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路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星光路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鑑江寫的 一鑑江湖:何鑑江自傳 和陳焜耀王離的 擊敗心中要你放棄的聲音:60歲的陳焜耀征服極地超馬的戰鬥人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銳文創 和今周刊所出版 。

輔仁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王建畯所指導 趙崇崑的 輔仁大學自行車環島活動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之關係研究 (2021),提出星光路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行車環島、調和式熱情、愉悅感受。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王建畯所指導 黃薏靜的 校園路跑活動參與者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之關係研究-以輔仁大學星光路跑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校園路跑、運動熱情、運動享樂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星光路跑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星光路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鑑江湖:何鑑江自傳

為了解決星光路跑的問題,作者何鑑江 這樣論述:

  何鑑江,出生時適逢西安事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由廣州逃難落到香港,親歷過香港淪陷的艱苦時期,後來舉家逃到澳門,展開他的學業。   畢業後,曾從事多個行業,在醫務處工作二十年。及後在香港電台開展他足球評述員的生涯。他憑著一支麥克風,隻身走遍大江南北、亞洲及歐美等地。見證著香港足球由盛轉衰,看盡足球圈裡人生百態,感受到人世間善惡喜怒哀樂。   回看歲月,由香港淪陷經歷至雙十暴動和六七暴動,再見證香港回歸前後。雖然人情在變,物轉星移,但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八十多年來,始終心繫香港。這書不單只記載著他過往的點滴歲月,更記錄著香港整個時代的變遷。 本書特色   香港知名足球球評何鑑

江自傳,本書不只記載著一代體壇巨擘過往的點滴歲月,更記錄著香港整個時代的盛衰變遷。 名人推薦   香港足球隊領隊梁守志、知名足球球評傑拉德 作者簡介 何鑑江   傳統足球評述員( 俗稱:講波佬 )。父親及大哥在粤劇團裡工作,弟弟何靜江亦是著名資深足球評述員。   出道前在政府醫務處工作,後來加入香港電台擔任足球評述員,師承於葉觀楫和盧振喧。在港台工作期間,除了擔任足球評述員工作之外,亦有採訪和報道新聞,更隻身遠赴漢城採訪報道亞運會和奥運會,及後更被電視台邀請擔任足球評述員。退休前出任港台財經交通台台長。亦曾遠赴馬來西亞Astro電視台,擔任足球評述指導一職。   在足球評述員生

涯裡,曾經在三間電台(香港電台、商業電台和新城電台)和三間電視台(佳視、無線電視和亞視),更在三個收費頻道(有線電視及新加坡 ESPN和香港ESPN (當時在香港 Now TV 頻道播放) 擔任過評述員工作,現在更偶然間,於網絡足球節目裡出任嘉賓,在傳媒界裡,可謂前無古人,後亦未見來者。   前言 代序 一鑑江湖八十年/潘源良 序/梁守志 序/傑拉德 編輯的話/江少(羅偉光) 第一章 澳門成長篇 第二章 香港首二十年:醫務署篇 2.1 九龍醫院 2.2 李基紀念醫局 第三章 踏入港台篇 3.1 模範英文書院 3.2 進入香港電台 3.3 《漁民一週》和《農村新知》 3

.4 外勤直播的設備 3.5 初會周乃揚 3.7 陳,吳慈善拳賽 3.8 六七暴動 3.9 何國棟(Jimmy Hawthorne) 3.10 正式成為公務員 第四章 獅子山下 4.1 《獅子山下》 4.2 回歸電台 第五章 我在電視台的日子 5.1 TVB 時期 5.2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 5.3 離開麗的,重投無綫 5.4 經典一役,亞洲盃外圍賽:香港對北韓 5.5 76 年,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 5.6 77 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新加坡戰役 第六章 北京國際足球邀請賽 第七章 首屆香港足球明星選舉 「可口可樂」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 第八章 海外直播篇 8.1 首次轉播亞運 8.

2 第一屆省港盃 8.3 荃灣地方電台試播 8.4 1981 香港國際單車錦標賽 8.5 看電視評述球賽 8.6 第九屆亞運會 8.7 堆沙大賽 8.8 台灣行 8.9 《公益金百萬行》 第九章 1985 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 9.1 五一九戰役 9.2 神戶之行 9.3 金牛盃事件 第十章 漢城,亞運&奧運 10.1 86 年亞視轉播英格蘭足總盃 10.2 86 年漢城亞運 10.3 88 年漢城奧運 第十一章 1990 年世界盃後,退休暫別 11.1 89 年,龍騰虎步上獅山 11.2 第七台主管 11.3 1990 年無綫世界盃 11.4 退休暫別 第十二章 北上發展 12.1

星光上市 12.2 首次創業 第十三章 投身IMG,中國甲A 轉播 死過翻生 第十四章 參與收費電視工作 14.1 1999 年,新加坡ESPN 英超評述 14.2 在有線評述2002 年世界盃 14.3 新城電台評述2010 年賀歲盃 第十五章 想退卻退不了之下,終可圓夢 15.1 打算正式退出講波生涯,因為再難立足於香港球壇 15.2 2004 葡萄牙歐洲國家盃 15.3 往馬來西亞訓練評述員 15.4 2007 年,中國女子世界盃 15.5 2008 北京奧運 15.6 2010 南非世界盃 15.7 終可圓夢 15.8 做到七十九 第十六章 總結十多年在中國大陸工作的感受 第

十七章 政府大球場 第十八章 當領隊的日子 第十九章 我和公會的關係 第二十章 電影篇 第二十一章 工作態度 第二十二章 人生觀 22.1 朋友 22.2 做人要樂觀 22.3 交託給我的工作 22.4 生與死 22.5 社會 22.6 下一代,置業 第二十三章 我對香港足球 代序 一鑑江湖八十年 潘源良   一如退役將領回憶二戰   白頭稜角 笑語蒼生   時代風潮是夕雲   風光荏苒 音影留痕   聲若洪鐘連環火炮   霹靂妙語大氣舖陳   剌穿己營敵陣 場內場外同震撼   論盡英雄名將 剎那死生   省港澳飄蕩無根 借宿容身   造就鉄腳馬眼神仙肚   天地線自行接撼

  銅皮鐵骨彎路跑外勤   無綫有線佳藝麗的亞視港台商台新城全攻䧟   男女足海跨世紀浮沉   見識東邪西毒老頑童不改幽默感   體制內外穿梭老人家自有奇能   休說戲劇人生   八十年所見   且從頭   五味紛陳 序 梁守志    對上一代的球迷來說,何鑑江是球圈無人不識的名字;很多人稱他KK,更多是尊稱他何老鑑,而他與已故的恩師林尚義是上一代最具代表性的足球評述員,而獲他邀請為其著作寫序,當然義不容辭。   認識何老鑑數十截,與其說認識,倒不如說是聽他「講波」成長更貼切;自少便喜歡足球,當年本地足球發展相當蓬勃,但又不是經常可以入場觀看賽事,故更多時間是收聽港台直播。為甚麼是港台

,確實是因為何鑑江。   商業電台在七八十年代也有直播本地賽事,有球員出身的林尚義等任評述,但自己還是比較喜歡聽KK的評述,因為他那鏗鏘聲線,字字清晰,又有豐富的足球知識及經驗講解給球迷知道球賽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他營造氣氛令聽收音機聽評述的球迷很投入球賽,如同置身場內。   到踏足球圈,真正認識何老鑑,知道他為人率直敢言,不畏懼強權,言之有物,從亦不擔心會得失圈中權貴,就算退休後仍會在社交平台上為不平事發聲,在這個世代,無疑是異數。   期待KK在其著作中延續這份無畏無懼的精神。 序 傑拉德    從小已有看足球比賽的習慣,早期其實是「聽波」的機會比「睇波」的機會更多,主要是聽着林

尚義先生、何鑑江先生、何靜江先生和蔡文堅先生等名家講波長大。以往縱使到香港大球場看香港足球聯賽,也會跟不少朋友一樣帶着收音機進場,聽着他們的評述看球。可惜身為聽眾的我不能透過收音機看到「老鑑」的相貌如何。   及至1988 年亞洲電視轉播歐洲國家盃,當時「老鑑」在電視上參與評述,令我終於可看到他的廬山真面目。當年他和已故香港一代中鋒尹志強的生動評述,令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是「老鑑」的分析既有趣又獨到,令我很喜歡聽他的足球分析。   大約是三數年前左右吧,我在一個機緣巧合下認識了本書的編輯江少。就在大家閒聊的時候,我得悉「老鑑」有意推出自傳。「阿叔」林尚義逝世曾令我感到惋惜,所以我想既

然「老鑑」仍然健在,為他推出一部自傳是相當有意義的事。而且我認為可以藉着這部自傳,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香港足球、香港廣播事業甚至香港社會的發展,令這項工作更添意義。   所以我決定跟江少和「老鑑」合作,着手籌備推出這本《何鑑江傳》,這一來就忙碌了兩年。這部書大部份篇幅由「老鑑」親自着筆,當中也獲得數名朋友幫助,令這部書終於可以在本年面世,令人相當感動。   本書從「老鑑」在澳門老家的成長說起,及至後來在香港發展,在命運的安排和自身的努力下,得以闖進屬於他的廣播界及足球界天地,最終成為行內的一代翹楚,當中的故事相當勵志,也讓人對香港廣播行業及足球界發展有更深入和獨特的了解。對於一名八旬老翁來說,

要將這數十載的重要故事一一記下並行之成文,確實是一個相當艱鉅的任務,因此寄望讀者可以好好細味這部對香港廣播界和香港足球界來說相當重要的經典。 編輯的話 江少(羅偉光)    能夠有幸參與這本書的製作,要多謝三個人,首先漫畫家曹志豪先生,多謝他在舊公司時,給予我機會參與足球節目,因而結識到我兒時偶像何鑑江先生,繼而令我有機會參與這書。更要多謝傑拉德(霍志明)先生,是他將「一鑑江湖」這個夢想,最終變成真實。   我與KK結緣於漫道足球節目,及後無論我去到那個平台工作,每當我節目遇上難題邀請他協助,他定必義不容辭地鼎力相助。他對後輩的扶持,是傳統美德上的典範。   當知道他有出自傳構思的時

候,我不知天高地厚向他提出,可否給予我機會參與。當時心想必須把書寫好,才能夠找到出版社發行。更難得是他對我這位寂寂無名的後輩,竟如此信任。   當然編輯過程上,並非一帆風順,而我終於知道天多高、地多厚時,但我仍要決意把書完成,因為相比起書中KK 的故事,我所面對的難題根本算不上是甚麼。   及後更發覺他的過往,竟與我家族背景十分相似,當我一直編輯這本書時,彷彿像時光隧道般,將我帶返從前,泛起我爺爺在澳門的經歷,老爸在醫務處時的時光。雖然我倆年紀相距甚遠,但他整個人生歷程,令我有著感同身受,可能這就是緣。遺憾是在差不多完成此書時,老爸經已離開,未能分享這份成功。更多謝我表叔提供相關圖片。

  最後,要再次多謝傑拉德不理任何回報,去投資這個項目,完成KK心願。令我想起一句話:「還人心願,如還己願。」而能夠有幸參與這書,是我畢生榮譽。   第五章 我在電視台的日子 5.1 TVB 時期 1970 年代的香港電台除了直播足球比賽,亦曾直播香港籃球賽事,任何體育項目我亦有份參與。當年無綫電視(TVB)由於人手問題,所以向港台要求派我到該台擔任足球評述員,當時我只屬合約職員,並非正式公務員,所以只要不抵觸港台工作,我便可到TVB 工作,我的電視台生涯亦由此展開。 當時TVB 只從英國購入錄播足球節目,每個星期英國球賽完畢後,當地電視台便即時空運該周賽事的錄影帶來港,TVB 收

到後才錄影播出,節目名稱好像是《英國足球大賽》,當時我只對着電視機評述。 當年資訊落後,要知道英國足球消息,唯一就是從英國和馬來西亞的足球雜誌取經,如《SHOOT》、《World Soccer》等,在香港可以買到這些雜誌的地方是尖沙嘴碼頭的書報攤和辰衝書店,逢星期三出版。同時有一本名為《樂富門年鑑》的書刊紀錄英國足球隊和球員的一切資料,包括球員出賽次數等詳細資料。我一直TVB 擔任足球評述員,只有1986 年時為麗的電視轉播的英國足總盃擔任評述,直至1994 年我去了中國大陸發展後,才停止評述英國足球。 我在TVB的第2項工作是「報幕員」(後來蕭亮先生擔任此職成名),當年我負責逢星期一至三的報

幕工作,其餘日子則由梁天先生擔任。報幕的最大難處是要在指定時間內將廣告講稿讀完。 任職港台期間以評述員身份躋身TVB吸取經驗,對我往後的事業有很大裨益。有關在TVB所遇上的事,容後細表。 到了1974年,TVB首次直播在西德舉行的世界盃決賽周,也是香港電視歷史上首次直播世界盃。當時還是黑白電視年代,對我來講當然亦是第一次。蘇文普和我擔任主持,老一輩球迷都記得當年的決賽西德對荷蘭,是兩個當代球皇告魯夫和碧根鮑華較技,荷蘭首創的全攻守足球也正式踏足國際舞台。

星光路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屆的苗栗山城星光馬拉松熱鬧開跑啦!
運動場滿滿的馬拉松高手摩拳擦掌
準備盡情地揮灑汗水,享受運動後帶來的充實感
而名次也陸續出來了
本屆的馬拉松英雄們到底是誰
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新戰況網址:
https://www.marathonsworld.com/artapp/racedetail.php…

輔仁大學自行車環島活動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之關係研究

為了解決星光路跑的問題,作者趙崇崑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探討輔仁大學自行車環島活動參與者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之關係,以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受試者在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之間的差異情形,並探討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之間的相關性。以問卷調查法的方式收集輔仁大學自行車環島活動參與者的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的相關數據資料,回收有效問卷共202份,所取資料經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方式檢驗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之間的差異情形與相關性。結果顯示參與者的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以調和式熱情及全心全意的得分為最高,其他背景變項中,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方面在年齡、每週騎乘次數、每週騎乘總距離、每次騎乘時間皆有顯著相關,而參加自

行車活動場數則只有在運動熱情方面呈現顯著相關。另外,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兩者之間也呈現顯著相關。隨著運動風氣的帶動,愈來愈多人開始嘗試各項不同的運動項目,自行車環島活動便成為了許多民眾喜愛的其中一項運動,運動過程中不僅可以欣賞台灣美麗的各個縣市地區,也可以因為由自己主導而奮力完成整個活動的成就感,提升了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但由於許多參與者平日能練習參與的時間較為短少,可能因為尚未接觸而有所退卻,本研究可提供有興趣且有意願接觸自行車環島活動的參與者,何種騎乘時間與距離等因素,可有較高的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以此供欲舉辦自行車環島活動的單位或參與者進行參考。

擊敗心中要你放棄的聲音:60歲的陳焜耀征服極地超馬的戰鬥人生

為了解決星光路跑的問題,作者陳焜耀王離 這樣論述:

無懼 夕陽到金礦的歧路 勇敢征服 成為羽絨霸主 無畏 再戰人生下一個征途 蠻荒跋涉 再苦 我也絕不認輸!   「永不言敗,不斷創造新局」   是強者陳焜耀的成功哲學,與之伴隨的,必然是一部為之讚嘆的傳奇。   他的人生上半場扛起家族重擔,扭轉了百年企業崩盤的結局   從此,羽絨霸主Yao Chen在國際間留名   他,就是合隆毛廠總裁陳焜耀。   在那段黑暗中追逐光亮的日子,他不得不靠著鎮靜劑與安眠藥艱難前行,他曾以為這種暗自吞下苦痛、手撫滄桑的日子不會有盡頭,但這一切都被細心的大兒子看在眼裡。因著兒子,他參加了生平第一次的ING路跑;因著兒子結識超馬好手林義傑,暫時抽離身心俱疲的商界

,轉戰另一個戰場,挑戰「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The 4 Deserts Race Series)。   兩年的征途   在那遙遠的地方,他留下了與兒子的足跡,還有,通透、真摯的人生回望:   生命的轉彎來自翻過一頁,揮灑另一頁――   2012年,首次征戰撒哈拉沙漠,發現原來「極地超級馬拉松」是一種體力極限與環境考驗的生存活動,超馬初體驗如逃命般完賽!   入陣,只為此生坦蕩――   從商場轉戰另一個人生里程,即便場域相異,所秉持的信念卻相同,每場仗都要無愧於心的完結,因此,2013年再次啟程,來到世界最荒涼的阿他加馬荒漠與一望無際的戈壁,這趟走進荒野的旅途,他在原始中醒悟,人生總有路

需要獨行,所以與兒子的同行之路更顯珍貴。兒子們,是引領他在生命長夜裡的微隱星光。   以愛之名 再戰沙場――   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塊缺口,即使歲月流轉也不曾消逝,在他心裡,小兒子始終是心中的缺憾,在最需要陪伴的光陰裡,他扛起家業卻成了缺席的父親,所幸透過超馬,2014年他終於有機會帶著小兒子一起看世界,曾經疏離的父子情逐漸在約旦瓦地倫山谷、智利聖彼得小鎮的賽事中微芒綻放。   領略人生最大寶藏――   經歷了撒哈拉、阿他加馬、戈壁之後,2014年底,父子三人一同來到了世界的盡頭―南極。幻域般的雪白大陸危機四伏,小兒子的貼心、大兒子的智慧陪他熬過雪地衝擊,於此同時,他領悟到人生半百,走過

風霜,看盡斑駁,心中最惦念的終究不是輝煌,而是與子相依的時光。   最真誠的文字、最珍貴的極地照片,帶你走進強者的「戰鬥人生」! 名人推薦   桂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王正一   國泰航空公司行政總裁 朱國樑   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司徒達賢   極地冒險家 林義傑   合隆毛廠董事長 陳彥誠   (按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陳焜耀   合隆毛廠總裁。身為家族企業第四代傳人,他並未因富裕的家世而安於逸樂,反而以遠超過一般創業家的努力水準,全心奉獻於家族企業的振興,為了鍛鍊心智,自2012年起,開始踏入極地超級馬拉松的世界,目前已完成撒哈拉沙漠、中國戈壁、智利阿他加馬沙漠、南

極、大峽谷等地的挑戰,更是台灣首位三進三出撒哈拉沙漠、最年長的超馬參賽者。   王離/文字整理   出生於小島東方的海邊。善於寫景寓情,文字平實有味,細細道出生命的深淺與輕重。曾獲桃園文藝獎、入選九歌年度小說選,著有短篇小說《時之一》、詩集《遷徙家屋》。 前奏 不被擊倒的戰鬥人生 Chapter1 撒哈拉:踏出挑戰的第一步 01 出發吧 極地超馬 02 前進人生第一個極地超馬 03 我們都是趕路人 Chapter2 從谷底中綻放:阿他加馬與戈壁 01 再戰的準備 02 總在意料之外 03 一人一條路 04 歡呼聲中迎接榮耀 Chapter3 以愛之名 再戰撒哈拉 0

1 心底深處的缺憾 02 同踏征途,各自曲折 03 一場絢麗的突圍 Chapter4 堅持,終將美好:二戰阿他加馬 01 拿下通往南極的入場劵 02 所愛之人的牽絆 03 一同上戰場是我最深的渴望 Chapter5 行者無疆  穿越南極冰原 01 在世界盡頭插旗 02 帶你孫子到南極 終曲 意想不到的收穫 極地超馬裝備大直擊 推薦序 心連心的世代傳承 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司徒達賢   本書作者陳焜耀先生是政大企家班第十屆校友,書中的另一位主要角色陳彥誠,是陳焜耀的長子,是第二十八屆校友。   他們所經營的合隆毛廠成立已經超過一百年。在過去二十幾年間,陳焜耀投入極大的心力,將合

隆毛廠從一家歷史悠久卻績效平平的傳統產業,徹底轉變成全球羽絨界的領導廠商之一,其轉型成功的故事,媒體上已有相當多的報導。   身為家族企業第四代傳人,陳焜耀並未因富裕的家世而安於逸樂,反而以遠超過一般創業家的努力水準,全心奉獻於家族企業的振興,原因除了身上充滿著創業家的DNA之外,其對先人的孺慕、對家族過去光榮歷史的驕傲,以及內心深處亟於向早已離去的父母「證明」自己是最佳傳人的心願,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本書在表面上是介紹他和兩位兒子參加世界各地長途越野及超馬的經驗,讀來引人入勝。然而在字裡行間,無處不流露著父子間的親情、互相扶持與照顧的過程,以及身為父親的人,對將要接班兒子的關

愛與期待。在無數父子單獨相處,憑體力與意志來和天候、地形的摶鬥過程中,身為父親的人,從一開始的「不服輸」、「不放心」,漸漸感受到兒子的堅強、體貼和能幹。我猜去年陳焜耀能在自己身心狀況依然極佳的狀態下,欣然讓陳彥誠進行接班,與這幾年的越野超馬很有關係。換言之,當兒子背起父親衝向終點、當兒子在鬆軟的雪地上踩出腳印,讓父親能踏著他的足跡以比較省力的方式向前行走時,身為父親的陳焜耀,放心交班的感覺肯定油然而生。   家族企業傳承是當前台灣十分重要的議題。社會面對此一議題,所擔心的是眾多的家族企業若交到一批不食人間煙火又不專注於事業經營的富二代,以及家族因為財富紛爭而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經營。然而,家族企

業最有價值的是,追求永續經營的長久心以及基於家族認同所產生的凝聚力,合隆毛廠陳焜耀先生基於對家族的感情而對企業所做出無私忘我的奉獻,以及對後代的關愛、期待與長期栽培,都是家族企業的正面楷模。因為這些做法以及背後的心態,在股權完全大眾化、全都是專業經理人主導的企業,是不容易看到的。 推薦序 不同的極地超馬新風景 極地冒險家 林義傑   過去的林義傑,都是一個人孤獨地跑在世界的盡頭,體驗了許多不同的人生風景,但是,想說、想講的體驗,好難讓人了解。   二○一○年,我與幾位朋友共同發起「絲路一萬公里」的挑戰,這個挑戰是得在一五○天內完成長達一萬公里、穿越絲路橫跨六國的長路。這個長跑在第一四二

天,最後一個的路段裡,會有陪跑者「絲路大使」的參與。   雖然是發起人,也一同參與策畫長跑路程,不過壓力還是很大。「我怎麼有勇氣去跑一個如此未知的旅程?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這些念頭在我腦中不斷盤旋。還來不及爬梳細想,我已經跑在絲路上,而且依照每天必跑的里程數加上N次方的策略前進。終於,第一四二天,我們如期遇上了「絲路大使」團,就在那一刻,我見到了陳總裁與他的兒子。   是什麼樣的挑戰?!會發生在第一四二天?   二○一一年,絲路上,我初次看到陳總裁。那是一個特別的機緣,如果我記得沒錯,當時陳總裁已近六十歲,我心想,「六十歲的人能夠一週挑戰兩百公里路?而且要跟著長跑大隊一起前進,這不是在說

笑話嗎?」這個問號才沒展開多久,馬上就被絲路上凝結的空氣歸結出答案:「『跑』沒有年齡限制,只要毅力與心智就可以完成。」   當時,我們遭遇到西安歷年來最大的雨量。往常西安的九月應該是涼爽又陽光普照的季節,怎知那時又濕又冷,七天跑步過程中,別說襪子溼掉、磨破的水泡刺痛,就連舒服的旅館跟淋浴都不在計畫之中。吃不好、住不好、睡不好的感受,一般人都難以忍受。   然而,我當下卻看到,在數十名絲路大使中,名列前茅,每日精神抖擻跑著的,竟然不是我們以為的年輕小伙子,而是背影看來四十多歲的一位男子。眼睛一揉:天阿!是陳總裁。   七天後,陳總裁與所有絲路大使完成兩百公里路。會後陳總裁與他的兒子告訴我,

他們決定參與我過去所挑戰過的長跑,包括「四大極地」超馬賽。他們可說是台灣跑超馬的先驅之一,畢竟二○一二年時,還沒有什麼人在跑步。要去跑極地長征,更別說是一般人,恐怕是選手也不會這樣自虐。   截至二○一四年,陳總裁與他兒子這對父子,已經跑遍世界好幾洲,好幾洋。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生色彩,這些故事,如果自己沒有追求過,絕對不知道、絕對不會有感觸。   打從心裡,直到現在,我還不敢相信,這樣的一跑,竟跑出了陳總裁的興趣,更從跑步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觀、人生新風景。這也讓我學習到跑步這件事,是可以跑到老,跑到了的一條路。   今夜,就讓我們好好品讀陳總裁的極地超馬人生新風景吧。 推薦序

永遠的超人 合隆毛廠董事長 陳彥誠   時光匆匆,自二○一二到一四年和父親參加四大極地超馬,至今也過了兩年。二○一五年十月九日,我從他的手中接下了家族重擔,期間花上許多時間與心力在公司的經營上:如何在他建立的基礎上往前邁進、如何讓員工在有趣的環境中不斷突破等一連串的課題圍繞著我。正當我埋首於工作時,聽聞他要將我們一起參加極地超馬的歷程撰寫成書,感到十分期待。任何事都求好心切的父親,當然也不會「放過我」,希望我一同參與,協助讓內容更加完整。於是,藉此機會,我再度回顧我們一起走過的足跡:撒哈拉、阿他加馬、戈壁、南極,看著這些照片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令我為之動容的並不是這些景色的波瀾壯闊,而是深

覺自己是如此的幸運,能和他以少見的「父子檔」挑戰這些艱難的賽事,一起創造了此生難忘的回憶。   在我心裡,父親就像超人,雖然他不會飛,卻有驚人的意志力與耐力,這樣的特質讓他扭轉了瀕臨破產的合隆,為公司寫下輝煌的新頁;亦是這樣的特質讓他在人生下半場,以60歲的「熟齡」勇闖極地, 秉持「永不放棄」的精神為每場賽事畫下句點。   細讀書中內容,曾經的考驗躍然紙上,字裡行間父親都謙遜地表示能突破困難歸因在我的智慧,我卻覺得在那樣惡劣的荒野裡,他堅毅的存在是我的定心丸,成就了我冷靜、正確的判斷,就像兒時我學騎腳踏車,眼看膝蓋都摔破皮了還學不會,他的耐心陪練與激勵穩定了我焦急的情緒,說也神奇,不久後,

我的小腳踏車不再需要父親攙扶,輕快的踩出成長的輪廓。   父親也在書中提及,開始跑步、踏上極地超馬之路,是受我的影響,我覺得一方面是他從中得到剛強的力量,另一方面是他凡事都會設定目標,勇於接受挑戰,不管前方的路是荊棘滿途抑或死陰幽谷,他總是險中求勝,奮力一搏,這樣的人生信念深深激勵著我,我也自許未來的日子,不管是帶領合隆或是人生路上,我也能如他一般,成為危機中的英雄。    經歷極地超馬後,我也暗自決定,未來再忙也要和我的超人父親一起去冒險,這世界很大,還有許多地方等著讓我們打開眼界,以父親喜歡挑戰的個性,或許,下一站,外太空,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前言   二○一六年五月十一日,我剛從

納米比亞回來,脫離了燥熱不堪,一轉眼就渾身風沙的沙漠氣候,回到台灣正值春夏交際20多度的宜人季節,正式達成了第三次的撒哈拉極地超馬。   身為第一個成功在撒哈拉「三進三出」的台灣人,這也是我首次獨自參加且順利完賽。此時回想起跑馬拉松的初衷,真要說讓我起心動念的,或許就是那部紀錄片《Team Hoyt》吧。   那是一部關於馬拉松父子檔的紀錄片。片中的主角Rick Hoyt生於一九六二年,是個罹患腦性麻痺的孩子。在那個年代裡,肢體障礙的孩子大多會被醫生建議,安置到療養院中度過餘生,但是他的父親Dick拒絕了這樣的安排。對這個父親來說,他能給予最大的愛,就是讓兒子在正常家庭環境中成長。為了照顧

Rick,他不惜同時兼三份工作,甚至為兒子取得了由Tufes大學開發的機器,讓他得以擺動頭部的方式,選取字幕來「說話」。有趣的是,兒子的第一句話居然不是向爸媽打招呼,而是為冰上曲棍球隊加油,原來,即使肢體有著障礙,Rick仍舊是個熱愛運動的孩子。且透過這台「希望機器」(The Hoping Machine),Rick終於能夠像一般人一樣求學。   某天,他的高中同學受了傷,腰部以下癱瘓。班上為這同學舉辦了一場長跑活動募款,Rick得知這個訊息,便要求父親推著輪椅上的他參加。影片中那位溫柔的父親提到,長跑結束之後,Rick對他說了一句話:「爸,當我迎著風跑起來的時候,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好像並沒

有行動不便。」   這句話徹底改變了這對父子的一生,讓他們在未來以「Team Hoyt」之名參與了各地大大小小的馬拉松,更征服了鐵人三項比賽。這句話也深深打動了我,跟著狠狠的哭了一場——說真的,有誰看了這部紀錄片不會落淚呢?想到Dick一邊推著兒子、一邊看著他在輪椅上的興奮模樣,我知道這就是父親疼一個孩子時,就算粉身碎骨也希望能夠看到的笑容。   說來也巧,讓我接觸這部紀錄片的人,就是我的大兒子彥誠。這一切就像是安排好的契機,我們竟也是另一對重新出發的父子檔,只是角色互換了而已。   一切則都要從八年前的事件談起——   八年前,二○○八年,正值全球金融風暴,合隆最大的日本客戶無預警倒

帳一千六百萬美元,雖然大客戶倒閉之後,我得想辦法因應未來每個月短少一千多萬營業額的窘迫狀態,不過所幸合隆在這幾年的經營之下,體質相當優良,得以有驚無險地度過危機。   萬萬沒想到過了數月,就在合隆百年大典準備舉行的前夕,我陷入人生中最大的打擊。這次打擊比起當年分家產接下搖搖欲墜的合隆,或一九九三年雖獲優良商人卻慘澹經營的狀況,都來得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少在心理層面上可以這麼說。   「這我被一手帶出的大將Zhang背叛了!」轟一聲,這個打擊就像是旱地雷擊一樣又大又響,既虛幻又真實。   一九九六年合隆在安徽設立一隆羽絨廠,建廠後,我以帶人帶心的理念培養人才,比起直派台籍幹部,甚至讓在地的

員工有發展機會。對於旗下的子弟兵也總是不吝給予且力挺到底。原本只是小販的Zhang在我提拔成為廠長後,雖然做事霸道、容易和其他員工在觀念上有所衝撞,但我認為這樣的權威式管理是他能駕馭當地上千名員工的方式,因此在員工會議上力挺他,還用「大王不能死」的譬喻來要求員工團結。   真要說起來,假若Zhang要的是一杯水,我就給一碗茶!因為我相信只要以誠待人,對方一定會陪我打拚的。然而,就在他坐大之後,我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這件事也絕不是突然發生的,他早有擘劃。   二○○七年五月,Zhang陸續向銀行借了八千萬人民幣,在一年還款期限到期後,他向董事會表示他並沒有還款計劃、而且錢已經用罄。其實八千萬

人民幣,對我來說還是能解決的數字,因此我與彥誠偕同台籍的董事會幹部,準備了一億人民幣立刻飛往安徽,希望能完善解決。   沒想到Zhang不但拒絕交出帳本,還癱瘓了生產與出貨進度,更刻意讓黑衣人在外頭叫囂討債,甚至以縱火恐嚇。而在我們和地方政府的協調之中,更發現當時力挺我設廠的政府,此時根本理都不理我們,事已至此,一切非常明朗了:相信光是Zhang是不敢這麼做的。   困在安徽霍山的日子裡,我們連日常飲食都不敢假手他人。堅守的初期,要到半夜才有人送食材來,最後卻只剩下泡麵果腹。幾天下來,內部意見紛紜,有人認為應該堅守;有人覺得該認命放棄,我自己也不斷在這些意見之間來回思考。   末後,彥誠

對我說:「爸,這個點我們不要了,世界這麼大,我們的格局不避拘泥在這個地方,何必再苦苦撐在這裡?」聽了這句話,又思及這些日子以來的艱難:求助無門,連當地政府都撒手不管。即便一時守住了經營權,或許明天又會面臨被查水電、查逃漏稅的窘境,這樣還是一點用都沒有。   末了,我決定回到台灣,委由彥誠去簽了「降書」。   這份遭受親信背反的屈辱,就像一把鋒利的劍,直直刺入胸臆。我正面迎敵,忍痛不肯倒下,卻也無法嚥下。事件之後,我進入了非得靠鎮靜劑與安眠藥才能入睡的日子。然而,能入睡是一回事,只要一閉上眼,這些不愉快的事又會一一浮現在我的眼前。   因此,跑步在這段時間裡成了我的精神寄託。   閒暇時

分,我會請司機載我到郊外去跑上幾圈。痛苦侵擾不斷的日子裡,只有這樣能讓我暫時忘記這些壓力,至少當我一步步踏著道路前進的時候,可以感到自己並不是停滯的,而是持續向前的。那些煩惱、不愉快的一切則隨著我的前進被拋在後頭了。   有天,手機那頭,彥誠傳來《Team Hoyt》這部紀錄片。   我想,與我同在安徽堅守十來天的他,應該是將這一切全看在眼裡,才希望藉由這部紀錄片給我一些鼓勵與安慰。看著影片中Dick Hoyt推著兒子的輪椅前進的情景,突然眼眶一熱,那句「爸,當我迎著風跑起來的時候,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好像並沒有行動不便。」撫慰了我受傷的胸口,像是聽到彥誠對我說:「爸,我們一起隨風向前吧!」

  我猜想的沒錯,不久後,彥誠邀我一起參加ING台北國際馬拉松。彥誠大概考量著我的年紀和體力,雖然自己報名全馬,卻只幫我報了九公里組。   比賽當天,先跑完九公里的我早早完賽回到家,想著兒子應該很快就回來了。沒想到左等右等,都快中午了還是不見人。不只太太開始擔心兒子的狀況,身為父親的我雖然不說話,心裡總也是七上八下的。好不容易到了下午一點多,他才帶著兩邊磨到破皮出血的乳頭進了家門。我這才鬆了一口氣、正捨不得他跑得身上都是傷,接著竟發現他身上還多了一塊獎牌,這下子鬥志都起來了!馬上問他:「跑完全馬有獎牌你怎麼沒跟我說?」   「下一屆我非得報名全馬不可!」被激發的鬥志不僅調走我一直以來的

挫敗感,更燃起我迎向挑戰的新目標。   於是,我們父子的第一場全馬就在二○○九年鳴槍起跑了。此後,我跟著彥誠,從42公里的富邦台北馬拉松、擁抱絲路的陪跑大使,一路跑出世界,這一跑,我開啟了與兒子長達兩年的征途。黃沙遍遍的撒哈拉沙漠、大片礫石的戈壁、地表最荒涼的阿他加馬沙漠,以及世界的盡頭南極冰原,在這世界的四大極地裡,我心中的洞終於癒合:我,陳焜耀,就算失敗,也不會被擊倒!   回頭再看《Team Hoyt》影片中的父子,我們的結局如此相似,只不過與紀錄片相比,我們的角色交換過來了:紀錄片當中的Hoyt父子是爸爸推著兒子圓夢,而陳家則是英雄出少年的兒子帶領著爸爸走進了馬拉松的世界,重新尋獲

人生的新風景。 草草梳洗離開營地,我再度走進這片沒有花朵的荒原。在這個階段,有經驗的跑者會全力衝刺,爭取時間和名次,像我們這樣的非專業跑者,想完成長賽段,得做好徹夜趕路的心理準備。 果然,開跑後不久,視線中除了黃沙以外就只剩彥誠,放眼望去的生物就只有我們父子倆。或許是他擔憂今天的賽況,對我來說是一大負荷,總是走在我後頭留心我的一舉一動,默默地用行動表露對我的關懷。 我想,這就是血脈相傳的定數吧。當我們行經一片壯麗的礫石堆,我和他有默契地拿出合隆的旗子留影,是啊,我們不只是來自台灣的參賽者,我們也代表合隆毛廠:「只要我們敢,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 在杳無人煙的此刻,想到榮譽與使命感,

腳下的節奏快了,我們追過了零星的跑者,來到了長賽段的前菜「丘脊」。 這幾天,我已跨越無數的沙丘,眼前如山高的沙丘還是讓我心頭一震,這已經不是踩兩步退一步的問題,就算手足並用也得花上許多時間才能「攻頂」,然後,便是令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下山」。 時間如掌心滑落的細沙,不知流逝了多久,好不容易才攻頂,這時赫然瞥見前方谷底似有建築物,正午時分的熱度惱人,我有些熱得發昏,便一鼓作氣地向下衝:「1、2、3、4……100、99、98……」為了專注心神我默念著數字,為了抵抗不斷產生的恐懼,我向所有能請的神佛祈禱,終於,半走半滑,安然著陸。 意料之外的甘甜「呼!」我大口喘著氣,拖著沉甸甸的身體走向剛才遠眺

的建築。「咦?有參賽者坐在那休息,所以這裡是?」我和彥誠狐疑地走進裡頭。 「爸,有可樂耶!」彥誠開心極了,這裡竟然是間小賣店,但窘的是,我們倆人竟然沒帶半毛錢,只好向好心的參賽者借了零錢,才喝到冰涼的飲料。這真的是絕處逢源,原本下山時近乎痠軟的雙腿,此時又有了力氣。 「好熱!」 小賣店的歡樂時光很快就結束了,想到還有相當長的公里數等待突破,再不情願也得啟程。 屋外谷底的陣陣熱輻射讓周圍環境滾燙不已,才踏出門口就開始懷念起小賣店的陰涼。一下子難以適應眼前的高溫,於是腳步無法追上彥誠,只好獨自趕了一大段路,直到天黑才與他碰頭。

校園路跑活動參與者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之關係研究-以輔仁大學星光路跑為例

為了解決星光路跑的問題,作者黃薏靜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校園路跑活動參與者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之關係研究,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在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的差異情形,並探討運動熱情、運動享樂感之間相關性。本研究以輔仁大學星光路跑活動參與者為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回收有效問卷共479份,所得研究結果如下:一、 受試者運動熱情以「調和式熱情」得分最高;運動享樂感得分最高為「全心全意」。二、 在運動熱情上有顯著差異的背景變項有:性別、年齡、就讀學院、每週跑步次數、每週跑步總距離、每次跑步時間與參加路跑賽場數。三、 在運動享樂感上有顯著差異的背景變項有:性別、年齡、每週跑步次數、每週跑步總距離、每次跑步時間與參加路跑賽場數。四、

運動熱情與運動享樂感有高度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