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鉗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指甲鉗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馮俊鍵寫的 舊物情尋 和AbrahamVerghese的 雙生石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剪刀英文 - 台灣商業櫃台也說明:2005年12月30日- 剪刀jian dao ㄐㄧㄢˇ ㄉㄠscissors; shears; clippers clip2 【口】剪刀[P] clipper 剪刀;理髮剪;指甲鉗;樹剪[P1] forfex 剪刀pinking shears 有鋸齒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非凡 和皇冠所出版 。

南華大學 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 鄭順福所指導 洪子棋的 影響消費者選購寵物貓貓砂盆的滿意度分析研究 (2020),提出指甲鉗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貓、寵物貓、貓砂盆、造型、色彩、尺寸大小、機能。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社會工作系 王慧琦所指導 吳雯瑛的 進退維谷-身為受虐兒母親的經驗 (2018),提出因為有 兒童虐待、原生家庭、愛情的模式、受虐兒母親的「經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指甲鉗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指甲鉗」英文翻譯及相關英語詞組則補充:指甲鉗. 1.nail clippers. 「指甲」的英文. 1.nail. 「指甲銼」的英文. 1.nail file. 「指甲刀」的英文. 1.nail-clippers. 「指甲孔」的英文. 1.nailhole.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指甲鉗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舊物情尋

為了解決指甲鉗英文的問題,作者馮俊鍵 這樣論述:

  踏遍城市,事物總有故事。   本書是個時光寶盒,載有大量作者珍藏的物品。作者以幽默的筆觸述說香港土生土長七十後的成長片段,重組物品與物品之間,及它們與我們成長的連繫,乃至側面描寫社會變遷。由包含社會世情的火水爐,滿載童年回憶的《成語動畫廊》和神奇筆盒,至青春無限的《TOUCH》和任天堂遊戲機……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帶來一場精彩的生活導賞。 名人推薦   如果沒有對於人生身邊點滴的關懷,絕對不能這樣得心應手。──《am730》副社長馮振超   馮俊鍵從種種日常生活的舊物中,尋源塑始,細緻地記錄了香港人過去幾十年的生活變化。──《am730》社長盧覺麟   作者簡介 馮俊鍵

  坪石邨出生,七十後土生土長香港人。先後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丶香港城市大學及衛道神學研究院。對玩具丶手機丶巴士丶相機丶電影及香港歷史等具濃厚興趣。多年來於報章《am730》撰寫「情尋」系列專欄,藉分享收藏,鼓勵珍惜丶細味和彼此尊重,與眾同樂。馮氏文筆獨有港式風格,揉合藝術丶個人成長丶及時代分析於一身。以興趣作橋樑,融合香港舊有生活文化,輕描現今民生,著有《玩具情尋》。興趣多而尋究底,愛藏物並擁思人。 序一  盧覺麟 序二  馮振超 自序  謝金文   生活 飽暖萬家──飯煲與火水爐 愛屋及烏──電話與錢罌 縱橫穿梭──儲值票與路線圖   兒時 盤上鬥智──蘋果棋丶六款棋

與飛馬棋 開心機械──神奇筆盒與打字機 啞老師們──卜文詞典與新《辭淵》 新派學習──《成語動畫廊》丶牛仔與集圖冊 校園點滴──水壺丶白鞋與校服   青春 便攜電玩──GAME & WATCH 電子寵兒──他媽哥池 電玩鼻祖──任天堂Famicom 東瀛潮流──《TOUCH》丶寫真集與《東京愛的故事》 盤上鬥智──蘋果棋丶六款棋與飛馬棋昔日未有電玩,家中較靜態的殺戮比拼,除了於客廳地上打乒乓波外,就是各式各樣的棋藝。鬥智非力敵,計算考耐性,縱然大家坐定定,但都可以好刺激。 手軟殺戮,紅綠色的翻臉   時代變,遊戲變,昔日思考的挑戰,現在通通變為刺激於眼簾;打打殺殺,你唔厭不過我怕。其實遊戲

並非純粹娛樂,還是富有體群德智的,無奈今時今日「捉棋」或睇書,都要視乎電話電量。雖然有Apps人工智能可作對手,但是欠缺心理戰及即時的互動,樂趣自然相對欠奉。   自小爸爸與我和弟弟,一有時間便會捉棋,仍記得第一款學懂玩的,就是一面綠色一面紅色的蘋果棋。蘋果棋於八格乘八格的棋盤內,以首尾包圍的方式將對方棋子轉為己方顏色,當然秘訣就是盡力奪得四邊和四角,以佔據有利位置。不過單是翻棋數量之多也叫人手軟,若開心過頭撞翻棋盤,還要記得原本位置。確實比賽的樂趣,就是比賽第二,友誼第一。 莎士比亞,黑白矛盾陰謀   隨着近年文具舖的消失,廉價蘋果棋亦絕跡市面,而能夠找到的,已經變為昂貴黑白棋。根據最早的記

錄,原來香港款式的蘋果棋本為Reversi,於一八八三年由英國人發明;再於一八九三年,由德國知名遊戲發行商Ravensburger公司開始生產。至於現時所用的名字Othello,是因為日本人長谷川五郎於一九七五年,為了美國市場而借用了莎士比亞(Shakespeare)名劇《Othello》而重新命名。當中主角Othello為黑人,而其太太Desdemona則為白人,當中故事複雜,充滿矛盾、陰謀、背叛、迷惘和選擇,正如黑白棋一樣,每一步未到最後,勝負難分難解。 六棋結集,棋類應有盡有   若然厭倦了翻棋,或多人對戰,還有同為港產的「六款棋」。這盒「Funny 6 Games」內有「食鬼」、「賽車

」、「動物」、「波子」、「火車」和「飛行」棋,結集於一個盒,外盒四四方方,盒面圖案工整。向上揭開,盡見棋盤紙和各種顏色的塑膠棋子,各色棋子還被鑄成一大排,需要自行扭開或用指甲鉗剪下。   先講講食鬼棋,英文取名舊版的「Puck-Man Chess」,而非後期的「Pac-Man」。其實食鬼棋是創自日本電子遊戲公司「南夢宮株式會社」(Namco),於一九八〇年所推出之Arcade Game街機遊戲。四位玩家先由基地出發,擲骰後可左右開弓攻擊對方,自相殘殺。到最後生還者便獲勝,實為「公報私仇」的最好方法。 

指甲鉗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久違的來玩樹脂水晶花了!
前陣子做了一副櫻花耳環還不夠
這次要來凹櫻花耳環~
做出來還蠻不錯的嘿嘿
要是時間多一點可能會想加點花瓣垂墜感
簡單款就先來分享給你們囉!
之後再挑戰其他款式🎉

#水晶花 #樹脂耳環 #櫻花

✂Tools════════════════════
1. 銅線 (0.3 mm)金色 gold (蝦皮)
2. UV膠造花液 UV resin for dip art (YouV)
3. UV膠 UV resin (YouV)
4. 36w或48w UV燈 UV lamp (美甲行)
5. 鉗子/斜口鉗 pliers (五金行)
6. 兩色 指甲油 nail polish(影片內是光療用, 也可以用一般的唷)(蝦皮)
7. 耳針/耳夾 earring pins / clips (淘寶)
8. 亮光膠 top gloss gel (YouV)
9. 2mm金珠 (小熊媽媽)
10. 海綿 sponge
11. 牙籤 toothpicks
12. 纏繞棒/纏線棒 gauge pipe

✂碰果手作 人氣影片══════════════
2種英文藝術字 新手快速上手~增加手帳、卡片色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RwiCygSX8

底片膠卷 相片卡片 製作教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8wq7uL3_g

✂More Ponggo═════════════════
Facebook: https://goo.gl/gLMZFa
Instagram: https://goo.gl/4Y2w9f

✂信箱:[email protected]

✂music════════════════════
from Artlist

影響消費者選購寵物貓貓砂盆的滿意度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指甲鉗英文的問題,作者洪子棋 這樣論述: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人飼養寵物,相較之下飼養寵物貓的比例較飼養寵物狗增加不少,因此本研究針對貓相關產品-貓砂盆為探討主題,以飼養貓之消費者為研究對象,調查消費者(飼主)在選購貓砂盆時主觀意識的喜好程度,透過資料蒐集、分析後設計問卷,針對臺灣地區的消費者(飼主),以網路隨機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以提供寵物貓相關業者在商品開發和行銷,以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本研究所獲得研究結論如下:1.貓砂盆產品的色彩以淺色的貓砂盆評價最高,深色的貓砂盆最低。2.貓砂盆產品的尺寸大小以大型尺寸的貓砂盆評價最高,小型尺寸的貓砂盆最低。3.貓砂盆產品的造型以方形的貓砂盆評價最高,柱形的貓砂盆造型最低。4.貓砂

盆產品的機能以單層貓砂盆的評價最高,半自動貓砂盆最低。

雙生石

為了解決指甲鉗英文的問題,作者AbrahamVerghese 這樣論述:

我倆何其幸運,在出生之前便已擁有彼此。又何其不幸!映現在我眼中的,為何是另一個我?   美國重量級小說家約翰.厄文:「《雙生石》是一本非凡的傑作!」   榮獲:美國獨立書商協會、北卡獨立書商協會2010年度小說!美國獨立書商協會「當月選書」第1名!出版家週刊、舊金山紀事報、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蟬連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百大暢銷榜超過7個月!  ◎橫掃紐約時報、出版家週刊、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報等12大暢銷排行榜,最長達46週!   他們的出生是不能言說的禁忌,  是母親死亡的宣告,是父親出走的引線。  他們的存在是無人能解的謎,  直到一切從頭開始、兩人再次緊緊相連,  謎底,才

終於揭曉……   這是關於「濕瑪雙胞胎」的故事。我是瑪利詠,如今我把故事說出來,是因為我虧欠弟弟濕婆最深,同時這也是我母親未曾揭露、我父親一直在逃避的故事,而我必須一片一片地拼湊,才能癒合我與弟弟之間的裂痕,以及生命的種種傷口。   我們的出生其實是一場災難,身為修女、原本不該懷孕的母親因為我們難產而死,而醫術精湛的父親眼見無力挽救心愛的女人,竟然拋下我們奪門而出,從此音訊全失。雖然如此,我和濕婆卻各自繼承了父親的平凡與天才、天真與世故、熱情與漠然。我們就像鏡面的反射,各自擁有世界的一半,彼此互補也互斥,然而這並不影響我們的感情,即使出生時被迫分割,之後我們卻總是形影不離,連睡覺也要頭碰著頭。

  直到發生了那件事,彷彿一把背叛的利刃,把我、濕婆和我深愛的青梅竹馬珍妮特三人緊密的關係割裂,濕婆也從我的心裡被徹底地分開來。然而多年以後,我才終於明白,我對父親的想念和憎恨、我對珍妮特未竟的情感,以及我與濕婆注定相連的命運,如果只是一味禁錮埋藏,沒有去向和出口,我也將無法好好地踏出下一步……   歷經數十年、跨越三大洲,這是一對奇特雙生兄弟之間的愛恨情仇,也是自我的追尋與生命的解答,作者佛吉斯以絕佳的文筆娓娓述說出瑪利詠和濕婆兩人動盪的人生與迴異的命運,複雜的情感、無法割捨的牽絆,加上多線交錯的豐富情節,讓人讀之不禁忘卻時間,著迷到無法自拔! 作者簡介 亞伯拉罕.佛吉斯 Abraham

Verghese   生於一九五五年,雙親是移民至衣索比亞的印度人。現任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醫學理論與實踐系」教授兼資深副系主任,也是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醫學院「醫學人文道德中心」的首任主任,並兼任教授。   在繁重的工作和第一次的婚姻讓佛吉斯身心俱疲之際,他參加了愛荷華大學的作家工作坊,並於一九九一年拿到藝術學位,從此展開左手執筆、右手拿手術刀的創作之路。佛吉斯的前兩本書皆為非小說作品,其中第一本《我的祖國》自述他幾度遷居的離散經驗、對國家和故鄉的認同與錯亂,以及在非洲對抗愛滋病肆虐的親身經歷,不但榮獲一九九四年「美國國家書評獎」提名,並獲選為《時代周刊》最佳選書,更由印度著名女導演米拉

.奈兒改編拍成電影。第二本《網球球友》則回憶友人死亡的經驗,並探索醫師用藥不當的問題,也獲選為《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雙生石》則是佛吉斯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歷經十年淬鍊,才終於完成的小說處男作。他以衣索比亞一對雙胞胎的命運,細膩又深刻地探索了生命的失落與追尋,在全球出版界掀起驚人盛況。知名文學出版社Knopf的總編輯索尼.梅塔在讀完書稿後,忍不住掩卷嘆道:「此等傑作,一生難得幾回見!」而本書於二○○九年出版後也果然不負眾望,連續榮獲美國獨立書商協會當月選書第一名、出版家週刊年度好書、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編輯選書、舊金山紀事報年度選書、美國獨立書商協會年度小說、北卡獨立書商協會年度小說,

以及台灣誠品書店外文選書,全球銷量更已突破五十萬冊,並贏得各大媒體一致好評!   佛吉斯的其他文章與短篇小說散見於《紐約客》、《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君子》、《格蘭塔》、《華爾街日報》等報章雜誌。目前他住在美國加州帕羅奧多。 譯者簡介 呂玉嬋   專事筆譯。 導讀.離散者之歌 交通大學外文系教授 / 馮品佳   在印度裔導演米拉.奈耶(Mira Nair)改編自亞伯拉罕.佛吉斯的回憶錄《我的祖國》(My Own Country)的影片中,因為一九七四年衣索比亞內戰而倉皇逃離非洲的佛吉斯,臨別時刻手上所持別無他物,僅有一個鑲有十字架的非洲外形木刻。因為殖民歷史而意外成為諸多印度裔子民

原鄉 / 母國的非洲,也是佛吉斯首部小說《雙生石》(Cutting for Stone)裡不同族裔的離散人民最終的故鄉。   《雙生石》說的是離散的故事,是醫生的故事,也是人性的故事。佛吉斯以自己出生於衣索比亞,又是醫生的生命經驗寫出這部跨越非洲、亞洲、歐洲與美洲的家族羅曼史。英文標題一方面引用自希臘時代流傳下來的醫生誓言──「凡患結石者,余不施手術」──保證尊重專業,決不擅自進行自己專科之外的手術。另一方面這標題也指涉小說裡石東(Stone)家族的悲歡離合,包括印度修女生母的難產死亡、英籍白人父親的遺棄、雙生兄弟因為情感的背叛而產生的疏離等等。第一人稱的敘事者瑪利詠在序幕中就言明,對於年已半

百的他而言,說出這個家族故事、暴露這個「讓家庭分裂的傷口」的最大目的,就在於癒合與弟弟之間的裂痕。   小說中瑪利詠與連體嬰弟弟濕婆的分裂,開始於他們初生之際被手術夾鉗硬生生地剪斷他們相連的額角,其後又因為青梅竹馬的珍妮特造成的愛慾糾葛而瀕臨決裂。他們的一生其實就在尋找再度合體、再度成為「濕瑪雙胞胎」的可能。童年時兩兄弟以奇異的頭角相靠相擁的睡姿,找回在母親子宮中成形、茁壯的始初時刻;長大之後兄弟因為器官移植而再度結合。因此瑪利詠言道:「生為一體,突然分離,我們又回到了一體」。不論是身體或心靈的分離,乃至於與故鄉的分離,《雙生石》的基調就是一種在離散情境中尋找重逢的情感結構,也道出離散者內心最

深切的惆悵與渴望。   小說裡充斥著被迫離鄉背井的人物,像是孿生兄弟的印度養母賀瑪因為性別歧視離開了南印的家鄉,遠渡重洋到衣索比亞的失迷(Missing)醫院擔任婦產科醫生。當她返鄉探親被父親質疑為何不在家鄉定居時,賀瑪反問:「如果我的國家需要我,為什麼他們不接受我?」雖然佛吉斯無意在小說中表達強烈的女性主義意識,但賀瑪的處境無疑代表許多離散者無奈又傷痛的心情。瑪利詠因為叛國的嫌疑不得不逃到美國時,也表達出這種被國家背棄的悲憤:「假如我的國家願意折磨我、懷疑我……那麼我要與她斷絕關係」。   失迷醫院是使命(Mission)的誤譯,代表在跨國移動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改變,同時也象徵性地成為收納異

鄉人的空間,成就另一種跨越種族與信仰的另類家庭,讓喪母失父的雙生孤兒得到家人關愛。因此對於瑪利詠而言,被迫離開失迷醫院,就是在被父親遺棄之後再一次失去家庭。雖然瑪利詠在紐約印裔醫生聚集的聖母醫院,再度與同儕之間建立起家人般親密的革命情感,但他終究選擇返回失迷醫院。《雙生石》在離散的脈絡之中,不斷重演遷徙與重組家庭的情節,也總是帶著不被認可、黯然離家的感傷。只有在回到衣索比亞之後,這樣的遺憾才稍得紓解。   在佛吉斯的筆下,離散的情境需要經由可攜帶的記憶物件加以紓解,也與失去的母體緊緊扣連。瑪利詠提及兒時熟悉的民謠〈緹西塔〉是衣索比亞離散人民的精神寄託。他逃離衣索比亞帶著〈緹西塔〉的卡帶,也在異

鄉聽到各種不同版本的演唱,更因此結識各種來自故鄉的衣裔同胞。〈緹西塔〉召喚出他們共同的原鄉情感,因為「〈緹西塔〉是精神的國歌,是離散的輓詩」。對於瑪利詠而言,這首歌曲特別之處是它帶出與母性身體記憶的連結,因為那是他幼兒時捧住保母亞麥姿乳房時,她所唱的歌曲。亞麥姿為了安撫瑪利詠而獻上乳房,滿足了他自出生就與生母訣別的原初創傷,也安慰他因為養母出門工作而產生的分離焦慮。成人之後,當瑪利詠因為外在因素必須離開母國時,亞麥姿慣常哼唱的〈緹西塔〉就成了母體的替代品,伴隨著他遠走異地,並且在歌曲熟悉的旋律裡尋找失去的「母親」。   小說結束時,母親終於再度現身。在回到衣索比亞的途中,賀瑪與瑪利詠在羅馬暫留

,因而看到「聖泰瑞莎的狂喜」的雕像真蹟。那是曾為修女的母親生前最鍾愛的圖像,也是瑪利詠遠走美國時另一件紀念母親的隨身之物。瑪利詠在陳列雕像的教堂裡感到狂喜,因為終於能夠透過藝術所再現的宗教情感聆聽到母親的「聲音」。小說結尾,他也終於閱讀到母親那封塵封五十年的書信,了解母親在臨盆之際向石東醫師坦白不為世俗禮教所容許的情愛。閱讀這封信證明了雙胞胎是愛情的結晶,也受到愛情的祝福,至此瑪利詠被遺棄的情結方得舒緩,終於能夠真正的接納父親。   以一部描述離散情感的小說而言,《雙生石》的結局充滿希望。身心俱創的瑪利詠不但回到母國,也透過器官的移植與弟弟永不分離。這是具有醫生與作家雙重身分的佛吉斯所能提供的

最佳結果。不論是透過小說的標題或是在各個訪談中,佛吉斯都一再強調這是一個關於醫學、地理環境與人類命運的故事。石東家族注定要行醫,也注定要在不同的地理空間中行走,經由對於職業的投入與激情以及身體的移徙與流離,體認各種不同的人性。這是佛吉斯的離散者之歌,也使得他透過文字藝術,得以為自己以及其他離散人民找回安身的心靈原鄉。 〈序幕‧到來〉在母親子宮晦蒙處度過八個月之後,弟弟濕婆與我,在西元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日的傍晚,來到了人世間我們第一口呼吸,吸進了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稀薄空氣。我們出世的奇蹟發生在失迷醫院的三號開刀房,那正是母親瑪莉.喬瑟夫.佩禮斯修女多數工作時間的地點,也是她最能發揮長

才的地方。我們的母親是修女,隸屬馬德拉斯市主教管區的聖衣會。在那個九月的上午,當她不期然開始陣痛,衣索比亞的豪雨停歇,失迷醫院鐵皮浪板屋頂的喋喋雨打戛然而止,好像饒舌的人話才講到一半便打住。在闃靜無聲中,十字架雛菊在一夜間怒放,將阿迪斯阿貝巴的山坡染為金黃。在失迷醫院四周的草地,莎草克服了爛泥,如燦然的毯,一路攤展到醫院的水泥門檻前,帶來了比打板球、槌球或羽毛球更實在之活動的希望。失迷醫院位於翠綠的山丘上,單層與雙層的石灰建築群集錯落,彷彿在造就恩托托山脈的地質活動悶響中,與山巒一同自地表隆起。槽型花圃由屋頂檐槽滿溢的流水澆灌,如護城河環繞低矮房舍。赫斯特院長的薔薇攀上了牆,緋紅的花沿著每道窗

框,蔓生延及至屋頂。由於土壤肥沃,院長(也就是醫院睿智又明理的領袖)警告我們別光著腳踩上去,免得新的腳趾頭會冒出來。失迷醫院(Missing)其實是布道傳教的使命醫院(Mission Hospital),衣索比亞人的舌頭唸這幾個字會帶嘶聲,因此聽起來像是「失迷」。衛生署一位才高中畢業的職員在執照上打了「失迷醫院」,對他來說,這才是發音正確的拼法。由於一位《衣索比亞先鋒報》記者,拼錯的用語繼續沿用下去。當赫斯特院長跑去找衛生署職員修正時,他拿出原本的打字文件說:「女士,您自己看看吧!是失迷醫院沒錯。」那口氣彷彿他證實了畢達哥拉斯的定理,太陽就是位居太陽系中心,地球正是球體,還有,證明了失迷醫院在

想像中的地球精準位置。於是乎,它叫失迷醫院。在釀成劇變的臨盆陣痛過程中,瑪莉.佩禮斯修女沒有迸出哭聲,也不曾發出呻吟。三號開刀房隔壁的旋轉門後方,有蘇黎世路德教會捐贈的特大號壓力鍋,滾燙的蒸汽消毒了即將用在母親身上的手術器械與毛巾,同時低聲怒吼為她悲嘆流淚,畢竟母親的庇護所就在壓力鍋間的一角。在我們狂暴抵達之前,母親在失迷醫院待了七年,並且在不鏽鋼巨獸旁為自己布置了避難處,面牆的連桌椅是從停辦的教會學校搶救來的,上面有許多學生失意時的鑿痕。白色開襟羊毛衫搭在椅背上,有人告訴我,她在手術與手術之間常把毛衣披在肩上。在課桌上方的灰泥上,母親用圖釘釘了張日曆圖片,是貝里尼著名的雕塑:亞維拉的聖泰瑞莎

。聖泰瑞莎宛如昏厥,體態軟綿無力,嘴唇因銷魂而張啟,眼神失焦,眼皮微掩。在左右兩側,各有一群合唱團員從祈禱台俯瞰窺探。一名男童天使隱約帶笑,聳立於虔誠而縱慾的修女旁,健壯的身軀與年少的臉龐相違。他以左手手指撩起遮掩她胸脯的衣緣,右手拎著箭,優雅得猶如小提琴手提著弓。為什麼放這張圖片?媽媽,為什麼是聖泰瑞莎呢?四歲的我偷偷躲入無窗的房內研究圖像。只憑膽量,是無法讓我通過那扇重門的,只是我覺得她在裡面,一心一意地想認識身為母親的那位修女,於是產生了力氣。我坐在壓力鍋旁,它像清醒的龍,低沉咕噥,嘶嘶作聲,彷彿我咚咚的心跳喚醒了這隻野獸。我坐在母親的桌前,心情一點一滴地平靜下來,感覺好像與她在溝通交流

。後來我才知道,沒人敢把開襟羊毛衫自椅子披掛處拿走,它是聖物。不過,對一名四歲孩童而言,樣樣事物都既神聖又普通。衣服有抗菌肥皂的氣味,我把它拉到肩頭,還用指甲繞著乾涸的墨水瓶,追尋她手指曾經走過的路。如同她坐在無窗房間中一定會做的事情,我仰頭凝望日曆圖片,那圖像怔住了我。幾年後,我得知聖泰瑞莎重複看見天使的幻覺被稱為「穿心神蹟」,字典說是靈魂因上帝之愛而「激烈燃燒」,心臟遭神的愛「穿刺」;她這分信仰的隱喻同樣也被當作醫學的暗喻。在四歲的年紀,我不需要「穿心神蹟」這樣的字眼,就可感受到圖像所引發的崇敬。我沒有母親的照片可尋,情不自禁地想像著圖片中的女子就是她;她受了脅迫,揮舞尖矛的男童天使即將讓

她心神蕩漾。我總是問:「媽媽,妳什麼時候會來呢?」冰冷磚瓦傳回我微弱聲音的回聲。妳什麼時候會來呢?

進退維谷-身為受虐兒母親的經驗

為了解決指甲鉗英文的問題,作者吳雯瑛 這樣論述:

本研究是透過質性研究,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設計之訪談大綱,以半開放性的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以效標抽樣原則選取2位研究參與者進行相關之研究。是由兒童虐待的外顯事件,再去傾聽身為受虐兒母親的內隱故事。身為受虐兒母親的經驗,本研究透過研究問題,以研究參與者的「原生家庭」、「愛情的模式」、「成為受虐兒母親」三項來回應與達到研究目的。像是原生家庭與媽媽缺位的早期經驗,讓她感受不到原生家庭的溫暖,則是一直追尋著愛情來填補與建構她想像的家庭模式;快速的進入與轉換每一段愛情,得到的卻是不適宜的愛情模式;然而快速的進入同居關係,彼此對於子女管教方式、經濟問題、與生活環境等因素,可能都是會導致成為受虐兒母親。當

子女受虐待,受虐兒母親的角色經驗,本研究歸納出「沉默的忽視者」、「無能的保護者」、與「逃避的再施虐者」;再來,經由整理則是將受虐兒母親的轉變歷程歸納為「錯愕/忽視期」、「憤怒/逃避期」、「無奈/隱忍期」、「咎責期」、「醒悟期」、「振作期」六個時期。最後經由研究發現,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實務工作者參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