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曬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人工曬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松原隆彦寫的 讓世界變簡單的日常物理學:徹底了解萬物本質,辨別真相與欺詐 和(美)李相僖的 想太多的人類學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夏季來臨皮膚易被晒黑維生素C可以美白皮膚嗎?也說明:目前制藥行業普遍採用合成或發酵工藝,人工合成維生素C,產量高,成本低,易於分離和純化。相較於保健品,藥品對於維生素C產品中的有效物質含量和雜質成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高寶 和天津科學技術所出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食品科學系 洪良邦所指導 余素菁的 蔬果對防止皮膚光老化之效果 (2014),提出人工曬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皮膚的構造、皮膚老化、抗氧化、紫外線與皮膚、蘆薈、綠茶、黑木耳、柑橘、蘋果、蕃茄、葡萄。

最後網站如何健康地晒黑? - 知乎則補充:有室外晒太阳和室内晒日光灯两种选择。 1.晒太阳:日晒出门前十五分钟左右涂抹防晒霜,开始晒的时候要涂抹室外助晒油可以达到保护皮肤、使肤色均匀而且晒出的黑色会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人工曬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讓世界變簡單的日常物理學:徹底了解萬物本質,辨別真相與欺詐

為了解決人工曬黑的問題,作者松原隆彦 這樣論述:

  亞馬遜分類榜長期排行第一!   物理不好沒關係!   一本就讓你跟上未來、看懂電影、了解身邊的為什麼。   讀了這本再也沒有搞不懂的設定!     了解物理學,映入眼簾的景色都會改變   日本的宇宙論、物理學首席專家為讀者解開全新的世界觀點。     從天空到宇宙,從手機到生命,   日本宇宙論、物理學首席專家用最簡單的說明、最好懂的例子,   解讀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為什麼」。     只要了解事物的本質,知道基本的原理,我們就不容易受到迷惑。   這個世界很複雜,想用原貌理解,實在難上加難。   不過,物理學可以幫我們把複雜的現象簡化理

解。     物理學其實超好用?   →物理學家預測股價:眾多學者正活躍於華爾街。   →手機也是應用物理學:通訊、GPS,與現代必備的科技息息相關。   →了解基本原理:足以辨別真相,不會再被奇怪的流言影響。     相對論告訴我們:   →住高一點,老快一點:高的地方時間流動比地面還要快。   →曲速引擎&逆轉時間沒問題:科幻電影裡超先進的科技,其實早已證實可行。   →黑洞的存在:最初是由德國天文學者用廣義相對論推算出黑洞,2019年公佈了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觀測照片     解釋宇宙起源的量子   →科學式輪迴轉生:構成我們的原子,過去可能

是恐龍身體的一部分。   →真有平行世界嗎?:AU宇宙不是幻想,每一秒都有可能分裂出新的世界。   →人的意識從何而來?:若是人工智慧進化產生意識,是否就等於是生命了?   好評推薦     Cheap (YouTube知識型網紅)   朱楚文(財經主播/主持人)   簡麗賢(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吳旭明(物理教學影片Youtuber)   科學最前線(科普社群網站)

人工曬黑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攝影師已千交代萬交代
"記得要防曬""記得要防曬""記得要防曬"
是多怕我又曬很黑
使用的防曬產品: https://bit.ly/2Q4lhwz

廠商可能也覺得我很需要防曬
試用完 我立馬答應合作
所以!!我這次真的有做好萬全準備了拉
平常出遊 
我會簡單使用有潤色效果的DR.WU #全日保濕防曬乳
壓上蜜粉定妝or氣墊遮瑕就搞定
它的質地非常水潤好推開
不會讓肌膚有悶住的感覺
而且最棒的是防護力實測持續8小時不打折
防曬力不隨時間遞減 超適合我這種懶人不補妝的人

身體防曬 我的首要選擇就是 絕對不能黏膩!!!
尤其主打『防水』 都擔心會很油膩
整天下來 真的會渾身不舒服

我跟你們說~ DRWU的新品 #極效全能防曬乳
是清爽水乳質地 採用獨特交聯折射技術
一整天下來完全不會黏膩 也不會沾衣
強烈推薦給要去海邊 爬山 戶外休閒的朋友
選擇海洋友善.保護大自然的防曬
裏頭有添加保濕舒緩成分 積雪草
可以保護曬後的皮膚 不會感到乾癢.脫皮
除此之外 這款防曬可以防水抗汗 即使狂流汗也不脫落!

身為媽媽的我
當然也沒有忘記兒子幼嫩的皮膚也是需要保護的
兒童可以使用 #低敏物理防曬乳
全物理的溫和防曬劑 擁有SPFPA++++的超強防護力
採用獨特蜂巢分散技術,全面保護肌膚
給Lewis擦也非常安心~

最後 我來幫大家整理一下這三種防曬的共同特色
全系列運用獨家Sunscreen+智能高效防護機制
防曬規格都有達SPF50+/PA+++(戶外活動就靠它們了!!)
質地都很水潤、好推
全系列都無酒精、人工香精、色料、 防腐劑
所以大人.小孩.敏感肌都可以安心使用喔

此外#極效全能防曬乳 #低敏物理防曬乳
都是符合夏威夷及帛琉海洋友善規範的海洋友善防曬!
在保護我們肌膚不曬黑曬老的同時 也能守護大自然~

#DRWU #全方位防曬 #外防曬內修護 #海洋友善防曬 #NO1醫師親研防曬專家

此影片由Dr.WU贊助合作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
請記得幫我按 “訂閱”
大家的支持是我繼續分享生活的動力❤️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atty11266924/
FB👉🏻https://www.facebook.com/tangweiwei.com.tw/

蔬果對防止皮膚光老化之效果

為了解決人工曬黑的問題,作者余素菁 這樣論述:

皮膚之老化有內在及外在之因素,而外在之因素主要來自紫外光之照射。紫外光之來源除了陽光外,某些室內光源也是元兇之一。紫外光照射所引起皮膚之老化,包括皮膚增厚,彈性降低,粗糙,進而生成皺紋。另外也會增加酪氨酸酶之活性,而產生過多之黑色素,使皮膚顏色變黑,甚至長出斑點,不僅有礙外觀儀容,甚至可能成為致命之黑色素瘤。食物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E,兒茶素,胡蘿蔔素,蕃茄紅素,及類黃酮等物質,皆具有抗氧化活性,能補捉紫外光照射所生成之超氧自由基及羥基自由基,並能防止過氧之產生以及皮膚細胞膜中脂質之過氧化作用,因此可預防或減緩皮膚之老化。蘆薈中之蘆薈素,蘆薈大黃素和蘆薈苦素等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而蘆薈苦素更是

酪氨酸酶之競爭抑制劑並且有自由基清除活性。其清除自由基之能力與蘆薈生長之期間有關。比較二,三,四年生之蘆薈,以三年生之效果最佳,四年生次之,而二年生最差。綠茶中因含各種兒茶素而可防止皮膚光老化。飲用綠茶飲料6週,即可使光老化產生之皺紋減少,並使皮膚之保水力增加。黑木耳萃取液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及螯合亞鐵離子之能力,並有保護皮膚之纖維母細胞免於UVA及UVB照射凋亡之效果。柑橘中黃烷酮(flavonone),黃酮 (flavone)及黃酮醇 (flavonol) 等可抑制酪氨酸酶之活性,抑制黑色素之生成,而有使皮膚美白之效果。蘋果之果皮與果肉中所含之多酚類化合物,如綠原酸 (chlorogen

ic acid),芸香苷 (rutin) ,槲皮素 (quercetin) ,槲皮素糖苷 (quercetin glucoside) ,根皮苷 (phloridzin) 及根皮素(phloretin)等,都具有良好之抗氧化能力,可降低細胞膜之脂肪之過氧化反應,延緩皮膚之老化,也可抑制酪氨酸酶之活性。蕃茄中含有β-胡蘿蔔素,蕃茄紅素,維生素C, E,及類黃酮化合物,可清除脂質之自由基,降低脂質之過氧化反應,並可防止皮膚曬傷。葡萄中除葡萄籽所含之葡萄籽前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GSP) 有具皮膚美白之功能外,葡萄皮及果肉中含有多酚類化合物,如catech

in,epicatechin,及caftaric acid等抗氧化物質,也具有皮膚光保護 (photo -protection) 之功能。

想太多的人類學家

為了解決人工曬黑的問題,作者(美)李相僖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介紹人類學知識的趣味科普書。22個關於人類進化的故事,揭開我們的身世之謎。美國加州大學人類學教授李相僖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故事、專業的人類學知識回答了“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一系列問題,解釋了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從普通的動物進化為智慧的人類,又為此付出了多少沉重的代價。 李相僖 畢業于首爾大學考古美術史學系,於美國密歇根大學人類學系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歷任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賓州印第安那大學約聘助理教授、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人類學系助理教授,現任該學系教授。李相僖堅持不懈地研究人類的起源與演化,至今已發表過三十多篇論文。她也時常在網路上

發表文章,與讀者熱烈討論關於人類進化的話題。   尹信榮 科學期刊《科學東亞》記者及前任總編輯。于延世大學都市工程學系主修生命工程學,後於首爾大學環境研究所攻讀環境學。喜愛暢談科學,並熱衷閱讀科學叢書與相關雜誌,亦相當重視作為洞察世界與社會之眼的人文社會科學。曾獨自或與他人共著《向消逝的那些問好》《諾貝爾也吃驚的諾貝爾獎》《科學,飛翔十月天》等書。2009年曾榮獲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科學言論獎項。 序言 一同啟程吧 01 人類是食人族嗎? 02 只管“生孩子”的爸爸 03 誰是最早出現的人類? 04 大頭寶寶與煩惱的媽媽 05 人類為什麼愛吃肉? 06 人類可以喝

牛奶嗎? 07 尋找白雪公主的基因 08 祖母是大藝術家 09 農業使人類更富足? 10 北京人與日本黑道的回憶 11 挑戰非洲堡壘的亞洲人類 12 同心合作你和我 13 是誰害死了“金剛”? 14 用雙腳撐起文明的代價 15 尋找一張“最像人類”的臉 16 年紀越大,腦袋越遲鈍? 17 你是尼安德特人! 18 搖搖欲墜的分子鐘理論 19 揭開亞洲人起源的第三種人類 20 尋找哈比人 21 全球70億人,真的都是一家人? 22 人類還會繼續進化嗎? 結語Ⅰ為了獲得珍貴的面貌,人類付出多大代價 結語Ⅱ 通往陌生古人類學世界的邀請 附錄Ⅰ 關於進化的二三事 附錄Ⅱ 人類的進化譜系 參考文獻

一同啟程吧 2001年,我搬到加州,擁抱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人類學系擔任助理教授的新生活。在美國留學的近10年間,我四處搬遷,身邊幾乎沒有多餘的行李。結束了在日本的博士後研修課程,我再次搬回美國,行李變得更簡單了。於是,我盤算著將寥寥無幾的行李寄往加州,順便把汽車也一同托運過去。當時我開著一輛1994年產的道奇休旅車,雖然車窗要手動升降,沒有空調,所謂的音響系統也不過是一台很簡易的收音機,但它確實是一輛結實又可靠的好車。 原本我打算將全部的家當托運,然後輕輕鬆松地搭乘學校提供的免費班機飛抵加州,教授卻鼓勵我自駕前往。我不情願地回以想儘早抵達,以熟悉環境,但這只是藉口,其實是這

個提議讓我感到有點不安。但教授告訴我,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親身感受美國這塊土地的寶貴機會了。在他的耐心勸說下,我最終接受了這個提議。 那時,我想起了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的著作《橫越美國》(Travels with Charley,1962)。我在韓國準備出國留學時讀了這本書,感觸頗深。斯坦貝克帶著愛犬查理一同踏上橫跨美國之旅,在旅途中,他對於身為一個“美國人”到底意味著什麼,而“美國”又是一個怎樣的國度等問題有感而發,在不斷思索與觀察中完成了這本大作。他在書中探討了美國國內如積水般的腐敗問題,針對種族間的衝突也有許多著墨。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運動撼動了美國,也對19

90年初到美國生活的我產生了莫大的影響。當年我離開韓國時,韓國社會對於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等議題依舊不怎麼關心。我曾經單純地認為,美國的種族大概就分為黑人與白人,對美國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種族矛盾與種族概念相當陌生。既然這趟公路之旅蓄勢待發,我便想著要效仿斯坦貝克,在每個駐足停留之地與當地人進行交流,感受每一個當下。當然,我可不能忘了帶上一台答錄機。 啟程前,我擬定了幾項原則。首先,行車路線必須盡可能選擇當地公路而非高速路。我沒有手機,所以買了緊急時可直接撥打911的電話與車用充電器,還準備了一箱礦泉水與蘇打餅乾,最後將幾件簡單衣物與洗漱用品裝進車裡。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化身成我最愛的電視劇《星際旅

行:重返地球》(Star Trek: Voyager)中指揮著“航海家號”的珍妮薇艦長,秉持著“勇踏前人未至之境”的精神,踏上了旅程。 過去一年,我以客座助理教授的身份暫時住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印第安那,於是我從這座城市出發,開始了這趟橫跨美國之旅。第一站,我繞到密歇根州拜訪了米爾福德•沃爾波夫(Milford Wolpoff)教授。他是我的研究生導師,也是提倡“人類多地起源說”的著名學者。他像對待親生女兒一般對待遠渡重洋來美留學的我,也經常毫不吝惜地鞭策與鼓勵我。如果沒有他孜孜不倦的指導與協助,從高中到大學一路都念文科的我,肯定難以在古人類學這個文理兼備的專業領域研究下去。 緊接著,我開往肯塔

基州,那裡有位和我一起念碩士班的好朋友,同一年入學的我們連導師也是同一位。越戰末期,她們全家逃離西貢(現在的胡志明市)來到美國。在學校時,她特別照顧同為亞裔學生的我。自從她往學術界之外的領域發展,我們便斷了往來。再次聯繫上時,她已是一家大公司的主管,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有不少人懷著成為學者的夢想考研,但他們不一定都能在學術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我倆再次相見時,應該會對對方正走在“自己沒走”的那條路上有更深刻的感觸吧。“如果當時沒有放棄的話會怎樣?”又或是“如果當時及早放棄而去探索其他可能性,會怎樣呢?”開始攻讀博士學位後,人生計畫的再修正可謂難上加難,天知道那需要多大的勇氣。我會不時捫心自問:

“在別人眼裡,我是不是一個失敗者?”即便如此,選擇留在學校工作也不是件易事。無論哪一條路都充滿著困難與挑戰,但有心人會讓每一條路都成為康莊大道。 旅行剛開始總是讓人迫不及待,但一路途經肯塔基州、伊利諾州與密蘇里州,再到堪薩斯州時,我已經筋疲力盡。8月底的炙熱陽光令人透不過氣,只有在清晨我才能稍稍感覺到涼意。由於車內沒有空調,所以我搖下車窗一路向西。朝著太陽行駛了一段時間後,我的左臂被曬黑了,即使擦了防曬霜也沒什麼用。公路上有時一整天都看不到其他車輛經過,收音機裡播放的始終都是鄉村音樂。我一邊呼吸著從車窗灌進來的熱空氣,一邊在暖烘烘的車裡聽著慵懶單調的歌曲,時間久了,我的腦袋開始變得一片空白。

此刻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開長途車的人總會想聽節奏輕快的歌了。 開了一整天的車,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就近找了一家旅館住下來。 “請問還有空房嗎?” 站在櫃檯後的是一位身材壯碩的婦人,正用一種狐疑的眼神上下打量我。 “你真的是一個人嗎?” 她偷瞄我身後的這個動作,好像在懷疑我是假裝獨自入住,回頭就會把其他人偷偷帶進房間。 簡單地吃過晚餐,看了一會兒電視,我便梳洗就寢。隔天起床吃過旅館提供的早餐,付清房費,我又啟程上路。大概每隔3天,我就會在加油站或便利店買明信片,寄給朋友以及在韓國的父母,簡單告知他們我的情況,然後繼續開車,直到太陽下山為止。 除了出入旅館時會和櫃檯的人講上一兩句話,其

餘時間裡我都不怎麼說話。一方面是因為我沒有手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沒有發生需要用公共電話打給某人的狀況。再加上所到之處,放眼望去全是身材高大的白人,獨自一人、與眾不同的我有種不得不蜷縮在角落的感覺。漸漸地,我變得儘量不與任何人交談,不僅是出於戒備,而且是因為對這一切感到厭煩。 當車子開過比美式煎餅還要平坦的堪薩斯州,映入我眼簾的是洛磯山脈。洛磯山脈地勢險要,滿是崇山峻嶺,山岡與溪谷緊密相連,這迫使我打起精神,比任何時候都要專注。就在此時,我想起過去曾有許多西部拓荒者,他們試圖乘坐馬車穿越崎嶇的山路,結果在半途中死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納大隊的故事。 19世紀,5月的某一天,近90名拓荒者從

密蘇里州出發,打算移居加州。原本的計畫是橫越猶他州與內華達州,趕在9月天氣變冷之前抵達,沒想到他們半途迷路,行程嚴重耽誤,最後他們被困在11月的內華達山區。食物已經吃完,絕望之下,他們只好吃死去同伴的屍體以求活命。到了第二年3月,最後剩下的40多名成員才獲救。日後,人們在探討食人行為、食人風俗或是食人族等相關議題時,免不了會提到唐納大隊的故事。 抵達加州前,我終於在加油站洗手間的鏡子裡看到了自己的模樣,全身只有左臂被曬黑,像個大卡車司機。我突然想拍下照片留作紀念,這也是我第一次拜託陌生人為我拍照。我在這趟旅程中拍了無數張照片,唯一有我出現的照片竟是以加油站為背景,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有點惋惜。

進入加州之後,我首先拜訪的就是知名的“鬼鎮”——卡利哥(Calico)。在銀價高漲的19世紀80年代,這座小鎮因盛產銀礦而興起。在長達12年的全盛時期中,這裡共開發出500多座礦坑,礦產量相當可觀。但隨著銀價在19世紀90年代中期暴跌,居民紛紛搬走,卡利哥頓時成了一座空城。如今,這裡轉型成為商家聚集販賣紀念品的觀光勝地。 在古人類學歷史上,卡利哥是一個重要的遺址。于非洲挖掘出大量古人類化石而聲名大噪的人類學家路易士•李基(Louis Leaky)認定美洲大陸的古人類遺址就在卡利哥,並且于20世紀60年代率領團隊在此進行挖掘。此舉受到舉世矚目,他們最終卻無功而返。失望至極的李基也因此放棄了對

卡利哥的研究。直到今天,人們仍無法證實,李基在卡利哥遺址中挖掘出的“石頭器具”究竟是人工製造的石器,還是天然形成的石片。 耗時16天,從賓夕法尼亞州出發,我一路行經10個州,最後來到加州。這趟公路之旅全長3500英里,相當於我平均每天要移動220英里。就在我抵達目的地不久後,“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了。如今,陌生的外國人要想開著破車在鄉間閒逛,就沒有這麼容易了。 橫跨美國的公路之旅結束後,我立即投入新的教學生涯中,一晃10年就過去了。為了不讓別人有製造流言蜚語的機會,誤會我是憑藉特殊身份得到教授職位,我心無旁騖、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我相信,一個人能得到一份好工作,你可以說他靠的是運氣,但

堅守住這份工作,靠的只有實力。 我的教學生活確實過得很辛苦。在“君師父一體”思想下長大的我,實在是難以適應美國這種學生把教授當朋友,並且將意見相左視為理所當然的文化。我的授課內容大多按照我在學生時代所學的來編排,原以為只要傳授自己寶貴的經驗與知識,學生們就會迫不及待地像塊海綿般將其吸收,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那麼容易被馴服。很多學生上課時不僅向我投以不友善的眼光,而且會坐在椅子上交叉雙臂、一臉不在乎。我只能說,東西方的教育文化真的迥然不同。 種種挫折讓我明白自己似乎沒有當教授的天分,絕望之餘轉而專心投入個人研究。當我在學校的工作步入正軌,稍微有時間顧及其他事務時,剛好韓國的尹信榮記者與我取得了

聯繫,我便開始在《科學東亞》上撰寫有關人類進化的專欄文章,目標讀者群是平常對人文書籍有興趣的大眾。擬定好幾個有趣的人類進化主題後,我便開始動筆寫作。那時,我才領悟到,過去那樣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多麼無趣並且缺乏說服力。 就像為《科學東亞》的讀者講述人類進化的故事,我開始將此種方式運用在課堂上。過了一段時間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已將《生物人類學概論》的授課內容倒背如流的我,居然再度燃起教學的熱情。如今,這堂課成了每年許多學生想選的熱門課程。 有些教授偏好帶領少數學生精英進行專題式的深入研究,但現在的我更喜歡站在教室的講臺上授課。在數百名聽課的學生中,有不少人其實是為了修滿通識學分才無奈地坐在教室

裡。以前如果看到學生們臉上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我一定會感到十分氣餒,但現在的我非常喜歡探索與嘗試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在這些被迫前來聽課的學生中,竟然有人主動申請改修人類學系。 不僅是年輕學生,這些有關人類進化的疑問同樣會引起成年人的興趣。無論參加什麼聚會,我的身份都能引起眾人的討論。大多數人在得知我是一名人類學學者後,都會以“太好了,我一直對人類的起源感到好奇”作為聊天的開端,並順帶提一兩個有關人類進化的問題。這麼多人對人類的進化有諸多疑問,其實我一點兒也不驚訝。因為無論是誰,應該都思考過“人類到底從何而來,我們又是如何以這般樣貌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 人類進化史

上那些數不盡的故事一再告訴我們:“一切都沒有正確答案。”那些有助於進化及適應環境的生物特徵,都是偶然出現的產物。偶然形成的環境變化,促使生物偶然產生了有利於進化的特徵,具有此特徵的生物個體再繁衍出更多的後代。曾經有利的特徵也不一定永遠都是有利的,一切都會改變。 回顧持續數百萬年的人類進化史,整個過程宛如巨大的時間洪流,人類開始直立步行,然後腦容量增加,發展出文明與文化。仔細觀察後,你會發現,這些過程並非一條簡單的直線,而是一個個迂回曲折的進化足跡,一切都是為了順應當時的情況和環境而自然選擇出的一種結果。在特定條件下應該考量的,並非如何做出最佳選擇,而是如何讓生命延續下去。 雖然我根據能力傾

向測驗結果選擇了讀文科,但我最後將文理兼備的古人類學作為專業。我曾一度認為自己的個性不適合擔任教師,但現在的我滿懷熱忱。我無法保證自己今後的想法不會改變,因為周遭環境不斷變化,我的身心狀態也會隨之改變。耗時16天的橫跨美國之旅也是如此,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決定好每天要走的路,然後一直向前奔跑。 本書中收錄的22個故事,是我過去向學生講授人類學時所浮現的點滴片段,以及一路走來自己直接或間接的經歷。我將這些經歷與人類進化的歷程互相融合,以一種更有趣、更易懂的方式寫下來。有些是為了回答某人的具體疑問而開始書寫的,也有不少是聽了某人無心的言論後苦惱不已,自己試圖尋找答案才寫下的。這本書並不是典型的傳統

教科書,你可以從第1章開始細細品味,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想看哪篇就翻開哪篇。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拿起書本你就能開始閱讀,可以開開心心地看完就好,你也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循著參考文獻追根究底。希望各位讀者能與我一起盡情享受這趟漫長卻有趣的人類起源之旅。 李相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