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尺寸演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晶圓尺寸演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韋亞一,粟雅娟,董立松,張利斌,陳睿,趙利俊寫的 台積電為何這麼強:半導體的計算光刻及佈局優化 和許明哲的 先進微電子3D-IC 構裝(4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我們需要18吋晶圓嗎? - 每日頭條也說明:圖1:半導體行業的演進. 晶圓尺寸遷移的影響. 遵循摩爾定律的半導體行業已經實現了無與倫比的增長,在相等或更低成本的基礎上帶來更強大的計算能力。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深智數位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財務金融組 郭瑞祥、廖咸興所指導 郭康民的 晶圓代工產業未來發展的探討-以台積電為例 (2014),提出晶圓尺寸演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晶圓代工產業、五力分析、鑽石模型、競合策略、台積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機電工程學系 沈志雄所指導 詹長岳的 金屬走線於模壓樹脂晶圓級封裝之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微機電、晶圓級構裝、金球、銅球、金屬走線、模壓樹脂、錫球、印刷電路板、電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晶圓尺寸演進的解答。

最後網站半導體產業的根基:晶圓是什麼? - 數位時代則補充:也因此,尺寸愈大時,拉晶對速度與溫度的要求就更高,因此要做出高品質12 吋晶圓的難度就比8 吋晶圓還來得高。 只是,一整條的矽柱並無法做成晶片製造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晶圓尺寸演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積電為何這麼強:半導體的計算光刻及佈局優化

為了解決晶圓尺寸演進的問題,作者韋亞一,粟雅娟,董立松,張利斌,陳睿,趙利俊 這樣論述:

護國神山台積電,如何建立超高技術城牆 台灣半導體遙遙領先全球的主要原因 從原理了解晶圓產業的極重要知識   光刻是積體電路製造的核心技術,光刻製程成本已經超出積體電路製造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全書內容充滿先進技術積體電路製造的實際情況,涵蓋計算光刻與佈局優化的發展狀態和未來趨勢,系統性地介紹計算光刻與蝕刻的理論,佈局設計與製造製程的關係,以及佈線設計對製造良率的影響,講述和討論佈局設計與製造製程聯合優化的概念和方法論,並結合具體實施案例介紹業界的具體做法。   全書共7章,內容簡介如下:   ■ 第 1 章是概述,對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的流程做簡介。為了給後續章節做鋪陳,還特別說明設計與製

造之間是如何對接的。   ■ 第 2 章介紹積體電路物理設計,詳細介紹積體電路佈局設計的全流程。   ■ 第 3 章和第 4 章分別介紹光刻模型和解析度增強技術。佈局是依靠光刻實現在晶圓基體上的,所有的佈局可製造性檢查都是基於光刻模擬來實現的。這兩章是後續章節的理論基礎。   ■ 第 5 章介紹蝕刻效應修正。蝕刻負責把光刻膠上的圖形轉移到基體上,在較大的技術節點中,這種轉移的偏差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在較小的技術節點中,這種偏差必須考慮,而且新型介電材料和硬光罩(hard mask)的引入又使得這種偏差與圖形形狀緊密連結。光罩上的圖形必須對這種偏差做重新定向(retargeting)。  

 ■ 第 6 章介紹可製造性設計,聚焦於與佈局相關的製造製程,即如何使佈局設計得更適合光刻、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等製程。   ■ 第 7 章介紹設計與製程協作最佳化,介紹如何把協作最佳化的思維貫徹到設計與製造的流程中。   本書不僅適合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領域的從業者閱讀,而且適合大專院校微電子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和參考。不但有深入的介紹,更有數學物理公式的推導,是極少見直接討論半導體製造的高深度參考用書。  

晶圓代工產業未來發展的探討-以台積電為例

為了解決晶圓尺寸演進的問題,作者郭康民 這樣論述:

台灣晶圓代工產業領先全球,隨著全球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憑藉著創新的商業模式與優異的製造技術,加上無晶圓設計公司的興起與IDM廠產能的釋出,持續以優於全球電子業平均的成長速度快速發展,已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然而隨著電子主流產品的快速演進,競爭者在技術上面的快速追趕,並且投下大量的資金。如何能保有現有的競爭力持續現在的榮景,在各領域上都必須要有領先競爭者的長遠規劃與策略,所以對於企業戰略本身藉由五力分析與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鑽石模型與競合策略來進行一個完整的探討。

先進微電子3D-IC 構裝(4版)

為了解決晶圓尺寸演進的問題,作者許明哲 這樣論述:

  在構裝技術尚未完全進入3D TSV量產之前,FOWLP為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技術。此技術起源於英飛凌(Infineon)在2001年所提出之嵌入式晶片扇出專利,後續於2006年發表技術文件後,環氧樹脂化合物(EMC)之嵌入式晶片,也稱作扇出型晶圓級構裝(FOWLP),先後被應用於各種元件上,例如:基頻(Baseband)、射頻(RF)收發器和電源管理IC(PMIC)等。其中著名公司包括英飛凌、英特爾(Intel)、Marvell、展訊(Spreadtrum)、三星(Samsung)、LG、華為(Huawei)、摩托羅拉(Motorola)和諾基亞(Nokia)等,許多

半導體外包構裝測試服務(OSATS)和代工廠(Foundry),亦開發自己的嵌入式FOWLP,預測在未來幾年,FOWLP市場將有爆炸性之成長。有鑑於此,第三版特別新增第13章扇出型晶圓級(Fan-out WLP)構裝之基本製程與發展概況、第14章嵌入式扇出型晶圓級或面板級構裝(Embedded Fan-out WLP/PLP)技術,以及第15章 3D-IC導線連接技術之發展狀況。在最新第四版特別增加:第16章扇出型面版級封裝技術的演進,第17章3D-IC異質整合構裝技術。

金屬走線於模壓樹脂晶圓級封裝之研究

為了解決晶圓尺寸演進的問題,作者詹長岳 這樣論述: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Yole Development資料顯示,8英吋微機電晶圓將逐漸成為市場之主流,且晶圓級構裝技術由於較小的尺寸、面積和厚度減少、重量較輕、比較容易組裝製程、降低整體生產成本及改善電氣性能等優點,此技術已漸漸成為微機電構裝的趨勢。由於微機電的感測元件不同,所需的晶圓級構裝技術也有所不同,故目前業界沒有標準晶圓級構裝型式及製程方法可供微機電感測元件及業界遵循。基於這個問題,本研究構思並創造一個微機電晶圓級構裝技術,此構想是於鋁墊上植金球或銅球,再利用金屬走線於模壓樹脂上,將微機電的訊號由金球或銅球藉金屬走線傳送到錫球,再與印刷電路板相連接,此構裝技術是不用承載支架,而是直接於晶圓

上完成構裝。本文將探討這個微機電晶圓級構裝技術的關鍵技術,晶圓級模壓、V形切割及設計並製作不同金屬走線的寬度、厚度及長度在不同的模壓樹脂凹槽深度的狀況,並探討金屬走線的最佳化設計及導電分析。而這些金屬走線設計的主要因子與水準為,模壓樹脂凹槽深度(100μm / 200μm / 300μm)、金屬走線寬度(20μm / 40μm / 60μm)、金屬走線長度(3mm / 6mm / 9mm)、金屬走線厚度(4KA / 8KA / 12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