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華神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東吳大學 經濟學系 邱永和、柯慈儀所指導 王維新的 國內平衡型基金績效評估 (2020),提出復華神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資料包絡分析法、方向距離函數、可處理負值之RDM方向距離函數、平衡型基金。

而第二篇論文開南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 陳苑欽所指導 李威德的 基金經理人更換對於基金績效與風險影響之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事件分析法、基金經理人、單根檢定、事件分析法、基金經理人、單根檢定、ARMA、Chow結構轉變的重點而找出了 復華神盾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復華神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內平衡型基金績效評估

為了解決復華神盾的問題,作者王維新 這樣論述:

本研究運用可處理負值之RDM方向距離函數(RDM DDF model with negative Data)模型來評估2015年至2019年間國內發行的30檔平衡型基金之績效,由於過往對共同基金的研究大部分都使用傳統DEA模型,在沒有負數值的情況下來分析效率,本文則考慮可處理負值之RDM方向距離函數來分析,使分析結果更符合現實狀況。以直接交易成本、銷售費用、年化標準差為投入項變數;而以sharpe指標、年報酬率為產出項變數,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一、從2015 年到2019年,達到整體效率最佳值1的基金僅有第一金全球多重資產入息平衡基金,在各年度的效率表現亦是皆具效率(效率值為1)。二、從投入產

出項各年度之效率值和改善量來看,平衡型基金能否有效率性,並非皆是具有最少投入或最大產出值,第一金全球多重資產入息平衡基金五年度皆是具效率性,但其投入產出數值並非絕對最佳,而是相對於當年度其他基金的評估比較而位在具效率的位置。三、另從2015 年到2019年,整體效率表現最差的為復華神盾基金,2015年度的效率排名在最後第30名,但經過幾年的投入產出資源的變動,2019年則改善為具效率性。所以基金經理人可以經由適當的調整投入產出達到效率性的目標,而投資人也可以檢視該基金的效率值變化再選擇是否要進行投資。

基金經理人更換對於基金績效與風險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復華神盾的問題,作者李威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台灣的股票開放型基金為主要研究對象,樣本基金的觀察期間為基金經理人更換前後各200個營業日之日報酬作為績效,利用事件分析法(Event Study)計算基金經理人更換前後之異常報酬,再以F統計與t檢定判斷基金在面臨經理人更換以後,前後風險與績效之變化。而為了讓本研究的結果更加具有可信度,本研究將異常報酬做一個時間序列資料的轉換,再用ADF檢定與PP檢定來分析序列資料的型態,並利用各種指標找出各檔基金最適合的ARMA時間序列模型,再將ARMA模型分為前後兩段,利用Chow結構轉變檢定來探討事件前後的模型屬性是否產生改變,再與事件研究結果做一個交互比對,由F檢定發現了14檔基金裡有10檔

基金的風險有提高的現象,而經由t檢定後發現有5檔基金產生績效不同的變化,而透過Chow結構轉變檢定的結果發現所有的異常報酬皆有性質改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