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曹銘宗寫的 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 和吳德亮的 台灣人文茶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貓頭鷹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黃瓊萩所指導 鄧峻丞的 1998 年之後印尼華人的再華化 (2018),提出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印尼、華人、中國、再華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聯合大學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吳翠松所指導 黎欣怡的 「西湖渡假村」整合行銷傳播應用之探討 (2017),提出因為有 西湖渡假村、整合行銷傳播、五月雪桐花祭、節慶活動的重點而找出了 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

為了解決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的問題,作者曹銘宗 這樣論述:

台灣最古老的新聞通訊社,跨越六百萬年的史料首度面市!   早在六百萬前年台灣島初形成之際,一個神祕的「台灣史新聞通訊社」就已然存在。他們的宗旨是:「任何不可能的現場,我們都在那裡!」因此台灣所有重要的歷史事件,他們都留有第一手的採訪報導。   如今,沉寂已久的珍貴史料終於出土,專家學者為了記錄這項驚人的發現,特組成台灣史新聞編輯委員會,製作《台灣史新聞》六百萬年紀念特輯,希望還原歷史真相,帶領讀者重新來到事件發生的現場,甚至直接感受台灣島誕生之際的地質衝擊,讓讀者體驗身歷其境的真實。   用新聞形式說歷史,圖文並茂還原事件現場!   【精采內容】   本紀念特輯精選台灣史新聞通

訊社最具代表性的新聞、社論,以報紙的形式重新排版,呈現從古至今所有人類與台灣這塊土地互動的歷史。全書依時代背景分為六卷,從台灣島誕生開始,歷經史前、荷西、明鄭、清治、日治等時期,直至民國百年,一路展現台灣豐富的樣貌。無論是政治事件、民生經濟、藝文活動或名人軼事,都鮮明地反映當時的庶民生活。   你將能從百萬年等級的歷史維度,看到所有在這個島嶼上曾經發生的大小事。書中不僅呈現台灣在地觀點,更連結國外重大歷史事件,具有宏觀的格局與視野。除了豐富的知識內容,還融合了逗趣的漫畫及小廣告,增添閱讀的趣味。   這是一本將複雜的台灣歷史化繁為簡的書,也是第一本結合自然地質科學、考古人類學及歷史研究的台

灣史專輯。只要擁有本書,你就能輕鬆掌握台灣史!   【好評再版】   ◎2016最新增訂版新增近年大事年表   ◎邀請向陽、孫大川、陳其南、吳密察專文推薦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翁佳音副研究員審訂   ◆前臺灣博物館館長陳濟民專文推薦   ◆李乾朗、胡台麗、南方朔、莊永明、陳其南、吳密察、孫大川等三十位重量級學者專家,一致推薦!   【專家學者共同推薦】   ◎王文霞(成功大學歷史系世界史教授)   ◎王志宇(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教授)   ◎王偲宇(壽山高中歷史教師)   ◎伍少俠(台中二中歷史教師)   ◎向陽(詩人、台北教育大學圖書館館長)   ◎何飛鵬(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呂理政(前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李乾朗(臺灣藝術大學教授)   ◎汪栢年(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周婉窈(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林富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吳密察(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南方朔(知名作家、評論家)   ◎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   ◎胡台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翁嘉聲(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曹永和(已故中央研究院院士)   ◎莊永明(《台灣第一》作者)   ◎莊德仁(建中歷史教師、台師大

歷史博士)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陳正宜(南湖高中歷史教師)   ◎陳其南(前文建會主委、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兼任教授)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陳惠珠(北一女中歷史老師)   ◎陳濟民(臺灣博物館館長)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楊典錕(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葉倫會(台北散步者兼海關博物館創館館長)   ◎詹素娟(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潘朝成(木枝.籠爻)(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專任講師暨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創會會長)   ◎蔡錦堂(臺

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鄭永常(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薛化元(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一致好評】   「本書最吸引人的一個特點是採取新聞報紙的架構,將台灣歷史從史前時代一路鋪陳至今,特別適合初次接觸台灣史的讀者。」——陳其南/前文建會主委,臺灣大學人類系兼任教授   「無論作為台灣歷史的入門課本,或者作為增進台灣知識的小百科,此書都具有閱讀的指標價值。」─向陽/詩人,臺北教育大學圖書館館長   「《台灣史新聞》依照新聞紙的編輯、撰述慣例,將目前吾人較為熟悉的專題記述體之台灣歷史加以拆解後重寫,形成了一個新的台灣史敘述。這種台灣史敘述很像另一種素樸的歷史撰作體

裁:年代記(Chronology),但卻又不僅止於此。可謂創見。」─吳密察/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和過去許多博物館的陳列或台灣史專著之章節安排不同,《台灣史新聞》裡的原住民不再只出現在史前時代,而是貫串全書的歷史存在,這對原住民來說,是非常窩心的事,因為它真實反映了台灣文化歷史的全貌。撰文曹銘宗、審定翁佳音都有老番人的形神,視野果然不同。」─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政治大學台文所兼任教授   「本書同時呈現台灣與世界歷史發展脈絡之間的連結,具有宏觀歷史的格局與視野。」——王文霞/成功大學歷史系世界史教授   「本書透過編年史的作法,將各種事件以新聞報導的方式呈現,在編輯上令人有耳目

一新的感覺,拉近了人與歷史的距離。」——王志宇/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台灣史新聞》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兼具實用功能的歷史類讀物。」——王偲宇/壽山高中歷史教師   「新聞是目擊歷史的有力材料,當一篇一篇歷史的材料累積,歷史真相的輪廓便有可能逐漸成形。」——伍少俠/台中二中歷史教師   「以台灣觀點看台灣,有自主性,也有專業,是一本公正客觀、包羅萬象的著作。」——李乾朗/臺灣藝術大學教授   「《台灣史新聞》是一部縱橫古今中外、氣勢磅礡的史詩。讀者可以在這部結合照片、漫畫、新聞的編年史詩中,盡情發揮台灣史的歷史思考與歷史想像力!」——汪栢年/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歷史就是新聞,新聞也是歷史。兩者都是時間之河的漂流物。而今,兼習歷史與新聞的曹銘宗先生,用新聞體寫台灣史,不僅貫穿了古今,也讓故事不再漂流。」——林富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這是由台灣文化工作者曹銘宗所寫的一本新書。基本上,他以新聞報導的方式來書寫台灣的歷史,實質上則呈現重大事件,以及多采多姿的文化,特別是把台灣與世界結合在一起。除了珍貴而清晰的相片,還有許多少見的地圖、插畫,以及版畫,而杜福安的四格漫畫更讓本書生色不少。當然,吾友翁佳音的審定,保證了嚴謹。我很喜歡,因此,樂意推薦給大家。」——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台灣史新聞》由具

有豐富歷史與人文知識的優秀新聞人曹銘宗先生執筆,將台灣從史前到二十一世紀發生的重要事件以創新而濃縮的報紙新聞排版方式呈現,讓讀者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重點,毫不費力地吸取從台灣本土觀點出發,兼具國際視野的台灣史內容。最令我印象深刻且感動不已的是看到台灣原住民的歷史與文化在《台灣史新聞》中占了顯著的篇幅,引領我們審視台灣族群文化的根源與族群間權力的消長,以建構更全面而公允的台灣史觀。」——胡台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本書將盤根錯節的台灣歷史化繁為簡,適合任何想對台灣歷史有概廓性理解,但不想在心思上有過度負擔的人。歷史能以如此輕鬆自然的方式呈現,實在令人喜悅。」——翁嘉聲/成功大學歷

史系教授   「《台灣史新聞》每一則都有個主題,透過記者的筆法,努力呈現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始末因果,還有後續影響。且除關心台灣的重要大事外,還搭配同時期世界史的發展,開拓讀者的國際觀視野。真心推薦這本好書,給想要更深入了解台灣史的讀者。」——莊德仁/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本書立足台灣,放眼世界,以新聞方式呈現,每階段的台灣大事,都搭配精美圖片、漫畫和照片,相當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值得推薦給所有莘莘學子,以及想了解台灣史的朋友。」——陳正宜/南湖高中歷史科暨教育部歷史學科中心種子教師   「這本《台灣史新聞》以報紙的模樣,用新聞、特稿、社論、漫畫等常見的格式,讓讀者能像讀報紙一樣,輕鬆

、不經意地就把臺灣史上發生過的大事了然於心,真有「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效果。一般編年史或大事記,不是過於瑣細,就是枯燥無味。這本書不一樣,它選錄了最重要的紀事,並且為它們加上了知性的趣味。」——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這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台灣史。作者以簡明的文字、精采的插圖,依時序發展來鋪陳關鍵時刻,還原歷史現場。書中的文字述說動人的故事,又配有許多精美插圖。總之,本書既適合閱讀,也可以提供查考、檢索,值得讀者仔細觀覽。」——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   「本書立意恢弘而取材嚴謹,一冊在手宛如直擊台灣史乃至東亞史、世界史的重大事件發生現場,自是可收寓教於

樂之功。」——楊典錕/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本書不但在篇幅、主題上充分凸顯史前文化與原住民族的歷史角色,不同於一般從上而下的制度性、結構式歷史陳述,而是以立足歷史現場的新聞觸角、想像空間,讓讀者對異時空的歷史產生連結感、同理心,甚至舉一反三,發出會心的微笑。」——詹素娟/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請大家不要小看這一本像是報紙的《台灣史新聞》,作者揚棄了『台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的陳舊觀念,從地質學和考古學研究所得的史前時代紀錄開始,把台灣人類活動史拉早到更新世冰河時期。」——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作者拉大歷史格局直指台灣核

心,宏觀且不偏頗地報導台灣原住民族護土、衛家、失土、失根過程中被輪暴式的殖民史。這是遲來四百年的新聞!wanai!(wanai是噶瑪蘭語的謝謝)」——潘朝成(木枝.籠爻)/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專任講師暨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創會會長   「《台灣史新聞》一書以報紙形式編排,配合趣味的『商業廣告』與『漫畫』,使閱讀台灣史不再枯燥無味。」——蔡錦堂/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本書表面深入淺出,輕鬆易讀,然而每篇報導旁徵博引,史料豐富而嚴謹,值得一般讀者與歷史研究者參考與借鑑。」——鄭永常/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1998 年之後印尼華人的再華化

為了解決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的問題,作者鄧峻丞 這樣論述:

1998 年蘇哈托卸任印尼總統,告終長達 32 年的威權統治,也為印尼迎來民 主的時代。印尼民主化以後,為重建受亞洲金融風暴摧殘和社會動亂的印尼,因 此恢復印尼華人應該擁有的公民權,希望藉由建立穩定的社會,吸引印尼華人和 海外的資金。並且開啟了印尼華人的「再華化」,雖然從千禧年後的十多年間, 這個再華化面臨許多重大挑戰,但隨著中國的崛起和提出 21 世紀海洋絲綢之路 後,也給印尼華人製造出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此期間,華商、華報、華社分別如 何認知和接受再華化?華商、華報、華社又分別是如何在矛盾的印尼社會中,利 用華人的身份和血統來提升個人利益?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領域中的印尼華人,究竟是如何看待

自身的華裔血統和 身份認同,並且如何依藉著中國的崛起,將華人血統變為獲取更大利益的優勢。 本研究經過分析得出兩項成果。第一,歷經蘇哈托專政的 32 年去華化,加強了 印尼華人對印尼的國族認同,屏棄 1990 年代初的中國化,轉為提倡中華文化的 再華化。第二,在中國積極的與印尼接觸和對印尼投資項目和數量逐年提升,帶 動投入更多資源在其他領域上,成為促進印尼華人自我再華化的動力源,甚至日 後印尼華人很有可能會繼續加強再華化。

台灣人文茶器

為了解決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的問題,作者吳德亮 這樣論述:

茶葉達人阿亮繼《台灣茶器》後又一力作 涵蓋台灣老、中、青三代茶器藝術家 從陶、瓷、炻器到金、銀、銅、漆等茶器 熔傳統與創新於一爐,集藝術與實用之大成 呈現台灣茶器豐富多樣的人文風貌!     清朝中葉,由於陳曼生等文士先賢的投入,宜興壺終能脫胎換骨,從單純的工藝躍升到藝術創作的層次。台灣現代茶器也由於文人的參與或人文思考的注入,運用不同的媒材傳達、彰顯個人的文士趣味,作品且更具原創性、內涵、美感與實驗精神,因此能在短短二十年間迅速崛起而大放異彩,並閃耀國際舞台,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融合了藝術美感、人文思維與歷史情懷的台灣各式茶器,二十年來在全球市場上的收藏價值與日俱增,為台灣在茶的

世界中開疆拓土,令人刮目相看。 作者簡介 吳德亮   ‧台灣花蓮人,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兼具作家、畫家、攝影家、茶藝家、資深媒體人等多重身分的詩人藝術家,至今已出版著作近40本。   ‧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茶協會傑出茶藝文化獎,文學作品經常選入多種海內外重要文學選集、年度詩選、高中國文輔導教材等。   ‧曾在國立台灣藝術館、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中國福建省美術館等地舉行油畫水彩與攝影個展多次。並曾策辦「1983台北藝術上街展」、「1998跨世紀多元藝術互動展」、「2011兩岸客家圍屋特展」、「2015台灣新文人茶器名家大展」等大型展演,其繪畫廣為中外人士所

收藏。近年致力茶文化推展與研究,不惜千里跋涉翻山越嶺找茶、寫茶、畫茶及演講,媒體普遍譽為「茶葉達人」。   ‧曾任《新台灣新聞周刊》總編輯、《自由時報》綜藝版主編、超視《大腳丫遊記》節目總策劃、客家電台藝文節目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教授平面攝影、原住民電視人才培訓班教授報導攝影與節目企劃,交通部觀光局「台灣采風」攝影大賽評審委員、行政院輔導會「國家農場」攝影大賽評審委員、BENQ真善美獎評審委員;《新新聞》、《新觀念》以及中國大陸Look Taiwan等各大報刊專欄作家、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顧問、台北茶文化博覽會顧問、宜蘭縣政府顧問、台北縣政府客家文化諮詢委員會顧問、日本台灣茶協會顧問等

。   ‧現為《人間福報》、《獨家報導》、《豐年》以及中國大陸《茶道》等各大報刊專欄作家。   ‧Facebook搜尋:阿亮大師粉絲專頁   德亮部落格(臺灣/繁體):blog.yam.com/teliang   德亮博客(大陸/簡體):blog.sina.com.cn/teliang     ◎出版著作:   茶藝文學:風起雲湧普洱茶(遠足/2003)   台北找茶(民生報/2004)   珍珠奶茶完全攻略(民生報/2004)   台灣找茶(民生報/2005)   普洱找茶(民生報/2006)   普洱藏茶(聯經/2008)   客鄉找茶(台北縣客家事務局/2009)   兩岸烏龍名茶

(知音/2009)   台灣的茶園與茶館(聯經/2011)   台灣茶器(聯經/2012)   找茶,就是找故事(聯經/2013)   台灣喫茶(聯經/2015)   台灣人文茶器(聯經/2015)   電影原著:國四英雄傳(益群/1985/代表參加芝加哥影展)   報導文學:小錢征服大中國(新新聞/2003)   致富在中國(鷹漢文化/2004)   客家圍屋──海峽兩岸的土樓意象(新北市客家事務局/2011)   旅遊文學:靜岡伊豆(新新聞/1999)   日本之醉(本土文化/2000)   浪漫南國(華文網/2001)   北台灣知性之旅(華文網/2001)   深入雲南古國(華文

網/2001)   深入蘇州(華成/2002)   詩集:劍的握手(德馨室/1977)   畫室(德馨室/1978)   月亮與劍(益群/1983)   水色抒情(林白/1990)   德亮詩選--詩書茶畫(華玲/2009)   散文集:永遠的伯勞鳥(河童/1998)   繪畫筆記:台灣畫真情(博揚文化/2000)   多元創作:千手繆思(台北縣文化局/2007)   畫集:鄉土詩情(聯鳴文化/1984)   吳德亮畫集Ⅱ(鹿港小鎮/1990)   本土心情(聯鳴文化/1996)   攝影集:人間茶(台北縣文化局/2008)   近看海峽兩岸之美(中國福建省美術館/2011)

楔子:台灣人文茶器閃耀國際時尚舞台   第壹章:陶茶器 一、台灣岩礦與岩砂 千秋功業一壺茶(鄧丁壽) 星空與岩礦的櫻花戀(三古默農) 茶陶《山海經》(游正民) 敦煌飛天意象(吳麗嬌) 茶中有佛皆自在(廖明亮) 鹿谷兄弟的岩砂情(吳錦都、吳錦城) 精準詮釋台灣茶香(葉樺洋) 茶陶禪境邁向學術殿堂(吳孟純)   二、台灣新陶色 品味超現實美學(張山) 看見佛經看見茶(陳文全、尤美) 蔓生與墨顏(宋弦翰、蔡依儒) 山水乍現白釉間(黃存仁) 盡情揮灑台灣本色(吳晟誌) 再造天目新璀璨(江玗) 天水雲岫見真情(胡定如) 青瓷、白釉與志野(陳瑞諭) 陶藝美學的劍道精神(黃俊憲) 翠潤中看見油滴嫣紅(莊瑋

) 台灣新人文紫砂三絕(黃浩然+蔡忠南+雨墨) 台灣特色的紫砂與朱泥(陳正嵐)   三、台灣新柴燒 歡喜燒窯七十七年(林添福) 陶花源的茶香侏羅紀(蔡江隆、吳淑惠) 厚釉吻醒茶香(翁國珍) 回歸自然的寫實主義甲蟲情(羅石) 自然拙樸藏鋒不露(黃福昌) 逆境中婉約的爆發力(陳芳蘭) 吳題吾陶自然落灰釉(吳明儀、賴秀桃)   第貳章:瓷茶器 來自天官的紫翠天青與鐵釉(蔡永宜、蔡永志) 雲白天青深色釉(蘇保在) 水火同源的新釉震撼(陳雅萍) 銀定白與鈞釉(翁士傑) 炻器亦非陶(林建宏) 雨墨青花聽茶香(雨墨)   第參章:金銀銅茶器 銀壺無垢舞茶香(陳念舟) 傳統中建構台灣新意(陳水林) 輝映《心經

》照亮茶(林國信) 銀與竹共舞茶香禪境(蔡長宏) 府城靜巷的銀壺茶香(劉邦顯) 銅胎琺瑯人間築夢(呂燕華)   第肆章:漆茶器 創意中更見繽紛亮彩(廖勝文) 火鶴般燃燒裡腹之間(李國平) 托起天目璀璨(梁晊瑋)   第五章:藏茶風帶動人文茶倉崛起 天壇彩釉生生不息(陳雅萍) 兔子的金剛怒目(張山) 浮雕技法注入古典圖騰(吳金維) 淬鍊成金的律動色彩(戴志庭) 錫口陶倉的巧思創意(李仁嵋) 青蛙蟾蜍四方財(林義傑) 普洱雄獅(廖明亮) 大地龜裂的省思(翁國珍) 三元及第藏茶情(蘇文忠) 金雞報喜(李永生) 櫻花與劍(黃俊憲)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游正民) 原木的魅力(林貴松)   第六章:鋦補與

金繕 從工匠補到技術補(蔡佩君、周伯燦) 從馬蝗絆到藝術補(李國平) 兔子的瘋狂下午茶(蔡長宏) 無須補釘的金繕技藝(藏木) 楔子(節錄) 台灣人文茶器閃耀國際時尚舞台 二○一二年五月,世界頂級時尚精品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巴黎Asnières工場,為慶祝一○一概念店開幕,法國總部特別設計了全球限量僅三款的茶箱,分別以Epi彩虹色系皮革製作紅、綠及橙色,內置北投曉芳窯的茶壺、茶海與六只茶杯含杯托,加上翁明川的茶則與茶匙,構成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現代經典之作,每款台幣一百零八萬的天價絲毫沒有嚇壞國內外的收藏家,除了以抽籤方式才能購得並立即「秒殺」售罄外,之後更與家扶基金會合作推

出「築路計畫」專案,將茶箱另以鱷魚皮訂製後加上上述茶具,以起標價一百五十萬元義賣捐出,為二十一世紀茶藝與時尚的結合開啟了嶄新紀元。 提起曉芳窯,兩岸甚至全球的愛茶人可說無人不知,陶藝界普遍尊為「當代台灣官窯主人」的蔡曉芳大師,從傳統中創新火候,無論器形或用釉均堪稱無出其右者。他所燒製的紅釉、冰裂瓷、仿汝窯等所呈現的色澤,無論圓潤玉肌的嬌黃、深沉飽滿的血紅、鮮翠欲滴的碧綠,乃至粉青與豆青的樸實內斂等,都將陶瓷的生命力鮮明地展現。 翁明川的竹雕創作,以充滿神奇的巧思與創意,賦予竹器生命的律動與茶藝的禪境,可以很傳統,也可以非常時尚,更可以光滑如脂、溫潤如玉。有時甚至像普普藝術注入精品皮件的高貴血液

,時尚語言在正面流暢閃爍,內面卻以簡練古樸的雕刻,將龍雲翻騰的中國圖飾做為完美實用的句點。 包括以上兩位名家,台灣許多充滿人文思維、作品紅遍兩岸的茶器名家,我都曾在二○一二年出版的《台灣茶器》一書詳細論述,因此本書盡可能不再重複出現,除非這三年間有極大超越或創新的陶藝家,如鄧丁壽、三古默農等,他們不斷求新求變的精神,非常值得年輕藝術家朋友們學習參考。

「西湖渡假村」整合行銷傳播應用之探討

為了解決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的問題,作者黎欣怡 這樣論述:

本研究藉由了解西湖渡假村歷年的主要檔期活動,包含五月雪桐花祭,並探討整合行銷傳播做整體文獻回顧,透過參與觀察、資料搜集整理歸納分析以及深度訪談方式,找出「西湖渡假村」的行銷傳播策略。期望透過此研究,為發揚客家文化的相關單位,提供未來推動客家節慶活動之建議及方向參考。本研究以戴國良之整合行銷傳播模式(之二)做為個案分析的架構方向,研究結果發現西湖渡假村從「幸福與愛」、「衷心相待」的企業使命,及企業經營的理念―「綠色經營」開始執行發想,符應消費者以「親近自然」、「增長知識」為「深度旅遊」的期望,「五月雪桐花祭」以「休閒渡假」、「喜宴」和「環境教育」三個目標市場為起始點、以增加「散客」為目的,將消

費者及潛在顧客分別設定在「已婚且有子女」的家庭族群(親子族群)與「未婚」的新人族群。「五月雪桐花祭」係以「桐花」為主體的慶典盛事,透過行銷傳播策略,全方位運用「桐花意涵」、「桐花意象」、「桐花氛圍」、「桐花外型」、「桐花意境」,結合商品開發、主題設施、展場表演等作為園區整體規劃;分別在「活動初期」及每一週「六、日」,推出入園門票優惠,並透過「國際旅展、網路虛擬」通路及「電視、網路」傳播等擬定行銷傳播策略;另一方面透過利益關係人,配合政府單位「客家委員會」辦理「客家桐花祭」開幕式宣傳客家文化、「苗栗縣政府」為鼓勵結婚生孕舉辦「桐花聯合婚禮」、「客家桐花婚禮」,以及異業結盟「推動供應商、供應鏈」等

外界資源,尋得雙方共同的利益點,建立良好公共關係。此外,西湖渡假村為五月雪桐花祭打造「健康、活力、夢幻、浪漫」桐花精靈的形象,並以「自然、生態環境」的訊息,創造新奇有趣的標語,搭配廣告、銷售推廣、事件行銷、公共關係、直效行銷、人員銷售等六項行銷傳播戰術和工具,創造活動的遊客人潮,發揮整合行銷傳播應用之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