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osa flexible Pac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推薦必買和特價產品懶人包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周成蕙所指導 劉欣蓓的 髖關節再置換之相關因素探討 (2018),提出Formosa flexible Pac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髖關節置換、關節再置換、急性後期之醫療整合照護模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Formosa flexible Pac,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髖關節再置換之相關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Formosa flexible Pac的問題,作者劉欣蓓 這樣論述:

由於人口老化、保險涵蓋率增加、手術適應症範圍擴大,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病患人數在過去十年顯著增加。依據健保局統計,臺灣每年約有六千至八千個髖關節置換手術,年輕患者的高活動性生活型態容易造成植入物的磨損、鬆動,患者終其一生可能會需要多次進行關節再置換手術,以解除痛苦,重建生活機能,對病患而言是承受更多的痛苦,而對政府機關而言則是更多的醫療資源、人力及物力的負擔,因此,探究關節再置換手術的相關因素就顯得更為重要。故本研究目的是探討髖關節置換術病人實施髖關節再置換之相關因素。 本研究採回溯性研究設計,於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進行資料收集,在2010~2014年間共收集140位施行髖關節置換

術之病人,以自訂之資料收集表進行病歷回顧,使用SPSS 20.0統計軟體進行統整與分析,以多元回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檢定可能影響髖關節再置換次數的危險因子,做為預測指標。 結果顯示,個案接受全髖關節與部份髖關節置換手術時,發生關節再置換次數顯著低於僅接受髖關節再置換手術者(β = -.49,p < .001);骨折的個案發生關節再置換次數顯著低於其他主診斷的個案(β = -.30,p < .05)。 本研究的相關性分析發現人口學特性如體重、活動能力,住院資料如住院天數、手術時間、手術合併症,此外,疾病特性如高血壓、肝膽疾病、消化系統疾病

、惡性腫瘤、albumin雖與關節再置換相關,唯這些因素於本研究分析中未成為顯著的影響因子,但不能無視這些因子可能之影響,亦有必要列入手術評估之中。本研究中個案診斷以創傷性髖關節置換居多,且家庭支持良好佔多數,建議國內比照西方國家建立人工關節登錄系統,進行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證的整合,針對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後,可配合衛服部政策,利用急性後期之醫療整合照護模式(Post-acute Care,簡稱PAC),鼓勵病人及家屬共同參與,對降低家庭及醫療負擔必有顯著的成效。