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 會計師 查核報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基金會 會計師 查核報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信夫,林惠雪,黃惠君,郭博文寫的 審計學原理(七版) 和蔡信夫,林惠雪,黃惠君,郭博文的 審計學原理(六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陸書局 和新陸書局所出版 。

國防大學 財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邱彥毅所指導 林書賢的 投資人關注程度與關鍵查核事項:以軍人保險準備金投資決策為例 (2021),提出基金會 會計師 查核報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關鍵查核事項、搜尋量指數、文字探勘、盈餘資訊內涵。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洪聖閔所指導 李芃的 會計師查核風格與關鍵查核事項之相似性 (2021),提出因為有 查核風格、關鍵查核事項的重點而找出了 基金會 會計師 查核報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基金會 會計師 查核報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審計學原理(七版)

為了解決基金會 會計師 查核報告的問題,作者蔡信夫,林惠雪,黃惠君,郭博文 這樣論述:

  本書針對新公報的發布持續改版,並就國家考試審計學題目更新課後習題。 2021年發布了二號審計準則公報:「審計準則委員會所發布規範會計師服務案件準則總綱」以及第75號公報「辨認並評估重大不實表達風險」,因應此二號新公報,本版主要異動的有第一章、第二章及第七、八、九章,其餘章節則有小幅度的調整及精進文字說明。   第一章針對「審計準則委員會所發布規範會計師服務案件準則總綱」相關內容進行更新。第二章因應內容調整將章名由「審計準則和查核報告」更改為「查核報告」,原「審計準則」一節主要介紹我國一般公認審計準則總綱,此總綱已不再適用故予刪除,而專業懷疑及查核先天限制等內容則調整至

第一章。   本版第七、八、九章除因應第75號公報的內容進行更新外,其餘重大異動說 明如下:   1. 第七章的章名由「瞭解受查者及其環境和內部控制」更改為「風險評估程序和對受查者取得瞭解」,將舊版第八章的「風險評估程序及相關作業」調整至本 章,並將舊版本章的「與受查者治理單位之溝通」調整至第十一章。   2. 第八章將舊版第十一章的「關係人之關係及交易」調整至本章,並按照第49號 公報第一次修訂結果更新「查核人員對所評估風險之因應」一節的相關內容。   3. 第九章的章名由「資訊科技系統環境下之審計」更改為「資訊科技環境下之審計」,更新內容除了介紹資訊科技環境外,其餘主要為資訊系統有

關資訊科技 的內容及控制,及控制作業有關一般控制及資訊處理控制,並強調使用資訊科技之風險的辨認與評估。   最後,本書之編撰參考會計師全聯會、會研基金會、金管會、證交所、審計部、考選部及內部稽核協會等機構之官網、公報、考題及相關資料等,謹致最高謝忱。  

投資人關注程度與關鍵查核事項:以軍人保險準備金投資決策為例

為了解決基金會 會計師 查核報告的問題,作者林書賢 這樣論述:

誌謝摘要ABSTRACT目 錄圖目錄表目錄第一章 緒論1.1 研究背景1.2 研究動機1.3 研究目的1.4 研究流程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假說發展2.1 關鍵查核事項之沿革2.2散戶投資人關注度對於關鍵查核事項之影響2.2.1會計師的策略性態度移轉及幫助行為理論2.2.2散戶投資人的有限注意及會計師的訴訟風險2.2.3假說發展2.3關鍵查核事項的相似度與財報資訊內涵第三章 研究設計3.1 假說1實證模型3.1.1 應變數:關鍵查核事項內容相似性(KAM_SIM)3.1.2 測試變數:投資者關注程度(SVI)3.1.3 控制變數:3.2 假說2模型第四章 實證結果4.1敘述性統計與相關係數分析4

.1.1 樣本敘述性統計分析:4.1.2 相關係數分析:4.2迴歸結果分析4.3敏感性分析4.4額外分析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參考文獻中文部分英文部分附錄一:關鍵查核事項內容相似程度釋例附錄二:關鍵查核事項內容相似性(KAM_SIM)計算附錄三:投資人關注程度(SVI)衡量

審計學原理(六版)

為了解決基金會 會計師 查核報告的問題,作者蔡信夫,林惠雪,黃惠君,郭博文 這樣論述:

  本次改版重點有四:其一,參照新發布公報更新內容;其二,調整章節架構及文字以使更具可讀性;其三,更新及增補我國政府審計之相關內容;其四,增錄近期相關國家考試試題。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審計準則委員會自民國108年至民國109年,陸續發布審計準則公報第71號「採用查核人員專家之工作」(取代第20號)、第72號「查核財務報表對法令遵循之考量」(取代第29號)、第73號「採用內部稽核人員之工作」(取代第25號)及第74號「查核財務報表對舞弊之責任」(取代第43號),本次改版依照前述新公報修訂相關章節內容。此外,舊版對於第54號「集團財務報表查核之特別考量」著墨較少,考量隨著

經濟環境的改變,集團企業日益發展、重要,集團查核已是不容忽視的議題,故於相關章節新增此號公報重點內容。   全書章節架構重新編排,以期協助讀者更系統性地掌握主題;通篇文字斟酌調整表達,以期協助讀者更清晰理解內容。本書係以審計學核心概念為骨幹,再將我國審計專業準則及法令相關規定融入,力求簡潔易懂與明辨。  

會計師查核風格與關鍵查核事項之相似性

為了解決基金會 會計師 查核報告的問題,作者李芃 這樣論述:

審計準則公報第五十八號規定上市櫃公司須於查核報告中增加關鍵查核事項段。因關鍵查核事項係會計師所決定之內容,會計師之查核風格可能影響查核報告中之關鍵查核事項。本研究將相似性透過「項數」與「項目類別」分別進行研究,探討同一行業同一年度的兩家公司經由同一會計師查核,其查核報告中之關鍵查核事項所揭露項數是否具有差異以及所揭露項目是否更為相似。實證結果顯示,由相同會計師查核之兩家同產業公司,關鍵查核事項之數目較可能相同且差異個數較小,且所揭露之項目較可能出現相似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