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案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平面設計案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埃倫·勒普頓(美)珍妮佛·科爾·菲力浦斯寫的 設計課:馬里蘭藝術學院平面設計案例集(第2版) 和(日)印慈江久多衣的 版式力:提升版面設計的留白法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湖南美術 和中國青年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設計學系 鄧建國所指導 吳聿涵的 以錯視藝術原理應用於產品之創作研究 (2020),提出平面設計案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錯視藝術、視覺、產品、產品價值、新奇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設計學系 林俊良所指導 林玠里的 記憶台灣—解構主義應用於文字造形之海報創作 (2014),提出因為有 漢字、文字造形、文字編排、解構主義、海報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平面設計案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平面設計案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設計課:馬里蘭藝術學院平面設計案例集(第2版)

為了解決平面設計案例的問題,作者(美)埃倫·勒普頓(美)珍妮佛·科爾·菲力浦斯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平面設計指南,埃倫·勒普頓與珍妮佛·科爾憑藉在平面設計領域幾十年的教學與實踐,將平面設計的形式與方法系統性地呈現給新興設計師和廣大的設計愛好者。本書圍繞平面設計語言的要素和原則展開,深入到平面設計的方法和思維,聚焦於點、線、面、紋理、色彩、圖層、透明度等視覺元素,列舉了從商標到網站等平面設計在各種領域的應用案例。這些案例包括了設計教育者的開創性作品、當代設計師的成熟之作,以及馬里蘭藝術學院平面設計課程師生的實驗性創作,引領讀者發現出色的設計方案中各種視覺形式的活力所在。馬里蘭藝術學院的設計課是形式與觀念交融的實驗場,激發我們用視覺語言做設計實驗,去探索平面設計創意的無限可能。

[美] 埃倫·勒普頓(Ellen Lupton)   作家、策展人、教育者、設計師,馬里蘭藝術學院平面設計藝術碩士課程主任,庫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設計博物館當代設計高級策展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她撰寫的諸多著作包括《圖解字型思考》《平面設計思維》《設計是講故事》等。她策劃的展覽包括“感官:超越視覺的設計”(2018)、“美國——庫珀·休伊特設計三年展”(2016)等。她在2007年獲得美國平面設計協會終身成就金獎章。   [美] 珍妮佛·科爾(Jennifer Cole Phillips)   設計師、教育者、作家,馬里蘭藝術學院平面設計藝術碩士課程主任,曾任美國平面設計協會董事

會成員。她的設計實踐方向包括視覺識別、出版物設計和品牌設計等。她的教學與實踐以設計創新和形式嚴格為核心。她的設計獲得了Graphis Design、PRINT Regional、Graphis Poster、AIGA 50等諸多獎項。她在2014年獲得馬里蘭藝術學院教學傑出獎。 6 前言 7 致謝 8 重溫包豪斯(埃倫·勒普頓) 10 超越基礎(珍妮佛·科爾·菲力浦斯) 12 平面頭腦風暴 32 點線面 48 節奏與平衡 60 規模 68 紋理 80 色彩 98 格式塔原則 116 邊框 128 層級 140 圖層 154 透明度 166 模組化 186 網格 200 圖案

214 圖表 232 時間與動態 248 規則與不規則 260 參考書目   埃倫·勒普頓、珍妮佛·科爾·菲力浦斯   這是一本平面設計入門書,介紹了設計師們如何通過簡單的聯繫營造豐富繁雜的意象。我們在2008年推出本書的第一版,因為當時沒有這種針對學生和年輕設計師的簡明扼要的二維設計指南。第一版出版以來在世界範圍廣受追捧,我們所行之處,總能碰到用過此書並從中受益的設計教育者和年輕設計師。   本書新版有何變化呢?首先,我們根據馬里蘭藝術學院(MICA)課堂裡迸發的奇思妙想對全書進行了更新和補充。最重要的補充是“平面頭腦風暴”的全新章節。“平面頭腦風暴”(formstor

ming)一詞由珍妮佛·科爾·菲力浦斯所創,是一套精心設計、用以解決平面設計難題的方法。為了方便讀者迅速瞭解視覺設計,我們將這一全新內容安排在了首章。   我們有著幾十年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經驗,目睹了技術創新帶來的一次又一次的設計革命。20世紀80年代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那些所謂的經典之作,如阿爾明·霍夫曼的《平面設計手冊》(Graphic Design Manual,出版於1965年)就已經和變化層出的設計界脫軌。彼時正值後現代主義興起之際,抽象設計似乎與當時流行的挪用和復古主義格格不入。   90年代的設計教育者深感軟體教學(和學習)的壓力,其中許多人艱難地在技術和思維(視覺思維和批

判性思維)間尋求平衡。設計方法論研究的不再是普遍的視覺概念,而是站在人類學層次上對設計進行解讀,是不斷變更的文化感受,而形式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有時會不復存在。   本書會填補軟體技術和視覺思維之間的鴻溝。我們以形式為中心,在書中囊括了現代主義設計教育者開創性的作品,從包豪斯學院的約瑟夫·亞伯斯和拉茲洛·莫霍利-納吉,到阿爾明·霍夫曼,以及我們自己的老師,包括瑪律科姆·葛瑞爾。   我們發現,學生在建立抽象概念時頗費力氣,於是開始創作此書。學生們往往能夠嫺熟地運用流行文化元素對其進行創作,卻不善於運用比例、節奏、顏色、層級、網格和圖表等表達事物之間的關聯。   本書面向設計專業的學生和新晉設計師,

主要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作品進行講解。我們將所在的馬里蘭藝術學院當做實驗平臺,有大批師生參與這一大膽實驗。書中展示的作品形形色色、品類繁多,代表各個層次的技術水準和藝術感知。這些學生作品,除非另有提及,均出自馬里蘭藝術學院,另有小部分來自我們訪問過的學校以及本校校友從教之處。   貢獻作品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波多黎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辛巴威和美國等。本書在中國製作,由位於紐約的普林斯頓建築出版社首次出版,可謂具備全球背景。書中作品的創作者們身處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著各自獨特的生活經歷,他們匠心獨運,讓作品煥發生機。將這些才俊彙聚一堂的是他們對設計的熱愛。   書中的學

生作品大多源自我們在馬里蘭藝術學院教授的平面設計藝術碩士的課程。藝術碩士課程出版的第一本書是《設計D.I.Y.》(D. I. Y.: Design It Yourself,2006年),面向普通讀者。之後又有一系列其他書籍面世,包括《獨立出版》(Indie Publishing,2009年)、《平面設計思維》(Graphic Design Thinking,2010 年)和《螢幕上的設計》(Type on Screen,2014年)。馬里蘭藝術學院設計思維中心(Center for Design Thinking)統籌了學院多方對設計教育的研究,對這些書的研究和製作過程給予了大力支持。   除

學生作品之外,書中還列舉了當代設計師的專業之作,以展示各式各樣的設計方法。其中許多都曾是我校的訪問藝術家,包括瑪麗安·班傑斯、艾麗西亞·程、彼得·卓、瑪律科姆·葛瑞爾、大衛·普朗克特、C.E.B.列阿斯、保羅·塞爾、裡克·瓦利森提和簡·範圖恩。其中一些設計師還開展了特別工作坊,其成果也被列入本書。   《設計課》向讀者展示了視覺語言的各個要素,這種語言形式在全世界的個體、機構乃至社會群體中廣泛使用。希望本書能抛磚引玉,激發更多的靈感與創意。  

平面設計案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透過量子閱讀法檢視本集房地產範例頻道的影片,歸納了8個要點,不管是各別房仲或是房地產品牌商可以加以學習的。掌握了這8個要點,能優化介紹客戶物件,並帶來下以下優點: 1更好顧客的體驗感受度,讓賞屋的體驗更加順暢。2.更好的引導在屋裡的生活情境理解。

在本集的案例中,我自己總結看到兩件最核心的事情,目前也從來沒看過有業務員如此介紹過,絕對是可以加以學習借鏡的地方:
1.非常細節,只要物件3度空間裡所包含的一切,他們都掌握資訊
2.介紹房屋的過程,大量具體的「行為情境引導」,讓觀眾超有帶入感

#線上賞屋 #顧客體驗

--------------------------------------------------------------------------------------
本集 房地產品牌頻道case study連結:
📌ウィズホームの失敗しない家づくりTV: https://pse.is/3hypu4

--------------------------------------------------------------------------------------
00:00 精彩開場
● 外顯的表現形式:
01:10 戴手套
01:34 平面圖分頁
02:38 畫面乾淨
● 物件介紹的形式:
02:56 掌握每個物件細節
03:36 動線與行為的引導
04:36 設備品牌的鄭重
05:15 順應時勢改變規劃
05:57 危險處的提醒
06:21 學到的兩件事情

--------------------------------------------------------------------------------------
其它精采居家室內講糖系列➡️ https://pse.is/3hnrxs
其它精采的建築講糖系列➡️ https://pse.is/3hw78f
其它精采的設計講糖系列➡️ https://pse.is/3jegnu
訂閱頻道,更多優質內容 ➡️ https://pse.is/SK6MF
工作聯繫mail✉️: [email protected]
I N S T A G R A M 🔍 https://www.instagram.com/funsuger_not_designer/

以錯視藝術原理應用於產品之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平面設計案例的問題,作者吳聿涵 這樣論述:

錯視藝術起源的時間很早,卻在這幾十年的時間不斷的被拿出來應用,從 平面創作、空間展示到產品設計上,不乏有許多被人稱頌的作品,以商業角度看 也能看見錯視藝術的表現手法應用於商業廣告上。錯視的詼諧、錯視的幽默可以 讓枯燥乏味的事物,變得新奇有趣。錯視可以用最簡單的點線面做設計,也可以 用錯綜複雜的線條與大膽新奇的色塊來表現,同時帶給人們產生迷幻的視覺效果。 人們對於產品不再只要求實用性,更在乎他所附加的價值,消費者對於能帶給自 己情感滿足的產品,比起一般實用性產品來說,能更具有商業經濟價值。本研究將以錯視藝術的發生年代、錯視分類以及對心理學、商業的影響進 行文獻探討與收集,選出近年來具有話題性的

作品,並分析出錯視藝術原理轉化 至產品設計上的手法與特點,以利於後續產品之創作。其後,以新型冠狀病毒危 機之議題強調與人際社交距離為表現主題,藉隔離、鏡射、空間等三種手法,來 做出:格子趣、以人為本和圈景等三種創作,來提升產品價值,同時能賦予產品 更多的價值意義;透過研究與設計創作回饋中可得知,產品設計與觀賞者之間可 透過錯視手法來產生互動性,錯視原理應用於設計上能有更多的趣味性,勾起觀 賞者對產品的好奇心,來提升產品價值並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版式力:提升版面設計的留白法則

為了解決平面設計案例的問題,作者(日)印慈江久多衣 這樣論述:

本書由一位經驗豐富的設計師撰寫,是一本內容基礎紮實、案例講解細緻的版式設計書籍。區分于以往版式設計類教程,本書以「留白」這一新穎的角度對版式設計案例進行分析,讓讀者掌握簡潔凝練的版式設計法則。精選平面設計案例,用NG和OK的方式對比答疑解惑。專業設計師經驗傳授,POINTS知識點總結,用實例教你如何做出好設計。 印慈江久多衣 日本插畫師、設計師,主要從事書籍、雜誌、網頁、廣告等方面的設計工作。著有《可愛的設計:日本素材集》《可愛的設計:北歐素材集》《設計素材集:水果和花朵》等。 Chapter1 咖啡店設計 咖啡店特別功能表海報 蛋糕店宣傳單 雜誌中

的麵包屋特輯 餐館功能表 地域活動通知海報 [專欄]留白×字距調整 Chapter2 自然設計 室內裝潢店展廳宣傳單 瑜伽工作室宣傳單 花店開店活動海報 植物店單頁廣告 對身體有益的有機餅乾 [專欄]留白×行間距 Chapter3 商務設計 企業介紹宣傳冊 含問卷調查的策劃資料 商務名片 橫版&豎版 地方性報紙特輯 [專欄]留白×配色 Chapter4學校設計 兒童英語對話教室海報 醫療專科學校介紹 校園開放日通知海報 [專欄]留白×裁切 Chapter5 日式設計 ·和式點心特產包裝 出租和服廣告 陶器展覽會海報 [專欄]留白×焦點 Chapter6 沙龍設計 植物性洗髮露廣告 美

甲沙龍宣傳單 按摩沙龍三折頁宣傳單 [專欄]留白×資訊集群化 Chapter7 化妝品設計 ·附有唇彩樣品的單頁廣告 護手霜新品的店面POP廣告 香皂的雜誌廣告 [專欄]留白×視線誘導 Chapter8 季節設計 萬聖節期間限定商品的POP廣告 耶誕節展銷會海報 情人節產品目錄 新生活援助活動宣傳單 夏季特賣海報 [專欄]留白×安心感 Chapter9奢侈品設計 新竣工公寓宣傳單 世界年度風雲車輛獲獎通知海報 酒店宣傳冊

記憶台灣—解構主義應用於文字造形之海報創作

為了解決平面設計案例的問題,作者林玠里 這樣論述:

文字的演變從早期的結繩記事到現今的文書、教育,文字在功能上不僅承載了訊息;文字在樣貌上,也可為一個時代的風俗民情、流行風格留下記錄。透過考察與研究,即可追溯當時的發展背景。現今文字大可分為兩大體系:表音的羅馬字母、表意的漢字。隨著這兩大體系的發展,各國因歷史朝代更迭和人種、文化、政治之間的差異,各個形成特有的文字。漢字屬於表意的象形文字,普遍使用於亞洲國家中,而正(繁)體字筆劃之間留存著豐富的美學與深厚的文史涵養,因此,本研究以文字造形結合解構主義作為研究主題。由於解構主義是一種打破框架的思維,透過分析AGI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中的海報案例,歸納出一套可以應用於海報設計的創作表現手法,最終的研

究結果,共獲得十種解構表現手法:「扭曲」、「扭轉」、「分割」、「錯位」、「解散」、「幾何殘缺」、「有機殘缺」、「正相疊」、「負相疊」、「正負轉換」,並配合解構元素後,在海報的編排上可呈現出「動態」、「靜態」的方式,以豐富編排設計的可能性,並在海報的表現上達到創新的視覺設計。創作實證以「記憶台灣」為題,是配合解構元素後所呈現之殘、缺等造形,來傳遞台灣舊時代之記憶中殘缺、不完整的意象。而創作題材的選定上,以台灣傳統的民藝與工藝為挑選範圍,是因其具有在地特色與藝術的考究價值,並透過本研究結果之十種解構手法,以海報創作呈現台灣這些即將消逝的技藝與文化,進而達到傳承與保護這些文化的意義。最終進行創作實證

後發現,透過研究中文字造形範本所歸納的結果,將其套用在表意文字的創作上,運用二種以上之解構手法,較能豐富海報中視覺設計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