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設計 專門 學校 學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東京 設計 專門 學校 學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ReevesWiedeman寫的 億萬負翁:亞當‧紐曼與共享辦公室帝國WeWork之暴起暴落 和FedericoMarcon的 博物日本:本草學與江戶日本的自然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行路 和衛城出版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馮寶珠所指導 趙華鈺的 台灣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社區大學為研究對象- (2008),提出東京 設計 專門 學校 學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因應方式、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因應方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京 設計 專門 學校 學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億萬負翁:亞當‧紐曼與共享辦公室帝國WeWork之暴起暴落

為了解決東京 設計 專門 學校 學費的問題,作者ReevesWiedeman 這樣論述:

比「惡血」療診公司(Theranos)伊莉莎白.霍姆斯更膽大妄為! 僅僅為了換得他答應「走人」,金主軟體銀行同意支付十億美元離職金! 美國商業史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負面」傳奇事件! ───||亞馬遜書店數千則讀者肯定,給予平均四星半超高好評||───   *****   不只旁人,連他自己都曾自視為「下一個賈伯斯」,   他還曾經揚言,要讓傑夫‧貝佐斯追著他的車尾燈,   甚至說過,也許哪一天他會想「坐以色列總理大位」……   他如何強勢崛起?「國王的新衣」又如何遭到戳破?   亞當・紐曼是大學中輟生,自以色列移民美國後,多次嘗試創業卻不甚順遂,險些被迫離開美國。2010年,

紐曼與友人米格爾・麥凱爾維創立WeWork,承租大樓閒置空間加以整修與裝潢後,轉租給自由工作者——自此找到了致富密碼。     2011年史蒂夫‧賈伯斯離世後,全世界開始追捧逐步嶄露頭角、猶如救世主的新世代創業家,亞當・紐曼便在此時引起眾人注意。相比其他創業家,紐曼更懂得如何結合「靈性」與「商業」兩大要素,他不滿足於傳統房地產業者的角色,反倒仿效那些宣稱要「改變世界」的矽谷獨角獸,承諾WeWork要「讓美國的工作場所變酷」,除了標榜社群的歸屬感,還宣稱公司使命是「提升全球覺知」——雖然就連員工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為了爭取科技創投業者的鉅額資金,紐曼夸夸其談稱房地產業具有網絡效應,

並表示WeWork會發展成第一個「實體社群網絡」,甚至要員工研究如何發行公司的加密貨幣。雖然最終他沒說服「科技」創投業者,但依然憑藉著獨特膽識與口才,說服數家知名創投公司與企業家投資WeWork,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要五毛,給一塊」的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孫正義投資WeWork時,已是該公司的「G輪」融資,但他不僅未質疑,反倒主動要紐曼拉高公司估值,做更大的夢。       紐曼拿到新資金後,變本加厲且毫無章法地繼續「閃電擴張」,從併購不同產業的公司、興建大樓,乃至創辦學校。他宣稱WeWork是個大家庭,以理念吸引員工拿低薪為他賣命,卻不斷增加自身持股的影響力,安插親人好友任職自家公司,不

避諱利益衝突、自購大樓出租給WeWork,生活之奢華更不在話下。     十年間募得一百一十億美元,理論估值曾衝上四百七十億美元的WeWork,很快便「再度」燒光了錢,由於潛在投資人疑慮漸增,紐曼為了繼續籌措資金,2019年時不得已決定讓公司上市。正是首次公開上市需揭露的訊息,揭開了這個共享辦公室帝國的繁榮假象。最終,WeWork爆發了美國商業史上最難堪的公開發行申報……     作者里夫斯‧威德曼採訪了兩百多位相關人士:WeWork高階主管、各層級員工、合作過的地主與投資人、參與IPO的銀行家與律師,以及紐曼的友人、顧問乃至競爭對手等等,也清楚爬梳了紐曼與投資人之間的關係,完整揭開WeW

ork內部運作的真相,帶我們見證這場足以警世的商界大案。(更詳盡介紹可參閱目錄引文)   各界好評     ・《紐約時報》編輯精選好書   ・《連線》雜誌秋季推薦好書   ・《新聞週刊》秋季必讀非虛構作品   ・《出版人週刊》十大商業與經濟好書   ・《InsideHook》十月最佳選書   ・彭博社非虛構作品推薦      ►「這是個節奏明快、悲喜交織的傳奇故事,涉及理想主義、貪婪、以及毫無節制的野心。書中闡述過去十年WeWork獲得創投融資後,如何變得膽大妄為,這也是深入了解品牌力量的絕佳案例研究。作者威德曼非常善於巧妙安排許多令人驚奇的細節,幾乎每一頁都有亮點。」——安娜・維納,《恐怖矽

谷:回憶錄》   ►「日後,當歷史學家回顧銀行和創投業者投入矽谷的大量資金時,必定會以WeWork的毀滅性失敗作為警世故事。」——彭博社   ►「別去管療診公司了,現在又有一家獨角獸企業跌落神壇。作者威德曼巧妙地讓我們看到媒體大肆炒作的WeWork、以及曾受到大力推崇的該公司創辦人的真實樣貌,讓我們真正了解到底哪裡出了差錯。」——《新聞週刊》     ►「這本書生動地揭露一家高速成長的房地產租賃公司如何矇騙全世界,將它視為有價值、有能力改變社會的科技獨角獸。威德曼詳細描繪了這群狂妄自大的高階主管,私底下如何過著難以想像的奢華生活。」——《連線》雜誌   ►「光是描述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如何浮

誇,這本書就足夠吸引人,但作者更想要論述的,是亞當・紐曼現象背後所代表的意義。」——珍妮佛・莎萊(Jennifer Szalai),《紐約時報》     ►「本書報導了亞當・紐曼及難以成功的共享辦公室公司WeWork的故事,節奏緊湊、令人印象深刻,威德曼透露了許多怪異、荒誕的細節,讓讀者得以窺探紐曼生活圈的真實情況。」——《報告書》(Pitchbook)     ►「生動而詳盡地報導各種戲劇性事件,讀來就像一口氣看完一部步調快速的小說,書中描述富有個人魅力的紐曼如何攀向高峰,而後跌落谷底,令讀者不禁懷疑他究竟是吹牛大王、堅定的信仰者?還是兩者皆是?另一方面讀者也想知道,當初盲目跟隨WeWor

k攀頂的那些人,究竟學到了什麼教訓?」——媒體評論家肯・奧萊塔(Ken Auletta)     ►「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威德曼讓複雜的企業傳奇故事變得容易理解、充滿趣味,讀起來感覺似乎與紐曼及他的同事共處一室,共同經歷這輛企業列車失事的曲折過程。」——《出版人週刊》

台灣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社區大學為研究對象-

為了解決東京 設計 專門 學校 學費的問題,作者趙華鈺 這樣論述:

一、序論 「社區大學」在教育部的推動下,1998年9月,台北市文山區社區大學首先成立試辦,而往後的社區大學也紛紛成立。然而,自從社區大學成立以來,不少國內的研究者紛紛投入其研究的行列,從全國博碩士論文網 裡面搜尋,可發現至目前為止關於社區大學的研究論文,約有128篇論文。其中,相關之研究有社區大學的學員學習的動機之調查(李芝靜2005);對於社區大學課程規劃之探討(陳明昌2004);成人參與社區大學電腦學習動機及課程需求之研究(劉素珍2005);社區大學定位與實施策略之研究(2001吳明宗);社區大學教師教學初體驗(洪琦婷2003);或者是社區大學教師教學實踐歷程之研究(黃宜雪2002)等

。關於社區大學的研究雖然為數不少,但關於成人教師教學困擾的研究論文屈指可數僅有一篇(徐心浦2004),甚至關於社區大學日文教育的論文也僅有一篇而已(吳佳伸2004),其內容也僅僅在探討課程方面的設計與規劃等,而對於針對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上的困擾並未做深入的著墨。由此可知,關於社區大學日文教師之教學困擾等研究論文寥寥無幾、乏善可陳,其研究成果還有待後續相關日文教育研究者共同努力,以作為改善社區大學日文教育教學上的目標。 此外,高見澤(1994:37-38) 曾經對做為理想的教育基礎條件之必要調查這樣描述:1.探討教育行政機關。2.探討教育之場所。3.探討執教之教師。4.探討受教之學習者。

由以上看來,高見澤認為,作為一個理想的教育是有必要針對教育機關、教育場所之機關、教師及學生做一番的調查。調查出問題點之所在,在針對問題點下去做探討提出適當的解決之道,乃是一個好的教育理念。 再者,高見澤(1994:39) 除了對理想的教育基礎條件做說明外,也對理想的教育方針之內容做了這樣描述:1.探討教育內容2.探討教授法內容3.探討課程設計內容4.探討評價法之內容  從高見澤描述可得知,除了針對教育機關、教師、學生等對象內容做探討之外,也是有必要針對站在第一現場執教教師對學生所教授的教育內容為何?教授法如何實行?何時教什麼樣的教材?以及如何去評價學生?等方面問題之探討。筆者認為

,除了直接探討教師對學生實行教授內容之外,教師在對學生實行教育之時,是否會出現若干程度的困擾等問題,也是值得考察的問題之一。 然而,執教之教師的工作不外乎就是以教學為主,首先從「教」與「學」兩個字來看,黃光雄(1988)認為「教」與「學」是人類進步發展的重要手段,是施行教者以適當的方法,增進受教者學到有認知意義或有價值目的的活動。教師在學校中扮演著教學者、訓輔者、領導者等角色,吳明清等人(1996)指出教師的工作內容,包含許多相關活動,可分為:課前的準備工作、課堂中的教學工作、生活輔導工作、行政及班級事務工作、研究與進修活動、社區服務工作。由此可見教師的工作多麼複雜與繁重,在平常規定的上

課時間之外,還需要負責學校的行政、學生訓輔、課前準備、研究與進修等活動。 由於教師工作的多元化與複雜化,因為工作所產生的困擾問題、壓力事件便接踵而來,以致造成教師的教學熱忱與教學態度逐漸產生動搖。教師是教與學中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而蘇詠梅、鄭美紅、曾照亮(1998)認為教師不應該只集中在課程與學生,而缺乏對教師的教學勝任度的關注。教師未能在教學工作建立信心,產生相關問題與困擾,其結果可能間接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出現一定程度的困擾與障礙,而降低了教學上的品質。 由此可知,教師在教學上所遭遇的問題與困擾,是需要深入的探究與瞭解,有效解決教師的困擾問題,除了能夠提昇教師本身的教學品質

之外,也能間接造福受教之學生,並且培育活潑樂觀、創造進取的學生。而其所遭遇困擾問題等之因應方式若能深入探討、了解,筆者認為也必定能夠將相關的經驗提供給從事相關領域的教學者一個寶貴的參考指摽。 基於以上的描述,在本論文研究之目的有4點:1.瞭解從事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遭遇到的教學困擾及其他問題點。2.探討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所遭遇教學困擾時的因應方式。3.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的結論與建議,做為從事社區大學日文教育之教師及社區大學之參考。4.期望這篇研究結果能夠提升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上的品質,使社區大學的日文教育能夠走出有別於其他日文教育的一片天。二、先行研究

在國內關於教師教學困擾相關研究,為數甚多。但目前筆者所找到的教師教學困擾全都局限幾乎侷限於國中、國小或特殊教育領域的一般教師,甚少有關於成人教師之教學困擾。關於先行研究的成人教師之困擾相關研究有黃富順(1993)、王瑞宏(1996)、蔡傳暉、顧忠華、黃武雄(1999)、徐心浦(2004)等;然而,在日本相關的先行研究有當地教學之日籍日文教師座談會(1998),其內容為日本當地日籍日文老師們所做的座談會得出的語學教師共通的困擾。 從這些先行研究資料,筆者日本日文教師教學困擾與國內成人教師教學困擾可分成三個方向:1.教師本身層面的困擾,如:在職進修、個人壓力、教材、課程規劃、自己本身的教

學經驗等。2.教師對學校層面的困擾,如:就任學校的教學設備等資源與教學環境等困擾。3.教師對學習者層面的困擾,如:缺席或中輟、學生程度不一、評量學生學習、發言方面等困擾。 此外,由筆者所參考的徐心浦(2004)社區大學教學困擾之論文來看,雖然可以發現其教學上有其困擾存在,但其論文著重在訪談任教各式各樣課程的成人教師(如:宗教課、電腦課等教師)所得出的結論,並非有專門分門別科所得的結論。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針對一個課程(比如日文課或英文課等外文學習)來做分門別類探討。再者,對於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課程之困擾與因應方式為何?仍然尚未深入探討,筆者認為仍然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三、台灣「社區

大學」之現狀及問題點 社區大學的構想主要源自於台大教授黃武雄,他在1994年4月10日發起了一項大規模的「410教改運動」,該活動在台北街頭展開,共約有三萬民眾走向台北街頭,要求政府加速教育體制的改革,其四大訴求為:訂定教育基本法、小班小校、教育現代化,以及廣設高中大學。為了回應民間的壓力,政府乃宣佈成立「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聘請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擔任召集人,並邀請關心教育改革之學者專家、社會賢達等代表,以兩年的時間推動研議各種教育改革方案,並完成「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書」,作為教育改革的施政藍圖。然而黃武雄教授為了他的教育堅持,認為台灣的教育改革需要與社會改革更緊密的連結,因此有

了「社區大學」的設計(顧忠武2000)。 社區大學在教育部的推動下,1998年9月,台北市文山區社區大學首先成立試辦,而往後的社區大學也紛紛成立。而根據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 可得知,目前社區大學的數目已經達到了70幾所。 即使達到全國普及化的數量,但是社區大學仍然遇到不少問題。首先由教育部(2004)指出社區大學所面臨3項問題 :1.地方政府主動性仍有待提昇:承辦社區大學之問題2.公民課程之開設率過低:學術課程所佔比率之問題3.授予學位之爭議:學位授予問題另外,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與常務理事張捷隆、顧忠華(2006:34~42)等提出關於社區大學5點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1.理想與

現實的拔河:學術課程與藝能課程之問題2.課程比重的偏向:學術課程能否開課之問題3.異質化的危機:社區大學承辦的單位並無全國一致性的規範之問題4.經營前景的不確定性:到社區大學能否永續經營之問題5.學員認證的迷思:學位證書能否被教育部承認之問題 再者,根據黃武雄(1998)、陳瓊如(2000)、監察院(2003)等文獻可得知,社區大學所延聘的師資、課堂上的學員、課程設計、上課場地以及行政方面等問題點,在某種程度上,都會造成社區大學教師在教學上若干影響。四、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分析 本論文最主要探討筆者所回收的44份問卷及7位有意願受訪的日文教師,藉此了解社區

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實際情形。在探討之前,筆者簡單介紹調查對象、期間及調查方法等。(一)調査対象及期間在本研究裡,筆者所找到目前全台灣社區大學高達70幾所,大台北地區有21所(台北縣9所與台北市12所)社區大學。筆者將新莊社區大學、板橋社區大學、三重社區大學、永和社區大學、中和社區大學、蘆荻社區大學、林口社區大學、淡水社區大學、新店崇光社區大學等台北縣9所社區大學以及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中山社區大學、文山社區大學、士林社區大學、萬華社區大學、南港社區大學、信義社區大學、大同社區大學、北投社區大學、內湖社區大學、松山社區大學、中正社區大學、大安社區大學等12所台北市社區大學設定為本

研究範圍。然而,本論文研究乃探討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上的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以個案訪談法訪談台北縣市7位社區大學日文教師,作為本論文研究的調查對象,藉此來探討日文教師實際教學上的困擾及其因應方式。此外,本研究調查期間為2007年3月至8月間,為期共6個月。(二)調査方法 目前深入探討台灣社區大學日文教育之書籍、資料數目屈指可數。在資料方面收集困難外,為明確了解社區大學教師所面臨困擾、問題所在,筆者採取現地調查法(訪談為主、問卷為輔)。藉由訪談為主、問卷為輔之形式來探討出目前從事社區大學日文教育教師所遭遇之困擾及其因應方式。 本論文研究,乃探討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上的困

擾及其因應方式,以個案訪談法,訪談台北縣市7位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實際教學上的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並且以問卷為輔的形式,來探討出目前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所遭遇的困擾與其因應方式人次高低差異之情形。 然而,在進行訪談與問卷調查前,首先,筆者蒐集並分析與本論文相關之文獻,分別從第二章「教師教學困擾相關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教學困擾因應方式之概念與相關研究」等先行研究,以及第三章「社區大學的問題點」等三部份加以探討。藉此,作為筆者編制問卷選項、訪談大綱、研究結果討論與今後課題時的依據(設計過程中,並不斷地指導教授以及社區大學日文老師討論後所得出的內容)。 問卷與訪談編製完成後,根據筆者所

選定的台北縣市的研究範圍,筆者發出60份問卷,回收47份問卷,有效問卷44份(回收率約73.3%左右),藉此加以分析。此外,也根據有意願受訪的7位日文教師針對其教學困擾與因應方式進行訪談。(三)問卷與訪談比較分析 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筆者將日文教師教學困擾與因應方式分為:1.日文教師本身層面困擾2.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3.日文教師對學習者層面困擾4.日文教師本身困擾之因應方式5.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6.日文教師對教學者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等6項。以下分成這6部份做綜合性探討。1.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本身層面困擾 根據先行研究與文獻探討所設計問卷,可將日文教師本

身層面所遭遇的困擾歸納共6項困擾;相較於此,根據筆者訪談的受訪者描述可歸納出日文教師本身層面的困擾共有8項困擾。在此,筆者整理如下表4-1:表4-1: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本身層面困擾困擾層面 困擾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本身層面之困擾 相似困擾 1.在職進修機會不多 20 6 2.招生困難 20 4 3.對於課程安排、設計等 18 1 4.因為自己個人因素影響教學(個人壓力、家庭壓力或其他因素等) 14 2 5.課程內容與學員需求不符合 14 1 6.課本內容生澀、不實用 12 1 相異困擾 7.寄人籬下,無自己的一個教

學環境 1 8.與租借學校學生相處 1 上表4-1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調查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本身困擾層面人次比較表。由上表顯示出,問卷與筆者所訪談的教學困擾相似的共有6項,相異的共有2項。 此外,筆者所訪談的教學困擾項目與問卷之困擾項目相異的為7與8等2項。此2項教學困擾項目是先行研究並未發現的問題點。 整體而言,上表4-1問卷裡顯示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對1.招生困難(20人)與2.在職進修機會不多之困擾(20人)是人次最高的;對於課本內容生澀、不實用等困擾是教學者困擾人次最低的,只佔了約12人。從最高困擾項目1.招生困難之困擾(20人)來看,筆

者推測在社區大學上日文課程的學習者遇到學習上的瓶頸後,降低了學習動機而無人願意繼續在上下去的可能,這樣的情況對於台北縣市社區大學的日文教師在經濟層面無疑是相當大的打擊,並不像一般正規大學有保障。再者,從與困擾項目1.招生困難一樣並列困擾最高困擾項目2.在職進修機會(20人)來看,筆者推測社區大學開的進修課程,是針對整體課程開的講習會或研討會,對於單一個別課程很少做個專題來探討。或許這是造成日文教師本身無進修機會困擾之故。 然而,從最低的困擾項目6.課本內容生澀、不實用的困擾(12人)來看,筆者推測教師者本身或許就具備了教學方法與其他知識之故,也因而在其困擾是相對地較低的。 由上表4

-1也可知,訪談的困擾項目最高為 1.進修機會不足(6人)。從最高的困擾項目1.進修機會不足(6人)來看,根據受訪者的資料可得知,由於社區大學所舉辦的座談會、講習會等都是針對每個科目的緣故,而並非針對單一個別的科目來做個研討會,有受訪者希望社區大學,能夠專門針對單一個教學科目來做個研討會。2.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 根據先行研究與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可將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所遭遇的困擾歸納共2項困擾;相較於此,根據筆者所訪談的受訪者之內容可得出,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所引起的教學困擾共有5項困擾。在此筆者將之整理如下表4-2:表4-2: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

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困擾層面 困擾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校層面困擾 相似困擾 1.教學資源不足(如:多媒體教室不足等) 22 5 2.教學環境不佳(如:課桌椅不適用或其他等) 20 4 相異困擾 3.與社區大學人員溝通課程開設問題 1 4.學校舉辦其他考試相關活動,影響上課教學 1 5.過於商業化,學費調漲 1 上表4-2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之困擾比較表。由上表4-2可得知,問卷之教學困擾與筆者所訪談的教學困擾相似的共有2項,相異的共有3項。 此外,從上表4-2也可得知,筆者所訪談

的教學困擾項目3~5是先行研究裡並沒有發現的問題點。 由上表4-2問卷的困擾項目1.教學資源不足(22人)2.教學環境不佳(20人)看來,可得知社區大學之教學資源與教學環境明顯不足。對於想要擁有好的教學環境與資源的教師者而言,是相當大的一項挑戰。 根據表4-2可知,7位受訪者當中所提出的困擾項目最高為1.教學設備、資源不足(5人)。對於提出人次最多的困擾項目1.教學設備、資源不足(5人),根據受訪者描述可得知,社區大學的教學資源相當不足,如:借用麥克風、多媒體等器材人數過多,有些教師若不提早借用就借不到或者是教學資源陳舊,無法使用等問題,而導致有些日文教師必須自備器材至社區大學。3

.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習者層面困擾 根據先行研究與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可將日文教師對學習者層面所遭遇的困擾歸納共有15項教學困擾;相較於此,根據受訪者所訪談的內容可得出,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對日文學習者層面,所引起的教學困擾共有18項困擾。其中,對學員課堂中困擾問卷有8項(表4-3),訪談有13項(表4-3);對學員課後的困擾之問卷與訪談都各有5項(表4-4);而對學員的學習態度問卷有2項(表4-5),訪談有3項(表4-5)。在此,筆者將之整理如下:表4-3: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堂中困擾困擾層面 困擾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員課堂中的困擾 相似困

擾 1.學員異質性高、程度不一 30 7 2.學員課堂上不願發言練習日文 29 6 3.學習緩慢的學員,跟不上進度 26 3 4.離開學校一段時間之成人學習心已較難理解 24 1 5.學員發言無關課堂以外的言論 21 4 6.學員提問內容不符合課程需求 14 1 相異困擾 7.提供個別學員不同的學習 16 8.處理學員的困擾問題 10 9.政治狂熱者 2 10.無法深入教學、理論性學問 2 11.學員行為不佳(如:上課吃檳榔、喝酒來上課) 2 12.找老師教學毛病(學員上課反應過度)

2 13.課堂拉學員至他處上課的外人 1 14.學員不專心(日文會話練習時) 1 15.學員精神狀況不佳(上課反應過度) 1 上表4-3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堂中之困擾比較表。從上表4-3來看可知,問卷教學困擾與筆者所訪談的教學困擾相似共有6項,相異的共有9項。其中,困擾項目9~15是先行研究尚未發現的問題點。 由上表4-3可知,問卷顯示困擾項目最高為1.學員異質性高、程度不一(30人),最低為8.處理學員的困擾問題(10人)。從最高的困擾項目1.學員異質性高、程度不一(30人)來看,筆者推測日文教

師在社區大學任教時由於學員的程度不一等問題,可能造成其在課程安排上有一定的困難度在,因而對此困擾占最高人次;而對於最低教學困擾項目8.處理學員的困擾問題(10人)來看,筆者推測社區大學的日文教師皆熱愛幫助解決學員所遭遇的問題、困擾,故人次最低。 根據表4-3可得知,訪談日文教師對上課學員所產生的困擾項目最高為1.學員程度不一、異質性高(7人);最低為14.學員不專心(日文會話練習時)(1人)等。 從訪談的最高的困擾項目1.學員程度不一、異質性高(7人)來看,根據社區大學日文教師的描述可得知,來社區大學學習日文的學員由於學歷上、年齡層的關係,而造就了學員的異質性相當的高,對日文教師來

說難以滿足每位學員來安排課程等問題也會衍生而出。 從訪談的最低困擾項目14.學員不專心(日文會話練習時)(1人)來看,根據受訪者描述可得知,該日文教師在訓練學員練習日文時,由於每位學員都會被點到練習,而有些學員都會自顧自己的日文該如何說,而沒有注意老師與其他學員在練習時的情況,而失去真正練習的目的。表4-4: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後困擾困擾層面 困擾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員課後的困擾 相似困擾 1.學員大多數沒時間進行預習及複習 31 1 2.學員對寫作業或被評鑑感到壓力 16 1 3.評量學員的學習 15 1 4.學員

的學習困難與無暇進行補救教學 12 2 相異困擾 5.學員學習表現不理想 15 6.來電之困擾(精神狀況不佳之學員) 1上表4-4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後困擾之比較表。從上表4-4來看可知,問卷的教學困擾與筆者所訪談的教學困擾相似的共有4 項,相異的共有2項。其中,困擾項目6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問題點。 由上表4-4可知,問卷最高的困擾項目為1.學員大多數沒時間進行預習及複習(31人),而最低為4.學員的學習困難與無暇進行補救教學(12人)。由最高的困擾項目1.學

員為大多沒進行預習、複習的問題(31人)可知,社區大學學員若無進行預習、複習再加上學生程度不一的話,日文教師在教學上必定產生較大的困擾,其原因筆者推測前往社區大學學習的學員由於都沒有自己的時間,白天必須要工作,晚上必須要上課,並非有足夠的時間來唸書,而導致了日文教師在對學習者層面上,佔了最多困擾人次。 相較於此,從最低的困擾項目4.學員的學習困難與無暇進行補救教學(12人)來看,筆者推測社區大學日文老師都比較具有服務人群的愛心,即使是教學上時間不足夠,無暇進行補救教學,但一般日文教師都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將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故其困擾人次最低。 根據表4-4可得知,筆者所訪談的

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後感到的困擾項目最高為4.無暇進行補救教學(2人)。根據受訪者資料顯示,由於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排課只有一周一次或兩次,其教學時間上來說是相當的不足,而間接導致無暇安排時間,解決學員課堂中所感到疑惑等問題。表4-5: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員學習態度困擾困擾層面 困擾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員學習態度的困擾 相似困擾 1.學員中輟及缺席等流動率高 26 7 2.學員流動率低,重複上同一期的課比率高 23 2 相異困擾 3.學員學習動機低落 5上表4-5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對學員學習態度困擾比較表。

從上表4-5來看可知,問卷之教學困擾與筆者所訪談的教學困擾相似的共有2項,相異的共有1項。其中,困擾項目3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問題點。 由上表4-5亦可知,問卷的日文教師對學員學習態度之困擾高低人次順序為1.學員中輟或缺席等流動率高(26人)2.學員流動率低,重複上同一期的課比率高(23人)。由最高的困擾項目1.缺席或中輟等流動率高(26人)來看,筆者推測原因,可能因為工作等因素而造成此結果,進而地間接造成其課程可能無法開設下去,因而占最高的困擾人次。 相較於此,從困擾項目2.學員流動率低,重複上同一期的課比率高(23人)來看,筆者推測由於社區大學雖然會有學員缺席等問題,但畢竟還是有認

真學習的學員,一直重複上相同的課程。此現象雖為好現象,但筆者推測由於舊學員的加入到同一期的課,而導致了課堂教師安排課程困難,導致教學品質下降。 此外,根據上表4-5,筆者訪談的日文教師對學員學習態度之困擾項目最高為1.學員缺席或中輟等流動率高(7人),而最低為2.學員流動率低,重覆上同一期的課比率高(2人)。 從對學員的學習態度最高困擾項目1.學員缺席、中輟等流動率高(7人)來看,根據訪談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可得知,社區大學有很多日文學員在學習上遇到瓶頸等因素後,往往會造成其學習信心低落,進而缺席或中輟不來上課等現象;而從最低的困擾項目2.學員流動率低,重覆上同一期的課比率高(2人)來

看,根據受訪者描述可知,由於來社區大學上課的學員,有認真的學員與不認真的學員,認真的學員常常會重複上同一期的課,其原因乃是由於其學員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由於學的不夠札實,所以想要再聽一次課(如:五段動詞)。此困擾項目34也跟困擾項目33形成對比。4.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本身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 根據先行研究可將成人教師本身困擾之因應方式歸納共4項;相較於此,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可將其本身困擾之因應方式歸納共7項。在此,筆者茲將整理如下表4-6:表4-6: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本身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因應層面 因應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本身困擾層面之因應方式 相似因應方式

1.自製輔助教材或教材兼顧學員程度 73 2 相異因應方式 2.自我調適 21 3.讓學員自我控速學習(會話或發言等) 16 4.師生共同制定課程內容 11 5.接受現狀 3 6.自尋方法解決(借教室、兩班合成一班等) 3 7.自行參加研討會 2 8.請教他人 1 9.私下個別教學 1 10.鼓勵學員繼續學習 1 上表4-6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本身困擾之因應方式比較表。由表4-6可知,筆者訪談的日文教師與問卷的因應方式相似的有1項,相異的共有9項。 此

外,從上表4-6亦顯示出筆者訪談日文教師的因應項目5~10等6項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因應方式。 由表4-6可知,問卷的因應項目最高為1.自製輔助教材或教材兼顧學員程度(73人),最低為4.師生共同制定課程(11人)。此也顯示,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時,特別重視教材。 然而,從問卷的最高因應項目1.自製輔助教材或教材兼顧學員程度(73人)來看,筆者推測由於至社區大學上課的學員由於程度不一、異質性高,而導致日文教師為了能夠顧及每位學員,所以在選用教材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而最重視之;從最低的因應項目4.師生共同制定課程內容(11人)來看,筆者推測由於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若一起跟學員一起

制定課程的話,並且都上該門課的話,會導致學習效率上的低落(如:配合某些學員想要學習歌唱等,該學習的課程目標就無法達成了),因而失去開該門課程的意義了。 根據表4-6可得知,訪談的7位日文教師受訪者當中,提出的自己本身教學困擾之因應項目最高為5.接受現狀(3人)6.自尋方法解決(3人)(借教室、兩班合成一班等)。 從訪談的最高因應項目5.接受現狀(3人)與6.自尋方法解決(3人)來看,根據受訪者資料可得知,由於社區大學學員往往遇到學習上瓶頸或某些因素就放棄了繼續學習的機會,而影響了下學期能夠開課與否的問題。這樣的問題,間接影響到其課堂上的日文教師的心情,有些日文教師會以接受現狀或是針

對有些部分想要上課的學員,在私下借教室來開班等,自尋方法來解決等方式來因應。5.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 根據先行研究與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可將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歸納3項;相較於此,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可將其對學校層面困擾歸納共有8項。筆者茲將整理如下表4-7:表4-7: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因應層面 因應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校困擾層面之因應方式 相似因應方式 1.自備器材 32 3 2.接受現況 29 1 相異因應方式 3.自我調適 26 4.與學員一起趕走蚊蟲 1

5.自行朗誦 1 6.準備防蚊液 1 7.請求吵鬧的教室小聲 1 8.反映社區大學 1 上表4-7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比較表。由表4-7可得知,問卷對學校層面之因應方式與筆者所訪談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之因應方式相似的共有2項,相異的共有6項。 此外,由上表4-7也可知,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因應項目4~8等5項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因應方式。 由表4-7顯示出問卷的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因應項目最高為1.自備器材(32人)最低為3.自我調適(26人)。 由問卷的最高因應項目

1.自備器材(32人)來看,筆者推測由於社區大學在某種程度上教學資源不充裕,而導致許多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必須自備器材來因應的結果。由此可知,教學資源方面的問題對社區大學來說,是必須改進的地方;而由最低的因應項目3.自我調適(26人)來看,筆者推測社區大學有些教學困擾可能無法解決,而部份的教師以調適自我來因應,避免受到教學困擾的干擾而影響教學上的品質。 由上表4-7可知,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所產生的教學困擾因應項目最高為1.自備器材(3人)。 從訪談的最高因應項目1.自備器材(3人)來看,據受訪者資料顯示,由於社區大學的教學資源上不足,日文教師本身會自己自備器材(如:

麥克風、筆記型電腦等)來因應。7. 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習者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 根據先行研究可將成人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歸納共7項;相較於此,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對學習者層面困擾可歸納共22項因應方式。其中,對學員課堂中困擾之因應方式問卷有5項(表4-8),訪談有15項(表4-8);對學員課後困擾之因應方式問卷有1項(表4-9),訪談有3項(表4-9);對學員學習態度困擾之因應方式問卷有1項(表4-10),訪談有5項(表4-10)。在此,筆者分別整理如下:表4-8: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堂中困擾之因應方式因應層面 因應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員課堂

中困擾之因應方式 相似因應方式 1.鼓勵並訓練學員日文發言技巧 37 1 2.多元教學 35 10 3.教材兼顧學員程度 34 2 4.每學期變更教材 12 1 相異因應方式 5.分組教學 21 6.接受現狀 5 7.自尋方法解決 2 8.練習會話時,表達立場 2 9.拉回主題、無關上課主題下課提問 2 10.講笑話,避免學員不願練習會話時的氣氛尷尬 1 11.勸不良行為之學員改正行為 1 12.找尋相關答案 1 13.反應拉學員至他處上課之外人 1

14.無法深入教學時,堅持教學 1 15.與(精神狀況不佳)學員保持距離 1 16.請教他人 1 由表4-8可知,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對學習層面之因應方式與筆者所訪談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堂中所採取的因應方式相似的共有4項,相異的共有12項。 由上表4-8比較可得知,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在課堂中的因應項目6~16等11項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因應方式。 由上表4-8資料顯示,問卷的因應項目最高為1.鼓勵並訓練學員發言技巧(37人);而其最低為4.每學期變更教材(12人)。然而,為何問卷的因應項目1.鼓勵並訓練學員發言技巧(37人)會有這樣

最高人次的出現,筆者推測由於社區大學學員不願意練習日文,而其日文教師也認為學語言最主要是學會基本的聽與說等因素,因而導致了此結果的最高人次;而由最低因應項目4.每學期變更教材(12人)來看,筆者推測由於社區大學的日文教師大多數可能由於白天有正職,晚上至社區大學兼任教書等因素,而導致了無暇製作教材、變換教材的結果。 從上表4-8可得知,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對上課學員困擾之因應項目最高為2.多元教學(10人);而次高為6.接受現狀(5人)。 從最高的因應項目2.多元教學(10人)來看,根據受訪者的描述,在教學時都會以多元教學來因應自己在教學上所遇到的困擾;而從次高的6.接受現狀(5人)來看

,根據受訪者描述可知,社區大學由於學員多半都是比較害羞、不好意思、或是怕丟臉等因素,而不敢練習日文會話,有學員甚至會要求課堂上的日文教師,別點其來練習日文會話,有日文教師曾經有經驗點了不願練習日文的學員後,結果造成其學員壓力非常的大,而就從此缺席、中輟。因此,有些日文教師就認為只能接受其學員之要求了。這樣的情形對社區大學日文教師來說是必須拿捏的問題之一。表4-9: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後困擾之因應方式因應層面 因應方式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員課後因應方式 相似因應方式 1.多元教學 35 1 相異因應方式 2.學員電話中問題至課堂詢問 1 3.延長教

學時數 1 由表4-9可知,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所訪談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後困擾所採取的因應方式相似的共有1項,相異的共有2項。由上表4-9也可得知,日文教師對課後的困擾之因應項目2與3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因應方式。表4-10: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員學習態度困擾之因應方式因應層面 因應方式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員學習態度困擾之因應方式 相似因應方式 1.多元教學 35 14 相異因應方式 2.鼓勵缺席或動機低落的學員 4 3.請他人幫忙(致電) 2 4.自我檢討 1 5.不斷與學員溝通、協調 1

由表4-10可知,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所訪談日文教師,對學員學習態度困擾所採取的因應方式相似的共有1項,相異的共有4項。由上表4-10也可得知,日文教師對學員的學習態度困擾之因應項目2~5等4項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因應方式。 從上表4-10可得知,問卷與訪談的部分最高皆為1.多元教學。也間接可知,多元教學在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五、結論與今後課題 由分析探討可得知,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的教學困擾與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比較後,問卷與訪談的困擾與因應方式有相似的結果之外,筆者也發現訪談日文教師的教學困擾及其因應方式,有不少是先行研究所未發現的結果。

期望這些研究結果能夠對社區大學日文教育與往後想要從事社區大學日文教育的教師能夠有實質上的幫助。(一)結論 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實際遭遇到的困擾、因應方式與先行研究比較後,研究發現簡單整理如下:1.寄人籬下,無自己的一個教學環境:社區大學並無自己的教學環境。→以接受現狀等因應方式因應。2.與租借學校學生相處:由於社區大學並無自己的教學環境,而與日間上課的學生共用同間教室有所衝突。→以接受現狀等因應方式因應。3.與社區大學人員溝通課程開設問題:為了與補習班區隔,而規定只能開四期課,無法滿足其他求知慾強烈的學員。→以接受現狀等因應方式因應。4.學校舉辦其他考試等相關活動,影響上課教學:有些學校會舉辦

相關證照考試停課。→以補課方式等因應方式因應。5.無法深入教學、理論性學問:學員學歷、程度不一等因素,無法深入教學。→仍然繼續教學等因應方式因應。6.學員行為不佳(如:上課吃檳榔、喝酒來上課):學員行為不佳,影響教學。→以勸導改正其行為等因應方式因應。7.找老師教學毛病(學員上課反應過度):有些學員質疑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找尋相關答案,證明自己教授的內容是正確的等因應方式因應。8.政治狂熱者:練習日文會話時,問是中國人嗎?學員感到不悅或愛聊政治問題。→以盡量表達只是練習等立場,避免誤解等因應方式因應。9.學員精神狀況不佳(上課反應過度):練習會話時,學員不悅起身與教師起衝突。→以保持距離等因應

方式因應。10.課堂拉學員至他處上課的外人:有外人至社區大學拉學員去他處上課。→以反應其行為等因應方式因應。11.學員不專心(日文會話練習時):有些學員會顧及自己的答案如何回答,忽略任課教師與其他學員練習會話,或是等老師結束後,點到該發言的學員時,其學員會重複前面學員講過的日文答案。→積極引導、鼓勵學員說不一樣日文等因應方式因應。12.來電之困擾(精神狀況不佳之學員):有些學員會致電給教師問問題等,造成其困擾。→勸導學員盡量至課堂上詢問其問題等因應方式因應。13.學員學習動機低落:有些學員因為缺席或在學習上遇到瓶頸等因素,而造成 學習動機低落等問題。→以鼓勵、多元教學(

如:歌唱教學)等因應方式因應。 除此之外,其他研究發現之困擾因應方式有:1.自尋方法解決2.自行參加研討會3.請教他人4.私下個別教學5.鼓勵學員繼續學習6.延長教學時數7.請他人幫忙8.自我檢討9.不斷與學員溝通、協調等因應方式。(二)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筆者提出自己的建議,針對日文教師5項建議、學校行政機關4項建議等茲描述如下:1.對社區大學日文教師的建議(1)多參與研討會、講習會:由於社區大學本身沒有舉辦教學相關的研討會,多參與外面所舉辦的研討會,提升教學上的品質,降低教學上的困擾。(2)多對學員關懷、付出愛心:有些學員行為不佳或是精神上有些問題,平時可以多加以關懷、付出更多

的愛心,提早發現、解決其學員問題的話,相信能夠使教學上能更圓滿。(3)多善用其他資源:社區大學資源不足,除了社區大學主動積極改善之外,可以盡量善用社會上各種資源,來彌補其資源上的不足。(4)定期自我舉辦教師教學坊研習營:自我自律定期舉辦教師教學坊研習營,自組自救會來互相探討教學上的困擾問題點,了解到其他遇到困擾的日文教師如何當下解決其困擾問題,甚至了解其他教師相關的教學技巧提升教學品質。(5)利用網路資源:利用網路資源,製作一個相關日文教學網頁,提供教學者們之間互相交流平台,遇到教學上困擾等問題時,能夠互相交流,分享如何解決困擾。2.對社區大學的建議(1)多重視學員的需求,盡量以其為主體:四學

期為一個學習階段,若結束後就無法繼續往下開班。但若以另外一個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社區大學若能滿足其學員的學習慾望的話,也不失當初創立社區大學的理念。(2)多了解日文教師的困擾:社區大學若能常常與授課教師常常溝通,了解其需求及其困擾甚至進而地解決其問題所在,提升教學品質。(3)盡量舉辦日文相關的教學研討會:舉報相關研討會,提升社區大學日文教師的教學上的品質與降低其困擾。(4)盡量與校外資源豐富的學校合作:與當地的資源豐富的大學一起合作,資源上的互通有無,改善社區大學資源上的不足。(三)本論文之研究限制 由於本論文的研究以訪談為主與問卷為輔的研究方法,因此出現了下列3項研究上的限制。1.方法

上的限制:問卷調查與訪談調查無法同時兼顧全部困擾問題。2.內容上的限制:根據文獻探討與先行研究所設計問卷與訪談的內容,無法兼顧 全部困擾問題。3.推論上的限制:本研究以台北縣市為研究對象,無法推論至其他縣市。(四)今後的研究課題 對於今後的研究課題,筆者茲描述如下3點:1.擴大研究範圍方面:針對北、中、南甚至全台灣做量化或質化研究。2.研究方法方面:參與教師課堂上課,以觀察方法,來看出課堂日文教師實際教學上的困擾、因應方式等。3.研究對象方面:可將坊間補習班、正規大學、高中的第二外語日文選修、空中大學等機構作為研究主題做更深入的研究。

博物日本:本草學與江戶日本的自然觀

為了解決東京 設計 專門 學校 學費的問題,作者FedericoMarcon 這樣論述:

走入江戶本草學者的世界 認識近世日本探索未知,建構自然知識的歷程     啟蒙運動、科學革命只發生在西方?   德川幕府時代,日本也曾嘗試有系統地整理自然知識   江戶時代累積的研究成果,明治維新後融入近代科學,也影響了臺灣     重新認識在亞洲近代化過程中,被遺忘的一頁知識史     ★普林斯頓東亞研究專家費德里柯.馬孔顛覆認知、開創視野之作   ★深入江戶日本的社會文化,看本草學者如何掌握時勢,盤點自然,開創新知!    ★跳脫東西文化大分流的刻板印象,看見從江戶日本到近代科學的連續發展   ★科學史、環境史、博物學領域學者共同推薦

    在古代日本,未開發的自然被認為是神聖的空間,人類不能輕易跨入。但這樣的自然觀,到了江戶時代卻發生重大轉變。有一群本草學者,開始有系統地研究自然、認識自然。幕府時代的後期,也曾發展出與近代歐洲相近的開發自然、富國思想。明治維新之後,江戶時代累積的本草學研究成果,被吸納進西式的學科分類中,對臺灣也曾產生深遠的影響。     過往史家認為,科學革命、啟蒙運動都發生在西方。本書顛覆了這種刻板印象,指出在德川時期(一六○○—一八六八)曾經發生近似的知識革命。     十六世紀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從中國傳入日本。日本的學者雖然深受影響,卻也很快發現:來自中國的自然知識在日

本無法完全實用。時值戰國時代結束,德川政權穩固,社會經濟開始發展,新知識得到發展的空間。漸漸地,本地學者開始研究日本本草,發展出與中國不同的本草學。     日本第一部原創藥物學百科全書——貝原益軒的《大和本草》,即是在這樣背景下問世。貝原益軒曾表示,他的研究目是提供本國人民具體幫助。到了德川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在位時,更是對日本動植物物種發動了全面性的調查,由本草學者主導,各藩國配合提交「產物帳」。德川吉宗更參考普查所獲得的新知,進行農業改革,並建立國家贊助的藥園。     本書帶領我們進入江戶時代蓬勃發展的本草學,一探其中豐富奇妙的知識史問題:     ◆日本為何

能發展出與中國截然不同的本草學?——從以中國的《本草綱目》為典範,到注重觀察本地自然、發展本地知識。   ◆幕府、藩國怎樣贊助、培養新一代學者?   ◆貝原益軒、丹羽正伯等學者如何整理本地自然知識?   ◆日本學者為何在十八世紀進行全國的物種普查?   ◆幕府將軍,各地如何搜集資訊編纂「產物帳」?   ◆本草學問如何影響經濟改革?十九世紀的「薩摩經濟奇蹟」,背後有本草學者運籌帷幄?   ◆日本近世自然觀的轉變,與西方近代自然觀有何異同?   ◆明治維新之後,本草學與西方科學的關係,是斷裂還是融合?     這是在亞洲近代化過程中,被忽略的一段知識史。馬孔帶著

我們,跳脫西方科學發展史的視角,深入日本近代的一場知識革命。除了讓我們更加認識知識生產、典範創造的過程,打開「何謂科學?何謂知識?」的想像,也帶給我們一個重新認識亞洲,認識亞洲近現代化歷程的寬闊視野。   本書特色     1. 本書收錄日本生物物種、花草圖鑑等黑白圖片超過五十張,讓讀者閱讀本書的同時,感受江戶本草學在兩百多年間的發展中,歷代日本繪師、標本製作專家觀察細膩、畫工與作工精緻的展現。     2. 本書乃英語世界東亞研究領域中,第一本詳細談論日本江戶時代科學史的著作,可謂日本科學史與自然環境史研究的先聲,更是國內第一本相關領域的譯作。     3. 本

書為國內少見的東亞科學史相關作品,可以作為國內讀者認識科學與社會史、博物學、醫學與藥學史等相關領域的第一塊入門磚。     4. 臺灣讀者雖然已相當熟悉日本文化,但是卻很少人瞭解到,大家喜愛的所謂「日式」、「和風」風格,像是浮世繪、花鳥畫,其背後都是受到江戶本草學發展的直接影響,特別是有關於圖鑑與標本製作上所影響的日本美學風格。   專文導讀     張哲嘉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洪廣冀 臺灣大學地理資源環境系副教授     自然史專業聯合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林益仁 生態學家、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副教授   黃貞祥 清

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科普專欄GENE思書軒主筆   蔡思薇 自然史學者、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   專家推薦     ★閱讀江戶日本的本草學史,對我們來說並不只是閒情偶寄的異域趣味而已,更重要的是,這也是瞭解傳統知識生產與實踐,以及如何過渡到今日的重要鎖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哲嘉     ★日本是個盛產博物學家的國度,數位天皇與皇族皆在自然史研究上有頗高的學術造詣。然而,和西方自然史源自於自然神學、欲彰顯神的榮耀之基督教傳統有別,日本自然史傳統係源自於研究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本草學。這本好書以非歐洲中心主義的視角,耙梳大量中、日兩國的關鍵史

料,讓我們能夠清楚掌握日本自然史的早期發展脈絡,並且省思如何在保有自身文化傳統的情況下,擁抱現代科學來豐富我們對自然和環境的理解與認識。——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科普部落客/Gene黃貞祥     ★臺灣人飲食日常充滿「藥食同源」,因此「本草學」之於我們,並不是艱澀的字詞。而貫穿本書的正是「本草學」,不論是幕府本草學如何轉變為現代自然史,還是各種地方組織與人物所編織起的各式內涵,從地瓜到鳥獸,將軍到平民都為此著迷。作者將近代日本本草學,放入社會脈動、資本主義、物質社會、日本政治情勢及對外關係變化密切,生動地編織起一張玲瓏的歷史之網。關心東亞歷史與社會、環境史、自然史,抑或是熱愛本

草學在亞洲發展流變,都不能錯過本書。——自然史研究者、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蔡思薇     ★馬孔大膽挑戰「唯獨西方發展科學除魅」的過時觀點。日本的本草學學者,就像近代歐洲的科學家一樣,以系統化的方式把自然原先整體的生態系統,改造成可以被分析、操縱、控制的獨立個體。這項引人振奮的研究,將日本獨特的科學發展軌跡,置於商品文化的增長和學者專業化這兩大脈絡之下。——費正清獎得主、聖母大學歷史系教授/茱莉亞.艾德妮.湯瑪絲(Julia Adeney Thomas)     ★對於日本與自然環境之間相處的歷史,本書開啟了一個有趣的視角……本書不僅止於討論日本對自然界中事物的研究,同時

也討論自然學者階級的興起與自我認同、相關專業領域的定位、市民大眾熱衷於自然史研究的風潮,以及對自然世界的陳列與鑑賞……這本書無論從近世科學史、自然史,抑或是德川日本文化的角度來看,都是一本必讀佳作。——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梅隆講座教授(Andrew W. Mellon Chair)/那葭(Carla Nappi)     ★書市充斥著太多包含許多偉大思想家的書籍,但卻很少有書可以像本一樣包含著那麼多有價值的思想。這本書是一個既偉大,又博學、細膩的研究;它同時也是一個有關日本近世時期發人深省的工作成果。——哈佛大學日本史教授/大衛.豪威爾(David L. Howell)     ★

這是一本既豐富又充滿細節討論的書,它同時也深度討論本草學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將會吸引跨學科的眾多讀者,包含日本與東亞史家、科學史家、環境史家等等……它代表著學術新浪潮的一部分,讓我們對東亞科學有更深刻的認識。這本優秀的書也意味著將引發讀者閱讀的興趣,以及作為一本任何東亞科學史課程書單上必讀的書。——香港城市大學語言與翻譯系教授/孟瀚良(Florin-Stefan Morar)     ★本書是英文世界裡第一本關於近世日本時期「自然研究」的專書,企圖在自然的現代性議題上,挑戰傳統的歐洲中心主義觀點。——《加拿大歷史學報》(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  

  ★義大利的日本史專家費德里柯.馬孔以聰穎的分析與犀利的筆鋒,向西方的讀者首次引進日本近世史時期的自然史研究成果。一六三七年首次在日本出版的《本草綱目》,引發了自然研究的首波革命浪潮,同時也鼓舞了當時的自然學者們去開拓自然史並深化日本科學的發展。這些自然學者是誰?他們如何產生並融入日本社會?他們又做出什麼貢獻?這些問題都巧妙地被羅織並解答在馬孔的敘事當中。——《自然史檔案》(Archives of Natural History)     ★本書對東亞科學史提出了創新的觀點,並以比較的視角重新評估與近代歐洲科學之間的差異。——《伊西斯》期刊(Isis)     ★費德里柯.

馬孔所講述的本草學歷史極其豐富,這段故事也幫助我們填補日本近世時期的研究成果。在本草學的科學發展和知識論轉移上,本書同時聚焦於自然知識的演進以及對自然考察的詳細研究上……這是一本有趣又不失嚴謹的著作,本書必將持續成為日本近世時期思想研究的指標讀物。——《美國歷史評論》(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這本書最主要的貢獻在於,它翔實地考察了在社會和階級脈絡下,德川日本時期如何製造並使用自然知識;而普遍認為日本科學的發展是西化過程的結果,本書對此也提出深刻的反思。本書考察的範圍不僅僅是科學史,還包含環境研究、經濟史、圖鑑的出版史,以及藝術史,這種豐富程度可

以最大可能地服務廣泛的讀者群。——《日本研究學報》(Journal of Japanese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