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大學課外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元智大學課外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莫瑞次‧柯敘訥,康拉德‧柯列弗寫的 廁所裡的心理學:每天14分鐘大師開課!人格障礙、拖延症、潛意識、吸引力法則……拆解100個最核心的心理學知識 和陶綺彤的 地震龍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PCuSER電腦人文化 和福地出版所出版 。

高苑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 蕭志清所指導 塗絲宜的 家長在疫情期間對安親班消費意願資料分析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小為例 (2021),提出元智大學課外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冠肺炎、安親班、知覺風險、消費意願、資料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田秀蘭所指導 陳姿蓉的 空檔年經驗對於成人初顯期個體生命意義感的建構歷程之紮根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空檔年、成人初顯期、生命意義感、紮根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元智大學課外組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元智大學課外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廁所裡的心理學:每天14分鐘大師開課!人格障礙、拖延症、潛意識、吸引力法則……拆解100個最核心的心理學知識

為了解決元智大學課外組的問題,作者莫瑞次‧柯敘訥,康拉德‧柯列弗 這樣論述:

暢銷書《廁所裡的哲學課》系列作 100堂讓人(自以為)恍然大悟的心理學課,廁所開學中! 若你有以下任一項特質,請立即翻閱本書: ☑每天都會蹲馬桶 ☑想讓人覺得自己很聰明 ☑想知道那個他/她到底在想什麼 ☑經常自問自己究竟為什麼要那樣做 ☑想了解心理學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平均來說,我們每天會花14分鐘蹲馬桶, 既然如此,何不善用蹲馬桶的寶貴時間,學點真正有用的東西? 你是否有很多疑問: 明明不想一拖再拖,為什麼卻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我已經夠棒了,怎麼其他人總是不懂我的好? 那個人為什麼那麼自私?這個人又為什麼那麼玻璃心? 繼哲學之後,你需要的是心理學,來替你解答內心那些糾纏許久,讓

你睡不好、悟不懂、又問不出的問題。 這次,柯聰明教授將再次出擊,將你所遭遇到的人生難題、人際障礙, 和其他各種如雜亂的毛線球一樣梗在心上的疑難雜症, 濃縮成100堂最精華的心理學課,讓你讀懂自己、讀透他人。 如果你們不幸錯過了廁所裡的哲學課,雖然這十分不應該, 那你就更沒有理由缺席這堂廁所裡的心理學,馬桶上不見不散! 知名心理學家,領銜受課 佛洛伊德、安娜‧佛洛伊德、赫曼‧羅夏 阿德勒、卡爾‧榮格、庫爾特‧勒溫 史金納、馬斯洛、卡爾‧羅傑斯、羅伯特‧席爾迪尼…… 100堂最核心的心理學知識 精神分析、防衛機制、五大性格、需求層次理論 人格障礙、第一印象、認知失調、智商和情傷 成就動機

、拖延症、六種愛情類型、黑暗三角人格 賽局理論、如何融會貫通心理學…… 隨書附綠 知名心理學家檔案+廁所平面圖 各大心理學理論解說(一看就懂) 人際相處建議(有效實用) 心理學期末考(附解答) 結業證書(已加蓋認證章) ★好評推薦 Vicky Ho/OMG這是心理學 版主 幹話心理學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璞成心理學堂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依首字筆劃序)

家長在疫情期間對安親班消費意願資料分析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元智大學課外組的問題,作者塗絲宜 這樣論述:

當前家庭結構轉變,父母親因為工作無法配合學校放學時間照料學童,又或者無力協助學童課後的學習,學童課後照顧需求日漸升高。於是,安親班成為提供國小學童課後輔導照顧的重要服務機構。然因新冠肺炎疫情於2019年底爆發後快速蔓延,民眾對疫情的擔心,以及政府防疫所採取的防護管理措施,許多行業都受到不小的衝擊,包含安親班業者也難以倖免。本研究主要探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小學童家長對安親班防疫措施、知覺風險、促銷活動與消費意願之關係,以高雄市某國小學童家長為研究對象,共發放372份問卷,有效問卷為338份,有效樣本回收率達90.8%,以SPSS 22.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歸納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結論:一、

安親班防疫措施是學童家長最為重視,且與消費意願成顯著正相關。二、家長對安親班知覺風險,是學童家長非優先考量安親班的因素,與消費意願成 顯著負相關。三、安親班促銷活動是學童家長次要重視,且與消費意願成顯著正相關。 期待透過本研究提供給安親班業者思考面對疫情所應規劃的因應措施,降低經營衝擊。

地震龍

為了解決元智大學課外組的問題,作者陶綺彤 這樣論述:

  大地震後,小晶的家被震倒了,只好暫時借住在大舅舅家裡,但是小晶認為一切災難都是地震龍造成的,卻從沒有人願意相信她,就在某一天晚上,小晶收到了地震龍送來的邀請函,究竟這是幻想?還是地震龍的另一個陰謀呢?     〈全彩版Q讀本〉是一套適合國小低、中年級小讀者閱讀的多樣性圖文書。內容豐富多元,不只能輔助小朋友的人際關係、增進生活認知、提升品格教育,也是一套引導創意思維的優良讀物。     多元題材、趣味閱讀──以小讀者喜好的多樣化趣味內容吸引注目,再依各書主題融入實用、具教育性的內容。   親切的漫畫圖像──以小讀者喜愛的Q版可愛漫畫圖像穿插於書中,增加閱讀樂趣。

  舒適的版面設計──以「輕鬆、無負擔感的閱讀」為企畫重點──每本皆不超過6000字、字級適中且附注音。   本書特色     (1)七位閱讀教育專家好評推薦。   (2)多樣化的趣味內容,融入實用的教育性主題。   (3)文中穿插可愛的漫畫圖像,增添讀者閱讀樂趣。   (4)字級大小適中並附注音,輕鬆閱讀無負擔。   (5)國小低、中年級以上適讀。   好評推薦     【來自閱讀教育專家的肯定】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助理教授—王怡云   閱讀〈Q讀本〉,就像經歷一段奇幻旅程,讓想像力飛揚了起來!    

 ▎臺南市新化國小教師‧天下雜誌閱讀典範教師—楊春禧   我們總是期待別人善待我們的夢想,因為「期待」,所以才有機會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因為「熱情」,所以才有動力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別小看一己之力,心誠則靈!集眾人之力,可以圓夢!我由衷的推薦這套充滿期待與熱情的童書。     ▎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李雪菱   進入〈Q讀本〉系列圖文共同演奏的世界,您也能在故事中人物的悲喜歡憂樂曲中學會等待、傾聽與看見。     ▎南投縣敦和國小輔導主任‧南投縣教育處創造力小組成員—施淑蓮   許許多多例證和科學研究,都肯定勵志故事對於孩子的心智成長、語言

發展和人際關係具有既深且廣的正面影響。小朋友的心靈是最純真的,小說的世界也是一樣,在故事中,宇宙萬物都具有人性,都可以成為故事的主角,樹、風、水……都有靈性,都會思考、都會說自己的話,甚至和萬物自由交談。   〈Q讀本〉的世界海闊天空,任你天馬行空、自由翱翔,那是一個迷人的世界,不僅小孩喜歡,就連童心未泯,擁有赤子之心的家長也一樣會喜歡!     ▎新北市修德國小教師‧作文名師—陳麗雲   閱讀,可以穿越時空,讓想像力展翅飛翔;閱讀,可以穿梭古今,讓自學力快樂馳騁。閱讀,其實是在學習分享多元的生命。築夢、追夢、圓夢是幸福的過程,那種充實的喜悅,是人生最大的滿足!

    ▎漢聲廣播電臺〈學習就是現在〉、〈心˙生活˙運動〉節目主持人—吳沂家   〈Q讀本〉系列呈現小朋友長大必備的美好品德及甜蜜經驗,清楚知道並且說出心裡的盼望,引領小讀者想像飛翔,讓生活如同變魔術一般充滿驚喜,不但小孩喜歡,連大人都愛不釋手。     ▎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授—劉瑩   想要讓夢想成真嗎? 請大家趕快翻開〈Q讀本〉,來進行一趟神奇之旅吧!

空檔年經驗對於成人初顯期個體生命意義感的建構歷程之紮根研究

為了解決元智大學課外組的問題,作者陳姿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索空檔年經驗對於成人初顯期個體生命意義感之建構歷程與內涵。研究者採用立意抽樣的方式,以10位在18—29歲時曾實踐空檔年者作為研究參與對象。研究者採用質性研究,以紮根理論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空檔年經驗對於成人初顯期個體生命意義感之建構歷程有四個階段:(1)生命的經驗與形塑;(2)面對生命困境的選擇與承擔;(3)衝擊的因應與意義感的轉化;(4)生命意義感的彰顯與影響。生命的經驗與形塑核心主題為生涯的發展、關係的經驗、生命的狀態。生涯的發展之內涵為:(1)生涯規劃;(2)課外活動的體驗;(3)就業的經驗;(4)轉折的契機。關係的經驗之內涵為:(1)成長背景;(2)內在需求與期待

;(3)人際模式。生命的狀態之內涵為:(1)無意義感;(2)獨立與自主的發展;(3)自我認同;(4)自我價值;(5)掌控感;(6)生活型態的認知。  面對生命困境的選擇與承擔核心主題為:實踐前外在環境的影響、實踐前內在歷程的覺察、空檔年的選擇與實踐、空檔年的衝擊與挑戰。實踐前外在環境的影響之內涵為:(1)空檔年的趨勢與熱潮的推力;(2)現實因素;(3)社會氛圍;(4)重要他人的反應;(5)機緣。實踐前內在歷程的覺察之內涵為:(1) 生涯的探索與考量;(2) 人際關係的期待;(3) 生命的期待。空檔年的衝擊與挑戰:(1)進行空檔年的時期;(2)實踐方式;(3)行前的前置作業。空檔年經驗的衝

擊與挑戰之核心內涵為:(1)存在的焦慮;(2)文化的差異;(3) 地理環境的差異;(4)人際關係;(5)生存的壓力;(6)死亡的焦慮;(7)意外的影響;(8)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9) 服務與工作的挑戰;(10) 自我價值;(11) 安全感;(12)政治議題;(13) 身心困擾。  衝擊的因應與意義感的轉化之核心主題為:有意義人際連結的滋養與內化、面對挑戰的回應、存在經驗的轉化、建立與自然環境的連結。有意義人際連結的滋養與內化之內涵為:(1) 深化與他人的連結;(2)在人際互動過程中的自我覺察;(3) 修復性經驗。面對挑戰的回應之內涵為:(1)積極採取行動;(2)心態的調適;(

3) 情緒的調節。存在經驗的轉化之內涵為:(1)存在孤獨的遭逢;(2)死亡焦慮的遭逢;(3)面對責任得以自由的轉化。建立與自然環境的連結之內涵為:(1)身處於自然之中;(2) 對自然現象的詮釋。生命意義感的彰顯與影響核心主題為:生涯自主性的彰顯、關係的平衡與調適、生命存有的回應。生涯自主性的彰顯之內涵為:(1)生涯的選擇;(2)生涯多元面向的拓展;(3)挑戰與衝擊;(4)生涯的反思與實踐。關係的平衡與調適之內涵為:(1) 內在狀態的自我照顧;(2)人際互動模式的調整;(3)挑戰與衝擊。生命存有的回應之內涵為:(1)存在的感受;(2)目的感的浮現;(3)覺察與反思;(4) 相關性;(5)

重要性;(6)行動與實踐。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認為空檔年的實踐象徵著成人初顯期個體的個體化歷程。研究參與者們在空檔年前面臨了各自的困境,生命的困境反而促成實踐空檔年的契機。而研究參與者在意識到生命的困境進而選擇空檔年實踐之間,她們也會根據外在環境的影響,以及內在歷程的動機與期待做為空檔年的選擇與實踐的基礎,並且進而承擔選擇實踐空檔年的責任。當研究者參與者在想辦法克服或調適在空檔年所經驗到的衝擊與挑戰時,生命的意義感也會從中焉然而生,因為生命意義感的發展源自於負向生命事件,促使研究參與者能夠反思存在的議題,面對挫折的苦澀亦能夠有所轉化。當研究者參與者們帶著在空檔年所構築的生命意義感返臺後,她

們在生涯的生涯自主性、關係的平衡與調適,以及生命存有的回應等方面都有所轉變。  本研究探討空檔年經驗對於成人初顯期個體生命意義感之建構歷程與內涵。最後,根據研究過程與結果提出研究限制與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