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片電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單晶片電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霍孟友寫的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第3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單晶片好書在3dWoo大學簡體電腦書店也說明:│ 單晶片│ AVR│ OpenGL│ Arduino│ Raspberry Pi│ 電路設計│ Cadence│ Protel│. │ Hadoop│ Python│ Stm32│ Cortex│ Labview│ 手機程式│ Android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飛機工程系航空與電子科技碩士班 李榮全所指導 林琪恩的 陸空聯網導遊系統 (2021),提出單晶片電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導航、GPS、物聯網、無人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綠色能源科技學系碩士班 胡家勝所指導 陳祐霖的 基於電子差速控制之分散式電動車車道維持系統研製 (2021),提出因為有 電子差速、直流馬達無轉向機構、電動車、車道視覺辨識、邊緣偵測、HSV色彩空間的重點而找出了 單晶片電腦的解答。

最後網站單晶片- 電腦電子- 人氣推薦則補充:單晶片 網路推薦好評商品就在露天,超多商品可享折扣優惠和運費補助。ov7670攝影機模組模組STM32驅動單晶片電子學習整合999-09329 NRF24LE1 無線傳輸模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單晶片電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第3版

為了解決單晶片電腦的問題,作者霍孟友 這樣論述:

STC15F系列單片機在8051內核的基礎上擴展、提高了晶片性能,片上資源豐富,速度高,抗靜電,抗幹擾能力強,而功耗低,價格低,能滿足一般實際應用要求,可謂名副其實的單晶片電腦。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第3版)》選擇STC15F系列單片機作為主講機型,從微型電腦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出發,系統介紹了STC15F系列單片機的片上硬體資源,包括CPU、記憶體、引腳功能、中斷、計時器/計數器、模數轉換器(ADC)、非同步串列通信、常用串列匯流排、可程式設計計數器陣列等,詳細介紹了STC系列單片機組合語言指令以及C語言C51系統的程式設計方法,並編寫了綜合應用章節。書中的多數舉例使用了彙編、C語言雙

程式設計對照。此外,為便於學習單片機,特編列了相關基礎知識附錄,以供查閱。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第3版)》主要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教科書,也可作為單片機應用、電子設計愛好者的參考書。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單片機基礎1 1.1微型電腦概述1 1.1.1微型電腦的由來1 1.1.2微型電腦的基本結構2 1.2單片微型電腦3 1.2.1單片機的概念3 1.2.2常見的單片機3 1.2.3指令、程式和程式設計語言4 1.3STC系列單片機5 1.3.1STC系列單片機的發展歷史5 1.3.2STC系列單片機的命名規則6 1.3.3單片機的開發流程

7 1.4本教材的特點8 習題與思考題8 第2章STC15F系列單片機CPU記憶體和引腳9 2.1STC15F系列單片機的性能概述9 2.2STC15F系列單片機的CPU10 2.3STC15F系列單片機的記憶體配置12 2.3.1程式記憶體12 2.3.2片內基本資料記憶體(基本RAM)13 2.3.3片內擴展RAM16 2.3.4片內資料Flash記憶體(EEPROM)16 2.3.5片外擴展記憶體或外設16 2.4STC15F系列單片機的引腳17 2.4.1STC15F系列單片機的封裝與引腳分類17 2.4.2STC15F系列單片機的I/O19 2.4.3STC15F系列單片機I/O的

應用24 2.4.4STC15F單片機三匯流排擴展外部RAM26 2.5STC15F系列單片機的時鐘、重定與省電模式27 2.5.1STC15F系列單片機的時鐘27 2.5.2STC15F系列單片機的重定28 2.5.3STC15F系列單片機的省電模式30 習題與思考題31 第3章指令系統和組合語言程式設計32 3.1指令的形式、分類與格式32 3.1.1指令的形式32 3.1.2指令的分類33 3.1.3組合語言指令格式33 3.2定址方式34 3.3指令系統36 3.3.1資料傳送指令37 3.3.2算數運算指令41 3.3.3邏輯運算指令45 3.3.4控制轉移類指令47 3.3.5位

元元操作指令52 3.3.6指令總結54 3.4虛擬指令與組合語言程式設計56 3.4.1虛擬指令56 3.4.2組合語言程式設計57 3.5組合語言程式設計實例58 3.5.1順序結構程式設計58 3.5.2分支結構程式設計59 3.5.3迴圈結構程式設計61 3.5.4查表程式設計64 3.5.5副程式設計65 3.5.6數碼管顯示和鍵盤掃描程式設計66 習題與思考題72 第4章單片機C語言程式設計76 4.1單片機C語言設計方法與特點76 4.1.1單片機C語言與組合語言對比76 4.1.2單片機C語言特點77 4.1.3單片機C語言開發環境77 4.2C51資料類型與運算式79 4.

2.1C51資料類型79 4.2.2C51常量與變數80 4.2.3C51的存儲類型和存儲模式81 4.2.4單片機內部資源的C51定義83 4.2.5運運算元與運算式及其規則84 4.3C51流程控制90 4.3.1C語言程式的基本結構90 4.3.2順序結構90 4.3.3選擇結構90 4.3.4迴圈結構92 4.4陣列94 Ⅹ4.4.1一維陣列94 4.4.2二維陣列95 4.4.3字元陣列96 4.4.4陣列與存儲空間97 4.5指針97 4.5.1指標的基本概念97 4.5.2指標陣列和指向陣列的指標變數98 4.5.3C51的指針類型98 4.6函數100 4.6.1函數的分類10

0 4.6.2函數的定義101 4.6.3函數的調用101 4.7單片機C51語言應用實例101 習題與思考題104 第5章STC15F系列單片機中斷系統105 5.1中斷系統概述105 5.1.1中斷的概念105 5.1.2中斷的用途106 5.2STC15F系列單片機的中斷系統結構107 5.2.1中斷源107 5.2.2中斷標誌寄存器107 5.2.3中斷允許及其優先順序控制111 5.3中斷回應過程115 5.3.1中斷回應條件115 5.3.2中斷處理過程115 5.3.3中斷回應時間116 5.3.4插斷要求的撤除116 5.4中斷服務函數及其應用116 5.4.1中斷服務函數格

式116 5.4.2中斷回應的短暫延遲117 5.4.3使用中斷的基本步驟118 5.4.4中斷應用實例118 習題與思考題123 第6章STC15F系列單片機計時器/計數器124 6.1計時器/計數器的工作原理與組成124 6.1.1計時器/計數器的工作原理124 6.1.2STC15F系列單片機內部計時器/計數器的組成126 6.1.3與T2相關的特殊功能寄存器128 6.2STC15F系列單片機計時器/計數器的工作方式128 6.2.1方式0129 6.2.2方式1129 6.2.3方式2129 6.2.4方式3130 6.3STC15F系列單片機計時器/計數器的應用舉例131 6.3

.1計時器/計數器應用初始化的使用要點131 6.3.2方式0的應用132 6.3.3方式1的應用134 6.3.4方式2的應用136 6.3.5方式3的應用138 6.3.6計時器/計數器在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140 6.4可程式設計時鐘輸出模組及其應用141 6.4.1與可程式設計時鐘輸出相關的寄存器141 6.4.2可程式設計時鐘輸出的程式設計實例142 習題與思考題143 第7章STC15F系列單片機ADC模組144 7.1模/數轉換器及性能參數144 7.2STC15F系列單片機內部ADC145 7.2.1STC15F系列單片機內部ADC的結構原理145 7.2.2STC15F系列單

片機中與ADC相關的寄存器146 7.3STC15系列單片機ADC的應用149 7.3.1ADC模組的使用要點149 7.3.2A/D轉換應用舉例150 習題與思考題158 第8章非同步串列通信技術UART159 8.1串列通信基礎159 8.2STC15F系列單片機的串列通信 介面162 8.2.1串列1的相關寄存器162 8.2.2串列1工作模式167 8.2.3串列1的串列傳輸速率設置175 8.2.4多機通信176 8.3串列1程式設計使用要點177 8.4串列1通信應用舉例178 習題與思考題189 第9章常用串列匯流排及應用190 9.1SPI匯流排介面及應用190 9.1.1

SPI簡介190 9.1.2STC15F系列單片機的SPI193 9.1.3SPI介面的使用要點197 9.1.4SPI介面應用舉例197 9.2I2C匯流排203 9.2.1I2C匯流排概述204 9.2.2I2C匯流排資料的通信協定204 9.2.3I2C匯流排的使用要點206 9.2.4I2C匯流排應用舉例206 習題與思考題221 第10章STC15F系列單片機可程式設計 計數器陣列222 10.1PCA模組結構與特殊功能寄存器222 10.1.1PCA模組結構222 10.1.2PCA模組的特殊功能寄存器223 10.2PCA模組的4種工作模式227 10.2.116位元元軟體定時

模式227 10.2.2高速脈衝輸出模式231 10.2.3輸入跳變捕獲模式235 10.2.4脈寬調製(PWM)輸出 模式239 習題與思考題243 Ⅺ 第11章STC15F系列單片機綜合 應用244 11.1單片機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法244 11.1.1軟/硬體功能邊界劃分244 11.1.2硬體系統設計245 11.1.3軟體系統設計246 11.1.4整體抗擾性設計246 11.1.5模擬與調試247 11.2應用舉例249 11.2.1單片機對步進電動機的控制249 11.2.2單片機對生產線物料拾取的 檢測控制254 習題與思考題260 附錄261 附錄AKeil μVision

4整合式開發環境261 附錄BSTCISP線上程式設計軟體266 附錄CSTC15F系列單片機寄存器定義 文件STC15.INC內容267 附錄DSTC15F系列單片機寄存器頭 文件stc15.h內容271 附錄E邏輯符號對照表276 附錄FSTC15F系列單片機指令表277 附錄GASCII碼表282 附錄H常用元器件283 參考文獻289

陸空聯網導遊系統

為了解決單晶片電腦的問題,作者林琪恩 這樣論述:

摘要.................................iAbstract.................................iii誌謝.................................v目錄.................................vi表目錄.................................ix圖目錄.................................x縮語表.................................xvii第一章 緒論.........................

........11.1前言.................................11.2研究目的與動機.................................2第二章 文獻與技術探討.................................42.1文獻探討.................................42.2相關技術.................................62.2.1 5G.................................62.2.2物聯網...............................

..11第三章 系統架構.................................153.1架構與應用.................................153.2旅客穿戴裝置.................................173.3導遊平板監控系統.................................183.4聯網通訊與無人機搜救系統.................................203.4.1機體裝設.................................223.4.2單晶片電腦-Raspberry PI...

..............................233.4.3飛行控制電腦-Pixhawk 4.................................253.4.4無人機之微電腦-Arduino MEGA 2560 PRO.................................28第四章 硬體設計.................................304.1微控制器單元.................................304.1.1 disPIC30F.................................304.1.2驅

動電路.................................324.2感測器單元.................................334.2.1全球衛星定位系統.................................334.2.2單晶片電腦夜視攝影鏡頭.................................374.2.3溫度感測計.................................394.3通訊單元.................................414.3.1 5G通訊系統 ...................

..............414.3.2 ZigBee無線通訊.................................444.3.3 ZigBee網路層協定.................................454.4電路設計.................................474.4.1 Altium Designer.................................474.5 3D列印.................................54第五章 軟體設計................................

.565.1 旅客穿戴式裝置.................................565.1.1 MPLAB IDE.................................565.2導遊監控平板.................................585.2.1 整合開發環境Visual Studio IDE Visual C#.................................585.2.2溫度計.................................585.2.3 姿態儀...............................

..595.2.4航向指示計.................................595.2.5 離線地圖(Gmp.NET).................................605.3 聯網通訊與無人機搜救系統.................................625.3.1人機介面實現.................................625.3.2網頁伺服器架設.................................625.3.3網路資料庫架設.................................635.3.4無

人機資料擷取系統.................................655.3.5資料庫管理工具.................................665.3.6管理工具.................................67第六章 系統功能設計.................................686.1穿戴式裝置設計流程圖.................................686.2導遊監控平板裝置設計流程.................................706.3聯網通訊與無人機搜救系統設計流程....

.............................72第七章 系統測試.................................747.1地面ZigBee傳輸距離測試.................................747.2 ZigBee和5G聯網測試.................................777.2.1 5G資料接收測試.................................777.2.2 ZigBee資料接收測試.................................807.2.3 5G即時影像........

.........................827.3 無人機飛行與搜尋測試.................................837.3.1 近距離搜尋測試.................................837.3.2 遠距離搜尋測試.................................847.4 GPS接收測試.................................877.5 緊急求救延遲時間測試.................................89第八章 結論..........................

.......90參考文獻.................................91Extended Abstract.................................94

基於電子差速控制之分散式電動車車道維持系統研製

為了解決單晶片電腦的問題,作者陳祐霖 這樣論述:

在未來,路面交通工具逐漸會加入自動駕駛功能,在建構一套智慧車輛系統上,車道辨識將會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本文建構的電動車主要控制系統為微型單晶片電腦¬¬,並搭載外掛視覺鏡頭來做影像辨識,車輛的運動方式採用輪轂馬達無轉向機構。以實現智慧車輛而言,在車道上的維持即時修正轉向是車道辨識極其重要的研究核心。本論文選擇以藍色道路線和白色路面作為實驗環境,利用開源程式OpenCV以及Python建構軟體系統,影像利用HSV色彩空間轉換,邊緣偵測處理,霍夫轉換後,計算兩側道路平均斜率,以獲得轉向角度為目的,進而命令馬達達成差速控制,以實現轉向運動情形。本論文探討運用鏡頭辨識轉向角度與轉向半徑,結合直流馬達無轉

向機構之差速系統,以實現電動車在路面持續穩定運作情形。實驗證實本研究所提之方法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