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心臟內科心律不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台大心臟內科心律不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慕純,吳妍瑩寫的 陳慕純醫師健康教室:跟診筆記與養生小語(活出健康快樂的自己!) 和RobDunn的 心臟:從演化、基因、解剖學看兩千年探索和治療心臟疾病的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台大首創同步治療 - 台灣醒報也說明:心臟內科 醫師賀立婷補充說,兩件治療方式單獨進行,並非新聞,但合併在一起卻是首創。她坦言,合併治療會延長手術的時間,內科醫師有儘量縮短時間的壓力,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合文學 和真文化所出版 。

美和科技大學 護理系健康照護碩士班 林碧莉所指導 郭靜慧的 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對於非預期心跳停止壓力反應與其影響因素之探討 (2019),提出台大心臟內科心律不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加護病房護理能力、非預期心跳停止、壓力反應。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蔡秀鸞所指導 吳欣儀的 冠狀動脈疾病患者治療成效之預測因子之探討 (2018),提出因為有 冠狀動脈疾病、治療成效、心絞痛、自我照護、服藥遵從性、憂鬱、生活品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大心臟內科心律不整的解答。

最後網站治療心律不整台大引進3D立體定位新技術 - 公視新聞網則補充:台大 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游治節表示,「偶爾會遇到一兩個,心律不整完全沒有辦法用藥物控制的病人,現在有這種技術,以後遇到類似的病人就沒有問題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大心臟內科心律不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陳慕純醫師健康教室:跟診筆記與養生小語(活出健康快樂的自己!)

為了解決台大心臟內科心律不整的問題,作者陳慕純,吳妍瑩 這樣論述:

年代電視『聚焦2.0』節目專題報導陳醫師的抗癌故事,網路吸引破百萬觀看數!   一本全方位關照身心健康的醫學實用書 (((( 歡迎來到陳慕純醫師的健康教室 )))) 30篇跟診筆記,貼近你我生活案例分享,提供病人學習的管道。 150則養生小語,啟發讀者如何找回身體健康,養成頭腦快樂!     送給深受自律神經失調所苦的你:   身體的改變需要通過「學習」,而不是透過「藥物」。   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是每個人都要努力學習的。     ◎醫師開很多藥給病人,   像農夫噴很多農藥種菜。     ◎醫師沒有引導病人走向健康,   就像法官審理案件,沒有伸張正義。     ◎你現在折磨身體,以後身

體就會折磨你。   你現在不關心癌症,以後癌症會關心你。   你現在不給頭腦快樂,以後頭腦就會快樂不起來。   你現在搞亂你的情緒,以後你的情緒就會搞亂你。     ▌關於本書   隨著醫療科技與衛生環境的改善進步,國人平均壽命逐漸增長,然而若是健康狀況與精神狀況不佳,反而折損活著的意義。     養生的道理其實很簡單,身體(身)的最高指令是健康,頭腦(心)的最高指令是快樂。健康的最關鍵因素是肌肉的彈性,快樂的最關鍵因素是頭腦的彈性,肌肉有彈性的指標是「會跳」,頭腦有彈性的指標是「會笑」。因此可以說「會跳又會笑」是健康快樂的鑑定因素。     「會跳又會笑」乍聽起來很簡單,身處資訊爆炸壓力緊繃

的現代人而言,卻不容易實現,它是必須透過自我學習與不斷練習的!     陳醫師強調,他的醫療重點在於,提供病人學習的管道,譬如養生茶、蔬果汁、療癒飲食、伸展、內核心呼吸、情緒管理、療癒意象等。用心學習的病患,很快就能抓到重點,因此也很快痊癒。     本書出自一位醫師對病人治療的熱情,使他研發「內核心呼吸法」,搭配養生茶飲,為國人提供學習健康的管道,打破依賴藥物的慣性,做到真正的痊癒。   名人樂活推薦     宋恭源(光寶集團董事長)   蘇一仲(大金空調董事長)   劉宗信(基勝集團董事長)   范忠昭(友勵企業集團董事長)   張金堅(台大醫學院外科名譽教授暨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洪一平(台大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教授)   黃英傑(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   黃陽興(蕭泰然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邱顯峯(國際知名靈性瑜伽導師)

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對於非預期心跳停止壓力反應與其影響因素之探討

為了解決台大心臟內科心律不整的問題,作者郭靜慧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 非預期心跳停止是在病人安全中,最容易有致命的危險性,然而在加護病房內的護理人員,當面臨此事件的發生時,所面臨的壓力反應,且又長期暴露在高壓力的環境當中,產生更高的工作壓力,此議題是需要被重視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加護病房護理人員能力對於非預期心跳停止之壓力反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研究設計 以南部2所區域及地區教學醫院內、外科加護病房及呼吸照護中心及燒燙傷中心為收案地點,為橫斷性相關性之研究設計,採方便取樣方式,收集2018年03月至2018年06月,有效問卷138份,以SPSS 22 for windows統計軟體進行線性迴歸統計分析。研究結果本研究加護病房護理人員

以女性占90.6%居多,平均年齡為34.2歲,護理總年資平均為11.3年、48.6%已婚、71.0%為大學學歷,在重症單位以組員居多64.5%、能力進階N2佔居多為27.5%、有參與加護病房訓練75.4%,ACLS在效期內佔(91.3%),且領有ACLS證書領照日距離收案日,平均時間15.7個月;並有63.8%的重症護理人員認為病人發生心跳停止為醫生所預期中;而過去一年中有遇過病人非預期心跳停止此事件者有(70.3%),其中以發生致命性心律不整為最多(44.2%)。對於非預期心跳停止所產生的壓力反應及因應行為,整體壓力反應整體平均為44.1、因應行為整體平均為58.3,而在研究發現壓力與護理總

年資與年齡(r=0.95、p=0.00)、最近領照至今(r=0.21、p=0.04)呈正相關;壓力反應會因教育程度而有差異(F=4.56、p=0.01),研究所教育程度之壓力反應顯著大於專科程度,亦顯著大於大學教育程度,且在ACLS證書是否在效期內(p=0.01),也對研究對象達統計上達顯著差異,即表示在領有ACLS證書且在效期內者,對於壓力反應的研究對象,顯示壓力越小;有無宗教信仰於研究對象因應行為中達顯著差異(p=0.03)。所以ACLS證書是否在效期內及因應行為,可有效預測壓力反應,其共同解釋變異量14%。研究建議 本研究所測得的壓力反應為整體環境中的壓力程度,對於非預期心跳停止此

單一情境中,所測得壓力反應為中上程度,又因此單一情境容易造成病人突然發生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所以應該讓所有護理人員參加急救課程是相對重要,建議將相關的急救課程以及壓力調適課程應於納入在職教育中,加強加護病房同仁應每兩年認證更新證照,推廣線上學習課程,增加知識技能才可降低護理人員因疏忽而導致的不良反應事件,確保病人住院安全。

心臟:從演化、基因、解剖學看兩千年探索和治療心臟疾病的故事

為了解決台大心臟內科心律不整的問題,作者RobDunn 這樣論述:

  ★人類的壽命就是心臟十億次的跳動   ★Amazon讀者4.5星熱情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推薦   洪惠風 新光醫院教研部副部長   林謂文 台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心臟內科醫師 好評推薦   為什麼人類心臟跳動的次數是例外呢?我覺得這本書就是在講這個奇蹟發生的歷史,它從遠古的背景講到了今天的發展,用生動的故事,現實的人性,讓我們了解人類打敗心跳次數魔咒的來龍去脈。——新光醫院教研部副部長 洪惠風   本書最大的特點除了內容豐富、引人入勝之外,也加入了一些特別的歷史故事等元素,讓神祕、令人難以理解的心臟醫學變得有些不同,感覺像是在聽故事或是讀一本有趣的小說。每一個章節段落在

還沒閱讀之前會令人期待及好奇,在閱讀內文時則享有獲取知識的快感,讀完後讓人回味無窮。——台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心臟內科醫師 林謂文   這本有趣的書就像心臟不斷地跳動著,讓人一旦翻閱了就停不下來。在作者的筆下,人類心臟手術的歷史和發展,就像心臟本身一樣引人入勝、讓人驚奇,且充滿了活力。——哈佛大學人類演化生物學系教授 Dan Lieberman   完美結合了科學、歷史和生物學,這本書讓人愛不釋卷,並且提醒了我們,所有的知識是一個巨人站在另一個巨人的肩上所建構出來的。——杜克大學演化人類學暨全球衛生學系教授 Charles Nunn   以人類如何理解和控制我們最重要的器官為基礎,作者在書

中交織了科學和人道主義迷人的故事。——麻薩諸塞醫院心臟中心心血管研究副主任 Aaron Baggish   這本書寫得清楚又好懂,收錄了許多醫學上迷人的奇聞軼事。所有對心臟、醫學史,或對醫學領域好奇的人,都應該讀一讀。——Science雜誌 Yevgeniya Nusinovich   心臟雖然只是一個推動血液流向全身細胞的簡單器官,然而圍繞著心臟的各種問題:先天性心臟缺口、心律不整、冠狀動脈阻塞、遠古人類基因轉變造成的心臟疾病、一生的心跳次數……至今仍是醫學努力解答的謎團。   作者透過外科醫生、基因學家的視角,從西元一二九年競技場外科醫師到二十一世紀的電腦模擬,帶領著讀者從棘手的心臟

問題開始,一路摸索,一一解開困擾心臟醫學的謎團。即使沒有醫學背景,每一章都能讓我們更認識自己那顆默默工作的心臟。  

冠狀動脈疾病患者治療成效之預測因子之探討

為了解決台大心臟內科心律不整的問題,作者吳欣儀 這樣論述:

我國在2017年十大死因別統計資料中,心臟疾病僅次於癌症排名第二名,其中又以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高居心臟疾病死因的第一名。CAD需要長期的治療和控制危險因子,以維持病人症狀之穩定性和生活品質,然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也會影響長期治療的結果,但少有研究有系統性的探討,因此本研究目的旨在於探討與分析CAD病人之治療成效及預測因子。研究方法:以方便取樣, 於雲林某地區教學醫院的冠狀動脈疾病收集118位病人之資料並進行分析。研究工具包括個案基本與疾病資料表、西雅圖心絞痛問卷、生活品質量表(SF-12中文版)、醫院焦慮與憂鬱量表、自我照護量表、服藥遵

從性量表和擔心復發量表。以SPSS for window 22.0套裝統計軟體進行建檔及分析。統計方法包括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次數、皮爾森相關性檢定、和多元線性迴歸分析等。研究結果: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68.12歲(標準差=10.98, range=37-87),男性(n=91,77.1%)和多數已婚(n=98, 83.1%)。33.9% 的CAD病人表示每星期少於一次曾發生過胸痛、胸悶或心絞痛。大部分病人生活品質感受佳,自覺健康狀態尚可(n=105, 89.8%),用藥遵從性高(n=90人, 76.2%)。以迴歸分析檢視生理構面生活品質之預測因子,結果顯示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口服藥物、一

年內非預期就醫、疾病感受度、自我照護可顯著的解釋生理構面生活品質29.9%的變異量,其中體能活動解釋17.3%、照護實際分數解釋6.9%、疾病感受度解釋5.3%、和教育程度解釋2.8%。而心理構面生活品質之預測因子則為性別、教育程度、平均收入、口服藥物、體能活動、自我照護共解釋20.6%的變異量,其中體能活動解釋11.4%、平均年收入解釋4.4%、教育程度解釋4.5%,和口服用藥總類解釋3.0%。自覺健康狀態之預測因子則為教育程度、婚姻、職業、工作、體能活動、和自我照護共解釋26.4%的變異量,其中體能活動解釋9.9%、自評照護解釋4.9%、職業解釋4.6%、婚姻解釋3.5%、和疾病感受度3.

5%。在憂鬱之預測因子則為疾病名稱、體能活動、自我照護可顯著的解釋憂鬱12.4%的變異量,其中顯示體能活動解釋9.1%、疾病感受度4.8%。本研究結果提供醫護人員治療和照護CAD病人之參考,以能提供病人更好的照護結果和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