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漫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早期漫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邱健恩寫的 漫筆金心:金庸小說漫畫大系 和邱健恩的 漫筆金心:金庸小說漫畫大系(附贈明信片書【俠骨‧情心‧繪金庸:珍藏江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超级英雄里的“不杀原则”看着真难受178也說明:关于蝙蝠侠的所谓不杀原则,上世纪几个知名漫画作品诠释得还算合理,不过在 ... 这个要从根上说起,美国漫画早期都是连载的,然后编剧为了偷懒就几个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遠流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林玫君所指導 李鳳然的 漫話‧視界:臺灣棒球漫畫的圖像敘事 (2021),提出早期漫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運動傳播、棒球文化、漫畫審查制度、圖像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蔡淵洯所指導 楊依菁的 《青年戰士報》〈圖畫周刊〉與國軍再教育(1953-1957) (2021),提出因為有 青年戰士報、軍人素質、反共漫畫、軍人再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早期漫畫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首頁則補充:... 111年12月16日 【新聞稿】「臺灣租書店與漫畫的奇妙旅程」國際漫畫展日本北九州登場! 111年11月29日 【新聞稿】數位時代新文化運動臺史博開箱國家文化記憶庫2.0.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早期漫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漫筆金心:金庸小說漫畫大系

為了解決早期漫畫的問題,作者邱健恩 這樣論述:

特蒐!史上第一部金庸漫畫全紀錄 驚豔!生動炫目的金學圖像故事書     「漫筆」指畫家畫筆,「金心」即金庸創意,「漫筆金心」就是漫畫家筆下的金庸小說。   如果說,金庸小說構築了一個波瀾壯闊、馳騁想像的武俠世界;而漫畫,就是讓玄奇的想像有了落實的模樣。如果說,金庸以萬鈞筆力寫下無數扣人心弦、蕩氣迴腸的故事情節;而漫畫,就是跨界創作人以各自的敏銳心靈,重新用畫面節奏凝鍊或延伸出經典的姿態萬千。   透過一張又一張的珍貴圖片(近兩千幅),一頁又一頁的創作揭密,開啟了炫目迷人的時光隧道,六十多年來、一百五十餘種金庸小說漫畫的演變軌跡、版本圖像,盡收眼底。從漫畫「尋找失落的舊版故事」,窺探金庸

的原創奇想;從「漫畫家說故事的方式」,提取有意思的切面,盡覽各家特色。唯有豐富的文獻收藏、扎實的研讀細究,才能將圖像所勾勒的金庸偌大江湖,信手拈來、娓娓敘說。   這是史上第一部金庸小說漫畫全紀錄,也是最「好看」的金學圖像故事書!     【六大精彩看點】   1 完整蒐羅——首開先河,資料完善,第一部以圖像為主題的金學著作   作者為金庸版本研究暨收藏專家,本書是史上第一本以「圖像」為專題的金學研究著作,收錄 50 年代末至 2019 年這六十一年來,香港、台灣、中國大陸乃至日本、星馬地區,150 多種金庸小說漫畫及插圖畫作。尤其是 70 年代以前的漫畫,坊間多半罕見難尋,書中完整呈現全部

書影,以便讓讀者充分理解當年實況。作者還訪談多位漫畫家分享其改編創作的過程,儼然是匯集歷來所有金庸小說漫畫與圖像的「瑯嬛福地」,也宛如繽紛神奇的時光隧道,反映了時代風潮、文化流行的遞嬗多變。     2 視覺饗宴——近百位畫師,近二千張圖片,生動描繪金庸的江湖世界   本書所述「漫畫」泛指廣義的圖像,含括:搭配小說的插圖和封面插畫、連環畫(一頁一圖或一頁兩圖)、連環圖(一頁多圖,指受日本影響、有動作分鏡的漫畫)、水墨畫、動畫,以及跨越小說之外的「二次創作」及周邊產品,包含:搞笑漫畫、同人漫畫、電玩遊戲設定畫集、桌遊卡、郵票、尪仔標(香港稱「公仔紙」、大陸稱「啪叽」)等。近 2000 張珍貴圖片

、近百位畫師繪者的作品齊聚一堂,生動描繪了金庸筆下的江湖世界,是金迷們攬勝必蒐的視覺圖鑑。     3 文獻揭密——從最早的插圖到最新的漫畫,尋索圖像創作的流變與里程碑   你知道現存最早的金庸小說漫畫是哪一部嗎?台灣最早的金庸漫畫在 50 年代即已面世?第一本全彩色的金庸漫畫是哪位名家的作品?漫畫改編最多的又是哪部金庸小說?本書【上篇.歷史說】梳理了金庸小說漫畫的發展脈絡和演變軌跡,並且揭示每個時期畫家所樹立的「里程碑」,比如:最早出現的插圖、首次在報紙連載的漫畫、第一本標明「金庸原著」的漫畫書、史上唯一的金庸小說動畫……,乃至於 2019 年最新問世的漫畫,也是短篇小說《越女劍》的第一本漫

畫《猿女天仙記》,畫家是馬來西亞人。     4 創作考掘——以圖為證,重現失落的舊版故事,突顯作品的改編特色   70 年代以前的金庸漫畫,以舊版故事為改編底稿,許多修訂版、新修版中被刪除的部分,正好可以透過漫畫重新認識,進而探索金庸的創作原型與修改想法。比如在舊版《倚天》,原來張無忌會使降龍十八掌其中三招,是謝遜傳授給他的,張無忌共使用四次降龍十八掌;又如《倚天》舊版中的玉面火猴,《射鵰》舊版中「黃蓉智擒血鳥」、「蛙蛤大戰」等異獸情節,作者特地擷取相關漫畫內頁,重現這些消失的情節或人物。此外,作者介紹的重點,強調漫畫家對原著的理解與判斷、對情節的取捨與側重,並且交代作品的歷史背景與創作背後

的故事,藉此突顯改編的特色。     5 驚喜彩蛋——集合各家版本的俠士身影、武打丰姿,一次盡覽   【中篇.逐部說】按金庸小說名稱分類,先條列出作者精心整理的版本圖表,方便讀者綜覽每部改編漫畫之書名/作者/年代/出版社/出版地/冊數/頁數/開本等,繼而深入介紹各書的敘事手法、改編特色與創作背景。篇末更附有「彩蛋」,薈萃各家筆下的俠士身影與武打丰姿,如:江南七怪、張三丰與武當七俠、神仙姐姐玉像、陳家洛的奇門兵器、獨孤九劍、火焰刀對六脈神劍陣、小龍女「天羅地網勢」……等人物造型、兵器設定、武功招式的精采畫面,供讀者對比和欣賞。     6 首度曝光——從未出版的畫家手稿、李志清最新水墨畫作,先睹

為快   本書不只讓許多失傳的早期漫畫重見天日,也包含了首度曝光的作品——獨家收錄 60 年代台灣漫畫家從未出版的手稿《驚虹劍》(改編自《碧血劍》)、香港「鄺拾記報局」發行的普及本《神鵰俠侶》111 冊與《倚天屠龍記》113 冊封面全輯、台灣漫畫家紀厚博先生交由作者於書中發表的文章〈金庸小說.台灣漫畫〉。「香港漫畫研究社」創會成員楊維邦先生為本書撰寫的序文,詳細論述上世紀 10 年代至 90 年代,香港的漫畫創作與大中華地區、東南亞各地的關係,讓讀者更加了解金庸小說所處的社會,如何影響金庸漫畫的創作。此外,目前唯一擁有金庸書面授權的畫家李志清先生,特別應作者之邀,以《越女劍》為題為本書繪畫封面

。 名人推薦   楊維邦(香港漫畫研究社創會成員):   邱健恩博士從五十年代的港產連環圖畫,而至 60 到 90 年代的港台及大陸各種翻版及授權漫畫均有搜羅,並作了梳理及抽絲剝繭的分析解讀,更找來當事人現身說法。漫畫以外,還涉獵到鲜為人談論的小說插圖、封面畫、水墨創作、公仔紙以至現今世代的桌遊圖像、郵票設計,均有所論述,不單止给金庸作品的周邊產品作了個周密的補白,也给港台大陸的漫畫史作了個重要的補白。是漫畫作品這幾十年如何與金庸小說「同行」,同闖高峰的最佳見證。     林保淳(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中華武俠文學學會會長):   這書分從歷史與專書分述,按圖詳解,剖析新舊,將一百五十多

種、二千張剪影的金庸漫畫,從漫畫家的訪談、畫風的探究、畫作的品賞、小說與漫畫的區別,到整個金庸漫畫歷史的流變,都覶縷娓說的《漫筆金心》,終於要面世了,無論從武俠漫畫的研究,或是金庸小說的研究而言,都可以說是破天荒的一部鉅作,漫畫金庸雙獻功,無疑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的。     馬銘浩(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暨圖像漫畫研究室主持人):   在金庸所建構的中華武俠體系裡,不同的文創產業都能依附而生,衍生出強大的文化生命力和產業價值。本書所收藏、紀錄的,不只是一般的漫畫,更是華人漫畫史裡的瑰寶。本書的另一重大意義,是集文學、文獻、文創於一身。無論是文學研究,還是文創研究,都必須始於文獻收集與整理。作者是資

深漫畫收藏家,又具備文學閱讀根基與文獻考證功底,三方面交相結合,確能把這個題材發揮至極致。

早期漫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續集竟然評價兩極?快來看最多人想知道的10大問題!
🔥你知道神力女超人是怎麼來的嗎?她的原型不只真有其人,而且竟然是兩女共事一夫的主角?
🔥黃水晶真的有效力?反派的原型是川普?為什麼兒子是亞裔?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在上週的影評釋出之後,我們看到許多留言分享對於第二集的心得,儘管目前大家對於第二集的評價有些分歧,但卻都一致地表現出對神力女超人的熱愛,以及對於漫畫或是改編電影提出了一些問題。

所以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將會條列出網友的提問,以及神力女超人背後的真實故事:包括在漫畫以及現實世界中的起源;還有Diana在早期漫畫中被描繪成一個SM女王的秘辛!甚至是許願神器黃水晶的真實功效?還有大家都在詢問的:電影跟漫畫有哪些差異?片尾彩蛋的意思?以及Maxwell兒子的真實身份?等10大問題!在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訂閱頻道並且按下小鈴鐺,也歡迎到各大Podcast平台上搜尋『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聽我們聊更多喔!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神力女超人1984
#WW84
#WonderWoman

漫話‧視界:臺灣棒球漫畫的圖像敘事

為了解決早期漫畫的問題,作者李鳳然 這樣論述:

臺灣曾於1966年至1987年出版三百餘本運動漫畫,以棒球漫畫居多,其出版受到「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及相關條例影響,需經政府審查通過,始能發行。另一方面,1960年代的棒球運動,隨著臺灣少年棒球運動的熱潮,促使棒球讓更多人認識與參與。棒球漫畫做為休閒娛樂的讀物、政府訊息宣傳的媒介以及運動文化的傳播文本,本文從棒球漫畫的封面結構、漫畫圖像及文本內容,展現棒球運動的各種面貌,並揭露棒球運動的文化樣態,呈現棒球漫畫的敘事文本功能性。連環圖畫審查廢止後,經國立編譯館審查之漫畫,皆轉贈至中崙圖書館典藏,普查館藏之臺灣早期漫畫,曾出版121部棒球漫畫,其出版來源以日本棒球漫畫為主,經漫畫家及出版商轉繪

與轉製後發行,未產生觀看的扞格,主要來自於臺、日所共有的漫畫文法體系以及棒球運動文化的親近與依賴性。繼之,從圖像的表象中,說明棒球漫畫的教育與知識傳播力量,透過圖像與文字的塑造,傳遞棒球運動的規則、文化、精神與價值。再者,深入棒球漫畫圖像背後的本相,在棒球漫畫與社會情境的相互對話中,論述漫畫裡棒球員的身體訓練、女性棒球員的形象與運動明星的塑造,揭示棒球運動文化的現象、反思以及召喚對棒球運動的情感與認同。最後,棒球漫畫在不同的生產形式,對棒球運動提供不同的視域,在描繪「土味」的臺灣棒球以及棒球場上的各種現象與理想,藉由圖文的脈動傳遞對棒球運動的想像以及意識形態的觀點輸出。在歷史與社會的脈動下,漫

畫雖受到法規的箝制,但此時期所出版的棒球漫畫,將棒球運動的各種面向以寫實、虛構、真實與想像的混合形式轉譯而出,在展現棒球文化的圖像力量之下,蘊藏著臺、日棒球的嫁接關係。

漫筆金心:金庸小說漫畫大系(附贈明信片書【俠骨‧情心‧繪金庸:珍藏江湖】)

為了解決早期漫畫的問題,作者邱健恩 這樣論述:

特蒐!史上第一部金庸漫畫全紀錄 驚豔!生動炫目的金學圖像故事書   「漫筆」指畫家畫筆,「金心」即金庸創意,「漫筆金心」就是漫畫家筆下的金庸小說。   如果說,金庸小說構築了一個波瀾壯闊、馳騁想像的武俠世界;而漫畫,就是讓玄奇的想像有了落實的模樣。如果說,金庸以萬鈞筆力寫下無數扣人心弦、蕩氣迴腸的故事情節;而漫畫,就是跨界創作人以各自的敏銳心靈,重新用畫面節奏凝鍊或延伸出經典的姿態萬千。   透過一張又一張的珍貴圖片(近兩千幅),一頁又一頁的創作揭密,開啟了炫目迷人的時光隧道,六十多年來、一百五十餘種金庸小說漫畫的演變軌跡、版本圖像,盡收眼底。從漫畫「尋找失落的舊版故事」,窺探金

庸的原創奇想;從「漫畫家說故事的方式」,提取有意思的切面,盡覽各家特色。唯有豐富的文獻收藏、扎實的研讀細究,才能將圖像所勾勒的金庸偌大江湖,信手拈來、娓娓敘說。   這是史上第一部金庸小說漫畫全紀錄,也是最「好看」的金學圖像故事書!   【隨書附超值禮】   李志清/繪圖《俠骨.情心.繪金庸——珍藏江湖明信片書》   規格:12.5 × 18 cm,內含 12 張明信片   李志清是唯一獲金庸書面授權,可以繪畫所有金庸小說人物與故事情節的香港知名畫家。近年以金庸小說為題材創作水墨畫,把武俠元素融入中國傳統繪畫中,「選取小說中的抽象成分,再加以感性的創作」。《俠骨.情心.繪金庸——珍藏江湖

明信片書》收錄 12 幅李志清 2018 至 2019 年間的水墨畫作品,厚磅美術紙精美印刷,特殊膠裝設計,可直接撕下,既可做為私人小畫冊珍藏,也是適合與朋友分享的禮物書。   【六大精彩看點】   1 完整蒐羅——首開先河,資料完善,第一部以圖像為主題的金學著作   作者為金庸版本研究暨收藏專家,本書是史上第一本以「圖像」為專題的金學研究著作,收錄 50 年代末至 2019 年這六十一年來,香港、台灣、中國大陸乃至日本、星馬地區,150 多種金庸小說漫畫及插圖畫作。尤其是 70 年代以前的漫畫,坊間多半罕見難尋,書中完整呈現全部書影,以便讓讀者充分理解當年實況。作者還訪談多位漫畫家分享其

改編創作的過程,儼然是匯集歷來所有金庸小說漫畫與圖像的「瑯嬛福地」,也宛如繽紛神奇的時光隧道,反映了時代風潮、文化流行的遞嬗多變。   2 視覺饗宴——近百位畫師,近二千張圖片,生動描繪金庸的江湖世界   本書所述「漫畫」泛指廣義的圖像,含括:搭配小說的插圖和封面插畫、連環畫(一頁一圖或一頁兩圖)、連環圖(一頁多圖,指受日本影響、有動作分鏡的漫畫)、水墨畫、動畫,以及跨越小說之外的「二次創作」及周邊產品,包含:搞笑漫畫、同人漫畫、電玩遊戲設定畫集、桌遊卡、郵票、尪仔標(香港稱「公仔紙」、大陸稱「啪叽」)等。近2000張珍貴圖片、近百位畫師繪者的作品齊聚一堂,生動描繪了金庸筆下的江湖世界,是金

迷們攬勝必蒐的視覺圖鑑。   3 文獻揭密——從最早的插圖到最新的漫畫,尋索圖像創作的流變與里程碑   你知道現存最早的金庸小說漫畫是哪一部嗎?台灣最早的金庸漫畫在 50 年代即已面世?第一本全彩色的金庸漫畫是哪位名家的作品?漫畫改編最多的又是哪部金庸小說?本書【上篇.歷史說】梳理了金庸小說漫畫的發展脈絡和演變軌跡,並且揭示每個時期畫家所樹立的「里程碑」,比如:最早出現的插圖、首次在報紙連載的漫畫、第一本標明「金庸原著」的漫畫書、史上唯一的金庸小說動畫……,乃至於 2019 年最新問世的漫畫,也是短篇小說《越女劍》的第一本漫畫《猿女天仙記》,畫家是馬來西亞人。   4 創作考掘——以圖為證

,重現失落的舊版故事,突顯作品的改編特色   70 年代以前的金庸漫畫,以舊版故事為改編底稿,許多修訂版、新修版中被刪除的部分,正好可以透過漫畫重新認識,進而探索金庸的創作原型與修改想法。比如在舊版《倚天》,原來張無忌會使降龍十八掌其中三招,是謝遜傳授給他的,張無忌共使用四次降龍十八掌;又如《倚天》舊版中的玉面火猴,《射鵰》舊版中「黃蓉智擒血鳥」、「蛙蛤大戰」等異獸情節,作者特地擷取相關漫畫內頁,重現這些消失的情節或人物。此外,作者介紹的重點,強調漫畫家對原著的理解與判斷、對情節的取捨與側重,並且交代作品的歷史背景與創作背後的故事,藉此突顯改編的特色。   5 驚喜彩蛋——集合各家版本的俠士

身影、武打丰姿,一次盡覽   【中篇.逐部說】按金庸小說名稱分類,先條列出作者精心整理的版本圖表,方便讀者綜覽每部改編漫畫之書名/作者/年代/出版社/出版地/冊數/頁數/開本等,繼而深入介紹各書的敘事手法、改編特色與創作背景。篇末更附有「彩蛋」,薈萃各家筆下的俠士身影與武打丰姿,如:江南七怪、張三丰與武當七俠、神仙姐姐玉像、陳家洛的奇門兵器、獨孤九劍、火焰刀對六脈神劍陣、小龍女「天羅地網勢」……等人物造型、兵器設定、武功招式的精采畫面,供讀者對比和欣賞。   6 首度曝光——從未出版的畫家手稿、李志清最新水墨畫作,先睹為快   本書不只讓許多失傳的早期漫畫重見天日,也包含了首度曝光的作品——

獨家收錄 60 年代台灣漫畫家從未出版的手稿《驚虹劍》(改編自《碧血劍》)、香港「鄺拾記報局」發行的普及本《神鵰俠侶》111 冊與《倚天屠龍記》113 冊封面全輯、台灣漫畫家紀厚博先生交由作者於書中發表的文章〈金庸小說.台灣漫畫〉。「香港漫畫研究社」創會成員楊維邦先生為本書撰寫的序文,詳細論述上世紀 10 年代至 90 年代,香港的漫畫創作與大中華地區、東南亞各地的關係,讓讀者更加了解金庸小說所處的社會,如何影響金庸漫畫的創作。此外,畫家李志清先生特別應作者之邀,以《越女劍》為題為本書繪畫封面。 名人推薦   楊維邦(香港漫畫研究社創會成員):   邱健恩博士從五十年代的港產連環圖畫,而至

60 到 90 年代的港台及大陸各種翻版及授權漫畫均有搜羅,並作了梳理及抽絲剝繭的分析解讀,更找來當事人現身說法。漫畫以外,還涉獵到鲜為人談論的小說插圖、封面畫、水墨創作、公仔紙以至現今世代的桌遊圖像、郵票設計,均有所論述,不單止给金庸作品的周邊產品作了個周密的補白,也给港台大陸的漫畫史作了個重要的補白。是漫畫作品這幾十年如何與金庸小說「同行」,同闖高峰的最佳見證。   林保淳(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中華武俠文學學會會長):   這書分從歷史與專書分述,按圖詳解,剖析新舊,將一百五十多種、近二千張剪影的金庸漫畫,從漫畫家的訪談、畫風的探究、畫作的品賞、小說與漫畫的區別,到整個金庸漫畫歷史

的流變,都覶縷娓說的《漫筆金心》,終於要面世了,無論從武俠漫畫的研究,或是金庸小說的研究而言,都可以說是破天荒的一部鉅作,漫畫金庸雙獻功,無疑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的。     馬銘浩(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暨圖像漫畫研究室主持人):   在金庸所建構的中華武俠體系裡,不同的文創產業都能依附而生,衍生出強大的文化生命力和產業價值。本書所收藏、紀錄的,不只是一般的漫畫,更是華人漫畫史裡的瑰寶。本書的另一重大意義,是集文學、文獻、文創於一身。無論是文學研究,還是文創研究,都必須始於文獻收集與整理。作者是資深漫畫收藏家,又具備文學閱讀根基與文獻考證功底,三方面交相結合,確能把這個題材發揮至極致。

《青年戰士報》〈圖畫周刊〉與國軍再教育(1953-1957)

為了解決早期漫畫的問題,作者楊依菁 這樣論述:

1950年由國防部政治部(1951年後來改為總政治部)創辦《戰友週報》,1952易名《青年戰士報》,最初純為軍中刊物,於1957年開放社會大眾訂閱,以軍人跟社會青年為主要讀者,1950年代的戰後臺灣,軍人教育程度普遍低落的情況下,為了提高閱讀興趣,1953年《青年戰士報》開辦〈圖畫周刊〉漫畫專欄,每週五出版,利用圖像傳播實現「反共復國」目標相關思想觀念,對國軍進行再教育。《青年戰士報》〈圖畫周刊〉的漫畫作者有122位,漫畫作品主要來自政工幹部學校美術系師生之創作,如唐雨春、周政明、楊濟賢等人,另外則是戰後隨國民黨政府來台的外省籍漫畫家,如牛哥、佘殿臣(伯風)、陳金城等人,少數為三軍軍官士兵,

如楊海輝,孫鍾鈞(5期/幼年兵)等人、以及社會人士例如青年學生陳誠(虎尾中學)、江漢東(台北師範)等人,各自展現不同漫畫風格;創作手法與圖像表現形式依漫畫內容不同而呈現多元的特色。《青年戰士報》的漫畫以國軍再教育為中心進行敍事。內容可分成「反共」、「愛國」、「時事」、「軍人素質」與「軍事現代化」等五種類別。反共漫畫方面,蔣介石認為1949年國共內戰中失利,是思想方面沒做好,於是國民黨政府強調中國共產黨竊據大陸禍國秧民,說明反攻復國,是拯救苦難大陸同胞正確的政策。愛國漫畫方面,利用國定假日所蘊含的歷史記憶,對軍中進行效忠領袖報效黨國的愛國教育,其可分為政治事件、政治人物事件、傳統文化節日共三類,

此外藉由「關公」忠君愛國信念來加深士軍官兵的愛國情操,藉以增強民族主義的信念。時事漫畫方面,為了讓國軍對國際情勢有多一分了解與認識,漫畫家利用時事新聞來進行畫作。提升軍人素質漫畫方面,透過生活教育的模塑宣導,使國軍形體、團隊意識符合現代軍隊的要求。軍事現代化方面,特別強調武器裝備的保養與修護以及注重國防工業,以提升國軍戰鬥能力。政府遷臺初期,國民黨利用《青年戰士報》的〈圖畫周刊〉,貫輸反共愛國的精神之外,還同時提升國軍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