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 肌肉 狀態 比 年紀 大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小心 肌肉 狀態 比 年紀 大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琮祺寫的 心態致瘦:諮商心理師的21堂身心減重課 和趙函穎的 減壓紓食:不委屈,不壓抑,瘦出好心情【限量親簽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境好出版所出版 。

國立陽明大學 護理學系 施富金所指導 陳玉黛的 肌無力症病人生病經驗之探討 (2012),提出小心 肌肉 狀態 比 年紀 大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肌無力症、生病經驗、疾病適應、生病經驗敘事、綜合質性研究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心 肌肉 狀態 比 年紀 大,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心態致瘦:諮商心理師的21堂身心減重課

為了解決小心 肌肉 狀態 比 年紀 大的問題,作者蘇琮祺 這樣論述:

  心,是打開你健康體態的原力鑰匙!   心理師揭開12個「瘦不了」地雷,   5大策略教你減去身心負重,不復胖!     你知道心態可以改變體態嗎?   或許,你需要的不只是減去身體重量,而是重塑身心狀態。   從內在強化到習慣建立,   讓諮商心理師帶你由心出發,打造健康美好的自己!     這是一門從心理層面出發,協助你以健康方式重新面對瘦身歷程的課程。在這裡,我們不學計算熱量,也不會認識營養,更沒有運動規劃或技巧示範。     諮商心理師蘇琮祺,從探索肥胖的生理與心理成因開始,搭配心理學有效的應用與小技巧,引導你朝健康減重的心態前進,養成合適的習慣,達到不復胖且符合自我期待的狀態。

    只要持續練習,這次你一定可以成功塑造理想的體態與健康的自己,從此不需再為減肥而減肥!     這不是一本瘦身書,而是帶你重新認識自己的指南!!   高度推薦     史考特|醫師、一分鐘健身教室   吳映蓉|台大營養基金會董事、營養學博士   呂孟凡|營養師、「營養麵包」粉專版主   林長揚|簡報教練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烏烏醫師|禾馨婦產科醫師   許書華|醫師、輔大醫院智慧科學體重管理中心主任   陳艾熙|減重飲食研究女王、新生代演員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劉燦宏|雙和醫院副院長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明劼|內分泌新陳代

謝專科醫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或許你現在正在徘徊選擇哪一條道路(選擇哪種瘦身方式),此刻,請你不要猶豫,先看一下小蘇老師《心態致瘦》這本書,一定會幫你選對鑰匙,踏上正確的道路,遇見更美好的自己。──吳映蓉(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營養學博士)     這本《心態致瘦》可以說是集大成之作,對於想瘦但總是瘦不下來的人來說,絕對會有很大的幫助。想瘦,就先從好好了解自己的心理開始吧!──呂孟凡(營養師、「營養麵包」粉專版主)     誠摯推薦你閱讀《心態致瘦》,讓我們一起從理解自己開始,踏出減重成功的第一步吧!──林長揚(簡報教練)     釋放情緒,可以培養成習慣。生活如果簡單,不強迫性地

找事情填滿自己的生命,壓力就不會那麼滿,身心就能走向怡然。……作者在社群網站上的文字分享,是我偶爾會拜讀的良善知識。我期待自己因此更健康,也邀請大家一起學習,深深地祝福您!──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藉由這本書,我們可以重新調整對自己的看法,不再是依據體重機上的數字或衣服標籤上的號碼來評價自己。──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心態致瘦》談的不只是瘦身,而是你與你的人生,或是說你該如何溫柔地找回屬於自己的人生。──烏烏醫師(禾馨婦產科醫師)     我真心希望所有人都可以閱讀這本《心態致瘦》,無論你有沒有肥胖的問題,我想這本書除了幫助需要瘦身的人,更多的是幫助現代社會因壓力而迷惘的人。

──陳艾熙(減重飲食研究女王、新生代演員)     如果你能參透,減肥最需要的其實是心理健康,那麼你會知道,肥胖只是個假議題,是提醒我們正視個人內在需求的訊號。這正是蘇琮祺諮商心理師《心態致瘦》這本書的精髓,有別於一般的減重書籍,帶你直指核心、看見關鍵、迎向健康。──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很少閱讀一本書時會持續點頭表示認同,《心態致瘦》這本書完全打中一個常在減肥的心理學家的心。──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努力瘦身,卻始終沒有達到理想中的目標呢?你的機會來了,翻開這本書,為自己補上這最後一塊拼圖吧!──蔡明劼(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  

  這本書將帶著你從各種角度,重新理解你的身體、深入洞察你的心理狀態,並且更多嶄新的切入點,替自己重新詮釋「減重」這兩個字。──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小心 肌肉 狀態 比 年紀 大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僅剩三位名額)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啊,跟我幾個同樣世代的朋友聊天;我們這一個世代,就是大概四十幾歲的大叔哦!

我們共同都很有感的一件事情,就是喔自己家裡的老人家,自己的爸爸媽媽,已經到了一個很明顯退化。

不管是在生理機能,但是更可怕的叫做他們的智力、他們的認知程度,已經有一個很明顯退化的狀態。

那你知道,生理機能的退化,有時候只要去多做一些陪伴跟輔助就可以了;可是呢大腦認知,可能是老年痴呆呀或等等的,它一旦發生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心理很大的折磨。

但是聊著聊著喔,我們共同的都嘆了一口氣,想說這個部分是我們不可逆的反應,我們一定要去面對;而這一口氣的背後,讓我們最毛骨悚然的是,是自己的退化。

四十幾歲,其實喔,對於自己的腦力、認知,還有思考的靈活度,如果平常沒有保養的話,已經是很有感的,跟以前是不一樣的。可能呢,過去喔的記憶力,跟現在就差了一個等級。

更可怕的是,如果不小心前一天晚上沒睡好的話,到了隔天那簡直跟宿醉沒什麼兩樣,跟以前年輕的時候真的是差蠻多的。

所以呢,聊到了這個話題喔,就讓我想到,其實有很多大腦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到底要怎麼樣保養我們的大腦,讓我們呢到了三、四十歲,我們的腦力可以跟18歲一樣好用?

那我在這邊喔,就跟你分享一些方法,或許會對你有一些幫助。

其實腦神經的研究告訴我們,我們人腦組織的厚度,大概在18歲到35歲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只是因為年紀的增長,我們的神經元傳遞的速度,會變得比較弱。所以呢,我們的主觀感受才會有記憶力變差,或是思考變遲頓這樣的一個錯覺。

然而我們的大腦呢,主要的功能有兩個區域;第一個是跟我們的注意力,跟長期記憶有關的,就是「海馬迴」。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我們電腦裡面的CPU、中央處理器。這個把我們的經驗,和學習的所有事物集中打包之後,然後分派在不同的區域去做儲存,這是海馬迴的功能。

而第二個重要的功能,是我們的「前額葉」。前額葉主要是管我們的邏輯思考、理性分析,還有意志力。

所以呢,如果我們能夠透過一些活動,去刺激這兩個區域的神經元,讓他保持活躍跟銳利度;那麼你就會覺得自己的大腦,不管是在18歲還是在4、50歲,都是一樣很好用的。

那到底要怎麼做到呢?其實呢,有三個方法,你倒是可以練習看看。

第一個方法呢,就是在你學習任何東西的之前,或者是之後,進行一些輕度或中度的身體鍛鍊。

其實呢,有很多研究告訴我們,睡眠可以讓我們的記憶力變得更好。

我們在睡眠的快速眼動期,正是同步讓我們把已經學過,或者是記下來的東西,更強化在我們的深處。

然而呢,除了睡眠之外,其實運動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你可以試試看哦,在你學習新資訊的之前或之後,立刻進行輕度到中度的鍛鍊,以我來說的話,我喜歡走路。

所以呢,我常常是在進入一個深刻的研究跟學習之前,我就會去走路;可能走個十五分鐘,走個半小時。

又或者是經過了一個很長時間的專心、投入,不管是在創作,還是在學習的過程之後,出去散散步、散散心。

這些肌肉的活動,會促使我們大腦神經的營養分子,叫做「BDNF」,這個部分的增生。

這個部分的增生,其實對我們的意義就是,會讓我們的大腦皮質,能夠更牢固的儲存更多的信息。

所以呢,你可以試試看,在你學習的之前或者是之後,進行輕度到中度的身體活動。

而第二個方法呢,就是減少多媒體之間的切換。

其實我們現在的生活,一旦你空虛、寂寞、覺得冷,你是不是就會滑滑臉書,或者滑滑youtube,或者是任何你習慣使用的網路服務?

可是呢,大腦神經的研究告訴我們哦,當你頻繁的在各個媒體資源,不管是電視、廣播、電腦、手機螢幕;或者是手機裡面的各個APP不斷的切換。這個過程它會損害你的長期記憶,它會讓你的海馬迴沒辦法正常的運作。

可是你聽到這裡,你想說沒辦法啊,我總不能遺世獨立吧,我總是要跟這個世界接軌吧,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呢,我使用的方法就是哦,我會幫自己安排特定的時間;比如說,我不會無聊就去換手機。

我會給自己一個時間是,我每兩個小時或每一個小時;甚至於有時候如果需要的話,哪怕每半個小時才檢查一次手機;而每一次檢查手機,最多給自己3~5分鐘。

除了在這個規定的時間裡面上網、收郵件,或者是回訊息之外;其他的時間,我幾乎就會讓自己盡可能的,去離開這些多媒體的一個刺激;甚至於,主動的把我的網路關掉。

而第三個具體的方法是什麼呢?第三個方法,叫做專注於享受。

不管你喜歡戶外活動、聽音樂、畫畫、閱讀,不管是什麼?你可以給自己每天5~10分鐘的時間,去做那些純粹會讓你自己樂在其中的事情,這要刻意安排喔!

我自己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我也常常強調這一點;就是你很多重要的事情,那些對你來說有意義的事情。

你千萬不要存在一種,我知道它很重要,我有空再來做;其實很多人面對閱讀、學外語,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導致他每天都沒做這件事。

所以呢,哪怕你每天只幫自己安排5~10分鐘,夠少、夠短了吧?但是當你刻意安排出來,那個時間就讓自己進入那個狀態,好好的去享受。

因為呢,我們的大腦是這樣哦,當我們放鬆享受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壓力水平就會降低;而壓力水平降低,那些我們大腦的一個分泌物,叫做「皮質醇」,這叫做「壓力荷爾蒙」,它的分泌就會減少。

你的大腦如果長期浸泡在大量的皮質醇裡面,其實不管你的長期記憶、不管你的海馬迴、不管你的額葉,或者是所有大腦的相關功能,都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所以呢,當你身心放鬆的時候,皮質醇的分泌就會減少;這個時候也比較容易啓動你的大腦自動清理的功能,讓你的專注力會更好、思緒更清晰。

所以呢,今天談了三個具體的方法,你可以試試看。

第一個,叫做學習前後,進行身體鍛鍊;第二個,減少多媒體之間的切換;第三個,專注於那些會讓你感覺到享受的事物。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你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個實體的活動,就是我們的桌遊【人際維基】的工作坊。

【人際維基】從上市到現在,受到很多單位團體的喜歡,特別是在教育現場老師,或者是一些人資同仁、業務團隊。

因為這些人都告訴我們,要教別人怎麼樣做人、做事,其實好難教,可是能夠透過遊戲,讓人自然而然在裡面有所體會,這是【人際維基】最大的價值。

然而也有很多人跟我們反映哦,就是【人際維基】他可能沒辦法湊出4個人,又或者是他只有一套桌遊;但是他有一大群人,要去讓他們參與、要帶一些活動,那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你們的需求我們都聽到了,所以呢,我們設計了一個四個小時的【人際維基工作坊】。透過這個工作坊呢,你可以運用【人際維基】這一套媒材,去設計出專屬於你團隊的活動。

不管是有趣的、好玩的、互動的各方面,我們很用心的提供一個輕薄短小的學習歷程,你只需要花一個下午的時間,你就可以透過這個媒材,去設計出適合你,還有適合你團隊專屬的活動。

我們【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是在我們2020年,也就是明年初的1月18號;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1月18號的名額已經倒數了。

所以呢,如果這個時候你連上我們的連結,看到還有名額,請你務必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我很期待你能夠透過這一套媒材,來讓你不管在團隊的帶領、班級的經營,都有更明顯的前進。

詳細的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很期待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分享就跟你談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肌無力症病人生病經驗之探討

為了解決小心 肌肉 狀態 比 年紀 大的問題,作者陳玉黛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肌無力症(Myasthenia Gravis, MG)是指「嚴重的肌肉無力」。四十多年前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死於這個疾病,近數十年來因醫療科技進步所賜,肌無力的死亡率從過去30-40%,降至目前的3-4%。另外三分之一病人常合併有嚴重慢性失能問題,其中約90%病人幾可回復到正常生活。肌無力症病人漫長的生病過程中,常因眼皮下垂的不雅外觀、服用類固醇造成的體重增加或月亮臉、無法單手刷牙或梳頭等窘境,或不願意接受自己生病的現實,而陷入憂鬱狀態無法自拔。這些不等程度的失能現象,常讓諸多病患失去信心、無法走進人群,回到原來的生活。部分全身型病人外觀與一般人無異,但不外顯的疾病常被誤解為偷懶的苦楚

,是肌無力病人亟待被了解的心聲。護理人員重要角色功能為維護健康、提供病人安全與高品質的醫療照護品質。臨床醫護人員雖目睹肌無力症病人身心靈煎熬的痛苦,但限於臨床繁重的業務,不易有足夠時間傾聽他們的生病歷程,及提供完整照護。故期待藉此研究機會,深入探討1.肌無力症病人所經歷的疾病階段為何?2.探討肌無力症病人不同階段的經驗主軸為何?3.探討肌無力症病人在不同階段所遭遇的困境為何?4.探討肌無力症病人如何調適疾病不同階段所遭遇的困境。期望透過本研究完整了解病人經驗與適應疾病過程,將資料整理成有益於病人與臨床照護人員所需資訊,嘉惠肌無力症病人。研究目的1. 了解肌無力症病人所經歷的疾病階段為何。2.

了解肌無力症病人不同階段的經驗主軸。3. 了解肌無力症病人在生病不同階段所遭遇的困境。4. 了解肌無力症病人如何調適生病不同階段所遭遇的困境。研究方法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透過台北市某醫學中心之社會服務課,聯繫台灣肌無力症關懷協會負責人員,由研究者說明研究目的,引介第一位個案,安排時間進行面對面訪談,並以滾雪球方式,由個案介紹下一位受訪者。收案人數受決定於資料飽和為原則。本研究採綜合質性研究法(within-method triangulation),綜合敘事研究與探索性質性研究兩種質性研究法。研究資料收集分為二部份,第一部分為個案基本資料,內容包括:年齡、教育程度、疾病類型、確定診斷年限、目

前接受治療方式、目前一般健康狀況等。第二部分為經歷肌無力症從開始有疾病症狀到接受治療過程之主觀經驗,含病人主訴之疾病階段、經驗主軸、不同階段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如何調適不同階段所遭遇的困境。研究結果本研究於2011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執行,共訪談20 位肌無力症病人。訪談個案20 位均罹病超過二年,男女各有十位。年齡30-62歲,平均45.3 ± 9.1 歲。多數為41-50 歲(11 人,佔55%)。教育程度有高中至研究所不等,七人為專科畢業為最多(35%)。研究對象有14人(70%)已婚、4 人(20%)未婚、2 人(10%)離婚。病人因罹患肌無力症有4 人(20%)提早退休或離職

,其他16 位病人各有自己的工作領域,包括保險經理人、經紀人、會計人員、科技工程師、社工師與工人。在疾病分類除了一位(5%)為單純眼肌型之外,其他19 位(95%)均為全身型肌無力症病人。20 位病人當中有11 位(55%)參與志工服務。發病年齡一位(5%)小於10 歲、一位(5%)為11-20 歲、六位(30%)為21-30 歲、七位(35%)為31-40 歲,另外有五位(25%)大於41 歲。整體病齡為5-33 年,平均13.5±7.3 年。當中有七位(35%)發生過呼吸衰竭,13 位(65%)不曾有此經驗;病人接受肌無力症治療的經驗,自罹病起僅接受過小於兩種治療方式者有三位(15%)、三

種者有二位(10%)、四種者有七(35%)、五種有七位(35%),接受六種以上治療方式者有一位(5%);治療方式包括服用大力丸(Mestinon)有20 位(100%)、類固醇有19 位(95%)、免疫抑制劑有10 位(50%)。接受過胸腺切除者有16 位(80%),有過血漿分離術有15 位(75%),接受過放射線治療與免疫球蛋白治療者各有一位(5%);在台灣多元治療的選擇環境中,本研究對象曾經接受過不同的醫療方式,其中有11(55%)嚐試過中醫藥治療(含針灸與推拿)、10 位(50%)接受過民俗療法(含神明與風水),還有7 位(35%)企圖由健康食品(含健康床)控制疾病。本研究病人的治療結果

,有三位(15%)已經完全停止服藥、五位(25%)曾經有過完全停藥,因故疾病再度復發,有12 位(60%)從未停止服藥;疾病控制狀況,目前完全不必服藥者有三位(15%)、服用一種藥物者有六位(30%)、二種的有八(40%)、三種的有三位(15%);目前疾病控制到完成沒有症狀者有三位(15%),有17 位(85%)仍有不等程度的症狀,分別為容易疲累者有八位(47%)、六位(35%)有口咽部症狀、六位(35%)有肢體無力症狀、五位(29%)有眼肌症狀、3 位有呼吸症狀,還有一位有頭頸部症狀。除了肌無力症之外,有七位(35%)病人併有其他疾病,包括二位(25%)子宮肌瘤、一位(13%)有甲狀腺癌、一

位(13%)脾臟腫瘤、一位(13%)淋巴癌,還有一位(13%)疑似有紅斑性狼瘡。此外還有一位病人因為長期服用類固醇造成的糖尿病與白內障。本研究發現肌無力症病人生病過程,經歷三個主要階段及五個相關經驗主軸。第一為疾病誨暗不明階段-開啟變調的人生階段經驗。第二為疾病治療階段-陷入囹圄般的困境階段經驗,與掙扎於人際與社會角色的糾結經驗。第三為疾病適應階段-設法穩定帶病的生活經驗,以及建立新的自我價值階段經驗。不同階段所遭遇的困境與調適,在第一個晦暗不明階段有六個困境,包括一、突然發生疾病症狀,二、疾病症狀造成生活不便,三、疾病造成無法執行角色功能,四、多元繁複的求醫過程,五、無法確定診斷的恐懼,以及

六、疾病症狀對生命的威脅。此階段的調適方法為應用資源系統,及搜尋疾病相關資料。經歷辛苦的確定診斷過程後,病人進入第二個疾病治療階段。本階段病人經歷七個困境,包括一、疾病症狀造成不便,二、接受治療造成的困擾,三、疾病症狀對生命造成威脅,四、疾病造成無法執行角色功能,五、疾病造成憂鬱傾向,六、喪失自我價值感,以及七、誤信偏方造成疾病惡化等。本階段病人的調適方法有八種:一、以配合一切治療,二、應用資源系統,三、積極求生奮力一搏的決心,四、企盼醫護人員的同理心,五、尋找能提供正確治療的醫師,六、企求疾病獲得穩定控制,七、獲得治療計畫說明,以及八、閱讀書籍自我勉勵或學習自我照顧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

人逐漸進入第三個疾病適應階段,本研究只有三位個案有幸地疾病完全獲得緩解,不需要服用任何藥物,也沒有任何疾病症狀。這階段仍有17 人(85%)經歷八種不同類別、不等程度的困境。包括一、疾病造成生活不便,二、疾病復發或發生新症狀,三、無法執行角色功能,四、疾病造成憂鬱傾向,五、疾病惡化或復發的擔心,六、疾病造成的社會歧視,七、非肌無力症治療用藥造成疾病惡化,以及八、藥物副作用造成的併發症等。疾病適應階段所應用的調適方法,部分沿用疾病治療階段的方式,但因為疾病經驗累積,加上病友之間的交流,本階段所應用的調適方法有八種:一、自我歸因與修正,二、應用資源系統,三、接受疾病,四、重新定義生命價值,五、與不

如己者比較,六、自我調整藥物,七、接觸宗教,與八、書寫疾病等。結論肌無力症病人生病經驗包括突然發生症狀,但因缺乏特異性的症狀,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確定疾病診斷,這個晦暗不明的歷程對病人而言相當不確定,也非常辛苦。因此需要藉由閱讀書籍、蒐集網路資訊,以求得盡早獲得適當的治療。一旦疾病診斷確定之後,病人除了配合醫療處置之外,因為不願意接受終身服藥的事實,就會主動或被動地尋求其他替代療法,進而承受隨之而到的後遺症。此外疾病症狀帶給病人的身體、心理,以及社會功能的限制,讓病人有如被監禁於囹圄般地受困。他們透過不同的方式,以及病友團體的支持與協助,終於能夠渡過這個艱困的時期。由於肌無力症只有極少數的病人

可以完全緩解,因此絕大多數的病人經過辛苦的治療階段之後,即進入疾病適應階段。這個階段裡仍有85%的個案帶有不等程度的症狀,除了持續接受藥物治療之外,也要學習接受身上仍有症狀的事實,學習與之共處,設法讓自己能穩定終身帶病的生活,重整並建立新的自我價值階段。肌無力症病人罹病後,除了自己努力學習與疾病共處之外,其周遭的家人與朋友也扮演著重要的支持角色。此外病友支持團體除了分享疾病治療經驗,也協助提供病人所需資訊,其重要程度不可忽視。醫護人員在肌無力症病人的生病經驗中,不僅是提供醫療照護,也要肩負起身、心、社會與靈性層面的觀察與照護,適時提供轉介到病友支持團體,以利於病人獲得無縫醫療照護。

減壓紓食:不委屈,不壓抑,瘦出好心情【限量親簽版】

為了解決小心 肌肉 狀態 比 年紀 大的問題,作者趙函穎 這樣論述:

──瘦不下來,是因為你太認真── ★人氣營養教主趙函穎──結合23年諮詢門診經驗、超過千名案例實證 ★ ★第一本結合心理和生理的全方位減重提案!★ 7個紓壓處方× 7杯健康蔬果飲× 14道對症減壓食譜     ───|其實瘦不了的不只是身體,還有你的心!|───   總是愈忙愈胖?會胖是不是自己因為不夠努力?總是陷於比較,斤斤計較於一週要瘦幾公斤,如果變瘦變美,是不是就能更愛自己?每個難瘦的狀態,往往隱藏對生活的失控和匱乏,針對7種不同身心症狀一一排解壓力和情緒,並提供對症減壓食譜,從飲品、湯品到菜品,吃好睡飽自然瘦。     ◆睡眠不足型──胖不是懶惰,而是意志力

使用過度的後遺症──   37歲職業婦女,日復一日地忙碌,每到深夜便開始報復式進食,媽熬的不是夜,而是自由,短短一年間竟然胖了十公斤。     〔營養師的療心時光〕每天睡少於五個小時的人,對高熱量食物意志力會大幅下降。減肥要從睡飽睡滿開始!與其追劇吃宵夜,不如先泡個熱水澡,用精油按摩穩定心情,再忙也該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暴飲暴食型──用吃解壓,飆升的體重就是抗壓耐操的證明──   33歲職場濫好人,面對上司情緒勒索隱忍壓抑,只能靠「吃」發洩滿腹委屈。     〔營養師的療心時光〕長期處在憤怒、壓抑的狀態下,會使身體大量分泌壓力荷爾蒙,進而增強食慾。先動起

來吧!挑選自己喜歡的運動,慢跑、瑜伽,甚至參加拳擊有氧,透過運動釋放壓力,一邊流汗,也把壞情緒一起流掉。     ◆對糖上癮型──要瘦要美才喜歡自己?其實要先喜歡自己才會瘦──   20歲女大生,嘗試過各種養顏瘦身偏方,因為營養失衡,造成內臟肥胖。     〔營養師的療心時光〕網路世代對外表的要求比以往更嚴苛,很多人因為節食減肥,讓身體長期處於經前症候群的狀態,因此對涼飲、甜食難以抗拒。適時放下比較心,練習每天記錄自己的飲食情緒狀態,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才是最重要的。     ◆月經失調型──難瘦,常常是因為沒發現自己想哭──   17歲青少

女,父母失和離婚壓力大,年紀輕輕卵巢就罷工     〔營養師的療心時光〕人在情緒波動大的時候,會消耗掉身體龐大的能量,特別想吃炸物與甜食。因為壓力不斷渴望進食時,先深呼吸5到10分鐘,讓當下的情緒過去,饑餓感便會大幅下降。     ◆更年期不適型──面對青春不再的恐懼,形成巨大的焦慮──   54歲的美魔女,因為更年期代謝差,小腹愈來愈大,更因熱潮紅和老公鬧到要離婚     〔營養師的療心時光〕面對更年期這段轉換期間,身體會面臨許多不適症狀,但進一步了解就會發現情緒當中,其實藏著對「失去」的焦慮與「被愛」的需求。培養喜歡的運動與伸展或是練練瑜伽,適當的排汗,能調整身

心狀態,保持心境的平和。     ◆爆肝型──對數字斤斤計較,忘了比體重更重要的事──   34歲工程師為圓馬拉松夢狂減重,體重輕了,肝指數卻高到破表     〔營養師的療心時光〕體重並非愈瘦愈好,有些人有非常高的運動強度,生活中卻隱藏了精緻糖攝取過量的問題,多餘的醣類會轉換成三酸甘油酯存於體內,久而久之便容易導致脂肪肝。除了攝取養肝食材外,不要過度訓練,增加睡眠,也是養肝的不二法門。     ◆便祕型──對化憤怒為食慾,不能對別人生氣,於是通通吃進肚子裡 ──   32歲的資深行銷,長達兩個禮拜沒有排便,積了30個便當在肚子裡     〔營養師的療心時光

〕工作壓力常常是導致嚴重便祕與體重飆升的元兇,人體的腸道又被稱為「第二個大腦」,當滿肚子大便、腸道都是壞菌時,就像是把憂鬱與煩躁留在體內。不要整天關在辦公室裡,午休時出門走一走,補充膳食纖維、足量飲水,並搭配益生菌,三管齊下促進腸胃蠕動,讓罷工的腸胃慢慢找回健康。      ───|營養師的對症健康蔬果飲,好喝又健康|───      ◆〔好睡蔬果飲〕酪梨香蕉堅果豆奶──豆漿含鈣質,酪梨有好的油脂,幫助調節血脂,這一杯有飽足感,也穩定情緒幫助睡眠。      ◆〔抗暴食蔬果飲〕藍莓紫高麗菜飲──藍莓幫助身體抗氧化,抗壓力,還可以養顏美容;紫高麗菜幫助腸胃道跟黏膜提升抗氧

化力。     ◆〔減醣蔬果飲〕地瓜腰果豆奶──地瓜有粗纖維的澱粉類;無糖高纖豆漿富含膳食纖維、植物性蛋白質。     ◆〔月月安調蔬果飲〕肉桂老薑豆奶──肉桂可改善原發性痛經及穩定血糖;薑可以幫助氣血循環,改善冰冷體質。     ◆〔更年期蔬果飲〕紅龍果香蕉雙層豆奶──紅肉龍果含花青素為櫻桃的15倍,可幫助排便,改善水腫。香蕉可舒緩肌肉疲勞,幫助分泌好心情血清素,放鬆神經。     ◆〔顧肝蔬果飲〕地瓜葉鳳梨薑黃飲──薑黃粉有護肝的抗氧化作用,也促進膽汁分泌,幫助肝臟對抗病毒。鳳梨改善脹氣,幫助消化蛋白質,也幫助身體降低發炎反應。     ◆〔腸子乖乖

蔬果飲〕木瓜香蕉白木耳飲──木瓜幫助蛋白質消化,調理腸胃,也含有β-胡蘿蔔素、茄紅素,幫助消炎。白木耳富含兩大膳食纖維,能減緩醣質吸收,促進腸道蠕動。     ───|營養師的對症減壓食譜 ,愈吃愈瘦,愈來愈喜歡自己|───     ◆〔好睡紓食餐〕味噌豆腐鮭魚石狩鍋∣菠菜芝麻   想安心放鬆睡,要補充鈣及鎂,豆腐含鈣,菠菜和白芝麻含鎂,放鬆肌肉不再緊繃。     ◆〔抗暴食紓食餐〕番茄蔬菜肉片減醣湯∣減醣滷味   壓力大會一直消耗能量,一直想吃東西,可多補充顏色豐富的蔬果,像是紅色茄紅素的番茄,並搭配好的蛋白質,迅速幫自己恢復能量。     ◆〔減醣紓食餐〕

紫山藥椰奶核桃甜湯∣什錦鮮蔬海鮮盤   減醣的過程,適量使用有甜甜口感的粗纖維澱粉食材,可滿足口慾並穩定血糖,搭配可幫助胰島素合成的鋅,讓戒斷糖的過程不用壓抑。     ◆〔月月安紓食餐〕麻油蔬菜雞湯∣三杯松阪豬   情緒壓力、身體氣血不調是月經失調的重要因素,麻油及老薑可以調理氣血,經期順了,身體也跟著輕盈起來。     ◆〔更年期紓食餐〕韓式泡菜豆腐起司煲∣豆腐漢堡排佐和風沙拉   煩躁的更年期就用美觀療癒的食物來滋養自己吧!豆腐漢堡排跟韓式豆腐鍋提供了滿滿的大豆異黃酮,美味也兼顧心情的滿足。     ◆〔顧肝紓食餐〕∣蛤蜊蒜頭雞湯∣薑黃咖哩豆皮花椰菜  

 可多攝取護肝的營養素,像是富含薑黃的咖哩、含有蒜素的大蒜,綠花椰菜屬於十字花科蔬菜,都有抗氧化功能;蛤蜊含有鋅又是低脂的海鮮白肉,可以多多食用。     ◆〔乖乖順腸紓食餐〕豬軟排南瓜玉米燉湯∣茄汁鯖魚時蔬   南瓜含有玉米黃素、類胡蘿蔔素,連皮吃最好,是取代精緻澱粉的好幫手。鯖魚含有Omega3是好的油脂,幫助潤腸,緩解便祕。     ───|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減重方程式|───/   喚醒內在神隊友,就從每天的「飲食覺察生活紀錄」做起。飲食、飲水、睡眠、排便、生理週期、心情起伏都可一一記錄,愈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就愈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從不

健康的飲食上癮模式解脫,找回自信快樂的自己。     ──〔穎養師減醣瘦身紓食處方箋〕──   ☉每天要喝體重每公斤30至40cc的水量,請小口小口慢慢喝。   ☉盡量減少甜食、糖飲和油炸類食物,可依照個人情形循序漸進減量。   ☉午晚餐有意識的增加蔬菜量,蔬菜顏色愈豐富愈好!   ☉菜比肉2:1,水果少吃。   ☉好好減醣,午晚餐請減少精緻澱粉。     ◆〔紓壓瘦身零食櫃〕:想吃又怕有罪惡感,可以選擇比較無負擔的零食:起司、無調味堅果、海苔……採買時先列好清單,不可以在最累、最餓的時候購買,以免一時衝動購買。     ◆〔紓壓瘦身儲藏櫃〕:一般外食

族常會有蔬菜攝取不足的問題,平時可以在家中準備一些方便儲藏的食材,補充瘦身需要的優質蛋白質和纖維素,也可以減少自煮時的壓力。      ◆〔紓壓瘦身調味區〕:香料是料理的靈魂,多樣化的天然調味,可以增添飲食風味的豐富性,也能滿足味覺的需求,吃得不委屈。     ───|穎養師的心靈紓壓處方箋|───   ☆願意用愛照顧自己,放下憂慮放下疲憊,你照顧他人的能力會增加好幾倍。   ☆真心表達自己,放下委屈,放下壓抑,你與他人的關係都會變得很輕易。   ☆建立心靈界線,放下迎合,放下討好,你就是最佳的女主角。   ☆用愛的眼光看自己,放下批判,放下期待,你就是最美麗自

信的存在。   ☆用愛的本質看世界,放下憤怒,放下同仇敵愾,你就是這麼可愛值得被愛。   ☆接納身心的變化與更新,放下恐懼,放下負面,你就迎來美麗與智慧的蛻變。   ☆選擇多休息與放鬆,放下執著,放下緊繃,你會發現更美好的事物存在生活中。   舒心推薦     林靜宜∣諮商心理師   哈娜∣「德州太太Hannah」版主   雷議宗∣國宴主廚∣   鄭凱云∣「健康2.0」主持人∣   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韓柏檉∣台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韓養品牌創始人   嚴藝文∣《俗女養成記1、2》編導   (以上依首字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