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多媒體動畫系分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另外網站想請問有哪些大學or科大的設計類群相關科系評價還不錯也說明:今年(102年科技校院四年制及專科學校二年制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分數一定會下降: ... 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462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多媒體動畫系=454 遠東科技大學 ...

長榮大學 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班 許哲強所指導 李孟錡的 國小教師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意願之研究-以臺南市國小為例 (2021),提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多媒體動畫系分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科技接受模式、數位學習、數位學習平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學傳播與科技) 崔夢萍所指導 沈金蓮的 運用動畫引導數學概念數位教材於補救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生柱體體積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動畫、補救教學、低成就學生、柱體體積、國小數學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多媒體動畫系分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登記分發最高最低分數查詢 - 仁愛高農則補充:1, 101, 一般生, 設計,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服飾設計管理系, 24, 24, 488.00 ... 13, 101, 原住民, 設計,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多媒體動畫系, 1, 0, --, --, --,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多媒體動畫系分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小教師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意願之研究-以臺南市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多媒體動畫系分數的問題,作者李孟錡 這樣論述:

科技的進步與新冠疫情影響,數位學習愈來愈被重視,本研究想探討臺南市國小學教師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之意願。分析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科技接受模式中的「認知有易性」、「認知易用性」、「使用意願」造成的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國小教師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意願之研究-以臺南市國小為例問卷」為研究工具, 回收225份有效問卷。使用SPSS資料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回歸分析,所得結論如下:一、教師「年資」為11-20年的教師比「年資」在10年以下的教師,對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的「認知有用性」認同度較高。二、「任教年級」為高

年級的教師比低年級的教師,對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的「認知有用性」認同度較高。三、教師任教「年資」為11~20年的教師比年資10年(含以下)的教師對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的「認知易用性」認同度較高。四、教師參加數位學習「相關研習次數」為4~6次(含以上者),比研習次數在1~3次者,對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的「認知易用性」認同度較高。五、男性教師在使用數位學平台輔助教學的「使用意願」高於女性教師。六、「任教年級」為高年級的國小教師在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的「使用意願」顯著高於低年級教師。七、教師參加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之「相關研習次數」在7次以上者,比研習次數在1~3次者,對於使用數位學

習平台輔助教學的「使用意願」較高。八、教師「每日平均上網時間」在4小時(含以上)者,對於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的「使用意願」較高。九、教師對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的「認知有用性」愈高,對「使用意願」的影響愈高。十、教師對使用數位學習平台輔助教學的「認知易用性」愈高,對「使用意願」的影響愈高。

運用動畫引導數學概念數位教材於補救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生柱體體積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多媒體動畫系分數的問題,作者沈金蓮 這樣論述: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世界各國都很重視數學教育,幾何教育更是小學數學課程中重要的一環。相關研究發現,高年級學童在學習柱體體積時,會產生一些迷思概念以至於學習成效低落,適當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有助於學生幾何課程學習。本研究以動畫呈現解題過程,並運用PowerPoint (PPT)的圖形拖曳、組合等功能,提供低成就學生柱體體積學習。本研究目的旨在運用PPT動畫引導概念數位教材於國小六年級低成就學生學習柱體體積之補救教學,並探討PPT動畫引導概念數位教材對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及迷思概念之影響。本研究採個案研究,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生三位,研究資料包括柱體體積形成性與總結性概念評量卷,

以及觀察記錄分析。教學實驗共進行5週,每週進行2次,每次30分鐘,共進行300分鐘。實驗教學進行流程為:在一般數學課堂授課後,先對實驗學生進行概念前測;於補教教學時,讓學生觀看PPT動畫數位教材及操作練習題,教師檢視學生操作內容,並教學介入指導學生錯誤概念;進行後測之後,據此再次介入指導學生修正錯誤概念。研究結果如下:一、 在柱體體積形成性評量方面,三位個案在柱體體積形成性評量前5個體積概念(長方體、三角柱、四角柱、圓柱、重疊體積)皆有明顯進步,在較高層次的5個體積概念學習(切法體積、補法體積、中空體積、無蓋容器體積、文字題體積)之進步表現較不一致。二、 在柱體體積形成性評量方面,三位個案

在前後測卷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無顯著差異。三、在學生錯誤概念方面,三位個案進步較多的概念如下:1. 判斷底面並找出正確的柱高,並運用「底面積×柱高=柱體體積」的概念,列出算式及計算柱體體積。2. 能根據幾何圖形定義,判斷出平面上立體圖形正確名稱,列出適當算式。3. 學生能根據柱體形狀判斷出題目中所需計算柱體的數值,並能理解列式之意義。但對於中空柱體體積、無蓋容器體積的計算仍有困難。四、對學生體積學習迷思概念最有效的教學方式為:經常性提問、觀看動畫及PPT 練習檔引導過程以及具體觀察。五、三位個案在總結性評量上,能精熟「能使用正確數字列式」、「能正確判斷底面 與柱高」、「能使用切

割與補法技巧計算體積」概念。本研究結果可做為教師未來實施體積補救教學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