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世家短夾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巴黎世家短夾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許瑞林寫的 足跡:美容美髮業管理實錄 和韓良露的 良露家之味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巴黎世家短夾比價格也說明:巴黎世家短夾 比價結果,共17個商品,價格由14223元到19800元。巴黎世家短夾商品:BALENCIAGA巴黎世家PORTEFEUILLE MONEY金釦多卡長夾鐵灰、BALENCIAGA巴黎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金塊文化 和中信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李仁芳所指導 林佑貞的 時尚配件品牌創業及商標佈局之探討 (2014),提出巴黎世家短夾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瘋潮行銷、社群媒體、時尚品牌、品牌行銷、青年創業。

最後網站巴黎世家短夾則補充:巴黎世家短夾. 台北購物網,完美品質,貨到付款,宅配到家,LINE 賬號ID為:BZS7788,請添加本公司LINE賬號為好友,可查貨,可下定下標,歡迎您隨時與我們聯絡唷。^_^.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巴黎世家短夾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足跡:美容美髮業管理實錄

為了解決巴黎世家短夾女的問題,作者許瑞林 這樣論述:

在經營事業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 只有在崎嶇小路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攀登高峰。     這是一本作者的工作記錄,細瑣中蘊藏著精確的經驗與智能,   因此不能僅以工作報告看待之,   而需細細咀嚼每項工作安排的深意與操作細節,   必能發覺其中奧妙。     美容美髮業是個高度人際接觸的行業,   經營管理的精髓考驗著領導者的耐心與細心,必須不厭其煩,必須鉅細靡遺,而這些不傳之秘,都在本書中完整呈現。   走過大片中國,這本管理實錄是用時間與汗水提煉精粹而成,   值得所有美容美髮人細讀與珍藏。     流淚灑種,必歡呼收割     椰島企業發展4期策略   創業期:1〜10年

  成長期:11〜20年(連鎖3S/展店/獲利/準備上市)   成熟期:21〜30年(成立集團/上市/培養接班人)   穩定期:31〜40年(交棒第2代)     我企業已進入第二階段的成長期,計分「3-3-4」階段進度發展:   第一階段3年   健全連鎖體制3S:標準化/制度化/數字化   發展大策略:以華中/西南/西北為主,華南為輔,穩建發展及獲利   標準化:   1.公司組織表/企業文化/理念/崗位職責/教育訓練師資培育/技術培訓教材   2.公司申請註冊成立/股份分配(書/卡)份   3.商標註冊/授權/產品   4.成立技術研發小組   制度化:   1.會議管理/晉升考核標

準/人事管理規章/各店租賃合同管理/安全管理   2.各級職人才培育/與學校建教   3.工程監理設計管理   4.法務室成立   5.成立工程監理設計   數字化:   1.財務報表健全/財務資金運作/獲利25%/卡金/折舊裝修費   2.3年×年開店50家=150家,   3.客數量化&質同時並進   4.關係企業體質調整   5.股東大會/董事會成立   服務化   第二階段3年   穩健獲利20〜23%/全面實施SQ提升服務質量/奢華硬體風格/器材產品升級/人力來源   發展大策略:進軍華東/華北區/發展縣級城市   1.財務資金運作/創業貸款   2.3年×年開店50家=

150家,   3.新品牌成立   4.各級職人才培育   5.與學校建教合作/鞏固人力來源   6.產品公司成立   第三階段4年   穩健獲利18〜22%/多品牌經營/集團公司成立將全國分事業部   發展大策略:上市/進軍國外市場/發展縣級城市   1.財務資金運作   2.準備多元化前置作業   3.購買辦公大樓   4.各級職人才培育   5.3年×年開店50家=150家,   6.新品牌成立/收購同業   7.成立黨支部工會     3月17日   與王芳談話   與物流部溝通,嘗試去邀請各方廠商、供應商甚至工程隊等,參與贊助我們的《椰島風》,增加版面為其做廣告,達到雙贏的局面

  與張婷談話   1.股東協議問題   2.盛小莉的問題――仍需與駿總溝通   3.水電工的工資問題   ①還未定時小郭就已告知幾位員工加工資的事情   ②人事部意見:不能定額加薪,只能酌情考慮適當補貼小額加班費   4.張婷提出類似她本人這種職位是否應該上調工資   5.分店股東的社保問題――仍需與James溝通再做決定   巡視大漢口店   ――員工太多,造成顧客&應聘人員望而卻步   與周國勇、李菲談話   ――關於香港遊人員的前置教育等事宜的叮囑和強調   與李治國談話   ――關於李治國到目前為止還未簽署股東協議   和駿總談話   ――麥當勞管理心得分享     3月1

8~26日   出差法國   法國考察報告   3月23日   11:00   參訪法蘭克染髮大師   13:20   與歐洲第一大品牌德頌吉夫人莎麗見面,並一起吃中飯(與曹董/夫人/羅惠珍)   15:15   參觀比金(Jean-Claude Biguine)總部   Jean-Claude Biguine連鎖集團有300多家沙龍,目前在外國共開了121家沙龍,亞洲地區日本、印度與伊朗都有加盟店。四所美髮院分別在法國、義大利、日本與比利時,年營業額達1.5億歐元。     Jean-Claude Biguine的路線多元,除了美容、美髮、護膚、保養、化妝品、粉餅、粉膏、沐浴產品外,還有吹

風機、髮夾、髮飾,並推出男性專用的美容美髮保養品。近年來Jean-Claude Biguine也搶進流行服飾界,大賣自創品牌具個性與時代感的時裝、手錶與皮鞋皮包。     Biguine國際連鎖集團的休閒美身美容館在巴黎享有盛名,在法國即有52家美容美身館,海外共54家。   17:45   參觀德頌吉在香榭大道總店   Jacques Dessange(德頌吉)是法國著名的美髮大師,顧客多為巴黎貴婦人與國際名媛,其髮型設計概念浪漫飄逸展現女性美。他從1954年就擴展國際版圖,1975年法國各大城分店整合後,成為全法國第一家美髮連鎖集團,1979年起成立多所美髮學院,奠定了高檔品牌形象。

    目前Dessange Internationale擁有三個連鎖品牌,集團員工超過1萬人,四支品牌的專業美髮產品早已成立實驗室與製造工廠。德頌吉集團旗下有35種美顏與美膚保養品,120套彩妝系列、19種指甲油、32種美髮產品,一年的銷售額近2千萬歐元。Dessange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三。     美髮沙龍品牌為Jacques Dessange、Camille Albane、Frederic Moreno,德頌吉連鎖美髮沙龍已經超過1千家,2007年,第1千家在杜拜開張,國際連鎖業務發展蓬勃,占總營業額的45%;在亞洲地區已進軍了香港、日本、韓國、印度與中亞國家的高檔美髮市場。Des

sange Internationale以各國成立總代理(master franchise)制度,推展國際業務。     Camille Albane 是德頌吉集團的第二品牌,在法國擁有351家連鎖加盟店,預計二、三年內要達到4百家,已在13個國家設有加盟店。     Frederic Moreno是個年輕品牌,加強開發男性顧客群,目前已進軍歐洲7國,總店數達201家,預計5年內衝到450家。     3月24日   14:00〜17:10             至Jean Louis David拜訪,由國際部主管接待並介紹公司PPT   Jean Louis David是歐洲美髮沙龍數量

第一品牌,超過1000家,擁有5000名員工,每年擴展新店60家,年顧客量約有1200萬。   Jean Louis David擅長剪髮,創辦人Jean Louis David首創用推子修剪長髮。該品牌每年推出兩季新造型,特重視覺效果及創造流行新趨勢,該品牌風格為造型新潮大膽、年輕化。   Jean Louis David大手筆投資廣告,每年廣告預算約540萬歐元。除了每家店免費發行的最新髮型目錄外,經常在女性與時裝流行雜誌刊登新髮型系列,長期營造創意髮型的品牌形象。   Jean Louis David新造型發表會與法國高檔名牌服裝展同步舉行,美髮走秀,提高媒體曝光率與品牌形象,沙龍店

面設計強調個性化。   Jean Louis David品牌的美髮美容護膚保養品在市場具不錯的佔有率,產品受歡迎與信任的程度跟著美髮品牌走。     3月25日   12:20〜14:00   巴黎德頌吉夫人莎麗開賓利車來接我/惠珍/曹董   1.請客(中餐)在老佛爺百貨公司後俏江南餐廳   2.談邀請至湖北旅遊   3.代邀請剪及染髮師至湖北(由羅惠珍協助安排1〜2個月)   4.代理湖北開德頌吉髮型   5.夫人表示再等6個月/也可談看看   6.出書翻譯(中文由羅惠珍溝通)   7.股份和我公司現況一樣   8.總部沒其他股東   9.總店月業績:18位設計師,客數約200人/日,收

入6萬歐元/日*25日=150萬歐元   10.有一位設計師40年剪髮,每次300歐元,設計師平均業績約3300歐元   17:00〜19:00   拜訪deforges教學中心   1.談技術拉丁學院派長/中長/中短/短4款髮型   2.技術學哪裡?   3.應成立教學中心來教育設計師   4.幫顧客設計髮型應依臉型/沒創意最後會沒錢賺   5.正式邀請5〜6月有空至武漢   本書特色     超專業──作者從1981年進入台灣美髮業第一品牌曼都事業,迄今行業資歷超過40年,更是歷任兩岸多家美容美髮連鎖品牌高級管理人員,並屢創行業佳績。     超實用──這是一本作者的工作記錄,細瑣中蘊藏

著精確的經驗與智能,它是用時間與汗水提煉精粹而成,值得所有美容美髮人細讀與珍藏。     超詳細──本書詳實記錄作者擔任執行長所有每日工作紀實、談話、會議、計畫、執行工作環節的點點滴滴,涵蓋美容美髮業連鎖經營管理Know-how。

時尚配件品牌創業及商標佈局之探討

為了解決巴黎世家短夾女的問題,作者林佑貞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台灣新創手提包時尚品牌如何成功打進國際市場,創造世界級的知名度並打造全球品牌的進程。藉由個案研究方式,觀察JumpFromPaper與Ciao Ciao Banana如何運用時尚界中創意翻玩的灰色地帶,品牌的商標又提供了品牌怎樣的保護,以及著作權如何提供品牌的創新合理的智慧財產保護。本研究使用賓州大學行銷學者Jonah Berger的感染力要素,分析個案使用之社群媒體操作口耳行銷之方式,豐富其品牌內涵;藉由網路社群的影響力,將品牌行銷於全世界。兩位青年創業家成功創造出讓歐美時尚消費者也喜愛的流行手提包品牌。品牌行銷的過程中,兩個案均針對社群行銷以Promotion Manager角

度操作網路媒體的力量打造後進品牌,不失為台灣發展全球品牌的有效方法。個案研究之品牌皆有效運用網路口碑行銷的方式,藉由感染力要素中的社交價值、曝光要素,運用時尚界知名的部落客的社群影響力,為品牌增添時尚的元素,爭取傳統時尚媒體如《Vogue》雜誌的背書,創造後進品牌與流行時尚的連結;也藉由這些時尚界的意見領袖的使用,創造大眾消費者模仿名人、想要擁有該產品的欲望,創造出市場需求。兩個案在使用社群媒體行銷的過程中,其行銷內容均符合感染力要素中的情緒、與故事要素:行銷內容與時事結合、具有故事性,讓消費者感到有趣,主動傳播品牌的行銷內容;此外,創造全球品牌的過程中,如何讓消費者有意識的聯想到品牌,品牌行

銷的過程中,使用了觸發物要素,如普普藝術、平面漫畫,使得消費者在特定情境下有機會聯想到該品牌;並且行銷內容不只宣傳品牌、也提供消費者其他方面的便利性,如Ciao Ciao Banana提供實體店周邊的美食地圖,提供品牌消費者造訪實體店時的休閒提案。JumpFromPaper和Ciao Ciao Banana在全球時尚界獲得矚目後,智慧財產權之商標議題在歐美與中國等世界各重要市場陸續成為品牌必須處理的課題,為了預防品牌經營開拓新市場時,陷入智財訴訟之泥淖,品牌需審慎思考並於佈局新市場的過程中,需要妥善規劃運用智慧財產權保護品牌權益。

良露家之味

為了解決巴黎世家短夾女的問題,作者韓良露 這樣論述:

人的故鄉到底在哪兒,是出生的地方還是胃裡? 《良露家之味》是臺灣作家韓良露的有關家人與食物的憶舊之作——那些童年的家常滋味,那些街巷深處的美食記憶,那隱藏在回憶裡的、父母與阿嬤的愛,點點滴滴都寫在了書中:母親和阿嬤每年春天做潤餅,切好、燙好豆干、豆芽、韭菜,用面皮、花生粉、甜醬一張一張地包;父親除夕夜請家鄉親友燒暖爐會,吃火鍋,喝白酒,談家鄉舊事……良露的文字不只是她家族的記錄,也是一個時代傳統飲食文化的影像。所有大時代的悲歡離合,在一道又一道的美食中交織出時代的光影,默默無聲,卻是如此美好,如此雋永。本書榮獲臺灣出版金鼎獎。 韓良露,豐厚多元的生活家。祖籍江蘇如皋,生在

臺灣,最愛美食和旅行。她一生快意,豐富又盡興:少時闖蕩文化江湖,從詩歌散文到影視劇本,接連斬獲大獎,聲名斐然;後與夫婿全斌旅居世界,一邊遊學一邊寫書,享受了近十年逍遙時光;2007年夏至成立“南村落”,舉辦上千場公益活動,融合節氣美食與在地風情,分享“慢食樂活”的生活美學。   良露的文字,寫盡一代才女最精彩的人生細節,藏著代代傳承的人間情味。曾著有《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劄》《露水京都》《良露家之味》《臺北回味》《文化尋味》,曾榮獲臺灣圖書金鼎獎、臺北文學獎等。 推薦序一在世界的家中做客楊澤 推薦序二來自良露的灶神王宣一   卷一傷逝之味  

媽媽的潤餅 母親喜歡吃什麼? 媽媽吃不下的起司烤魚 媽媽愛吃的油粿 媽媽的炒米粉 媽媽*後的虱目魚粥 父親的香蕉船 爸爸的年味 父親返鄉之味 玉米粥和蕎麥面 父親七十年揚州夢 父親的美味驢肉和甲魚 家傳菜 *好的食光 有爸爸的年夜飯 烏鴉反哺 良雲姊姊的小餛飩 不忍見他下車 寧可信其有 缺憾還諸天地 沒有父親的年夜飯     卷二豐盛之味   灶神在家的滋味 童年回味 年味往事 爸爸的暖爐會 爸爸的榴槤 爸爸的蕎頭 阿嬤的盛宴 阿嬤的大紅食物 阿嬤的綠豆蒜 吃姊妹桌 麵茶暖和人心     卷三永恆之味   人生七味粉 陶媽媽的泥鰍鑽豆腐 往日蟹席 老夏的香腸 小弟的滿月油飯 說五味 古早味的香

腸熟肉和魯面 清心苦味 綠桌一夏 一碗面胃口 愛吃醋 醃篤鮮 學做菜 爸爸的慢食 愛的聚寶盆 後記   在世界的家中做客   a. 這是一本有關家人與食物的哀悼及懷舊之書,也是韓良露大半輩子天涯尋味之後的回味之書。   古人愛說“不老不到”,也許真的是年齡到了——父親、母親及阿嬤(外婆)先後走了,她已成了臺灣人所謂的“頂緣”——這本書堪稱良露飲食寫作最體而微的一次總結。   不同於過往,那份伴隨美食而來的歡樂感多少變得內斂,文章顯得緩慢抒情許多;也因父親暮年病痛纏身,韓良露寫下了她生平少見的哀婉文字(見首輯“傷逝之味”)。但誠如西方諺語所說的“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黑暗中總有一線光明),她就是有本事把縈繞心頭的那份懷念與哀思提升到她向來以情味為主、一直在持續發展的“良露食經”新境界。 我從小羡慕那種將人和事物,以及親情、友情、愛情的大小細節記得一清二楚的人。這回良露一口氣把自己的家庭傳奇和盤托出,說出那麼多性靈深處的重要秘密,那麼多家庭傳奇和自我傳奇的內外皺褶,任何人看了都不免動容。作為老友,除了高興於可以較完整地瞭解她稱得上多彩多姿的家庭出身——她本人赫然是一部臺灣本省和外省飲食史縮影——感動之餘,亦有不少深刻啟發。 良露一向以熱愛旅行、擁抱異國美食與文化著稱,勇於嘗試,無懼於表達自己的個性、主張與態度,表情豐富,

輔以鮮明的慣用手勢,往往給人手舞足蹈之感。閱讀韓良露的文字,不可能不被文字底下率性而坦然的坦誠(透明性,transparency)所觸動、說服。她的文字樸實無華,不走細膩派或繁複派路線(或任何文壇常見流派風格),和日常口語不隔,讀其文如見其人,聽她娓娓道來,宛如側耳傾聽一個永無止境的故事。 但這回她換了心境和調子,從容挖出傳家寶來奉獻給讀者,一種更蒼勁成熟的情味與美由此誕生。   b. 這是一本有關家人與食物的小型回憶錄。良露寫道,食物不勝枚舉,但食物和家人並不佔有相同的比重或分量。食物圍繞家人而生,食物的生命和意義是家人賦予的。 韓良露和妹妹良憶老早即在江湖上闖出旅行兼飲食作家的名號。但我

們不知道的是,她們其實有著家學淵源,只是姊姊良露作為領頭羊,生來就多了一份領袖氣質和——我不得不這樣說——“野丫頭”的冒險精神。 不記得是何時結識韓良露的了,只記得,她曾是當年文化界的一小則傳奇,一個我昵稱中的“街頭少女”。17歲或更早就出來混,早早上道,寫文章,熱心參與各類文藝活動,以私人名義在“台映”辦了一檔頗具規模的藝術電影季。這事交由別人來做,也許會賠錢,據她說,她卻賺了一小票。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切由來有因。 西方諺語說“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少女良露稍有不同,她不單走四方,而且吃四海。寫到這,頓時勾起沉埋已久的少年記憶,仿佛再次聽到我處女座的母親的告誡:別天天在街上野,你

又不是無父無母的小孩! 但或長或短,每一代年輕人恐怕都曾有過那麼一段“無父無母”的歲月:渾身充滿莫名的渴望,一心一意試圖從原生家庭掙脫出來,美其名曰尋找自己,常常呼朋引伴,投向某種替代的家庭。年輕人喜歡裝大人,又好跟大人宣戰,青春之于他們是萌芽,也是種酷酷的青春禪:我是我,我不是我,一切意義流動於當下,只在流動中生髮、完成;我是我,我不是誰誰誰,亦非誰誰誰的小孩或誰誰誰的學生。家庭、學校、婚姻,乃至社會,一切外在的標籤形式,在他們看來都是錯的、假的。 良露後來的人與文不走最,早年卻展現出那麼一點兒我姑妄稱為年輕人的freestyle——一種“滾到大街上”“放開手去玩”的自由風格。當年抛頭露

面的女孩少,如良露這般混得凶、玩得瘋,最終練成一身闖蕩江湖好武藝的跨界女文青,更是少之又少。 如果青春是“在世界的家中做客”的最初體驗,這“世界之家”一開始便既是自由之家,也是吃喝玩樂之家。雖然事後證明,自由並不簡單,吃喝玩樂更非易事,做得好而且自在的人,通常也是基本功好、有底蘊之人。   的確,若說青春是迷陣,世界何嘗不是圈套?事後去看,大到自由,小至吃喝玩樂,包括所謂旅行、美食、時尚,無一不是某種圈套,某種迷陣。但有底之人,即使真的玩瘋了,因為有底氣、有後臺,也就不怕迷失。c. 良露姊妹家學淵源,由來有因,這回長姊良露不惜挖出自家寶來獻給讀者,這寶物不是別的,竟是她們家分屬於父系和母系的

兩大灶神兼食神。 我的八字中有兩個食神坐命,這可不是迷信,我這一生仿佛有人在供養食神般,總有吃好東西的命。小時候爸爸在家中設了個食品間,走進去,裡面有一箱一箱的蘋果、水梨,還有巧克力、餅乾、橘子汽水、果醬、火腿罐頭,小孩去食品間毫無門禁,可隨時進去拿自己愛吃的東西。因為太豐足了,也養成了我帶同學、朋友來家裡玩時順便帶他們進食品間分享寶藏的習慣。我至今在朋友圈中都以慷慨分食而著稱,應當就是因為童年時養成的好習慣。我喜歡食物帶來的快樂,我從小享受這樣的快樂,也希望和別人分享。 良露在書裡幾次提到,她命中有兩個食神,直接反映在她童年生活中的,除了這裡說的父親,還有她的阿嬤(如果不算家中的汕頭廚娘

陶媽)。讀者若細看分散於書裡的諸多線索,便會發現:父親和阿嬤這兩個人,既是華人食神的當代化身,分別代表台灣外省和本省飲食文明,對幼時的良露而言,更是來自父系和母系的兩種古老灶神的代言人。這裡有必要把良露原文找出來,用她自己的話來說: 從童年開始,我就知道每家灶神愛吃不同的東西……爸爸的灶神見多識廣,愛吃他鄉下老家用兩片厚厚的蓮藕夾碎肉炸出來的肉餅,也愛吃長江以南的各種江南滋味。灶神和爸爸一起去過蘇州、南京、上海……吃過難忘的蘇州拆蟹粉煮出的菜心、南京秦淮的鹽水鴨、上海的蔥烤鯽魚。爸爸的灶神也愛吃上海“白俄”的洋餐,像羅宋湯、起司焗明蝦等……爸爸的灶神很喜歡請客,有一年冬天爸爸預訂了一隻黑羊,在

那年除夕煮了好幾鍋涮羊肉,請他那些跟他一起從老家逃難來臺灣的弟兄。我生日時爸爸的灶神也賣力演出,炸豬排、焗馬鈴薯、烤巧克力蛋糕,東西方武藝都精通,讓我的小朋友們都心服口服。 灶神(或灶君)是神話中主管廚房與飲食之神。民以食為天,灶神由原始的火崇拜發展而來,主管人間飲食,也是家宅神的一種,很早就被奉為“一家之主”,司察小過,兼掌一家禍福。有關灶神的傳說眾多,趣味性強,過年迎送灶神的習俗古已有之。據唐代著作記載,為了避免灶神在玉皇大帝那裡講自家壞話,當時民間就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神)醉酒”的做法,今天的臺灣人代以糖果巧克力,同樣是行賄灶神,讓他吃了甜頭,說不出壞話。 灶神是一家之主,

且是這等富於世俗趣味的家神,只要家裡常開夥做飯,日久生情,簡直就同家人無異。良露像父親一樣見多識廣,尤通占星學;她在書中將其父寫成或比擬成灶神化身,我只能說是神來之筆。而讀者若忍不住,把前引“食神坐命”的說法一併考慮進來,就更會覺得奇上加奇了。 d. 西方諺語說:You carry your country with you ,where ever you go(不管你人到哪裡,你的祖國將與你同行)。姑且不論韓良露是否某種道教式的泛靈論者(崇拜天地山川諸神,性命雙修,且信奉人神相通?),如果容我在此自做解釋,她的言下之意似乎是:人不管走到何方,都不單單會帶著祖居之地(大祖靈)同行,而且必定會

帶著灶神(小家神)一起流浪。 但良露的家庭傳奇中還有另一個同樣神奇的組成部分: 爸爸的灶神有個情敵,經常跟著阿嬤一起來我家爭風吃醋。阿嬤的灶神據說老家在泉州,但這輩子落籍台南,如今跟阿嬤一起搬來北投……當阿嬤的灶神從舊北投市場買了一大堆菜,風塵僕僕地提到新北投女兒家中時,爸爸的灶神就沒好日子過了……換阿嬤的灶神主灶,完全是一副爭奇鬥豔的模樣。阿嬤老家台南的各種有名的大菜都被搬上陣,栗子河鰻燉成了當歸河鰻,醬燒青蟹改成了紅蟳米糕,砂鍋獅子頭變成了佛跳牆……我有時去阿嬤舊北投的家拜訪灶神時,卻發現在我家“大展雌風”的灶神,變成了小家碧玉,愛做各種家庭小料理,因為阿公不愛吃大菜,只喜歡台南小菜配紅

露酒。 在此重複引用良露寫《灶神在家的滋味》一文,並非我獨愛、偏愛此文,而是它具體入微地展示了良露飲食美學的豐盛世界和迷人境界。對韓良露而言,將童年食物與對家人的回憶,以及長大後的世界和吃喝玩樂貫穿起來的,說穿了,正是一種從尋味到回味的漫漫之旅。進一步說,從尋味到回味,也正是結合父系和母系、代代相傳的永恆之旅。 良露愛吃,也懂吃,這方面和她父親、阿嬤(或阿公)並無二致,祖孫三代構成了一個多彩多姿的飲食世家,其中的美麗與哀愁,點點滴滴已寫在書中,重述不可能,也沒必要。良露感歎未及在親人走前幫他們錄影錄音,只留下了一些不會說話的照片。飲食原不離人生本身,此書應該可當舊相簿看,看似拼貼一堆長短不

一、斑駁的回憶,卻自有民國舊上海拉洋片或剪紙的空靈氣味。 e. 我看韓良露寫吃多年,從出道起,一直有股不服輸的勇氣和精力,搜羅海內外飲食奇味多矣!只是,這裡有一個不得不問的問題:一個人的身上,到底能擁有、能專擅多少東西方飲食的秘笈呢?   良露的這本書給我的最啟示,應該是她身上或者也是每個個體身上都有的那份牽扯。克爾凱郭爾說,人要向前才能生活,向後才能思考。生活與思考的對比,正是體驗與回味的對比,青春與智慧的對比。對照良露的人與她過去出版的十幾本遊記和飲食書,我終於領悟了一件事:如果說食神永遠是當代的、年輕的、屬於替代家庭的、義無反顧又勇猛精進的向外冒險,那麼灶神則向來是古老的、上年紀的、屬

於原生家庭的、帶著幾分保守眷戀的向內回歸。在突顯異質、突顯原創力的食神與強調同質、強調鑒賞力的灶神之間,不該只有單方向的回歸,還應有許多辯證的空間。世代傳承的灶神與無師自通的食神,因此有幾分類似禪淨之分:只有兩者的結合才可促成生命體驗與飲食體驗的契合,飲食之味、人生況味就在其中矣! f. 為人寫序,尤其幫比自己不知強多少倍的專業作者寫序,最怕冗長,本該就此打住,但忍不住,最多、頂多就只加按這麼兩句小注或閒話作結: 寫此文時,人在巴黎,有空逛大街和迷人的老市場如Passy。我知道,聽聞就是了,許多貴客嬌客遠道兼程,從臺灣來巴黎“生活”(而非觀光或度假)。要緊的是,既是生活,務必記得要下廚,一定

讓你的灶神同行。這樣一來才可確實不只擁有相對的有機健康,而且得到真正的生活、慷慨與愛——如是我聞,韓良露(大食神、大灶神)如是開示。 倘蒙神眷顧,盼望當我垂老之時,能掙得一席習慣的位置,在良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