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站2號出口施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國父紀念館站2號出口施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明松,劉文岱寫的 走向現代:高而潘建築的社會性思考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父紀念館站- 維基百科也說明:國父紀念館站 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安區、信義區交界處,為台北捷運板南線(南港線)的捷運車站。 ... 2020年1月4日:本站2號出口為配合增設電扶梯工程於即日起暫時封閉。

中原大學 建築研究所 曾光宗所指導 林子翔的 台灣建築師虞曰鎮之研究 (2011),提出國父紀念館站2號出口施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戰後、台灣、建築師、虞曰鎮、建築教育。

最後網站國父紀念館站出口 - Rouil menuiserie則補充:台北捷運國父紀念館站1號出口為增設雙向電扶梯和電梯從明天15起封閉施工預計今年11 ... 出口5 在捷運板南線國父紀念館站2號出口附近有許多值得推薦的美食一出2號出口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父紀念館站2號出口施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走向現代:高而潘建築的社會性思考

為了解決國父紀念館站2號出口施工的問題,作者徐明松,劉文岱 這樣論述:

  「他總是在時代中保持清醒,也深信好的人文建築生産可以彌合台灣歷史上不斷的斷裂。」──徐明松   高而潘經歷了台灣史上多重的年代,從日治、戰後初的素樸、粗獷到一九七○年代商品化後的虛矯,他總是在時代中保持清醒,也深信好的人文建築生産可以彌合台灣歷史上不斷的斷裂。在一九九○年代慢慢淡出建築圈的高而潘,仍不斷閱讀與思考,二○一一年再推出令人驚艶的萬華龍山寺於板橋的佛堂,除該有的佛像外,空間沒有多餘的表徵性符號,該作品拋出一連串的問題,現代台灣寺廟空間應如何設計?它的佛堂空間如何面對現代性?這不就是人文?建築師不該像知識分子般質疑正在發生的事?高而潘已八十八歲,他在晚年勇敢地

挑戰社會的成規,就像他高峰期的執業生涯,對任何社會的慣性思考總提出疑惑。台灣社會如果想繼續前進,需要停下脚步回顧前輩的足迹,因爲回到過去就是回到未來。 本書特色   ※國內第一本完整敘述高而潘建築師的書。   ※本書分為兩本,一本以文字為主,闡述建築師從年幼至今的成長背景、社會文化轉變、建築思考歷程,以及作品發展脈絡等。一本則以歷年精采的作品呈現,歷史的痕跡、難見的手稿圖等。   ※窺見經典作品,如:台北市立美術館、月裡山莊,從點子的發想、作品的產出、社會背景影響等等的過程。   ※難得一見台灣建築史的進程,回到過去,窺探當時建築樣貌的思維,看到現在,預想未來,建築扮演的角色,感受建築和社

會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   ※提供喜愛建築的讀者多面思考的角度,建築的功能為何?如何創見時代性的建築?建築為何重要?什麼是建築的現代性社會性?   高而潘   臺灣省臺北人。畢業于台南工學院建築工程系,並通過公務人員、建設人員及工業技術師高等考試。早期執教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系。是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1956年進入基泰工程公司,曾赴日本研習建築設計。後任主任建築師,並執教於淡江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曾任臺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其設計作品遍佈全省,尤以台北市立美術館、華視大樓、胡適墓園、臺北市銀行大廈、日月潭觀光大飯店為代表作,以造型簡潔、機能實用為特色。曾任臺灣建築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

  高而潘建築師重要作品選:   1961 懷恩堂學生中心   1962 省立護專文教大樓與體育館   1962 胡適墓園   1969 新淡水高爾夫球俱樂部   1970 三明大樓   1978 台北市銀行大廈   1979 台中張淑齡公館   1980 台北市市政中心競圖計畫案   1981 月裡山莊   1981 台汽客運中崙站   1983 台北市立美術館   1983 華視大樓   2007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競圖計畫案   2011 龍山寺佛堂 名人推薦   李乾朗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授

台灣建築師虞曰鎮之研究

為了解決國父紀念館站2號出口施工的問題,作者林子翔 這樣論述:

摘 要本研究以台灣戰後建築師虞曰鎮為研究對象,內容首先回顧近代中國建築教育發展的歷史過程,並將焦點放置在研究對象的學校建築教育,以及建築事務所師徒制教育的影響。其次,針對其戰後在台灣的作品進行分析,理解建築理論和社會經濟狀態與作品的對應關係。而本研討探討的目的乃彙整虞曰鎮相關史料,以建築教育養成、建築風格思潮、建築活動等層面,探討並歸納虞曰鎮之建築生涯;分析當時建築思潮對其建築創作之影響;並發掘建築師虞曰鎮在台灣戰後建築師之定位及重要性,以作為文化資產保存價值之一。研究上進行文獻之搜集、實地勘查與口述資料結合後,建立出建築師虞曰鎮與時代的關係,本文分析結果如下:一、 建築師虞曰鎮在正基建築

工業補習學校的教育養成以職業建築技術為主,乃為教授建築工程知識為目的的中等技術學校。在鄔達克建築師事務所的經驗多屬於建築實務的學習,另外建築師虞曰鎮的現代建築概念,即可能來自於童寯和華蓋建築事務所的教育養成。二、 虞曰鎮在台灣1949年至1964年間,其設計作品多與現代建築相關連,創作元素多圍繞著當時的世界建築思潮,受柯比意與與密斯兩位建築大師的影響。另外建築教育與創辦建築系,成為虞曰鎮日後建築生涯的重責。三、 虞曰鎮在台灣1964年至1985年間,其住宅社區概念與土地政策的想法似乎源自於西方國家新市鎮與居住空間思潮的移植。在中國古典樣式新建築方面,則由原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轉化為海外華人對家

鄉的鄉愁,以及對中華文化的空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