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 徵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平面設計 徵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佐藤卓寫的 塑思考 和佐藤卓的 塑思考【獨家限量作者親簽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沟通·英国60年代以来平面设计展大学生平面设计竞赛作品征稿也說明:竞赛介绍: 为了配合《沟通-英国60年代以来平面设计展》在上海举行,作为《沟通》展览的系列活动之一,特别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臉譜 和臉譜所出版 。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商業設計系碩士班 卓聖格所指導 許文齡的 城鎮視覺意象之形塑與建構—以南投縣竹山鎮為例研究 (2014),提出平面設計 徵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城鎮意象、視覺意象、意象與圖像、圖像建構、竹山意象。

最後網站首届全国青年平面设计大展征稿則補充:1.征集范围:展览面向45周岁(身份证信息为1976年1月1日之后出生)以下青年设计工作者征稿,作品未参加过全国美展、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并已经为实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平面設計 徵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塑思考

為了解決平面設計 徵稿的問題,作者佐藤卓 這樣論述:

做設計/不做設計 透過設計了解人類的行為 日本平面設計大師佐藤卓的四十年私筆記   NIKKA威士忌的成功,與收藏骨董及實驗室的藥瓶有關? 思考設計時,為什麼「塑性」比「彈性」重要? 樂天木醣醇口香糖為什麼不是一隻、三隻或六隻,而是五隻企鵝? 明治好喝牛乳深植人心在於「保持原貌」?如何做到的? 「設計的解剖」發想原點來自何處?策展的方方面面該怎樣思考與呈現? 「21_21 DESIGN SIGHT」如何誕生的?為什麼標誌設計選擇方形?   成功打造NIKKA、PURE MALT、明治好喝牛乳、樂天木醣醇口香糖等品牌;策畫大開日本人眼界的「設計的解剖」系列展覽;受三宅一生邀請,與深澤直人、安

藤忠雄共同建構舉世聞名的「21_21 DESIGN SIGHT」;製作深入日本家庭、培育兒童設計精神的NHK教育台「啊!設計(DESIGN A)」節目,活躍於設計最前線,熱愛衝浪、喜歡在老街舊巷散步、下廚料理、收藏骨董怪東西的佐藤卓,在歷經四十年設計生涯,出版創銷書《鯨魚在噴水》之後,藉著設計,覺察自我,檢證人類的生活行為。 在本中書他娓娓道出自己走上設計之路的因緣與養成,無私分享職涯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及種種跌撞。他在二十二篇塑思考的私筆記中提到:   ●萬事始於「不懂」,「不懂」比「懂」更重要。 ●「自我」帶有毒性,保持塑性思考才不致迷思自己。 ●設計不是設計師自我表現的場域,而是

「身在其間,設法串聯」。 ●「邊際」有「中心」的存在,才能「突出顯眼」,突出顯眼的平面設計不易誕生的理由,在於缺乏中心。 ●價值不是經過附加的,原本就存在,只需認真發現。 ●「不做設計」或「不改設計」被剝奪時,保留原貌的傑出設計,也逐漸從我們眼前一一消失。 ●設計要能適可而止,「空白」是為了促進不同價值觀交流。 ●以往一直被忽視、遭到排擠、完全反義的詞彙──     毫不洗練、不漂亮、複雜、功能不健全、效率不佳、不方便等,其實潛藏著近代人類不願面對、不斷逃避的重要事項。 ●公開徵稿是「扭曲式民主主義」的產物,使國力衰退的病毒。   設計是一種國力的展現,生活無處不設計,但是做全新設計才是設計,

改設計是為了追求更好的設計?佐藤卓除了藉由設計工作,表達自己對於人類行為的想法,也為設計奧義精淬出特有的佐藤式醍醐味。   「任何技術或資訊想要傳遞給大眾,一定都需要經過某種程度的設計,無關個人的想法或喜好,為了協助人類能夠正常生活,不失人類尊嚴,絕對不能輕忽看待設計。   設計如果只是朝著『做設計』的方向,就會以『做』為最大前提,將導致設計的正當方向──『不做』的選項,從此消失。可是,世界上有些物品,保持原貌就是理想狀態,也有些物品不需要過度地『做設計」。其實,大多數的物品雖然經過設計,卻不突出顯眼。可是,設計朝著『做設計』的方向,造成委託人或受託人,都被迫認為設計是必須『做的」。如此一來,

只需維持原樣、無需做全新設計的設計,就再也不見;最後,連那些應該保留原貌的傑出設計,也逐漸從我們眼前一一消失。」

城鎮視覺意象之形塑與建構—以南投縣竹山鎮為例研究

為了解決平面設計 徵稿的問題,作者許文齡 這樣論述:

城鎮視覺意象是人們對城鎮留存印象最直接的反射,好惡之情亦隨之而來。有著良好視覺意象的城鎮,不僅可以帶來大量的外地觀光客,促進城鎮產業的繁榮,同時也讓居民有著幸福感與榮耀心。近年來南投縣政府推廣在地觀光不遺餘力,以2014年在南投舉辦的台灣燈會為例,由南投十三鄉鎮市及在地觀光業者等所設計的數百件花燈作品,充份展現出南投各城鎮不同的特色,可說為南投樹立了空前絕佳的城鎮視覺形象,不僅活絡了南投地方產業,也見證了城鎮視覺意象建構的重要。然而任何一個城鎮其特色往往是豐富而多元的,如何加以深入評估,正確找出城鎮最獨特的亮點,且足以區隔其它城鎮之特色,以作為城鎮意象之代表。繼而分析此意象所隱含的視

覺元素,研究如何將其轉化為美好的視覺圖像,使之成為此城鎮的標記,進而擴大此標記效益,廣泛的運用在城鎮的各個角落,形塑獨特的視覺氛圍,強化遊客對此城鎮美好與深刻印象,是本研究主要探討的課題。 本研究以南投極具代表性的城鎮─竹山鎮為例,以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與田野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先廣泛探討竹山諸多具代表性的事物,加以深入完整分析後,再收集現有竹山地區的諸多代表性圖像作為參考,經統整分析後,提出最值得代表竹山的意象為何,並探討如何將視覺意象元素,擴大轉化至城鎮整體規劃與設計中,以建構完整的竹山視覺意象。研究結果顯示最值得拿來形塑竹山特色,是由竹山地名及竹山最具特色與競爭力的竹產

業綜合而成的「竹山」意象。同時研究也發現,以「竹」為主題進行城鎮視覺意象的形塑,在竹山鎮內已進行多時,只是仍顯零星,嚴重不足,尤其缺乏完整的整體規劃,以致城鎮視覺形塑建構成效有限。 建議未來能在南投縣政府與竹山鎮公所內設置專屬機構負責,結合在草屯鎮的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竹山高中設計群的資源,以及在地的許多極富盛名的竹藝相關業者如大禾竹藝工坊等,共同進行整體規劃,例如整合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特色館竹藝博物館、大禾竹藝工坊博物館及竹山文化園區,成立一座結合傳統與創新的大型竹藝博物館;鼓勵竹藝業者成立竹藝觀光工廠並結合民營的竹文化園區,全力推動觀光旅遊。進一步可打造以竹山特色元素結合的主題的

老街或特色商圈,開發販售以相關題材的各種文創商品,商圈結合當地的餐飲業者,推出系列的竹筍特色美食或是竹筍包等小吃等,和眾多以竹所開發的休閒食品與伴手禮,加上竹山原本即具備的諸多特產及其它資源條件,將有更佳的條件來招攬觀光客。此外,建議檢視現有各學校機關或商家企業之標誌設計,鼓勵導入「竹」與「山」或「竹」具有特色之意象做結合,或是將原本過時的設計予以現代化,加深人們對當地學校機關、商家企業的辨識與形象建立,而在街道上的許多公共設施如道路指示標誌、路燈、水溝蓋、垃圾桶、台電變電箱彩繪、門牌、道路地磚、公園座椅、公車站牌等,亦可有計畫的置入竹山視覺意象,加以重新規劃與設計,並加強街道公共藝術的意象表

現,如此所形塑出的竹山特色小鎮,將不只在臺灣會是一個獨特亮點城鎮,也可能成為讓全臺灣引以為傲的最美小鎮之一。

塑思考【獨家限量作者親簽版】

為了解決平面設計 徵稿的問題,作者佐藤卓 這樣論述:

做設計/不做設計 透過設計了解人類的行為 日本平面設計大師佐藤卓的四十年私筆記   NIKKA威士忌的成功,與收藏骨董及實驗室的藥瓶有關? 思考設計時,為什麼「塑性」比「彈性」重要? 樂天木醣醇口香糖為什麼不是一隻、三隻或六隻,而是五隻企鵝? 明治好喝牛乳深植人心在於「保持原貌」?如何做到的? 「設計的解剖」發想原點來自何處?策展的方方面面該怎樣思考與呈現? 「21_21 DESIGN SIGHT」如何誕生的?為什麼標誌設計選擇方形?   成功打造NIKKA、PURE MALT、明治好喝牛乳、樂天木醣醇口香糖等品牌;策畫大開日本人眼界的「設計的解剖」系列展覽;受三宅一生邀請,與深澤直人、安藤忠

雄共同建構舉世聞名的「21_21 DESIGN SIGHT」;製作深入日本家庭、培育兒童設計精神的NHK教育台「啊!設計(DESIGN A)」節目,活躍於設計最前線,熱愛衝浪、喜歡在老街舊巷散步、下廚料理、收藏骨董怪東西的佐藤卓,在歷經四十年設計生涯,出版創銷書《鯨魚在噴水》之後,藉著設計,覺察自我,檢證人類的生活行為。   在本中書他娓娓道出自己走上設計之路的因緣與養成,無私分享職涯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及種種跌撞。他在二十二篇塑思考的私筆記中提到:   ●萬事始於「不懂」,「不懂」比「懂」更重要。 ●「自我」帶有毒性,保持塑性思考才不致迷思自己。 ●設計不是設計師自我表現的場域,而是「

身在其間,設法串聯」。 ●「邊際」有「中心」的存在,才能「突出顯眼」,突出顯眼的平面設計不易誕生的理由,在於缺乏中心。 ●價值不是經過附加的,原本就存在,只需認真發現。 ●「不做設計」或「不改設計」被剝奪時,保留原貌的傑出設計,也逐漸從我們眼前一一消失。 ●設計要能適可而止,「空白」是為了促進不同價值觀交流。 ●以往一直被忽視、遭到排擠、完全反義的詞彙──    毫不洗練、不漂亮、複雜、功能不健全、效率不佳、不方便等,實潛藏著近代人類不願面對、不斷逃避的重要事項。 ●公開徵稿是「扭曲式民主主義」的產物,使國力衰退的病毒。   設計是一種國力的展現,生活無處不設計,但是做全新設計才是設計,改設計

是為了追求更好的設計?佐藤卓除了藉由設計工作,表達自己對於人類行為的想法,也為設計奧義精淬出特有的佐藤式醍醐味。   「任何技術或資訊想要傳遞給大眾,一定都需要經過某種程度的設計,無關個人的想法或喜好,為了協助人類能夠正常生活,不失人類尊嚴,絕對不能輕忽看待設計。   設計如果只是朝著『做設計』的方向,就會以『做』為最大前提,將導致設計的正當方向──『不做』的選項,從此消失。可是,世界上有些物品,保持原貌就是理想狀態,也有些物品不需要過度地『做設計」。其實,大多數的物品雖然經過設計,卻不突出顯眼。可是,設計朝著『做設計』的方向,造成委託人或受託人,都被迫認為設計是必須『做的」。如此一來,只需維

持原樣、無需做全新設計的設計,就再也不見;最後,連那些應該保留原貌的傑出設計,也逐漸從我們眼前一一消失。」   作者簡介佐藤卓日本平面設計大師。一九五五年生於東京。一九七九年,東京藝術大學設計科畢業,一九八一年,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課程修畢。曾任職電通株式會社,一九八四年成立佐藤卓設計事務所。他是日本中生代最具分量的設計師之一,跨足各種設計形態,從企業識別到產品設計,累積為數甚多的優秀作品。他的設計生涯是從「NIKKA PURE MALT」的商品開發起步,接連設計「樂天薄荷口香糖系列」、「樂天木醣醇口香糖」、「明治好喝牛乳」、「NTT DoCoMo P701iD」等商品,並且為「金澤21世紀美

術館」、「三宅一生設計文化基金會」等進行識別設計,擔任N H K教育台「日本語遊戲」的企畫與藝術總監,此外,參與以設計觀點解剖量產品的「設計的解剖」企畫等。 在深澤直人的邀約下,佐藤卓為其自創品牌「± 0」跨刀整體識別設計,從名片、包裝、網站、型錄到展示空間的平面設計。二○○七年開幕、吸引全球目光的21_21 DESIGN SIGHT,是建築大師安藤忠雄運用三宅一生「一塊布」的概念設計而成的,而牆面上那塊標示著21_21白色字樣、如門牌般的水藍色鐵板則是出自佐藤之手。 佐藤卓可說是當今日本最受業界推崇的設計大師,以他作品為主的展覽有「Neo-Ornamentalism」(AXIS設計畫廊,一九

九○年)、「設計的解剖」(松屋設計畫廊,二○○一年)、「潛藏在都市的LUMEN」(巷房畫廊,二○○二年)、「設計的原形」企畫參展(松屋銀座八樓大展場,二○○二年)、「INVISIBLEDESIGNER 佐藤卓」(多倫多日本文化中心,二○○二年)、「ANATOMIADODESIGN a obra de Taku Satoh 佐藤卓」(聖保羅日本文化中心,二○○二年)、「紙的化石」(H B畫廊,二○○四年),以及二○○六年在水戶藝術館展出、以設計的觀點探究日常樣貌的「日常的設計」。 佐藤卓獲獎無數,主要項目有:每日設計獎、東京A D C獎、JAGDA新人獎、東京T D C獎、紐約A D C獎、日本

包裝設計大賞金獎、日本G MARK大獎、設計論壇金獎、原弘獎等。設計之餘另著有《設計的解剖》(デザインの解剖,二○○一~二○○三年)系列、《設計的原形》(デザインの原形,二○○四年)、《設計師與道具》(デザイナーと道具,二○○六年)、《鯨魚在噴水。》(クジラは潮を吹いていた。,二○○六年)等書。他同時也是東京A D C、東京T D C、JAGDA、日本設計協會、A G I會員,並擔任21_21 DESIGN SIGHT董事。現任JAGDA協會會長。相關著作:《塑思考》《鯨魚在噴水》譯者簡介蔡青雯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美學美術史系學士。目前專職口譯與筆譯。 前言 如果設計得不外顯、不惹人注目

,還能協助觀者看出潛藏於內的事物本質,就能打造出任何人都能理解的表現方式。   就這樣,我成了設計師 萬事始於「不懂」,「不懂」比「懂」更重要。深入了解對象的方法,在於能否不斷地提出疑問。 塑思考 設計不是設計師自我表現的場域。「自我」是帶有毒性的。保持塑性思考才不致迷思自己。「身在其間,設法串聯」。在表現個人之前,需先找出社會課題,才是設計的本質。   設計是感性的工作嗎? 設計師是一種貼近日常感受的工作,要能夠靈活運用感性的技術,包括聆聽、說話、表現的溝通能力,發想的能力,以及化無形為有形的能力。   「設計」的分類 設計似水,時而可見,時而不可見;設計像是橫向伸展的濾網或濾層,為人類串

聯起各個領域。正視這個觀點才能修正分類,探討設計教育的方向。   中心和邊際 「邊際」有「中心」的存在,才能「突出顯眼」。平面設計師必須同時意識到中心和邊際,才能根據狀況,進行中心或邊際或介於兩者之間的設計。   做設計,不做設計 世界上有些物品,保持原貌就是理想狀態,也有些物品不需要過度地「做設計」。當心中浮現「做設計」或「必須設計」的想法時,很容易做出矯揉造作、過度匠氣的物件。   「附加價值」撲滅運動 價值不是經過附加的,而是原本就存在環境或對象當中,只需認真發現。透過設計觀點解剖事物,各種價值就能自然浮現,再以適當方法具體可視化,和人類產生連結。   企鵝君,珍重再見 商品包裝就像是記

號般深印在愛用者的記憶當中。這次需要一種矛盾的設計,既要有新鮮感,卻又必須維持原貌,是一項需要慢工細活、將人類記憶連結到未來的作業。   適可而止的設計 設計的價值不在於設計本身,而是經過設計之後的物品,在提供人使用時發揮效力。設計應該適可而止,在適當的時機點停手,產生「空白」,才能連接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產生交流。   對症療法和體質改善 對症療法不能解決身體本質問題。設計的危險性在於能夠美化表面,能夠做為對症療法的設計處方越來越少,只是一再披上「應急」的美麗外衣,矇騙所有人以為有所改進。   我愛怪東西 醜陋、不均衡、做工不精緻、奇形怪狀、顏色怪異……,我愛的怪東西通常和設計追求的目標背道

而馳,近似人類的意識和本能之間的關係。例如不具意義卻能誘發口水直流的食品設計。   唾液和設計 食物或飲料的包裝設計,關鍵在於能否引誘觀者分泌唾液。能勾起美味體驗的記憶,才是包裝設計的醍醐味。   包裝設計的現場 「保持原貌」意謂沒有多餘的人工作為,包裝設計是為了表現內容物,如果內容物已具備清楚概念,外包裝遵循即可。盡量不設計的設計,反而更醒目。   用心留意 「人類行為」都需要設計,已有的設計,為了未來,仍要質疑其可行性;而將要進行設計的物品,則必須先想像再行事。「用心留意」是最基本的要求。   了解、不了解、容易了解 想要讓人對商品產生興趣,必須具備引人注意的「未知魅力」,也就是「違和感」

。有實力的商品無需矯飾設計,直接呈現內容原貌,就能打造出前所未有的存在感,創造違和感。   設計的公開徵稿 公開徵稿是一種「扭曲式民主主義」的產物。任何人都能參與、無責任的評選制度,像病毒般擴散感染全國,社會氾濫這種風氣,國家將會明顯衰退。   從「設計的解剖」到「啊!設計」 設計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將人及被設計事物所潛藏的真正價值,加以串聯的媒介。人類在無數小小驚嘆聲「啊!」之下,延伸出無數化想像為現實的大發現或大發明。   衝浪 人類無法推動海浪,只能耐心等待好浪到來。事事不以自我優先,掌握環境、鍛鍊自己,隨時做出反應,是從事設計所需的心理準備狀態。   結構和意匠 透過結構和意匠兩個層面,

思考平面設計的方法,不僅能用在商品設計,也有助於打造品牌,更能活用這個方法,將日本推銷到全世界。   「便利」病毒 不只危害身體,也將日本文化破壞殆盡。仔細觀察自然進化的人體,必能發現設計的未來提示。勇於選擇不便,才能找到人類行為的所有線索。   食、身體、設計 和生命息息相關的食材、生產機器的形成和架構,世間萬物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如何循循善誘指引人類了解自己的無知,設計想必能派上用場。 秩序、無秩序與設計 所有規則以調整為目的,避免社會失序、擴散,正是人類打造社會所進行的設計。從秩序減少、無秩序增加的觀點來思考設計,也能發現不少趣味。   後記 「佐藤啊,你應該出書啦」,「你不出書不行啦」!

初次巧遇裝幀師蘆澤先生拋出這句話,於是,我試著在旅行、或是早晨抵達公司時,一字一格地慢慢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