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手術成功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口腔癌手術成功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明庭呂旭彥寫的 整形外科史話:台灣醫療史中最精雕細琢的一段故事 和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的 TOP 醫療在台灣:SNQ認證專科醫療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口腔癌- 癌症簡介- 癌症防治- 民眾服務 - 國泰綜合醫院也說明:返回癌症防治返回癌症簡介口腔癌口腔顎面外科林宏政主任、李嘉鐸醫師、游竣傑醫師整形 ... 近年來顯微手術的進步,大大提升了顯微游離皮瓣的成功率。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有故事 和商顧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李仁貴所指導 林昭華的 影像心率偵測技術研發並應用於自由皮瓣術後評估之可行性研究 (2019),提出口腔癌手術成功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由皮瓣、光體積變化描記圖、差值權重演算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楊騰芳所指導 邱文寬的 整形重建手術成果分析及降低併發症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併發症、整形重建手術、頭頸癌、乳癌、慢性傷口的重點而找出了 口腔癌手術成功率的解答。

最後網站口腔癌第4 期48 歲黑手勇敢抗癌10 年 - 台中榮總則補充:口腔癌 第4 期患者5 年存活率僅約20%至30%,陳姓司機罹癌嚴重,沒有花太多時間難過就決定要. 勇敢面對、積極抗癌,「活命比較重要,我還要活很久!」接受手術切除2/3 以上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口腔癌手術成功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整形外科史話:台灣醫療史中最精雕細琢的一段故事

為了解決口腔癌手術成功率的問題,作者陳明庭呂旭彥 這樣論述:

  整形外科是「外科進階版」,更絕非坊間一般所謂的「醫美」所能比擬。釐清整形外科與醫美的差異,為本書的基礎目的。而最重要的目的則是傳承醫療人文的精神,即透過第一手的訪談,忠實記錄台灣整形外科的歷史演變與關鍵人物,及其過程中寶貴師道的傳承、醫學專業的分享,包含了對整形外科史、醫學倫理、醫病關係、醫療與社會乃至與國家的了解和探索。   期望透過醫學人文的傳承、感人事蹟的傳愛,以及醫藥專業的傳播,讓台灣的整形外科人才得以延續下去,並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本書特色   一本理性兼具感性的醫療史書,從認識台灣整形外科的起源,到了解改變患者一生的敬業整形外科醫師與詳盡的醫療技術演進,看見台灣醫療

的奇蹟與未來。   《整形外科史話》完整記錄下台灣近半世紀的整形外科故事,當中集結超過18間醫院、採訪近40位整形外科醫師,用兩年的時間得以完成。 作者簡介 陳明庭   陳明庭血管瘤基金會董事長、臺大整形外科兼任教授 呂旭彥   紐約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國泰綜合醫院顧問醫師 推薦序 傳承醫療人文的精神──邱文達 期許共創下一個五十年整形外科榮景──陳建宗   作者序 提供年輕一代瞭解台灣整形外科──陳明庭 莫忘初心──呂旭彥   緒論   第一章/發展沿革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1971-1975 播種期 第三節  1976-1979 發芽期 第四節  1980-1985

組織期 第五節  1986-1990 轉骨期 第六節  1991-1996 躍升期 第七節  1997-2012 危機期 第八節  2013-2018 轉機期   第二章/全臺重鎮 第一節  臺北榮民總醫院 第二節  三軍總醫院 第三節  馬偕紀念醫院 第四節  長庚紀念醫院 第五節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第六節  臺大醫院 第七節  臺中榮民總醫院 第八節  國泰綜合醫院 第九節  奇美醫院 第十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第十一節 慈濟醫院 第十二節 成大醫院 第十三節 高雄榮民總醫院 第十四節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第十五節 義大醫院 第十六節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   第三章

/醫學會史 第一節  積蓄動能 第二節  發光發熱 第三節  展望未來   第四章/編輯後記 第一節  結語 第二節  訪談紀錄 第三節  【附錄】創始會員名冊   推薦序 傳承醫療人文的精神 邱文達/前衛生福利部長、現任臺北醫學大學榮譽教授   如同現代台灣史,細數台灣整形外科的發展歷程,既是豐富多元,更是人才輩出。   在《整形外科史話》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醫界前輩的蓽路藍縷、整形外科醫師的孜孜矻矻,也因而充分的理解:台灣整形外科醫學的卓越表現,在國際間享有極高的盛譽,其來有自。   以2015年6月發生的「八仙塵爆事件」為例,塵爆瞬間造成499名燒燙傷病患,近300名燒燙傷

患者平均燒傷面積大於40%,台灣整形外科醫師「集體總動員」,群策群力,寫下了死亡率3%的世界紀錄。台灣整形外科醫術之高超,由此可證。   更難能可貴的是,出版《整形外科史話》的積極目的,是為了傳承醫療人文的精神,期望透過第一手的訪談,忠實記錄台灣整形外科的歷史演變與關鍵人物,及其過程中寶貴師道的傳承、醫學專業的分享,包含了對整形外科史、醫學倫理、醫病關係、醫療與社會乃至與國家的了解和探索。 推薦序 期許共創下一個五十年整形外科榮景 陳建宗/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   整形外科在所有外科次專科中是最慢發展的一門專科,它的發展有其歷史背景,經歷了數位前輩的努力,不僅能在外科界發光發亮,

而且更細緻發展成更多的次專科,包括顱顏外科、顯微外科、燙傷、肢體重建以及各類的美容外科。這本書所描述的內容就是在傳達台灣整形外科的發展史,包括了最早期的羅慧夫醫師、陳明庭醫師、蔡裕銓醫師、林秋華醫師等,都是在國外學有專長而把國外所學的技術帶回台灣貢獻國人。   本書難能可貴在於耗時兩年多,從南到北訪談各訓練中心學者及會員,收集匯整資料,完整描述台灣整形外科四十年的發展史及各個訓練中心的養成及成長過程,書的內容與所有會員息息相關並緊密結合,讀了本書仿彿進入時光隧道,回味無窮。「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應」,藉由此本書來傳遞前輩的奮鬥與傳承精神,來期許所有整形外科界的同仁,大家

互相提攜合作,持續技術創新,共同創造下一個五十年整形外科的榮景。 導讀 真正的「整形外科」不只是整形   近年來,打著「整形美容」為名的醫美診所紛紛成立,也讓社會大眾誤將「整形外科」與「醫美整形」畫上等號。整形外科與醫美整形產生錯誤對等的連結,可歸咎於現行政策的不完整。因為政府醫師公會成員中,整形外科比例僅佔不到2%,無法排除選票壓力,規範醫美執刀的醫師必須具備整形外科的專科證照,也因此衍生許多醫療糾紛和爭議。   事實上,在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所設立的26個專科醫師範疇中,「整形外科」是第18個專科,但並沒有「醫美專科」。衛福部針對整外科專科醫師甄審,訂定有嚴格的標準,首先要取得外科專科

醫師資格,在醫院經過至少三年一般外科訓練(例如急診室、傷口處理、燒燙傷照護、外科手術),並加上在衛福部認可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經過至少三年的整形外科專科訓練後,再有一篇原始論著刊登於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雜誌才能取得甄審資格,同時還得通過兩次專科醫師考試,且發表過學術論文,獲得衛生福利部核發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證書後,才算是具備完整的整形外科資歷。在衛生福利部嚴格把關之下,一年僅發出約二十幾張整形外科醫師證照,拿到專科醫師資格後,真正的考驗學習也才開始,必須經過一次又一次臨床的實際經驗,才能充分掌握專業領域內的各種疾病或狀況,尤以更需加上美學的歷練以至爐火純青的境界,方能做好美容整形的案例。

  如今,整形外科可說是全台最風光也最熱門的一個科別,然而,回顧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在1982年成立的歷史,卻也經歷過一番萬事起頭難的波折;在諸多前輩的審慎擘劃、奔走努力之下,終於開創出一條大道,到現任的陳建宗理事長,亟待後繼者能夠一棒接續一棒,予以發揚光大。 作者序 提供年輕一代瞭解台灣整形外科 陳明庭/陳明庭血管瘤基金會董事長、臺大整形外科兼任教授   雖然歷史僅是一個記憶,既可鑑往知來,並提供年輕一代瞭解台灣整形外科之起源,亦可當作未來進步發展的參考。本書內容期盼是能夠中立公平的交代歷史,不希望對任何人事物有所推斷或評論。   整形外科的起源是來自外觀的美容及功能維持兩個出發點

來達到人生完美的目標,雖然過去老一輩的醫師當時相當反對把美容整形外科歸類在醫療的提供年輕一代瞭解台灣整形外科項目之內,但文明進步到某個程度後,能用醫療的立場來達成人類的審美觀,這樣的目標也並非壞事。過去大型的醫療重建工作,常常不計較美觀;然而現今注入美觀的元素卻非常的重要。   若是此書能帶給年輕醫師一些啟示,這是我們老前輩求之不得的事。本書內容如有任何錯誤或是不足的論述,還請各位多多指教。 作者序 莫忘初心 呂旭彥/紐約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國泰綜合醫院顧問醫師、副教授   整形外科醫師有很多機會可以鼓舞人心,這也是一份幸福的工作,前提是我們要具備一定的技術跟健全的心態。我們有沒有從心

底尊敬組織?是不是樂於把自己的時間奉獻給病人?是否全心全意求取新知? 當我們手術的時候,是否小心翼翼地執行每一步驟?   本書的出版,對我個人有三層意義,一是獻給恩師陳明庭教授,台灣整形外科前50年的歷史,影映出老師的大半生的功業;其次是獻給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700多位的夥伴,這是我們第一次完整地用自己的話,來述說我們的專業跟歷史。這是一個開始,相關的工作往後必定後繼有人接棒!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希望在學的醫學生及剛進入整形外科的醫師後進,瀏覽本書後,從中獲得啟發,有朝一日成為良醫,且莫忘初心。   當時那位年輕有為的外科醫師只知道,要「使用我的雙手,試著在愛中治癒別人,不論是他們殘破的心、

靈,或是身體。」   沒想到當年蝴蝶翅膀一揮,五十年來居然掀起了這麼大的漣漪。 「整形與重建外科」 真正的整形外科 提到整形外科,一般人大概都會聯想到隆乳、削骨、抽脂以及割雙眼皮等,事實上,美容醫學只是整形外科的一小部分。正統整形外科的工作範圍可分為六大範疇,包含先天性缺陷、手外科、一般及美容整形外科、頭頸部外科、燒燙傷與重建顯微手術。也就是說,整形外科涵蓋人體從頭到腳的範圍,從大面積的重建,到最精微的雕琢手術都在其中。 台灣整形外科在此六個領域都有優異發展:先天性缺陷的手術數量為亞洲第一,許多國外醫師紛紛前來台灣拜師學習;手外科斷指再接及重建的技術精湛,手術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一般及美

容整形外科手術發展質量並重,例如將食道移植至喉部重建的高難度手術以及「少奶奶」乳房重建手術,數量為亞洲第一;頭頸部外科領域中口腔癌切除重建的技術高超,涵蓋下頷骨咬合的重建,拯救許多檳榔文化下口腔癌患者的咀嚼功能;深耕多年的燒燙傷專業,則在八仙塵爆事件救治患者的成果上,以不可思議的高存活率,成為各國醫師觀摩研習的典範;重建顯微手術的多項創新技術與高成功率,連美國知名醫院皆派人前來觀摩。 這些項目都是台灣在全世界整形外科中引以為傲的貢獻,可以歸功於已經有35年歷史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目前全台共有18家訓練中心,加上各地整形外科醫師默默的耕耘,帶動了台灣整形外科的發展,使得台灣整形外科的評價

得以在世界名列前茅、聞名全球。 最嚴苛的訓練 淬鍊出最精良的技術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醫學和技術的集成、以及醫療需求的提升,整形外科成為一個醫學專科。整形外科的英文Plastic Surgery,依英文字義而言,是以「塑形」plasty 為核心,藉由形塑 身體各種組織、各個器官,達到彌補缺陷、重建機能、美化外觀的效果,進而提升求診人士的生理、家庭、職業、以及社會功能。整形外科醫師必須靈活運用各式儀器設備,並且全力專注於醫療技術的精進,以確保醫療效果能夠全面涵蓋求診人士的身、心、靈。 衛生福利部針對整形外科專科醫師甄審,訂定有嚴格的標準,完整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需要連續六年,是修業年限最長的

科別之一。歷年來,平均淘汰兩成的甄選者,每屆僅有約二十幾位醫師能夠取得認證。因此,要取得整形外科專科證照可謂是一件極不容易的挑戰。

影像心率偵測技術研發並應用於自由皮瓣術後評估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口腔癌手術成功率的問題,作者林昭華 這樣論述:

  台灣衛生福利部 107 年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乳癌及口腔癌位居第四與第五名,是不容忽視的疾病。其進行腫瘤切除手術後缺損的部位,為了避免影響外觀或基本功能會進行自由皮瓣手術。手術的成功率目前普遍為 97%,但是仍有 3% 的失敗個案。失敗機率雖然很低但若皮瓣壞死,則必須再進行一至兩次較大的手術,手術時間長達 7 至 8 小時。因此在自由皮瓣移植手術後進行監測、避免皮瓣壞死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自由皮瓣的監測往往依靠醫護人員的經驗或是專業儀器進行監控,難以及時的量測發現問題。加上醫護人員若是經驗不足容易誤判。本研究與花蓮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王健興主治醫生合作。提供非接

觸式影像分析心率作為判讀皮瓣是否壞死之方法,可避免接觸皮瓣引發感染。使用基於光體積變化描記圖(Photoplethysmography, PPG)原理之差值權重演算法(Difference Weight Multiplication, DWM)分析訊號進而取得心率,低時間複雜度有利於導入嵌入式系統進行量測。  實驗樣本採自由皮瓣術後之 36 例,以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 ECG)儀器量測出的心率與影像計算之心率數值進行比對。分析影像初期分為兩種畫質:1080p(1920×1080 pixels)影片正確率為 71%;與 720p(1280×720 pixels)正確率為

36% 低於預期。研究中探討影響量測的原因後加以改善後以 720p 錄製穩定影像分析,正確率:73% 並縮短量測的時間。

TOP 醫療在台灣:SNQ認證專科醫療指南

為了解決口腔癌手術成功率的問題,作者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這樣論述:

一場災難,讓台灣醫療的珍貴價值與深厚實力被看見!     TOP醫療在台灣-SNQ認證專科醫療指南   匯集急重症、心血管與中風、癌症治療、罕見疾病、人工生殖、失眠治療、器官移植…   救命時刻!  42個你一定要認識的頂尖醫療團隊!!     用盲腸也能移植變食道、聲帶!腸道變身男性生殖器、女性子宮頸,能重啟生育功能!     超過1,200例的活體肝臟移植、微量出血技術讓捐肝者平均失血不到200ml,讓肝癌末期患者重獲新生。     搶救中風! 60分鐘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挽救腦細胞,創國際間超高效率。     解決全球三千人心律不整問題,台灣心房顫動電燒術,成功率超越九成,世界第一。

    青少年最常見的惡性骨肉瘤,不用截肢,以自體骨重建,術後重新活跳跳!     乳癌切除、重建一次完成! 創新手術用小腹贅肉重建乳房,還能提高存活率。     胃癌不用怕! 內視鏡下剝離術30分鐘切除早期胃癌。     挑戰0.1公分顯微手術縫合,為610為患者接植回760根斷指,讓病患重「掌」人生。     精準定位、移植副甲狀腺,讓洗腎病患擺脫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造成皮膚搔癢、骨骼疼痛,提升生活品質。     3,600筆案例資料庫奠定資料庫,幫助嚴選健康胚胎,提高人工生殖活產率,讓不孕夫婦圓夣。     超過4,500例微創手術世界第一!治療婦科癌症不必開膛剖腹,創新自然孔道甚至找不

到疤痕、復原更快。     骨骼勸募率最高,移植手術累計超過一萬,全世界感染率最低、最安全的骨骼銀行。     由國內40多位醫院院長共同評選推薦42個台灣頂尖團隊!   讓全球病患不遠千里來台,吸引國際醫師願意排隊三年,親自來台學習醫術   世界最TOP的醫療團隊就在台灣。 名人推薦   台灣頂尖醫療團隊,值得您我按一個讚!   台灣的健保制度與高品質低成本的醫療受到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Paul Krugman 的極力推崇,本書選列生策會SNQ 國家品質獎醫療團隊,在各專科領域居世界頂尖的傑出成就,突顯國人是活在醫療的天堂。--許重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董事、SNQ 評審團召集人   

本書報導四十二個傲視全球的頂尖醫療團隊,代表醫界在專業崗位的用心及努力,以及在醫療的成就。醫學是利他的科學,絕大部分醫界人士竭盡腦力,不眠不休,搶救病人的生命,努力袪除痛苦,不只醫界,這是一份全體台灣人民足以引以為傲的醫學紀錄。--李源德/前台大醫院院長、SNQ 評審團召集人   本書推薦台灣醫療在品質和安全達世界頂尖級的特別傑出團隊,凝聚一股讓台灣幸福、讓世界確幸的力量。--陳明豐/前台大醫院院長   醫療技術的創新、進步是為服務更多的病人,生策會將臺灣高品質人性化的醫療服務資訊,彙編成輯與讀者分享,值得推薦。--黃冠棠/台大醫院院長   假使您周遊列國,一定可感受到台灣醫療系統的棒、

費用合理、技術高超,但國人往往並不特別感受到。生策會特別出此書,介紹台灣頂尖醫療團隊,值得您我的肯定,請按一個讚!--侯勝茂/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院長   這本書呈現台灣醫界數十年來默默耕耘,挽救病患、維護健康的優質醫療,讓全世界看見台灣傲人的事蹟。--陳宏一/前三軍總醫院院長   參與十年評審,見高品質醫療,把關民眾健康;前輩努力心血,個個皆為標竿,為我醫界之光。--朱紀洪/前三軍總醫院院長   本書勾勒出台灣醫療人員,為達成更高、更好、更人性的醫療境界,在繁忙的業務裏,找尋最有療效、最有效率、最佳整合的模式。--徐永年/台中市衛生局局長   身為台灣人,你可以藉此了解全人醫療落實在台

灣的現況感到幸福,並為多項在國際上亮眼的成就為台灣感到驕傲。--郭守仁/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   此書集結了台灣北、中、南、東各地的傑出醫療團隊,不僅展現世界醫療創新領先的地位,達到無以倫比的品質水準,更樹立起醫療的人品典範;價值非凡。--林俊龍/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執行長   台灣的醫療著重品質提升、社會關懷及創新,加上各醫療團隊的努力及生策會的大力推動,得到傲人的成績並受到國際重視,是台灣之光。--許勝雄/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   台灣醫療產業秉持創新改變,追求卓越之精神!多項醫療技術已躍升世界水準,讓世界看見台灣,我們做到了!--賴文德/高雄醫學大學附

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   生策會推動SNQ 與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十年有成,使台灣的醫療安全與品質明顯提升,驗證了「鼓勵是動力,創新是成功關鍵」這句話,台灣醫療必然再跨進更卓越的境界。--張金堅/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院長   生策會在過去十餘年推動SNQ 與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努力,在台灣醫界所發揮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正面力量。不僅讓台灣各醫院有呈現醫療特色的舞台,而且導引了各醫院朝向追求卓越的方向。--陳誠仁/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   「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已經成為全國醫療品質的標竿,也是所有醫療機構,積極爭取的最高榮譽。--陳肇隆/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院長   全民享受優

質的醫療照護,生策會是重要的推手。透過專家的深入瞭解,把全國最傑出的醫療團隊發掘出來,將最優秀的醫療成績,呈現給國人分享;讓台灣醫療,傲視全球!--林志明/國泰綜合醫院院長   導引百姓守護健康,記錄寶島卓越醫療,值得專業人士和一般國人品味珍藏。--張煥禎/壢新醫院院長

整形重建手術成果分析及降低併發症之研究

為了解決口腔癌手術成功率的問題,作者邱文寬 這樣論述:

1. 研究壹: 多次游離皮瓣手術在同一患者的口腔癌重建中是否安全? :結果和併發症分析頭頸癌患者的游離皮瓣重建可以提供可靠而有效的傷口覆蓋。在此,我們將介紹成果並分析多次游離皮瓣重建手術的併發症及危險因子。總共分析了40位共接受92個游離皮瓣的患者(42個初次游離皮瓣和50個二次游離皮瓣)。最常見的顯微吻合血管是對側表淺甲狀腺血管(68%)。初次和二次游離皮瓣最常使用的皮瓣是大腿前外側皮瓣(64.3%和62%)。二次游離皮瓣的成功率為92.0%,而初次游離皮瓣的成功率為92.9%,無統計學意義差異。女性與傷口延遲癒合,OR為90.91(95%CI 0.001-0.17,p = 0.00

1),糖尿病也有獨立相關性OR為31.14(95%CI 2.60-373.19,p = 0.007)。二次游離皮瓣並非任何併發症的危險因素。與初次的游離皮瓣重建手術相比,二次游離皮瓣手術是一種可靠的頭頸部重建手術方法,沒有造成更高併發症發生率。2. 研究貳:義乳重建中的義乳不正常運動(Animation deformity)之概述義乳不正常運動是一種以胸大肌收縮造成植入物變形移位的難看併發症。由於最近對該現象的重視提高,也引起了對胸大肌上乳房重建的風氣。但有關義乳不正常的原因和影響的研究有限。具體而言,沒有發現特定於患者的危險因素可導致義乳不正常運動。放置在胸大肌下和胸大肌切斷是與義乳不

正常運動嚴重程度相關的唯一圍術期因素。我們對義乳不正常運動的定量分析進一步讓我們對這種現象的有更多理解,在此我們結合當前的分類標準對此進行介紹。我們還將更廣泛地回顧有關義乳不正常運動的當前文獻,包括其成因,風險因素,對患者預後的影響以及當前的治療選擇。總體結論,在此類患者身上會造成情緒困擾的併發症,且大多數患者希望接受手術的方法,以免出現義乳不正常運動。治療選擇的方法從將義乳轉換到胸大肌上、或胸大肌分段切開術、或選擇性神經切斷,或肉毒桿菌毒素注射。3. 研究參:乳房重建中義乳不正常運動變形的定量分析義乳不正常運動的特徵在於,胸大肌下植入物的乳房重建術後,因胸大肌收縮造成植入物變形。由於現

有文獻缺乏客觀,定量的數據,無法測量和分析義乳不正常運動變形,我們試圖通過深入的客觀定量分析來補充主觀評估的誤差,對接受胸大肌下義乳重建術的患者進行前瞻性視頻動畫性分析。使用成像軟體對靜止和收縮狀態下的乳頭位移和輪廓變形的表面積進行定量。將動畫程度與乳房大小,身體質量指數,胸大肌切斷,併發症和放射治療進行比較。結果:分析了一百四十五例乳房重建(88位病患),乳頭平均位移為2.12±1.04 cm,乳頭平均位移向量為62.5±20.6度,皮膚輪廓不規則區域的平均面積比例為16.4±15.41%。術中胸大肌切開,平滑/圓形植入物和雙側重建與義乳不正常運動變形相關。我們以乳頭淨移位2公分為閾值和皮膚

輪廓不規則25%為閾值進行三級評分系統,在1級,2級和3級中分別佔41.4%和35.9%,在3級中佔22.8%。且不同評分者之間的認可度為89.5%(kappa = 0.84)。結論:本研究首次提出了乳房重建中義乳不正常運動的定量分析。由乳頭位移向量的幾何分析暗示了下側胸大肌肌節是導致義乳不正常運動畸形的主要來源。我們開發了相應的分級方式,提供一個標準化的方法,未來藉此方法來客觀討論不同研究。4. 研究肆:新穎的肌切開-莢膜切開術和肌肉內脂肪移植(簡稱McFat)治療胸大肌上義乳重建的軟組織缺損以義乳為主的乳房重建是美國最受歡迎的乳房重建方式,佔2017年進行的106295例乳房重建的8

2%。歷史上,義乳為主的乳房重建最初是在胸大肌上進行的,但由於高的皮膚壞死率,植入物的露出率和美容性差,因此不受歡迎。在過去的40年中,胸大肌下植入義乳法一直是首選的治療方法。然而,近年來,人們對胸大肌上重建很感興趣是由於胸大肌下重建的某些不良後遺症,即義乳不正常運動和術後疼痛增加,使得胸大肌上的乳房重建術重新出現。幸運的是,伴隨我們的新技術使胸大肌上重建成為可行的選擇,包括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和改善外觀。胸大肌上重建在美學上的一個關鍵缺點是在乳房上方會有挖空的變形。傳統解決方案是將脂肪轉移到上方的皮下空間。但是,在胸大肌上乳房重建中上軟組織極少(無胸肌),並限制了可以注射的脂肪數量,又會降低脂肪

的存活使得脂肪很難掩蓋植入物邊緣。為了改善這個美學問題,我們描述了一種新穎的肌切開-莢膜切開術和肌肉內脂肪移植(簡稱McFat)技術來解決此問題。具體來說,我們進行了結合莢膜切開術和胸大肌切開術,創建了一個高度血管化的新空腔,比傳統的薄且血管化程度低的乳房切除術上方皮瓣更適合脂肪移植。其次,為了能夠有更大的脂肪移植空間,本技術還因結合掀起胸大肌肌肉方式,而一併達到美化胸前上緣挖空變形。5. 研究伍:經足背蹠骨切除術治療慢性足底傷口的初步研究慢性足底潰瘍的臨床十分難處理的問題。壓力負荷常常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文中,我們報告了一種降低足底壓力的手術方法:經足背蹠骨切除術。 2011年3月

至2016年10月,台北萬芳市立醫院(台北醫學大學)對16例患有慢性足底潰瘍的患者進行了蹠骨切除術。通過足背切除約0.5〜1 cm長的骨頭。足底傷口僅用清創術治療或同時用皮膚移植。總共納入了16例平均年齡為57.81歲(標準差為11.6)歲的患者(男12例,女4例)。 15例患者(93.75%)被診斷出患有第2型糖尿病,平均診斷糖尿病時間為20.66年(5-30年)。平均糖化血紅蛋白為9.14(範圍5.2〜13.2)g / dL。平均足底傷口尺寸為5.72 cm2。四名患者(25%)需要接受平均植皮大小為8.13平方公分。平均術後追蹤時間為15.2個月。足底傷口完全治癒共14例(87.5%),

平均癒合時間為2.14個月,併發症部分,沒有足底潰瘍復發,但是兩名患者於術後平均7.5個月發生了轉移性潰瘍(12.5%)。結論:經足背蹠骨切除術是減少慢性足底傷口壓力負荷的有效方法。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此方法來解決難題,傷口癒合率高,復發少。6. 研究陸:富含血小板血漿治療萎縮性痤瘡疤痕的輔助治療的Meta-analysis大量研究調查了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作為萎縮性痤瘡疤痕的輔助治療方法的作用。但結果卻不太一樣,並且沒有最新的Meta-analysis證實萎縮性痤瘡疤痕的治療。所以我們針對萎縮性痤瘡疤痕進行Meta-analysis,評估以PRP為輔助治療的副作用及改善效果。該研究遵循

PRISMA指南至2018年9月,使用PubMed,EMBASE,MEDLINE和Cochrane圖書館的電子數據庫對文獻進行了全面搜索。這篇評論包括七篇文章。所有已發表的研究都將PRP用作輔助療法。主要療法包括部分雷射療法和微針療法。改善效果評估可分為改善程度極改善分數。以改善程度來分析的文章共有五篇研究(249名參與者),改善程度有四個程度的改善(在此分析中,第3級和第4級被視為改善)。以改善分數來分析的文章共有四項研究(200名參與者),其中報告了平均改善得分。與對照組相比,PRP組的改善程度明顯較高(WMD = 8.19; 95%CI,4.32至15.5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