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 教具製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教甄 教具製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淳麗寫的 國小英語師資培訓大全:16堂頂尖英語教師必修課(附26首英語歌謠QR CODE音檔) 和王德麟的 玩玩具,學科學:玩具背後的科學原理(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師德文教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許良榮所指導 陳必榮的 以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旋轉管的奧秘」及「靜電動力球」為例 (2021),提出教甄 教具製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動研究、科學玩具、科學探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丁學勤所指導 蔡佩淇的 以感恩與上游互惠探究受輔考教師考上後對儲備教師的幫助行為 (2021),提出因為有 感恩、上游互惠、儲備教師、幫助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教甄 教具製作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教甄 教具製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小英語師資培訓大全:16堂頂尖英語教師必修課(附26首英語歌謠QR CODE音檔)

為了解決教甄 教具製作的問題,作者陳淳麗 這樣論述:

  108課綱   16堂頂尖英語教師必修課   內附26首英語教學歌謠與韻文   適用對象:   1. 想增進英語教學知能的國小英語教師   2. 欲提升英語教學內涵的國小英語教師   3. 國小英語師資培訓課程講師 本書特色   1. 專為從事國小英語教學的教師而設計,完全符合目前國小英語教育環境與教學內容。   2. 提供多元實用英語教學方法,搭配英語教學活動原則及範例,完整兼具理論與實務。   3. 靈活運用教室管理技巧,結合教室英語與情境佈置,相輔相成打造全英語學習環境。   4. 積極掌握英語教學最新趨勢,給予最佳英語教學建議,有效達到全面性的課程規劃。  

以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旋轉管的奧秘」及「靜電動力球」為例

為了解決教甄 教具製作的問題,作者陳必榮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利用「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之教學,以行動研究探討於教學歷程中高中學生之科學探究能力的學習成效,以及教學時教師所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法,並探討教師之專業成長。本研究設計「旋轉管的奧秘」與「靜電動力球」兩個科學玩具單元,每個單元設計三節課程,並進行兩階段的教學循環,每階段選取中部某高中一個班級的學生(約36人)為研究對象。研究透過蒐集與分析教學錄影、教學札記、學習單、學習興趣問卷、科學探究能力評量、協同教師教學觀察紀錄檢核表、訪談紀錄等相關資料,獲得以下結論:(1)「科學探究能力」評量結果(總分21分),第一階段教學之後測平均分數為15.81分(前測為15.64分),第二階段教

學之後測平均分數為17.70分(前測為16.79分),兩階段的平均分數皆為後測高於前測,且第二階段達顯著差異(p < .05);(2)研究者對於探究教學遭遇之困難提出的解決方法包括「給予充足的討論時間並且適時引導各組進行討論」、「隨機抽點學生回答問題、搭配加分獎勵制度以及明訂每項活動進行的時間」與「實驗前說明操作方法並提供更容易操作之器材」等;(3)以科學玩具設計探究教學的歷程中,研究者在「增進教學活動設計能力」、「提升探究教學能力」與「提升教學研究能力」等面向獲得專業成長。本研究最後對「以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教學」之教學以及未來研究發展提出建議,以提供高中教師及有意從事科學玩具與探究教學之研

究者參考。

玩玩具,學科學:玩具背後的科學原理(2版)

為了解決教甄 教具製作的問題,作者王德麟 這樣論述:

  有別於一般的科學書籍將生冷的科學名詞硬嵌入在文句之中,本書摒除讓讀者在閱讀時覺得僵硬、拗口的艱深名詞與數學公式。在文字以外,輔以圖片說明,也就是除了完整的質性介紹之外,還讓照片來說話,增加證據的真實性。基於這樣的理念,本書與條列分明的食譜式科學遊戲書大異其趣,也與純文字的科普文本不同,讀者可以跟著文字的排列找出適合自己閱讀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來解釋同一個現象,不論學生、老師或家長,都可以在書裡找到適合自己閱讀與共同討論的空間。

以感恩與上游互惠探究受輔考教師考上後對儲備教師的幫助行為

為了解決教甄 教具製作的問題,作者蔡佩淇 這樣論述:

受輔考幫助而考上之教師(以下簡稱受輔考教師)因過去準備國小教師甄試複試時,受到前輩的指導與協助,得以順利上榜,其成為一名正式教師後,延續此幫助行為,也投入輔考的行列,幫助儲備教師。這群受輔考教師的感恩經驗中,不是把恩惠回報給原來的施恩者,而是轉移給第三者,此為上游互惠。同時,本研究也發現上游互惠存在於教育現場中,輔考幫助行為是值得推廣的,它不僅能提升教師素質,而且助於教學的正向發展,並增進教育品質。本研究旨在探討受輔考教師準備教師甄試複試的心路歷程、對輔考的看法、對儲備教師付出輔考的意願與動機、上游互惠的限制條件與幫助內容,以及提供輔考幫助之教師的獲益。因此,透過立意取樣,選擇12名曾接受輔

考幫助而考上之國小正式教師,作為訪談對象。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歸納研究結論如下:一、受輔考教師在準備複試時心路歷程,包括通過初試時,感到慌亂與擔心,而之後因考了多年教師甄試未果,所產生的自我懷疑與自我否定,接著心境的轉折,開始尋求複試協助的管道,並接受他人幫助,最後考上正式教師時的主要情緒為感恩。二、受輔考教師認為儲備教師能透過輔考教師的協助,知道並更有效率的準備複試,受輔考過程中,也能發現迷思並突破盲點,並得到心理支持。三、受輔考教師基於「能感同身受教甄複試的艱辛」、「想把幫助行為延續下去」、「知道如何有效的幫助儲備教師」、「讓更多具備熱忱、認真、盡責、愛孩子的儲備教師盡快加入教育界」

四項動機,願意對儲備教師付出輔考幫助,但發現受輔考教師對儲備教師上游互惠行為存在以下兩項限制條件:「儲備教師必須為考試付出努力」、「儲備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教育特質」,另外發現:受輔考教師對親疏關係不同的儲備教師會提供不同程度的幫助。四、受輔考教師對儲備教師上游互惠的幫助內容包括:教案設計、試教指導、教具準備與製作、口試指導、服裝與妝髮建議、心理支持與其他協助。五、受輔考教師幫助儲備教師的同時,也得到「享受提供輔考幫助時正向、積極的氛圍」、「得知儲備教師考上時的喜悅之情」、「與儲備教師彼此教學相長」、「透過累積輔考經驗,有助自己未來更能勝任輔考教師之角色」之獲益。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實

務應用與後續相關研究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