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 斯 生日禮 早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摩 斯 生日禮 早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米奧多尼克寫的 10種物質改變世界 和蔡詩萍的 我該怎麼對妳說:日常即永恆(蔡詩萍的40封浪漫情書)【作者親簽版+限量贈品伊聖詩香氛+藏愛書籤】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全台最大即時外送| 美食和生鮮雜貨APP訂購20分鐘直送到家 ...也說明:公司 在外享用午餐. foodpanda【企業優惠方案】. 你的專屬管家上線囉-從在家工作的三餐、會議餐點到下午茶、生日聚會,線上訂馬上到,交給我們就對囉!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時報所出版 。

最後網站五款米漢堡買一送一,五月份壽星生日快樂!摩斯生日禮 - 愛食記則補充:到了生日這個月,摩斯漢堡的APP會員會有生日壽星的專屬禮物喔。 ... 另外,飲料的部分,一杯選大杯冰紅茶,一杯選熱紅茶;當作早餐實在太幸福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摩 斯 生日禮 早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0種物質改變世界

為了解決摩 斯 生日禮 早餐的問題,作者米奧多尼克 這樣論述:

  物質竟然如此不簡單,材料科學原來這麼有趣!      且看史上精采且重要的十種物質,如何改變了我們的過去,又如何蓄勢待發,準備改造未來!   這其中有許多物質看起來實在太平常,讓我們幾乎忘了它們的存在,像是做衣服的布料、做工具的金屬、做罐子的陶瓷、溝通用的白紙,還有吃了開心的巧克力。然而,這些物質卻曾徹底改變了人類生活。   當然也有一些物質以怪得出奇聞名,例如人類已知最輕的固體「氣凝膠」、可以自行復原的金屬和能變成真正骨骼的植入物,這些都是會改變我們未來的劃時代新物質。   你會驚嘆,物質如何以獨特的方式,深刻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得獎紀錄   2014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   A

mazon 2014年度科學類選書   《物理世界》2014年推薦最佳科普書   《紐約時報》2014年最值得閱讀的一百本書之一 名家與媒體推薦       我要很難為情的承認,我本來以為材料科學無趣又單調,但《10種物質改變世界》完全改變我的想法。現在我發現我會用手指滑過物質表面,然後發出讚嘆。米奧多尼克這本生動有趣的書完全改變了我看待世界的方法。──《華爾街日報》   我們覺得無聊、平凡,根本不值得一顧的東西,竟然有這麼多隱藏不現的奇蹟……也許早有人說過這些神奇的故事,以及其中相關的科學,但就像好的巧克力一樣,唯有米奧多尼克知道,要怎麼調出最好的味道。──《紐約時報書評》   這本書

對創造現代世界的物質,做了美好的描述。米奧多尼克寫得真好,即使是水泥,在他筆下都顯得閃閃發光。──《金融時報》 材料科學家米多尼克,以有感染力的熱誠,述說了紙、玻璃、巧克力、混凝土背後的歷史與科學。──《科學美國人》   我熬夜看完這本書,米奧多尼克的書寫如此充滿知識性,如此的熱情,他對物質的熱情如此顯而易見!──知名科學家與暢銷書《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作者奧立佛‧薩克斯   混凝土、巧克力、紙張、陶瓷,這本書把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做了動人且充滿知識性的描述。──《拿破崙的鈕釦》作者之一,潘妮‧拉古德(Penny Le Couteur)   《10種物質改變世界》不僅揭露構築了世界的各

物質其後的神奇結構,還告訴我們隱藏其中的精采故事──科學記者昆丁.庫柏(Quentin Cooper)   《10種物質改變世界》提醒我,歷史學家可能花了太多時間在人說了和寫了什麼,卻沒花足夠的時間在建構現代社會的物質上。──歷史學家,丹.史諾(Dan Snow)   材料大師又出招了。馬克.米奧多尼克是天生的娛樂高手,以獨特手法結合了世界上各種物質的科學與感性,讓我們讀得興致勃勃。──史上最年輕的皇家工業設計師,湯瑪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這本書實在太迷人了。一旦沉浸其中,你就會開始用米奧多尼克的眼睛看這個世界。我們平日生活習以為常的每一樣「物質」都隱

藏著豐富的故事。這本書讀起來真是愉快──理論物理學家,暢銷書《悖論》作者,吉姆.艾爾—卡利里(Jim Al-Khalili) 作者簡介 米奧多尼克Mark Miodownik      倫敦大學院材料科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學會會士,並曾入選《泰晤士報》「英國百大影響力科學家》。   他樂於為大眾講解材料科學,且廣受歡迎,曾擔任多部紀錄片的主持人,包括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第二台製作的《發明的天才》。   2010年,他獲邀在科普界最負盛名的英國皇家科學院聖誕講座進行演講。   他也是倫敦大學學院的製成研究中心主任,這個中心裡有一座材料館,收藏了地球上最神奇的一些物質,並且和多所博物館共同推出互

動節目,合作夥伴包括泰特現代美術館、黑沃德畫廊和威康收藏館等等。 譯者簡介 賴盈滿      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現專事翻譯,譯有《資訊》和《不大可能法則》等書。   目錄 前言  走進神奇的物質世界 1.不屈不撓的鋼 2.值得信賴的紙 3.重要的混凝土 4.美味的巧克力 5.神奇的發泡體 6.充滿創造力的塑膠 7.透明的玻璃 8.打不斷的石墨 9.精緻的瓷器 10.長生不死的植入物 更進一步  材料科學之美   前言   走進神奇的物質世界      我站在地鐵車廂裡,身上有一道13公分、後來被醫師判定為穿刺傷的傷口汨汨滲血,我心想接下來該怎麼辦。那是19

85年的一個五月天,我在車門關上前跳進車廂,把攻擊者擋在門外,卻沒閃過他的攻擊,背上被刺了一下。傷口像遭利紙割傷一樣劇痛,而我看不到傷勢有多重。但身為英國人,又是中學生,我心中的難堪壓過了應有的常識。因此我非但沒有呼救,反而決定最好悶不吭聲坐車回家。這麼做很怪,但我就是那樣做了。   為了讓自己分心,別去注意疼痛和鮮血流過背部的不適,我試著回想剛才究竟發生了什麼。那傢伙在月台上朝我走來,向我要錢。我搖頭拒絕。他突然湊得很近,讓人很不自在。他盯著我說他有刀,他說這話時噴了幾滴口水,灑在我的眼鏡上。我順著那傢伙的目光望向他藍色連帽夾克的口袋,發現他一手插在口袋裡,口袋鼓了一塊。我直覺認為他只是虛

張聲勢,鼓起來的是他的食指。接著我心裡閃過另一個念頭:就算他有刀,也一定是很小一把,才塞得進口袋裡,因此絕不可能傷人太重。我自己也有小刀,知道那種刀很難刺穿我身上那麼多件衣服,包括我引以為傲的皮夾克、灰色羊毛西裝制服、尼龍V領套頭衫、白色棉襯衫,外加只打一半的條紋制服領帶和棉背心內衣。我腦中迅速浮現一計:繼續跟他說話,然後趁車門關上之前把他推開,趕緊上車。我看見車就快來了,確信他一定來不及反應。   一刀引起的機緣      有趣的是我猜對了一件事:他真的沒有刀。他手上的武器只是一把用膠帶纏住的剃刀刀片。那一塊小鐵片不比郵票大,卻一口氣割穿了五件衣服,刺破我的表皮和真皮,一點阻礙也沒有。我後

來在警局看到那玩意兒,整個人愣傻了,如同遭催眠一樣。我以前當然看過剃刀,但那一刻卻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它。我那時剛開始刮鬍子,只看過嵌在比克牌橘色塑膠刮鬍刀裡的剃刀,那玩意感覺友善得很。警察問我兇器的事,我們之間的桌子微微晃動,剃刀也跟著搖晃,映著日光燈熠熠生輝。我清楚看見它的鋼刃依然完美無缺,下午那一番折騰沒有在上面留下任何刮痕。      我記得後來要填筆錄,爸媽焦急坐在我身旁,不曉得我為何停筆不前。難道我忘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其實我是盯著第一頁頂端的釘書針瞧,很確定它也是鋼製的。這一小根其貌不揚的銀色金屬不僅刺穿了紙面,而且乾淨俐落,精準無比。我檢視釘書針的背面,發現它兩端整整齊齊對折收好

,把紙緊緊抱住。連珠寶匠也沒有這等功夫。我後來查到世界上第一把訂書機是工匠親手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打造的,每一根針上都刻著國王的姓名縮寫。誰想得到訂書機竟然有皇室血統?我覺得這釘書針真是「巧奪天工」,於是指給父母親看。他們兩人對看一眼,面帶愁容,心想這孩子一定是精神崩潰了。我想是吧,因為怪事顯然發生了。那一天,我正式成了「物質迷」,而頭一個對象就是鋼。我突然對鋼超級敏感,發現它無所不在,其實只要開始留意,就會察覺確實如此。      我在警察局做筆錄時,發現原子筆尖是鋼做的;我父親焦急等待,鑰匙圈啷啷作響,那也是鋼製成的;後來它還護送我回家,因為包住我家車子外殼的還是鋼,而且厚度比一張明信片還薄

。說也奇怪,那輛小Mini平常很吵,但我覺得它那天特別乖巧,彷彿代表鋼為下午的事向我道歉。回家後,我和父親並肩坐在餐桌前,安靜喝著母親煮的湯。我突然停下來,發現自己正拿著一塊鋼片放進嘴裡。我把不鏽鋼湯匙吸吮乾淨,拿出來看著它發亮的表面。那勺面又光又亮,連我變形的倒影都看得見。「這是什麼材質?」我揮動手裡的湯匙問父親:「還有它為什麼沒味道?」說完,我把湯匙放回嘴裡仔細吸吮,確定它是不是真的沒味道。      我腦中湧出了幾百萬個問題。鋼為我們做了那麼多事,我們為什麼幾乎不曾提到它?這材料和我們那麼親密,我們把它含在嘴裡、用它去除不要的毛髮、坐在它裡面到處跑,它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我們卻幾乎不曉得

它如此萬能的訣竅。為什麼剃刀用來切割,迴紋針卻能隨意彎折?為什麼金屬會發亮,玻璃卻是透明的?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討厭混凝土而喜歡鑽石?為什麼巧克力那麼好吃?某某材料為什麼外觀是那樣子、有那樣的性質?   物質構築了我們的世界      自從那天被人刺傷之後,我所有時間幾乎都沉迷在物質裡。我在牛津大學攻讀材料科學拿到博士,主題是噴射引擎合金,接著又到全球各地最先進的實驗室擔任材料科學家和工程師。我對物質愈來愈著迷,手邊收藏的特殊材料也愈來愈多。那些樣本如今都納入我跟同事好友賴芙琳(Zoe Laughlin)和康林(Martin Conreen)共同打造的物質館裡。其中有些怪得離譜,例如美國航太總

署的氣凝膠,成分有99.8%是氣體,感覺就像固態煙霧。有些具有放射性,例如我在澳洲一家古董店很裡面的角落發現的鈾玻璃。有些很小卻重得誇張,例如要費盡千辛萬苦才能從鎢錳鐵礦提煉鑄成的鎢條。有些雖然常見卻隱含不為人知的祕密,例如具有療效的混凝土。這座物質館目前位於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製成研究中心,裡頭收藏了上千種材質,呈現出建構我們這個世界,從住家、衣服、機器到車輛的各種原料。你可以用它們重建文明,也可以用它們毀滅世界。      然而,我們還有一個更巨大的物質館,裡頭收藏了數百萬種材料,這是已知最大的物質館,而且收藏數量一直呈指數成長:那就是人造品的世界。      這是我在我家屋頂喝茶的相片。這

張相片非常普通,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像一份型錄,列出了建構我們整個文明世界的各種物質。這些物質很重要。拿掉混凝土、玻璃、織料、金屬和其餘材質,我就只能光溜溜的飄在空中發抖。我們或許自認為文明,但文明絕大多數得歸功於豐饒的物質。少了物質材料,我們可能很快就得和其他動物一樣為了生存而搏鬥。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是衣服、住家、城市和各式各樣的「東西」讓我們成為人(只要去過災區就知道我在說什麼),而我們用習俗和語言讓它們具有生命。因此,物質世界不僅是人類科技與文化的展現,更是人類的一部分。我們發明物質、製造物質,而物質讓我們成為我們。   文明世代就是物質世代      從我們對文明發展階段的劃分

(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就可以看出物質對我們而言有多麼根本和重要。人類社會每一個新時代都是因為一種新物質出現而促成的。鋼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關鍵原料,讓工程師得以充分實現夢想,做出吊橋、鐵路、蒸氣機和郵輪。修建英國大西部鐵路與橋樑的偉大工程師布魯內爾(Isambard Kingdom Brunel)用物質改造了地景,播下現代主義的種子。      二十世紀常被歌頌為矽時代,是因為材料科學的突破帶來了矽晶片和資訊革命。但這個說法忽略了其他五花八門的嶄新材質,它們同樣改寫了現代人的生活。建築師運用大規模生產的結構鋼和平板玻璃建起摩天大樓,創造出新的都市生活型態。產品和服裝設計師用塑膠徹底轉變

了我們的住家與穿著。聚合物製造而成的賽璐珞催生了影像文化一千年來的最大變革,也就是電影的誕生。鋁合金和鎳超合金讓我們製造出噴射引擎,使得飛行從此變得便宜,進而加速了文化互動。醫用和齒科陶瓷讓我們有能力重塑自己,並改寫了殘障與老化的定義。整形手術的英文是plastic surgery,而plastic有「塑膠」的意思,這顯示物質往往是新療法誕生的關鍵,從器官修補(如髖關節置換手術)到美化外表(如矽膠隆乳)都是如此。德國著名解剖學家馮.哈更斯(Gunther von Hagens)博士展出人體標本的「人體世界展」,也展現了新穎的生醫材料對文化的影響,促使我們思考自己生時和死後的物質性。      

人類建構了物質世界。如果你想了解其中奧祕,挖掘這些物質來自何處、如何作用,又如何定義了我們,這本書便是獻給你的。物質雖然遍布我們周遭,卻往往面貌模糊得出奇,隱匿在我們生活的背景之中毫不顯眼,乍看很難發現它們各有特色。絕大多數金屬都會散發灰色光澤,有多少人能分辨鋁和鋼的差別?不同的樹木差異明顯,但有多少人能說出為什麼?塑膠更是令人困惑。誰曉得聚乙烯和聚丙烯有什麼差別?但更根本的問題或許是:這種事有誰在乎?      我在乎,而且我想告訴你為什麼。不僅如此,既然主題是物質,是構成萬物的東西,那我愛從哪裡開始都可以。因此,我選了我在屋頂的相片當成這本書的起點和靈感來源。我從相片中挑了十種物質,用它們

來說「東西」的故事。我會挖掘這十種物質當初發明的動機,揭開背後的材料科學之謎,讚嘆人如何用高明的技術把它製造出來。更重要的是,我會說明它為何重要,為何少一物便不能成世界。      在發掘的過程中,我們將發現物質和人一樣,差異往往深藏在表面之下,大多數人唯有靠先進的科學儀器才能略窺一二。因此,為了了解物質的性質,我們必須跳脫人類的經驗尺度,鑽進物質裡面。唯有進入這個微觀世界,我們才能明瞭為何有些物質會有味道,有些則無;有些物質上千年不變,有些一曬太陽就發黃變皺;有些玻璃可以防彈,但玻璃酒杯卻一摔就碎。這趟微觀之旅將揭開我們飲食、衣著、用具和珠寶背後的科學,當然還探索了人體。      不過,微

觀世界的空間尺度雖小,時間尺度卻常常大得驚人。就拿纖維和絲線來說,它的尺寸和頭髮差不多,是細得肉眼幾乎看不見的人造物,我們可以用它來製造繩索、毛毯、地毯和最重要的東西:衣服。我們身上穿的牛仔褲和所有衣服都是微型纖維結構,許多式樣比英國的巨石陣還古老。人類歷史都記載衣服能保暖、庇護身體,還能穿出時尚。但衣服也是高科技產品。二十世紀發明了強韌的纖維,讓我們可以製作太空衣保護登陸月球的太空人,還有堅固的纖維可以製造義肢。至於我,我很開心有人發明了一種名叫「克維拉」的高強度合成纖維,可以製作防刀刺的內衣。人類的材料技術發展了幾千年,所以我會在書中不斷提到材料科學史。   10種改造世界的物質   

  本書每一章不但會介紹一種新材質,還會提供一個認識物質的不同角度。有些主要從歷史出發,有些來自個人經驗;有些強調物質的文化意含,有些則強調科技的驚人創造力。每一章都是這些角度的獨特混合,理由很簡單,因為物質太多種也太多樣,我們跟物質的關係也是如此,不可能一概而論。材料科學是從技術層面了解物質的最強大、最統合的理論架構,但重點還是關於材料,而不是探討科學。畢竟所有東西都是由別的東西製成,而製造東西的人(藝術家、設計師、廚師、工程師、家具師父、珠寶匠和外科醫師等等),對所使用的材料及物質都有屬於自己的情感、感覺和運用方式。我想捕捉的就是如此豐富多樣的材料知識。      例如,我在討論紙的那一章

用了許多角度,像快照一樣呈現,理由不只是紙有各種型態,還因為幾乎所有人都以許多方式在用紙。但在討論生醫材料的那一章,我卻鑽入了「人類物質自我」(也就是人體)的最深處。這塊領域正迅速成為材料科學的處女地,不斷有新材料出現,開啟了名為仿生學的全新世界,讓人體得以借助植入物而重建。這些植入物都經過設計,可以「聰明的」融入肌肉和血液的運作中。它們誓言徹底改變人和自我的關係,因此對未來社會有深遠的影響。   看不見的微觀世界影響大      由於萬物都由原子組成,因此我們無法不談原子的運作原理,也就是人稱量子力學的理論。這表示我們一旦進入微觀原子世界,就必須完全捨棄常識,開始談論波函數和電子態。愈來愈

多材料從這個微觀尺度創造出來,而且這些材料看起來幾乎無所不能。運用量子力學設計而成的矽晶片已經催生了資訊時代,而以同方式設計的太陽能電池很有潛力只靠陽光就能解決能源問題。不過革命尚未成功,我們還在使用石油和煤炭。為什麼?在這領域有一個明日之星—石墨烯,我會試著用它來解釋太陽能發電的限制。      簡而言之,材料科學的基本概念就是: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若有變化,那麼在人類的尺度中,物質行為也會跟著改變。我們的祖先能做出銅和鋼之類的新材料,就是因為碰巧矇到了這個過程。差別只在於老祖先沒有顯微鏡,看不見自己在做什麼,但這只讓他們的成就顯得更加驚人。比方說,敲打金屬不只會改變它外在的形狀,還會改變它內在

的結構,因此若用某種方式敲擊,金屬的內在結構就會有所改變,使它變得更硬。我們的祖先從經驗中學到了此事,只不過並不知其所以然。人類的材料知識從石器時代開始就不斷累積,但直到二十世紀才掌握了物質的真正結構。然而,蘊含在鑄鐵和其他工藝裡的經驗知識依然重要,而本書提到的物質也幾乎都是經由我們手腦並用才發現和認識的,因此認識物質不只要靠腦袋,也靠雙手。      人在感覺和生活上都和物質建立了關係,這帶來了許多奇妙的結果。有些物質雖然有瑕疵,我們卻愛不釋手;有些材料很實用,我們卻深惡痛絕。就拿陶瓷來說吧。陶瓷是餐具的原料,我們的杯碗瓢盤都是陶瓷做的,無論住家或餐廳,少了陶瓷就不完整。      人類從幾

千年前發明農耕以來就在使用陶瓷,然而陶瓷用久了容易有缺口、發生龜裂,甚至在不該破的時候摔得粉碎。我們為何不改用更堅固的材料,例如塑膠或金屬來製作碗盤和杯子?陶瓷在物理上有這些缺點,我們為何還對它不離不棄?許多領域的學者都在問這個問題,例如考古學家、人類學家、設計師和藝術家,但有一門學科專門有系統的研究人對物質的感官反應,並且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精神物理學。      例如針對「酥脆感」所做的研究顯示,我們覺得某些食物好吃與否不只跟味道有關,還跟品嘗時的聲音有關,兩者同樣重要。這讓不少廚師受到啟發,開發出具有音效的餐點,而某些洋芋片商更進一步,不僅讓產品更酥脆,還讓包裝更會發出聲音。我在

介紹巧克力那一章會討論物質的精神物理學意含,同時說明物質的感官性一直是幾百年來人類發明創造的主要動力。      這本書當然無法涵蓋所有物質,也無法盡述物質和人類文化的關係,而是概略介紹物質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並且闡述即使單純如在屋頂上喝茶的活動,也必須倚賴複雜的物質網絡才能進行。各位不必到博物館就能領略歷史和科技如何推動人類社會,它們的影響此時此刻就在你身旁四周,只是我們多數時候視而不見。我們必須視而不見,因為要是我們整天用手指滑過水泥牆面,一邊發出讚嘆,肯定會被當成瘋子。但在某些機緣下你會陷入沉思:我在地鐵站被人刺一刀的那一刻,就屬於那樣的機緣,而我希望這本書也提供這樣的機緣,能讓你走進神

奇的物質世界。      (摘自本書前言)   2 值得信賴的紙 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太普遍了,讓人很容易忘記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的時候,紙都是稀有的奢侈品。 我們早晨醒來睜眼就會看見牆上有紙,也許是海報或印刷品,甚至就是壁紙。我們走進浴室執行晨間的例行公事,通常會用上幾張衛生紙。這東西要是沒了,可會立刻變成大危機。 我們走到廚房,紙以五顏六色的盒子出現在這裡,不只裝著我們早餐吃的燕麥片,還充當響板,哼著快樂的早安曲。我們的果汁也裝在上蠟的紙盒裡,牛奶亦然。茶葉裝在紙袋裡,這樣才能用熱水沖浸,而且容易從熱水中取出。過濾咖啡用的也是紙。 早餐過後,我們或許會出門迎向世界,但此時很少不帶著紙做的鈔

票、筆記、書本和雜誌。就算沒有帶紙出門,我們也很快會拿到:紙做的車票、報紙、零食包裝,還有買東西的發票。 大多數人的工作都會用到大量的紙,雖然一直有人提倡無紙運動,可是從來沒有形成風潮,而只要我們還信賴紙張,拿它來儲藏信息,無紙環境就沒有實現的一天。 午餐會用到紙巾,少了它,個人衛生就會嚴重惡化。 商店裡到處都是紙標籤,少了它,我們就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價格多少。我們買的東西通常都會裝在紙袋裡,讓我們輕鬆帶回家。 到家後,我們有時會用包裝紙把買來的東西包好當成生日禮物,附上一張紙做的生日卡片,並用紙做的信封裝好。在派對上拍了照,我們偶爾會用相紙沖印出來,創造可留存的回憶。 上床前,我們會讀讀書

、擤擤鼻子,最後上一次廁所,跟衛生紙肌膚相親互道晚安,然後沉入夢鄉(搞不好會做惡夢,夢到世界上突然沒有紙了)。所以,紙這東西我們現在習以為常,但它到底是什麼? 化身為筆記本 雖然筆記紙看起來平整、光滑、毫無縫隙,不過這只是假象。紙其實是由一大群極微小的纖維壓疊而成的,就像乾草堆那樣。我們感覺不到它的複雜結構,是因為紙在微尺度下加工過,所以觸感上摸不出來。我們覺得紙很光滑,就和我們從太空中看地球覺得地球很圓,近看才發現滿是山巒谷地一樣。 大多數的紙張都來自於樹木。樹能昂揚挺立,靠的是纖維素,這是用顯微鏡才看得見的細小纖維。纖維素憑藉稱為木質素的有機黏著劑相互接合,形成極為堅硬強韌的複合體,可以留

存數百年。

我該怎麼對妳說:日常即永恆(蔡詩萍的40封浪漫情書)【作者親簽版+限量贈品伊聖詩香氛+藏愛書籤】

為了解決摩 斯 生日禮 早餐的問題,作者蔡詩萍 這樣論述:

她要我記得,愛是一種習慣。 婚姻只能在愛的習慣上,勇往直前。 ──情書之4   沒甚麼複雜道理,亦不過是妳願意等我,我願意跟上,   而後我們牽手走向更遠,更寬闊的未來罷了。   獻給妻子的四十封情書,也獻給天下對愛情永不失望的人們──   蔡詩萍,四年級生,歷經長年的單身生涯、就在以為自己會如此單身下去的當口,卻遇上比自己年輕了十七歲的女孩林書煒:她就此躍然跳進了他的中年,而他停下腳步,迎接她的青春。兩人跨越了十七歲的距離,步上紅毯,命運將相隔了一個世代的兩顆心,從此攏聚相依。   愛情與浪漫,真正的敵人,是時間的延展,是生活軌道上一站接一站的延伸。──情書之8   四十封寫給

妻子的情書,四十篇關於愛情、婚姻、家庭的箴言。   蔡詩萍脫下知名媒體人的外衣,以一位丈夫的身分──全心訴說著婚姻為生命與靈魂帶來的激盪;當愛情行駛在日覆一日的生活軌道上,當兩人心靈的振幅相同,帶來甜蜜、快樂;當兩人心靈偶發的不對盤,也引來爭執、賭氣、冷戰。四十封情書,讓我們看見婚姻中的愛情如何以多種樣貌──無論甜美或邪惡──巧妙地藏在生活的細節裡。   愛情之後,接著的,會是什麼?應該是什麼?可以是什麼?蔡詩萍問。   蔡詩萍又說:生活像一場旅行。不能帶地圖的旅行。我們遇到誰?與誰擦肩而過?誰跟我們走過一段?我們會在某一個路口,某一段路程起,決心跟誰一起走下去?   蔡詩萍字字句句提醒

著全天下的情人與夫妻:   一起共度的生活,就是我們對愛情最勇敢的承諾。   我該怎麼對妳說,浪漫啊我的浪漫早在日夜交遞裡,跟著妳融化於日常的細瑣中。   舉手投足,無非浪漫。散步閒話,無非浪漫。──情書之6   ◎作者親筆簽名版   ◎限量贈品伊聖詩香氛(「戀戀情深」或「蔚藍海岸」兩款,隨機出貨)   ◎典雅藏愛書籤(四款,隨機出貨)   作者簡介 蔡詩萍   台大政治系,政治研究所畢業。寫了幾本書,讀了許多書的中年男子。近年勤於在臉書媒體上大量寫作。   四十多歲時仍舊單身,原以為愛情大概就是這樣了吧!卻不料與年輕了十七歲的妻子林書煒相遇,兩人在卡通配樂下步上紅毯,踏入

彼此年齡相距一個世代的婚姻。   在蔡詩萍眼中,聰慧靈動的年輕妻子總為平凡生活帶來源源不絕的靈感,兩個人性格上無可避免的差異,年紀上不可改變的距離,以及兩人對生活抱持著不同的態度,在在激盪出令人驚喜的火花。   在蔡詩萍的人生裡,有不少經歷,不少抬頭。但成為林書煒的先生,蔡中泠的爸爸,無疑是蠻驕傲的幸福。   情書之1我該怎麼對妳說,關於我們的愛戀 情書之2我該怎麼對妳說,我一直是很感謝妳的 情書之3我該怎麼對妳說,那些時候我也是很脆弱的 情書之4我該怎麼對妳說,妳讓我知曉愛是一種習慣 情書之5我該怎麼對妳說,我是什麼時候愛上妳的 情書之6我該怎麼對妳說,我的浪漫

融化於日常細瑣跟著妳走 情書之7我該怎麼對妳說,我確實在摸索愛妳疼妳的方式啊 情書之8我該怎麼對妳說,我們攜手要走的路可以多長應該多長 情書之9我該怎麼對妳說,也許一生只要記住那一天楓紅樹下的妳就好 情書之10我該怎麼對妳說,現在是我為妳寫情書最好的季節 情書之11我該怎麼對妳說,歲月不過讓妳益發令我迷戀而已 情書之12我該怎麼對妳說,妳值得我在漫漫長路上為妳一路歌詠 情書之13我該怎麼對妳說,就這樣聊下去吧,管它天荒還是地老 情書之14我該怎麼對妳說,妳的忍讓或不讓皆是為了愛 情書之15我該怎麼對妳說,我何必在意吵不吵得過妳呢? 情書之16我該怎麼對妳說,妳當然是我心目中最美的高挑美女 情書

之17我該怎麼對妳說,一次又一次的跨年,唯獨我們的初衷沒變 情書之18我該怎麼對妳說,是妳拉住了我,拉回我對妳心跳的觸動感 情書之19我該怎麼對妳說,我開始時時刻刻想著妳為我打理的一切了 情書之20我該怎麼對妳說,原來一切是注定,我相信了 情書之21我該怎麼對妳說,我還有多少話可以繼續對妳說呢? 情書之22我該怎麼對妳說,妳才是那燈火闌珊處牽我手的人啊! 情書之23我該怎麼對妳說,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旅行,那麼…… 情書之24我該怎麼對妳說,我應時時不忘妳仍是小我十七歲的女孩啊! 情書之25我該怎麼對妳說,說我們的日子也是在跌跌撞撞裡走過來的呀! 情書之26我該怎麼對妳說,我多心疼現實壓在妳背上的

刻痕 情書之27我該怎麼對妳說,只要我能細細觀察妳的生活,妳的愛 情書之28我該怎麼對妳說,生命定了錨生活有了溫度,這不叫愛又叫什麼 情書之29我該怎麼對妳說,所謂特別的一天,不就是我們全心全意過的每一天嗎? 情書之30我該怎麼對妳說,是妳堅定的三十,給了我一顆永恆安定的男人靈魂! 情書之31我該怎麼對妳說,婚姻步步有險棋,我總是要伴隨妳不遠不近的 情書之32我該怎麼對妳說,像不像不重要,然而我們並肩被畫入一張素描,那可真好! 情書之33我該怎麼對妳說,還有什麼秘密我沒對妳說呢? 情書之34我該怎麼對妳說,妳始終是我們生活裡的座標啊! 情書之35我該怎麼對妳說,我心懸念,懸念妳我摸索出的淡淡的

信賴淡淡的放心 情書之36我該怎麼對妳說,我們凝視女兒,凝視彼此,凝視此後一輩子的承諾 情書之37我該怎麼對妳說,我想我漸漸懂了,關於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浪漫了 情書之38我該怎麼對妳說,妳很重,我很輕,我們卻如水墨一般的交融了 情書之39我該怎麼對妳說,因為妳,我在生活、生命的細節裡,摩挲出愛的等待 情書之40我該怎麼對妳說,妳繼續做妳自己,而我們一定可以持續愛戀直到未來   序 日常即永恆。我該這麼對妳說。 --蔡詩萍   終於如期寫完四十篇情書。趕在七夕情人節之前。   終於如約寫完給我妻子書煒的四十封情書。趕在她四十歲生日這一年。   心頭確實有些小小的自得。   雖然也不

過是四十封,瑣瑣碎碎的日常感懷,記下的亦無非是生活裡很細節,很尋常的一些些夫妻互動,但我還是很高興,且有點小驕傲的,為我的妻子完成了一份我允諾的生日禮物。   我在臉書上寫這些文字時,每篇情書用的是「我該怎麼對妳說」當標題引言,引出下半段的日常細節。出書時,遂加了個副題「日常即永恆」。   於是,《我該怎麼對妳說  日常即永恆》的四十封情書,成書了。是寫給我妻子,寫給天下有心渴望愛情在生活裡實踐,在日常裡積累出永恆之可能的所有男女。   這書終於要跟所有的朋友們見面了。   不管我們彼此認識與否,不管你是男是女,不管單身或已婚,不管你相不相信愛情,相不相信婚姻,您都該來試試翻翻這本書,

跟著我一起在日常裡呼吸,在生活裡摸索。愛,是什麼呢?愛的言語,可以是什麼呢?   日常,的確太平常,我們於是容易忽略它存在的意義。   然而,白居易的《長恨歌》裡,詩人虛構出老邁的唐明皇思念楊貴妃,透過招魂儀式,在縹緲氛圍中與楊貴妃晤面時,於半信半疑之際,貴妃取信於他的證據除了釵鈿之外,竟然也就是戀人夫妻之間很尋常的那種「夜半無人私語時」,耳鬢廝磨的細語,細細碎碎的宣誓,那些夜晚在光影中浮動,久久不退,活著的人仍不斷懸念,仍不斷喃喃自語的懸念著。   誰說日常裡的小私密,不是永恆的惦掛呢?   一手擘畫秦朝大業的丞相李斯,在秦二世面前與宦官趙高爭寵失敗,被腰斬於市,臨刑前,他跟身旁小兒

子感嘆:「欲牽黃犬,臂蒼鷹,上東門,逐狡兔,其可得乎!」一代權臣,位極人臣,面對死亡前,最懷念的,亦不過是尋常的親子嬉戲,最慣常的家居休閒而已!   誰說,日常裡的互動,不能是永恆的寄託呢!   西元兩千年時,我寫了本至今仍覺得是自己很得意的一本書,《你給我天堂也給我地獄》。我大量參考了各種情書、自傳、傳記、詩集、日記等,試圖為愛情的得與失,情愛的擁有與失落,進行一些文學性的梳理,好當成自己走過一場失戀後,徹底反思的見證。書賣得很好,評價亦高,而最大收穫,我不曾預期的,是出書後,我託友人送了本給我還不認識的主播林書煒。她竟然回應了我,答應跟我見了第一次面,喝了我們第一次的下午茶,吃了第一次

的晚餐。       我的人生,就此改觀。一人踽踽獨行的旅程,霎時轉了彎,眼前風景丕變,世界敞開了一片原野,有山有谷,多彩多姿。     但我必須說,那時,我在《你給我天堂也給我地獄》裡的思索,依舊是理念多於實踐,依舊是別人的際遇成為我的文字,而非,我自己在真實生活裡,極其日常、極其細節的體悟。可是現在這本《我該怎麼對妳說  日常即永恆》,恰恰相反,少了別人的際遇與感懷,多了我親身的摸索與體會。而且,是在日常裡的摸索,在生活裡的體悟。   只因為,當年的主播林書煒,已經成為我的妻子,成為蔡太太,且當了十一年的蔡媽媽了。這十幾年,我不是在理念的世界裡摸索,我是在有哭有笑,有溫度有強度的家庭

裡,一路挨著我妻子,我女兒,一路走過來的。   我太太的挑剔品味,我女兒的恃寵而嬌,在在迫使我要在日常生活裡,實踐我對她們的愛與承諾。而我,竟甘之如飴,竟俯首甘為妻小牛!哪怕一輩子,亦無妨!   是我妻子,是我女兒,教會了我,愛不能脫離日常的承諾。愛唯有在日常範圍裡,方顯現其真意,有其真情。        情書,並不難寫,前提是,戀人夫妻是不是願意一起好好的過日子?   好好的過日子,本身便不是件容易的事。   日常,太瑣碎、太多生活上的壓力,總能消磨掉我們對愛的承諾。   可是,日常又是那麼的頑強、堅毅,總能在我們最脆弱之際,撐起我們奮進向前的意志。   日常,確實太平常,我們於

是視之為當然。   但,日常也在視之為當然的輕忽中,悄悄地流逝,直到我們驚覺它何以驀然不見,何以求之而不可得!   我是在中年之後,愈發體悟到日常之美,日常之深潛於我們生命底層的爆發力。這四十封情書,當是這段體悟的結晶,是我對婚姻、家庭與愛情之關聯的一份報告書。是一位中年男子,對妻子最由衷的感謝。也是他能帶給其他人最好最人性的文字回饋了。   情書是美的,如果,來自於日常的觀察,來自日常的捕捉,那情書帶來的愛之訊息,亦必然是美的。   要相信人間的愛,要相信有人值得你愛,要相信有人會愛你。這是我對所有讀這本情書的朋友,最誠懇的祝福!   【我該怎麼對妳說,關於我們的愛戀  情書之1

】 妳要出門了。 我起身,放下書本,走到門邊等妳。 妳婀娜著身姿,踱步門旁。我故意哦一聲,穿這麼美喔,有約會啊? 是啊,有個雜誌專訪。妳說。一邊手扶鞋櫃一邊彎腰穿鞋。 沒錯,是有活動,而且不小的活動,看妳挑的高跟鞋便知道,是妳滿重視的活動才會穿上的鞋。 妳按了按電梯鈕。回頭看我,早上沒事啊? 嗯,下午才要去電臺。早上趁空,看幾本要訪談的書,順便喝杯茶,最近對茶的口感有點判斷力了,再多訓練一下。我倚在門邊,一五一十的交待著。 有空趕緊寫你的書吧!你都快十年沒出書了,女兒一點都不相信她老爸曾經是作家耶!不然把你那堆書整理整理也好!書房又快堆不下啦! 電梯門闔上前,妳一連串話珠子,劈哩啪啦。還好,妳

沒有又按開門鈕,門關上了,我聽到妳最後幾個字句,從門縫中竄出「……快堆不下啦!」 我站在門邊,站了一會。電梯到一樓了,隱隱約約,我彷彿聽到妳的高跟鞋橐橐橐橐,敲著一樓大廳的大理石地面。 又過一會,我似乎聽到妳的車,駛出地下停車場,滑出坡道,磨擦外面柏油路面的玆玆聲。妳離開我們家這棟樓了。 家裡突然安靜下來。 我闔上門。走回客廳我剛剛擲下書的位子旁。落地窗外,陽光燦燦,不太遠處的大學校園八成在辦甚麼活動,不時傳來斷斷續續的擴音喇叭聲。 我看看剛才起身前坐了好一會的長沙發,那幾個抱枕被我擠得七零八落的。我想順手把它們整理排好,念頭才起,心想反正待會還要再坐躺下去,現在整理還不是白費工夫!等會再說吧

! 我站著,遲疑一會。 決定先擱下這書,這茶,去洗衣服,同時燒個開水吧! 妳常調侃我,在家裡做最多的事,就燒水,洗衣,買菜,這三件。 我回妳哪止這三樣啊!還有繳錢,買妻女早點,添購日用品啊!至少總共六件。 我也不知妳是怎麼看待我做的這些事,也許已經很習慣了吧!我不做,妳才覺得奇怪。就像妳會突然交代,「欸老公,明天我不要吃飯糰了,幫我買原味蛋餅好了。」這時,女兒有時也會插個花,「爸比,明天我也不要烤吐司了,換黑糖饅頭好了!」 說完,妳們母女繼續躺在床上嘻嘻哈哈,繼續聊天說八卦。彷彿妳們只是在跟管家交代明天要吃的早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