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水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台南水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本地 The Place 02:台南 和Mandy(林奕岑)Jennifer(王承惠)的 MJ交換週記:京都‧台南的100個美好生活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南阿良水果店 - Tiersen 的四季形彩也說明:名稱:阿良水果店地址:台南市民生路一段129號電話:06-2203398 台南的民生路現在儼然成為水果冰店的一級戰區了, 在名店環伺之下,發現一間很乾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編集者新聞社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航運管理系 許文楷所指導 陳盈汝的 國際海運快遞之服務品質評估 (2019),提出台南水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運快遞、服務品質、模糊層級分析法。

最後網站在地人推薦鍋燒+剉冰,再來盤滷味和爆米花也不錯~迦南 ...則補充:台南 人的口袋鍋燒名單好幾筆,而位於南門路的『迦南水果店』是許多老台南人的口袋名單,迦南在台南也開了幾十年的時間了,小編在10幾年前讀書的時候還滿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南水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本地 The Place 02:台南

為了解決台南水果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看見 #最野最現代 的台灣   《本地》刊物的出版以記錄、編輯的方式探究城市真實深刻的面貌。   由四位編輯各自採集構成桃園、台南、屏東、台東四地生活風格的元素,集結成 4 冊內容豐富的地方誌。   無論你是剛接觸地方創生的入門讀者,或是想再進一步探尋生活意義的進階讀者,《本地》將透過新角度的編輯與採訪,替你找出在地生活的機會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出版起源:   隨著時代的演變,地方生活的面貌與可能性也隨之改變,《本地》團隊希望透過系列刊物的製作,引領讀者重新找回對於生活的感知能力,並進一步追求在地方生活的各種想像與可能性! 本書特色   本套書集合《本地 The Place

》系列刊物四本:桃園、台南、屏東、台東。以「時序、地方數字、地圖、經濟概況、習俗、用語」,深入淺出地介紹一個區域,抓出各項微妙而複雜的「地方事務」、從「經濟、商業活動、品牌」理解在地文化發展,以及「文化、設計、食物、旅行」與「居住者」的關聯。內容豐富、結構嚴謹,兼具人文與設計美感。   通過另一觀看角度,讓地方生活在頁面上促成讀者的知識旅行能力再提昇。提出不同的生活選項,創造讀者對「人」和「地方」的全新認知和想像。   由平面設計師葉忠宜擔任視覺指導與封面設計,本書以全彩印刷全書,如實呈現採訪路上的精彩攝影圖像與設計版面,提升紙本書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部分內容為英文摘要,提供給外文

讀者認識台灣的窗口。   編者簡介 總編輯/李取中   《The Affairs週刊編集》總編輯。原本是個網路人以「樂多新文創」獲得 2009 年網路金手指年度大獎。2010 年將The Big Issue Taiwan 雜誌這本源自英國倫敦的社會企業雜誌帶進台灣發行,同時經過重新編輯、定位後,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為核心精神,帶給愚人世代們對於雜誌形式以及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2017 年創辦「編集者新聞社」,發行以報紙為主要媒介的《The Affairs 週刊編集》,再一次挑戰傳統媒體營運的思維,期待辦一份屬於新世代的報紙,

同時以「訂閱人生中的第一份報紙」為號召,2018年在嘖嘖集資平台上取得極大的迴響。 藝術總監・封面設計/葉忠宜   現為平面設計工作室「卵形 oval-graphic」 負責人。曾策劃引進並翻譯知名字體設計師小林章數本著作《字型之不思議》、《歐文字體1:基礎知識與活用方法》、《歐文字 體2:經典字體與表現手法》、《街道文字》。2016年開始統籌製作字體排印設計雜誌《Typography字誌》中文版。2017年與城邦臉譜出版社成立設計書系「Zeitgeist」。 主編/胡士恩   淡江大傳系畢業,曾任《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主編、《Shopping Design

》資深採訪編輯、文創產業企劃。喜歡沉浸在構思企劃與實踐想法的過程,樂此不疲。   State of Mind 心之所向 發刊言 Foreword p.004 台南的時序 Calendar p.008 Overview 概論 台南的數字 Statistics p.011 台南經濟 Economy p.012 台南日常 Daily p.013 台南的地圖 Map p.014 Affairs 地方事務 地景 Landscape p.018 循著古蹟與城市紋理而來的公共建築 信仰 Faith p.020 祈福的力量,廟宇祭拜的起源與延續 廟埕新氣象,廟廟市集與大觀音亭興濟宮 飲食 Food p

.024 為水果提筆的一人編輯室 食物背後的餘裕和平衡 關於等待、緩慢與耐性的時間觀 台南的美味早餐 Business 經濟、商業活動、品牌 地方特色 Local Features p.034 虱目魚 尊重一尾魚的價值 關廟麵 承載地方記憶的日曬美味 地方品牌 Local Brands p.038 舊振南 揉進台南的講情重義 和明紡織 將地方風土織進布料 Culture 文化、空間 台南的文化空間 Cultural Spaces p.044 臺南市美術館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國立臺灣文學館 / 千畦種籽舘 台南的書籍 Books p.052 台南的音樂 Music p.054 台南

的電影 Films p.056 Design & Craft 設計、工藝 地方工藝 Local Crafts p.059 天冠銀帽 / 府城光彩繡莊/ 潘岳雄 / 左藤紙藝薪傳 / 信二竹店 設計與藝術團隊 Creatives p.070 唐草設計 / 都市藝術工作室 Travel & Food 旅行、食物 景點 Spots p.084 原台南水道 / 牛埔夢幻湖 咖啡店 Cafés p.088 甘單咖啡 / 曲屋咖啡 / 鬼咖啡 風格店 Shops p.094 鳥飛古物店 / 香蘭男子電棒燙 酒吧 Bars p.098 Bar Home / 蘿拉冷飲店 餐廳 Restaurants p.

102 阿霞飯店 / 島旬 書店 Bookstores p.106 林檎二手書室 旅宿 Accommodations p.108 U.I.J Hotel & Hostel / 謝宅 / 快活慢行 Living & People 當地生活、人 美好的人 Beautiful people p.124 顏振發 / 謝銘祐 / 葉東泰 / 李佳珊 / 廖于瑋 當地生活 Local Living p.136 謝欣曄 / 毛鈺婷 Edits 編選 主編之旅 Editor's Trip p.140 與文物修復師蔡舜任的賞鳥之旅 屬於台南的美好事物p.142 一棵供所有人乘涼的老樹 / 住在廟旁一晚的體驗

/ 一間從小吃到大的老店 / 與城市共存的老城門 / 在 傳統市場尋覓美味的樂趣 / 一間有陽光灑落的圖 書館 / 一間營業至近午夜的水果店 / 一份閃耀盛夏 光芒的芒果冰 / 距離市區只要 20 分鐘車程的大海 地方策展談 Curating Tainan p.148 台南文文仔火,埋藏在時光皺褶裡的文化重量 專欄 Column p.150 時代與台南 詹偉雄 編輯後記 Epilogue p.152 Plus 附錄 台南的伴手禮p.075 台南物產採集、便當計畫p.078 地方講座 The Talks p.115   序   台南市美術館二館在 2019 年一月底開幕了,由日本建築師坂

茂 操刀設計,以白色盒子層層堆疊為意象,地點就落在熱鬧的市中心,而當外地人以新地標一詞為台南定義這座建築時,走進 台南,你可能會發現不同的聲音——有的人以行動支持參與、 有的人持樂觀態度觀望、也有一些人早耕耘藝術領域多年,因此用更謹慎的標準檢視著。對我來說,這些對話都反映台南人對生活有很高的意識、自信與包容。   或許你也曾經感受過——在專賣一樣食物的小店,感受數十年如一日、把簡單做到極致的偏執;在只開特定時段的咖啡店,體會店主對保有生活節奏的不妥協;或在老店第三、四代身上,看見在傳承中求新求變的企圖心。這些態度的背後,是台南人對時間高度的掌握與理解,就因為懂得處理時間,這座即將建城 400

年的城市,時時刻刻望向未來。   採訪近一個月,我們在多數台南人身上都發現這樣的特質, 他們就像一顆種子、一棵大樹或一棟建築,用一段長遠、甚至 接近一生的時間,思考並探究自己與所在城市的關係,造就台 南讓人心神嚮往的特殊性格。   期待本書能讓讀者深入了解台南的不同面向,並對地方樣貌有更豐富的想像,進而把養分帶入生活,去感受、挖掘所處 之地的潛力與魅力。 《本地:台南》主編 胡士恩 為水果提筆,走遍鄉野的一人編輯室莉莉水果店 李文雄(前言)台南有一老產業名為「水果街仔」,街仔即台語的「零售」之意,水果街仔也就是水果店的意思,這裡的水果店密度之高,全台再也沒有他處可比擬。「水果店不是冰

菓室。」莉莉水果店第二代李文雄正言道,台南水果店講求以專賣為專業,從挑選水果、現打果汁到切盤,考驗著老闆的目色、刀功與調味。在一盤辛辣的薑糖蕃茄或一杯鹹酸甜兼有的甘草紅柚汁中,老闆所想表達的不僅是美味而已,更是在地獨特的水果文化李文雄出身水果世家,媽媽在南門市場賣菜、爸爸在青果株式會社工作,家裡也種甘蔗與哈密瓜,「哈密瓜從種下去到採收我都摸過,用眼睛看就能知道多甜,根本不用機器測。」談起水果,他格外有自信。原本在果菜市場做大盤生意,對他而言承接水果店其實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李文雄倒也看得淡然:「畢竟是起家厝,不能沒有人接。」他是標準的「生意囝仔」,小時候不愛唸書,更別說是提筆寫作;但在經營莉莉水

果店的數十年間,卻為台灣水果發行共 72 期的《莉莉水果有約》月刊;也因為熱心於古蹟與老樹的保存,他就著水果店位在孔廟對面的地利之便,總是將孔廟當成自家的後花園,從查文獻、讀石碑,甚至向耆老問出故事,親力而為地又寫下厚厚的一本《再見老樹、老樹再見》。談起當初創辦《莉莉水果有約》的起心,李文雄永遠忘不了是因為某一天,有位穿著旗袍的有錢太太上門買果汁,她點了餐後在騎樓下等,卻神色尷尬地催促道:「老闆你卡緊,我站這金歹勢!」這一句無心之語,令李文雄輾轉三日,他百思不得其解:「我也是正當生意,人家怎麼會有這種感覺?」在李文雄接手水果店之前,負責管店的大哥因為中風關係,已無力打理環境。他周詳審視堵牆內外

,廣告傳單貼得滿滿,心想「該是要提升了吧。」可他卻不如同一般人所想,純粹把環境打理乾淨就罷,而是思索著怎麼在水果店裡探究出一門文化。

台南水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台南冰店推薦】台南裕成水果店~綜合切盤水果好甜!大推旅人必吃的在地人氣冰店!現榨果汁好喝
-
#台南冰店 #裕成水果店 #綜合切盤
-
前幾天~艾蛙看了笑話!讓我想起可愛的台南。
笑話是這麼說的~~我們台南的天空都是棉花糖雲!?
-
坐下來吃一盤大塊的水果切盤,
蘋果、奇異果、木瓜、香瓜、西瓜、蓮霧,
新鮮又美味~~店家特製的梅粉,
更是畫龍點睛啊!
-
PS.影片拍攝於2020/11/3
-
裕成水果店
地址:700台南市中西區民生路一段122號
電話:06-2296196
營業時間:12:00~01:00 (週一公休)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
-
《台南美食旅遊》

老字號豆菜麵,徐復興製麵部。20元吃粗飽
https://youtu.be/eM-qMiRd0Qc

兩美理髮店,蓬鬆可愛如蒲公英的純手工鵝絨耳扒
https://youtu.be/_S2XNODCon4

六甲隱藏版小吃報你知!六甲市場(英)狗母魚酥羹
https://youtu.be/LuajO7GIVeo

六甲媽祖廟挫冰,遊客必點麵茶冰
https://youtu.be/MTs6XR2kWwI

永豐碾米廠(永豐米廠),用米袋手工縫製的喜事成雙購物袋
https://youtu.be/CmJywCg5oy8

義美香餅舖,古法製作的椪餅才15元!
https://youtu.be/sHOODz4mbGQ

泡芙阿嬤的古早味麵包店,30元鬆脆冰涼「隱藏版大泡芙」
https://youtu.be/_e9AFzBBBkE

樸的灣裡美食,40年老店,林記糕鴨店
https://youtu.be/rghRMHPPamo

-
❤ 艾蛙的社群 / 歡迎追蹤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iwa_hu/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iwa.vs.dollar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AiwaHualwa1919
My Blog:http://alwa1919.pixnet.net/blog
Website:https://www.aiwamkt.com/

❤ 歡迎合作洽詢 ❤
[email protected]

國際海運快遞之服務品質評估

為了解決台南水果的問題,作者陳盈汝 這樣論述:

臺灣地理位置特殊,與中國大陸間僅相隔著台灣海峽,適合發展海運快遞。本研究旨在評估國際海運快遞 (International Maritime Express, IME) 的服務品質。本研究首先以服務品質的相關理論為基礎並參考海運快遞的作業特性,來建立顧客端對IME的服務需求屬性 (Service Requirement Attributes, SRAs),其次,再應用模糊層級分析法 (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FAHP) 由海運承攬業者(顧客端)的觀點來評估這些SRAs的權重,並藉以制定IME之服務品質改善政策。最後,本研究以台北港國際海運快遞業

者 (Taiwan International Port Logistics Corporation in Taipei Port, TIPC-TP) 為例來進行實證研究。本研究之研究結果顯示,當前TIPLC-TP顧客端最重視SRAs為:「貨物遺失或毀損」、「準確交貨」與「確認托運人之需求」等;而TIPLC-TP可以從「工作排程」、「文件處理」及「現場作業」等作業程序優先改善。本研究結果可以提供給IME業者實務上的資訊,作為其制定服務品質改善之參考。

MJ交換週記:京都‧台南的100個美好生活

為了解決台南水果的問題,作者Mandy(林奕岑)Jennifer(王承惠) 這樣論述:

  京都x台南  最精彩的雙城對話   這是兩個女子在兩個古都好好過生活的真實感受   她們用心記錄100個日常的美好,你呢?   旅遊書總是告訴我們要望向遠方、立刻出發。但生活不在他方,而在當下。定居京都與台南的M與J,約定每週交換一次週記,以文字與攝影分享在地的生活風景與心情故事。不論路邊發現的美味小吃、巷弄偶然遇見的老屋、每年固定綻放的美麗花朵,生活在京都與台南,可吃、可看、可體會的人事物都被作者用心記錄下來。   內容既是深入的在地觀點,兼具旅行的新鮮感動。台灣人在京都、台北人在台南,兩位女子在異鄉生活,藉由書寫不僅認識自己居住之地,也重新認識自己。不只是旅遊書,更是一本細膩的

生活書寫。 本書特色   ★京都與台南的精彩對話。聽說台南跟京都很像,且聽兩位作者怎麼說?   ●都有在地的帆布包品牌:名氣響亮的一澤信三郎x老字號的合成、永盛帆布包   ●風雅悅目的京都刨冰宇治金時 x 擺滿當令水果切片的台南水果冰   ●日本鰻魚飯x台南經典美食鱔魚意麵   ●京都風的白味噌烏龍麵 x 台南度小月擔仔麵   ●進進堂咖哩配咖啡當早餐 x台南喝鮮魚湯當早餐   ●丸久小山園茶房的宇治抹茶 x 台南小巷裡的京都抹茶   ●中秋節,我們烤肉吃月餅,京都人搭龍舟遊湖賞月過中秋?   ★結合許多人嚮往生活的兩個古都:京都與台南。一週復一週,記錄一整年的美好。   本書依四季流轉

記錄一整年日常的美好。希望與讀者分享一種生活態度:只要用心,不管身在何處,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名人推薦   王浩一(作家)、王美霞(南方講堂創辦人)、李桐豪(作家)、徐玫怡(《交換日記》系列作者)、賴清德(台南市長)、Milly(旅行文字人)一致推薦   雙城的對話,點滴都是生活的書寫,台南與京都幽靜風雅的時空人情,透過兩位蕙心靈動的作者,譜成一首清新透亮的合奏曲。——王美霞(南方講堂創辦人)     曾幾何時「台南」變成了跟「京都」同然,光是以地名思緒飛馳就可以憧憬的地方。若只以「古老而美好」牽連兩地,結論似乎下得太輕易。或許都是擅於說故事的地方,能在時間累積和流動中細說

故事。故事沈澱在寺廟、巷弄甚或是質樸氣味內,讓人恍然觸碰怦然心動。   如此想來,生活在京都、台南,在故事中編織故事該是多引人嚮往。兩個女子M和J,在京都在台南,以輕盈的文字互說著季節的故事,如此日常卻是如此美好。該說正因為如此日常,所以更是美好。你我以文字在旁傾聽,也是幸福。——Milly(旅行文字人) 作者簡介 Mandy,本名林奕岑。   立夏之前出生,台灣高雄人。   曾任電台DJ、電視台行銷經理。   不安現狀、追求完美。嗜閱讀、愛藝術、喜遊歷。在歐亞美三洲二十多個國家留下足跡。   2011年夏日定居日本京都後,成了無比挑剔的抹茶控。   從茶道、花道、古寺與枯山水庭園中

,明白了唐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習得了大和民族尊重大自然的生活智慧以及獨特的美學意識。   沒事最愛揹著相機,在幽靜的巷弄裡穿梭著、在四季的美景中詠歎著、在風雅的茶房裡長坐著,細細體會千年古都的極致韻味。 Jennifer,本名王承惠。   蟬鳴的盛夏八月出生於台北 。   愛閱讀、旅行、美食與烹飪,曾一卡皮箱獨往歐洲遊歷21天。曾任廣告百貨業、壽險業活動企劃與多媒體行銷企劃。   2001年移居台南,開始在紅磚瓦、小巷弄靜靜感受的生活。從台南美食地圖與老屋靜巷的風景中,體會每日三餐與老店代代傳承中不凡的意義。喜歡漫無目的散步、以相機為眼拍下府都百年歷史中的花樹磚瓦、人物自然瞬間表情。   

自詡有美食鼻,甘願為美食奔走也愛為家人親自料理。愛台灣,血液裡有湘女多情的成分,哭點笑點都不高。愛是唯一信仰。   歡迎加入「MJ的古都交換週記」臉書粉絲團,   與在京都落腳的M和定居在台南的J一起品味兩個古都的日常美好。 推薦序 緣起 春 滿載父母心願的雛人形 014 酸甜思念蜜桃香016 吃不膩的抹茶冰淇淋018 就愛窩在文學咖啡021 啟動櫻花模式023 春日,花正綻放026 中午限定親子丼028 安平樹屋偷得半日閒031 理想的炭烤串燒034 一手掌握春之盛宴037 風吹雨打的狼狽賞櫻記039 緩步輕移茉莉巷042 京漬物044 讓生命美似夏花047 令人感覺生

命美好的麵包050 老米行的小點心053 本月限定琥珀流055 真誠純粹杏仁香058 象徵魚躍龍門的鯉魚旗060 樸實美味豬腳飯063 舞妓最愛冰淇淋066 冰冰涼涼古早味069 中華風拉麵vs.京都風白味噌烏龍麵072 充滿感謝的回味075 找到幸福滋味的蜂蜜專賣店078 令人想念的街角小店081 夏 吃了保平安的水無月086 豪邁地乾杯!089 足湯咖啡初體驗092 最美味的粽子095 京風宇治金時刨冰098 甜美水果心存感恩102 一輩子的帆布包106 親切實在的懷舊帆布包109 享受天婦羅與啤酒的季節112 林百貨風華再現115 夏日風物詩118 祕密都市花園 121 祇園祭的祈願1

24 亭仔腳吃茶127 土用的丑的日要吃鰻魚130 府城經典美味133 天滿宮市集136 內外皆美台灣文學館140 小學校變身143 絕對老派進興糖果行146 我的嵐山半日散策149 白色小屋裡的日常美好152 揮別夏日的五山送火155 鹽之有理的夕遊出張所158 日本一、世界一的精神161 時光隧道裡的小豆豆164 秋 同志社大學散步168 成大巷弄散步記行171 就愛吃壽司174 想吃就點的簡單美味176 搭龍舟遊湖賞月過中秋179 中秋享文旦182 童話般的農村185 四草綠色隧道188 美好的邂逅191 悠遊百年風華的庭園194 歲月淬鍊的咖啡香197 暖胃暖心鮮魚湯200 千年古都

的摩登入口203 老舊卻熟悉的台南火車站206 秋天的滋味209 花開有時,花謝也有時212 變身舞妓體驗214 拖鞋與木屐217 最傳統的潮牌220 撫平情緒細紋的咖啡香224 湯豆腐最高!227 飯桌上的家之味230 懾人心魂的楓紅美景233 黑面琵鷺返家237 洋人的茶道魂240 在地人的龜丹溫泉243 冬 京都的聖誕氛圍248 文學館前的聖誕點燈251 歲末年賀狀運動254 一個舒適溫暖的角落258 無病息災的大根炊物261 有方公寓264 終弘法市集268 代代傳承的味道271 京都新年集錦274 難忘舊時光278 京都限定伴手禮281 老店新生命284 把福氣吃下肚288 巷弄中

看見幸福291 面面俱到的情人節巧克力294 以愛相遇在情人節296 等待春天298 湯圓裡的團圓300 令人回味的雪中朝食303 不張揚的待客之道306 特別篇   丸久小山園茶房308 衛屋茶事312 附錄 店家資訊316 推薦序 居住旅遊的趣味 文∕徐玫怡   我是台南人,但讀書工作時往北部跑,接著又住在國外已經好久了。前幾年特別從法國帶著兒子回台南住兩年,重新體會這個我成長的城市。由於是重新品嘗,所以特別用心,每天大街小巷穿梭觀察。那些小時候騎腳踏車經過的路段以及後來被觀光炒熱的地點,我一一重新以新的眼光欣賞。這兩年我再度定位了我的故鄉,台南,一個以保持老來進步的城市。  

 開著我小小的車子載著兒子,手一下指東一下指西,跟兒子介紹:「這裡是媽媽的學校喔。」「阿嬤以前常包這一家的蜜豆冰回去給我們吃。」「我以前都來這邊吃涼麵,好,我們下車去吃!」   就是這麼隨性的在台南悠遊度日,重返的這兩年,讓我更加珍惜它。   所以當我閱讀著這位生活在台南的學妹發出的週記時,又讓我彷彿回到當初在阿勃勒大黃大黃色的樹蔭下陪兒子遊玩的情景。 學妹的週記真沒讓人失望,生活在台南可吃、可看、可體會的大大小小事物,應該都沒被她的週記漏掉。   回到法國的我,羨慕學妹能一直住在台南,可以逛得比我還仔細,吃得比我更多樣。羨慕她能在黃色阿勃勒大片如雨下的花瓣中等待下一場豔紅的鳳凰木盛開。

  而這本交換週記的書,還有另外一位學姊,住在我嚮往的京都。   京都只去過一次。一次當然是不夠的,以後肯定還要再去。當學妹的文章從台南轉到學姊的京都時,學姊筆下的京都週記,那一份生活的講究立即抓住我的注意力。   我對於京都的印象就是秀氣沈靜,小巷弄裡的人家總是能把周邊的植物栽植得優雅恬淡,對於生活細節之有心,我只能讚嘆。   讀著學姊的京都,我忍不住馬上畫重點,告訴自己下次去京都的時候沒有遺漏這些美好的景物。   京都台南、學姊學妹交換的生活書信,讓我跟著他們筆下的週記神遊,隨著書中章節春夏秋冬,遊歷在很熟悉和不熟悉的兩個古都中。我一邊想,這也是旅遊書吧!學姊學妹的居住旅遊,對

城市的介紹比觀光路線更深入。   學姊學妹一人一篇,這是互動式的寫作,雖然說份量除以二平均分擔,但是在往來的交換比對下,有選材的壓力和寫作風格的配合。在這點上,閱讀起來非常流暢,兩者相當平均和諧。我也喜歡每封信最末短短的幾句結語給彼此的祝福,每篇的祝福語都有那麼一點像離場前的芭蕾舞者,輕盈轉身輕點膝蓋後將肢體拉出優雅的弧度,指向對方,將讀者的目光拉向另一位即將進場的舞者。   這本交換週記,學姊學妹既跳著觀察居所城市的獨舞又攜手演出共同的舞台,台下的我們跟著輪流上場的古都生活品嘗兩地悠遊度日的趣味。 自序/緣起 Mandy x京都   有什麼地方,比京都更日本?   舞妓、春櫻、夏

綠、秋楓、和菓子、抹茶、京懷石料理,京都用絢爛的色彩,記錄著千百年來的四季流轉。   我是來到京都定居後才愛上京都的,之前曾極度憧憬去西班牙當一名佛朗明歌舞者。第一年挫折感很重,無論是環境適應、語言學習與感情生活,挑戰不斷。而且本來直爽、有主見的性格也必須收斂起來。那一年我常常回台灣取暖。   第二年,不服輸的我告訴自己: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心開路就寬,一切都不同了。我學著轉換心情和看事情的角度,拋開沈重的歷史包袱,重新認識、了解並接納大和民族,學習長處、包容差異。過程中,由衷的敬佩京都職人「看似淡定又專業至極」的完美主義精神。在他們面前,做起事來同樣求好心切甚至龜毛的我,簡直是小巫見大

巫。一年過去,京都滋養了我,讓我茁壯、開始綻放,終於有了落地生根的歸屬感。   喜歡攝影與書寫,卻不曾想過經營部落格。然而京都實在太精彩!因而生起了「好想寫」的念頭。這念頭之強,讓我馬上付諸行動。常聽人家說,台南之於台灣就像京都之於日本,既然要寫,何不一次把兩個古都一網打盡?何況我那定居在台南的學妹J,文采好極了!完成企劃案後我便興致勃勃的寫信邀她和我在Facebook上對寫《MJ的古都交換週記》。   雖然我和J在大學時代並不熟稔,但是透過臉書,早已注意到她有一顆慧黠的心和一雙靈巧的手,文字裡有溫柔、料理中充滿愛。感謝老天!畢業後斷了連絡的J欣然接受我的提議,於是在二○一三年二月,我們開

始每週透過文字與照片,分享彼此的心情故事。在J細膩的筆觸和影像裡,美好的台南鮮明生動。   無論台灣還是日本,書寫京都的專家好手多如繁星。然而當初我邀請學妹對寫兩個古都時,確實就有出書的企圖心,但只當成是努力的目標。沒想到這一天這麼快到來!交換週記約莫三個月後,機會就來敲門。木馬文化的編輯在臉書看到我們,經過幾次溝通後便簽定合約,預定等我們交換滿一年後集結成冊。而且簽約後,編輯並沒有干涉我們的內容走向,我和J還是照著原本的節奏,一週復一週,記錄著日常生活的美好。因此我可以說,這是一本忠實呈現我們努力融入在地文化,用心去看、去感受、在古都好好過日子的生活書。真心誠意獻給喜歡京都和台南的朋友們。

  校稿時,感恩之情一一湧現。感謝這一年多來在網路上給MJ許多鼓勵的朋友們以及編輯們的跨海協助。更要感謝我的爸媽。如果不是他們給我這麼多的愛和支持,我不會如此勇敢甚至任性的飛。最後,我要特別感謝N。因為有他,才有今日的我。 Jennifer x台南   離開家人、朋友,從台北移居台南,起初的日子並不容易。直到我試著以旅行的心情欣賞身邊的風景,才漸漸適應台南緩步慢活的生活氣味,並將生活記錄下來,當成遊記與朋友們分享。一開始的書寫是有些寂寞的,直到收到學姊的來信。 除了開心,還有些詫異。   M與我在學校時的交談次數,大概用手指數得出來。但透過Facebook,我早已注意到M有雙攝影之眼

,她的攝影作品常感動我,透過畫面體會著她想傳達的意境;開始書信往返之後,M也總能將我想隱藏在文字中的意涵挖掘出來,這種互相藏寶、尋寶的過程,讓所有的記錄增添更多趣味。   台灣人在京都、台北人在台南,兩個憨膽的女生各自生活在異鄉,M比我要面對更多的文化差異,我佩服她。書寫台南的前輩與專家很多,但這一年來我彷彿再次認識台南、認識自己,才發現自己愈寫愈投入感情,如果一路追本溯源,或許我的血液裡有部分根源於此。真實生活中的M與J都不是很含蓄的人,我們都會忍不住放聲大笑、生氣時用力怒罵,只是M可能比J細膩很多,就像「MJ的古都交換週記」粉絲頁上那兩雙木屐的照片,J比較像是歪歪的那一隻,有點脫線的個性

、做事很不堅持、總是半途而廢。M的持之以恆與朋友們不吝惜的鼓勵與回應,彷彿在我肩膀上大力拍著,才能完成這本書。   不論是路邊發現的美味小吃、巷弄轉角遇見的美麗老屋,或是每年綻放的鳳凰花、風鈴木、阿勃勒……,隨手拍下影像,記錄當下感受,文字重新梳理之後,將編織好的美麗分享出去,希望能與喜愛台南的你分享。終於,能夠將所有文字圖片集結成書,要謝謝好多人:周愛珠老師,是您教我在文字中找到溫柔,很想念您。Cat, Cherie, 你們是我一路上最好的傾聽者。BJ,你總二話不說就載我到處拍照採訪,任何時候給我最厚實的肩膀。   最後,這本書還要獻給天上的父親、哥哥,還有常常為我禱告的母親,以及我的寶

貝欣與廷,希望你們更愛這塊土地。   一步又一步,這是恩典之路。謝謝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