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團 大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康寧大學 休閒管理研究所 楊建夫、藍艷秋所指導 謝絜安的 台江國家公園固有文化與遊程設計 -以鹿耳社區之生態文化遊程設計為例 (2019),提出救國團 大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江國家公園、鹿耳社區、文化遊程、生態旅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碩士班 施孟隆所指導 黃子庭的 非營利組織志願服務參與意願之研究 ─以佛陀紀念為例 (2015),提出因為有 非營利組織、佛陀紀念館、參與動機、組織承諾、休閒涉入、參與意願的重點而找出了 救國團 大昌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救國團 大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江國家公園固有文化與遊程設計 -以鹿耳社區之生態文化遊程設計為例

為了解決救國團 大昌的問題,作者謝絜安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一)了解台江國家公園內當地居民對台江環境的認知責任,由此研究是否可提升本地鄉親對植物生態的認知與保育之知識與觀念?(二)透過本次的研究計畫,預計訪查多項的鹿耳門溪生態照片,作為鹿耳社區的生態資源,是否對本社區規畫之生態旅遊計畫,將來可提供遊客更體驗式旅遊的選擇?(三)此研究藉由鹿耳社區擬以傳統養殖魚路做為活動主軸設計成為遊程,規劃活動設計融入人文歷史。對於遊客來體驗文化遊程,是否獲得遊客對於人文歷史遊程的認同,進而吸引大家共同來認識鹿耳社區文化生活圈?(四)鹿耳社區所設計的文化遊程體驗是否能成為社區旅遊的範例。選擇鹿耳社區發展協會為研究對象,是因該社區地理位置具有歷史文

化意義,且對於舉辦文化傳承的相關活動及文化傳承具有高度的參與,對於台江生態旅遊更提供不同的休閒旅遊方式。本論文屬於質性研究,分析法主要有二:個案研究法與深度訪談法。後者以半結構式訪談,「先觀察,再利用鹿耳社區的經驗開啟相關文化、生態、環保、常民生活推動及融入社區旅遊為推廣」為根據;續以「文獻整理」、「訪談學者專家」彙整地方歷史,「鹿耳社區理事長」詳細陳述台江文化的淵源,「地方耆老」的回憶與參與社區文化旅遊活動的經過。鹿耳社區經過扎實的文化活動、地方民俗、常民生活體驗做串聯、發展出鹿耳社區除了社區生態之外,新的文化體驗,民俗休閒旅遊的新方式。期待鹿耳社區文化生態旅遊產業能創造就業機會,讓耆老們及

社區內的居民能重新有就業機會對生活改善,創造出的就業機會更希望之前居住在社區內,外移出去的年輕人能夠回到社區,成為社區的文化生台傳承者對固有文化永續傳承,讓社區永續發展。

非營利組織志願服務參與意願之研究 ─以佛陀紀念為例

為了解決救國團 大昌的問題,作者黃子庭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非營利組織志願服務參與動機、組織承諾、休閒涉入及參與意願等變項之交互影響程度。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佛光人為研究對象;從2016年3月27日至4月30日在佛陀紀念館及佛光山進行發放650份問卷,有效問卷573份。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與 Amos 21.0 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 74%受訪者表示對非營利組織志願服務有參與意願。2. 背景變項均對非營利組織志願服務參與意願有差異性,唯獨性別例外。3. 非營利組織志願服務參與動機、組織承諾、休閒涉入及參與意願之間有正向影響關係。4. 非營利組織志願服務之參與動機、組織承諾透過休閒涉入對參與意願

之間具有其完全中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