇感。――作家/三毛     馬奎斯是以小說刺秦的牙醫,將鳥籠獻給孩子的木匠。英國詩人狄蘭.湯瑪斯說:「不要溫馴地步入良夜。白晝將盡,就算年老,也要燃燒且咆哮。憤怒吧,憤怒地抗拒天光將滅。」《格蘭德大媽的葬禮》是荒野長夜中寂靜的咆哮,如

魯迅詩「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白色恐怖噤聲年代的橫空驚雷。――作家/盧郁佳     〈格蘭德大媽的葬禮〉無疑是馬奎斯所寫過的、被公認為最重要的短篇故事……它是馬奎斯整個文學和政治軌道上最關鍵的一篇作品,首度結合他的兩個文學體裁「寫實」和「魔幻」,並為接下來半個世紀完整的成熟作品鋪路。――文學評論家/傑拉德.馬汀

母系社會歷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戰後初期的台灣報人:吳濁流、李萬居、雷震、曾虛白」介紹
       
訪問作者:邱家宜
    
內容簡介:
當今台灣媒體生態的起源、複製與再生。
      
  二次大戰結束後,經歷四十多年(一九四五〜一九八七)的政治高壓管制,與三十多年(一九八七〜二○一九)的自由市場競逐,台灣的新聞媒體生態之所以發展成當前樣貌,跟這個社會的許多其他面向一樣,都具有歷史獨特性。
      
  本書以吳濁流、李萬居分別代表台灣本地報人及半山報人群體,而在外省報人方面,則以曾虛白、雷震分別作為依附國民政府政策與批判國民政府政策的代表,觀察這些不同的報人群體,如何代表其背後不同的知識階層,在戰後台灣報業的舞台上各自、同時也是共同的展現意志,在經歷交會與分歧、激盪與磨合之後,如何在台灣的媒體生態上持續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作者簡介:邱家宜
  出生於「殺朱拔毛、反攻大陸」時代的台灣,在父系中國、母系台灣的家庭成長;穿梭在代表父系、高調的宗法與廟堂,及代表母系、靜默的人情與生活之間,直到理解表象下往往還有深埋的底層。研究台灣近代史,讓我了解自己人生的底圖如何繪成,這是一幅讓我駐足良久,不時喃喃自語「原來如此」,仍在不斷展開中的底圖。
        
        
粉絲頁: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司法案件中居家保母與嬰幼兒事故傷害之分析

為了解決母系社會歷史的問題,作者施品竹 這樣論述:

社會變遷多數婦女走入職場,讓居家保母的需求增加,家長對於保母有更多的要求,但居家保母在家照顧過程中因疏忽或情緒不穩導致不當管教的意外事件,卻沒有因著居家保母系統管理與訓練而停止。因此本研究透過「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的判決書,針對民國100年1月1日至109年5月28日居家保母與嬰幼兒事故傷害之108筆案件進行分析,共有109位受害者與118位被告,其中被告有69位受傷、40位死亡。結果發現本研究受害者當中,男童多於女童;年齡為1歲(含)以下之嬰幼兒的比例最高;過程當中有哭泣的比例較多;案件中有七成是領有保母證照;高中以上的比例佔八成,學歷越高導致嬰幼兒死亡的比例越高;收托月費為2萬(含)

以下之案件最多;托育總時數長達24小時之案件比例最高,與受害者是否死亡存在顯著性關聯,托育時間越長意外傷害越容易發生;而被告照顧嬰幼兒1個月到6個月(含)導致受傷與死亡率較高;案件最多發生於早上9:00-11:59之間,且於室內的臥室的受傷與死亡案件比例較高,其中於睡眠中死亡之案件較多,更要多留意;發生現場有第三個人在場的案件較多;被告收托2位以下嬰幼兒發生事故的機率較高。判決結果118位被告當中共有64位(54.2%)被處有期徒刑,有40位被判刑11個月以下之有徒刑;有13人遭處拘役,遭處50天拘役的比例最多;有28人緩刑,予以緩刑之案件73.1%被判刑11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有13筆案件有支

付和解金,其最低一萬元,最高金額達四百五十萬元。

狂喜與節制:張肇康的建築藝術

為了解決母系社會歷史的問題,作者徐明松,黃瑋庭 這樣論述:

浪漫與理性,是共存於張肇康創作中的雙重力量; 他以「現代之眼」拾取傳統精華, 致力尋找華人建築之現代性的出路。     張肇康是華人建築師中少見畢業自哈佛、師承葛羅培斯的直系弟子,   也是與貝聿銘、陳其寬共同實踐東海大學校園規劃的關鍵推手。     身為兼容包浩斯教誨與華人文化的浪漫主義者,   收放、陰陽的雙重力量,在張肇康畢生創作中皆相伴而生,   有時酒神似的浪漫狂放,有時又理性的自我節制。     張肇康接受包浩斯設計教育的洗禮,   先是在創作、實驗了一系列的「中國現代建築」,   試圖將所學的包浩斯現代性,努力嫁接到華人傳統建築,   而有了東海校園建築、臺大農業陳列館、香港

太平行大樓等佳作;   晚年則以「現代之眼」進行民居的測繪與記錄,   著成《中國:建築之道》一書,既傳達他對現代建築與傳統對話的看法,   也寄寓了他在艱困創作環境中持續找尋出口的浪漫奮戰。     建築學者徐明松歷經數年深入研究、蒐集、探訪,終將張肇康散落香港、美國、中國各地的建築作品梳理清晰,分為「東海時期1954-1959」、「後東海時期1959-1975」以及「沉潛時期」三輯,共二十多件精選作品,深入淺出地介紹張肇康其人其作的發展歷程、職業環境與作品特色。由此,可清楚看見一條脈絡的成形:張肇康試圖將他所學到的包浩斯現代性,努力嫁接到華人傳統的木構建築,創作、實驗一系列的「中國現代建築

」,而後更以「現代之眼」進行民居的測繪與記錄。讀者不只能認識個別作品,也可以更有系統性地理解作品在時代中所象徵的意義。     本書不僅是一本透過作品來述說的建築師傳記,也不單純是一部經典現代建築指南,徐明松亦想透過張肇康一代的建築師生命,探討建築師與社會相容的可能性與困厄處──為何頂著顯赫文憑與歷練、年方43歲的張肇康,就已完成此生最好的作品?之後僅能透過民居的研究,作為在這種充滿磨難的創作環境裡唯一的救贖與出口?一如王大閎晚年提筆寫起小說,陳其寬拿起顏料揮灑。作者拋出提問,勾畫巨匠身影,只希望能讓來者可以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看得更廣、更遠。   本書特色     1. 首部以作品為經、以年代

為緯,勾勒出張肇康的創作生命、思想與人生的建築傳記。   2. 深入扼要的東海大學建築賞析指南,收錄珍貴的創建初期舊照與各式建築設計圖紙。   3. 透過解說導讀、建築地圖、建築師作品年表,帶領讀者認識五、六○年代台灣現代建築的設計脈絡。

漢藏語同源問題

為了解決母系社會歷史的問題,作者李長興 這樣論述:

歷史比較語言學是研究語言之間是否具有發生學關係及其演變過程的一種歷史語言學,旨在建立語言間的親屬關係及系屬劃分,並重建原始母語,探索出語言自母語分化後的演變規律與方向。其所利用的研究方法是歷史比較法,是透過比較語言或方言間的差異,透過語音對應規律確定同源詞,重建原始語言音系,並找出從原始語言演變至後世親屬語言的演化規律。第一章敘述漢藏同源歷史比較所需的材料跟方法以及介紹漢藏比較近50年來的研究成果跟所遇到的困境。第二章則首先介紹漢藏語言系屬劃分的不同觀點以及介紹多家學者對於原始漢藏語性質的看法,其次嘗試以漢語書面文獻材料所考證的音類成果以及周秦兩漢時期的借詞對音規律去觀察、構擬上古漢語音系,

探討上古漢語音系的聲母系統及韻母系統面貌,進而上溯至原始漢語音系。透過歷史比較法建構原始藏緬語音系。第三章則從原始漢藏語的歷史比較背景入手,本文主要運用借詞在貸入諸親屬語言內部無法形成整齊的語音對應規律原則來判別漢藏語間的同源詞跟借詞區別,透過實際舉例操作進行漢藏語同源詞跟借詞的鑑別,凡符合這條鑑別原則的皆為借詞。在從多個面向探討漢藏語言的語言現象後,提出6條關於鑑別漢藏語同源詞跟借詞的原則。第四章則透過漢藏比較尋覓漢藏同源詞,1074個比較詞項的歷史比較尋覓到22個漢藏同源詞。第五章則從藏緬語言的形態進行歷史比較,得出藏緬語言可溯源至原始藏緬語時期的僅使動態、肢體與動物名詞前綴、反義詞前綴三

個形態,再與上古漢語的形態進行比較。本文針對漢藏語同源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希望能夠解決長期圍繞漢藏語言是否同源的爭議,內容包括漢語古音的重建、古代漢語是否具有形態、同源詞表的選擇、語言分化時的共同創新、漢藏間是否具有嚴整的語音對應規律、類型是否轉換、多音節與單音節等問題重新探索,從具體的語言探索語言的發展,從歷史的比較重建語言的音系。本文在進行漢藏比較前,先利用漢語書面文獻材料(以諧聲及詩韻為主,佐以通假、又音、詩韻、聯綿詞等綜合運用)重建漢語的原始形式,排除後起詞項,繼以藏緬語言書面文獻及活語言材料進行跨級比較,重建藏緬語言的原始形式,最後進行比較詞項的漢藏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