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義木雕 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三義木雕 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家荣游文志賴永霖歐育如寫的 靜物構圖輕鬆上手:泰納畫室靜物資料集 和張維安謝世忠劉瑞超的 承蒙:客家臺灣‧臺灣客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課程查詢 - 臺北市社區大學聯網->也說明:藥草研究11年三義木雕博物館有展示第2名作品雕刻家31年台灣文史19年,造街達人深坑老街造街者. 講師相關著作或相關作品: 三義木雕博物館有展示第2名作品.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金塊文化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美勞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高榮禧、張家霖所指導 陳叙君的 從彩繪生命找到教學的初衷: 一位藝術教師的自我敘事 (2021),提出三義木雕 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我敘說、韌力、偏鄉教育、藝術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明新科技大學 服務產業暨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劉馨隆所指導 周裕紋的 當地民眾對節慶活動的服務品質重視度、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光雕展演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節慶活動、服務品質、重視度、滿意度、IPA、忠誠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義木雕 課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藺草編織與小木器之設計及運用研習營 ...則補充:四、執行單位:三義木雕博物館. 五、協辦單位:台灣木雕協會、苗栗縣三義木雕協會 ... 本次課程將兩種軟與硬的材質結合,嘗試應用在各類型的木結構上: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義木雕 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靜物構圖輕鬆上手:泰納畫室靜物資料集

為了解決三義木雕 課程的問題,作者張家荣游文志賴永霖歐育如 這樣論述:

靜物繪畫光線及構圖的關鍵技法   跟著4.9顆星老師學繪畫     你是否對美術繪畫有著熱情,興高采烈地在美術社採買了齊全的用具,回到家後卻發現總是缺少好看的資料來作畫?明明有著對美術無比的熱情,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其實,你需要的是一本有系統規劃的資料書,帶領你踏入美術研習的大門。      本書作者群運用多年實務教學經驗,整合出一系列循序漸進的靜物資料並歸納成冊,難易度共區別為「個體靜物、簡單靜物組合、複雜靜物組合」三大章節,題材橫跨石膏、結構型靜物、質感型靜物、食物、花卉、骨頭……,內容專門為繪畫學徒量身打造,讓你不再為手邊題材短缺而苦惱,專心練功。   本書特色     專業──作者群擁

有多年美術教學經驗,擁有兩層實體店面,亦有開設線上課程,口碑良好,臉書粉絲目前18000人,Google評級4.9顆星。     實用──本書依難易度共區別為「個體靜物、簡單靜物組合、複雜靜物組合」三大章節,題材橫跨石膏、結構型靜物、質感型靜物、食物、花卉、骨頭……,內容專門為繪畫學徒量身打造。     簡明──本書以實體拍攝呈現,從構圖、光線、擺設等關鍵技法以步驟一一呈現,讀者一看就懂,一次就上手。 作者簡介   張家荣      簡歷   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班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臺灣藝術大學     得獎   2013 全國美展| 水彩類| 金獎   2010 臺藝大師生美

展|水彩類| 第三名   2010 臺藝大美術學院| 傑出創作獎   2009 臺藝大師生美展| 油畫類| 第三名   2008 青年水彩寫生比賽| 大專組| 第一名   2007 臺藝大師生美展| 水彩類| 第一名    2005 光華盃水彩寫生比賽| 大專組| 優選    2005 復興商工畢業展| 西畫類| 第一名      展覽   2020 「水彩的可能」桃園水彩藝術展|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臺灣   2020 「臺灣水彩專題精選- 河海篇」|藝文推廣處|臺北|臺灣   2019 「掬水畫娉婷」|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臺北 |臺灣   2016 「擬人‧ 擬物 - 張家荣× 林儒鐸雙

個展」|亞米藝術|臺中|臺灣   2015 「揮灑水色 - 水彩五人聯展」|雅逸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2015 「後青春的世界」|郭木生文教基金會|臺北|臺灣   2013 「被 遺留下的。- 張家荣個展」|宜蘭縣文化局|宜蘭|臺灣   2012「狂彩‧雄渾-新生代雙全開水彩畫展」|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臺北|臺灣   受邀參加多項繪畫比賽評審     聯繫   [email protected]    facebook.com/jung629   游文志     簡歷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臺灣藝術大學     得獎   2013 光華盃水彩寫生比賽| 優選   201

2 中正區古城繪畫競賽| 第一名   2012 金赫獎| 水彩類| 第三名   2011 屏東美展|水彩類| 優選   2010 聯邦印象大獎| 首獎   2010 光華盃水彩寫生比賽| 銀獅獎     展覽   2020 「水彩的可能- 桃園水彩藝術展」|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臺灣   2019  " AWS " 美國國際水彩展    2019 「赤裸告白5」水彩聯展   2018  " IWS " 烏克蘭國際水彩展   2017 「心與象之間-2017 旅行中的美好繪畫聯展」| 國泰世華藝術中心   2017 「旅程- 游文志油畫個展」   2016 「澄光波色- 水彩聯展」| 雅逸藝廊

  2016 「金車臺灣百景藝術油畫聯展」   2015 「二男- 瑞士旅行寫生聯展」   2013 「國立藝術教育館油畫聯展」   2013 「聯邦美術15 周年回顧展」     聯繫   [email protected]   賴永霖     簡歷   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   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     得獎   2017 第2 屆印度國際水彩雙年展|風景類|第二名|德里|印度    2015 第13 屆桃源創作獎- 天火同人 |桃源創作獎|桃園|臺灣    2011 第4 屆炫光計畫|炫光獎|臺北|臺灣    2010 第35 屆光華獅子會青年水彩寫生比賽|大專組|金獅獎|臺

北|臺灣    2009 第37 屆國父紀念館青年水彩寫生比賽|大專組|第一名|臺北|臺灣    2008 「向大師米勒借筆」全國繪畫暨藝術導覽大賽|繪畫組|第一名|臺北|臺灣     展覽   2020 「光陰的故事- 懷舊篇」|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臺北|臺灣   2020 「水彩的可能- 桃園水彩藝術展」|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臺灣   2019 「雨當落下- 賴永霖水彩創作展」|郭木生文教美術中心|臺北|臺灣   2019 「過程- 四人聯展」|響ART |臺北|臺灣    2018 「臺灣當代水彩研究展」|吉林藝廊|臺北|臺灣    2018  " Our Wonderful Wor

ld " 國際水彩展|AVEK Gallery|哈爾科夫|烏克蘭   2018  " Pearls of Peace, Season - II " 國際水彩雙年展|MUET|信德|巴基斯坦   2017  " IWSIB " 第2 屆印度國際水彩雙年展| AIFACS |德里|印度    2017 「天色常藍- 青島國際藝術沙龍展」|瀾灣藝術中心|青島|中國    2016 「看的比聽的準」|好思當代|臺灣    2015 「亞洲,當代拓荒」|水谷藝術|臺灣    2015 「奇跡! H」|新浜碼頭藝文空間|臺灣    2015 「天火同人- 第13 屆桃源創作獎」|桃園展演中心|臺灣    

2014 「荒地」|齁空間|臺南|臺灣     聯繫   [email protected]   歐育如     簡歷   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得獎   2012 光華盃水彩寫生比賽| 大專社會組| 第一名   2010 光華盃水彩寫生比賽| 大專組| 入選   2009 光華盃水彩寫生比賽| 大專組| 入選   2009 臺藝大師生美展| 素描類| 第一名   2008 光華盃水彩寫生比賽| 高中組|第一名   2007 北縣學生美術比賽|水彩類|第三名   2006 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水彩類|優選   2006 北縣學生美術比賽|水彩類|入選     展覽   2020

「光陰的故事- 懷舊篇」|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臺北|臺灣   2019 「過程- 四人聯展」|響ART |臺北|臺灣    2018 「北境風華- 新北意象水彩大展」| 新北市文化局   2011 「行動博物館- 當代木雕之美」巡迴展| 三義木雕博物館   2012 「憑空想像的後果」   2011 「行動博物館- 當代木雕之美」巡迴展     聯繫   [email protected]    facebook.com/ouyuju 序 編者示範 1 個體靜物 • 石膏 • 結構靜物 • 頭骨靜物   2 簡單靜物組 • 基礎石膏組 • 結構靜物組 • 質感靜物組 • 蔬果靜物組  

3 複雜靜物組 • 綜合靜物組 • 花卉靜物組 • 頭骨靜物組 • 石膏靜物組 編者介紹 序     「簡單又耐玩,認識繪畫的核心課題――靜物畫」      你是否對美術繪畫有著熱情,興高采烈地在美術社採買了齊全的用具,回到家後卻發現總是缺少好看的資料來作畫?明明有著對美術無比的熱情,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其實,你需要的是一本有系統規劃的資料書,帶領你踏入美術研習的大門。      相信不少人在初學繪畫時,都會經歷「靜物畫」的洗禮,然後隨著學齡的增長,題材難度慢慢提升,一路經歷石膏像、人像、風景、抽象、創作⋯等進程,於是靜物畫便被視為是美術入門的基礎,那麼,究竟什麼是靜物畫?又為什麼要畫靜物呢

?      「靜物畫(still life)」是指以靜止物件作為題材的畫種,其中多以食物、器物、花卉為主要題材。其實,靜物畫除了「畫的學問」之外,「擺的學問」同樣重要,因為創作人完全掌控著畫面的構成與光影。也就是說:「靜物在成為繪畫之前,早已經有了畫面」。那麼,這個靜物擺置的設計過程,便會驅動到大部份的美學意識。      就自身美術教育經驗出發的筆者認為,靜物畫是非常適合表達純粹「形式美」的展現,縱然有許多畫家喜歡用靜止的生命象徵或寓言的方式來表達思想層面的意境,但當這些靜物抽離了「意義、名相」等語言脈絡後,它們成為了更純粹的視覺元素,以「黑灰白、大中小、點線面、強弱、主次、聚散」等形式呈

現出畫家的構成美學,筆者認為,這就是靜物畫最有意思的地方。      一個單純的球體靜物,在造形方面,不僅能鍛鍊到畫家處理「對稱、方正、圓弧」等能力;在明暗方面,亦鍛鍊了「正受光面、側受光面、明暗交接面、暗面、反光面、影子」等立體營造能力。所以,雖然靜物經常被視為最基礎的繪畫題材,但筆者卻將靜物畫視為是美術的「核心訓練」,它非常重要,而且老少咸宜,初學者可以透過靜物鍛鍊美術基礎,老手可以透過靜物展現個人品味,可以說,靜物畫是最簡單也最耐玩的題材。      《靜物構圖輕鬆上手――泰納畫室靜物資料集》作者群運用了多年實務教學經驗,整合出一系列循序漸進的靜物資料並歸納成冊,本書難易度共區別為「個體

靜物、簡單靜物組合、複雜靜物組合」三大章節,題材橫跨石膏、結構型靜物、質感型靜物、食物、花卉、骨頭⋯等,內容專門為繪畫學徒量身打造,讓你不再為手邊題材短缺而苦惱,專心練功。 

三義木雕 課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趁著假日來三義玩耍!
木雕博物館的體驗課程很有趣,可以網路提前報名喲!
我的部落格:https://Haylei.info
文章還沒寫~XD
#偏執狂藍子 #藍子愛旅行 #三義木雕博物館 #苗栗三義 #木雕體驗 #手作茶匙體驗

從彩繪生命找到教學的初衷: 一位藝術教師的自我敘事

為了解決三義木雕 課程的問題,作者陳叙君 這樣論述:

本論文透過自我敘說的方式,描述筆者自我學習藝術的過程及成長經驗中的重大事件,如何影響著我的教育信念和教育願景。透過回顧過往經驗和爬梳的過程,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娓娓道來,希冀觀者能透過觀看此論文,發現藝術陪伴的力量,和一位視覺藝術教師透過藝術教育的過程,能給予國小學生在日後的生活應用與社會責任之啟發。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為:一、透過敘事釐清自我成長與藝術學習之脈絡。二、以敘事的方式,探討自我在藝術教學歷程的經驗與收穫。三、了解自我的藝術教學對畢業生的啟發與影響。四、為自己未來的藝術教育定位找到一個新的方向。本論文以筆者的成長背景脈絡及人生各階段重要之藝術學習與藝術教學記事,做為敘事脈絡的主要建構,

並透過對畢業生實施訪談與問卷之方式,以了解筆者的藝術教學,對其產生哪些具體的啟發與影響,最後歸納與梳理,從藝術教學紀錄、學生的回饋與問卷反應中,內化這些教學經驗對於筆者的意義與啟發。綜合上述,筆者得到四個重要的結論,自我敘事讓爬梳生命歷程的力量更清晰。也可以透過自我敘事的方法深化教學省思,從中得到成功經驗。藝術陪伴的力量會影響孩子未來人生觀。繼續帶領學生從體驗中學習是對於筆者未來的教育定位。

承蒙:客家臺灣‧臺灣客家

為了解決三義木雕 課程的問題,作者張維安謝世忠劉瑞超 這樣論述:

  「承蒙」,是客家人說謝謝、表示感激、誠心致意的幾種方式之一。本書以承蒙為標題,所表達的是客家族群對臺灣社會的謝意,因為,後者充沛地滋養了客家文化。展示臺灣客家文化,事實上就是試圖呈現客家文化和社會人群互動的成果,客家文化如是豐富,當係承蒙廣體臺灣長期又細膩的滋潤給養。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客家人群作為臺灣社會的重要組成,其文化實作,特別是與周邊人群的互動往來,一起建構了島嶼國度的人文歷史特色。因此,客家臺灣、臺灣客家、客家臺灣文化及臺灣客家文化等的創詞,其意義格外深遠。   展示,作為介紹客家與臺灣的一種方式,期許如其所如的從臺灣認識客家、從客家認識臺灣。客家的源起,以及客家與臺灣相互建構

過程的歷史,容或有多種解釋,我們認為,應本於學術研究的基礎,如其所如的展示。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的新常設展,即是基於此一理念的產物。歷史客家、全球客家、常民客家、文化客家及公民客家等五個展示主題,及其相互呼應之架構的提出,源於客發中心多次諮詢會議的決定。常設展主軸即定位於客家與臺灣社會的關係,而整合起五個主題的宏觀視野,正是得以通過認識客家來認識臺灣並再造自若自信的客家   作者簡介 張維安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全球客家研究》主編。曾任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圖書館館長、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交通大學人

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謝世忠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曾於美國奧瑞岡、華盛頓、哈佛,德國漢堡和海德堡,以及俄國聖彼得堡與馬來西亞馬來亞等大學擔任訪問教授。   代表著作為《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 (1987)和《後《認同的污名》的喜淚時代—臺灣原住民前後臺三十年1987-2017》(2017)。 劉瑞超   新竹縣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士。現為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國際客家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曾任國立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編者簡介 林美蘭/主編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總編輯,民眾日報特約編輯,《花蓮文化局典石季刊》主編、撰稿,指導靜宜大學「紙飛機生活誌」雜誌,擔任中山醫學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通識課程兼任講師。 1 導論 頭前語 作為交流互動平臺 客家文化展示 後尾話 2 歷史客家 頭前語 群類與族源 菁英與血緣 證據與競逐 「義」理與在地 後尾話 3 全球客家 頭前語 全球客家連結 客家人口的遷徙與分布 異國客家的在地性 臺灣客家的全球網絡 後尾話 4 常民客家 頭前語 物質文化與典型飲食 宗教信仰與性別觀念 民族植物與生態智慧 當代慶典與客家觀光 後尾話 5 文化客家 頭前語 臺灣客家文學 臺灣客家音樂 臺灣客家戲曲

後尾話 6 公民客家 頭前語 住民的正當性 跨族群的公民權益 文化公民的客家 後尾話 7 結語 頭前語 歷史客家:族源客家和渡臺客家的分立與勾連 全球客家:寰宇客家和異國客家的落腳與盤點 文化客家:思想客家和美學客家的文藝與文意 常民客家:維生客家和家庭客家的波瀾與平靜 公民客家:國家客家和領袖客家的試煉與淬練 後尾話 參考文獻   導論(摘錄)   一  導論:臺灣客家文化展示的思考   1、作為客家族群博物館   臺灣客家文化館,一個國家級的客家文化館,應該如何策展臺灣客家族群文化?基於文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觀點,有將信仰儀式或節慶歡樂拿來展示者,也有將營生器具或經濟生

產作為展示主軸者,而把廟宇古蹟和名人事蹟作為展示內容者更多。舉凡物質、非物質文化都可以是展示的內容。與他族不同的風俗習慣或具有特色的食物飲品,亦可策展成具有異文化特色,用以吸引觀光客。   客家博物館作為「族群博物館」,其「客家族群博物館」的整體形象,在有限的展示空間中,其定位顯得格外重要。我們認為國家級客家博物館的定位,首先應肯認族群主流化的價值,亦即考慮臺灣客家族群的主體性、知識性與社會性。關於臺灣客家族群的主體性,至少可涵蓋其族群歷史文化的詮釋權、族群語言教育權及族群語言傳播權。其次,客家文化的展示,須以研究為基礎,所展示之內容,則應要有助於參訪者認識與理解客家族群的特質。一般未經研究

的展出,多只在複述族群的刻板印象,甚至污名化族群。再次,應凸顯的是客家文化的社會性與時代性。博物館中的客家族群展示,就像是提供民眾認識客家的教科書,它應有效呈現客家族群與所處大環境的關係,對社會的貢獻,以及藉以形塑族群認同的國家政策等。放在臺灣文化展示的位置上來看客家,我們最少應該要展出這些年來客家人對臺灣社會的貢獻、客家文化對臺灣文化的貢獻、客家對臺灣民主化的貢獻、客家產業與勞動和經理人力對臺灣經濟的貢獻,以及客家對臺灣多元文化社會形成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希望客家文化的展示要向訪客,介紹臺灣客家文化的獨特性,展示大家公認的、值得展示的客家文化,期望參訪者見證客家族群對臺灣社會的貢獻、見

識到客家文化的厚度。   2、作為交流互動平臺   客家博物館作為不同族群交流、互相認識的平臺,展示客家與大社會的關聯性,其中客家與週邊族群關係尤具重要性。抽象的文化,很難用具體的器物展示出來,文字說明太多固然不好,但太少又表達不清,縱使播放影片也不一定有時間看,因此,可能需要設計一些能夠帶得走的具體的或雲端的資訊,使參觀者在離開館舍之後,還能夠繼續縈繞於展示議題中。   觀眾目標的設定,固然有客家人,但非客家人恐怕更為重要,客家作為臺灣社會一員的社會脈絡,係非客家人也需了解的歷史。我們要知道客家人來看什麼,而非客家人來又要給他看到什麼,總之,要能夠讓客家人與非客家人,看完展示之後耳目一

新,進而把客家文化帶入大社會。   在展示的整體企劃中,我們希望有一本認識客家的科普小書,用以服務對臺灣客家有興趣的朋友,每一章後面另有延伸閱讀與相關資訊。在展場的設計方面,通過QR code的設計,只要網路暢通,使用參觀者自己的手機戴上耳機,可以聽到各種語言的解說,深入影音導覽,繼而連線到延伸材料的介紹。展版下面亦可放一些可以直接帶走的文獻或摘要。未來可以擴大把展示內容重新寫成兒童版,或者把展示的內容做成繪本,或是以其他方式提供更深入的理解管道。比如,乙未保臺戰役,可以拍QR code帶回去,裡面可以連線閱讀20種文獻資料,也能欣賞過去所做過的展覽,不只認知客家在乙未戰役中的貢獻,也看到其

他族群在乙未戰役中的角色。景仰客家義民,敬重非客家的義民。又比如戲曲,如果授權沒有問題,拍QR code就可以馬上理解或欣賞到八音。在我們的期望中,客家文化的展示必須是知識性的。   有些展示的重點,例如一本書,可能不在於呈現「是否為原版書」的「物件」,而是強調其內容對整個臺灣文學、文化發展的影響與貢獻,比如吳濁流辦《臺灣文藝》的努力,針對其所出版的「雜誌本身」做展示固然重要,但是其貢獻的內容與影響力之說明更是關鍵。   3、客家文化展示   本書內含五個主章,分別作為博物館展場空間五個展區的內容知識基底,也希望可作為觀眾認識客家和導覽員據以參考的基本教材。一般民眾如欲認識客家,甚至大學

相關課堂教材,本書均應獲得推薦閱讀。    (1) 認識客家族群浮現的歷程   關於客家的展示,如果不先弄清楚客家人的歷史源流,好像總覺得缺少什麼。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客家作為中原貴冑之後的觀點,提供了客家係漢人血脈的認同基礎。不過,近十幾二十年來,客家中原論的見解,陸續受到挑戰。這牽涉到客家知識體系典範的競爭和轉移,北方中原漢人源流說之外,另出現有好幾個相對與相異的論說,特別是近年來南方起源論,南北混合論,甚至於畲客同源的主張。   第一個展區是「歷史客家」,分為客家形成與客家源流兩大部分,呈現客家哪裡來、客家的源流等學說與見解,同時也將指出各學說所面臨的挑戰。   關於客家的形成

,我們主張應脫離本質主義。羅香林的中原華夏貴冑論是很重要的學說,惟後來的客家南方起源論,或臺灣學者羅肇錦認為客家跟畬族相近的見解,亦應一併受到重視。我們希望呈現多種學說,並提供相關文獻。客家形成之論,其論述重點在了解客家族群浮現過程中之國家、周邊族群及政治經濟結構,甚至於學術理論的提出與西方傳教士在客家地區傳教所扮演的角色等。例如,在客家人群成為「客家」的近現代歷史的過程中,學術上「客語方言區」的確立,幫了不少忙。另,外籍傳教士對於客家稱謂的「鑄造」,各家從他稱到自稱慢慢地變成現在指稱一群具有相同語言文化人群的狀況,也是重要的一環。客家做為一種人群分類的學術論述,最新加入競逐者,即是生物學科的

DNA研究,生物科學與社會科學關於族群認同的對話,也是我們想要著墨的。當然,國家的因素也很重要,例如公部門進行人口普查時,所使用的表格或人群分類名稱,也會建構族群分類的意義,例如廣東族、福建族和高山族,趨使操客語各方言者被歸在「廣東人」的分類裡。日本政府是如此分類,而國民政府又有另種作法,甚至使包括客家在內之諸多族群均無從歸屬。那麼,臺灣何時有一類人群稱為「客家」?   客家形成或客家名稱的出現,是一經驗科學的問題。「客家」什麼時候出現?該詞彙跟客家文化有什麼關係?客家族群不是來自於一個原來就叫做「客家」的「地方」,族人守著語言、文化四處遷徙,一路客家到今天。客家不必一定要從某個地方來,我們

應要問的反而是與客相關的人群分類名稱何時以及如何出現?早期出現在華南及其他各地的「客人」,並不是現在所指稱之具有語言文化共性認同的「客家」。施添福與林正慧的研究在這方面做出了突破的貢獻。清末民初之際,與跟客家語言文化相關的那個「客」才在華南浮現。此一過程和瑞士巴色差會的論述密切相關。諸多傳教士的著作可與徐旭曾的〈豐湖雜記〉、林達泉的〈客說〉、賴際熙的《[民國]赤溪縣志》、溫仲和的《廣東省嘉應州志》以及黃釗的《石窟一徵》等一起列入討論。臺灣客家的誕生,也許要到戰後才能確定。以前只有漢人和番∕山胞∕山地人(原住民),漢人裡面有廣東、福建或者潮、惠、嘉等的分類,雖然也有「客」,但那和今天我們所指稱的

具有語言文化共性認同的「客家」關係不大。臺灣與華南客家的浮現,是兩條不同但卻具有密切關聯的途徑。   (2)分散異質但聯結的全球客家   第二個展區是「全球客家」。全球客家的特質:其一是分散和聯繫,亦即,全球客家雖見分散的現象,卻也同時推展全球連結;其二是異質與凝聚,亦即,全球客家內部差異性雖大,彼此之間卻也展現出高凝聚性。因此,我們的建議是應把臺灣客家放在全球的架構來思考,才能獲致最完整的理解。   「全球客家」具有分散又聯繫的特質,客家人口廣布全球,所謂海水所到之處都有客家人。全球客家人口,以東南亞諸國最多,而非洲、南美洲、北美洲跟大洋洲,甚至模里西斯也有客家的足跡。馬來西亞、印尼,

模里西斯等地的客家鄉親,其故鄉大多在中國大陸。南美洲也有一些從中國移出去者,包括自東莞龍岡移到牙買加,以及從蝦公潭搬遷大溪地者,他們與臺灣較少聯繫。至於南北美洲、歐洲、日本等地近年才發展成立的客家社團,其前一個故鄉,高比例就是在臺灣。這些客家社團成立的時間,大多在客家委員會成立之後。   通過例如崇正會、崇正聯合會、客屬懇親大會、客屬總會、客商大會,甚至世界客家研討會等各種組織的連結與論述,將世界各地的客家想像成一個共同體。從全球客家網絡來看,臺灣固然已有一定的地位,而通過世界臺灣客家聯誼會、世界客家文化會議等組織的運作,臺灣自己又形成另外一個既分散又連結的網絡。   全球客家還有一個特色

,那就是分散於各地的客家人群間,不論是語言、信仰,乃至於食物與居家建築的特色彼此差異很大,即便單單一個臺灣,也有非常清晰的內部異質性。其差異有一部分是因原鄉本來不同,另有一部分是受移居地周邊族群影響。中國大陸主要的客家文化地區如贛州、梅州、汀州、惠州之語言和建築極具多樣性,以中國原鄉為起點,客家之間已有不同,移民之後又遇上不同文化的在地人群,更次造成世界各地客家間的異質性。在此次展示計畫裡,我們將說明該等異質客家如何形成一個全球的客家,此一「既差異又凝聚」的特質,現在定義著一種類似「彈性客家」的族群維生策略模式。    (3) 臺灣客家文化與公民客家   第三個與第四個展區都是客家文化,所

不同者在於前者所呈現的是臺灣客家文化的亮點,及其對臺灣文化的貢獻,後者則著重在臺灣客家人生活世界的文化,尤其是支配其日常生活邏輯的價值觀與儀禮實作。臺灣社會文化有許多來自客家文化的貢獻,文化的構面有物質器物、人文思想,以及典章制度等等範疇。由多元族群文化構成的臺灣樣貌中,客家文化的所處位置,是今日的展示目標。譬如音樂的部分,客籍的鄧雨賢作過很多曲子被社會傳唱,相同的吳盛智、涂敏恆,張福興等人也有很大貢獻。文學部分,從賴和、吳濁流一直到鍾肇政、李喬在臺灣都是舉足輕重。以前很少把客家的身影、客家的位置講清楚,亦即臺灣文化中客家的位置沒有被凸顯。以臺灣文學為例,如果把所稱客家文學都拿掉,那必是凋零剝

落不成氣候。客家人在臺灣歷史、文化上的貢獻,或者說對臺灣這塊土地的意義也是如此。因此,重點不在於提出清單,敘述臺灣客家文化有哪些,而是呈現最有代表性的客家文化,說明最具亮點的客家文化,進而展現其對整體臺灣文化的貢獻。   第四個展區是「常民客家」,係指被人們於生活世界中實踐的客家文化。我們會介紹一般所認知的客家文化特質,包括物質文化、社會組織、嘗會組織、家族、信仰、儀式等。如有遺力,像張文亮《臺灣不能沒有客家人》一書中對客家水利技巧、工法的描述,也是可以展示的對象。   「公民客家」是最後一個展區,討論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客家如何作為臺灣社會的一份子。我們從此一角度來認識過去客家人的歷史行動

,了解其回應作為臺灣公民而存在的作為。客家族群的語言權、傳播權,以及歷史文化詮釋權等,我們均將之以公民客家的概念來處理。可以用來展示客家作為臺灣公民的一份子,並非僅強調客家自身的權益,也關心普世臺灣人的公民權與民主體制。由此觀點出發,對於像「客家委員會」的展示說明,我們希望不在陳列它的業績。像客語的推廣,就不再認為是政府的德政或客家委員會的豐功偉業,因為這是客家人作為臺灣的公民,其所應有的語言權。又比如説針對客家電臺或客家電視臺的設立,我們主張那是客家人應有的傳播權。   4、結語   舊有臺灣客家文化館展覽有神廟建築如義民廟、民居如佳冬的蕭家宅院。也有日本時代客家人所從事的主要經濟,如香

茅、樟腦、茶葉,以及臺灣南部美濃的菸葉,甚至當代的客家文化產業。而當前新展的規劃,我們認為應讓觀眾通過參觀而認識臺灣客家人最精髓的文化,體認客家文化對臺灣文化的重要性,而不是告訴觀眾在日本時代的時候客家人做什麼產業,或者歷史上的臺灣客家人住在哪種建築裡。欲使客家和臺灣當代社會有更密切的對話,就要展示出客家文化裡面最亮眼、最精彩的部分,亦即,必須展示出客家文化對臺灣文化的貢獻。   規劃展示並不是做一個新的研究案,也不是提出完全版的客家文化目錄,而是要確定展示的主軸,選定展示的內容。在有限的展示空間中,難免會有不少我們認為精彩的部分,無法被展示,例如陶瓷、美術、攝影等客家藝術創作,因空間有限而

無法作為展示的重點。其他方面例如製茶工藝、陶甕、客家建築、三義木雕、公館陶瓷等,都是重要的客家文化特色,卻全沒能被推薦到展示的名單。相同的,客家人在臺灣公共事務方面的貢獻,以及其他傑出人才都無法一一納入,這並非因為其不夠重要,反而我們會建議這些議題未來可以在專題的展示廳,以特展的方式來呈現。   歷史上的客家固然重要,不過我們更關心當代的客家與未來的發展。客家族群的文化當然重要,不過我們也需同時重視其與臺灣社會做為一個整體的關聯性。 2.歷史客家 頭前語 在一般的認知裡,歷史是人類過去所做事情的總和。理論上如此,但總和是什麼,卻永遠無法客觀得知,畢竟,它不會無端地自動跑出來現身。換句話說

,歷史是什麼,必須要有人提供說法,然後在許許多多說法彼此激烈競爭之下,獲得較多信眾者,即成了過去人事物種種的最佳報告者。在理性發達的時空裡,歷史或可能僅是一份詮釋性說辭,它有趣生動,增添生活有味故事。而換成另一特殊情境,多數人亢奮於某事,此時,歷史經由操控,竟也可以變成宗教般的炙熱狂愛。歷史在特定時間點之下,就成了一份信仰,或說至少具有成為信仰的十足潛力。 特定歷史說法一旦成了信仰,在當下時候,必定是政治活躍期。這種政治活躍,可能是國家侵略,可能是國族擴張,可能是族群誇耀,可能是政黨競逐,更可能是統治者手一揮,當局者立即陷入萬眾迷幻崇仰的時刻。被信仰的歷史狀似強大,卻有其高度危險性,一不謹慎,

所可能面對者,即是亡國滅族或血腥衝突的遭殃。問題是,人類史上諸多掌權者或魅力十足的瘋狂領袖,似乎樂此不疲,歷史被神聖性塑造確認,一時顯赫,換來者卻往往是百十年難以彌補的傷痛。當下處境的現生人群,多半無感於歷史被氾濫使用,於是危機四伏的景象自然就難以去除。 人類有探索未知的本能,其中包括自己未曾經歷過之從前的日子。自己會探詢:我的父祖甚至更無數代前祖輩以及陌生他人的同等世代生活情況到底如何?我亟欲知曉答案。這是歷史需求。找不到解答者,不會放棄,一有機會,就試著尋覓。一旦稍有訊息,吸收並建立了信任感,即可說開始有了歷史意識。此份意識依著情境,可能掀而與人爭辯,或和對方拉手承認同胞。當然,訊息會增添

積累,從而更確定自我知識,接著開始告訴他人那段未曾經歷過之時代的樣貌。知識習自他人,他人或可稱為鬆散廣泛的「歷史家」,因為這些人多在述說過往人類情事。一旦自己也成了「歷史家」,更是不願失去各個得以講述自我信任之知識的機會。信任的下一步進階演化,就變成信仰。堅定的歷史信仰有如宗教,並不易被打破。改宗的事會發生,改變歷史信仰的狀況當然也有可能,只是改換信仰過程總是慘事不斷,從自己失落,家人離散,一直到全庄整族人際關係變質,甚至更糟下場。

當地民眾對節慶活動的服務品質重視度、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光雕展演為例

為了解決三義木雕 課程的問題,作者周裕紋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2021新竹市光臨藝術節光雕展演活動為研究主題,以參與光臨藝術節的當地民眾為研究對象,對活動的服務品質重視度、滿意度、IPA與忠誠度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期望對新竹市的觀光節慶活動特性有更深入的瞭解。故本研究之目的包括:一、瞭解光臨藝術節光雕展演遊客基本資料、旅遊特性、服務品質重視度與滿意度與忠誠度。二、瞭解遊客屬性及旅遊特性與衡量構面之差異性。三、瞭解遊客行前期望與實際體驗之 I.P.A.。四、瞭解遊客行前期望、實際體驗與忠誠度之相關程度。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2021新竹市光臨藝術節光雕展演該節慶活動的服務品質重視度、滿意度與忠誠度」問卷為研究工具,並以當地民眾的

遊客為研究對象,共計回收有效問卷445份。本研究藉由信度與效度分析、敘述性統計分析、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之研究,了解當地參與民眾對該活動的看法及其價值,並進而提出相關建議供主辦單位未來規劃節慶活動之參考。 本研究之結論:一、當地民眾對服務品質重視度、滿意度、忠誠度均屬於「滿意」程度。二、遊客屬性中的性別和年齡對部分構面之某些衡量變項有顯著差異;其餘皆無顯著差異。旅遊特性中除停留時間所有構面的衡量變項有顯著差異外,其餘皆為部分有顯著差異。三、I.P.A.分析得知遊客最滿意於燈光效果、環境清潔、提供節目資訊、安全設施程度及整體評價;而交通管制與便利性、路線清楚與否、公廁數量與

衛生、參觀動線明確、環境設施及場地規劃為最需要改善之關鍵項目。四、相關分析得知各自變項與各依變項兩兩之間均為有顯著性高度或中度正相關。關 鍵 詞:節慶活動、服務品質、重視度、滿意度、IPA、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