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人事法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國軍人事法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柳震寫的 80/20法則 刑法分爭一次解決-總則篇-國考各類科(保成)(八版) 和PIERRE-ANTOINEDONNET的 中美爭鋒:誰將左右世界領導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志光教育保成數位出版 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彭錦鵬所指導 許盟顯的 監察院糾彈權與公務員課責之研究 (2009),提出國軍人事法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課責理論、公務員課責機制、彈劾權、糾舉權、監察制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政治研究所 洪陸訓所指導 王先正的 論我國軍人的「政治中立」:政黨輪替之檢驗(2000~2008年) (2007),提出因為有 政治中立、文人統制、軍事專業主義、文武關係、代理關係、軍隊國家化、政黨輪替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軍人事法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軍人事法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80/20法則 刑法分爭一次解決-總則篇-國考各類科(保成)(八版)

為了解決國軍人事法規的問題,作者柳震 這樣論述:

  《80/20法則-刑法分爭一次解決-總則篇》     學說無際、實務無涯,無法兼顧只好天天埋頭書海四處亂撞的你厭煩了嗎?   「與其求取面面俱到,不如針對重點突破」   本系列特別向在補教界面授超過3000小時以上的師資群們邀稿,依循80/20黃金法則以及一本書主義,為國考考生量身打造   —使20%的投入轉為80%的產出、以20%的努力得到80%的收穫。   你的生命,不該浪費在多餘的事物上。   結合「讀本」與「解題」兩大主軸協助讀者建立基本概念與架構,再透過簡單好記的字眼貫串理論呈現在讀者面前,   佐以柳震老師的解析與整理,讓刑法功力快速增長,幫助讀者在20%的心力投資下,獲得

80%的高回報率。   新保成 80/20法則-刑法分爭一次解決-總則篇 絕對是你的最佳戰友!     適用對象   1.欲報考國考各類科之考生。   2.欲對刑法加以研究之考生。   3.實務工作者。     使用功效   結合「讀本」與「解題」兩大主軸協助讀者建立基本概念與架構後,再透過簡單好記的字眼貫串許多理論呈現在讀者面前,佐以柳震老師的解析與整理,讓讀者可立即快速擁有刑法的基石。 幫助讀者在20%的心力投資下,獲得80%的高回報率。     改版差異   1.補充實務見解   2.增補新年度試題   本書特色     實務見解全面蒐集   本書蒐集幾萬則實務見解(上從司法院釋字、最高

法院決議、判例、判決至高等法院座談會、判決,甚至精選各地方法院之重要判決,此外還附帶搜索司法院與法務部見解),整理關於各條文可能涉及的相關實務見解,以供各位讀者對我國實務見解有一定之認識。     學說見解重點直擊   本書顛覆一般參考書作法─將學說全盤整理,反而以有系統的將可能出現之學說考點,以重點式寫作呈現在各位讀者眼前。     修法時事重新編輯   本次總則改版配合111年2月18日修正公布第87、98條條文及111年1月12日修正公布第 78、79條條文,以讓讀者掌握最新修法資訊及實務脈動。另外,本書針對一些重大時事考點,搜尋該實務之判決整理重點,以解析方式讓讀者擁有面對此隱藏性考題

,快速直攻命題核心之技能。     國考試題一覽無遺   本書精選網羅截至111年8月司法特考前之八大國家考試類科   1.司律(含111年法官遴選考題)   2.司法特考及調查局三四等   3.警察特考三四等   4.高普地特(行政類、法制法律廉政)   5.身心障礙特考   6.公務員升等及原住民特考   7.軍法官及國軍轉任   8.鐵路特考、海巡、移民   好評推薦     │伊谷老師推薦│從柳震的第一部著書,我們就知道他很能寫,而且還能透析刑法的世界。     │李星老師推薦│將新穎、刁鑽的實務判決連「案例」帶「見解」化為考題,儼然已成為近年刑法國考不可忽略的趨勢。而作為「80/20

」法則系列之催生者與祭酒的柳震老師,可說是市場上最先觀測到此趨勢並提出對策的先行者。這兩本作品收錄了極為豐富的實務見解,並透過「讀解合一」與「解題SOP」進行解構與重組,讓雜亂無章的實務見解能收束、整合為考試有辦法寫出來的作答體系。甚至連從事法律實務工作,這兩本作品都可作為絕佳的工具書,持續發揮驚人的效用。     │蕭雄老師推薦│讓柳震用淺白的論述帶你瞭解刑法基礎理論。     │蘇試老師推薦│看在柳帥竟然做到了「紛爭一次解決」的份上,只好原諒你偷用我大民訴梗。

監察院糾彈權與公務員課責之研究

為了解決國軍人事法規的問題,作者許盟顯 這樣論述:

監察院行使糾彈權,對違法失職公務員課以責任,以整飭官箴、澄清吏治,是國家肅貪體系的重要一環。由於建立廉能政治,是全民共同的期待,在此氛圍下,有效提振監察權,發揮糾彈功能,節制政府官員之貪腐、濫權等不法行為,深具時代意義與使命。論文從糾彈權的理論與實務進行探討,同時挑選具體個案加以研析,並採質性研究,訪談學者專家,匯集改善糾彈制度的見解與策略。經歸納後發現:糾彈效能與課責「有責性、透明性與回應性」仍有落差;彈劾權行使對象太廣、調查過程欠缺辯護機制;糾舉權之行使第3屆期間每年平均1.7件,日漸式微;糾舉案之處理方式,無明確規定可資依循;監察院行使調查權,缺乏合理強制權;且未訂定知會相關機關協助之

聯繫辦法;監察院監察調查處未採「專組」查案方式,無法發揮整體力量協助監察委員調查案件等諸多問題。針對現行糾彈制度之闕漏,論文提出下列建議:(1)明確規範彈劾權與糾舉權之適用對象,並改進糾彈審查制度;(2)監察院對「高度政治性議題」之調查宜採「例外審查」原則;(3)修正公務員懲戒法及國軍人事法規解決「軍職人員」彈劾懲戒問題,並分平、戰時而為設計:(4)明定政務官「上任審查條款」;(5)建立彈劾辯護制度與糾舉救濟管道;(6)規範審議案件之處理期限,並避免以刑事責任移送審議;(7)糾舉案處理方式應予「明確化」並修法解決「重複審查」問題;(8)監察委員採「交錯任期制」;(9)增設監察調查行政編組,並修

正調查人員職稱為「監察官」;(10)修法明定監察調查「強制權」,並結合憲法第97條第2項規定妥適運用。經由以上制度面變革、組織面調整與執行面強化後,期能健全糾彈制度,展現肅貪防腐績效。

中美爭鋒:誰將左右世界領導權

為了解決國軍人事法規的問題,作者PIERRE-ANTOINEDONNET 這樣論述:

兩強相爭,誰能勝出? 政治體制│經貿戰爭│地緣戰略│科技競賽│軍事角力│航太發展│擴張版圖 一次盤點,完整分析   中國有可能改變政治體制嗎?   除了民主與專制的對立,激烈的貿易戰爭會再次重演嗎?   高科技、軍事與航太競爭,激烈的角力,誰將站上國際新時代的領導位置?   在國際領導權的角逐中,美國最大的阻礙是什麼?中國又將面臨何種危機? 推薦   王宏恩 美國內華達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陳方隅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葉  浩 政大政治系副教授   劉仕傑 時代力量國際中心主任   顏擇雅 作家   本書作者董尼德,為法國法新社

資深記者與新聞主編。深耕政治學,並長期旅居亞洲學習中文。長達三十七年的媒體生涯,派駐北京、東京、華沙、尼克西亞、紐約聯合國總部。以其資深的新聞資歷,從眾多客觀的數據資料中,抽絲剝繭,並援引諸多新聞媒體的報導與政治人物的觀點,深入探討國際勢力布局。本書分析中國與美國在政治制度、經貿體質、地緣政治、高科技軍事角力等領域的互動走勢,清楚盤整中美兩國歷年概況。並以拜登當選後的後川普時期,其對中與對臺政策的轉變,來分析新時代的中美競爭,誰將左右世界?

論我國軍人的「政治中立」:政黨輪替之檢驗(2000~2008年)

為了解決國軍人事法規的問題,作者王先正 這樣論述:

擁有合法武力的軍人,能否保持「政治中立」,避免成為個人、團體或黨派的政爭工具,是國家在民主政治發展與穩固的過程中,一項重要的關鍵力量。2000年我國首次的政黨輪替,在《中華民國憲法》與《國防法》的規範架構下,雖然走向「文人至上」的實踐。然而,軍人的「政治中立」仍然成為朝野政黨之間的操作議題。 為此,本文研究主要透過文獻分析法與歷史研究法,以制度研究途徑,探討我國軍人「政治中立」中的文武關係、代理關係與權利關係。本文研究發現:一、我國軍人「政治中立」,侷限在政黨輪替的朝野爭奪拉鋸當中,在缺少因「公」而設的制度規範,大致皆以己方權力的奪取或維護之觀點為考量,軍人「政治中立」的問題,淪為失去

主體性且成為政黨相互攻訐的操作性議題,而軍人「政治中立」的規範,也就成為政黨之間爭奪下的妥協或隨機安排。二、在2000年首次的政黨輪替後,我國「文人統制」呈現「主觀文人統制」的趨向,此等實況顯示「文人統制」並不必然造成「軍事專業主義」的實現,而限制軍人權利也不必然達到「軍事專業主義」或是「文人統制」的目的。三、軍人「政治中立」,是屬於相對應雙方的共同經營關係,並無法依靠單一方面來達到。 故本文研究建議:一、軍人「政治中立」需要更高於「文人至上」的價值,亦即以維護與捍衛國家與民主政體、民主價值與憲法及法治精神。二、在學術研究方面要重視「民主統制」的研究發展發展,深化軍人「政治中立」研究的後

續檢證。三、在國軍實務方面,主張國軍人事法規與升遷制度,應接受國會或民意的監督;國軍政治作戰制度,應負起國軍民主化與社會化的功能與角色,加強民主政治的教育與價值體系的建立與內化;此外,軍人更該強化「公民身分」,參與公民社會與活動,這不僅是保證每個人都有相同與正當的權利,同時也是每一個體在其崗位上,有效實踐作為公民角色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