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碧潔膚水選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倩碧潔膚水選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勤寫的 空服人員化妝技巧與形象塑造 和李賢文的 後山有愛:臺東圖文創作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Sh you 保養品牌2023也說明:日系美妝品牌又有新選擇,純米酒x 融雪水x 山泉水,北海道必買天然保養 ... 「THREE」是誕生於2009 年的新品牌;因為是高品質的潔膚油,因此在專業的美髮師、模特兒,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雄獅美術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毛文芳所指導 楊建國的 玩具新論:明清器玩美學發微 (2020),提出倩碧潔膚水選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玩具、器玩美學、明清、鑑賞、身體、身體感。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林建州所指導 趙玫儒的 消費者對行動支付使用意圖 (2018),提出因為有 行動支付、整合科技接受模型、初始信任、行為意圖的重點而找出了 倩碧潔膚水選擇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3最新】十大潔膚水推薦排行榜 - mybest則補充:1. BIODERMA貝膚黛瑪舒敏高效潔膚液/500mL · 2. CLINIQUE倩碧三步驟溫和潔膚水2號/400mL · 3. 理膚寶水清爽控油卸妝潔膚水/400mL · 4. 品木宣言ORIGINS Dr.WELL 青春無敵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倩碧潔膚水選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空服人員化妝技巧與形象塑造

為了解決倩碧潔膚水選擇的問題,作者李勤 這樣論述:

  空服員,指的是航空運輸行業的服務人員。由於其行業的特殊性,常常被稱做是美的化身。空乘服務是高標準、高質量的優質服務,而空服員則是這種優質服務行業的窗口。在人們的腦海中,「空姐」是美麗的代言人,「空姐」這個名詞,給人的印象往往定格為:漂亮的外表和清新的裝扮,美麗的臉蛋和甜甜的微笑。一個合格的空服員,不僅僅要體現在外部表象上的容貌美;還要在服務過程中,透過對旅客的關愛、周到的服務等,體現其高尚品質與素養的心靈美;透過在舉手投足之間自然流露出的個性、氣質美,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掌握形象與氣質的內涵,學習化妝與形象設計技巧,是空服員的必需,也是提升服務業整體形象的必要。   空

服員的化妝與形象塑造所蘊含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本書充分闡釋了形象設計、美容化妝的概念,從色彩、光線、形態、美學等多個角度,詮釋形象塑造的內涵;並透過服飾搭配、運動與保健、心理與美容、日常保健護理手法等,充分說明了形象塑造的完整性、科學性,以及美容化妝的實用性等特點。以區塊闡述的方式,詳細講解了有關空服員的職業裝扮、各類化妝手法、髮型、護膚、美甲等常識,將知識重點與技巧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本教程既能使空服員瞭解和掌握化妝技巧與形象塑造的實質,又能使他們的動手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指導作用,幫助航空服務的從業人員成為「美的化身」、「形象的使者」。  

倩碧潔膚水選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天分享都是喜歡的倩碧經典產品
而且很多組合都非常佛心
有興趣的水水們可以趁週年慶手刀專櫃購買最划算唷!

影片有提到的產品詳細資訊都會寫在底下~
希望你們會喜歡這次的影片!XOXO
--------------------------------------------------------------

CONNECT WITH ME!!

Email: [email protected]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eiro322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eiro322/
--------------------------------------------------------------

PRODUCTS MENTIONED:

- 水磁場72H超循環保濕凝膠
- 水磁場微分子保濕精華
- 水磁場96H極效保濕眼部精華
- 水磁場唇部修護精華 [嘟嘟唇膜]
- 水磁場極致夢幻組
- 三步驟清爽加倍回饋組
- 三步驟溫和潔膚水3號
- 三步驟溫和潔膚水2號

給有選擇障礙的水水可參考:
想要打造好膚質、穩定膚況 → 倩碧潔膚水+奇蹟乳
需要提升肌膚保濕力 → 水磁場72H超循環保濕凝膠
也可以填資料兌換試用唷!http://101tgc.com/5d8cc187

#粉紅美肌馬拉松 #保濕就是水磁場 #水磁場 #72H超循環保濕凝膠 #倩碧 #cliniquetw

--------------------------------------------------------------

This video is sponsored by CLINIQUE :)
此影片與倩碧合作
--------------------------------------------------------------

我的膚質:混合肌 + T字易出油, 但近期漸漸因為各種因素變成"敏弱肌" :(
我的相機: Sony RX100M7
我用的剪片軟體:Final Cut Pro

喜歡旅遊/美食/購物,希望以後可以多多分享給大家:)
Hope you enjoy this video!
--------------------------------------------------------------

玩具新論:明清器玩美學發微

為了解決倩碧潔膚水選擇的問題,作者楊建國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明清兩代有關器玩審美、賞鑑、品味為核心,掘發周邊環節包括:身體感、雅俗觀、物質文化、器物與人互動等思考面向。主要的問題意識是:在器物與人關聯的歷史長河中,器物從「用」而「無用」而「多用」,從「實用」而「審美」而「商品」,迄於明清社會各階層對器物之態度或抑或揚、褒貶糅雜,呈現多元樣貌,筆者乃聚焦於器玩,以美學角度予以顯題化,並以茲做為歷來「人為主體、物為客體」二元思考取向之鑑戒與反思。依此提問脈絡,本論文取徑於當代融合身心物於一爐之諸種路向,如:場域、身體、身體感、氣氛與情境、之間(間距)等,嘗試對明清器玩文獻進行美學視域之梳理與辨析。「場域」 (Field) 乃當代布迪厄(1930

-2002)所提出的社會區分概念,涉及權力、階級、身份的角力,更洞察慣習(Habitus)之養成乃生手晉身專家的關鍵條件;另有一「場域」概念乃涵容更廣袤的天、地、神、人,其往來流動於「之間」,交互融攝、彼此映照、相互開顯、共榮互惠;兩種動態性「場域」概念恰可觀照器物與人、天地、歷史變遷的交互消長,為明清時期之「玩具」勾勒具體而微的文化輪廓。其次,「身體」貫串明清的氣學與心學,又同時是人與器物互動的主要媒介,無論製作、使用或品鑑器物,莫不依傍各器官賦予「身體感」的整體運作,並可證成身體自覺與生命轉化,本文遂援引為核心視角,大大增益器玩文獻理解的深度與廣度。至於「氣氛與情境」的「體知美學」,兼裒身

心物一如,儼然為理學、心學、氣學相繼的明清思想指出趨向,除安頓身心性命外,在器物與身體的關聯中,扮演不可忽視的力量;再者,梅洛龐蒂(1908-1961)身體現象學所構想的身體主體,是一被物所觸及的身體自我,因物之呼喚而有觸情、觸發、回應、感受與氣氛的互動,提供賞鑑明清器物之美學新視角。緣於上述諸種關懷,本文之「新論」,特以環繞「器玩美學」的「之間」取向,側顯場域、鑑賞、製器與傳播四個向度,嘗試建構明清時期器玩美學體系,並兼為當代反思批判的對話空間做出綿薄貢獻。

後山有愛:臺東圖文創作

為了解決倩碧潔膚水選擇的問題,作者李賢文 這樣論述:

  閱讀本書,您將被光照,也看見光,是自然的更是靈性之光,自此靈魂不再幽悶,而甦醒復活;不再枯竭,而清涼自在;不再孤寂,而溫暖傳愛……   本書作者李賢文,為《雄獅美術》創刊人。1996年以〈結束是另一生機的啟端〉一文,結束雄獅月刊25年歷史。停刊後,他重拾畫筆,以初心返回年少時期,即熱愛的大自然寫生創作,用書法及水墨,取代了早年的油畫與水彩。2014年起,他因擔任臺東大學駐校藝術家之便,三年期間經常往返臺東,而有本書《後山有愛》──臺東的「山川大地」、「草木蟲魚」以及「人文迴光」之圖文創作。   李賢文在近不踰矩之年,一一走訪臺灣東部的崇山峻嶺與壯麗海洋,在自然之光與人性之輝的啟示下,所

彩墨出的金色曙光、天光雲影、海上飛虹、螢光如織,以及陽光下稻田間所反射出的綠光等,卻是如此的溫柔、和諧、靜謐與雋永。他所繪的不僅僅是表象的自然風光,更是以哲思的靈眸、文學的彩筆,在不斷自我的默想與淨化中,所繪出人人心中所嚮往的清曠淨土。   謙卑的他在書中說:「在海之畔,我們看見波瀾,在山之崖,我們仰望山林,在山與海的交接處,我們學習安靜與謙卑。」在〈聖光‧整日仰望〉一件中,他歌詠天地無私的愛,彩墨一棵造型高雅的大樹,佇立於東海岸的山頭,終日仰望,像是擎舉狀如手臂的樹枝,讚頌上帝的慈悲之愛──不求回報與無間斷地賜光與降雨。他在畫作上題寫喬伊斯‧基爾默的樹歌:「這樹,整日仰望上帝,高舉枝葉茂密

的手臂禱告。」並有感地說:「草木有靈,向光而生;天地有情,光照萬物。」   在〈淚光‧天使的眼淚〉、〈後山傳愛——臺東東河天主堂〉、〈有光的所在〉與〈復活──公東高工聖堂鐵雕〉等作中,李賢文傾訴早年西洋傳教士離鄉來臺,深入後山傳教的奉獻之愛,他們犠牲受難的精神,為世間人心,點燃愛的光明。他說:「一座教堂,就是一座聖殿。一支十字架,就是一座永明的燈塔。青山碧海間,那點點燈火,點燃出早期西方教會在臺灣偏鄉的不滅之愛以及後山傳奇……」    作者簡介 李賢文   1947年生於臺北市。   1964年,師大附中寫生會創始會員,並擔任首任會長。   1971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同年創辦《雄獅美

術》月刊。   1972年成立雄獅圖書公司,擔任發行人。1986年應美國在臺協會邀請,赴美訪問一個月。1996年《雄獅美術》停刊,遷居中壢,以書畫自修。   2012年起分別在中央大學藝文中心、政大藝文中心與臺北藝境畫廊舉行水墨個展。著有《人間清曠》、《美的軌跡》、《文山春秋》與《後山有愛》。   2013年《人間清曠》獲金鼎獎。   2017年應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舉行個展。   推薦 殊途同歸………………嚴長壽 序文 自然‧生命‧光照後山………………林永發 序文 藝術文化之旅──對這塊土地,深厚綿長的愛………………封德屏 序文《後山有愛》是一個開頭………………趙川明

評論 東海岸‧一個人‧天氣晴──記李賢文水墨行旅展及其人文采風………………白適銘                                                   第一章:光之道上──山川大地 1.日光‧金丸乍現 2.綠光‧天堂之路 3.星光‧金星合月 4.銀光‧光之道 5.雲光‧如夢如幻 6.波光‧白浪吟 7.月光‧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8.虹光‧虹飛天外 9.淚光‧天使的眼淚   第二章:萬物劇場——草木蟲魚 1.後山桃花源 2.金灑海雁 3.風雲有鳥路 4.舞台 5.倩侶 6.螢光如織‧螢光如流 7.聖光‧整日仰望 8.山迴路轉尋油杉 9.迭宕起伏探牛樟   第三章

:後山有愛——人文迴光 1.後山傳愛——臺東東河天主堂 2.有光的所在 3.利稻曙色 4.歸途 5.都蘭‧海岸‧美麗灣 6.守護——哈古的卑南三尊 7.永不低頭的仰望——都蘭鼻上的阿才之柱 8.日出‧勇士‧飛魚祭 9.復活——公東高工聖堂鐵雕   推薦 殊途同歸    早在四十多年前,賢文兄開風氣之先,創辦了《雄獅美術》,堅毅地為台灣打造獨樹一幟的美學教育與論述平台,進而催生了一整個世代的文藝啓蒙。   如今,他窮一生之所愛,或畫或書,細數花東的美景人文,摩寫出當下無盡的感動。   何其有幸,我們殊途而同歸,以不同的方式,愛上了臺灣這片最後的淨土。   文/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

會董事長) 序文(一) 自然.生命.光照後山   「林老師,海上生明月的時候,記得打電話告訴我。我一定會搭飛機下去臺東!」居於北部的賢文老師總是渴望欣賞臺東日月山海之美,聽海濤賞月影,看日出沐晨曦。反觀我這土生土長的臺東人,置身於純樸的自然景物中,日復一日,卻未必能細細品味其中幻化之美。幸而賢文老師每次來臺東參與活動或發表演講,總不忘約我同行,在行程中藉由寫生、對談,喚醒我對大自然更敏銳的感覺,也激發我的創作動力。謝謝他!   猶記得民國91年我擔任文化局長,當時徐慶元縣長交代我說:「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是有品味,對臺灣美術發展很重要的人!你要多和他接觸、學習,對你推動文化工作會很有幫

助。」所以在文化局長任內四年,多次邀請賢文老師參與都蘭山藝術節、海上寫生,以及蘭嶼、綠島的采風活動。我們一同在蘭嶼寫生,參與達悟耆老飛魚季。他的學養豐富,待人謙恭,於我的請益無不傾囊相授,讓我獲益匪淺。民國98年起,在我擔任臺東生活美學館館長四年期間,又陸續參與「美的一分鐘」、綠島人權藝術季「藝域火燒島」的創作展覽、「富春山居論壇──水墨.文創.觀光」活動。103年獲邀擔任臺東大學駐校藝術家,長住臺東近半年時間,走訪山巔海涯,以「光」為主題探訪東部的美,化為畫筆下的每一幅風光。   王羲之蘭亭詩:「仰視碧天際,俯瞰淥水濱。寥闃無涯觀,寓目理自陳。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賢文老師行走東海岸,登上都蘭山,時有王羲之這種天人遇合之感。望著遼闊的海濱,海岸綿延,欣賞波濤起伏翻騰、浪花滾動激濺的情景,常常引起視覺上的震撼與感動,進而開啟人生種種境界的遐思與讚嘆。賢文老師一興起這種感動,就提筆寫生創作。因為看過,感受過,思考過,所以他的筆下不是即興的抒情或是狂筆的發洩,而是非常縝密嚴謹的構圖。透過細筆的描繪,總希望能捕捉大自然那種細緻的變化與巧妙的筆墨結構。猶如創作東海岸的〈白浪吟〉畫作,不但能讓我們慢慢品味山海光的變化,也畫出我們沒有見到的臺東風貌。   不論是海上波光、天上雲光或是利嘉林道的螢光、利稻的曙光、天堂路的綠光、公東教堂的天光,如其所言:「光的存在感

,是經由光所投射出的影像,遮覆出的陰影,乃至於從萬事萬物種種形態樣貌中,去具體感受,真實聯結到光的存在與真實。」透過他鉅細靡遺的文字描述與筆墨皴擦渲染,捕捉了自然光影的幻化,剎那間美的影像。像一道天光射進心靈,折射出藝術至真、至善、至美的本質,賢文老師的心靈與臺東山海土地自然而然的相融在一起。也因為如此的創作經驗,他的每一幅水墨畫都有特別的意義和敘說的故事。   賢文老師更是一位人道主義的關懷者,當他看到中央山脈千年牛樟被盜採,八八風災後整個嘉蘭村被大水沖毀,很多人無家可歸,藝術工作者阿才之死,公東教堂的安全等新聞,都讓他內心激起很大的衝擊,而親臨採訪。因此完成了〈迭宕起伏探牛樟〉、〈永不低

頭的仰望──都蘭鼻上的阿才之柱〉、〈復活──公東高工聖堂鐵雕〉等創作。這些作品都印證藝術來自於生活,來自歷史和社會。   多年來臺灣的藝術發展,因為藝術市場的改變、多元媒材的興起、現代藝術的挑戰,使得大家對傳統水墨藝術的表現方式與價值有些懷疑。然而當我們欣賞了賢文老師創作的歷程和態度,大概可以證明用最簡單的筆墨,師法自然,貼近土地,關懷社會,尋找自我的人文表達方式,一樣可以創作出有藝術價值與時代性的水墨作品;而非移植西方的創作形式與觀念,用一些驚人的技巧,憑藉抽象的符號塗鴉揮灑,或作數位拼湊,才能創作出優質的作品。   賢文老師的水墨作品也說明了:在地化才能國際化,認識自己才能認識世界,自

我認同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同。他的水墨作品,每一幅都是透過自然,融入自我生命所完成的,好像是自然而然從臺灣這塊土地生長出來的,特別值得我們珍惜。他的作品就像一道道光,照亮後山,帶來溫暖帶來愛!   文/林永發(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序文(二) 藝術文化之旅──對這塊土地,深厚綿長的愛   時空際遇,認識李賢文,有跡可循。此外,似乎又因為多了一些心理層面的支持與認同。   愛「美」是人的天性,親炙並深入「美術」殿堂,則需要更多的熱切渴望和更高的藝術天分,我二者俱缺。年輕時喜愛閱讀《雄獅美術》,是把它看做一本人文藝術的優質雜誌,因為不僅刊載了許多文學作品,又可補強我一些美學藝

術方面專業的不足。   1996年9月《雄獅美術》停刊,美術界一片譁然,當時的我只是單純的惋惜不捨,沒有太多的深究探討。   終於,2010年,初識李賢文,在《文訊》一系列「資深人文出版社」專訪中,賢文兄有機會話說從頭,當初如何起心動念、一路堅持的歷程。為了維持雜誌營運,雄獅圖書、雄獅畫班相繼誕生,卻在財務狀況還能維持時,主動將《雄獅美術》停刊。其中思維的變化轉折,使得多年在現實與理想衝突中,努力想達到平衡,卻經常受挫的我,腦海中有時也會閃現借鏡參考的類似念頭。   我一直記得這篇專訪的標題,是引用賢文兄在〈停刊辭〉裡的一句話:「結束往往是另一生機的啟端」。我心想,他以澹然的語氣消散停刊

的悲壯及感傷,理性面對現實,這樣的步調與節奏,應該是預告著人生另一幅瑰麗的風景,已在幕後醞釀籌畫,準備換場推出。   數年後再碰面,他氣色甚佳聊起近況,正要開展臺東寫生的計畫。啊,臺東!惟願長住,此生卻恐無緣實踐的「美麗淨土」!逐夢築夢,多少人宿願待償,遂約稿在《文訊》刊出。賢文兄將專欄名稱訂為「光之道」,從2015年元月開始,他用色彩和文采,逐期引領大家與他漫步同遊臺東,觀賞水色山光、人文風光。   賢文每月發表一幅畫作,搭配五、六百字短文。我們以16開,相對兩頁來設計編排,對長期以文字為主的《文訊》來說,這也是最特殊、最搶眼的專欄了。也許是人生歷練,賢文的作品和一般純粹畫家或旅遊作家大

有不同,也大異其趣。從選擇題材、審視角度、詮釋意涵,都透露出他獨特的美學觀、人生觀。不論先看畫作或先讀文字,都會因二者的呼應融合,加深對他作品欣賞的認知感受。   避開人群喧嘩,在臺東靜默的陵地、山谷與海岸,獨自旅行寫生,要有一定的外在條件和心理素質。體健,會開車,有GPS導航,只是基本要求;一個人度過白晝與黑夜的交替,在黎明前最深的夜色裡,冷冽的空氣中,窺視大地蒼茫、萬籟俱寂,更需要一種接納享受全然孤獨的勇氣吧。   自然生態,天然美景,不是李賢文注視的唯一焦點。亙古的山川河嶽,發出冷豔的清光,唯有溫暖的話語,無私的至愛,才能真正打動人心。李賢文用他獨特的視角,尋幽訪勝的心境,呈現對這塊

土地的愛及期待。   因此有了〈山迴路轉尋油杉〉、〈迭宕起伏探牛樟〉縱式直幅的作品,他以圖像敘事的方式,從畫幅的底端出發,象徵時間的縱軸,一路向上開展,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以汽車、人物的反覆出現,述說旅程的故事,也帶著讀者向山之深處探索。   畫作中,現代人物與當下議題聚面對頭,交叉辯證,這樣的布局,像是劇場的舞台,顯現李賢文的旅遊寫生,就不只是一次驚奇的藝術之旅,也是思索人與天地萬物間關係、責任的文化之旅。   賢文用文字協助畫作,讓圖與文融為一體,又各自乘載它的責任,並散發出應有的光彩。   在他走訪東海岸,遍歷高山大海的二十幾幅畫作中,最常出現的文字、圖像是教堂及十字架。每座教堂都

像是光明的燈塔,照見西方教會在台灣偏鄉的貢獻,以及那些不絕如縷的後山傳奇。   此外,賢文用虔敬的色彩與筆法,紀錄原住民朋友動人的故事,無渲染與激情,有的是理解與尊重。   〈守護──哈古的卑南三尊〉、〈永不低頭的仰望──都蘭鼻上的阿才之柱〉,記載著李賢文多次的走訪,親近及細觀臺東的朋友。卑南族雕刻家哈古,一點一滴的為部落文化的繼承奠立基石;劇場阿才,為捍衛都蘭海岸抗拒開發案,投身大海,以死明諫,族人為他矗立起的漂流木,孤單立在岬邊,無聲吶喊;飛魚季到來,達悟族子民奮力拉起拼板舟的身影,赭色的皮膚,澄色的太陽,藍色的海洋……。   因此,這是李賢文的畫家之筆,也是他的哲人之思;從臺東出發

的27幅畫,細緻展現一個藝術家,一位文化人,對台灣這塊土地,深厚綿長的愛。   文/封德屏(《文訊》雜誌總編輯) 日光‧金丸乍現暗夜中, 一支看不見的利刃, 悄然無聲地, 由下而上, 挑出一道裂口。這裂口,承受不住背後巨大的能量,遂而由線而縫而終於炸出一整道光的烈焰,點燃漫天風雲。原來劃破漫漫長夜的,不是喧囂,不是爭戰,更不是霓虹,而是黎明時分,乍現在地平線盡頭的破曉之光。當四周暗黑中,漸層般染上淡淡的色暈,巨大火熱的太陽,已躍躍欲升,隱藏在薄薄的夜幕之後,等待破曉瞬間的一揭。二〇一四年,我在臺東海岸,以淡墨為廓,金、藍為底,寫下「金丸乍現」一圖。那輝煌烈日,如金丸跳出,剎那點燃整片海面火光

粼粼,激濺出金色熔漿,令人無法逼視。而近太陽初升處,有灰色墜雲,如巨鵬含翼,一點一滴,被強大的太陽燒熔,沒入海中,消失無形。在臺灣,每年一月一日,第一道光就照臨在東海岸的臺東。人們以神聖之心,節慶之儀去擁抱這一道來自太平洋的日出之光,卻漠然無視生命中每一天都可以交會的第一道光。甚至從未親見太陽是如何「射出」、「躍出」、「跳出」黑暗的天地。重新啟程,再次翻頁,讓每一天,都是第一天;願每一次日出,都是獨一無二的第一道光。淚光‧天使的眼淚登山界近年來情有獨鍾的山中傳奇「天使的眼淚」,指的是位於臺東縣西邊海端鄉,高3311公尺的高山湖泊嘉明湖。嘉明湖因位處高山深境,人跡罕至,再加上湖水湛藍透亮,有如明

珠,故登山人士,驚之歎之,深愛有加,美其名為「天使的眼淚」,一方面嚮往湖水的高潔清澈,再方面追慕居高臨下的天國疆域。來去臺東這些年,遍走海岸山陸,都無緣探訪此湖。二〇一五年,因緣際會,得空拍攝影家張大川先生慨然分享嘉明湖及鄰近山系圖,一見即滿懷畫興,遂以水墨及淡影,畫出心中的天使眼淚。

消費者對行動支付使用意圖

為了解決倩碧潔膚水選擇的問題,作者趙玫儒 這樣論述:

從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在2014年調查研究指出,未來消費將與行動裝置及其應用程式越來越相關,有此可見行動商務中必使用的行動支付在全球興起一股熱潮,但實際上交易支付模式的改變並非一蹴可幾。而臺灣對於行動支付法規-「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於2015年5月生效,與許多已開發國家相比相對較晚,亟待業者急起直追,同時透過資策會2015年所發布「台灣行動支付需求調查分析」,發現在台灣使用行動支付的消費者比率也相對較少,對於業者是很大的發展的空間。然2017年4月,由美國Payments Source機構所調查指出,讓消費者失去信任的行動支付,再方便消費者也不一定會採用。由此可知消費者信任

會影響對行動支付使意願,也為本研究欲探討的目的之一。本研究藉由初始信任模型(Initial Trust Model, ITM)與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共使用兩種模型作為本研究架構。而本研究已發放網路問卷與結構方程模型進行研究,研究中蒐集500份樣本,其中有效問卷達83.8%。研究結果發現,消費者對行動支付其初始信任會受到行動支付其公司聲望、結構保證與個人信任傾向影響;而初始信任、績效期望與付出期望會影響消費者對行動支付其行為意圖;但績效期望並不會影響消費者對行動支付其初始信任程度。

另外,研究中也將研究對象分為已有使用族群與尚未使用族群並進行延伸分析,透過延伸分析的研究結果發現,台灣行動支付的企業應想方法增加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的時機,進一步增加消費者對於行動支付的信任程度,便可預期未來在行動商務蓬勃發展時有互惠互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